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年有四季实用教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7601360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实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实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实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实用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实用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实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什么一年有四季实用教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页/共18页第一页,共19页。发现(fxin)探究(tnji)四季的成因1、古代人们是怎样探究(tnji)四季的形成的?一年中古人用立竿见影的方法来观测四季:第2页/共18页第二页,共19页。 我们古人发现同一个地点,同一根木棍在正午时间(shjin),影子的长短随着季节的不同而变化的。第3页/共18页第三页,共19页。不同季节 观测时间影子长短描述备注春正午影子适中夏正午影子最短秋正午影子适中冬正午影子最长于是古人想:四季(sj)的形成一定与太阳光的照射有某种联系。第4页/共18页第四页,共19页。1、一盏灯当作太阳。2、调整地轴倾斜指向北方。3、在北半球的一个地方立一根标杆。4、地球仪

2、绕“太阳”公转。有标杆面自转(zzhun)朝向“太阳”(如图)5、观察记录地球仪上标杆的长度。第5页/共18页第五页,共19页。第6页/共18页第六页,共19页。第7页/共18页第七页,共19页。公转地点公转地点 杆杆 影影 长长 短短 季季 节节 判判 断断 A B C D5cm12cm5cm2cm春 分夏 至秋 分冬 至温温 度度暖 和炎 热 凉 爽寒 冷第8页/共18页第八页,共19页。ABCD第9页/共18页第九页,共19页。第10页/共18页第十页,共19页。第11页/共18页第十一页,共19页。讨论:为什么一年中影子长短不同?影子长短不同说明(shumng)了什么? 由于四季太阳高

3、度不同,同一个物体在阳光下影子的长短就不一样: 太阳高度小时,太阳斜射(xish),影子 ,温度 ,是 季; 太阳高度大时,太阳直射,影子 ,温度 ,是 季; 太阳高度适中,影子长短 ,是长低冬短高夏也适中(shzhng)春季和秋季。第12页/共18页第十二页,共19页。标明(biomng)季节第13页/共18页第十三页,共19页。春夏秋冬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的倾斜的,导致阳光有规律的直射(zh sh)和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有规律的变化,形成四季。四季形成(xngchng)的原因结论: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dzhu)的倾斜有关。第14页/共18页第十四页,共19页。地球公转一

4、周,费时约三百六十五又六小时,这便是(binsh)一年。环绕一圈旋转三百六十五度。因此,地球每天由西向东绕着太阳周围移动大约一度。从地球看太阳,也是每天由西向东移动大约一度。由于地球自传时,地轴和公转的轨道成倾斜角度,因此,在一次公转中,太阳光直射地球的位置不同,日照的时间长短也不同,因而产生四季。一年中有一段时间,北半球受阳光直射,这时它的日照时间较长,气温也比较高。当北半球被太阳斜射,日照时间较短,气温也较低。阳光照射的位置,也将随着地球一天自转一圈而逐渐移动,所谓日夜长短的变化也就是这样来的!公转公转(gngzhun)和四季和四季第15页/共18页第十五页,共19页。阳光的直射与斜射造成

5、(zo chn)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第16页/共18页第十六页,共19页。 如果地轴不是倾斜(qngxi)的,还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吗? 地球是一个球体,如果地轴是垂直的,那么阳光总是直射在赤道(chdo)上,昼半球(被太阳照亮的一半)和夜半球(背着太阳的一面)面积会几乎相等,任何地点的昼夜时间会是差不多一样长。第17页/共18页第十七页,共19页。谢谢大家(dji)观赏!第18页/共18页第十八页,共19页。内容(nirng)总结第1页/共18页。1、古代人们是怎样探究四季的形成的。我们古人发现同一个地点(ddin),同一根木棍在正午时间,影子的长短随着季节的不同而变化的。于是古人想:四季的形成一定与太阳光的照射有某种联系。寒 冷。结论: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地球公转一周,费时约三百六十五又六小时,这便是一年。一年中有一段时间,北半球受阳光直射,这时它的日照时间较长,气温也比较高。当北半球被太阳斜射,日照时间较短,气温也较低第十九页,共1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