导学教程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件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7607186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学教程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导学教程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导学教程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导学教程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导学教程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学教程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学教程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件(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考纲要求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1)连线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考点突破考点突破核心探究核心探究考点考点1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模型、意义和局限性a写写出出上上图图图图示示序序号号所所代代表表的的自自然然选选择择学学说说的的主主要内容:要内容:_; _; _;_。b意意义义:科科学学地地解解释释了了_的的原原因因和和_形成的原因。形成的原因。过度繁殖过度繁殖生存斗争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遗传变异适者生存适者生存生物进化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c

2、局限性:对_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_水平;强调物种形成都是_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_的全部个体。遗传变异遗传变异个体个体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同种生物同种生物计算一个种群的基因型频率:若一个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60%,则该种群中AA、Aa、aa的频率分别为多少?aAA_;bAa_;caa_。生物进化的实质:_。A236%2Aa260%40%48%a2(40%)216%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基因突变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 生生物

3、物突突变变的的有有利利和和有有害害不不是是绝绝对对的的,往往往往取取决决于于_。生生物物的的变变异异是是_的的,只只是是产产生生了了生生物物进化的进化的_,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_。生存环境生存环境不定向不定向原材料原材料方向方向(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原因:不断淘汰_的基因,积累_的基因。结果: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_改变。(4)隔离导致物种形成隔离类型:常见的有_和_。隔离实质:_不能自由交流。物种形成三个基本环节:_、_及_。新物种形成的标志:_。不利变异不利变异有利变异有利变异定向定向地理隔离地理隔离生殖隔离生殖隔离基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自然选

4、择隔离隔离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思考】为什么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个体?提示种群在繁衍过程中,个体有新老交替,基因却代代相传,因此,研究生物的进化仅仅研究个体是否与环境相适应是不够的,还必须研究种群的基因组成变化。正误判断(1)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提示种群。(2)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提示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两个方面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3)喷洒农药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 )提示在喷洒农药前,害虫抗药性已经产生,农药仅起选择作用。(4)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提示不是定向改变。(5)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提示隔离,

5、不是地理隔离。(6)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提示前半句对,后半句造成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除突变外,还有自然选择等因素。(7)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隔离,进化的标志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提示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8)新物种形成一定是长期地理隔离后达到生殖隔离( )提示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如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9)基因交流是指生物个体之间相互交配( )提示还必须产生可育后代。(10)自然选择的直接选择对象是个体的基因型,本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提示直接选择对象是表现型。1进化论的观点比较(1)自然选择学说遗传和变异遗传和变异不适者不适者被淘汰被淘汰适者生存适者

6、生存(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种群种群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重组物种形成物种形成隔离隔离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变异变异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多样性多样性适应性适应性种群种群基因频率基因频率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和基因重组隔离隔离【易混易错】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有关的3点误区(1)把“突变”误认为就是基因突变:“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而是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2)把抗药个体的形成误认为是农药诱导产生的:农田喷施农药杀灭害虫,在喷施农药之前,害虫中就存在抗农药的突变个体,喷施农药仅杀灭不抗药的个体,抗药的个体存活下来,农药不能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

7、只是对抗药性个体进行了选择。(3)把物种误认为种群: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必须是同一物种。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间存在地理隔离。考向一自然选择学说1(2014江苏)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解析抗生素并非导致突变的因素,即变异在前选择在后,抗生素对细菌只起选择作用,即A选项错误;细菌的变异与是否接触过抗生素无关,

8、所以即使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进入新生儿体内的细菌也存在抗药性的类型,故B选项正确。免疫球蛋白与致病菌的耐药性无关,故C选项错误。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时,将导致致病菌在体内的繁殖,耐药菌的形成是基因突变所致与疫苗无关,故D选项是错误。答案B考向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2某一小岛上的野兔原种种群由于某种原因造成部分个体分别迁移到了两个其他的小岛上。如图表示野兔原种进化的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物种1与新物种2基因库不同B由野兔原种形成新物种显示了物种形成的一种方式,即经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C图中X、Y分别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Z仅表示自然选择过程D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种群

9、基因频率的改变解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是种群基因库的差异,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是由地理隔离产生生殖隔离而形成新物种的模型,B正确;图中Z是生殖隔离,C错误;新物种形成,一定发生生物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正确。答案C3(2015德州一模)下列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A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自然选择导致突变并对有利变异进行定向积累C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不改变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解析地理隔离也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突变是生物本身存在的,并非自然选择所导致的,自然选择只起到选择作

