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pt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7592934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PPT 页数:257 大小:4.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基础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7页
教育学基础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7页
教育学基础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7页
教育学基础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7页
教育学基础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基础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基础pt(2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教育学学主讲教师:任平主讲教师:任平联系电话:联系电话:1592018221815920182218电子邮箱:电子邮箱:renping_renping_ 注意注意: :本课程指定教材为本课程指定教材为教育学基础教育学基础教学进度书签教学进度书签授课计划授课计划n进度安排n学习方法指导n课程目录进度安排(一)进度安排(一)周数周数授课章节授课章节1 1课程介绍课程介绍 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教育学2 2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教育学3 3第二章第二章 教育功能教育功能4 4第三章第三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5 5第三章第三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6 6第四章第四章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

2、进度安排(二)进度安排(二)周数周数授课章节授课章节7 7第五章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8 8第六章第六章 课程课程9 9第六章第六章 课程课程1010第七章第七章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1111第七章第七章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1212第八章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自学)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自学)进度安排(三)进度安排(三)周数周数授课章节授课章节1313第九章第九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1414第十章第十章 学生评价学生评价1515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教师的教育研究教师的教育研究 (自学)(自学)1616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自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自学)1717

3、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自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自学)1818作业讲解及复习作业讲解及复习v学学会会安安排排时时间间v理理解解、学学习习和和记记忆忆v记记听听课课笔笔记记v学学会会阅阅读读v学学会会放放松松v学学会会寻寻求求帮帮助助学习方法指导学习方法指导每周为自己定一个学习时间计划每周为自己定一个学习时间计划经常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调整经常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调整要吃好,保证充足的睡眠,从事适当的要吃好,保证充足的睡眠,从事适当的体育活动,因为不良的健康状况注定要体育活动,因为不良的健康状况注定要降低您的学习效率降低您的学习效率学会安排时间学会安排时间吸收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对所

4、学知识进行吸收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批判性的思考、阅读和讨论批判性的思考、阅读和讨论每天花每天花5分钟时间复习一下当天所学的知分钟时间复习一下当天所学的知识,再花识,再花10分钟预习一下下一次学习要分钟预习一下下一次学习要学的知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的知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及时复习及时复习理解、学习和记忆理解、学习和记忆组织好得到的信息组织好得到的信息列出需要进一步参考的资料列出需要进一步参考的资料集中注意力集中注意力善于用总结性的语言善于用总结性的语言记听课笔记记听课笔记学会阅读学会阅读集中注意力,排除外界干扰集中注意力,排除外界干扰为了目的而阅读,用心吸收书中为了目的而阅读,用

5、心吸收书中的思想的思想用批判的眼光读书,总结所读的用批判的眼光读书,总结所读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将它们记在笔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将它们记在笔记本上记本上 在繁忙的学习之余,要在繁忙的学习之余,要学会自我放松,出去走走,学会自我放松,出去走走,打打球,然后再回到学习中打打球,然后再回到学习中来。来。学会放松学会放松辅导教师班级同学学校图书馆参考书目网络资源学会寻找帮助学会寻找帮助参参考考书书目目1 1David Geoffrey David Geoffrey SmithSmith著著郭洋生郭洋生 译译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000年版年版2 2Leslie P.

6、Leslie P. StffeStffe & & Jerry GaleJerry Gale主编主编高文高文 等译等译教育中的建构主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002年版年版3 3小威廉姆丰富小威廉姆丰富E.E.多尔著多尔著王红宇译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000年版年版 预祝大家学习愉快预祝大家学习愉快 谢谢!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教育学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教育功能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教育

7、制度第五章第五章第五章第五章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第六章第六章第六章第六章课课课课 程程程程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第八章第八章第八章第八章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第九章第九章第九章第九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第十章第十章第十章第十章学生评价学生评价学生评价学生评价第十一章第十一章第十一章第十一章教师的教育研究教师的教育研究教师的教育研究教师的教育研究第十二章第十二章第十二章第十二章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改革与发展课

8、课程程目目录录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认识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价值练习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教育的认识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概念n教育的日常用法某同学看电影后:“我从这部影片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政府官员大会发言:“教育是振兴地方经济的基础。”家庭主妇:“你的孩子真有出息,你是怎样教育孩子的?”一种社一种社会制度会制度方法方法思想转变思想转变过程过程教育的词源教育的词源n n英语及法语和德育的英语及法语和德育的“ “教育教育” ”都起源于拉都起源于拉丁文丁文“ “educareeducare” ” 就是就是“ “引出引出” ”,就是,就是采用一定手

9、段,把某采用一定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实。n n汉语的汉语的“ “教教” ”的甲骨的甲骨文的写法是文的写法是 ,金,金文的文的 写法是写法是 。表示成人手拿器械督促表示成人手拿器械督促孩子的学习行为。孩子的学习行为。n n“ “学学” ”在甲骨文中常见在甲骨文中常见的写法是的写法是 ,金文,金文的的 写法是写法是 。 意思是孩子在一所意思是孩子在一所房间里学习有关的知房间里学习有关的知识。识。 n n结论:结论: 从词源上看教与从词源上看教与学是统一的,是从不学是统一的,是从不同角度来描述同一事

10、同角度来描述同一事物,同一种活动。物,同一种活动。n n我国我国“ “教育教育” ”一词取一词取代代“ “教教” ”与与“ “学学” ”是是在清末民初从日本引在清末民初从日本引进,逐步演化而来的。进,逐步演化而来的。教育家解释什么是教育教育家解释什么是教育 n n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子思说: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子思说:“ “修道之谓教。修道之谓教。” ”n n卢梭认为:卢梭认为:“ “教育应当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教育应当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培养儿童所固有的观察、思维和感受的能力。培养儿童所固有的观察、思维和感受的能力。” ” n n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是准备完善的生活过程,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

11、教育是准备完善的生活过程,“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活” ”,“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长” ”。 n n法国教育学家涂尔干认为:法国教育学家涂尔干认为:“ “教育是年长的几代教育是年长的几代人对社会生活方面尚未成熟的几代人所施加的影人对社会生活方面尚未成熟的几代人所施加的影响。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响。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某些激励和发展,以适应整个社会在总况都得到某些激励和发展,以适应整个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环境的要求。” ” 分分 析析n n有的是从社会需要出发来解释教

12、育,有的则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探讨教育。n n他们各持各的观点,各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教育的某些特点,但又各有自己的偏颇和局限。从社会视角定义教育从社会视角定义教育1广义广义:2狭义狭义:3更狭义更狭义: 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

13、动。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从个人视角定义教育从个人视角定义教育n n特朗里的“教育”定义“成功地学习(一般地说借助于教学,但非必然如此)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这里所学的应该是值得学习者为之花费精力与时间(凡使用教育一词者皆作如是观),学习方式(与培训相对而言)则一般应使学习者能通过所学的知识表现自己的个性,并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到自己从未考虑过的境遇和问题中去。”教育的定义教育的定义n n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n n分 析:1.教育是有目的的实践活动2.教育是个耦合的过程: 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耦合教

14、育与学习、灌输、养育的异同学习学习:灌输灌输:养育养育:教育包含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的学习都是教育。例如,完全独立的自学就不是教育。片面强调个体社会化,强调个体发展要与社会发展无条件的一致,忽视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培养。是在日常自然状态下发生的随机的教育活动,起不到促进的作用。二、教育的二、教育的要素要素n n教育者:n n学习者:n n教育影响:教育者教育影响学习者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理解他在实践活动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理解他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任务或使命。任务或使命。学习是个高度个性化的活动。学习是个高度个性化的活动

15、。 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即包括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即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的选择、传递和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反馈的形式,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三、教育的形态三、教育的形态划分教育形态的标准划分教育形态的标准划分教育形态的标准划分教育形态的标准 教育形态教育形态教育形态教育形态 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 “ “非制度化的教育非制度化的教育” ”与与“ “制度制度化的教育化的教育” ” 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的场所或空间标准 “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 ”、“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 ”与与

16、“ “社会教育社会教育” ” 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的时间标准 “ “农业社会的教育农业社会的教育” ”、“ “工业工业社会的教育社会的教育” ”与与“ “信息社会的信息社会的教育教育” ” 非制度化的教育:制度化的教育: 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这种教育是与生产或生活高度一体化的,没有教育。这种教育是与生产或生活高度一体化的,没有从日常的生产或生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从日常的生产或生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机构及其制度化行为。社会机构及其制度化行为。 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是指由专

17、门的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制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制度化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度化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 n n家庭教育:n n学校教育:n n社会教育:是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是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是指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是指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是指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是指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的历史发展一、教育的起源一、教育的起源流派流派流派流派观点观点观点观点代表人物代表人物代表人

18、物代表人物神话起源说神话起源说教育是神创造的。教育是神创造的。几乎所有宗教几乎所有宗教生物起源说生物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动物的生存本能教育起源于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活动。法国社会学家勒图尔诺法国社会学家勒图尔诺(LetourneauLetourneau)人类各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种人种的教育演化;英国教育家沛西英国教育家沛西能能心理起源说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识的模仿。美国教育家孟禄美国教育家孟禄教育史教育史教科书教科书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

19、统一。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持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持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观点的大部分学者观点的大部分学者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农业社会的教育农业社会的教育古代学校出现并发展;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工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信息社会的教育信息社会的教育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教育功能的全面理解;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第三节第三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一、教育学的萌芽n n中国孔子的论语;n n中国

20、古代的学记世界第一本教育学专著;n n欧洲柏拉图的理想国;n n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二、教育学的独立二、教育学的独立n n培根1623年首次将“教育学”从哲学中独立;n n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教育学独立的标志;n n康德最早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n n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科学教育学之父;三、教育学的发展三、教育学的发展n n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 德国教育家梅伊曼的德国教育家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实验教育学纲要和拉伊和拉伊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n n文化教育学文化教育学 狄尔泰的狄尔泰的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斯普朗格文化与教育文化与教育、利特利特职业陶

