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创新活动系列讲座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7584528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创新活动系列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学习创新活动系列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学习创新活动系列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学习创新活动系列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学习创新活动系列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创新活动系列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创新活动系列讲座(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创新活动系列讲座学习创新活动系列讲座: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应对法1突发事件应对法v一、立法宗旨及调整范围一、立法宗旨及调整范围v二、突发事件内涵及分类二、突发事件内涵及分类v三、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和管理体制三、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和管理体制v四、政府及其部门在处突中的职责四、政府及其部门在处突中的职责v五、单位和个人在处突中的责任和义务五、单位和个人在处突中的责任和义务v六、法律责任六、法律责任2v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于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v本法分总则、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

2、、事后恢复与重建、法律责任、附则等七章,共70条。3一、立法宗旨及调整范围一、立法宗旨及调整范围v(一)立法宗旨(一)立法宗旨v应对法的立法宗旨是:应对法的立法宗旨是: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4一、立法宗旨及调整范围一、立法宗旨及调整范围v(二)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调整范围(二)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调整范围v突发事

3、件应对法的调整范围是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调整范围是突发事件的预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也就是把也就是把应对突发事件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应对突发事件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活动纳入本法的调整范围之内。活动纳入本法的调整范围之内。5一、立法宗旨及调整范围一、立法宗旨及调整范围v(二)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调整范围(二)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调整范围v预防与应急准备预防与应急准备是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基础性是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必须立足于工作,必须立足于“预防为主预防为

4、主”的原则,积极做好的原则,积极做好预防应急准备工作。预防应急准备工作。v监测与预警监测与预警是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的第一道防线,必是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的第一道防线,必须遵循须遵循“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完善的原则,完善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6一、立法宗旨及调整范围一、立法宗旨及调整范围v(二)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调整范围(二)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调整范围v应急处置与救援应急处置与救援是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的核心环节,是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的核心环节,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启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有关规定

5、,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处置程序,包括信息报告、先期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处置程序,包括信息报告、先期处置、应急响应、指挥与协调、应急结束等环节。处置、应急响应、指挥与协调、应急结束等环节。v事后恢复与重建事后恢复与重建是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的最后一个阶是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的最后一个阶段,应当组织受影响地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工段,应当组织受影响地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工作和社会秩序。作和社会秩序。7二、突发事件内涵及分类二、突发事件内涵及分类v(一)突发事件的内涵(一)突发事件的内涵v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

6、施予以应对的自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其内涵包含了四个核心要素:其内涵包含了四个核心要素:v1、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本法所称突发事件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社会性。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社会性。v2、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本法所称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v3、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本法所称突发事件具有危害性和破坏性。具有危害性和破坏性。v4、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本法所称突发事件必须借助公权力的介入和动用社必须借助公权力的介入和动用社会力量才能解决。会力量才能解决。8二、突发事件内

7、涵及分类二、突发事件内涵及分类v二、突发事件的分类二、突发事件的分类v突发事件的分类是按照突发事件的性质、过程和机理的不同突发事件的分类是按照突发事件的性质、过程和机理的不同进行区分。本法将突发事件分为四类:进行区分。本法将突发事件分为四类:v1、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灾害等。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灾害等。v2、事故灾害:、事故灾害:包括各类安全、交通、公共设施、环境污染包括各类安全、交通、公共设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和生态破坏事故等。v3、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卫生

8、事件:包括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包括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动物疫情等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食品安全、动物疫情等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v4、社会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主要指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突发主要指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突发事件。事件。9二、突发事件内涵及分类二、突发事件内涵及分类v(三)突发事件的分级突发事件的分级v本法将突发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突本法将突发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突发事件性质、可控性、行业特点等因素分为发事件性质、可控性、行业特点等因素分为特别重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四级

9、。v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10三、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三、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和管理体制和管理体制v(一)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一)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v1、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原则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原则是预防为主、预防与应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急相结合。v为了确保这一原则在突发事件应过程中落到实处,为了确保这一原则在突发事件应过程中落到实处,本法第五条还规定:本法第五条还规定:“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

