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剩余价值分析ppt课件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7597006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剩余价值分析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马克思剩余价值分析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马克思剩余价值分析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马克思剩余价值分析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马克思剩余价值分析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剩余价值分析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剩余价值分析ppt课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要内容一、有关剩余价值概念机相关概念的学习二、有关分配制度的分类的介绍三、我国现行分配制度的相关问题讨论(四、当代流行的分配理论接单介绍)11、资本的含义:资本的含义:能够增值的价值。能够增值的价值。2、资本总公式、资本总公式 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其流通形式是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其流通形式是W-G-W 作为资本的货币,其流通形式是作为资本的货币,其流通形式是G-WG 这两种流通有明显区别,其不同的经济内容如下: (1)这两种流通的动机和目的不同。 (2)这两种流通的内容不同。 (3)这两种流通限度不同。 一、资本及其形成一、资本及其形成22G-W商业资本所特有的运动方式 从形式上看与

2、马克思的等价交换理论是想矛盾的=G+G (G即为剩余价值)v那么剩余价值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3v首先剩余价值不能产生于货币本身v其次剩余价值也不能产生于山品的出卖上v因此剩余价值只能产生在购买的商品上v也就是说要找到一种特殊的商品它不仅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剩余价值来,这一特殊商品就是v 劳动力v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就是货币转化为资本并产生剩余价值的关键。343、资本形成的关键在于劳动力商品化、资本形成的关键在于劳动力商品化 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基本条件: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基本条件: (1)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具有法律规定的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支配属于自己的劳动力,可以把它当做商品来出卖,

3、自然这种出卖必须以一定的时间为单位,一次一次地出卖,而不是把一生的劳动力一次性出卖,不然就是卖身为奴,失去法律规定的人身自由。 (2)劳动力所有者因各种原因缺乏生产资料,为了自己和家庭成员的生存和发展,不得不把属于自己的劳动力当做商品来出卖。 (3)商品生产者的投资,需要部分或全部靠吸纳家庭成员以外的劳动力的劳动来推动,换句话说,社会上存在着投资对劳动力的需求。5 使用价值:劳动劳动力商品 货币表现:工资 价值 实物表现: 注:注: 为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为维持劳动者家属、子女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以便有新的劳动力来补充,使社会再生产得以延续下去; 劳动者学习专门

4、的劳动技能所需要的教育或培训费用。46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v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的用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规律马克思还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57(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劳动过程劳动过程:就是劳动者的具体劳动的消耗过程,亦即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创造出使用价值的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1、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以某资本家纺纱厂所纺棉纱为例681). 价值的形成过程:价值的形成过程:10公斤棉纱的价值:公斤棉纱的价值:

5、 10公斤棉花转移的价值:公斤棉花转移的价值:10元元 3+10+2=15元元 纱锭转移的价值:纱锭转移的价值:2元元 工人工人6小时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小时劳动创造的新价值:3元元资本家的预付:资本家的预付: 10公斤棉花:公斤棉花:10元元3+10+2=15元元 纱锭的消耗:纱锭的消耗:2元元 劳动力的日价值:劳动力的日价值:3元元92). 价值的增值过程价值的增值过程20公斤棉纱的价值:公斤棉纱的价值: 20公斤棉花转移的价值:公斤棉花转移的价值:20元元 6+20+4=30元元 纱锭转移的价值:纱锭转移的价值:4元元 工人工人12小时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小时劳动创造的新价值:6元元资本家的

6、预付:资本家的预付: 20公斤棉花:公斤棉花:20元元3+20+4=27元元 纱锭的消耗:纱锭的消耗:4元元 劳动力的日价值:劳动力的日价值:3元元10 20公斤棉纱的价值为:公斤棉纱的价值为: 20+4+6=30元元 资本家预付的资本为:资本家预付的资本为:20+4+3=27元元 0 0 3 3 剩余价值剩余价值m111)价值的增值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所谓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劳动价值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2)在价值的增值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必要劳动,用以在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以无常的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3)剩余价值剩余价

7、值: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他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122、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不变资本: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不变资本: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 过程中只变换自己的物质形态,并不改变过程中只变换自己的物质形态,并不改变 自己的价值量,马克思称之为不变资本自己的价值量,马克思称之为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可变资本: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 程中,改变了自己的价值量,使价值得以程中,改变了自己的价值量,使价值得以 增殖,马

8、克思称之为可变资本。增殖,马克思称之为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m)=剩余价值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m)=剩余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必要劳动资本的资本的分类:分类:713(二)(二) 增殖价值的基本方法增殖价值的基本方法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的长度而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生产更多剩余价值的方法。814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只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二相对延长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15思考:随着科学技术的

