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7542874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6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课程开发案例(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本课程开发案例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主讲专家:脱中菲主讲专家:脱中菲 单单 位: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位: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职职 称:小学高级称:小学高级一、校本课程产生的背景一、校本课程产生的背景 1.国家课程开发的由盛转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了使教育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许多国家纷纷建立了国家课程开发中心,采用自上而下的课程开发与推广模式,在基础教育领域进行了大规模的课程与教学改革运动。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初 美国、英国和苏联等国家进行了以学科内容和结构现代化为标志的课程教学改革。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发展中国家纷纷跟进开始对发达国家的课程教学改革成果

2、加以广泛引进和改造。一、校本课程产生的背景一、校本课程产生的背景这一时期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就是强调统一的国家基础,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的现代课程内容;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相同的整齐划一的课程开发与推广模式,几乎所有进行课程改革的国家都采用了“从中心向外围辐射”的模式。这些课程计划都是由国家课程开发中心的专家小组制定,而且大多数都是由大学里声名显赫的学科专家领导。一、校本课程产生的背景一、校本课程产生的背景新课程运动失败的几个原因: (1)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新的角色,但是教师准备严重不足。 (2)课程改革没有建立起一种经常性的有效的活动机制。 (3)以追求学业优异为主

3、旨的新课程运动推行的是面向少数尖子生的英才教育模式,其课程目标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合适。 (4)大规模国家课程开发的失败是国家课程开发机制固有特点的结果。 一、校本课程产生的背景一、校本课程产生的背景 2.校本课程开发的历史轨迹 (1)校本课程开发在反思中逐渐兴起 随着新课程运动遭受挫折,人们纷纷开始寻求其他方法来解决问题,主要的关注焦点逐渐从专家学者转向学校和教师。人们认为只有教师亲自参与课程开发活动,才能是课程在学校真正扎下根来。对于国家课程开发的反思导致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在课程领域兴起校本课程开发运动,在20世纪80年代初,在英国、澳大利亚等,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课程开发的主

4、导形式。一、校本课程产生的背景一、校本课程产生的背景 (2)校本课程开发的历史轨迹 兴盛时期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 回落时期 (20世纪80年代末) 转型时期 (20世纪90年代)一、校本课程产生的背景一、校本课程产生的背景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校本课程开发都是为了使课程更加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实际需要,提高课程的成效。校本课程开发策略与国家课程开发策略各有优缺点,他们之间的此消彼长的轨迹呈现出钟摆运动的特点,也反映了课程开发矛盾运动的特点。 各国总是在国家课程开发策略与校本课程开发策略之间寻求一种动态的平衡,以希望找到课程改革的最佳突破口和生长点。一、校本课程产生的背景一、校

5、本课程产生的背景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和意义校本课程开发一词最早是由菲吕马克和麦克米伦等人与1973年在爱尔兰召开的国际课程研讨会上提出并加以阐述的。他提出校本课程开发意指参与教育工作的有关成员,如教师、行政人员、家长和学生,为改善学校的教育品质所计划、指导的各种活动。国内外其他学者的概念界定麦克米伦(1973) 斯基尔贝克(1976) 埃格尔斯顿(1980) 黄政杰(1985)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和意义 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为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其中“开发”是指从课程目标的拟定、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标准的编制、课程材

6、料的选择和组织到课程的实施与改进等一系列的课程行为。 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2002)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和意义校本课程开发概念的理解 (1)学校根据国家课程计划预留了学校自主开发的时间和空间,用来进行学校自己的课程开发。学校是课程权力的主体,所开发出来的课程叫做校本课程,它就可以成为一个课程板块,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相对应。这一含义可以理解为校本课程。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和意义校本课程开发概念的理解 (2)学校根据自己的具体实际情况对国家课程计划进行校本化的适应性改造。国家仍然是课程计划的权力主体,学校教师更多的是课程开发的参与主体。课程目标是已经明确规定的,课程内容也基本确定,学校教师可

7、以根据学校的特点和条件,就课程资源、单元进度、授课顺序、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课程议题进行自主决策。这一含义可以理解为校本的课程开发。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和意义校本课程开发的两大范围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的课程开发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和意义校本课程的开发重心在“校本课程”上,即把校本课程看做一个课程板块,它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相对应,他们共同构成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整体。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和意义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和意义校本的课程开发 重心就在“校本”上,课程开发是一种活动,开发的主体可以是国家层面的,也可以是地方层面的,还可以是学校层面的,即“校本”的,这种开发活动使针对部分课程

