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7521737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PDF 页数:63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2017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2017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2017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2017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此文档为此文档为 wordword 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课题:认识分米和毫米课题:认识分米和毫米第第 1 1 课时课时总第总第课时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1 毫米、毫米、1 1 分米的长度概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念。知道 1 1 米米=10=10 分米,分米,1 1 分米分米=10=10 厘米,厘米,1 1 厘米厘米=10=10 毫米。毫米。2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学会选择合适的

2、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3 3、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1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2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教学具准备教学具准备:每人一条每人一条 1 1 分米长的纸条,分米长的纸条,1 1 分硬币,磁卡,分硬币,磁卡,1 1 厘米、厘米、1 1 米的纸条,直

3、尺,白纸米的纸条,直尺,白纸1 1叠、米尺叠、米尺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一、情境导入:1 1、出示身高图。、出示身高图。问:你知道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吗?(量身高)问:你知道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吗?(量身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齐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齐读:1 1 米米 3232 厘米厘米这里面用到了两个什么单位?(长度单位)分别是什么?(板书:米这里面用到了两个什么单位?(长度单位)分别是什么?(板书:米厘米)厘米)2 2、复习米和厘米。、复习米和厘米。11 1 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 1 1 米有多长,贴出米有多长,贴

4、出1 1 米纸条。问:你感觉米纸条。问:你感觉1 1 米比较怎米比较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样?所以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1 1 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 1 1 厘米有多长,贴出厘米有多长,贴出 1 1 厘米的纸条。问:你感觉厘米的纸条。问:你感觉 1 1厘米的长度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厘米的长度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3 3、导入。、导入。我们感觉我们感觉 1 1 米和米和 1 1 厘米的长度相差太大了。厘米的长度相差太大了。 如果我们要去量

5、课桌的长,如果我们要去量课桌的长, 用米作单用米作单位太大了,位太大了, 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了,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了, 所以我们今天要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一个新的长所以我们今天要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度单位:分米。 (板书)(板书)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一)认识分米(一)认识分米1 1、师贴出纸条,指出:这张纸条的长就是、师贴出纸条,指出:这张纸条的长就是 1 1 分米。分米。请学生也拿出相同的纸条,问:这张纸条的长就是什么?请学生也拿出相同的纸条,问:这张纸条的长就是什么?2 2、 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 1 1 分

6、米?举例说明。分米?举例说明。(插座的四条边、(插座的四条边、 软盘的边)软盘的边)3 3、师:分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怎样证实、师:分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怎样证实你的猜测?用直尺量一量纸条。得出结论,板书:你的猜测?用直尺量一量纸条。得出结论,板书:1 1 分米分米1010 厘米厘米4 4、判断:读:我的文具盒,长大约、判断:读:我的文具盒,长大约 2020 厘米,宽大约厘米,宽大约 1010 厘米。厘米。你能换种说法吗?你能换种说法吗?5 5、你能画一条、你能画一条 1 1 分米长的线段吗?指名在实物投影仪画线段。分米长的线段吗

7、?指名在实物投影仪画线段。问:问:1 1 分米可以从刻度分米可以从刻度 0 0 画到刻度画到刻度 1010,还可以几开始画?如果从,还可以几开始画?如果从2 2 开始呢?从开始呢?从 3 3呢?呢?6 6、用大拇指和食指在直尺上比划出、用大拇指和食指在直尺上比划出 1 1 分米的长度。比划给同桌看,让同桌用尺分米的长度。比划给同桌看,让同桌用尺量一量,看看估计得对不对。量一量,看看估计得对不对。7 7、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 1 1 分米的长度,剪下分米的长度,剪下 1 1 分米,再量一量,看看自己估分米,再量一量,看看自己估计得对不对,还差多少。计得对不对,还差多少。8

8、8、我们知道了分米和厘米的关系,那么分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在米尺上能、我们知道了分米和厘米的关系,那么分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在米尺上能2不能找到不能找到 1 1 分米呢?出示米尺图,指名回答。分米呢?出示米尺图,指名回答。数一数,米尺上一共有几个数一数,米尺上一共有几个1 1 分米?出示:分米?出示:1 1 米里面有()个米里面有()个1 1 分米。回答后演分米。回答后演示:示:1010。指名说说米和分米的关系。板书:指名说说米和分米的关系。板书:1 1 米米1010 分米分米(二)认识毫米(二)认识毫米1 1、导入。、导入。师:你能说说数学书厚多少吗?师:你能说说数学书厚多少吗?师演示操