9、进步自动化无人操作的生产越来越多,所以有结论说科学技术可以创造剩余价值,因此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已经适用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了,这种观点是否正确?916(三)资本积累1、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2、资本家瓜分到身与价值后,如果将齐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则生产就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这叫简单在生产。3、资本家无偿占有剩余价值后,并不是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将一部分资本,用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重复进行,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10174、决定和制约资本积累量的因素、决定和制约资本积累量的因素 资本积累量资本积累量= =剩余价值总量剩余

10、价值总量资本积累率资本积累率 决定和制约资本积累量的因素:决定和制约资本积累量的因素: (1)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即剩余价值率) (2)社会劳动生产率高低 (3)预付资本的大小5、资本积累的结果、资本积累的结果 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里而大部分人越来越穷11186、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的有机构成1)资本的积累不仅是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而且也是资本主义事业现象产生的根源 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从价值方面来看,资本的构成是由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率,或者说,分为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力的价值即工资总额的比率来决定的。 资本的技术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从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方面

11、来看,每一个资本都分为生产资料和活的劳动力,因而这种构成由所使用的生产资料和为使用这些生产资料而必需的劳动量之间的比率来决定的,归根结底是由生产过程赖以进行的技术水平决定的。 1219 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的有机构成:为了表达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价值构成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把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c:来表示。 相对人口过剩相对人口过剩 相对过剩人口以下列三种形式存在: (1)是流动形式的过剩人口。 (2)是潜在形式的过剩人口。 (3)是停滞形式的过剩人口。1320(四)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四)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1、产

12、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产业资本的、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态三种职能形态 第一阶段:购买阶段第一阶段:购买阶段G - WAPm第二阶段:生产阶段第二阶段:生产阶段WAPm P W第三阶段:售卖阶段第三阶段:售卖阶段W G 资本循环总公式资本循环总公式 GWAPm P WG G:货币资本WAPm:生产资本生产资料W :商品资本1421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G W P W G G W P W G G W P产业资本连续不断的循环运动公式:产业资本连续不断的循环运动公式:货币资本的循环:货币资本的循环: G W P W G ;生产资本的循环:生产资本的循环:

13、 P W G G W P;商品资本的循环:商品资本的循环: W G G W P W 。 22产业资本运动的前提1)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也就是说产业资本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同时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中。2)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继起也就是说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保持时间上的一次连续性资本在运动中增值,资本必须不断地、周而复始的循环,才能不断的带来剩余价值。(周转)1523 3、 资本周转:资本周转:产业资本运动的目的,就是不断增殖产业资本运动的目的,就是不断增殖资本的价值。为了实现资本的增殖,产业资本的循环就资本的价值。为了实现资本的增殖

14、,产业资本的循环就必须不断地进行下去。这种周而复始不断进行的资本循必须不断地进行下去。这种周而复始不断进行的资本循环运动,就是资本的周转。环运动,就是资本的周转。 注:注:n:资本周转次数;U:一定的时间(1年); v:每周转一次所需时间。资本周转次数的公式资本周转次数的公式:n=Uv24影响资本周转速度因素影响资本周转速度因素 生产时间:生产时间: (1)劳动时间 (2)劳动过程中断时间 (3)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作用时间 (4)生产资料储备时间 流通时间:流通时间: (1)购买时间 (2)销售时间GWAPm P WG 16254、再生产概念概念:社会生产时连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

15、就是再生产。核心问题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与实物补偿问题。研究对像研究对像: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价值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品:社会一定时期(通常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社会总价值社会总价值: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形态。1726社会再生产的理论前提 一类生产资料:一类生产资料:即用于生产消费的商品。 另一类消费资料(或生活资料):另一类消费资料(或生活资料):即用于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个人消费的商品。 生产资料的生产,简称第一部类(I); 消费资料(或生活资料)的生产,简称第二部类(II)。 商品的价值模型:W = c + v + m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分为: (1

16、)生产资料的价值总额为: I(c + v + m) (2)生活资料的价值总额为:II (c + v + m)注:c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v凝结在产品中有个工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m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27社会生产的顺利进行要求:生产中所消耗的资本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同时要求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到实物替换在这一要求下客观上就要求两大部类内的各个产业之间和两大部类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但是实际情况下生产资料私有制,各个资本家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会打破这一比例。从而出现经济危机。28(五)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1、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2、资本家把工资看作

