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术后并发症—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与护理前言•近年来冠脉介入诊断与治疗在临床上普遍开展已成为心脏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和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好等优点然而由于冠状动脉介入是一种创伤性检查和治疗方法,对心脏和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冠脉介入治疗中,并发症是不可避免的其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即是一种少见、风险较高的并发症之一如果发现处理不及时,可产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为了预防和减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有效及时的观察和护理是重要的方法之一主要内容•迷走神经反射的定义•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因素•迷走神经反射的治疗与护理定义•迷走神经为第10对脑神经,是脑神经中最长、分布最广的一对混合神经,含有感觉、运动和副交感神经纤维迷走神经反射发生机制•各种刺激因素•皮层中枢和下丘脑•胆碱能植物神经的张力突增•内脏及肌肉内小血管强烈反射性扩张•血压急剧下降、心率迅速减慢临床表现•1.血压迅速下降(<90/60mmHg)•2.心率进行性减慢(<50次/分)•3.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出汗•4.恶心、呕吐•5.呼吸减慢、胸闷、气短•6.严重时可出现神志模糊、意识丧失主要影响因素•1.精神因素•2.血容量不足•3.疼痛刺激•4.空腔脏器的扩张刺激•5.术后拔管(一)精神因素• 精神紧张、焦虑和恐惧• 体内儿茶酚胺释放• 周围血管收缩、心肌收缩增强• 刺激左室内及颈动脉的压力感受器• 矛盾触发抑制反射• 迷走神经张力升高• 反射性增强迷走神经活性• 周围血管扩张和心率减慢(二)血容量不足•血容量不足•机体分泌血管加压素•血管平滑肌收缩•血管对牵拉刺激敏感•迷走神经反射(三)疼痛刺激•疼痛•外周感受器•中枢神经部位(髓质)•血管迷走神经兴奋性反射性增强•血管扩张、心率下降 (四)空腔脏器的扩张刺激•排便习惯改变 术后进食增加 •尿潴留 胃肠道突然剧烈扩张• • 压力感受器兴奋• 迷走神经兴奋(五)术后拔管•拔管•疼痛•外周感受器•中枢神经部位(髓质)•血管迷走神经兴奋性反射性增强•血管扩张、心率下降迷走神经反射的治疗处理•1.一旦患者发生迷走神经反射,需要立即通知医生紧急处理•2.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3.吸氧,改善循环灌注不足引起的机体缺氧状态•4.适量减轻按压或者绷带加压力量•5.遵医嘱应用扩容、升压、提心率的药物•6.患者如出现恶心、呕吐、立即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引起呛咳和窒息。
•7.持续心电监护仪,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及面色、神志变化•8.安慰患者,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消除其导致迷走神经反射的其他诱因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1.心理护理:•(1)勤巡视、勤询问、多关心、多照顾•(2)做好术前术后健康宣教,缓解患者紧张情绪•(3)使用心电监护仪时,讲解使用其使用的目的和意义,消除患者顾虑取得其配合•2.病情观察:•(1)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2)勤巡视,询问患者有无恶心、头晕胸闷等不适•(3)保持静脉通路通畅,积极补液以补充血容量•(4)观察穿刺肢体的皮温、颜色、血供及穿刺处有无渗血、血肿,如有异常及时处理•(5)监测患者排便情况•(6)备齐抢救药品和器械•3.饮食指导:•术后鼓励患者进食易消化饮食,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并防止出现血容量不足及低血糖反应•4.排便护理:•术后床上排尿困难者应加以指导,必要时遵医嘱行导尿术•5.拔除鞘管的护理•(1)拔管前:•嘱患者排空膀胱,做好操作的解释工作•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急救药品和器械到位•积极静脉补液,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对鞘管周围进行充分的局麻,以减轻患者疼痛•(2)拔管中:•操作者动作要熟练轻柔,避免反复,以减轻对血管的牵拉和刺激。
•密切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和生命体征•使用一些小技巧,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其疼痛及紧张感•(3)拔管后:•采用正确的压迫止血包扎方法•拔管后1h特别是10min内,严密观察患者,给予心电血压监护,询问有无胸闷,恶心等不适,一旦出现情况立即处理•观察穿刺部位,如有渗血及剧烈疼痛,应立即拆除绷带,重新压迫止血包扎提问•1.什么是迷走神经反射?•2. 迷走神经反射临床表现?•3.引起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因数有哪些?联想•大家想一想迷走神经反射和临床上什么症状比较相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