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教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7525461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4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鹳雀楼》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登鹳雀楼》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登鹳雀楼》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登鹳雀楼》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登鹳雀楼》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鹳雀楼》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鹳雀楼》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登鹳雀楼教案登鹳雀楼教案登鹳雀楼教案 1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认字,稳固看拼音识字的能力。2、读诗体会这首古诗的节奏和韵味美,理解古诗的意思并会背诵。3、认识本课的八个生字,学会笔画“竖折,并学写“山、日。学习重点:学习重点:1、能借助拼音认字读古诗。2、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学习新笔画。学写生字。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识字能力。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体会古诗的节奏感和音韵美。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旅游,这个地方叫鹳雀楼,看,我们到了。播放鹳雀楼的录像。2、看课文中的图,说说景象如何?3、有一个古人他到了鹳雀楼这个地方,还写了一首诗,我们

2、听听吧!做好指读姿势。播放配乐朗读登鹳雀楼4、你们想读这首诗吗?请你准备好,小声地方跟着老师读一读。学生活动:学生手指书边读诗边认字。5、自己再读一读,在不认识的字上点上点。6、这次咱们指着书大声地跟着老师读,注意点点字的读音。二、理解古诗意思1、我说一句话,你说一句诗中的话,咱们试试。师:太阳靠着远山落下去了。生:白日依山尽。师:黄河之水向大海奔去。生:黄河入海流。师: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上更高的地方。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你们真棒,将来也能成为一个小诗人,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诗中的景象(播放录像)太阳下山,江水滚滚,奔腾而去。3、见到美景,你再来读诗,读出你的快乐与喜悦吧!4、我们看

3、着黑板上的诗,听着音乐,配上手上的动作,现来读读。5、谁愿意读读这首诗,其他同学做好指读姿势。三、读文后识字过渡句:古诗大家都会读了,这些字你认识吗?(字词课件)1、文中“白日“依山尽变红,指名读。2、“黄河“入变红,指名读、抢读。3、“千里目变红,小老师带读。师:这些变红的字词,回去了,你还认识吗?点击变红的字词,回到诗中,边点击生边读。4、出示词卡:有些生字要搬家,跑到了我手上,你还认识吗?(生字卡)黄、入、海、流、千、更、层、楼、5、生字宝宝见到你们这么聪明又跑回诗里了。看书,做好指读姿势,我们再来读诗。看看还认识他们吗?6、这么美的诗你们能背下来吗?孩子们试着自己背一背。给一定时间自背

4、后指名背。2 到 3 人背。四、指导书写1、过渡语:太阳西下的景色多美呀!诗句里的字会写就更好了。2、学习新笔画:竖折板书:竖折3、看哪个字用上“竖折了?“山4、观察“山字的结构,两笔与“竖折的关系。带着学生在田字格中写“山。5、在田字格中临写“日。观察“日的结构、笔顺、感知“日的笔顺。总结:先里头后封口或先内再外。6、自己喜欢写哪个字就写哪个字。五、作业将今天学习的古诗背给家人听。教学反思一、立足班情,因材施教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他们对于古诗登鹳雀楼已很熟悉,有局部学生在课前已经能读、能背了。所以,我根据学生学情,结合低年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在理解

5、字意和诗句的根底上,读好、背好这首诗,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在教学中,我充分表达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运用已有的读新课文的方法来初读古诗,即先自由读课文后面的生字,再自由读课文,然后同桌互读互查,让会读的小朋友帮一帮暂时不会读的小朋友,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在学习中互相合作的精神。另外,教学要面向全体。在检查自读情况时,先检查生字,再由生字连词,对于学生易读错的字词我进行重点指导、纠正,如:“登“层是后鼻音,“鹳是三拼音,“楼的发音要到位等等,真正把字词教学落在实处。二、以生为本,主动学习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他们能说的喜欢自己说。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我在教学

6、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在课前的学情调查时,设问:“谁愿意做代表为大家背一背这首诗?就有学生主动站起来背古诗了。其次,在写字这个块面中,我利用游戏形式即“看谁找的对来指导学生写字,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动手动口动脑去学习生字。教学“入字时,与“人比拟。这是个形近字,先让学生讨论交流,一起说说“入和“人的不同之处,再以顺口溜的形式帮助学生强化记忆:“看看有点像,比比不一样,就差一点点,错了就变样,写时要注意,仔细想一想,学生的兴趣较高,觉得很有趣。在教学“欲字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观察、学习去解决问题,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三、入境悟情,积累迁移低年级学

7、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如何才能使抽象概括的文字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像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明晰的印象呢?在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几点来落实。1、充分利用媒体来活用课文插图,入境悟情课文插图能够帮助学生明像入境,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动态的图与静态的文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知那种美好的情境。如学习“白日依山尽时,我通过媒体直接演示,让学生形象感知到黄昏夕阳慢慢落山的美丽景色。学习“黄河入海流时,利用媒体向学生展示生活中较难观察到的黄河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图、文、声立体输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使文字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像,在学生脑海里越来越明晰,从而真切感受到黄河水

8、流进大海的那种磅礴气势,这样感悟内化,有感情地朗读便水到渠成了。2、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积累运用语文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更要注重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根据教学内容教给学生一个词“登高望远,并结合学生悟出的道理,来指导学生运用诗中的句子来鼓励别人取得更大的进步。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我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接着,按学生的意愿演示“诗人登楼图,形象感知诗人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再由课文小松树和大松树中小松树长在山上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畅谈自己站在高处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经历。学生积极性颇高,从而感悟出古诗所蕴含

9、的 “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要不断努力。这样,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体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突破了这个难点。登鹳雀楼教案登鹳雀楼教案 2 2设计理念设计理念注重创新思维、想象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给学生创立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时机,采用读、想、议、画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指导背诵。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 4 个生字,会写 4 个字,能做到书写标准、端正、整洁。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知道诗歌的内容,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背诵课文。教学难

10、点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内容,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学生:本课生字卡片、画纸、画笔。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时间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看图释题,感知全诗1课件出示书上插图,提问:孩子们,请你们仔细观察,你在图上看到了哪些景物?小朋友们在图上所看到的这座楼,名叫鹳雀楼,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位于山西省永济县的黄河边上,楼高三层,建好后有鹳雀在上面栖息,因此而得名。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好诗登鹳雀楼。孩子们,你们想和这首诗交朋友吗?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听老师范读。要求:老师很想朗诵这首名诗,可以吗?请孩子们认真

11、听老师朗读,看看字音是否读得准确到位?学生评价。2.自读,初步感知古诗内容。1请孩子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古诗。2你认为哪些字难读,需要给大家提个醒?在难读的字下做上记号。3学生交流,练读难读的字。4小老师教读难读的字。3.检查学生认字情况。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打乱顺序,学生抢读,教师重点指导 “登、“雀、“鹳的字音。2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利用生字卡片用同桌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比赛认字,互当小老师考考别人。3教师抽读,适时鼓励。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1?学生自主识字,分四人小组交流识字方法,互相检查识字情况。2?借助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交流难写的字,教师范写。重点指导“入,将“入与“人比拟记忆。3?学生认真完成课后第三题的“描描写写,为自己满意的字画上“。四、精读诗句,悟意明理1?指导读诗,读出节奏。1请生赛读,师生共同评价。2根据评价,画出诗的节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