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管理专题期末复习课件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7542681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期末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期末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期末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期末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期末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期末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管理专题期末复习课件(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教育管理专题期末复习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是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 本课程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总分为100分,平时形成性考核占总分的40%;期末终结性考试占总分的60%. 试题题型及结构 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学习要求,本课程侧重于基本知识的理解、现在教育管理过程中问题的认识以及教育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考试题型分为以下五种: (1)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题全部选对才可以得分。(2)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判断正误1分,简明说出对错理由2分。以上

2、两项着重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理解的程度和分辨、判断能力。 (3)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着重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点、基本理论的了解或理解程度,不需要展开论述,但应将此题的基本要点用自己的语言陈述,或在答出要点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明。 (4)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着重考核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水平,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在把握理论要点的基础上,融进自己的认识、理解和分析,理论准确、事实翔实。 (5)案例分析题,18分。重点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理论及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案例材料,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说明

3、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恰当,观点明晰准确、逻辑性强。字数不少于400字。 考核形式及时限 期末考试采取开卷笔试,学生可以自带文字教材及笔记,但要严格考场纪律,不可讨论,必须独立完成,时限为120分钟。 建议本课这样复习,参加考试: 我认为学习要认真阅读教材,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有些同学没有认真看教材,简答题找不到,联系实际分析题找不到理论依据,复习要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考试首先看清楚题意和要求,我建议可以先做简答题,问什么答什么,不用展开回答;然后做案例分析题和论述题,一个原因是分值大,另一个原因是题面已告诉你理论出处,加上平时作业的训练做起来应该有一定的速度;辨析题首先要回答正确亦或不正确

4、,然后再说明理由,理由可以用教材上的原话,但是要准确简明;多项选择和辨析题一样,都需要非常熟悉教材,否则很难知道出处。最好找关键词。重点内容第一章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论审视1东方“以德治教”与西方“依法治教”比较 孔子主张通过“学而优则仕” 保证“官有德”,通过“教化”保证“民有德”。西方“法治”思想源于“权力观念”,通过“让渡”和“委托代理”关系形成公共权力,并通过“三权分立”,防止权力滥用。东西方管理之不同在于:从管理核心上看,东方侧重于管民,西方侧重于管官;从人性假设上看,东方相信人性善,西方相信人性恶;从管理特点上看,东方强调上线道德,西方强调底线道德;从管理重点上看,东方重视管理人的思想

5、,西方重视管理人的行为。 2现代教育管理的内涵变迁 现代教育管理含义先后经历十次重大变迁,依次是:(泰勒斯波尔丁与博比特)教育管理就是提高教育效率,(梅奥)教育管理就是调动教育人员的积极性,(目标管理理论)教育管理就是有效达成教育目标,(一般系统理论)教育管理就是使教育系统的效能持续放大,(西蒙)教育管理就是教育决策,(孔茨)教育管理就是教育领导艺术,(北欧诺丁服务学派)教育管理就是教育服务,(威廉大内)教育管理就是教育组织文化,(弗里德曼)教育管理就是教育经营,(约瑟夫熊彼德)教育管理就是教育创新。对教育管理含义的理解,应是动态的、综合的,而不能是单一的。 3当代中国教育管理面临的挑战 进入

6、21世纪,传统的教育管理面临巨大挑战,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校本化管理、研究性管理、开放式管理和人本化管理,使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不相适应;现代学校“重建”运动,要求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和重塑现代学校精神,要求加快教育管理方面的改革;信息化和网络化,挑战着传统的学校组织结构、管理方式,对学校管理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知识经济使知识成为社会竞争的核心力量,传统的知识观、人才观和学习观遇到了新的问题。 4当代中国教育管理学的使命 中国教育管理学在新世纪肩负着本土化、教育化、现代化和实务化的重大使命。 5传统教育管理模式评价 传统的教育管理主要有三种模式:经验型、行政型和科学型。经验型是面向过去、向后看的文化,