8、,也可以针对全部课程。校本的课程开发体现了学校对全部课程事务进行自主决策的权利。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原则(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 组织建立现状分析目标拟定方案编制解释与实施评价与修订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原则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原则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原则组织建立 成立课程委员会或相应的工作小组,是为了整个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而且也是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宣传和动员,提供支持和服务,增进交流、对话和理解,增强凝聚力和归属感。课程委员会和工作小组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并且要体现出以学校教师为主体的特点,工作程序要具有民主、开放、科学和合作的精神,要有利于教师专业自主性的充分发

9、展和体现。现状分析 包括需求评估、资源调查和问题反思等环节。其中需求评估是要对学生的发展需求、家长的期望、社会和社区的需求以及学校预期等因素做出有说服力的判断,资源调查的目的是要弄清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和限制,比如,教师的数量、知识经验和能力,教辅人员的情况,各种课程材料和设备及其相应的资金情况,办公设备和用品,课程计划的弹性空间,社区潜在资源,学校教师、教育督导、学生和家长的可能反应等。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原则目标拟定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至少应该包括: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及其相应的开发成果;针对学生的课程目标。校本课程开发既要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也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程目标分为两个部分

10、:一个是一般性的目标,就是我们说的教育目的,与整个教育系统的哲学或价值观有密切联系;另一个是具体目标,具体目标要尽可能地陈述清楚在学习过程结束时应该获得的能力和态度。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原则方案编制 教师从事校本课程开发,掌握课程编制的方法和手段是最基本的,需要教师突破个人工作经验的局限,制定系统的课程研发方案,明确课程开发的环节,找准课程开发的关键点和突破口。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原则解释与实施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出乎意料的棘手问题,比如课程时间的安排,空间场地的调整,教师人员的分配和协同配合等问题,课程开发之前要对可能会发生的问题作以预判,同时要将课程开发与时间、空间、人员、

11、资源等问题作统筹规划。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原则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基础性原则普遍性原则迁移性原则个性化原则量力性原则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原则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一般来说,校本课程开发的活动类型可分为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创新。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创新操作程序由简单到复杂校本化程度由低到高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四种基本类型课程创新课程整合课程调适课程选择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一)课程创新 1.课程创新的含义 课程创新是指创造性地开发全新的课程或者课程单元,是校本化程度最高的一种课程开发的活动类型。

12、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一)课程创新 1.课程创新的内涵与意义 它要求教师具有较高较强的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以充分体现学校课程的特色。开发出一个全新的课程、单元或者板块,意味着要将所开发的内容完整地潜入到现有的课程内容体系内,这就涉及到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目标的设定、内容的呈现与原有课程体系保持一致。 (一)课程创新 2.课程创新的组织和实施 案例1:表现类学科中的竖笛单元、剪贴画单元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2.课程创新的组织和实施 针对表现类学科具有的教学规律和特点,创编新的课程单元能够凸现学科的内在品性与特色,使学生经历一种

13、技能的持续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拓展学生多元的表现领域,为学生提供了高品质的课程。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2.课程创新的组织和实施 围绕着这些课程主题单元,按照低、中、高三个年段,从目标、内容、实施方案、课时安排、评价标准等方面制定了具体的课程指导计划和方案,通过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等多项过程的整合,使表现性技能的学习贯穿学生整个小学阶段。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2.课程创新的组织和实施 (1)课程开发的原则 学校在选择和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和内容方面,主要坚持了以下几方面的原则:一是个性化原则;二是基础性原则;三是迁移性原则

14、;四是普及性原则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2.课程创新的组织和实施 (1)课程开发的原则 学校在选择和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和内容方面,主要坚持了以下几方面的原则:一是个性化原则;二是基础性原则;三是迁移性原则;四是普及性原则。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2.课程创新的组织和实施 (2)课程目标的设计 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力求体现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情感态度目标的多元整合,突显出专业技能的基础性、个性化,激发对音、体、美学科的情感、兴趣和爱好,在训练掌握各项技能方法的过程中,注重培养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2.课