17、是工人“劳动的价格”这就模糊了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3、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看做是垫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的形态,从而掩盖了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间的关系。4、社会利润的平均化是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的必然结果,体现不同资本家集团要求等量资本分的等量利润的要求。5、平均利润规律表明,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总量对社会总资本的比率。因此每个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也取决于整个资产阶级对工人的剥削程度。29(六)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1、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 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

18、性。是无产阶级揭露资产阶级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2、马克思在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过程,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特殊规律的同时也揭示了商品经济与社会生产的一般规律,对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大的知道意义。Page 30n思考思考: 马克思发剩余价值之后指出剥削者终被剥夺,无产阶级势必会取代资产阶级。现在你结合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的显示情况谈谈对这一论断的看法。1Page 31 为何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未露败势,为何资本 主义国家两个阶级的关系十分缓和甚至“融洽”剩余价值的流转 近些年来,对西方其美国在20 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经历的消费社会转型,作了一些初步研究,这场社会转型的重要

19、后果,是西方发达国家摆脱了普遍贫困,进入相对稳定状态并可以规避大规模革命了。与19 世纪的传统资本主义相比,可以说跨过了灭亡的“坎儿”。对于这个“坎儿”有不同的解释。18马克思的解释是“生产过剩”,而生产过剩又与剩余价值的流转和处置方式相关:由于工资只是再生产劳动力、维持工人基本生存的费用,工人大众不能“分享”剩余价值这被称为“工资铁律”,而美国资本主义成功地迈过灭亡之“坎儿”的关键之一,就是这种“工资铁律”被打破。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收入超过了维持基本生存的水平。这表明:工人一定程度上“分享”了一部分剩余价值,传统的“工资铁律”被突破了。1有关分配制度的介绍一、西方经济学主流收入分配

20、理论的发展演变(一)斯密、李嘉图的价值理论及收入分配理论。 生存工资 要素分配(利润、工资、地租)(二)与萨伊的效用价值理论及其延伸理论相伴生的要素分配论。 三要素边际价格理论(三)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及收入分配理论。 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能力四要素均衡价格理论19二、马克思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收入分配理论马克思在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按劳分配的理论。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应当是“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后来列宁将这种分配方式直截了当地称为按劳分配。马克思分配理论的基本思想:分配关系由生产力水平决定分配关系直接决定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劳动不是创造财富的唯一源泉对社会

21、主义分配制度原则的设想(生产资料公有制)三、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的比较。1.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不同按劳分配,不是以劳动价值论为依据的,而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权制度和动者的劳动所有权为依据的。生产要素分配由于各种生产要素并非同属于一个所有者,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在内)根据市场配置原则投入生产过程,生产出的新产品,根据各生产要素对产品(即财富或使用价值)形成所做贡献大小,在各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2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实现形式的异同在公有制的经济中,基本实行按劳分配;在私有经济中,要按生产要素分配;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3、分配方式

22、实现的难易程度不同按劳分配是以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完全共有)为实现前提的而且劳动量的度量问题实在是难以解决。按要素分配相对都简单的多4、从劳动与物的关系来看,马克思的理论将劳动与物区别开来,肯定劳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5、马克思的理论注重劳动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倡导解放劳动、保护劳动、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西方按要素分配倡导纯粹的市场机制,主张用生产要素(包括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或者说边际贡献作为收入分配的依据。姑且不说边际方法的科学与否及其可度量性的程度,单就其实施结果而言,必然导致两极分化,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食利者手中我国现行分配制度的相关问题讨论一、社会主义国家是否存在剩余价值?若

23、存在是如何进行分配的?1、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剩余价值范畴是资本主义经济特有的范畴,否认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剩余价值的存在。然而,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剩余价值分配的目的就是资本本身的增殖,也就是所谓的效用最大化。否认社会主义存在剩余价值就是从理论上否定了社会主义社会货币运动的本质在于增殖,这不利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只要存在商品经济,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剩余价值规律就必然发生作用。2、我国的“剩余价值”分配1)国有企业由国家全部控股工人在形式上拥有企业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但创造的剩余劳动被企业占有,不能自行支配; 其中有一小部分以税收的

24、形式上缴国库,另一大部分作为企业自身的利润保存下来,作为企业再发展的资金。2)集体企业是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集体分享剩余价值并大多的都作为投资(扩大规模或人力资本投资)3)混合所有制在这类企业中,相比国有企业,劳动者更多的参与了剩余价值的分配。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一部分作为国家税收上缴,多数用于再生产的准备金,还剩下一部分企业通过奖金、分红等方式分配给劳动者,借以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21二、我国的分配制度我国是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式方式并存注:劳动收入占比即全社会劳动总收入占GDP的比值有数据显示:1997年至2007年各收入占GDP比重变