7、教育管理完全以个人或组织的经验为依据来开展教育管理活动,它是后象征文化时代的产物。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看,经验型的教育管理有很大的局限性,经验应让位于知识。行政型教育管理唯命是从,完全以上级的行政命令为依据来开展教育管理活动。但除此之外,教育管理还有市场和道德其他两种调节力量,管理应该是三种力量的有机整合。科学型教育管理完全以科学的教育管理规律为依据来开展教育管理活动,对规律盲目信从,忽视了人的非理性因素和管理对象的复杂性。现代管理应该回到复杂的事物本身,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唯此,才不会陷入人类自我设置的陷阱。 6研究型教育管理模式 研究型教育管理模式,是指管理主体把自己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所遇到

8、的问题当作研究课题,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探索管理规律、促进教育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实施研究性管理可运用系统分析法。该法由事实研究、价值研究、规范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四个部分构成。事实研究是关于“是什么”问题的研究。价值研究是关于“应该是什么”问题的研究。规范研究是关于“应该怎么办”问题的研究。可行性研究是关于规范研究所提出的行动方案“是否行得通”问题的研究。 第二章 现代教育管理体制变革 1教育管理体制含义 教育管理体制是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教育事业进行组织管理的各项制度的总和,它涉及教育系统的机构设置、职责范围、隶属关系、权力划分和运行

9、机制等方面,其外延包括以教育领导体制、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为核心的一系列教育制度。 2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管理体制变革的趋势 从政治学的视域审视,教育管理体制具有分权化特点。它针对的是由威尔逊和韦伯所确定的官僚科层制。注意以下两个理论:一是政府治理理论,二是新公共管理理论。从经济学的视域审视,教育管理体制具有市场化特点。教育领域之所以开始相信市场,可能与政府职能的过渡膨胀和面对复杂问题日益无能有关。教育市场化改革有三个理论基础,即新自由主义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公共产品理论。从社会学的视域审视,教育管理体制具有自治化特点。政府、市场与第三部门之间,政府遵循的是“公平原则”,市场遵循的是“效率原则”,

10、第三部门遵循的是“道德原则”,三者是相互补充的。 3多元化的办学体制及其类型: 指的是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即由过去的政府单一办学向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和民办多种形式办学并存格局的转变。产业性和事业性都不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只要能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种运行方式都可以使用。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公办学校,二是民办学校,三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型学校。 4. 大学城体制的含义、类型及利弊 “大学城”是大学聚集地的简称,一种是经过百年以上的历史自然形成的,另一种是依靠政府力量建设而成。所谓“大学城”制办学模式是指政府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在特定地区征用一定面积的土地,由政府或企业进行开发,建设办学基

11、础设施,开发房地产,然后像出租店铺一样将物业出租给校方,大学城投资者提供物业及服务,并进行合理收费,至于学校如何办学、如何管理则享有全部的自主权。 “大学城”优点居多,它有助于校际之间的联系紧密,共享一定的教育资源,有助于大学节省精力,缓解资金紧张,还有助于学校独立自主办学,形成办学特色。问题:(1)大学城规模过大,大量圈占土地,损害了农民利益。(2)多方利益驱动,盲目扩大投资,存在着金融风险。 5校本管理体制改革 校本管理(School-Based Management,简称SBM),是始于西方国家20世纪70年代、流行于80年代的一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它是以学校为本位或以学校为基础的管理,

12、是一种以权力下放、学校自主、共同决策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思想与制度安排。校本管理理论相信:只要把办学权力下放给学校,就会使教育资源得到更为经济、合理的运用,就会作出最正确的决策,就会调动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美国的校本管理体制改革突显出的校本管理运行机制:政府把相关权力下放到学校,转变自身职能;学校拥有更大办学自主权,承担更多责任;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促进民主决策。 6. 现代学校制度的含义 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既受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影响,又有教育自身的后现代转向背景。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可以从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三个方面去理解。从学校与政

13、府的关系看,学校摆脱了是政府下属部门的境地,获得独立法人地位;从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看,就是要制定学校章程,完善学校内部的决策、执行与监督机构及制约关系;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就是面向社会,树立顾客意识和服务意识,与家长和社区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我国的校长负责制也要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重建。 7. 校长职级制改革 校长职级是指专为从事普通中小学校长职务的人所设置的岗位等级系列。所谓校长职级制是针对校长专业技术职称的管理制度,校长职级是从事校长职务人员的能力标志,也是校长资历、学识、水平和实绩的综合体现。实行校长职级制,有利于突破传统的校长管理体制,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有利于突破校长任职制度,调动校长