10、,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事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事件的影响件的影响”。评估的目的是从根本上服务于防灾、评估的目的是从根本上服务于防灾、减灾工作。减灾工作。11三、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三、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和管理体制和管理体制v(一)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一)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v2、突发事件应对、突发事件应对行政行为合理原则行政行为合理原则。本法赋予各级。本法赋予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具有很大的裁政府及其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具有很大的裁量自由,有必要加以合理限制。应对措施的选择应量自由,有必要加以合理限制。应对措施的选择应当遵

11、循两点要求:当遵循两点要求:一是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程度一是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程度和范围采取不同级别的应急响应措施,严格落实突和范围采取不同级别的应急响应措施,严格落实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二是应当选择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发事件应急预案。二是应当选择有利于最大程度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权益的措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权益的措施。12三、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三、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和管理体制和管理体制v(二)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管理体制(二)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管理体制v1、本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建立、本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合协调、分类

12、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主的应急管理体制。的应急管理体制。v统一领导统一领导就是必须坚持由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就是必须坚持由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成立应急指挥机构,对应急工作统一指挥。纵向的,成立应急指挥机构,对应急工作统一指挥。纵向的,从中央到县级政府实行垂直领导,下级服从上级;从中央到县级政府实行垂直领导,下级服从上级;横向的包括发生地的政府及各有关部门互相配合,横向的包括发生地的政府及各有关部门互相配合,共同服务于指挥中枢。共同服务于指挥中枢。13三、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三、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和管理体制和管理体制v(二)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管理体制(二)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管理体制v

13、综合协调综合协调就是在应对过程中协调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就是在应对过程中协调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各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参与各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参与”的联动工作局面。的联动工作局面。v分类管理分类管理就是在集中统一的指挥体制下实行分类管理,就是在集中统一的指挥体制下实行分类管理,但重大决策必须由政府行政主要领导作出。同时本法但重大决策必须由政府行政主要领导作出。同时本法还规定还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突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的,从其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的,从其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积极配合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应当积极配合并提供必要的支

14、持。”这主要是指铁路、这主要是指铁路、航空、海事、核利用等特殊行业或领域突发事件的应航空、海事、核利用等特殊行业或领域突发事件的应对由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管理。对由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管理。14三、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三、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和管理体制和管理体制v(二)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管理体制(二)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管理体制v分级负责分级负责就是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范围、危害程就是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范围、危害程度的不同,实行分级负责。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度的不同,实行分级负责。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事件负责;涉及两个行政区域的,由区域内的突发事件负责;涉及两个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

15、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v属地管理为主属地管理为主就是强调地方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的就是强调地方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的第一责任人,必须迅速反映、及时处理。但不排除第一责任人,必须迅速反映、及时处理。但不排除上级政府及其部门的指导,也不能免除发生地其它上级政府及其部门的指导,也不能免除发生地其它部门的协同义务。部门的协同义务。15三、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三、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和管理体制和管理体制v(三)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机构(三)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机构v1、领导机构

16、领导机构 国务院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国务院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高行政领导机构,并设立了中央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并设立了中央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综合办事机构理综合办事机构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地方各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地方各级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级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并相应设立综合办事机构。导机构,并相应设立综合办事机构。v2、指挥机构指挥机构 国务院设立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国务院设立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指挥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构,统一指挥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地方性突发事

17、件应急指挥机构,形式上属于政府设立地方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形式上属于政府处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负责统一处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负责统一领导、协调本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下级政府开展有关领导、协调本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下级政府开展有关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16四、政府及其部门在处突中的职责四、政府及其部门在处突中的职责v(一)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制定并完善突发(一)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制定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培训、宣传及应急演练,事件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培训、宣传及应急演练,组建各类应急救援队伍,保障经费、物资储备、应组建各类应急救