10、用,将有利的变异保存下来,将不利的变异淘汰;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都能改变进化的速度和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D 1共同进化(1)概念:不同_之间、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2)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_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_。考点考点2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物种物种生物与无机环境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选择相互选择相互影响相互影响2共同进化类型与实例共同共同进进化化类类型型包含包含类类型型举举例例不同物种不同物种之之间间互利共生互利共生例如例如_等等捕食捕食例如例如_等等寄生寄生例如例如_等等竞竞争争例如例如_等等生物与无生物与无机机环环境之境之间间生物影

11、响生物影响环环境、境、环环境影境影响生物响生物地球最早是无氧地球最早是无氧环环境境_生物生物光合光合生物出生物出现现空气中有了氧气空气中有了氧气出出现现_生物生物豆科植物与根瘤菌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猎豹和斑马猎豹和斑马黏液病毒和兔子黏液病毒和兔子作物与杂草作物与杂草厌氧厌氧好氧好氧3.生物多样性(1)内容:_多样性、_和_多样性。(2)形成原因:生物的_。(3)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_。(4)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图示:基因基因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进化进化化石化石原核原核氧气氧气需氧型需氧型真核真核4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中性学说: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导致生物进化的是_的积

12、累,而不是_。(2)生物进化理论不会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发展。中性突变中性突变自然选择自然选择1正误判断(1)长舌蝠为长筒花的唯一传粉者,两者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2013北京卷)( )(2)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2012江苏卷)( )(3)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2关于地球上生物出现的顺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最先出现的生物一定不是病毒B最先出现的生物进行无氧呼吸C最先出现的生物是多细胞生物D好氧生物出现在光合生物之后解析病毒专营寄生,应出现在细胞生物之后,A项正确。原始地球条件下没有氧气,最先出现的生物应进行无氧呼吸,B项正确。最先出现的生物应是结构简

13、单的单细胞生物,C项错误。光合生物可以产生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条件,D项正确。答案C1物种形成三个环节的关系图自然选择自然选择 基基因因频频率率 地地理理基基因因库库生生殖殖2地理隔离导致物种形成的过程多个小种群多个小种群 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3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比较内容内容物种形成物种形成生物生物进进化化标标志志出出现现生殖隔离生殖隔离基因基因频频率改率改变变变变化前后生物化前后生物间间关系关系属于不同物种属于不同物种可能属于同一物种可能属于同一物种二者关系二者关系生物生物进进化的化的实质实质是种群是种群_的改的改变变,这这种种改改变变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可大可小,

14、不一定会突破_的界限,即生物的界限,即生物进进化化_导导致物种的形成;致物种的形成;进进化是化是_变变,物,物种形成是种形成是_变变新物种的形成是新物种的形成是长长期期进进化的化的结结果果基因频率基因频率物种物种不一定不一定量量质质4.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联系基因基因物种物种生态系统生态系统5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的趋势:从_到真核单细胞生物,再到真核多细胞生物;从_到自养生物;从厌氧生物到_;从无性生殖到_;从低等到高等;从_到陆生。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异养生物异养生物需氧生物需氧生物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水生水生考向一物种形成与隔离的关系1如图是我国黄河两岸a、b、c、d4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的模

15、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B黄河北岸的b物种迁回黄河南岸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内因是种群的基因库不同,外因是存在地理隔离Cc物种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该物种一定在进化D判断物种d是否是不同于物种b的新品种的方法是观察两个物种的生物能否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解析a物种分布在黄河两岸进化为b、c两个物种,其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b进入黄河南岸后,与c不存在地理隔离;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是否具有生殖隔离是判断是否属于两个物种的标志。答案B【方法规律】判断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的方法(1)两个

16、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判断依据:是否具有生殖隔离。具有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属于两个物种,不具有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属于一个物种。(2)下列条件不能作为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的依据:形态、结构:两个种群形态、结构相同,不一定是同一物种,如两个种群的生物形态、结构相同,但繁殖期不同,不能交配,则两个种群属于两个物种。是否能够交配:两个种群的生物能够交配,不一定属于同一物种,如果交配后代不育,则两个种群的生物不属于一个物种,如马和驴相互交配产生骡子,骡子不能经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马和驴不属于同一物种。考向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2下列关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共同进化表现在

17、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上B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地球上厌氧生物比好氧生物出现的早D外来物种入侵不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解析共同进化不仅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还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A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错误;由于最初的地球上没有氧气,根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可以判断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厌氧生物,当有氧气出现后才有好氧生物,C正确;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影响与之有竞争关系的当地物种,使某些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故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错误。答案C3(2015上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对某保护区的鸟类资源