14、办学积极性,还有利于突破校长评价机制,加快专家型校长的成长。在实践中,一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二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实施办法。 第三章 学校组织的生存、发展与变革 1不同组织理论的学校观 在古典组织理念下,学校被视为工厂,学校管理沿用工业化的操作模式。在人际关系理论指导下,学校被视为家庭,是师生学习和工作的快乐场所。社会系统理论认为学校是联盟的集合体。权变理论强调环境需求的变化,学校被视为松散联合系统,经常处于“有组织的无序状态”。而学校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用单一的组织理论去认识学校都有其局限性,我们要按学校本来的复杂面目去认识和把握学校。 2学校组织生存与发展的矛盾性 学校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是诸

15、多矛盾的统一体。学校组织的稳定和变革互为前提、互为目的、相互促进。稳定是变革的基础,变革是学校进一步稳定的需要,学校要在稳定中适度变革,不断从平衡走向不平衡再寻求新的平衡。 3学校组织稳定与变革之间的关系 组织稳定是变革的基础,变革是组织进一步稳定的需要,学校组织要在稳定中求变革。因此,学校变革要注意适度。适度的变革要注意变革速度、变革规模、变革的技术性和科学性。同时学校变革要要了解变革阻力,变阻力为动力。为了把阻力变为动力,要注意构筑信任,增强稳定感;构建组织变革的科学策略;以沟通促进变革;成员参与和卷入。 4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 学校发展战略规划是指对学校所进行的远景规划、构想与创制发展方案

16、,并确保这一方案产生效果的活动或过程,具有前瞻性、实践性、全局性、适应性、个性化等特点,对学校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制定战略规划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把握,运用SWOT分析法,在背景分析时采用PEST模型,在校内分析时运用7S理论模型,并注意规划的运作与评价。 5学校效能的提升 影响学校有效性的因素是多层次的,学校领导的影响力、学校组织气氛的培育、教学的有效组织以及学校生存的外部环境影响等均是影响学校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提升学校效能的现实策略是:(1)树立面向未来的学校效能观;(2)建立高效能的学校组织结构;(3)以团队学习与合作增进学校效能;(4)发挥校长领导作用,自主办学;(5)学校与社区、家

17、长互动。 6学校文化“四色蓝图”分析工具 学校组织文化是学校组织内部以及组织与外部不同文化内容之间的碰撞、竞争、选择与整合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学校文化分析的基本工具是“四色蓝图”,用绿、黄、蓝、粉四张不同颜色纸张描述四种不同的学校文化,教师用不同的标记标出学校现时的位置和理想中学校文化的位置,以了解教师眼中学校文化的真实状态。领导过程、动机力量、信息沟通过程、交互影响过程、决策过程、目标制定、控制过程、执行目标和训练是学校组织特征的八个变量。 7优质学校的组织特征 优质学校的核心组织特征表现为:参与型组织系统;独特的学校文化;优质的服务质量。 8学校文化的重建策略 学校文化重建一般包括物质文化

18、、规范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改善校园环境,重建学校物质文化;塑造管理者新形象,重构制度文化;重建学校精神文化,由应试文化向个性全面发展的文化转变,统领学校发展前景。 9组织学习及其障碍 组织学习,是指组织作为一种有机体,为了在变化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长期发展,对其基本信念、态度和行为、结构和方式等进行不断调整,从而获取一种面对各种问题持续改善的能力,是组织不断努力改变或重新设计自身以寻求组织与环境之间适应性和不断创新的过程。一般组织学习经常有七项障碍:(1)局限思考;(2)归罪于外;(3)缺乏主动积极的整体思考;(4)专注于个别事件;(5)难以觉察到较慢的变化;(6)从经验中学习的错觉;(

19、7)管理团体的迷思。 10学习型组织的含义与学习型学校的建构策略 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是一个“不断创新、进步的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 建构学习型学校,第一,构筑共同愿景,这向学习型组织转变的最重要一步;第二,创设支持性组织环境,这是建构学习型学校的基础;第三,建构学习共享系统,形成教学共同体;第四,建立组织学习保证与促进机制;第五,改革组织结构和教育制度。 11. 学校组织文化具有哪些功能 学校组织文化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灵魂和精神支