9、作方法,学生合作量一量。得出结论:数学书厚度不到师演示操作方法,学生合作量一量。得出结论:数学书厚度不到 1 1 厘米。厘米。2 2、揭示。、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老师拿来了一个放大镜(出示)为了看得更清楚,老师拿来了一个放大镜(出示) ,发现数学书的厚度连一厘米,发现数学书的厚度连一厘米都不到,说明我们还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毫米。都不到,说明我们还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毫米。板书:毫米。板书:毫米。3 3、认识。、认识。放大放大 1 1 厘米。厘米。师:在直尺上,师:在直尺上,1 1 厘米中间有一些比较短的刻度线,把厘米中间有一些比较

10、短的刻度线,把 1 1 厘米分成了一些小格。厘米分成了一些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 1 1 毫米。演示从刻度线毫米。演示从刻度线 0 0 到第一根小短线就是到第一根小短线就是 1 1 毫米。毫米。4 4、进率。、进率。一格一格数,数到一格一格数,数到5 5 毫米时停下,问:这根刻度线有什么不同之处?指出:从刻毫米时停下,问:这根刻度线有什么不同之处?指出:从刻度线度线 0 0 到这根刻度线就是到这根刻度线就是 5 5 毫米。毫米。 演示演示 5 5 毫米。毫米。 继续往下数。继续往下数。 填空:填空: 1 1 厘米里面有厘米里面有 ()个个 1 1 毫米。毫米。你知道厘米

11、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了吗?板书:你知道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了吗?板书:1 1 厘米厘米1010 毫米毫米在你的直尺上找一找在你的直尺上找一找 1 1 毫米,毫米, 你感觉你感觉 1 1 毫米比较怎样?怎样数比较方便?毫米比较怎样?怎样数比较方便? (用笔(用笔尖数)学生数一数。尖数)学生数一数。5 5、举例。、举例。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是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是 1 1 毫米呢?毫米呢?3师示范量师示范量 1 1 分硬币的方法,分硬币的方法,学生同桌合作。学生同桌合作。用同样的方法量用同样的方法量 1 1 元硬币、元硬币、银行卡的银行卡的厚度,再量一量多少张白纸的厚度大约是厚度,再量一量多少张白纸的

12、厚度大约是 1 1 毫米。毫米。三、反馈完善:三、反馈完善:1 1、想想做做第、想想做做第 1 1、2 2、3 3 题。题。(1 1)说出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想想)说出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想想怎样看更方便。怎样看更方便。(2 2)第)第 2 2 题,量出下面图形每条边的长。题,量出下面图形每条边的长。学生独立测量。学生独立测量。汇报交流。汇报交流。(3 3)第)第 3 3 题。先估一估自己的课桌和凳子的高大约是几分米,然后小组合作量题。先估一估自己的课桌和凳子的高大约是几分米,然后小组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

13、?各接近几分米?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几分米?2 2、想想做做第、想想做做第 4 4 题。题。先估计,再测量,把数据记录下来。先估计,再测量,把数据记录下来。(1 1)学生测量,记录数据。学生测量,记录数据。(2 2)汇报交流。汇报交流。3 3、在(、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1 1)铁钉长)铁钉长 2 2() 。(2 2)床长)床长 2 2() 。(3 3)大米宽)大米宽 2 2() 。(4 4)黄瓜长)黄瓜长 2 2() 。让小朋友独立选择,让小朋友独立选择, 在交流时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自己选择的长度单位,在交流时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自己选择的长

14、度单位, 然后在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为何选这样的长度单位。小组里交流为何选这样的长度单位。四、全课总结: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 它们是谁?都是什么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你知它们是谁?都是什么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吗?读一读。道吗?读一读。4五、课堂作业五、课堂作业六、教后反思六、教后反思第五单元第五单元课题:简单的换算课题:简单的换算第第 2 2 课时课时总第总第课时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1、在测量活动中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且学会、在测量活动中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且学会估算,提高估算能力

