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专业认同问题探析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7546192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5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专业认同问题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专业认同问题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专业认同问题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专业认同问题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专业认同问题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专业认同问题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专业认同问题探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专业认同问题探析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专业认同问题探析摘要:论文以湖北民族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知情况,发现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低,这与社会环境、学校专业教育等都密不可分,据此探讨提升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方法,试图使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更清晰、定位更准确,为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关键词:公共管理类专业;专业认同感;专业认知笔者在公共管理专业学习七年,从事教学工作三年,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笔者发现公共管理专业学生普遍存在迷茫,专业认同感不高的现象,尤其是在湖北民族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任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期间,发现学生不自信,

2、对本专业持否定态度,对就业前景不看好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进行了专业定位对公共管理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的调查研究, 试图寻找发现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 1 专业认同感基础分析本次调研涉及到湖北民族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 2011 级、 2012 级、 2013 级、2014 级本科生,共发放问卷300 份,回收有效问卷299 份,回收率达99.7%。在调研中发现被问到涉及你对自己专业的认知的问题, 从大一到大四的绝大部分同学表现出了迷茫,在 299 个被调查学生中,非常了解本专业的同学仅 1.67%,而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同学各占 53.18%和 2.01%,超过总数据的 55%,也即同学们

3、在不懂得自己的专业的情况下质疑本专业的有用性,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对专业的认识不清并没有随着年级的增长而有所削减, 这说明同学们并没有随着年级的整长而逐渐加深对本专业的认识。 2 学生专业认同感低的主要原因 2.1 非自愿选择本专业接受调查的同学选择和进入本专业学习的原因如图 2,其中 39.8%因高考志愿调剂进入本专业,6.35%是由家长做主选择本专业,19.4%是由于高考分数限制等其他原因选择了本专业, 仅有 23.41%是出于对专业感兴趣, 11.04%出于就业的考虑所做出的自主选择。也即被调查学生中有高达 65.55%是非自愿选择本专业,1这必然会导致学生对专业不了解,对未来缺乏信心和规

4、划的结果。受调查学生中45.82%的受调查同学曾希望转专业,而由于转专业考试、名额限制和怕麻烦等原因而不得不继续本专业的学习。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同学们对本专业所持有的态度,从而导致同学们从心理上怀疑、否定公共管理专业。 2.2 人才培养方式不尽合理(1)专业特色不明显。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以政治、管理、社会和经济为主线,从课程体系和核心课程可以看出公共管理专业特色体现不明显,从社会学到法学等大多偏文的专业课程都有涉及,专业知识针对性不强,涉猎面太广,学生不能在有限的课堂上体会到专业的精髓。 (2)沟通机制不畅。教师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部分课程内容重合或衔接不畅的现象,如城市管理学与市

5、政学等课程存在一定的内容交叉,若由不同的教师授课,在缺乏衔接和沟通的情况下,常常造成同学们产生学过的东西为什么又学的困惑,一旦这种困惑得不到解释,就会在同学们心中进一步积淀形成对本专业的怀疑。教师与同学间缺乏有效沟通: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同学常常在没有搞清楚一门课程的学习目的的情况下以通过考试为目的完成了大学的一门门课程的学习, 从而无法将不同的专业课程联系成一个体系,更不能形成对本专业的全面认识。这一方面是由于部分教师未在授课时向学生明确说明本门课程在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地位和课程学习目的;另一方面也是授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不能将课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形成“知识孤岛”,而将一门

6、课程的内容的掌握停留在这门课程,而无法升华到对专业的深刻认识上。 (3)社会实践少,停留于纸上谈兵。学生普遍反映所学知识过于理论、空泛,没有机会应用或不知道如何应用,这也进一步导致了同学们对所学知识有用性的怀疑。 这是因为目前本专业课程涉及中涉及的实验、实习和实践较少,即使有一定的实践课程设置,也由于时间、经费、实习基地等原因而少有落到实处, 不能让同学们切实在实践中找到所学理论的影子,更好地认识公共管理专业。 2.3 就业问题湖北民族学院公共管理专业存在毕业生就业困难、发展方向模糊、就业专业不对口等问题。 我校公共管理两大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和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定培养目标分别为

7、“培养能在基层政府机关、城市管理机构、社2会团体、 城镇社区等公共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从事管理和政策研究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培养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城镇社区等从事管理和领导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个定位相对宽泛,且学生毕业后真正进入党政机关、城镇社区、事业单位的比例较小,将近一半的同学进入了企业从事管理、销售等工作,这是管理学、社会学等其他专业的毕业生都可以选择的就业方向,从而失去专业特色和优势,让学生产生“为什么我要选择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怀疑。 2.4 社会认可度不高不仅学生不能准确认识公共管理类专业, 当前政府和社会对该专业的认知和认可度整体偏低,也是导致学