20、柱,导向、凝聚、激励、规范、教育等是其正面功能。同时,学校文化的保守性、成员的认同性、约束性以及文化冲突对学校及其成员会产生消极影响。 第四章 教育政策分析的若干问题探讨 1为什么需要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是一种资源;教育政策可以保证教育的国家属性;教育政策可以促进教育公平;教育政策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中介。从理论层面了解教育政策和教育政策分析的基本知识以及从运用角度掌握教育政策分析的基本原则或方法。 2教育政策的内涵与本质 教育政策在外在形态上表现为政策文本;教育政策表征为一种运行的动态过程;教育政策体现出特定的权力属性;教育问题是教育政策的逻辑起点;教育政策强调对行为的规范性要求。整个政策过

21、程就是利益选择、利益综合、利益分配和落实的动态过程。在对教育政策的利益分配本质的理解上,首先,教育政策通常是对全社会的教育利益进行分配,而不是局部的其他分配。其次,分配活动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进行多次分配。再次,分配活动总是综合各种利益矛盾后的利益分配。最后,利益的分配应该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兑现,而不是口头或文本上的利益分配。 3教育政策分析的含义、意义与种类 教育政策分析是教育政策分析者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教育政策的整个过程进行分析,以保证教育政策实现预期目标,从而维护和促进社会正义与公正的活动。教育政策分析有助于研究者对照实践情况对原先的理论建构和假设进行反思和修正,在理论联系实践

22、的过程中不断推进政策理论研究的深入;有助于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有助于适应教育市场不断放开和发展的形势。教育政策分析分为前瞻性分析、回溯性分析和综合性分析三种。 4教育政策分析的结构框架及其可行性分析 教育政策分析的结构框架分为四步:政策问题的建构;政策方案制定;政策实施分析;政策效果的评价分析。教育政策的可行性分析包括:政治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和社会接受可行性。 5教育政策分析的基本范畴 事实分析、价值分析、规范分析和可行性分析。事实分析需要回答是问题是是什么?在什么时间和地点?程度是什么?有多少等等。事实分析是教育政策分析的起点。价值分析需要回答的是制定教育政

23、策是为了什么?为了什么人?为了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教育政策承诺了什么?对此做何评价?应该优先考虑什么等,它决定着人们的选择方式和行为策略。规范分析回答的问题是应该是什么?应该怎样做?它的目的是寻求教育政策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行动和手段。可行性分析回答的问题是:这样做是否行得通?人们是否会同意、允许这样做?它是对规范分析中所提出的方案进行考证,论证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是否具备了实现方案目标的条件和能力。 6教育政策的司法式分析方法 司法式分析方法是在借用法律领域中的诉讼程序和行政听证方法的基础上,经过适当修改而形成的。司法式分析的实施步骤:第一步是提出问题;第二步是选择问题;第三步是为辩论做准

24、备;第四步是进行听证会讨论。司法式分析中有调查小组、分析者、问题提出者、会议主席、问题澄清小组和小组促进者六种关键角色。 7民办学校收费政策的分析与建议 现有的民办学校收费政策首先在价值取向上凸显出“公益”与“效率”的矛盾。现时的民办学校收费政策在政策目标和政策的技术可行性上存在不协调的现象。现时的民办学校收费政策还体现出强烈的政府规范意识。完善民办学校收费政策,其一,要通过改进或制定相关的政策,加大对民办学校“乱收费”的惩治力度,并规定相应的惩治办法。其二,在民办学校收费标准制定过程中引入“听证会制度”。其三,从现在开始进行调查和研究,在条件成熟时尽快制订民办学校法。 8实施农科教结合政策的

25、难点及政策建议 其一,我国农村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城市取向”,不利于农科教结合的有效开展。其二,管理体制上的不适应,造成了农科教政策实施的困难。其三,农村职业教育这个重点没抓好,是农科教结合实行困难的重要原因。其四,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的“游离”倾向,使得农科教结合缺少知识和技术上的支持。其五,经费投入得不到保障,仍是影响农科教结合实行的老问题、大问题。 为此,建议(1)要通过切实可行的手段降低农村教育的城市化取向对农科教结合实行的影响;(2)要理顺农科教结合的管理体制;(3)将农村职业教育作为农科教结合工作的重点;(4)强化高等教育为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服务功能;(5)要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手段,确