15、程创新的组织和实施 (2)课程目标的设计 注重课程目标在操作中的落实,根据各同年级学生的能力水平,分层次地确定了课程目标,提高课程目标的可操作性和具体化。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2.课程创新的组织和实施 (2)课程目标的设计 以体育学科的跳小绳主题单元为例,学校针对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分别制定了各项教学内容的达成目标,其中包括了1分钟内完成次数和动作完成质量两项目标,这两项目标分别从量和质两个维度具体提出了各年级的要求和标准,便于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教学,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目标的达成水平,进一步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2.课程创新的组织

16、和实施 (2)课程目标的设计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2-6年级竖笛教学目标 2.课程创新的组织和实施 (2)课程目标的设计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2.课程创新的组织和实施 (3)课时的安排与分配 为了使新创生的课程单元的得到有效落实和实施,学校在保障学科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对学科课时进行重新的调整与分配。适当地压缩学科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数,增加创生课程单元的课时数。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2.课程创新的组织和实施 (3)课时的安排与分配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2.课程创新的组织和实施 (4)课程内容

17、与教材的编写 重点关注课程内容与文本的建设。多数创新的课程单元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零散到系统的选择与整理过程。课程内容的筛选与编写体现了基础性、系统性、阶段性的特点。在教材编写上,体现了由简单到复杂的编写特点,按照每学期的课时计划,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写单元教学指导计划,使学生通过系统的主题单元的学习和练习,掌握比较扎实、系统的专业技能。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2.课程创新的组织和实施 (4)课程内容与教材的编写 以音乐学科的竖笛主题单元教材编写为例,教材共分为上下两册,其中上册教材侧重于竖笛的基本指法介绍以及低音竖笛演奏方法,下册教材主要介绍了高音区竖笛的演奏方法以及变化音的学

18、习,同时渗透了二声部合奏和三声部合奏的基本方法。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2.课程创新的组织和实施 (4)课程内容与教材的编写 上下两册教材即包括相关演奏的理论知识同时为配合左右手音的学习精心筛选了相关的专项练习乐曲近80首,综合演奏曲目60首,这些丰富的学习资源一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另一部分也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大量的练习资源,兼顾到了不同学习需要,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2.课程创新的组织和实施 (5)课程实施与评价一体化 各学科的主题单元在实施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现有能力水平,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学习需要和阶段对主题单元进行适

19、应性的调整,并结合课程目标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做到课程实施与评价的一体化。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2.课程创新的组织和实施 (5)课程实施与评价一体化 跳小绳主题单元的实施之前,教师通过测查掌握学生跳小绳的现有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课程实施的方案,具体确定基本动作要领学习与巩固练习的课时安排。同时,根据日常教学的观察并结合课程目标,进一步制定跳小绳的评价等级以及指标体系,使跳小绳主题单元得以有效实施。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2.课程创新的组织和实施 (5)课程实施与评价一体化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2-6年级竖笛单元学业评价标准启示校本课程开发

20、不仅仅是教学内容开发.校本课程开发要考虑校本课程的实施.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尝试“单元”作为切入点.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二)课程整合 1.课程整合的内涵和意义 课程整合是超越不同学科知识体系而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通过课程整合可以把不同背景下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为学生全面地、整体地面对问题背景,引导学生通过主体的、创造性的思考参与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二)课程整合 1.课程整合的内涵和意义 比如学校数学学科与品德学科整合,开发了“节约用水”主题单元,在这一主题单元中数学学科

21、侧重培养学生的测算能力,品德学科侧重培养学生对资源乃至环境问题的关注,实现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重教育目标,提高了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益。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二)课程整合 2.课程整合的组织与实施 从知识-儿童-社会三个角度,将课程整合具体划分为学科本位的课程整合、经验本位的课程整合、社会本位的课程整合三个形式。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二)课程整合 2.课程整合的组织与实施 (1)学科本位的课程整合 学科本位的课程整合依据学科知识的相关程度可以分为学科内整合、学科间整合,它们主要是以学科作为整合的基本切入点。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二)课程

22、整合 2.课程整合的组织与实施 (1)学科本位的课程整合 案例:美术学科泥塑单元 本单元在课程设计上打破了年级的界限,将一年级的学生与六年级的学生课堂整合,共同学习捏制大象,在学习过程中,高年级的学生不仅自己要完成课堂内的学习任务,同时还担负着帮助低年级小同学的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高年级的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教人、助人的成就感;低年级学生由于自身认知与实践能力的欠缺,对高年级学生动手本领产生羡慕和崇拜,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与异年级同学的交往不仅获得了知识与技能,更收获了成功和友谊。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二)课程整合 2.课程整合的组织与实施 (2)经