21、冶、专业教育、人的陶冶职业陶冶、专业教育、人的陶冶;n n实用主义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 美国教育家杜威的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的,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设计教学法;n n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前苏联加里宁的前苏联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论共产主义教育、凯洛夫的、凯洛夫的教育学教育学;中国杨贤;中国杨贤江的江的新教育大纲新教育大纲。n n批判教育学批判教育学 美国的鲍尔斯与金蒂斯的美国的鲍尔斯与金蒂斯的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阿普尔的、阿普尔的教教育与权利育与权利、吉鲁的、吉鲁的批判教育学、国家与文化斗争批判教育学、

22、国家与文化斗争,法国的布厄迪尔的,法国的布厄迪尔的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四、当代教育学的状况四、当代教育学的状况n n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n n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n n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n n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n n5教育学加强了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第四节第四节 教育学的价值教育学的价值一、超越日常教育经验一、超越日常教育经验n超越经验n普及科学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n科学的阐释教育现象n科学指的是波普尔以来建构的概念三、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三、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n

23、n教育理论是一门“临床科学”启发教育时间工作这的教育自觉,是他们不断的领悟教育的真谛。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练练 习习(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n n 教育p4n n教育影响p6 n n制度化的教育P8(二)简答题(二)简答题1关于教育的起源,有四种观点关于教育的起源,有四种观点n n 教育的神话起源论,认为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教育的神话起源论,认为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或圣人创造的;或圣人创造的;n n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认为人类的教育是对动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认为人

24、类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n n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类本能,因为原始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类本能,因为原始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n n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的教育也主要是因为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发生,人的教育也主要是因为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发生,其中社会生产是最根本的需要。其中社会生产是最根本的需要。 2工业社会教育的特征工业社会教育的特征 n n现代学校也就是正规的学校教育的

25、出现和发展。现代学校也就是正规的学校教育的出现和发展。n n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日益突出。n n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为全体大众服务,而不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为全体大众服务,而不是仅仅为特权阶级服务。是仅仅为特权阶级服务。n n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也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也是是1818世纪末期到世纪末期到2020世纪早期教育学蓬勃发展的原世纪早期教育学蓬勃发展的原因。因。 3信息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信

26、息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n n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类型多样化,一个四通八达的学校教育网络将使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n n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政治和经济的狭隘范围内。n n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相辅相成。n n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二)简答题(二)简答题n n4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p20n n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p20 (三)论述题(三)论述题 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谈谈教育学的价值表现在哪里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谈谈教育学的价值表现在哪里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谈谈教育学的价值表现在哪里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谈谈教育学的

27、价值表现在哪里 n n超越日常教育经验n n科学解释教育问题n n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就其沟通二者的“中介”或“桥梁”作用论,又有以下的表现:(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2)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4)提高教育实践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教育功能的概述教育功能的概述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的实现教育功能的实现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功能的概述教育功能的概述一、教育功能的含义一、教育功能的含义n n 功能是指有特定结构的事物或系统在内部和外功能是指有特

28、定结构的事物或系统在内部和外部的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部的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这一作用有两个方面:其一,它在该活动或系这一作用有两个方面:其一,它在该活动或系统内部所具有的特定作用,这完全由该事物的结构所决定;统内部所具有的特定作用,这完全由该事物的结构所决定;其二,它在更大的系统中或整个社会结构中所具有的特定其二,它在更大的系统中或整个社会结构中所具有的特定作用,即该事物对其他事物的作用,这是由该事物的结构作用,即该事物对其他事物的作用,这是由该事物的结构和外部事物的结构共同决定的。和外部事物的结构共同决定的。n n教育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又是一个复教育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又是

29、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杂开放的系统。教育功能在系统内部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教育功能在系统内部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和作用。二、教育功能的类型二、教育功能的类型n n从作用的对象看,教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能和社会功能。n n从作用的方向看,教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美能和负向功能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国社会学家默顿。n n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

30、功能和隐性功能。功能和隐性功能。性质和形式性质和形式结合划分结合划分显性显性隐性隐性客观客观结果结果正向正向A AB B负向负向D DC C把对象与性把对象与性质结合划分质结合划分人人社会社会客观客观结果结果正向正向A AB B负向负向D DC C多维度的复合分类多维度的复合分类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n n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促进个体思想意思的社会化促进个体思想意思的社会化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n n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教育促进人

31、的主体意思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思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二、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二、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n n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n n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三、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三、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n n标准化教学扼杀创新精神。n n教育的异化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节第三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一、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一、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一、教

32、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一、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n n教育一方面可能对提高人的遗传素质、改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观念有所作用。n n人口质量主要体现在人的科学技术水平、文化修养和思想觉悟、道德水准等精神因素,教育作为促进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活动,其直接的效果就是提高人口质量。二、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二、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n n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n n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n n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n n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n n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n n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三、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三、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n n教育通过提高国

33、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1 1普通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普通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潜能。提供良好的发展潜能。2 2职业和专业教育直接生产劳动能力,为经职业和专业教育直接生产劳动能力,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力的支持。济的发展提供了人力的支持。n n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对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再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再生产新的科学技术,二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二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四、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功能四、教育促进政治

34、民主化的功能n n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n n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n n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五、教育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五、教育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n n教育具有帮助人们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自然的功能 原始时代属于自然 农业文明走出自然 工业文明征服自然 信息社会重回自然 教育具有促进人教育具有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发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功能展的功能 教育传授人们征服自然的知识,具有帮助人们征服自然的功能六、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六、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n n社会发展处于负向时,教育对社会出现总体的负向功

35、能n n社会发展处于正向时,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总体上是正向的,但也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教育与社会的外部关系失调,出现了局部的负向功能。第四节第四节 教育功能的实现教育功能的实现一、教育功能的形成一、教育功能的形成n n(一)(一)教育功能取向的确立(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教育功能取向的确立(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n n(二)(二)教育功能行动的发生(是指可能导致产生一教育功能行动的发生(是指可能导致产生一定功能结果的所有教育行动,具体包括教育制度的建定功能结果的所有教育行动,具体包括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结构的确立、教育目标的设定、教育内容的立、教育结构的确立、教育目标的设定、教育内容的编制以

36、及教育手段的选择。)编制以及教育手段的选择。)n n(三)(三)教育功能直接结果的产生教育功能直接结果的产生教育功能的形成教育功能的形成教育功能的形成教育功能的形成社会发展社会发展的期待的期待选择选择功能取向功能取向转化转化功能行动功能行动产生产生直接的功能结直接的功能结束束个体发展个体发展的期待的期待二、教育功能的释放二、教育功能的释放n n教育功能释放的两个环节一是产品的输入(毕业生和精神文化产品)二是产品的利用(毕业生的就业,科技的转化;进一步的利用等)n n提高教育功能释放效益一要提高教育产品自身的素质二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练练 习习(一一)名词解释名词解释n n教育功能P30 n n

37、隐性教育功能P32(二)简答题(二)简答题n n 1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传递、保存文化;活化文化;选择文化;批判文化;交流、融合文化;更新、创造文化。n n2教育在促进政治民主化方面的作用是:p46(三)论述题(三)论述题n n 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谈谈怎样发挥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并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其负效应。P33-39第三章第三章教育目的教育目的 n n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n n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n n我国的教育目的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一、教育目的及其质的规定性一、教育目的及其质的规定性n n教育目的内涵教育目的即指教育要达到预期结果,反映对

38、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都是由国家规定,都是对教育育方针和教育目的都是由国家规定,都是对教育的基本要求,都是全国必须统一执行的。的基本要求,都是全国必须统一执行的。但教育方针是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定,但教育方针是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定,它包括对教育性质和方向、教育目的和实现教育它包括对教育性质和方向、教育目的和实现教育目的基本途径等总的要求;教育目的仅是对人才目的基本途径等总的要求;教育目的仅是对人才的质量标准和培养规格的专门规定。的质

39、量标准和培养规格的专门规定。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质的规定性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质的规定性 对教育活动质的规定性对教育对象的质的规定性二、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二、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n价值性教育目的和操作性教育目的价值性教育目的价值性教育目的,是指具有实践意义的教育目的,即含有一定价值观实现要求的教育目的,表示人才培养所具有的某种价值取向,是知道教育活动最根本的价值内核。操作性教育目的操作性教育目的,是指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教育目的,即现实可达到的具体教育目标,表示实际教育工作努力争取实现的某些

40、具体目标,一般是有一系列短期、中期、长期的具体教育目标所组成。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 终极性教育目的终极性教育目的,也称理想的教育目的,是指具有终极结果的教育目的,表示各种教育及其活定再认的培养上最终要实现的结果,它蕴藏着人的发展要求具有“完人”的性质。发展性教育目的发展性教育目的,也称现实的教育目的,是指具有连续行的教育目的,表示教育及其活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要实现的各种结果,表民对人培养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前后具有衔接行的各种要求。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 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指

41、被一定权利机构确定并要求所属各级各类具有都必须遵循的具有目的。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指蕴涵在具有思想、具有理论重的教育目的,它不是一定权利机构正式确立而存在的,而是借助一定的理论主张和社会根基而存在的。三、教育目的的功能三、教育目的的功能n n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n n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n n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一、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一、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n n(一)社会依据一是根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二是根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n n(二)人的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是确定各级各类教育目的

42、不可忽视的重要依据。人的发展的需要是教育目的的选择确立包括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二、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中的基本价值取向二、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中的基本价值取向(一)(一) 人本位的价值取向人本位的价值取向n流派流派: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n主要代表人物主要代表人物:法国思想家卢梭、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德国的康德、美国的马斯洛、法国的萨特。n观点观点:把人视为教育目的的根本。(二)(二)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流派流派: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主要代表人物主要代表人物:德国的纳托普、凯兴斯泰纳、法国的孔德和涂尔干。观点观点: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目的的根本。(三)价值取向中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确认(三

