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启示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7550412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2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启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启示论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启示 摘 要 孔子的教育实践与经验历经两千多年依然熠熠生辉, 在许多方面对现代教育依然具有借鉴与启迪作用。他提出的德育为本、有教无类、言传身教、诸多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对于今天的教育实践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与启示作用。 关键词 孔子;德育为本;有教无类;言传身教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开私人讲学之风,授徒讲学,弟子三千,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 ”、“圣人 ”、“ 万世师表 ”。十七岁已开始收徒,直到七十三岁去世,先后从事教育活动五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教

2、学经验。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和深刻启发性的教育思想, 为中国传统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二千多年后的今天, 我们在从事教育工作的过程中, 仍时时感受到孔子的教育实践与经验在许多方面对现代教育依然具有借鉴与启迪作用。 他提出的德育为本、 有教无类、言传身教、 诸多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对于今天的教育实践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与启示作用。全面认识孔子教育思想,将有助于启迪我们今天的教育者更深入的了解教育的意义之所在。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涉及面广, 论语作为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论行事的著作, 其中的许多条目鲜明的反映了孔子的教育理第 1 页 共 6 页念。举其

3、大略,主要为三个方面:一、德育为本的德化观“德”字在论语中被反复提及,也是孔子教育理念的核心,首先,在论语中,孔子的许多言行直接体现了他对学生道德品质的看重。 论语学而篇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孔子看来,孝悌仁爱是立身之本,也是最为根本的,如果做到这些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文化。道德标准超越才能的标准成为最高标准, 这是德育为先思想的典型体现。 “君子怀德” ( 里仁 ) 指的是一个人只有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才可以称之为君子。“君子学以致其道”( 子张 )中的“道”是指最高的道德修养,君子通过不断的学习可以达到最高的道德修养, 孔子认为最重要的是道

4、德水平的提高,其次才是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 )孔子教导子贡,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高低不仅是行善,更主要的是乐道。贫困而快乐,富有而好礼才是最好的。在众多学生中,孔子特别欣赏颜渊,“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方。”( 先进 )由此可知,颜渊是众多弟子中德行最高的。他在不同场合称赞颜渊。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玉焉而已矣。”( 雍也 )孔子不轻易赞扬某人的德行达到了仁, 他说颜回“长久不背离仁”是很高的评价, 也是极为罕见的。他还尤其赞赏颜渊安贫乐道的高尚品德,曰:“贤者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5、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1第 2 页 共 6 页孔子主要赞誉了颜回的安贫乐道, 颜回的可贵在于不仅安于这种贫困的生活,而在于不因为条件的恶劣而改变自己原来的乐趣。 这些都表现了孔子对颜回高尚道德品质的肯定。 以上材料也反映出孔子对学生道德修养的注重,对德行的重视。其次,从孔子开设的课程来看,孔子对学生的道德修养也是十分的重视。 世传孔门四科为“德行、 言语、政事、文学”,德行是排在第一位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孔子对德育的重视,据史记孔子世家 载, 诗 、 书 、 礼 、 乐是孔子为学生开设的主要科目, 这些科目具有很浓厚的道德教化色彩。再次, 论语一书中,相当一部分

6、是记录孔子如何教导弟子为人处世的。孔子要求弟子做到“仁、义、礼、智、信”,并且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我忧也。”,这些都说明他非常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 孔子还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庄重的风范。他就不会有威信;没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他的知识也不可能巩固。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德化教育是他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二、有教无类的平等观“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苟子法行 。孔子名满天下,慕名求学者众多,贫富、亲疏有之,或才高、或学浅亦有之,情况纷纭。为此,孔子明确地提出了“有教无类” ( 论语?卫灵公 )的伟大主张,意思是人人我都教育,没有区别(贫富、地域等等) ,并将

7、这一主张落实在其人才培养全过程。据载:南部惠子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第 3 页 共 6 页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之则多枉木,是以杂也。”这段记载形象地说明了孔子门徒情况各异, 有可能良莠不齐,但也从侧面反映出门徒之众多,办学之兴盛, 学生来去之自由,其中这个“杂”虽褒贬各半, 恰是孔予“有教无类”思想体现在教育中的十分恰当而有力的证明。据论语可知孔子的学生有王公贵族,如孟懿子、南宫适;也有各国大小官员,如司马牛、高柴;有来自中原诸夏鲁、卫、齐、宋、陈等国弟子;也有来自边陲“夷狄”秦、楚、吴等国弟子。有来自声名不佳的地方之人,如“互乡”之

8、“童子”;有父子同学于孔门的, 如曾点、 曾参父子, 颜路、 颜回父子; 也有自己的儿子, 如孔鲤;有年龄相仿者,如子路,仅比孔子小六岁;也有年龄比孔子小四十多岁,如子张、子贱;有富人,如子贡;也有穷困潦倒之人,如颜回、曾参、闵子骞、公冶长、子路、子夏、冉求、伯牛、仲弓;可见孔子弟子不分富贫贵贱、不别华夷、不分年龄,显现出一种开放、平等、兼收并蓄的博爱胸怀。今天,随着教育的普及,因贫富贵贱、地域、种族等制约受教育的土壤、因素早已不复存在,每一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平等机会,但是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依然熠熠生辉。 因为这句话体现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平等、 自由、开放”的教育观。 这对我们

9、教育教学的启示意义就是: 带着平等的思想走进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与学生打成一片,关爱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三、言传身教的知行观谢安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第 4 页 共 6 页自教儿。”2谢安夫人因为谢安忙于政务,很少见他管教小孩,于是便抱怨, 谢安说: “我哪里没有教育, 日常我的言行举止都在教育”。对此,可用孔子的话作一解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是知行合一的, 他的教育主张来源于他的教育实践,“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论语子路 )如果教师不能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又怎么能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呢?孔子教导学生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0、”,他自己也是这么去做的。对此,孔子的学生子贡评价说: “学不厌, 智也; 教不倦, 仁也。 仁且智, 夫子既圣矣”。在他的学生眼中,“仁且智”是孔夫子身上体现出来的鲜明特点, 也是孔子被后人看作圣人的主要原因, 这与前面谈到的契的“聪明而仁”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可不可以说“仁且智”, 是孔子对人格境界和师表风范的最高追求?爱因斯坦指出: 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加里宁也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是这样或那样地影响响着全体学生。 为人师表说来容易,但却提出了比常人高得多的要求,因此,教育过程中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不仅要因势利导,更要润物无声

11、,才能将孔子言传身教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具体育人过程中。孔子不仅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更是师者风范、万世师表。其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曾经影响中国教育、文化、学术千年不息,十分值得我们认真挖掘、 消化吸收。 教育事业是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的基石,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把人力资源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必须要大力发展教育、不断吸收孔子教育的精华,为教育、教学提供更多的养分第 5 页 共 6 页和资源。参考文献: 1杨伯峻: 论语译注 ,中华书局 2008 年版,第 59 页。 2余嘉锡: 世说新语笺疏 ,中华书局 2007 年版,第 46 页。作者简介:叶 飞(1981) ,男,河南光山人,开封大学人文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汉魏六朝文学。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