18、援队伍,保障经费、物资储备、应急通讯,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监急通讯,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制度,开展危险源调查、登记、评估,检查、测预警制度,开展危险源调查、登记、评估,检查、督导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分析、调处和化解易引督导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分析、调处和化解易引发突发事件的矛盾纠纷,做好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发突发事件的矛盾纠纷,做好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工作。急准备工作。17四、政府及其部门在处突中的职责四、政府及其部门在处突中的职责v(二)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机制,重点规范突发事(二)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机制,重点规范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建设、

19、突发事件监测制度和预警制度建设,包括突件信息系统建设、突发事件监测制度和预警制度建设,包括突发事件信息收集与分析、监测预警信息发布与媒体管理。发事件信息收集与分析、监测预警信息发布与媒体管理。v对于信息的收集、上报本法给予了明确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对于信息的收集、上报本法给予了明确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专业机构进行收集上报,公民、法人和其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专业机构进行收集上报,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有向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它组织有向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的义务。当地政府负责向上级政府报告,必须做到及时、客观、的义务。当地政府负责向上级

20、政府报告,必须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v对于突发事件预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分别用红对于突发事件预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当可以预警的色、橙色、黄色、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当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即将发生或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县级以上政府发布突发事件即将发生或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县级以上政府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决定并宣布有关地区进入预警期,同时采取相应级别的警报,决定并宣布有关地区进入预警期,同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相应的应对措施。18四、政府及其部门在处突中的职责四

21、、政府及其部门在处突中的职责v(三)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发布应对突发事件(三)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发布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合理确定并组织实施应急处置措施,的决定、命令;合理确定并组织实施应急处置措施,有效地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有效地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及时、准确、统一发布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危害;及时、准确、统一发布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信息。应急处置工作信息。v应急处置措施属于一种紧急国家权利,是一种暂时应急处置措施属于一种紧急国家权利,是一种暂时的强制性行政应急措施,必须无条件执行。的强制性行政应急措施,必须无条件执行。19四、政府

22、及其部门在处突中的职责四、政府及其部门在处突中的职责v(四)应急处置结束后,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四)应急处置结束后,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灾后灾后灾灾”;迅速组织损失评估,尽快恢复受影响地区的;迅速组织损失评估,尽快恢复受影响地区的生产、生活、工作和社会秩序,制定恢复重建计划;生产、生活、工作和社会秩序,制定恢复重建计划;对突发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对突发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物资,按规定给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物资,按规定给予抚慰、抚恤和补偿。予抚慰、抚恤和补偿。20五、单位和个人在处突中的五、单位和个人在处突中的责任和义务责任

23、和义务v(一)单位应当制定并完善安全措施,消除事故隐(一)单位应当制定并完善安全措施,消除事故隐患;开展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患;开展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本单位发生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当立即组织本练;本单位发生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当立即组织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受到威胁的人员,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并采取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锁危险场所并采取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同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报告;所在地发生突发同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

24、政府报告;所在地发生突发事件时,服从人民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配合人事件时,服从人民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配合人民政府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做好本单位的应急救民政府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做好本单位的应急救援工作,并积极组织人员参加所在地的应急救援和援工作,并积极组织人员参加所在地的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处置工作。21五、单位和个人在处突中的五、单位和个人在处突中的责任和义务责任和义务v(二)单位和个人的财产有被征用义务和获取补偿的(二)单位和个人的财产有被征用义务和获取补偿的权利。本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权利。本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有关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征用单位和个

25、人财产。被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征用单位和个人财产。被征用的财产在使用完毕或者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结征用的财产在使用完毕或者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返还。财产被重用或者征用后毁损、束后,应当及时返还。财产被重用或者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应当给予补偿灭失的,应当给予补偿”。第五十二条规定:。第五十二条规定:“必要必要时可以向单位和个人征用应急救援所需设备、设施、时可以向单位和个人征用应急救援所需设备、设施、场地、交通工具和其它物资场地、交通工具和其它物资”。应急征用是。应急征用是强制性强制性的,的,但征用不改变财产所有权,使用完毕后应及时返还并但征用不改变财产所有权,使用完毕后应及时