43、)价值取向中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确认n n人本主义和社会本位主义不能代替教育目的第一,这两种主张虽然各含一定的合理性,第一,这两种主张虽然各含一定的合理性,但都不是一个超历史德抽象公式,它们各自德合理性但都不是一个超历史德抽象公式,它们各自德合理性需联系具体德历史条件来进行分析。需联系具体德历史条件来进行分析。第二,这两种主张对我们理解人社社会在教第二,这两种主张对我们理解人社社会在教育目的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性是有帮助德,但二者育目的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性是有帮助德,但二者都割裂了人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否定了人与社会在教都割裂了人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否定了人与社会在教育多方面功能的发挥。育多方面功

44、能的发挥。小结小结: 教育目的选择中人与社会的关系教育目的选择中人与社会的关系n n 首先,就一个社会整体而言,在价值取向上要把满首先,就一个社会整体而言,在价值取向上要把满足人的需要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把重视人的价值和重足人的需要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把重视人的价值和重视社会价值结合起来,把人与社会发展的互依性、互动视社会价值结合起来,把人与社会发展的互依性、互动性、互利性作为社会整体教育目的的根本价值取向,既性、互利性作为社会整体教育目的的根本价值取向,既有利于避免一个社会化的教育对人的压抑,也有利于避有利于避免一个社会化的教育对人的压抑,也有利于避免教育对人的培养脱离社会实际与发展的需要。

45、免教育对人的培养脱离社会实际与发展的需要。n n其次,就价值取向的事项过程而言,把满足社其次,就价值取向的事项过程而言,把满足社会需要与满足人的需要结合起来,不能僵化理解成二者会需要与满足人的需要结合起来,不能僵化理解成二者在实践中在实践中“ “平分秋色平分秋色” ”或或“ “分量相等分量相等” ”,应予以动态的、,应予以动态的、发展的把握。发展的把握。n n最后,教育无论是满足社会需要还是满足人的最后,教育无论是满足社会需要还是满足人的需要,都是要通过人的发展来实现,没有人的发展,一需要,都是要通过人的发展来实现,没有人的发展,一切都是空话。切都是空话。三、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三

46、、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一)社会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一)社会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 1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n n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适应与超越问题适应与超越问题n n适应:即指教育对现实社会当前需要的符合性,是教育基于对现实社会当前的肯定关系,也可以理解为教育对现实社会当前要求满足的配合性或支持性。n n超越:即指教育对现实社会当前的超出性,是教育基于现实社会当前德发展趋势或可能,在体现现实社会未来发展要求,满足现实社会未来需要方面所具有的努力状态。3功利价值与人文价值问题功利价值与人文价值问题n n

47、教育的功利价值教育的功利价值:即它自身活动所产生的社会物质生产、经济发展即物质利益满足方面的共有性和效益,这方面的意义体现具有在社会中的功利性价值。n n教育的人文性教育的人文性:即它自身活动对社会井绳生活、文化发展、价值精神建构方面所产生的作用和效果,这方面的意义体现为教育在社会中的人文价值。4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n n民族性:民族性:涉及对之际民主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传递、保持、敬重即维护问题。n n世界性:世界性:涉及对世界交往与合作的各种文化、规则的忍痛或接受,进而使自身具有与世界各国进行交往与合作的基础。(二)人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二)人的价值取向

48、确立应注意的问题1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问题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问题n n社会化:社会化:一般指个体出生后的发展中,习得社会文化规范、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并借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过程。n n个性化:个性化:一般指个体在社会适应、社会参与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独特性。2人的理性和非理性问题人的理性和非理性问题n n理性:理性:即人在认识和行为方面表现出来得理性遵循,以及运用理性来揭示真理或把握客观对象的普遍性本质和规律,来看待或处理问题的特点等。n n非理性:非理性:即人在认识和行为方面表现出来的非理性遵循,以及运用非理性来把握或说明客观对象或事物,来看待或处理问题。3科技素质与人文素

49、质问题科技素质与人文素质问题n n科技素质:科技素质:指与人认识、作用与自然,与人从事物指与人认识、作用与自然,与人从事物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得科学技术方面得素养、品质即能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得科学技术方面得素养、品质即能力发展得水平,通常体现为科学文化知识、技能掌握力发展得水平,通常体现为科学文化知识、技能掌握即运用得能力,与此相关的思维品质、探索创新的意即运用得能力,与此相关的思维品质、探索创新的意识、崇尚科学理性的精神。识、崇尚科学理性的精神。n n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指与人认识解决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问指与人认识解决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问题、与人从事社会价值建构活动密切相关的人类文化、题、与人从事

50、社会价值建构活动密切相关的人类文化、价值方面的素养、品质即能力发展水平,通常体现为价值方面的素养、品质即能力发展水平,通常体现为在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关切中所形成的价值理性、道在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关切中所形成的价值理性、道德情操、精神境界及其能力等。德情操、精神境界及其能力等。第三节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我国的教育目的及精神实质一、我国的教育目的及精神实质n n教育目的的历史回顾年年年年 份份份份文文文文 献献献献19571957毛泽东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78197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11981关于建国以

51、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2198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5198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6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901990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 “八五八五” ”计划的建议计划的建议1993199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5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91999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

52、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200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n n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n n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n n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n n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n n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n n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对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全

53、面发展学说对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意义为我们科学地认识人的全面发展提出勒新的方法论为我们科学地认识人的全面发展提出勒新的方法论指导。指导。马克思主义所指出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所指出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三、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三、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n n 德育:德育:德育:德育:即培养人思想道德的教育,是向学生传授一即培养人思想道德的教育,是向学生传授一定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范、并使其养成相应思想品德定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范、并使其养成相应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的教育

54、活动,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健康心理品质等方面教育的总称。教育、健康心理品质等方面教育的总称。n n智育:智育:智育:智育:是指向学生传授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是指向学生传授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才能的教育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才能的教育活动。n n体育:体育:体育:体育:是指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其保健知识,是指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其保健知识,增强他们体质,发展他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增强他们体质,发展他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n n美育:美育:美育:美育: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

55、能力的教育。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四、教育目的的实现的策略四、教育目的的实现的策略n n正确领会和把握全面发展n n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n n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关系n n防止教育目的实践的缺失美国的现代小学的六项任务美国的现代小学的六项任务n n增进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体格;n n增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人格;n n发展儿童对社会和科学世界的认识;n n发展儿童有效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n n发展儿童符合民生生活的价值观;n n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活动。美国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美国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n n保持身心健康n n掌握学习基本技能n n成为家庭有效成员n n养成就业技能n

56、 n胜任公民职责n n善于运用闲暇时间n n具有道德品质美国美国2061计划计划n n美国所有儿童在上学时都做好了学习的准备美国所有儿童在上学时都做好了学习的准备n n高中毕业率至少提高到高中毕业率至少提高到90%90%n n美国学生在结束美国学生在结束4 4、8 8、1212年级时必须证明自己在年级时必须证明自己在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地理方面有显著的能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地理方面有显著的能力力n n在科学、数学成绩方面美国学生将名列世界第一在科学、数学成绩方面美国学生将名列世界第一n n每个美国人都有文化每个美国人都有文化n n美国所有学校没有毒品和暴力现象美国所有学校没有毒品和暴力

57、现象1996年克林顿提出教育目标年克林顿提出教育目标n n8岁以上的儿童必须具有读写算能力n n12岁以上的青少年必须学会使用互联网n n18岁以上的青年必须能够接受高等教育n n成年人必须坚持能够终身学习n n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O CHILD LEFT BEHIND练练 习习(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n n教育目的教育目的P56 P56 n n价值性教育目的价值性教育目的P57 P57 n n操作性教育目的操作性教育目的P57 P57 n n终极性教育目的终极性教育目的n n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非正式的教育目的非正式的教育目的P58 P58 n n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

58、的价值取向P63 P63 n n人文素质人文素质P74 P74 n n德育德育P79 P79 n n美育美育P80 P80 n n全面发展教育全面发展教育P79P79(二)简答题(二)简答题1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n n19571957年,毛泽东指出:年,毛泽东指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这是我国建国以来对教育目这是我国建国以来对教育目的的最为经典的表述。的的最为经典的表述

59、。n n19901990年,中共中央把教育目的明确地表述为:年,中共中央把教育目的明确地表述为:“ “教育必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n n我国教育目的历采体现了这样几点精神实质:我国教育目的历采体现了这样几点精神实质:(1 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2 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3 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注重提高全

60、民族素质;(4 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n n()指人的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n n()指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n n()指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它意味着要均匀地发展人全部的特性n n()指人的自由发展,包括各种能力的自由的发展。(三)论述题(三)论述题联系实际,谈谈怎样认识并实现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联系实际,谈谈怎样认识并实现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联系实际,谈谈怎样认识并实现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联系实际,谈谈怎样认识并实现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目

61、的n n()正确领会和把握全面发展n n()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n n()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关系n n()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第四章教育制度第四章教育制度n n教育制度概述n n现代学校教育制度n n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教育制度概述一、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一、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n n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n n教育制度的特点1客观性2取向性3历史性4强制性二、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二、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n n政治n n经济n n文化三、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三、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n n原始社会n n古代社会n n现代社

62、会第二节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n n大学和高等学校大学和高等学校n n中学中学n n小学小学n n初级中学初级中学n n职业学校职业学校n n高级中学高级中学n n短期大学和大学短期大学和大学n n幼儿教育机构幼儿教育机构n n研究生教育机构研究生教育机构n n成人教育机构成人教育机构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n n双轨学制n n单轨学制n n分支学制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n n从纵向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制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n n从横向学校阶来看,每个阶

63、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幼儿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小学教育阶段职业教育阶段初中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第三节第三节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一、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一、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n n1902年,“壬寅学制”,第一个学制,未实施。n n1904年,“癸卯学制”,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n n1922年,“壬戌学制”,即“六三三制”。n n建国后的新学制二、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二、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n n学前教育n n初等教育n n中等教育n n高等教育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n n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n n1993年中