23、验本位的课程整合 经验本位的课程整合是以儿童现实的直接经验、儿童的需要和动机、儿童的兴趣以及心理发展为核心,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经验生长和人格的发展。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二)课程整合 2.课程整合的组织与实施 (2)经验本位的课程整合 案例: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学习” 主题学习领域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三个维度开发了校本课程,低、中、高三个年级开发了“珍重生命”“热爱家乡”“关爱自己”三的主题,在此基础上,一至六年级分别确定了丰富的学习内容:“生命探秘”“自然探险”“东师附小智慧的摇篮”“长春的小博士”“我的志向”“12岁的我”等。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

24、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二)课程整合 2.课程整合的组织与实施 (3)社会本位的课程整合 以社会生活经验为中心,通过主题形式统整课程内容,具有学际性的特点,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合作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体现了学习小组和班集体的力量,通过研究性的学习,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合作、交往,实现学生主体性、创造力的全面发展。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二)课程整合 2.课程整合的组织与实施 (3)社会本位的课程整合 案例: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国际理解教育六大核心概念相互依存性文化性稀少性社会公正性变化性纠纷性 (二)课程整合 2.课程整合的组

25、织与实施 (3)社会本位的课程整合 案例: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五大学习领域民族文化理解异文化理解人权教育和平教育环境教育学学年年主题单元主题单元名称名称内容内容领域领域学科分布学科分布核心学科核心学科边缘学科边缘学科合计合计一年一年 从从“生态园生态园”看世界看世界(4141课时)课时) 共生教育共生教育环境教育环境教育 生活生活英语英语 美术美术 音乐音乐 语文语文二年二年从从“课间游戏课间游戏”看世界看世界(5151课时)课时) 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世界文化世界文化 生活生活英语英语 体育体育 美术美术 音乐音乐 道德道德 语语文文三年三年从从“节日节日”看世

26、界看世界(5858课时)课时) 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世界文化世界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英语英语 社会社会 美术美术 音乐音乐 语文语文四年四年从从“吉菜吉菜”看世界看世界 (6363课时)课时)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世界文化世界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社会社会 英语英语 美术美术 信息信息 道德道德 科科学学五年五年从从“社区社区”看世界看世界(5454课时)课时)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 社会社会 英语英语 科学科学 信息信息 道德道德 数数学学 美术美术六年六年从从“职业职业”看世界看世界(5454课时)课时)人权教育人权教育共生教育共生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社会社会

27、 科学科学 信息信息 道德道德毕业自传毕业自传-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内容框架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内容框架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二)课程整合 2.课程整合的组织与实施(3)社会本位的课程整合 案例: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内容设计的基本原则按照文化领域确定内容按照同心圆的结构进行编写体现不同学科内容围绕同一主题整合 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世界文化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二)课程整合 2.课程整合的组织与实施 (3)社会本位的课程整合 案例: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学年主题分解成小主题单元从课间游戏看世界身边的游戏中国的传统游戏世界各国的游戏从节日看世界学校的节日中国的节日其它国家的节日从吉

28、菜看世界吉菜中国的八大菜系世界饮食博览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各年级内容设计与编写按照探究学习的方式设计内容每个年级主题下划分若干小的学习单元内容编写要体现学生学习特点低年级:体验学习中年级:体验学习向探究学习过渡高年级:探究学习三年级从“节日”看世界课程方案、课时计划启示课程的整体开发需要考虑课程内容的整体框架和结构课程内容的编写要符合该门课程的基本性质,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课程设计要考虑到与其他现有课程之间的关系。积极良好的课程实施过程需要以科学、精细的文本课程计划为基础。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三)课程调适 1.课程调适的内涵和意义 课程调适是根据学生的学习

29、需要以及学科教学规律对课程的目标、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和教学方式的修改、补充、调整。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三)课程调适 1.课程调适的内涵和意义 以某一种教材为蓝本,针对学科课程的某一领域或某个知识点为基础,更适合于内在知识体系严密、逻辑性强的学科。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三)课程调适 1.课程调适的内涵和意义 如在数学学科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数学知识点作为课程调适的切入点,通过改变教学情境、补充新的教学内容等方式,充分挖掘典型的知识点的教学规律和特征,开发出新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有助于学生更全面、更系统的掌握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