25、化如下 国家财政收入占比10.5%20.56% 企业盈余 占比21.23%31.29% 劳动者收入 占比53.4%39.74%由前一图表及数据可以看出持续下降,近年基本维持在40%左右。从国际来看,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劳动收入占比大致处在55%65%的水平原因分析:1、 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国有企业改制的深化,“工资侵蚀利润”的局面得到扭转,大量劳动力进入市场以及企业按照“边际产出价值”支付工资,这种竞争性的劳动供求关系,形成了对劳动力市场供给的正向冲击。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普通劳动者在企业内部收入分配问题上的谈判权减损,以至于劳动者取得利润分红的能力不断下降。这种冲击在短期内压低了劳动

26、收入占比。此外劳动市场的分割导致区域间存在就业歧视,也是劳动收入走低的原因之一。2、压低劳动者收入,相当于降低人力资本,有利于吸引外来资本进入投资,从而提高本地区GDP在现在这个GDP与官员政绩直接挂钩的政府考核机制下。官员们都不愿意提高劳动者收入占比。2 财政收支与财政分权。扩大财政收入有利于提高劳动收入占比(财政的转移支付)。但是在初次分配中,过高的财政收入会形成对劳动收入的“挤出效应”。过高的税负是影响中国劳动收入占比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政府税收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GDP 增速,导致税收尤其是生产环节征收的税在GDP 中的比重提高比较快,这也挤压了劳动者收入在GDP 中的比重。但是财政在初次

27、分配中取多,二次分配没有达到预期效果。3、资本要素的谈判能力一直在提高 国家经济政策仍是以投资拉动为主尤其是08年金融危机后投资力度更是加大。而且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资本空前联合并且凭着其高流动性的特点,始终掌握主动权。总知还是国家生产力水平导致无法实行按劳分配制度,大多情况下仍以按要素分配为主,而且我国又是人口众多其他要素为稀缺资源,相比来说劳动要素的谈判能力相对较弱资本参与分配的合理性资本在价值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本是价值形成的必要条件。没有它,劳动者就不能创造价值,因为劳动只有在与资本相结合的前提下,依附于资本,才能进入生产过程,才能创造出使用价值和价

28、值。第二,资本是构成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过程中,资本的价值是通过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成为新产品价值的组成部分。第三,社会化再生产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必须不断地实现价值补偿和替换,资本要是得不到补偿或替换,社会化再生产也就不能顺利进行下去,价值创造过程就会中断。第四,资本的数量及质量直接影响经济效率,影响着商品价值量的大小。233、按劳分配当代的价值。1、应始终坚持劳动价值理论这一基本前提2、调整政策,提高劳动者收入V在(V+M)中的比例,使分配真正体现对知识、人才、劳动与创造的尊重。(V+M)中的V是劳动者的个人收入。3、鼓励竞争,打破垄断,力促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尽快缩小部门或

29、行业间收入的过分悬殊。坚决抵制通过垄断等不正当手段获得超额利润,以促进社会生产力进步。4445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必然性、方向、阻力分析1、必然性回看30年前改革的起点: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召下,及相当长时间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思想影响下,中国起步于一个存有诸多缺陷的双轨体制,以火箭般的速度追赶世界,然而,在制造巨额财富的同时也开始制造不公与差距。在追赶的过程中只顾效率不顾公平。如今经济发展已取得重大成就的我们必须放慢脚步来解决这些隐患。24462、方向A、收入分配改革的顶层设计是必不可少的,要从制度上抑制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首先,要对国内外各种各样的收入分配以及再分配制度和政策加

30、以系统梳理,从中选择一些可以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的改革措施,并尽快出台。其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与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再次,在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过程中,应该预期到改革的进程在部门之间会出现明显的不平衡。B、既要在收入分配制度上下功夫,又要在解决扭曲收入分配关系的深层次问题上下功夫。一方面,“提低”是社会的普遍共识,阻力较小。但是在对于调控不公平不合理高收入必须标本兼治。既要调节部分垄断行业企业、部分高管、某些社会群体的偏高收入,同时也要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规范灰色收入和打击非法收入。473、阻力收入分配改革面临的障碍较多,但最突出的障碍是理顺政府、资本和劳动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大幅度提高劳动所得占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重。但是,这也就意味着,必须相应地降低政府所得或资本所得占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重。但是,从现阶段发展实际而言,无论是降低政府所得,还是降低资本所得,都面临一定的障碍和挑战。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