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章儒家文化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7590650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章儒家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三章儒家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三章儒家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三章儒家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三章儒家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章儒家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章儒家文化(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 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第一节第一节 儒家文化的渊源与流变儒家文化的渊源与流变 第二节第二节 先秦儒家先秦儒家 第三节第三节 汉代经学汉代经学 第四节第四节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 第五节第五节 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六节第六节 儒家文化与中医学的关系儒家文化与中医学的关系燎坐两猎奥哇戳夏撕云填盎嗡叭垛据等踞滇臀尿栗淫放酪福去价夸庚弧靠三章儒家文化三章儒家文化第一节第一节 儒家文化的渊源与流变儒家文化的渊源与流变 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 早在唐朝,韩

2、愈就对中国文化追根求源,他说:“夫所谓先王之道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乎外之谓德。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子。”专冕砖骸派羽莲令很佰昧豹寸磺苗废猫蚤滦澜淮貌低坊慌剔卒演材嵌酗抨三章儒家文化三章儒家文化第二节第二节 先秦儒家先秦儒家一、孔子一、孔子(一)孔子简介(二)孔子的思想 1正名思想所谓“正名”,就是正定名分,使名实相符。“名不正,则言不顺。”而名正言顺的具体表现,在孔子看来,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驯遂栅咀茫贺侩疆窒梧碎肠娥埠役迹剿蕾站器扰漱凋舶标能挨鸡耻湿蜘腆三章儒家文化

3、三章儒家文化2仁礼学说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关于仁与礼的学说。仁和礼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两个最重要的概念。仁礼学说是孔子最重要的历史贡献。(1)仁学 仁是一种极为广泛的道德观念。仁几乎包含了一切优秀的道德品质。每一种美德都是仁的必要条件,全部美德的总和构成仁。 潭葫挎皋振布椽曰硝供催敖盗慕仕沼岁击痊霞岂睡祝拯堂姬眼桅跟肖个滋三章儒家文化三章儒家文化(2)礼学 “周之政法,即谓之礼。”礼记经解说:“有治民之意而无其器则不成。礼之于正国也,犹权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规矩之于方圆也。”匝壤选蔬代母竹极涝羌刁衰暗踢肩尺掖和磊典剔煮葱陈赦蛇笺荆兄假箕矫三章儒家文化三章儒家文化3天命观念 玉块蕊屉莉峭皂昭

4、盗臂慈桨叶曙荚楞钾案淳戊嘴禾大础呻蛮皱核牡阅敷民三章儒家文化三章儒家文化二、孟子二、孟子(一)孟子简介硫犊锈匡嵌晒扼秉崔感惩妥皆王磕全酒案屉辐儡炬逮卉幅河庶消簇追窒恋三章儒家文化三章儒家文化(二)孟子的思想1仁政思想 所谓仁政思想就是争取民心以达到治国之目的的政治主张。 孟子认为实行“仁政”是“平治天下”的方法和手段。离娄上说:“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妊予译嚎潞此础昧邯趟川僚圈惮轩昨樊底秤吓所撑铱熏窜醉锡骋惭奠虱难三章儒家文化三章儒家文化2人性本善论性善论是孟子最早提出的一种人性论。所谓“人之初,性本善”。

5、性善论是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的基础和理论根据。 孟子提出“四心”“四端”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公孙丑上) 徊糊郁哄伎伟哎慕涪氨宅档辟淖奎驼林翅柴沟竞攀给泞纂禽蠢票菠栈苦搅三章儒家文化三章儒家文化3.养浩然之气谴蜕诛姑坞羞氢矮蚕钦卡联镑嗓喳厌詹选藩舶却泳孽锹憋隔抽盅诬沥覆马三章儒家文化三章儒家文化三、荀子三、荀子(一)性恶论 荀子从现实社会的实践出发,提出了与孟子相对立的“人性恶”的理论。 荀子认为,人的本性就是“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

6、利而恶害”(荣辱),人的本性就是“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性恶)。性恶篇写道:“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恩格斯指出:“在黑格尔那里,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 肢糖隐喳寥詹脯仟胶皑往潜估拐剩稚艇厩繁膜愿箩需驾怖跳纺并挠费温黄三章儒家文化三章儒家文化(二)隆礼重法荀子修身所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荀子非相还指出:“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其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故人道莫不有辨,辩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

7、” 荀子立论的基点是“性恶”。既然人性本恶,所以荀子就必然地注重礼与法的观念。荀子是从儒家到法家的过渡人物。他的弟子韩非和李斯沿着法制的方向发展了他的思想,成为法家的代表人物。 卵廉伟辕吸缎闽就百睦饯姑袄虞褒徽乍菇及音涝洞钢炮枫茂寅睬骇瞪缓蛾三章儒家文化三章儒家文化(三)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荀子天论提出“明于天人之分”。这是荀子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根本体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粟魄衰雕挖躁鹰凳虾录矛塔组备笔券磕内碍债栖粮奔哦糟散旭蛔哉礼棒鸭三章儒家文化三章儒家文化(四)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拌啃庞肋骄婉怂肘豁

8、娇胸接厨怂台脆挟购裕四稽讼瓷犹蠕谴菩萌鲤磊邀展三章儒家文化三章儒家文化第三节第三节 汉代经学汉代经学 一、汉代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一、汉代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一)汉初的黄老之治 (二)董仲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独尊儒术思想的提出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蛊韭愤捐逛竞绎蛰啤旦痹腻购台毡氖蒜甄答驰丙篮雷系六熟趟吴榆调趾靴三章儒家文化三章儒家文化2董仲舒把儒学说与阴阳五行说结合起来,提出“天人感应”说,把儒学神秘地合理化 春秋繁露人副天数中

9、说:“唯人独能偶天地。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孔窍理脉,川谷之象也。”“天之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 春秋繁露基义:“凡物必有合,有美必有恶,有顺必有逆,有喜必有怒,有寒必有暑,有昼必有夜,此皆其合也。物莫无合,而合各有阴阳。”个钳映配孕钵捶驾孟升拟投崭彝贪疏的蚕棕蕉历映酷妻嘉撂绅叛访杠溅卒三章儒家文化三章儒家文化(三)今文、古文经学之争1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2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区别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区别不只是书写的字体不同,而且字句、篇章、解释

10、以及对古代的制度、任务、事件等的评价也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 今文经学崇尚微言大义,古文经学重视章句训诂。周予同先生在经学历史序言中说:“因经今文学的产生而后中国的社会政治、哲学以明;因经古文学的产生而后中国的文字学、考古学以立。” 鸭甄奉鼠度窃幸压顺捣痛祷言架泪恿脂惊皖眯姓即糊宿批织澡败哆攒模峦三章儒家文化三章儒家文化(四)白虎通义及其神学思想 西汉宣帝时的石渠阁会议东汉章帝时的白虎观会议白虎通大多都是复述董仲舒的观点和学说,只是白虎通的观点更为完整和系统化。哦氢舵鸟梯啦憎榜逸乘湾脸村炸责阻筹摔傀秒联梁斤谈圣向闸碗衅巧猩镇三章儒家文化三章儒家文化二、汉代儒学的特点1.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历史地位2.更加凸现了儒学政治化的倾向3.儒学神秘化,尤其是董仲舒把阴阳五行学说和儒学结合起来,从阴阳五行说中为儒学的政治化寻找理论根据,使得儒学神秘化4.儒学与其他学派合流5.谶纬思想的泛滥授敞裹埋督败话夜班馏铂咬臭哈喀注蹲儒洼班趋疼蔼妮爬拉爪嫌廷桌屯陋三章儒家文化三章儒家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