30、握数学学习任务,使数学思维网络化、结构化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三)课程调适 2.2.课程调适的组织和实施课程调适的组织和实施 首先,现有的学科课程或教材存在不适应之处,也就是说现有的教材在内容的普适性方面不能体现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 其次,学科教材编排或知识的逻辑体系,不能体现出学科课程的特色,不符合学生学习发展规律。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三)课程调适 2.课程调适的组织和实施 不同学科要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突破口,也就是要选择本学科的核心领域或内容进行校本课程开发,通过对这些领域和内容的调整,能够真正凸现学科教学的品性和特征,从而带动学科的全面发展。课程

31、调适的具体组织形式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补充与改编、学习资源选择与开发、教学方法的更新与整合等几个方面。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课程目标的调适课程目标的调适课程内容的调适课程内容的调适教学方法的调适教学方法的调适教学评价的调适教学评价的调适课程调适的基本形式案例:数学学科典型内容的课程开发在知识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地位的课程内容。“认识1000”:学习理解十进制和符号化思想重要内容,为感受更大的数奠定基础,是总结与深化的关键点。在知识体系中具有处于起始地位的课程地位。9加几体会凑十法,对于学习8加几,7加几具有基础性作用。在同类知识中易产生困难的内容

32、。乘除法是学生在学习加减基础上学习的一种新的运算形式,其实质是继续对数的合与分进行学习。但认知上是一个跨越,容易产生困难。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案例:用字母表示数 课前研究:通过分析学生、教材、课堂这三个要素,找到校本化处理的要点,厘清为什么要处理、处理成什么样、计划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等。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案例:用字母表示数课前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也将为学生后续学习方程的初步知识奠定基础。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案例:用字母表示数课前研究:“用字母表示数

33、”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方程的解答最早是古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米用文辞叙述的,之后是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用字母的缩写表示的,直到17世纪才由法国数学家韦达不仅用字母表示未知量,而且用字母表示系数,从而实现了人类认识的跨越。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案例:用字母表示数课前研究:“用字母表示数”的核心是符号化思想。用字母表示数,便于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确切地表示出来,是学习数学符号、学会用符号表示具体情境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重要一步。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案例:用字母表示数课前研究:用字母表示数一课,国标教材的呈现方

34、式有以下特点: 创设丰富的情境,帮助学生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学生对“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的理解,是在经历运用字母表示具体数量的活动中实现的。教材通过青蛙儿歌、母子年龄、摆小棒等情境,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定律和公式。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案例:用字母表示数课前研究:用字母表示数一课,国标教材的呈现方式有以下特点: 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的能力教材设计了“青蛙歌”这个有趣的情境,提出“你能用一句话表示这首儿歌吗”的问题,激起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需要,并在教学中留有空间让学生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案例:用字母表示数课前研究:

35、标准中强调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感受其产生的必要性。教材中虽设计了“青蛙歌”的情境,但太过简单。实际上“青蛙歌”这个素材中含有丰富的信息,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因此,我们将此情境扩展,深入挖掘这个素材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案例:用字母表示数课前研究: 函数思想是用字母表示数中所蕴含的重要的数学思想,但是课本中缺少体现函数思想的材料,在进行个案设计时将补充相关素材。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将对该课的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对国标教材呈现的内容进行素材的重组与补充。案例:用字母表示数教材框架 依据课前研究设计具体的学习内容,既根据教学目标的要

36、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取舍、补充、简化、重构等方式,组织加工有利于达成目标的学习材料。在此,教师还要对选定的教学材料进行序列化的安排,使之既符合学科本身内在的逻辑序列,又符合学习认知发展的顺序。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案例: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目标的调整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素材调整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案例:用字母表示数编写教案: 教案由六部分组成:(1)课题名称;(2)三维目标;(3)重、难点;(4)教学准备;(5)教学流程;(6)板书设计。要求目标的叙述简洁、准确、精炼、具体;教学流程要体现以教导学,关注个性差异,突出学生活动的组织,留有课堂生成的空间;情境的创

