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 隆中对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7568024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72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 隆中对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 隆中对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 隆中对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 隆中对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 隆中对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 隆中对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 隆中对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2*隆中对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陇()亩颍()川梁父()吟B存恤() 甲胄() 沔(gi)C窃()命遂诣(zh) 因屏()人曰D荆()州信(shn)大义度()德量力【解析】A项“颍”读作yng;B项“沔”读作min;C项“诣”读作y,“屏”读作bng。D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亮躬耕陇亩躬:陇亩:(2)谓为信然信然:(3)此人可就见就见:(4)不可屈致也屈致:(5)由是先主遂诣亮诣:(6)凡三往,乃见凡:(7)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倾颓:窃命:亲自。田地。确实这样。到那里去拜访。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拜访。总共。崩溃、衰败。盗用皇帝的政令。(8)度德量力(9)欲信

2、大义于天下信:(10)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殆:资: (11)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因:(12)信义著于四海著: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通“伸”,伸张。大概。资助、给予。依靠,凭借。显明。3理解性默写。(1)隆中对中诸葛亮认为刘备在内政与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2)诸葛亮为刘备策划的最终目的:。(3)表现刘备对汉室深切关注的句子:。(4)隆中对中诸葛亮认为与曹操“不可争锋”的原因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霸业可成,汉室可兴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隆中对策前,作

3、者先采用正面描写的方式衬托出诸葛亮的与众不同和非凡才智。B诸葛亮以高祖刘邦在益州成就帝业为例提示刘备可以将益州作为建立蜀汉大业的基地。C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既论及地理、经济、军事等因素,又提到了恤民和用贤的重要。D文章通过隆中对策这一核心事件,突出展示了诸葛亮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远见卓识。A【解析】隆中对策前,作者是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式衬托出诸葛亮的与众不同和非凡才智的。5刘备问计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回答)答:欲信大义于天下。6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用六个字概括)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有何不同?(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答:目标:成霸业、兴汉室。对策:曹

4、操:不可与争锋。孙权:结好孙权,联孙抗曹。刘表、刘璋:夺取荆、益二州,取而代之,作为“霸业”之根基。诸戎、夷越:西和犬戎,南抚夷越,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和睦相处。(意对即可)7.分析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物形象。刘备:。诸葛亮:。思贤若渴,谦虚,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英雄形象自视甚高,富有雄才大略,有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的谋臣形象8.结尾写“关羽、张飞等不悦”有什么作用?答:引出刘备对诸葛亮的评价,说明他的“自比”并非虚夸,从侧面突出了诸葛亮的杰出才能;同时照应了前文,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9.“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当今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

5、点即可。答:选用贤能、体恤百姓、加强民族团结、改善睦邻关系、对内革新政治等。10词语在不同语境中会有不同含义,请仿照例句中加点的词语,自选一个词语用不同含义分别造句。(不得选用例句中的词语,注意规范文明用语)例句一:学校要求老师们按时下课,不要拖堂。例句二:中国足球出现各种怪相,要求足协领导下课的呼声越来越高。我选的词语:句子一:句子二:意思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棵柏树长得像座宝塔,真有意思。11综合性学习。隆中,绿荫夹道,秀木参天,青山叠翠,风景绮丽,更因“卧龙”诸葛亮(字孔明)曾在此隐居,留下诸葛庐、三顾堂、抱膝亭、躬耕地等众多古迹而名闻天下,现为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假如你是古隆中旅游专线的

6、导游,请完成下列任务。(1)导游旗上要写一句古隆中旅游活动的主题语,你认为怎样写最合适?答:示例:观光古隆中,走近诸葛亮。卧龙隐居之地,隆中风光无限。(2)在赴隆中的途中,为了激发游客的游兴,你给游客出了一副对联,让游客填写成语完成对联。你的正确答案是什么?上联:,刘备求贤传佳话下联:一对隆中,献策成大业三顾茅庐孔明(3)你要带领游客观光古隆中,请拟出具体活动步骤(限三步)。第一步:第二步:引导游客到标志性景点拍照留念。第三步:请游客题写观光留言。示例:带领游客参观古隆中著名景点并解说。(合情合理即可)(一)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第四段,完成后面的问题。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名微而众寡众寡:

7、(2)挟天子而令诸侯挟:(3)利尽南海利:(4)国险而民附国:人少,意思是兵力薄弱。挟持、控制。物资。地势。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译: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意向吗?(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译: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竹篮、竹筒)盛着食物、用壶装着水(酒水)来迎接将军你呢?14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说明(可用文中原句回答)。答:曹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孙权“贤能为之用”。刘备“总揽英雄”。15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对三方形势的分析十分准确:分析曹操,指出他具有政治和的优势;分

8、析孙权,指出他具有地理和的优势;分析刘表,既指出他具有交通和的优势,也指出了他软弱无能的一面,此为刘备争霸天下定下了大计。兵力(军事、军队)人才(民心)物产(物资)(二)课外阅读三种诸葛亮邓拓如果从各个方面搜集各种材料,一一加以比较研究,我们将不难发现,人们所设想的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可能有多种多样的面目。例如,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描写的,算是历史家笔下的诸葛亮;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可以算是小说家笔下的诸葛亮。而在现时仍然流行于京剧舞台上的借东风等剧目中,诸葛亮的面目又是一种样子,这只能算是舞台上的诸葛亮。这些当然还是赞颂诸葛亮的居多。因为这些史籍和小说、戏剧之类,基本上都是在汉族人民群众中流行