26、保农科教结合的经费投入。第五章 教师和校长的专业发展 1人力资源开发的内涵 学校人力资源开发就是以学习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对学校教职工的劳动能力,特别是智力潜能进行测定,科学合理地开发、组织和使用,持续不断地增强学校成员的能力,形成群体合力,提高学校整体效能的管理活动,具有战略性、整体性和未来性。2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之不同 人力资源管理更具有战略性、整体性和未来性;它将教职工视为学校的第一资源,更注重对教职工潜在能力的开发;它贯穿的是人本理念;强调的是学校的内涵发展,把主要注意力放到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内在价值和教学科研能力上来。3彼德原理、优势理论与帕雷托定律 彼德原理(The P

27、eter Principle)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德先生提出的。他认为,在任何层级组织里,每个人都将从某个能胜任的阶层晋升到仍可胜任的更高阶层,最后将由能胜任的阶层晋升到他不能胜任的阶层。优势理论认为,每个人自身都有其优势领域,如行动、适应、分析、沟通等,每个人最大的成长空间在于其优势领域。帕雷托定律(Paretos Law)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雷托发明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事物80%的价值集中于20%的组成部分之中,因此又称二八定律。 4教师职业生涯成长规律 教师的专业成长体现出阶段性的成长周期,蕴涵

28、着一般性趋势。教师生命周期理论就是以探讨和解释教师在历经职前、入职、在职和离职整个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阶段性规律为主旨的理论。斯帖菲从人本主义的自我实现理论提出教师职业生涯包括五个阶段:预想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缩生涯阶段、更新生涯阶段和退出生涯阶段。我国学者白益民博士提出“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包括五个阶段: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和自我更新关注阶段。探寻教师职业生涯的主要目的是期望管理者对教师的管理和培训要遵循差异性原则,帮助教师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设计。5教师团队学习与成长的方式 集体备课、课例研究、示范教学、研习、协作上课、协作教研。6校内晋升

29、制度的特点 晋升是一种动态管理,注重职称聘任后的激励和监督;第二,不受名额限制,只受标准限制;第三,发挥和加大了学校用人的自主权。 7末位淘汰制分析 末位淘汰制指经过考核后将排名相对在后的人选淘汰的一种制度。不同地区和学校,教师末位淘汰制的表现形式也不同。这一制度将竞争机制引入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对调整教师队伍、激励教师发展和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有一定作用。但其前提是要有一个权威的、各方认同的“末位”标准和量化考评体系,而目前教师评价问题重重。从人力资源开发角度、经济学视角、法律角度和学生发展和合作教学角度来看,末位淘汰制这种简单的方式不能有效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在中小学并不是一个合理的机制。教

30、师流动重在激活,而非淘汰。 8校长专业化的含义以及它与校长职业化的异同 从职业具备的特征来看,校长是一门职业。从专业的含义和特点来看,校长职业还没有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专业,是一个形成中的专业。对校长职业的专业品质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就是校长专业化,其内涵是:从职业群体的角度看,校长专业化是指校长职业由准专业阶段向专业阶段不断发展,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性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动态过程;从校长个体角度看,指校长个体专业持续发展、日臻完善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校长专业化强调的是校长成长和发展的动态过程。校长职业化过程和校长专业化过程不是严格对立的,职业化是专业化的前提和基础;专业化是

31、职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体现着职业的成熟度。二者是同一条道路上的不同阶段。9校长的成长规律与校长任用制度 中小学校长成长要经历四个相对独立、相互衔接的阶段:职前预备期(需57年)、适应期(需24年)、称职期(需35年)、成熟期(从职前预备期起约需1015年),校长的成长起点晚、成长周期长;成长既受外部环境的制约,同时也决定于他对外部环境的认识和改造的程度;校长的成长取决于他的必备素质与自身条件的完善与提高。校长任用制度可概括为四种:(1)委任制。(2)考任制。(3)聘任制。(4)选任制。(5)综合制。为了保障校长的合理使用,(1)建立严格的校长选拔机制。(2)规定任期,建立健全评价、监控机制和流动