64、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练练 习习(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n n教育制度P85 n n学制P90 n n义务教育P108 n n终身教育P88(二)简答题(二)简答题n n1教育制度的特点客观性;取向性;历史性;强制性客观性;取向性;历史性;强制性n n2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未采走势()适度发展学前教育()适度发展学前教育()切实普及义务教育()切实普及义务教育()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尤其是要确立职业()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尤其是要确立职业教育应有的地位教育应有的地位()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第五章教师与学生第五章教师与学生n n教师n n学生n n师生关系第一节第一节 教

65、师教师一、教师职业一、教师职业n n教师的概念即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教师教师 :就:就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的产生:教师的产生:原始社会就存在兼职教师。专职教师是在学校产生后出现。(奴隶社会)教师职业的发展:教师职业的发展:人类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社会发展与变革的重要力量。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与作用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与作用n n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是指教师职业对一定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实质性影响,它是教师是指教师职业对一定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实质性影响,它是教师社会地

66、位的客观基础。社会地位的客观基础。n n教师专业的政治地位教师专业的政治地位教师专业的政治地位教师专业的政治地位是指教师职业在国家或民族的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是指教师职业在国家或民族的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表现为教师的政治身份获得、教师自治组织的位和所起的作用,表现为教师的政治身份获得、教师自治组织的建立、政治参与度、政治影响力等。建立、政治参与度、政治影响力等。n n教师职业的经济地位教师职业的经济地位教师职业的经济地位教师职业的经济地位是指教师所得到得物质报酬,它包括工资、奖金及是指教师所得到得物质报酬,它包括工资、奖金及医疗、保险、退休金等福利,它是教师劳动得价值表现形式之一。

67、医疗、保险、退休金等福利,它是教师劳动得价值表现形式之一。n n教师职业的权利教师职业的权利教师职业的权利教师职业的权利主要指法律赋予职责时所享有得权利。主要指法律赋予职责时所享有得权利。n n教师职业的从业标准教师职业的从业标准教师职业的从业标准教师职业的从业标准是指其他职业相比教产生的,它是教师职业社会地是指其他职业相比教产生的,它是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内在标准。教师的从业指标有软性指标和硬性指标。位的内在标准。教师的从业指标有软性指标和硬性指标。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n n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一是需要专门技术和特殊智力,在职前必须接受专门的教一是需要专门技术和特殊智力,在

68、职前必须接受专门的教育;育;二是提供社会服务,具有较高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二是提供社会服务,具有较高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三是拥有专业性自主权或控制权。三是拥有专业性自主权或控制权。n n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职业教师通过承担各门课程的教学,向学生传递教师通过承担各门课程的教学,向学生传递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知道学生主动地、有效地学习,营造良好地教学生观,知道学生主动地、有效地学习,营造良好地教学氛围来促进学生健康、快速地成长。氛围来促进学生健康、快速地成长。二、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二、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

69、展n n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地内涵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地发展过程,即由一个新手发展成为专家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地发展过程,即由一个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地过程。包括: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地过程。包括:专业理想地建立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感受和理解地基础上所形成地关于教育本质、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感受和理解地基础上所形成地关于教育本质、目的、价值和生活等的理想和信念。目的、价值和生活等的理想和信念。专业知识地拓展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与经验系统。教师职业

70、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与经验系统。专业能力地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顺利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能量和本领。成某项任务的能量和本领。专业自我地形成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地知识、观念、价值体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地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过程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过程n n国外学者富勒和鲍恩认为教师发展大致可分

71、为四个阶段:1 1、从教前关注阶段、从教前关注阶段2 2、早期求、早期求生阶段生阶段3 3、关注教学情景阶段、关注教学情景阶段4 4、关注学、关注学生阶段生阶段n n国内学者叶澜将教师发展分为五个阶段:1 1、“ “非关注非关注” ”阶段阶段2 2、“ “虚拟虚拟关注关注” ”阶段阶段3 3、“ “生存关注生存关注” ”阶段阶段4 4、“ “任务任务关注关注” ”阶段阶段5 5、“ “自我更新关注自我更新关注” ”阶段阶段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途径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途径师范教育新教师入职教育在职培训自我教育三、教师职业角色与形象三、教师职业角色与形象n n教师的职业角色学习者和学者学习者和学者

72、 知识的传授者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心灵的培养者学生心灵的培养者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 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学习的榜样 学生的朋友学生的朋友n n教师的职业形象教师的道德形象教师的道德形象教师的文化形象教师的文化形象教师的人格形象教师的人格形象第二节第二节 学生学生一、学生的本质特点一、学生的本质特点n n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n n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n n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二、学生的地位二、学生的地位n n学生的生活地位n n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三、学生的发展三、学生的发展n n学生发展的含义学生发展的含义学生发展的含义学生发展的含义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

73、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量、质、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与结果。量、质、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与结果。n n学生发发展的一般规律学生发发展的一般规律学生发发展的一般规律学生发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和阶段性顺序性和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不均衡性不均衡性个别差异个别差异整体性整体性n n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生理成熟期提前生理成熟期提前思维活跃,但学习兴趣不高思维活跃,但学习兴趣不高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具

74、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人生观人生观自我意思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自我意思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心理问题增多心理问题增多第三节第三节 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一、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一、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n n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n n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n n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因素二、师生关系的类型二、师生关系的类型n n以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n n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关系n n以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为目的的心理关系三、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三、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n n影响

75、师生关系的因素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教师方面对学生的态度、领导方式、教师的智慧、教师的人格因素学生方面学生方面主要是学生对老师的认识环境方面环境方面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组织环境练练 习习(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n n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P117 n n教师的专业能力P118 n n教师的职业形象P124n n 主体性P127 n n人的发展P127(二)简答题(二)简答题l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具体内容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具体内容n n (1) (1)专业理想的建立。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在对专业理想的建立。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教育工作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

76、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本质、本质、目的、价值和生活等的理想和信念。目的、价值和生活等的理想和信念。n n (2)(2)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知识的拓展。n n (3)(3)专业能力的发展。专业能力的发展。n n (4)(4)专业自我的形成。教师的专业自我就是教师专业自我的形成。教师的专业自我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在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合。风格的总合。2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八个方面教师

77、的专业能力包括八个方面n n 设计教学的能力;设计教学的能力;n n表达能力;表达能力;n n教育教学的组织管理教育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力;n n教育教学交往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n n教育教学机智;教育教学机智;n n反思能力;反思能力;n n 教育教学的研究能力;教育教学的研究能力;n n创新能力。创新能力。3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途径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途径n n师范教育n n新教师的入职辅导n n在职培训n n自我教育4对教师职业角色的基本认识要点对教师职业角色的基本认识要点n n(1)学习者和学者n n(2)知识的传授者n n(3)学生心灵的培育者n n(4)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

78、者和管理者n n(5)学生学习的榜样n n(6)学生的朋友5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n n(1)顺序性和阶段性n n(2)稳定性和可变性n n(3)不均衡性n n(4)个别差异性n n(5)整体性(三)论述题(三)论述题n n联系实际谈谈你所理解的良性的师生关系以及怎样构建这样的师生关系。P137-138第六章第六章 课课 程程n n课程与课程理论课程与课程理论n n课程的组织课程的组织n n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第一节第一节 课程与课程理论课程与课程理论一、课程的含义一、课程的含义n n课程即教学科目n n课程即学习经验n n课程即文化再生产n n课程即生活改造的过

79、程二、课程理论流派二、课程理论流派n n经验主义课程论经验主义课程论n n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n n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n n存在主义课程论存在主义课程论n n后现代主义课程论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第二节第二节 课程的组织课程的组织一、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n n课程目目标的特征课程目目标的特征整体性阶段性持续性层次性递进性时间性n n确定课程目标的方法确定课程目标的方法筛选法参照法二、课程内容二、课程内容n n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执行n n教材教材的编排教材的作用三、课程类型三、课程类型n n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学科课程:学科课程:

80、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的基础。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有多种含义。以儿童为中心称“儿童中心课程”;以儿童生活为中心,则称“生活课程”;以改造儿童经验为目的,则称“经验课程”或“经验本位课程”;以设计教学为方法,则称“设计课程”;强调无固定教材,则称“随机课程”。综合课程和核心课程综合课程和核心课程综合课程:综合课程:又称“广域课程”、“统合课程”或“合成课程”,其更本目的是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它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办法,减少教学科目,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以认识论、方法论、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即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学科或学科内

81、容,如美国的科学、数学合外语,英国的科学、数学合英语,中国的语文、数学和外语。也指对学生有直接意义的学习内容。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国家课程:亦称“国际统一课程”,它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四、课程实施四、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五、课程评价五、课程评价n n学生学业的评价与课程本身的评价学生学业的评价与课程本身的评价n n课程评价、学业评价和测量课程评价、学业评价和测量n n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形

82、成性评价n n科学实证主义课程评价观与人文自然科学实证主义课程评价观与人文自然主义课程评价观主义课程评价观第三节第三节 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一、影响课程变革的重要因素一、影响课程变革的重要因素n n政治因素与课程变革课程变革目标的厘定课程变革的内容选择制约着课程的编制过程n n经济因素与课程变革经济领域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制约课程目标经济的地区差异性制约课程变革市场经济与课程变革n n科技革新与课程变革科技革新制约课程变革的目标科技革命推动课程结构的变革科技革新影响着课程变革的速度n n文化因素与课程变革文化模式与课程变革文化变迁与课程变革文化多元化与课程变革n n学生发展与课程变

83、革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性与课程变革学生需要与课程变革课程变革着眼点:最近发展区二、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二、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n n课程政策的发展趋势n n课程结构的发展趋势n n课程实施的发展趋势n n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三、我国课程改革的未来发展三、我国课程改革的未来发展n n我国于我国于19991999年制定了年制定了面向面向21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计划,开始了划时代的课程改革。,开始了划时代的课程改革。n n已取得成就已取得成就第一,课程行政管理体制上开始打破第一,课程行政管理体制上开始打破“ “集权制集权制” ”的绝对支配地位,力求把的绝对支配地位,力求把“ “集权