37、设、引用的资料、开发的课程资源、补充的信息及结束语要详细;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要明确。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案例:用字母表示数课后反思: 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既是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为有效的校本化实施提供改进依据。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一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源于对教一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源于对教材中的几个细节做了多次的调整与改变。材中的几个细节做了多次的调整与改变。 创设了开放式问题情境创设了开放式问题情境 原来教材中的原来教材中的“青蛙歌青蛙歌”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出现在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出现在问题情境的创设部分,情境和问题都比较简单,

38、另一部分问题情境的创设部分,情境和问题都比较简单,另一部分出现在课后练习部分,问题比较复杂。进行教学设计时,出现在课后练习部分,问题比较复杂。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重组了问题情境的材料,把两部分合二为一,向学生我们重组了问题情境的材料,把两部分合二为一,向学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问题:你能想办法用一句话说出这首儿提出了一个开放性问题:你能想办法用一句话说出这首儿歌吗?从实际课堂效果看,这样大的、开放式的问题情境歌吗?从实际课堂效果看,这样大的、开放式的问题情境改变了原来小步子的课堂教学节奏,能促进学生的自主探改变了原来小步子的课堂教学节奏,能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究,促进学生的深入

39、思考。教师执教后的反思教师执教后的反思 通过游戏活动渗透函数的思想、方法 国标教材将知识目标的达成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将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材中,也没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素材。我们认为“用字母表示数”所蕴含的函数思想应该让学生明确地感受,于是就设计了数学魔盒这个游戏,用游戏的方式承载知识点,渗透函数思想,能把沉重、严肃的函数思想变得轻松、活泼。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能很容易发现进去的数和出来的数之间的关系,而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就使学生的认识发生质的变化,实现从具体化到一般化的概括。启示对于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学科如何实现校本课程

40、开发以“课”为单位的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关注点是如何在微观领域更好地实现课程标准课程调适需要有明确的调适目标和内容规划。 (四)课程选择 1.课程选择的内涵与意义 课程选择是指从众多可能的课程项目中决定学校付诸实施的课程计划的过程。课程选择具有多种层次和方法,主要包括课程计划中的科目选择和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科书或配套教材的选择。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四)课程选择 1.课程选择的内涵与意义 课程选择并不意味着完全的“照搬”“照抄”,而更体现为一种对于某种科目或教材整体设计理念的认同,学校在选择某种科目或教材的过程中,必须进行“本土化”的适应性改造,这样才能确保课程的选择更具有校

41、本特色。学校采用课程选择模式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校从整体上完整地吸收借鉴新的课程理念和观点,避免了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设计等所带来的繁琐与难度,提高了课程开发的效率。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四)课程选择 2.课程选择的组织与实施 (1)课程的分析与评估 (2)教材的本土化、校本化改造 (3)课程教材的组织与实施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2.课程选择的组织与实施 (1)课程的分析与评估 首先,学校要分析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即要回答“我们为什么要选择新的课程(或教材)”?其次,学校要对新的课程(或教材)进行客观、深入的评估,发现其优势与不足,便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新

42、的课程(或教材)。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2.课程选择的组织与实施 (1)课程的分析与评估 充实的心灵 “走进孩子的心灵,丰富孩子的心灵,充实孩子的心灵” 按照“我与自己,我与他人,我与自然,我与社会”四方面关系维度编写的教材。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2.课程选择的组织与实施 (2)教材的本土化、校本化改造 对选择引进的课程教材进行本土化、校本化的改造,是提高课程选择模式内在效度的关键。学校在选择教材时需要经过严格的课程审议和改造,我们在道德教材本土化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如下的改造过程或程序:“选择-审议-改进-实验-完善”。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

43、析 2.课程选择的组织与实施 (2)教材的本土化、校本化改造 首先,立足国际视野选择教材,并经过学校课程咨询委员会和专家对其进行审议和论证,然后决定是否选用,使其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2.课程选择的组织与实施 (2)教材的本土化、校本化改造 其次,组织校内学科骨干教师和研究生对选择的教材进行初次的文本筛选和处理。即对选择的国外道德课程教材,按照普适性、本土化、民族化相结合的原则,从文本上对教材进行初次的本土化处理和改造。如这套道德课程教材(6册)共有218课,我们做出重大修改的有3课,一般程度的本土化处理有187课,删去28课,占原教材总量的12.84%