26、返还并给予补偿。给予补偿。22五、单位和个人在处突中的五、单位和个人在处突中的责任和义务责任和义务v(三)及时上报信息,但不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三)及时上报信息,但不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本法第三十八条第三款规定:本法第三十八条第三款规定:“获悉突发事件信息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民政府、有关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第。第五十四条规定:五十四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

27、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息”。23五、单位和个人在处突中的五、单位和个人在处突中的责任和义务责任和义务v(四)有获得救助的权利,但更重要的是有参与自(四)有获得救助的权利,但更重要的是有参与自救、互救的义务。本法十一条第二款规定:救、互救的义务。本法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公民、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法人和其它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第三十四条规定:第三十四条规定:“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它组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为人民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工作提供物资、资金、织为人民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工作提供物资、资金、技术支持和捐赠技术支持和捐赠”。第五十七条规定:。第五十

28、七条规定:“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公民应当服从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或者发生地的公民应当服从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或者所属单位的指挥和安排,配合人民政府采取的应急所属单位的指挥和安排,配合人民政府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积极参加应急救援工作,协助维护社会处置措施,积极参加应急救援工作,协助维护社会秩序秩序”。24六、法律责任六、法律责任v(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违反本法规定,不履行法定职责的,由上级行政机门违反本法规定,不履行法定职责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有下列情形之

29、一的,根据情节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依法情节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给予处分:给给予处分:v1、未按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突发事件,或、未按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突发事件,或者未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导致发生次生、衍生事件者未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导致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的;v2、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或者通报、报送、公布虚假信息,造成后果的;或者通报、报送、公布虚假信息,造成后果的;25六、法律责任六、法律责任v(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

30、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违反本法规定,不履行法定职责的,由上级行政机门违反本法规定,不履行法定职责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情节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依法情节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给予处分:给给予处分:v3、未按规定及时发布突发事件警报、采取预警期的、未按规定及时发布突发事件警报、采取预警期的措施,导致损害发生的;措施,导致损害发生的;v4、未按规定及时采取措施处置突发事件或者处置不、未按规定及时采取措施处置突发事件或者处置不当,造成后果的;当,造成后果的;v5、不服从上级人民政府

31、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不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的;26六、法律责任六、法律责任v(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违反本法规定,不履行法定职责的,由上级行政机门违反本法规定,不履行法定职责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情节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依法情节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给予处分:给给予处分:v6、未及时组织开展生产自救、恢复重建工作的;、未及时组织开展

32、生产自救、恢复重建工作的;v7、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应急救援资金、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应急救援资金、物资的;物资的;v8、不及时归还征用的单位和个人的财产,或者对被、不及时归还征用的单位和个人的财产,或者对被征用财产的单位和个人不按规定给予补偿的。征用财产的单位和个人不按规定给予补偿的。27六、法律责任六、法律责任v(二)各有关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地履行统一领(二)各有关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地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或者导职责的人民政府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营业执

33、照,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v1、未按规定采取预防措施、未按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的;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的;v2、未及时消除已发现的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导致发、未及时消除已发现的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导致发生突发事件的;生突发事件的;v3、未做好应急设备、设施日常维护、检测工作,导致发生、未做好应急设备、设施日常维护、检测工作,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或者突发事件危害扩大的;严重突发事件或者突发事件危害扩大的;v4、突发事件发生后,不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造成、突发事件发生

34、后,不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严重后果的28六、法律责任六、法律责任v(三)违反本法规定,编造并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三)违反本法规定,编造并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的虚假信息而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的虚假信息而进行传播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进行传播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暂停其业务活动或者吊销其执业许可证;的,依法暂停其业务活动或者吊销其执业许可证;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是国家工作人

35、员的,还应当对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29六、法律责任六、法律责任v(四)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法规定,不服从所在地(四)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法规定,不服从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布的决定、命令或者不配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布的决定、命令或者不配合其依法采取的措施,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合其依法采取的措施,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v(五)单位或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突发事件发(五)单位或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或者危害扩大,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生或者危害扩大,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v(六)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六)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责任。30谢谢 谢谢 !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