84、制集权制” ”与与“ “分权制分权制” ”两种体制的优势结合起来,确立两种体制的优势结合起来,确立“ “一纲多本一纲多本” ”的课程改革方略,以充分发挥中央与的课程改革方略,以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在课程教材改革中的积极性。地方在课程教材改革中的积极性。第二,在课程目标、内容、组织、结构第二,在课程目标、内容、组织、结构等方面大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敢于突破以往课等方面大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敢于突破以往课程改革中的许多禁区,如程改革中的许多禁区,如“ “个性发展个性发展” ”、“ “选修选修课程课程” ”等内容在各地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都占等内容在各地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都占由重要地位。由重要地位。

85、n n课程改革发展趋势:课程改革发展趋势:第一,提升课程改革的理念水平和理论品味。第二,在课程政策上,要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第三,在课程内容上,要实现学科知识与个人知识的内在整合。第四,在课程结构上,要更新课程种类,恰当分析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努力实现课程的综合化。第五,在课程实施上,要超越忠实取向的评价、走向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的评价。练练 习习(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n n课程目标p148 n n课程标准p150 n n教材p151 又称课本,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也有人认为教材即教育材料,所有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资源都可以包含在教材的范

86、围内。n n综合课程p153 n n核心课程p154 n n国家课程p156(二)简答题(二)简答题n n 1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在具体的目的、编排方式和评价上有什么不同?p152-153n n 2什么是核心课程?它有哪些优缺点?p154-156n n 3新世纪我国课程改革应当朝着什么方向去发展?p170(三)论述题(三)论述题n n结合实际谈谈市场经济对我国普通中学课程的冲击以及我们应当采取的应对措施。P163-164第七章课堂教学第七章课堂教学n n教学与教学理论n n课堂教学设计n n课堂教学策略第一节第一节 教学与教学理论教学与教学理论一、教学及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一、教学及其思想的产生和

87、发展n教学的含义教学的概念:教学的概念: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做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意志,把学生看做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水平的活动。的道德性格,使每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水平的活动。教学与相关概念的关系教学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教学与教育教学与教育 教学与智育教学与智育教学的功能教学的功能教学使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教学使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教学使培养学生个

88、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学使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二、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二、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n n教学理论的一般概述教学理论的概念教学理论与相关概念的关系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课程理论教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脉络教学理论的形成教学理论发展的线索当代主义教学理论流派当代主义教学理论流派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知识道德本位的目的观知识道德本位的目的观 知识授受的教学过程知识授受的教学过程 科目本位的教学内容科目本位的教学内容 语言呈示为主的教学方法语言呈示为主的教学方法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行为主义教学理

89、论 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 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 程序教学的方法程序教学的方法 认知教学理论认知教学理论认知教学理论认知教学理论理智发展的教学目标理智发展的教学目标动机结构序列强化原则动机结构序列强化原则情感教学理论情感教学理论情感教学理论情感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非指导性教学过程非指导性教学过程意义学习与非指导性学习意义学习与非指导性学习师生关系的品质师生关系的品质第二节第二节 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概述一、教学设计概述n n教学设计的含义教学设计的含义 格斯塔弗森指出:教学设计描格斯塔弗森指出:教学设计描述包括分析教学内容、指导实验述包

90、括分析教学内容、指导实验和修改以及评定学习的整个过程。和修改以及评定学习的整个过程。 布里格斯认为:教学设计是分布里格斯认为:教学设计是分析学习需要和目标以形成满足学析学习需要和目标以形成满足学习需要的传送系统的全过程。习需要的传送系统的全过程。 瑞奇认为:教学设计是为了便瑞奇认为:教学设计是为了便于学习各种大小不同的学科但愿,于学习各种大小不同的学科但愿,而对学习情景的发展、评价和保而对学习情景的发展、评价和保持进行详细规划的科学。持进行详细规划的科学。 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是为教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 n n教学设计的特征教学设计的特征 指导

91、性指导性 统合性统合性 操作性操作性 预演性预演性 突显性突显性 易控性易控性 创造性创造性n n教学设计的依据教学设计的依据现代教学理论现代教学理论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学的实际需要学生的需要合特点学生的需要合特点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 二、教学设计的程序与模式二、教学设计的程序与模式n n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分析教学任务,尽可能用可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分析教学任务,尽可能用可观察合可测量的行为变化来作为教学结果的指标观察合可测量的行为变化来作为教学结果的指标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确定学生的起点

92、状态,包括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技能合学习动机、状态等;技能合学习动机、状态等;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提供学习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指导;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n n教学设计的常用模式教学设计的常用模式系统分析模式系统分析模式 目标模式过程模式目标模式过程模式三、教学设计的基本

93、内容和方法三、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n n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设计的含义教学目标设计的含义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教学目标的表述教学目标的表述n n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设计陈述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陈述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程序性知识及其教学设程序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策略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计策略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n n教学时间设计教学时间设计教学时间设计教学时间设计把握好整体时间分配把握好整体时间分配保证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保证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科学规划单元课时科学规划单元课时注意学生的专注学习时间防注意学生的专注学习时间防止教学时

94、间遗失止教学时间遗失n n教学措施设计教学措施设计教学措施设计教学措施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 课堂教学结构的确定课堂教学结构的确定n n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评价设计价值判断的过程。价值判断的过程。第三节第三节 课堂教学策略课堂教学策略一、教学策略概述一、教学策略概述n n教学策略的含义教学策略的含义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定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过程。n n辨辨析:析:教学设计、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n n教学策略的特征教学策略的特征指向性操作性整体综合性调控性

95、灵活性层次性n n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教学策略的运用二、不同类型知识的教学策略二、不同类型知识的教学策略n n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激发学习动机促进知识的理解和保存n n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分析学习任务,找出必备技能加强理解进行有效的练习n n策略性知识的教学策略策略性知识的教学策略专门教学与渗透教学相结合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具体的训练三、几种主要的课堂教学策略及其运用三、几种主要的课堂教学策略及其运用n n讲述策略讲述策略讲述的含义、特点讲述的含义、特点讲述的功能和表现形式讲述的功能和表现形式讲述

96、的一般程序步骤讲述的一般程序步骤讲述策略的运用讲述策略的运用n n对话策略对话策略对话策略的含义、特点对话策略及其运对话策略的含义、特点对话策略及其运用用n n指导策略指导策略活动指导策略的工那与表现形式活动指导策略的工那与表现形式活动指导的策略运用活动指导的策略运用自主活动的引入自主活动的引入自主活动的促进自主活动的促进成果交流的组织成果交流的组织练练 习习(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n n教学p174 n n教学设计p186 n n教学策略p197(二)简答题(二)简答题1当代教学观的变革体现了以下六大趋势当代教学观的变革体现了以下六大趋势n n (1)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n n(2)

97、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n n(3)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n n(4)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n n(5)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n n(6)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2教学设计的特征教学设计的特征n n指导性;n n统合性;n n操作性:n n预演性;n n突显性;n n易控性;n n创造性。(二)简答题(二)简答题n n3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p188n n4什么是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种类型的知识在教学设计中应如何处?p192-194n n5什么是教学策略?它有哪些特征?p197-198(三)论述题(三)论述题n n结合实际的教学,谈谈教师在教学中怎样运用讲述策略才能

98、使讲述的教学方法发挥它最佳的功效。P200-201第八章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自学)(自学)n n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范n n学校生活与学生生活n n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n n把传授知识的学校转变为培育丰富人性的学校第一节第一节 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范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范一、学生生活环境的差异一、学生生活环境的差异一、学生生活环境的差异一、学生生活环境的差异n n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n n同辈群体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n n社会文化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n n学生生活环境差异导致各种适应问题二、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二、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n

99、n学生心理障碍是指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下,不能很好地适应差异,产生了心理差异和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生活,主要表现在人格障碍、神经症和精神病。n n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攻击、退缩、焦虑、恐怖三、学生失范行为的各种表现三、学生失范行为的各种表现n n校园暴力n n色情n n盗窃、抢劫n n毒品四、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四、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n n社会生活环境社会规范失控文化的商品化城市化的影响价值观的多元化人口流动问题n n学校教育的失误n n家庭生活环境教育的缺失五、学生失范行为的理论解释五、学生失范行为的理论解释n n心理学解释心理缺陷挫折侵

100、犯n n社会学解释结构模式过程模式第二节第二节 学校生活与学生生活学校生活与学生生活一、学生对于学校生活的态度一、学生对于学校生活的态度n n学生自身特征对学校态度的影响n n学校特征与学生对学校的态度二、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及其影响二、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及其影响n n重要他人专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n n学生的互动性重要他人n n学生的偶像性重要他人三、学校生活于学习压力三、学校生活于学习压力n n学习压力的解说n n学习压力的现状n n学习压力的影响n n学习压力的形成机制第三节第三节 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n n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什么知识最有价值n n生

101、活经验生活经验n n终身学习与学会学习终身学习与学会学习第四节第四节 把传授知识的学校转变为培把传授知识的学校转变为培育丰富人性的学校育丰富人性的学校n n学校教育实践的中心应该转变学校教育实践的中心应该转变n n学校教育要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激学校教育要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激发发n n学校教育要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学校教育要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练练 习习(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n n重要他人p221 n n学生失范行为p211 n n学生心理障碍p210 n n学习压力p222(二)简答题(二)简答题n n1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些?p210n n 2我国学生

102、失范行为有哪些表现?p211-212第九章第九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n n班级组织n n班级管理的内容n n班主任工作第一节第一节 班级组织班级组织一、班级组织的概念一、班级组织的概念n n班级组织概念的历史考察班级组织概念的历史考察班级组织是随着班级教学的产生而形成的。夸美纽斯为班级班级组织是随着班级教学的产生而形成的。夸美纽斯为班级授课制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形授课制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形式日趋规范。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又提出分科课程论、教师主导式日趋规范。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又提出分科课程论、教师主导论和课堂教学的原则、环节