18、调查后共发现54科390种鸟类。其中北坡有31科115种,南坡有54科326种。(1)造成该保护区南坡物种远比北坡丰富度高的可能因素是_(多选)。A面积 B气候C水文 D地貌(2)图1显示了该保护区内古北界等三大类鸟的垂直分布格局,由图可知,物种丰富度最大出现在海拔_。A 1.6 2.5km B 2.53.1kmC 3.1 4.0km D 4.04.8km研究显示,保护区内地雀喙的形态与ALX1基因高度相关。图2显示MG、CE、DP、DW四种地雀ALX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多样性。(3)测 定 该 基 因 序 列 可 为 生 物 进 化 提 供_证据。据图推测,MG与其他物种的亲缘性由近及远的顺序

19、是_。ADP、CE、DW BCE、DW、DPCCE、DP、DW DDP、DW、CE图3显示ALX1基因型(BB、BP和PP)与FM地雀喙形态的关系。(4)在该保护区内共发现具有钝喙、尖喙和中间型FM地雀的数量分别为260只、180只和360只,则P的基因频率是_。解析(1)影响物种丰富度的因素有气候、水质、地貌等,而与面积没有关系。(2)分析图形可知,海拔在2.53.1km时,物种丰富度最高。(3)测定该基因序列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分子水平上的证据,根据图2曲线的相似度推测,MG与CE关系最近,DW次之,与DP最远。(4)已知钝喙(BB)、尖喙(BP)和中间型(PP)FM地雀

20、的数量分别为260只、180只和360只,则P的基因频率(1803602)(260180360)245%。答案(1)BCD(2)B(3)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水平B(4)45%1常染色体遗传方式设有N个个体的种群,AA、Aa、aa的个体数分别是n1、n2、n3,A、a的基因频率分别用PA、Pa表示,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用PAA、PAa、Paa表示,则:考点考点3分类突破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分类突破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计算3遗传平衡定率(哈代温伯格定律)(1)前提条件:种群足够大;种群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没有突变发生;没有新基因加入;没有自然选择。(2)计算公式:当等位基因

21、只有两个时(A、a),设p表示A的基因频率,q表示a的基因频率,则:基因型AA的频率p2;基因型Aa的频率2pq;基因型aa的频率q2。考向一根据种群中各基因型个体数计算基因频率1(2016淄博模拟)某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2 000个,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2 000个,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6 000个。它们迁移到一个孤岛上自由交配繁衍。A基因在初始时的频率和繁衍两代(假设子代都存活)后的频率分别是A0.2和0.3 B0.3和0.5C0.2和0.5 D0.3和0.3解析在一个封闭的不受外界干扰的环境中,遵循遗传平衡公式,基因频率不变,A的基因频率是(2 00022 000)/(2 000

22、2 0006 000)20.3。答案D2从某个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XBXB、XBXb、XbXb和XBY、XbY的个体分别是44、5、1和 43、 7。 则 XB和 Xb的 基 因 频 率 分 别 是_、_。解析每个雌性个体体内含有2个基因,每个雄性个体体内含有1个基因,则100个个体共含有150个基因,其中雌性个体的基因有2(4451)100个,雄性个体的基因有43750个,基因XB有442543136个,基因Xb有512714个,因此XB的基因频率为136/150100% 90.7%, Xb的 基 因 频 率 为14/150100%9.3%。答案90.7%9.3%考向二已

23、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3某自花传粉植物种群中,亲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亲代A的基因频率和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A55%和32.5% B55%和42.5%C45%和42.5% D45%和32.5%解析分析题中信息可知,Aa基因型个体占50%,则A基因频率为30%1/250%55%。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30%50%1/442.5%。答案B考向三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基因频率4(2013海南高考)果蝇长翅(V)和(v)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定某果蝇种群有20 000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20 000只纯合长

24、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v基因频率降低了50%BV基因频率增加了50%C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50%D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50%解析由残翅果蝇长期维持在4%可知:v24%,则v20%,V1v80%,因此可知引入前各基因型频率为:vv0.220.04、Vv20.20.80.32、VV0.820.64,进而可得基因型为vv、Vv、VV的个体分别为:800个、6 400个和12 800个。引入后的基因频率为:v(80026 400)/(40 0002)0.1,V的基因频率为0.9,因此A正确,B错误。杂合子果蝇和残翅果蝇引入前后数量不变,而种群数量

25、增大一倍,其比例均降低了50%,因此C、D正确。答案B考向四随机交配与自交条件下的基因频率计算5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依次是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解析由题意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40%,a的基因频率为60%,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的百分比:40%40%16%,aa:60%60%36%,Aa:48%,A的基因频率:16%48%1/240%。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16%48%1/4

26、28%,aa:36%48%1/448%,Aa:1/248%24%,A的基因频率:28%1/224%40%。答案C6(2015安徽)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无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的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的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A75% B50%C42% D21%解析根据遗传平衡定律,种群1中AA64%,Aa32%,aa4%;种群2中AA36%,Aa48%,aa16%,则二者合