8、生对本专业存在抵触情绪的重要原因。公共管理类专业作为蓬勃发展的新兴学科,并没有被社会普遍认识和认可,大多数人并不清楚这是一个传播什么知识的专业。 且公共管理专业的自我定位是培养能够进入党政机关、城镇社区的应用型人才,当前学生进入党政机关等部门可以通过的渠道包括:公务员考试、选调生考试、事业单位招聘等,而譬如公务员考试很少有针对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岗位,反而针对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的岗位设置较多, 在选调生考试、 事业单位招聘中公共管理类专业也并没有任何专业优势可言。可见, 公共管理专业并没有得到专业对口的用人单位党政机关、 事业单位的认可。以上这些原因,加上一些其他的因素,共同导致目前地方高校

9、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对专业的困惑和否定,面对这些问题,学校也在不遗余力地探索、改善和解决,目前也在某些方面取得了进展和突破。 3 公共管理专业建设改革成果湖北民族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上致力于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着新的尝试和变革。当前已经完成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完善课程体系,并在实践中持续跟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针对同学们需求的不同,开设了专业模块课;针对实践、实验、实习环节少等问题,增设了课程实践,如市政学课程实习、公共政策分析课程实习等实习课,增加学生实习、实践的机会,并以课程为契机联系当地政府部门签订实习基地,为同学们拓展更多的实践机会;针对本专

10、业学生对专业认知不足的问题,对新生进行入学专业教育;针对学生就业率低等问题,通过就业指导、行政职业能力技能综合训练3等方式指导学生就业, 促进学生到专业对口的岗位就业, 以增进对本专业的认知。并通过同行评价、教学评价、优质课竞赛等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为公共管理专业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心理上产生的专业认同感低的现状。 4 提升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思考从前文分析中可以看出,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及学生自身的认知等原因共同造成了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不认同, 这种心理上的不认同会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热爱本专业, 也更无

11、法真正培养出培养目标所定位的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因此,应着力探索解决措施。 4.1 增进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先要准确地认识自己的专业,才能正确定位和评价自己的专业: (1)切实做好专业教育。切实做好专业教育,将专业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周期和大学教育的各个方面。现有的专业教育局限于入学时的系主任短短几十分钟的讲话,这并不能让学生深刻地认识自己的专业。专业教育应从学生入学开始,到学生所学的每一门专业课程,所接触的每一位专业教师,所做的每一次社会实践,都应从点到面, 从整体上为学生构架一个专业结构图, 强化学生对专业的整体认知。 (2)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将专业教育与学生活动结合起来,在学

12、生课余活动中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如通过专业经典书籍读书会、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模拟政府等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生专业素养。 (3)重视学生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学习。从调研数据来看,准确掌握人才培养方案的同学占 11.37%,清楚一部分的同学占 51.84%,不太清楚的占 33.44%,完全不知道的占 3.33%,可见绝大部分同学不能准确了解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这也直接导致了同学们不能深刻认识自己的专业,因此,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学习对增进学生的专业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4.2 优化人才培养方式(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准确定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梳

13、理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结构完整,使课程前后衔接合理,清除课程体系中重合的内容。 (2)明确每一门课程在专业教育中的意义,并准确向同学们传达本门课程在专业知识架构中的地位,让同学们不只知道4学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学。 (3)提供有实践经验的应用型师资。当前高校教师大多是刚从学校走出来的硕士、博士,具有实践经验的公共管理应用型师资几乎没有,普遍存在缺乏实践经验,这必然导致教师无法给学生更生动的实践教学,让实践环节停留于纸上谈兵。高校可以加强与公共部门的联系,积极引进有实践经验的公共部门工作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或通过开设讲座等方式,将学生的实习、实践落到实处。 4.3 增强社会认可度高校向社会输出人才,

14、 湖北民族学院作为民族高校在服务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上具有明显的地域优势,因而可以借助民族地区的地域优势,培养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学科,充分依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自身优势来设置专业特色及培养方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供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公共管理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归纳和总结本专业的就业优势和就业方向,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该专业的认识和认可度,为专业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总之,提高政府、社会和学生对该专业的整体认知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专业认知环境,让他们认识自己的专业、热爱自己的专业,提高专业认同感是培养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的基础。参考文献: 1葛秋萍,李淑芳.公共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和谐发展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08(12):53-56. 2关小克.地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专业认知定位思考 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467):102-103. 3林飞,郭亮,李晓东.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探索 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28(11):92-94. 4阳信生,龙兴海.现代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素质要求及培养途径J.文史博览(理论),2009(9):71-7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