9、的。他们历来把诸葛亮当作先知先觉、多谋善断的伟大人物,似乎一切人的聪明智慧都无过于诸葛亮,都要以诸葛亮为代表。但是,我现在并不打算来谈论这些,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即:事前的诸葛亮、事后的诸葛亮和带汁的诸葛亮。人所共知,传说中的诸葛亮料事如神,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他差不多都能够预先作出种种安排。所以,一般人提到诸葛亮,总认为他有先见之明。并且由此推论,凡是有先见之明者,都可以称之为诸葛亮。这就是我们说的事前的诸葛亮。这种诸葛亮当然是最可贵的了。为什么诸葛亮会有先见之明呢?是不是因为他懂得天文地理,熟悉阴阳五行,甚至于真的会呼风唤雨,驱使六丁六甲之类的天兵天将,简直像神仙一样的呢?当然不是。他

10、之所以会有先见之明,主要还是因为他平素注意调查研究各种情况,熟悉各地山川形势、道路里程、民情风俗等等,并且有丰富的知识,对于政治、经济、历史的背景,了如指掌。如果缺乏这些条件,任何先见之明就都不过是吹牛而已。但是,诸葛亮的先见之明也不宜于过分加以夸大。实际上,他并非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都有先见之明的。误用马谡,以致失守街亭,这不是缺乏先见之明吗?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我们评论古人,如果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未免太苛刻了吧!说一句公平话,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我们也不必过分强调事前的诸葛亮,宁可多一些事后的诸葛亮,倒也不坏。问题就要看我们对于事后的诸葛亮,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常常可以听见,有些人把事后

11、诸葛亮当作了一种讽刺。如果对于那种光在旁边说风凉话,临事毫无主张,事后就哇啦哇啦的人,讽刺是应该的。否则,就是不应该的,因为诸葛亮的先见之明,不能不是从无数次事后研究各种经验教训中得来的。有许多事情,在它们没有发生的时候,根本无法预断它们是什么样子;只有当它们已经发生了,至少是已经露出了萌芽之后,才有可能对它们进行分析研究,才有可能作出某些判断,估计它们的发展前途。因此,应该承认,在这种意义上,事后的诸葛亮还是有用处的。由事后的诸葛亮到事前的诸葛亮,这是一个正常的必经的认识过程。只有带汁的诸葛亮是最要不得的。这个名目见于岳飞的孙子岳珂的程史第十五卷郭倪自比诸葛亮的一条记载中。据称:“郭棣帅淮东

12、,倪从焉。议论自负,莫敢近之。一日,持扇题其上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盖意以孔明自许。后屡败,倪自度不复振,对客泣数行。时彭法传师为法曹,好谑,适在座,谓人曰:此带汁诸葛亮也。传者莫不拊掌。”像郭倪这种带汁的诸葛亮,简直令人发笑,也令人发呕。然而,这也证明,冒充诸葛亮,假装诸葛亮是吓不住人的,总会有一天要原形毕露,被天下人所耻笑。16阅读全文,分别概括作者对三种诸葛亮的态度。事前诸葛亮: 。事后诸葛亮:。带汁的诸葛亮:。最可贵是有用的,可以发展为事前诸葛亮最要不得,会被天下人耻笑17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诸葛亮在不同的人们心中,有着不同的形象。B马谡失街亭一事,完全

13、归咎于诸葛亮识人不清,因此诸葛亮非常缺乏先见之明。C知识丰富、善于调查研究,这是诸葛亮能多谋善断的条件。D“事后诸葛亮”如果善于反思是有可能成为“事前诸葛亮”的。B18同样是“三顾茅庐”的故事,作者身份、立场不同,文体不同,处理就不同。请以下面三个材料为例,简要分析他们写法不同的各自缘由。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隆中对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用数千字记叙描写“三顾”的具体过程,这数千字中大量的笔墨是写刘备在探访诸葛亮的过程中,不停地遇到诸葛亮的朋友亲戚,并误将他们当作诸葛亮本人。)三国演义陈寿的隆中对:

14、。诸葛亮的出师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陈寿是西晋史学家,史书只需要客观地记载史实,并不包含作者感情诸葛亮作为臣子向君王陈说自己的请求和愿望,提及“三顾之事”是为了用恳切的言辞表达自己的一片忠诚之心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小说),出于情节和突出人物形象的需要,一是为了情节具有戏剧性,二是用他人来烘托诸葛亮19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

15、能,故长叹耳。”飞曰:“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与同入村店中饮酒。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入店坐下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罗贯中三国演义(1)“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中,“己志”指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答: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2)根据文段内容,概括张飞、关羽愿意和刘备结为兄弟的根本原因。答:协力同心,平黄巾倡乱,破贼安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