44、。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2.课程选择的组织与实施 (2)教材的本土化、校本化改造 第三,在实验反思中进行校本化改造和完善。学校本着“边学习、边实验、边反思、边完善”的推进策略,通过让教师们在学习、实验和体验反思中,加深对引进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在原汁原味学习的基础上,比较国内外教材的异同和优劣,从中结合国情、校情和学情进一步进行本土化、校本化处理和完善。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2.课程选择的组织与实施 (2)教材的本土化、校本化改造 最后,经过一年左右的实验过程,完成整个教材体系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并在实践中还需要反复的修改和完善,直至达到成熟和完善的程度。这一过

45、程既是课程选择模式得以不断本土化、校本化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教师对于道德教育和道德教学本质的认识、理解和掌握的过程,更是不断促进学生道德实践能力获得发展的过程。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2.课程选择的组织与实施 (3)课程-教材的组织与实施 课程教材经过选择与改编后,教师要根据自身的理解和认识结合教材指导用书进行课程的实施。教师在学习和理解新的课程教材中,会不断提高课程实施的层次和水平。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2.课程选择的组织与实施 (3)课程-教材的组织与实施 Hall&Loucks(1977,226) 指出,课程实施的层次包括未实施、定向、准备、机械地试用、例

46、行化、精致化、统整、更新这样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顺序。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2.课程选择的组织与实施 (3)课程-教材的组织与实施 教师已经历了定向、准备的阶段,现正处在一个“机械地使用”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更多的处于一种初次实践的探索阶段,学习和模仿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形式。各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和指导。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2.课程选择的组织与实施 (3)课程-教材的组织与实施 当教师逐渐将道德课程的实施变成一种习惯并关注课程的改善和实效的时候,校本课程实施就进入到了“例行化”和“精致化”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将反省道德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加关注学生的道德发展

47、需要,同时,学校通过教学实验、典型课例的研讨、激励性评价等策略,能够支持和帮助教师走向更高层次的课程实施,并持续发展他们课程实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 2.课程选择的组织与实施 (3)课程-教材的组织与实施 当道德课程的实施进入了“统整”和“更新”的阶段,教师将有希望成为课程决策的主体,并开始寻求道德课程(教材)改变的新途径,从最初的完全接受所选择的课程,走向批判式地看待课程与教材,此时学校要为教师营造一个自主研究的学术氛围,不断为教师搜集更多的课程与教学资源,成为教师课程决策的支持者和服务者。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与案例分析启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大

48、胆尝试国内外优秀教材和课程改造本校的课程。吸收借鉴一种课程观念比简单使用一本教材更重要。五、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反思 1.政策支持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制度保障 首先,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权力保障。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也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出台了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确立了地方和学校参与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权力主体地位,从而为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优势、确保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和适应性提供了制度保证。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反思 1.政策支持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制度保障 其次,多样化的教材管理制度为选择高质量的教材提供了权力保障。 国家逐渐把选用教材的权力交给地方和学校,让作为教材消费者

49、的学校、教师和学生甚至家长通过比较和协商进行选择,让那些更优质、更适用的教材进入课堂,从而对教材发展起到监督和促进作用。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反思 1.政策支持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制度保障 再次,适当的课时比例分配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时间保障。 国家在义务教育阶段规定,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对象和内容,它们共占总课时比例的16-20%。也就是说国家给予学校20%左右的课时分配的权力,这对于校本课程开发无疑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反思 2.课程领导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持续的组织保障 建立多层级的课程领导有利于发挥教师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使教师充分行

50、使自身的课程权力,从而推动课程改革理念与方案在实践领域的贯彻与落实。 课程领导团队 学科课程开发委员会五、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反思 3民主自治的学术氛围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宽松环境 以专家治校学术领导学科自主的为主学术管理体制,并辅之以学校课程开发督导委员会的监督与指导。 扁平式的课程管理有助于实现课程决策权力的逐层下放。 强有力的监督保障机制能够及时监控学科课程开发的进程。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反思 4.教师的课程意识与开发能力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人力保障 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技能直接影响着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与效果。 促使教师将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校本课程开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校本课程开发也为教师反省自身的教学实践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教师的课程意识也被逐步激发和觉醒,课程开发的技能也在逐步得到提高与发展。 谢谢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