32、机制。(3)严格执行校长资格证书制度。 10校长的职业角色与专业化培训 校长的职业角色主要是领导者、管理者和教育者,这决定了校长专业结构的复杂性。校长开发项目应从校长所承担的职业角色出发,在个性品质、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四个领域进行设计。校长职前和职后培训模式主要有课堂讲授式、实习式、实践省思式、“现场”模拟式、案例研究式和研修培训式。 第六章 教育经费的多元筹措 1世界教育经费管理研究有三大主题 教育经费的公平性、充分性和生产性 2中国教育经费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教育经费不公平在不同地区和学校之间表现为“发展中的差距”和“生存性差距”。 这种差距不仅反映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

33、之间、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之间,而且还表现在重点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 解决教育经费分配不公平的问题,应建立教育经费底线标准,完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包括纵向的转移支付和横向的转移支付。 (2)教育经费不充分尽管我国加大了对教育经费投入的力度,教育经费总规模呈现出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从相对数和平均数来看,我国教育投入却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解决教育经费投入不充分的问题,应打破所有教育均由政府完全承担的格局,完善包括个人、集体企业单位在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体制; (3)教育浪费主要有体制性浪费、结构性浪费、资源性浪费几个方面,解决教育经费使用不效率的问题,减少教育浪费

34、,应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4)教育乱收费是指违反国家和省级人民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擅自出台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和提高收费标准的行为。教育乱收费包括整个教育领域,为了杜绝违反国家和省级人民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擅自出台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和提高收费标准的行为,应严格推行“一费制”改革。3现代教育经费筹措 现代教育经费筹措理念经历了从消费到生产、从一元到多元、从单中心到多中心、从数量到质量、从策治到法治的转变。教育经费的筹措渠道主要有“财、税、费、产、社、基”。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拨款筹集公共教育经费是教育投资的主体,是我国教育投资的主要来源,教育财政发挥着教育投资的主渠道作用

35、。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可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实行成本分担。民办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教育经费的分配原则 教育经费的分配包括国民经济对教育的经费分配和教育内部的经费分配两类。教育经费的分配原则有(1)均等原则。(2)效益原则。(3)弹性原则。(4)优先原则。(5)协调发展原则。 5教育经费的支出项目 教育经费按其用途可分为基本建设经费和教育事业经费。教育事业经费是教育经费支出的主要部分,是教育机构开展经常性活动所需的经费。按开支对象又可分为个人部分的人员经费和用于公用部分的公用经费两类。 第七章 教育策划与学校发展 1教育策划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教育策划的必要性:教

36、育市场竞争的加剧,民办教育的兴起,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教育的个性化要求,教育管理创新,教育投资风险的存在等因素呼唤教育策划。教育策划的可能性:首先,教育管理权力下放为教育策划提供了空间。其次,其他行业的策划为教育策划提供了借鉴。再次,现有的策划理论为教育策划提供了依据。最后,社会上一些人对策划的初步肯定为教育策划提供了基础。 2教育策划的内涵 (1)教育策划是面对教育未来的策划,是战略性的教育谋划,强调对教育全局、对未来的筹划,而不是就事论事,不以一时一事论得失,而是用超前的战略眼光、理性的全局谋略、务实的运作预料来把握教育的未来;(2)教育策划是对教育的运筹和谋略,简言之,就是为教育决

37、策者出谋划策;(3)教育规律是教育策划的科学依据,在策划实践过程中要重视教育规律对教育策划的制约作用; (4)教育现状的分析与问题的诊断是教育策划的基础;(5)教育质量是教育策划的出发点和归宿,提高质量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策划要建立在高质量的基础上,并推动教育持续平衡发展;(6)诚信是教育策划之本,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要强调教育策划的道德性。同时,要区分教育策划与教育决策、教育策划与教育计划、教育策划与教育咨询、教育策划与教育管理之间的关系。 3教育策划的独特性 首先,教育策划在目标上具有教育性。其次,教育策划在效果上具有迟效性。再次,教育策划在影响上具有社会性。最后,教育策划在操作上具

38、有谨慎性。 4教育策划的要素与功能 教育策划包括策划目标、策划主体、策划客体、策划环境和策划技术五个要素。教育策划的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育策划可以增强各教育主体的竞争能力。其次,教育策划保证了各项教育工作的计划性。再次,教育策划可以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性。最后,教育策划能够促进教育管理创新。 5教育策划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教育策划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 (1)创新性原则;(2)可行性原则;(3)效益性原则;(4)时效性原则;(5)参与性原则;(6)特色性原则;(7)动态性原则。 教育策划的基本程序包括设定问题和目标、界定位势、制作方案、选择方案和实施反馈几个阶段。教育策划的基本方法有头脑