103、等,构筑了班级授课制的教学论模论和课堂教学的原则、环节等,构筑了班级授课制的教学论模式式n n班级组织的改造班级组织的改造“ “道尔顿道尔顿” ”制制“ “圣路易编制法圣路易编制法” ”“ “巴达维亚法巴达维亚法” ”西方各国主要目标是西方各国主要目标是进一步完善班级授课制,实现一班级为进一步完善班级授课制,实现一班级为基础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基础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n n班级组织概念的界定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

104、有目标、有计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地正式小群体。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地正式小群体。二、班级组织的发育二、班级组织的发育n n第一阶段: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第一阶段: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班级建立之初,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了解班级建立之初,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了解班主任和教师,建立与同学的稳定关系。班主任和教师,建立与同学的稳定关系。n n第二阶段:团体要求与个人属性之间地矛盾阶段第一个时期是师生矛盾时期。第二个时期是班第一个时期是师生矛盾时期。第二个时期是班主任、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第三个时主任、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105、第三个时期是学生团体之间的矛盾。期是学生团体之间的矛盾。n n第三阶段:团体要求架构内的矛盾第一个时期是学生团体与学生团体的矛盾期。第一个时期是学生团体与学生团体的矛盾期。第二个时期是个性矛盾期。第二个时期是个性矛盾期。三、班级组织的结构三、班级组织的结构n n班级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班级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班级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班级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预先决定好时间、场所和活动内容,要正式组织是预先决定好时间、场所和活动内容,要求班级每一位成员接受。求班级每一位成员接受。非正式组织是源于班级组织的个人属性层面的人际非正式组织是源于班级组织的个人属性层面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在

106、共同的学习与活动中基于成员间的需求、能力、关系,是学生在共同的学习与活动中基于成员间的需求、能力、特点的不同,并从个人的好感出发而自然形成的。特点的不同,并从个人的好感出发而自然形成的。n n班级组织的角色结构班级组织的角色结构班级组织的角色结构班级组织的角色结构角色是由组织规定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构成,角色是由组织规定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构成,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都需通过角色学习充任一定的角色而参加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都需通过角色学习充任一定的角色而参加群体活动、交往和生活,从而与整个社会联系起来。群体活动、交往和生活,从而与整个社会联系起来。n n班级组织的信息沟通结构班级组织的信息沟通结

107、构班级组织的信息沟通结构班级组织的信息沟通结构信息沟通是班级的神经系统,没有信息沟通,班级信息沟通是班级的神经系统,没有信息沟通,班级组织就没有活力,就会僵化。班级信息包括知识信息和人的思组织就没有活力,就会僵化。班级信息包括知识信息和人的思想、态度、情感与行为等方面的信息。想、态度、情感与行为等方面的信息。n n班级组织的规模班级组织的规模班级组织的规模班级组织的规模创造性人才与个性化人才的培需要小班教学。创造性人才与个性化人才的培需要小班教学。四、班级组织的特点四、班级组织的特点班级组织的目标是使所有学生获得发展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是一种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情感是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

108、的纽带师生交往的多面性班主任和教师需要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来组织班级活动五、班级组织的功能五、班级组织的功能n n班级组织的社会化功能班级组织的社会化功能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n n班级组织的个体化功能班级组织的个体化功能促进发展功能满足需求的功能诊断功能矫正功能第二节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管理的内容一、班级组织建设一、班级组织建设班级组织的设计指导班级建设发挥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二、班级制度管理二、班级制度管理n n成文的制度n n非成文的制度三、班级教学管理三、班级教学管理明

109、确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任务建立有效的班级教学秩序建立班级管理指挥系统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四、班级活动管理四、班级活动管理n n基本特点:基本特点:第一,班级活动是一种交往活动;第二,班级活动目的的一致性,产生了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第三,班级活动的时空具有一致性;第四,班级在活动中分工合作,互相配合,责任依从;第五,班级活动导致一系列诸如暗示、模仿、感染、舆论、心理相容等社会心理现象,产生良好和健康的人际关系。第三节第三节 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一、班主任的角色作用一、班主任的角色作用n n班主任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关护者班主任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关护者班主任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关护者班主任是学生全面成长的

110、关护者班主任沟通任课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情况;班主任沟通任课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情况;班主任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并负有责任;班主任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并负有责任;班主任能敏锐、有效的使班级工作按正常轨道运行,防患于未然;班主任能敏锐、有效的使班级工作按正常轨道运行,防患于未然;班主任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宝贵时光的见证人;班主任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宝贵时光的见证人;n n班主任是对学生产生全面影响的教育因素班主任是对学生产生全面影响的教育因素班主任是对学生产生全面影响的教育因素班主任是对学生产生全面影响的教育因素教学生做人、做事;教学生做人、做事;以自身的行为想学生提供教育信息,位学生提供形象示范以自身的行为想

111、学生提供教育信息,位学生提供形象示范靠自身的威望激发学生接受教育,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靠自身的威望激发学生接受教育,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n n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在班级活动中班主任应该使班级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和鼓在班级活动中班主任应该使班级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和鼓舞者。舞者。成为最优秀的任课教师之一,是班主任工作取得成功的前提条成为最优秀的任课教师之一,是班主任工作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在日常管理中,经常接触班级成员赢得每个学生尊重、信任和平件。在日常管理中,经常接触班级成员赢得每个学生尊重、信任和平等交流的金钥匙。等交流的金钥匙。二

112、、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集体的操作方法二、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集体的操作方法n n创造性地设计班集体目标创造性地设计班集体目标以提高素质、发展个性为导向,制定以提高素质、发展个性为导向,制定适合班集体实际水平地发展目标;适合班集体实际水平地发展目标;依据依据 班级发展目标制定各科教学、班级发展目标制定各科教学、班级教育工作、班级活动目标体系,为班级教育班级教育工作、班级活动目标体系,为班级教育和教学过程提供可操作、可测度地质量指标和合和教学过程提供可操作、可测度地质量指标和合格标准;格标准;引导学生设计引导学生设计“ “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自我教育” ”的学习和发展目标,激励集体中的每一个成

113、员;的学习和发展目标,激励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在班集体的目标管理中,既要注重提在班集体的目标管理中,既要注重提高班集体的整体发展水平,又要为集体中每个成高班集体的整体发展水平,又要为集体中每个成员精心设计个性发展目标,并创造达到合理目标员精心设计个性发展目标,并创造达到合理目标的机会和条件,使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在的机会和条件,使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在“ “合格合格特长特长 的集体目标下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自的集体目标下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自我形象。我形象。合理地确定班级角色位置合理地确定班级角色位置科学地诊断班集体人际关系地现状;重视班级骨干队伍建设;丰富班级管理角色;正确对待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114、,采用群体心理疏导或首领角色转换等方法,使它的目标、价值规范等于班集体整合。协调好班内外各种关系协调好班内外各种关系协调班集体内的各种组织和成员的关系;班主任要协调班集体于社会、家庭的关系;班主任要协调班集体于社会、家庭的关系。班主任还要协调好班级内各种活动和事务。建构建构“开放、多维、有序开放、多维、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的班级活动体系系活动主题的确定要贴近社会生活;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能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发展;活动类型要丰富多样,为学生发挥潜能提供舞台;明确活动中“主体地位”与“主导作用”的关系。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地班级文化环境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地班级文化环境营造文化性物质环境;营造社

115、会化环境;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营造正确的舆论和班风;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三、班主任的自我教育三、班主任的自我教育n n一个班主任应该具备的修养一个班主任应该具备的修养( ( 江江苏省江阴市华士中学赵俊良老师苏省江阴市华士中学赵俊良老师) ):率先垂范,给学生以楷模感;率先垂范,给学生以楷模感;理解学生,给学生以亲切感;理解学生,给学生以亲切感;富于创新,给学生以敏锐感;富于创新,给学生以敏锐感;富于同情,给学生以民主感;富于同情,给学生以民主感;豁达坦率,给学生以宽厚感;豁达坦率,给学生以宽厚感;办事果断,给学生以效率感;办事果断,给学生以效率感;谦虚诚恳,给学生以民主感;谦虚诚恳,给学生以民

116、主感;博学多才,给学生以钦佩感。博学多才,给学生以钦佩感。n n进一步建议:进一步建议:主动构建新型主动构建新型的知识结构;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的文化修养;又较高的教育又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理论素养;有较强的人格有较强的人格魅力;魅力;有自我教育、有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自我约束的能力。练练 习习(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n n班级组织班级组织p239 p239 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章制度组织起采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组织起采的有

117、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它既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它既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单位,基层组织单位, 又是学生生活及开展活动的集体又是学生生活及开展活动的集体单位,还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单位,还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n n班主任班主任p256 p256 n n集体集体 是指多人的组合,也就是群体的意思。在是指多人的组合,也就是群体的意思。在教育学领域,一般认为一个良好的集体应当是具教育学领域,一般认为一个良好的集体应当是具有共同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并能采取统一行动有共同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并能采取统一行动的组织群体。的组织群体。 (二)简答

118、题(二)简答题 1班级组织的特点班级组织的特点 n n (1)班级组织的目标是使所有学生获得发展n n(2)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是一种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n n(3)情感是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纽带n n(4)师生交往的多面性n n(5)班主任和教师需要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来组织班级活动。2班级组织的个体化功能有四项班级组织的个体化功能有四项n n(1)促进发展功能,使学生的知识、情感、兴趣和社会经验得以发展n n(2)满足需求的功能,满足学生多种多样的心理需要n n(3)诊断功能,诊断学生在生活习惯、情感情绪、经验、技能等方面的不足n n(4)矫正功能,矫正学生人格及能力上的缺陷。3如何发

119、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如何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n nP2514班主任怎样建设和管理班集体班主任怎样建设和管理班集体?n n (1)创造性地设计班集体目标n n(2)合理地确定班级角色位置n n(3)协调好班内外各种关系n n(4)建构“开放、多维、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系n n(5)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环境。(三)论述题(三)论述题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建构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建构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建构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建构“ “开放、多维、有序开放、多维、有序开放、多维、有序开放、多维、有序” ”的班级活动体的班级活动体的班级活动体的班级活动体系系系系n n(1)活动主题的确定要贴近社会生活。n n(

