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时事资源”的引用策略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7531054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92.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时事资源”的引用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时事资源”的引用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时事资源”的引用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时事资源”的引用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时事资源”的引用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时事资源”的引用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时事资源”的引用策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时事资源”的引用策略时事资源进课堂是当前的教育趋势,是解决当前社会道德问题突出之急需,是学生奠定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根本。时事资源主要包括时事政治与时事新闻。将时事资源适时、恰当地引入品德与社会课堂, 有助于学生在教师有目的、 有针对性的引导下,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真实社会,并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笔者结合多年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实践摸索,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思考。一、激发兴趣,提升生活感悟留守儿童、外来工子女教育问题一直是当前社会民生问题的焦点。笔者所在的晋安区处于福州市城乡接合部,外来工子女占在校学生数的近 60%,很多孩子对父母的职业感到自卑。此外,

2、晋安区还有相当部分的当地儿童父母漂洋在外,孩子缺失了爱,心里产生了对父母的不解与责怪。结合不同的需求,我们在两所生源完全不同的学校上了两节风格迥异,效果都极佳的品德与社会情感课 家人的爱 。 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城乡边际学校上这课时,我们在备课中以儿童“理解”需求为中心,深入孩子生活,设计了四个活动主题,亮点在第三个活动 “爱的理解释我心” 。 通过对孩子心里话的分析, 家长远洋在线亲子互动, 引导孩子学会通过交流,体谅、理解父母的爱。通过课堂的四项活动,儿童爱的“理解”需求得到满足,同时懂得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会“爱”家人。在外来工子弟学校上这课时,我们紧扣“感动、感悟、感恩”的主线,通过大量调查

3、、搜集、采访的资料,引导孩子了解家长的艰辛生活、良苦用心,感悟家人的爱。这种结合时事教育需求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提升生活感悟,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二、开阔视野,丰富课程资源时事资源的有效应用,可以丰富品德与社会的课程资源,开拓孩子们的视野,让孩子们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2008 年, 教学五年级下册 出神入化的书画艺术时,教师就在导课时巧妙地将当时的时事热点上海世博会引进课堂,在孩子们感受高科技、高技术、高水平的赏心悦目的世博会展馆中,开启了本课的教学, 拓展了孩子们的知识面, 激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欣赏中国馆“镇馆之宝”清明上河图

4、,在学生初步感受书画艺术的韵味中自然导入课程。2012 年,教学四年级下册小世界大窗口时,教师在导课中也利用电视视频的小窗口, 让学生在 “神九”发射的倒计时瞬间激起学习兴趣,唤起民族自豪感,引入新课。2013 年,教学五年级上册社会生活的民主里, “十八大”的民主选举场景为学生打开了民主选举知识的话题。结合时事资源的生动切入,为孩子们开启了解国情、认识世界、汲取知识的窗口。三、训练技能,补充教育缺失时事资源是品德教材内容滞后的有效补充。2010年,各地伤害小学生事件时有发生,全社会尤其是校园一次次陷入巨大恐慌中。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安全教育势在必行。在教学五年级当危险发生的时候时,我们就充分利

5、用社会资源,与辖区派出所民警配合,以“现场模拟点评自救指导”为活动主线,及时教给学生自救办法,提升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辖区派出所警官通过其专业的知识,现场模拟情景及点评,提升学生自救能力,取得极好的教育成效。四、促进感悟,引领价值取向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 注重提高学生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复杂多变,各种利益冲突不断的社会中,不要带着“墨镜”看世界,引导学生发现社会向上、向善的积极面,从而达到对其价值观、生活态度的影响。时政内容虽远离学生的生活,但却是每个作为中国公民的学生所必须了解和把握的。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教师应该在品德与社

6、会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引入最新最重要的时政内容,激发学生的公民意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激发他们了解时政的兴趣,从小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指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学会做人。五、提供论据,增强说服能力时事资源还可以为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提供有力的论据,让学生在鲜活的时事新闻中有更深刻的感受、感知、感悟,这种直面的教育,说服力不言而喻。泉州师院附小邱晓鹰老师在马路修到家门口教学中,为让孩子们感受到交通带来的便捷,充分利用松溪高速贯通新闻、雅安地震救援、 “神十”成功发射等时事资源,证明了交通发展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厦门育才小学王双莲老师在珍爱生命?摇遵守规则教学里,更是引用了厦门当时刚发生的公交纵火事

7、件,让孩子们在血淋淋的事件前,感受到带危险品上车的危害。这些时事对教师达成教学目标起到了重要的说服作用。时事资源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恰当引用,既能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有效地渗透教育新内容,紧抓教育契机,及时介入,指导解决学生出现的道德问题,也能激发孩子们关注时事的兴趣,让他们真正地融入社会,开阔视野,敏捷思维,提高对事物的评价、剖析、解读能力。我们还要注意以下三点:1.理性的释解 (客观性) 。 时事资源要进品社课堂,首先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个人对其所筛选的时事信息要了解,要把握好,对其根源的理解更要全面、客观。教师不能有偏激的思维,不能在教学中带太多的个人情感,愤世嫉俗,不能立场不定,

8、不能在教学中被孩子的思维左右。2.时事的筛选(适切性) 。时事资源进课堂,最重要的就是对时事内容的搜集、整理、筛选、加工。时事资源的搜集要注意“广度”与“深度”。筛选的适切性就是要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选取的时事资源要结合教材内容和课程目标,要切合当今的教育、教学实际,摒弃过难或过易的内容。时事资源的引用要尽可能提供给学生更丰富全面的信息,既要有正面信息的引导,也要有负面信息的警示。3.介入的方式(操作性) 。时事资源的展示,体现“快” “活”的特点。 “快” ,就是指尽量快地将最新的内容反映出来; “活” ,就是指展示方式的灵活性。时事资源介入的方式,可以是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围绕一个时事教育内容的目标和要求进行整课设计,通过教学解决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介入还可以是单纯的激发兴趣,丰富课程资源的导入。介入也可以是课堂教学中某个有针对性教育的活动环节。介入的方式很多,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归纳。(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教师进修学校责任编辑:庄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