39、风暴法、类比法、德尔斐法等。 6创建学校品牌的原因 首先,学校品牌策划有利于学校无形资产的运营。其次,学校品牌策划有利于构筑竞争防线,实现竞争优势。最后,学校品牌策划有利于树立学校形象,吸引优秀人才。 7学校品牌策划的方法与任务 学校品牌策划的起点是SWTO环境分析,学校品牌策划有两大任务,一是“内修功力”,二是“外塑形象”。“内修功力”关键是做好学校管理、师资建设和学生发展三方面的工作,“外塑形象”要加强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和听觉识别建设,也要处理好学校信誉、学校危机与学校形象策划之间的关系。 第八章 教育视野中的公共关系 1教育公共关系的含义与实质 教育公共关系是教育组织与其公众进

40、行双向沟通,协调双方利益和行为,塑造良好的教育组织形象,谋求公众的支持和合作,并实现双方利益的一种关系行为。教育公共关系的实质就是教育组织协调和其公众的利益,达到双赢、多赢。 2教育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教育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有教育组织(主体)、公众(对象)和传播(中介),其中沟通是特殊的传播行为,沟通是教育组织和公众的双向循环活动。3教育组织对外传播的策略 对外传播要注重媒介、传播内容、传播时机的选择,还要和职业新闻传播机构沟通协调,建立良好的关系。 4教育组织形象的特征与塑造 教育组织形象是指教育组织的实际状况和管理行为在公众中所获得的认知和评价状况,它具有主客观双重性、多维性、相对稳定性和

41、相对性的特点。塑造教育组织形象的策略是由对教育组织形象的诊断和形象塑造的途径构成。 5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互动关系 学校和社区“互动”,就是学校主动向社区开放,吸纳、辐射、服务于社区;社区也要积极向学校开放,渗透、参与学校发展,建立多维度、开放式的新的平衡状态。 6教育组织危机事件的含义、特征、类型与成因 教育组织的危机事件是指危及教育组织的利益、形象和生存,对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的突发性或灾难性的事件,它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危害性、关注性的特征。从危机事件产生的原因看,大致可分五类:第一,由不可抗力导致的自然灾害、人为引发的自然灾害和社会巨变引发的事件。第二,教育组织内外部人员恶意造成

42、的事件。第三,因教育组织工作失误引发的事件。第四,教育组织与公众矛盾冲突引起的事件。第五,多种原因引发的事件。 7教育组织危机事件的管理 教育组织危机管理是针对组织情况和外部环境预测,分析可能发生的危机,然后制定出有针对性措施,预防和化解危机的过程。教育组织的危机管理包括对教育组织的危机事件的预防和业已发生的教育组织危机事件的处理两个方面。 8学校危机事件的处理 学校危机管理包括危机事件的控制和危机事件的善后两大方面。 第九章 教育管理的方法论问题 1教育管理的方法论的内涵 教育管理的方法论是指从事教育管理工作时的计划、策略、手段、工具、步骤的综合,是工作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程序和准则的集

43、合。 2教育管理的方法论的分类 教育管理的方法论包括三大类: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法论、教育管理研究的方法论和教育管理创新的方法论。 (1)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法论:“实事求是”思想首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具有方法论意义,它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一脉相承;继承、借鉴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处理的是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古今中外关系;同时教育管理工作中还涉及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集体与个人,事实与价值三对方法论范畴。 (2)教育管理研究的方法论:教育管理研究的范式经历了科学实证主义、人本理解主义和实践建构主义的演变历程,其中每一种范式的确立都经历了继承和扬弃的双重过程。在教育管理研究中还要不断尝试使用和创造各种不同的研究方法论,促进方法的整合,比如运用跨学科研究、量化与质化结合、复杂学视角等。 (3)教育管理创新的方法论:创新应是一种行为方式,一种生存方式,每个人只有在一种有利于创新的政策制度环境中,在宽松的文化氛围中,才能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成为创新者。其次创新还需要转变实践者和研究者传统的管理和研究思维模式,突破固有的心智模式,学会运用辩证性思维、策略性思维、复杂性思维。同时,当我们处于“创新”包围之中的时候,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警惕教育管理创新的仪式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