120、2)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能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发展。n n(3)活动类型要丰富多彩,为学生发挥潜能提供舞台。n n(4)明确活动中“主体地位”与“主导作用”的关系,要尽可能让学生当家作主。第十章学生评价第十章学生评价n n学生评价概述n n学生学业评价n n学生品德评价第一节第一节 学生评价概述学生评价概述一、学生评价与教育评价一、学生评价与教育评价n n教育评价: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n n三个阶段:n n传统的考试科学测试科学评价n n人格与行为的诊断,西蒙兹,1931,n n学

121、生进步的评估与记录泰勒的八年研究泰勒的八年研究THE EIGHT-YEAR STUDY(1933-1940)n n泰勒教育评价的基本假定:泰勒教育评价的基本假定:n n1 1、教育是致力于改变人和行为范型的过程、教育是致力于改变人和行为范型的过程n n2 2、学校所要引起的人的行为范型的变化就是学校的教育、学校所要引起的人的行为范型的变化就是学校的教育目标目标n n3 3、教育计划要依据该计划的目标在多大程度上实际地得、教育计划要依据该计划的目标在多大程度上实际地得到了实现来评价到了实现来评价n n4 4、人的行为通常是复杂的,用单一的术语和单一的维度,、人的行为通常是复杂的,用单一的术语和单

122、一的维度,是无法适当地记述和测量的是无法适当地记述和测量的n n5 5、学生自身的行为范型的组织方式,是评价的重要侧面、学生自身的行为范型的组织方式,是评价的重要侧面n n6 6、评价的方法不限于纸加笔的测验。凡能表明学生在教、评价的方法不限于纸加笔的测验。凡能表明学生在教育目标达成上所获进步的可靠证据的任何方策,都是适宜育目标达成上所获进步的可靠证据的任何方策,都是适宜的。的。n n7 7、评价的性质影响到教授与学习、评价的性质影响到教授与学习n n8 8、评价学校计划的责任在于学校职员和家长、评价学校计划的责任在于学校职员和家长二、学生评价的标准二、学生评价的标准n n教育目标n n各级各

123、类学校的培养目标n n课程或教学目标三、学生评价的类型三、学生评价的类型n n(一)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n n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开展的评价,重在对学生已经形成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发展状况做出合理的评价,为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以获得更好的效果。n n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进行的,一般以学习内容的一个单元为评价点,采用及时的反馈和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n n总结性评价主要是在教学和学习后进行的评价,是对教学和学习全过程的检验。(二)相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和(二)相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法个体内差

124、异评价法n n相对评价法是根据所要评价对象的整体状态确定评价标准,以被评价对象中的某一个或若干个为基准,通过把各个被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对照比较,判定出每个被评价对象在这一集体中所处的位置的一种评价方法。n n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整体之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被评价对象与这个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以判断其达到标准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n n个体内差异法是以被评价对象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四、学生评价的功能四、学生评价的功能n n诊断功能n n导向功能n n发展功能n n管理功能五、学生评价理论于实践的当代走向五、学生评价理论于实践的当代走向n n倡导构建以发展为

125、本的学生评价体系n n以质性的评价模式取代量化的评价模式n n强调测评的真实性和情景性n n鼓励学生评价中的合作行为n n重视思维过程的评价第二节第二节 学生学业评价学生学业评价一、学生认知学习的评价一、学生认知学习的评价n n学业评价是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系统地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一)认知学习评价的种类(一)认知学习评价的种类n n测验n n准备性测验和结果性测验n n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n n客观性试题测验和主观性试题测验(二)测验的

126、有效编制(二)测验的有效编制n n1、有效测验编制的基本要素n n信度n n效度n n2.、编制过程n n明确测验的目的n n界定测验试题的难度n n确认测验的可行性n n提供测验的评定标准学科教学常用的认知目标学科教学常用的认知目标n n知识水平:知道、记住、背出、说出、背诵、再知识水平:知道、记住、背出、说出、背诵、再认、列举、复述等认、列举、复述等n n理解水平:转换、改写、举例、说明、解释、归理解水平:转换、改写、举例、说明、解释、归纳、计算、摘要、推断等纳、计算、摘要、推断等n n应用水平:解答、解决、证明、计算、操作等应用水平:解答、解决、证明、计算、操作等n n分析水平:指出、找

127、出、识别、区别、分类、分分析水平:指出、找出、识别、区别、分类、分析等析等n n综合水平:归类、总结、创作、拟定、设计、编综合水平:归类、总结、创作、拟定、设计、编制等制等n n评价水平:评定、评判、鉴别、欣赏、比较、选评价水平:评定、评判、鉴别、欣赏、比较、选择、反驳等择、反驳等二、学生技能学习的评价二、学生技能学习的评价n n(一)学生技能学习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一)学生技能学习评价的内容和方法n n动作技能:是指在完成一项任务中,由肌肉、骨动作技能:是指在完成一项任务中,由肌肉、骨骼运动和与之相应的神经系统部分以完善、合理骼运动和与之相应的神经系统部分以完善、合理的方式组织起来并顺利进行的

128、活动。的方式组织起来并顺利进行的活动。n n心智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言语顺利完成某些任务心智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言语顺利完成某些任务的活动,分为专门的心智技能和一般的心智技能。的活动,分为专门的心智技能和一般的心智技能。专门的心智技能如阅读、作文、计算技能等,一专门的心智技能如阅读、作文、计算技能等,一般的心智技能如观察、倾听、理解、分析问题和般的心智技能如观察、倾听、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解决问题等。(二)学生技能学习评价的实施(二)学生技能学习评价的实施n n口头语言表达技能的评价n n语用:正确运用语言知识,进行语言交际n n语脉:说话有条理,表达通顺、连贯n n语态:神态自然、有恰当

129、的表情n n语汇:说话具体,用词丰富生动n n语量:自主地控制音量和速度n n2、实验操作技能的评价n n主要是对学生使用和直接操作相关的仪器设备或处理实验材料,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以及应用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方面的评价,通常采用观察法、实际操作法并辅之以笔试和口试。可分为初步学会、学会、熟练等几个等级评价。n n3、动作技能的评价n n身体姿势n n动作轨迹n n动作时间n n动作频率n n动作速度n n动作力量n n动作节奏三、学生情感学习的评价三、学生情感学习的评价n n兴趣n n态度n n品德n n情感学习评价应注意n n1、评价一般采用观察法、问卷法n n2、应尊重学生的学习情感表现n n

130、3、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权第三节第三节 学生品德评价学生品德评价一、学生道德认知的测评一、学生道德认知的测评n n道德认知的评价主要是以学生道德认识水平即个体对道德规范和道德范畴及其意义的认识为对象所进行的评价。n n科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故事法”二、学生道德情感的评价二、学生道德情感的评价n n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所引起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具有复杂性、不稳定性和情景性等特征,因此对道德情感评价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目前,对道德情感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人的移情感、内疚感、羞愧感、义务感、荣誉感、爱国主义情感、良心和幸福感等方面的测评,采用的方法有量表测评、情景测评、完成故事测验、实验

131、测评等。三、学生道德行为的评价三、学生道德行为的评价n n道德行为指学生个体在一定道德认识的支配下所采取的行为,它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和重要标志。n n常用的方法:整体印象评价法、操行评定评价法、操行计量评定法练练 习习(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n n学生评价p266 n n诊断性评价p267 n n形成性评价p268 n n总结性评价p268 n n发展性教育评价制度p271 (二)简答题(二)简答题n学生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当代走向(1) 倡导构建以发展为本的学生评价体系(2) 以质性的评价模式取代量化的评价模式(3) 强调测评的真实性和情景性(4) 鼓励学生评价中的合法地位(5) 重视思维

132、过程的评价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教师的教育研究教师的教育研究n n教师即研究者n n教师教育研究与教育行动研究n n教师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一节第一节 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一、一、“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观念的提出观念的提出n n学校教育的产生,标志着学校教育的产生,标志着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存在体系出现,教育教学存在体系出现,教育教学问题及其规律逐步成为研问题及其规律逐步成为研究对象,后来又出现了专究对象,后来又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以及研门的教育研究机构以及研究教育为专门职业的专业究教育为专门职业的专业工作者。工作者。n n教育研究逐渐成为教学过教育研究逐渐成

133、为教学过程之外的程之外的“ “研究者研究者” ”的专的专职职n n教师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被看成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被看成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这种消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这种消极被动的角色形象。极被动的角色形象。n n2020世纪世纪5050年代以来,人们年代以来,人们开始反思专门教育研究者开始反思专门教育研究者的研究和教师的消极无为的研究和教师的消极无为不协调的现象。不协调的现象。n n1966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织发表了关于教师地位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的建议,明确指出教师,明确指出教师职业是一种职业是一种“ “专业专业” ”。 专业的

134、要义:一是教师工作有不可代专业的要义:一是教师工作有不可代替性;二是这种专业必须经过不断的替性;二是这种专业必须经过不断的成长于发展。成长于发展。n n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以来,伴随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发展对教育教学要着社会发展对教育教学要求的提高,对教师专业华求的提高,对教师专业华的探讨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的探讨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二、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优势和素养二、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优势和素养n n教师进行教育研究优势:教师进行教育研究优势:教师进行教育研究优势:教师进行教育研究优势: 教师工作于真实的教育教师工作于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最了解教学的困难、环境中,最了解教学的困难、问题与需求,

135、能及时清晰地知问题与需求,能及时清晰地知觉到问题的存在。觉到问题的存在。 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交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交往构成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构成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因此教师能准确地从学生地学因此教师能准确地从学生地学习中了解到自己教学的成效,习中了解到自己教学的成效,了解到师生互动需要改进的方了解到师生互动需要改进的方面,可获得第一手资料,这位面,可获得第一手资料,这位研究提供了资料。研究提供了资料。 实践性是教育科学研究实践性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品性,教师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品性,教师是教育教学实践的主体,针对具体的、真实践的主体,针对具体的、真实的问题所采取的变革尝试,实的问题所采取的变革尝

