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个体行为规律PPT课件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7553126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个体行为规律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三章个体行为规律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三章个体行为规律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三章个体行为规律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三章个体行为规律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个体行为规律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个体行为规律PPT课件(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第三章第三章个体行为规律个体行为规律关培兰关培兰 教授教授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本章目录v关于个体行为的几种解释v个体行为规律v个体行为规律举例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本章重点v华生认为,行为受到客观刺激的影响,一定的刺激必然引起一定的反应,即刺激反应(行为)公式。v新行为主义认为,在刺激和反应之间还应加上一个因素O(即中间变量),即刺激中间变量行为。v一个人的行为是由个体以及个体所在的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v知觉对人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v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需要是行为的原

2、动力。v要想让动机强度经常在被激励状态就要循环交替地运用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第一节 关于个体行为的几种解释 v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v新行为主义v勒温的观点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v心理学是研究动物和人类行为的自然科学v心理学不是意识的科学,而是行为的科学v心理学的理论目标就是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v行为受客观刺激的影响,一定的刺激必然引起一定的反应。其公式为刺激反应(SR)华生的这些观点对于研究行为产生的原因,研究如何改变和调节人的行为,提高其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这个理论没有全面地说明人的行为的全

3、过程,把人看做对外界刺激起反应的机器人,因而招致了后来新行为主义者的批评。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新行为主义行为的研究应兼顾内在的条件,SR应改为 SOR。这里的O指的是有机体,是人的内在动机,内在动机称为“中介变量”。新行为主义者大都以学习为研究的首要课题,提出了各种学习理论。这也是区别于早期行为主义的特点之一。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温乐的观点v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借用物理学中“磁场”的概念,把人的过去、现在形成的内在需求看成是内在的心理力场,把外界环境因素看成是外在的心理力场。人的心理活动是现实生活空间内在的心理力场和外在的

4、心理力场相互作用的结果。v他把人的行为看成是个体特征和环境特征的函数:B=f(P.E)式中,B人的行为;P个体特征;E环境特征。P和E不是孤立的两个因素,而是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的。个人情绪的好坏对同一环境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不同的环境又会影响个人情绪的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行为。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第二节 个体行为规律v个体行为及其规律v个体心理对行为的影响v个体行为疏导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第二节 个体行为及其规律v人的行为模式:刺激反应机理图31刺激反应机理v个体行为特征:目的性、社会性、自主性、连续性、持久性、可塑性。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

5、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个体心理对行为的影响个体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思维和作出反应几个阶段,个体行为过程是需要动机行为的过程。个体心理包括知觉、动机、态度、价值观、个性、气质、情绪等,这些心理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的行为。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知觉与行为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知觉与行为主观因素:选择性需要成见思想方法的错误:第一印象作用、晕轮效应、优先效应和近因效应、定型作用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动机与行为组织行为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则是由需要引起的。行为的导向是寻求目标,满足需要。动机是

6、指满足需要而进行活动的念头或想法,或者说是被意识到的活动或行为的诱因。它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它驱动人们从事某种行为,规定行为的方向。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在原因和直接动力。动机概括起来有如下机能(职能):v始发机能:驱使人们产生某种行为。v选择机能:使行为朝着特定的方向、预期的目标进行。v强化机能:行动结果的好与坏,会使动机重复或不再出现。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个体行为疏导 个体行为按性质可分为两类:正确行为和错误行为。按其影响可分为:积极的影响和消极的影响。积极的影响是指个体行为与组织整体行为趋于一致,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消极的影响是指个体行为与组织目标不一致,有偏

7、差或矛盾,因而会阻碍组织目标的实现。如何正确引导个体行为,使之与组织行为协调一致,纠正消极的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学要研究的问题。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个体行为疏导v个体行为的预测与控制行为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也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行为科学把实现目标所采取的行为分为两部分,即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目标导向行为目标导向行为是指为谋求实现某种目标而做准备的行为,也可以说是实现目标之前的行为,即寻找目标的过程。目标行为目标行为是直接满足目标实现需要的行为,或者叫从事目标本身的行为。图32需要动机行为过程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个体行为疏导v个体行

8、为的引导个体行为的引导要引导个体知觉要充分发挥和创造个性引导个体树立正确的态度培养和塑造组织的价值观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个体行为疏导v个体行为的协调个体行为之间的协调信息沟通方式、文化娱乐方式、思想教育方式个体与群体、组织之间的协调在组织或群体内部建立起崇高的理想目标和价值观、鼓励和弘扬正确行为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第三节 个体行为规律举例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华裔奚恺元(Christopher K.Hsee)博士对人们的幸福感、满意度进行了有意义的研究,提出了很有价值的观点。比如:送礼比给员工奖金好涨工资不如发奖金工资公开不如不公开小奖不如不奖小罚不如不罚慢奖不如快奖不给选择比给选择好晚说不如早说大中之小不如小中之大能用的不如不能用的组织行为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复习思考题】v华生主义与新行为主义各有什么特点?v如何理解和应用人的行为规律?v知觉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它受哪些因素影响?v为什么说需要是行为的原动力?v什么是目标导向行为?什么是目标行为?循环交替地应用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有什么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