27、并后,AA50%,Aa40%,aa10%;所以A70%,a30%;随机交配后,子代中Aa270%30%42%。所以选C。答案C课堂归纳课堂归纳要点速记要点速记网控全局网控全局规规范范术语术语1.在自然在自然选择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频率会率会发发生定向改生定向改变变,导导致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进化。化。2.隔离是新物种的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形成的隔离是新物种的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形成的标标志是生殖隔志是生殖隔离。离。3.变变异是不定向的,异是不定向的,变变异的利害性取决于生物所生存的异的利害性取决于生物所生存的环环境。境。4.自然自然选择

28、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进化方向。化方向。5.生物与生物之生物与生物之间间的相互的相互选择选择使两种生物共同使两种生物共同进进化。化。6.生物生物进进化形成了生物多化形成了生物多样样性,生物多性,生物多样样性包括基因多性包括基因多样样性、物性、物种多种多样样性和生性和生态态系系统统多多样样性。性。1(2015山东)玉米的高杆(H)对矮杆(h)为显性。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真题集训高效训练高效训练能力提升能力提升A0p1时,亲代群体都可

29、能只含有纯合体B只有pb时,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体Cpa时,显性纯合体在F1中所占的比例为1/9Dpc时,F1自交一代,子代中纯合体比例为5/9解析根据题干给出信息:种群足够大,没有其他因素干扰 (无突变、无自然选择、无迁入和迁出 ),每个群体内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种群的亲子代之间基因的传递 遵 循 遗 传 平 衡 定 律 。 A项 , 子 代 H基 因 频 率 为p(0p1)时,由于亲子代之间遵循遗传平衡定律,则亲代H基因频率也为 p;当亲代种群中 HH基因型频率为 p,hh基因型频率为 (1p)时,则亲代 H基因频率为 p,此时,亲代都为纯合体。 B项 , pb时 , Hh基因型频率为

30、1/2,h h和 H H基 因 型 频 率 相 等 , 均 为 1 /4 , 计算出p0.5,则亲代H基因频率也为0.5,在这种情况下,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体。C项,pa时,Hh基因型频率hh基因型频率,可推知2p(1p)(1p)2,即p1/3,进而推知HH基因型频率为1/9。D项,pc时,Hh基因型频率一HH基因型频率,可推知2p(1p)p2,即p2/3,进而推知HH基因型频率为4/9,Hh基因型频率为4/9,hh基因型频率为1/9。自交一代后纯合体比例1杂合体比例1(4/91/2)7/9。答案D2(2014北京)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

31、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于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解析A项病毒侵染兔种群,一般抗性较强的个体会保留下来,抗性较弱的个体会死亡,病毒感染确实对兔种群的抗性起了选择作用;B项毒性过强的病毒容易导致宿主的死亡,那么没有宿主病毒也不可能长期大量增殖存在;C项毒性过强或者毒性过弱都不利于彼此维持寄生关系而长期存在,中毒性病毒的

32、比例升高并非是兔抗病毒能力下降而是一个相互选择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D项蚊子充当了病毒和宿主之间的媒介,在二者的协同进化中发挥了作用。答案C3(2015新课标全国)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_。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_,A基因频率为_。(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

33、的比例应为_。解析(1)因为该种群只有Aa一种基因型,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该种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0.5,所以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1:1。如果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且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AA的基因型频率为0.25,aa的基因型频率也是0.25,则Aa的基因型频率为0.5,所以AA、Aa和aa的数量比为1:2:1,且A和a的基因频率仍然都是0.5。(2)由于该种群初始只有Aa一种基因型,所以理论上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应含有三种基因型,且比例为1:2:1。但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最可能的原因是显性基因纯合(AA)致死

34、,从而导致子代中无基因型为AA的个体存在。子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为2:1,即Aa和aa的概率分别是2/3和1/3,所以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1/3和2/3。如果不考虑基因纯合致死,随机交配符合遗传平衡定律,产生的子二代中AA1/31/31/9,Aa(1/32/3)24/9,aa2/32/34/9,所以AA:Aa:aal:4:4,AA个体致死,所以Aa和aa的个体数量比应为1:1。答案(1)1:11:2:10.5(2)A基因纯合致死1:14(2015江苏)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解析A项,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保护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都要从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出发。B项,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是指其生态功能。C项,国外物种的引进要谨慎,以免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大量引进更不可取,易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降低当地的生物多样性。D项,天然林的物种多样性更丰富,抵抗力稳定性较人工林强,不易受到病虫害影响。答案A限时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