136、试,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进而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进而产生自己的知识,建构适合情产生自己的知识,建构适合情境的教学理论。境的教学理论。n n教师真正成为研究者,还教师真正成为研究者,还应该具备以下素养应该具备以下素养 有对于教育教学改进有对于教育教学改进的热情,有教育研究的意的热情,有教育研究的意思。思。 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自我反思和批判的能自我反思和批判的能力。力。 掌握教育教学研究的掌握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方法。 独立的教育研究精神。独立的教育研究精神。三、教师教育研究的意义三、教师教育研究的意义n n教师的教育研究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

137、质量。n n教师的教育研究可以使课程、教学与教师真正融为一体。n n教师的教育研究也是教育科学繁荣的需要。n n教师的教育研究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增强教师职业的乐趣和价值感、尊严感n n教育研究有利于教师不断积累实践经验。第二节第二节教师教育研究与教育行动研究教师教育研究与教育行动研究一、教师教育研究的特点一、教师教育研究的特点n n特点:教师研究与理论工作者的研究的区别特点:教师研究与理论工作者的研究的区别特点:教师研究与理论工作者的研究的区别特点:教师研究与理论工作者的研究的区别改进教育的研究与描述和解释教育的研改进教育的研究与描述和解

138、释教育的研改进教育的研究与描述和解释教育的研改进教育的研究与描述和解释教育的研究究究究前者指向变化中的教育现实和教育未来;前者指向变化中的教育现实和教育未来;后者指向教育的过去,解释教育的现实。后者指向教育的过去,解释教育的现实。置身教育之中的教育研究和置身教育置身教育之中的教育研究和置身教育置身教育之中的教育研究和置身教育置身教育之中的教育研究和置身教育之外的教育研究之外的教育研究之外的教育研究之外的教育研究置身教育之内的参与式研究适合揭示教育置身教育之内的参与式研究适合揭示教育事件的深层状态。事件的深层状态。为了教育的研究和关于教育的研究为了教育的研究和关于教育的研究为了教育的研究和关于教

139、育的研究为了教育的研究和关于教育的研究理论工作者研究的目的是促进教育知识的理论工作者研究的目的是促进教育知识的增长,他们的研究是关于教育的研究;教师直接研究增长,他们的研究是关于教育的研究;教师直接研究的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二、行动研究与教育行动研究二、行动研究与教育行动研究n n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一种由实际工作者在现实情景中自主进行的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的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实际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n n195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史蒂芬考瑞出版了改进学校实践的行动研究,详细

140、介绍了行动研究的特点、原则、程序和方法。三、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三、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n n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n n分析问题n n研拟解决问题的可能策略n n实践尝试行动策略n n反馈与评价行为结果n n总结第三节第三节 教师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教师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一、如何进行调查一、如何进行调查n n调查可以分为书面的问卷调查和实地的访谈、座调查可以分为书面的问卷调查和实地的访谈、座谈等具体方法。谈等具体方法。n n问卷调查:是问卷调查:是问卷调查:是问卷调查:是采用书面问卷的形式了解某一问题采用书面问卷的形式了解某一问题的方法,它的过程史根据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的方法,它的过程史根据研究对象

141、、研究范围和研究主题,设计问卷,组织实施。研究主题,设计问卷,组织实施。n n访谈:访谈:访谈:访谈:是按调查提纲个别的一问一答的谈话,这是按调查提纲个别的一问一答的谈话,这种方法有时规定访谈内容,优势采用开放结构,种方法有时规定访谈内容,优势采用开放结构,围绕一个问题由被访者回答,访问者再根据回答围绕一个问题由被访者回答,访问者再根据回答情况的调查需要追问,但不可分散中心主题。情况的调查需要追问,但不可分散中心主题。n n座谈:座谈:座谈:座谈:又称团体访问,它是对一个人数不多的群又称团体访问,它是对一个人数不多的群体就某一些问题展开讨论。体就某一些问题展开讨论。二、如何进行观察二、如何进行

142、观察n n观察:观察:观察:观察:是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再教育教学或动的自是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再教育教学或动的自然状态下,根据研究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然状态下,根据研究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看、思、记的一种方法。有时,研究者通过参的看、思、记的一种方法。有时,研究者通过参加观察对象的活动二达到观察的目的,这种观察加观察对象的活动二达到观察的目的,这种观察又叫参与式观察。又叫参与式观察。结构性观察(又叫定量观察):结构性观察(又叫定量观察):结构性观察(又叫定量观察):结构性观察(又叫定量观察):既事先经既事先经过设计,规定好观察项目,选定观察对象,采用过设计,规定好观察项目,选定观察对象,采

143、用观察工具,再观察中填写量表等方式进行。观察工具,再观察中填写量表等方式进行。非结构性观察:非结构性观察:非结构性观察:非结构性观察:这种观察无既定的观察提纲这种观察无既定的观察提纲和量表,只有一个观察思路,记录也不要求规定和量表,只有一个观察思路,记录也不要求规定的工具,研究者再观察过程中尽可能详细地对观的工具,研究者再观察过程中尽可能详细地对观察对象地表现做原原本本地记录和具体描述。察对象地表现做原原本本地记录和具体描述。三、如何进行个案研究三、如何进行个案研究n n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是对单一地研究对象(包括人或事件)地变化过程进行深入剖析地研究方法。n n案例:案例:和学生一道面对家庭

144、变故(P311312)四、如何收集研究资料四、如何收集研究资料n n文献资料地收集文献资料地收集n n实际资料地收集实际资料地收集五、如何表达研究结果五、如何表达研究结果n n研究报告(主要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主要是调查报告)n n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总结n n教育教学案例教育教学案例练练 习习(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n n行动研究p300 n n个案研究p310 n n观察法p308 (二)简答题(二)简答题n n1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优势主要有:p296n n 2教师从事教育研究应当具有的素养:(1)有对于教育教学改进的热情,有教育研究的意识。(2)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3)自

145、我反思和批判的能力。(4)掌握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5)独立的教育研究精神。n n3教师个人的实践知识有哪些特点?p299 (三)论述题(三)论述题n n联系实际谈谈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意义或你本人以往研究时采用过的研究方法及其心得。P297-298或p306-315第十二教育改革与发展第十二教育改革与发展(自学)(自学)n n教育改革与发展历程的世纪回顾n n当今世界教育发展水平的比较n n当代世界教育思潮的宏观演变n n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改革与发展历程的世纪回顾教育改革与发展历程的世纪回顾一、现代教育的曙光(一、现代教育的曙光(一、现代教育的曙光(一、现代教育的

146、曙光(1919世纪末世纪末世纪末世纪末2020世纪世纪世纪世纪3030年代)年代)年代)年代)n n欧美教育革新运动n n现代教育的倡导者杜威n n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的各国教育改革n n延长普及教育年限n n发展初等教育n n发展中等职业教育n n改革中等教育二、二战后的教育大发展二、二战后的教育大发展(20世纪世纪50年代中期年代中期70年代)年代)n n教育投资大幅度增加,教育规模迅速扩大n n教学内容科学化,教学手段现代化三、面向新世纪的教育改革三、面向新世纪的教育改革n n高度重视教育改革,突出教育的战略地位n n教育改的的重点转向提高教育质量n n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n n加

147、强和改进道德教育n n重视提高师资水平第二节第二节 当今世界教育发展水平的比较当今世界教育发展水平的比较一、学前教育一、学前教育n n保护儿童权利,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n n学前教育趋于普及n n学前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重视幼儿社会性和个性的培养二、初等教育二、初等教育n n初等教育的普及n n义务教育的年龄段和年限三、中等教育三、中等教育n n增加入学机会n n中等教育结构的改变n n中等教育内容的调整和充实四、高等教育四、高等教育n n规模的扩大n n结构和形式的多样化第三节第三节 当代世界教育思潮的宏观演变当代世界教育思潮的宏观演变n n一、从一、从“ “学会生存学会生存” ”到到“ “学会关

148、心学会关心” ”n n二、从科学主义、经济主义到推崇教育的社会价二、从科学主义、经济主义到推崇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值取向n n三、从国家主义教育到国际化教育三、从国家主义教育到国际化教育n n四、从阶级性教育到终身教育四、从阶级性教育到终身教育第四节第四节 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n n一、全民教育n n二、教育民主化n n三、教育信息化n n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练练 习习(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n n毛入学率毛入学率p325 p325 n n生师比生师比p328 p328 n n国家主义教育国家主义教育p338339 p338339 实际上是把国家利益当作教育实际上

149、是把国家利益当作教育根本追求的教育思想,如柏拉图就被认为是国家主义教育根本追求的教育思想,如柏拉图就被认为是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发起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以后伴随着西方近代思想的发起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以后伴随着西方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国家主义教育思潮一度在各国流行,它民族国家的形成,国家主义教育思潮一度在各国流行,它强调民族、国家的利益,推崇教育在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强调民族、国家的利益,推崇教育在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对近现代各国教育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曾经发挥中的作用,对近现代各国教育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曾经发挥过进步作用。过进步作用。n n终身教育终身教育p340 p340 n n全民教育

150、全民教育p341p341342342(二)简答题(二)简答题1面向新世纪的教育改革有哪些特点面向新世纪的教育改革有哪些特点n n (1)高度重视教育改革,突出教育的战略地位n n(2)教育改革的重点转向提高教育质量n n(3)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n n(4)加强和改进道德教育n n(5)重视师资水平。22l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n n(1)全民教育n n(2)教育民主化n n(3)教育信息化n n(4)教育的可持续发展n n(5)教育的个性化爱迪生的那句关于“天才”的名言我们都以为是“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当然,这句话本身并没有被偷梁换柱,但教材偏偏每次都漏掉后面那关键的一句话:“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爱因斯坦说“上帝不掷色子”教材却说:“爱因斯坦说,不存在一个掷色子的上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