15、。估算,提高估算能力。2 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的一些基本策略。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且学会估算,并且学会估算,提高估算能提高估算能力。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一、情境导入:多媒体演示小兔和小猫在比赛跳远,多媒体演示小兔和小猫在比赛跳远, 分别留下一条线段。分别留下一条线段。 小兔:小兔:“我跳了“我跳了 9 9 分米”分米” ,小猫:小猫: “我跳了“我跳了

16、 8080 厘米”厘米” 。两个小动物争论不休。两个小动物争论不休。师:小兔和小猫谁跳得远呢?(学生自由说)师:小兔和小猫谁跳得远呢?(学生自由说)师:到底谁跳得远,小朋友们谁说得正确呢?学了“简单的单位换算”师:到底谁跳得远,小朋友们谁说得正确呢?学了“简单的单位换算” ,你们就,你们就能找到答案!能找到答案!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1 1、请小朋友每人拿一支笔芯,用直尺量一量,有多长?、请小朋友每人拿一支笔芯,用直尺量一量,有多长?师:同样的笔芯,有的小朋友量得是师:同样的笔芯,有的小朋友量得是 6 6 厘米,有的小朋友量得是厘米,有的小朋友量得是 6060 毫米,

17、这是毫米,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自由说怎么回事?(学生自由说 Z Z)小结:许多小朋友都说小结:许多小朋友都说6 6 厘米和厘米和 6060 毫米是一样长的,毫米是一样长的,6 6 厘米就等于厘米就等于 6060 毫米。那毫米。那为什么为什么 6 6 厘米厘米=60=60 毫米呢?你是怎么想的?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想法。毫米呢?你是怎么想的?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想法。师:因为师:因为 1 1 厘米厘米=10=10 毫米,毫米,6 6 厘米就有厘米就有 6 6 个个 1010 毫米,也就是毫米,也就是 6060 毫米。所以毫米。所以 6 6 厘厘5米米=60=60 毫米。毫米。2 2、试一试、试一试师

18、:一张电脑桌的高是多少厘米呢?同桌合作,量一量。师:一张电脑桌的高是多少厘米呢?同桌合作,量一量。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师:小朋友量得电脑桌的高是师:小朋友量得电脑桌的高是 7070 厘米,如果用分米作单位是多少分米呢?你是厘米,如果用分米作单位是多少分米呢?你是怎么想的?(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怎么想的?(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小结:小结:1 1 分米分米=10=10 厘米,厘米,7070 厘米有厘米有 7 7 个个 1010 厘米,就是厘米,就是 7 7 分米。分米。3 3、师:我这儿还有一块橡皮,量得它的长度是、师:我这儿还有一块橡皮,量得它的长度是5050 毫米;教室的门量

19、得它的高度毫米;教室的门量得它的高度是是 2020 分米。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分米。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5050 毫米毫米= =()厘米)厘米 20 20 分米分米= =()米)米(同桌交流,选一题说说自己的想法,相互作出评价,全班交流。(同桌交流,选一题说说自己的想法,相互作出评价,全班交流。 )三、反馈完善:三、反馈完善:1 1、 “想想做做”“想想做做”1 1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汇报交流。2 2、 “想想做做”“想想做做”2 2先量一量每个图形中各条边长是多少厘米,先量一量每个图形中各条边长是多少厘米, 再说一说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再说一说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

20、?填写在书上。填写在书上。3 3、 “想想做做”“想想做做”3 3独立完成,做完后跟同桌交流你的想法。独立完成,做完后跟同桌交流你的想法。4 4、 “想想做做”“想想做做”4 4。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是怎样换算的?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是怎样换算的?5 5、 “想想做做”“想想做做”5 5哪条线段长?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哪条线段长?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学生独立估计、测量。学生独立估计、测量。汇报交流。汇报交流。66 6、 “想想做做”“想想做做”6 6先估计这两条线段各长几厘米,先估计这两条线段各长几厘米,跟同桌说说,跟同桌说说,然后量一量,然后量一量,看谁估计得准?最后看谁估计得准?最后再同桌交流

21、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再同桌交流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四、全课总结:四、全课总结:1 1、 师: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吗?你跟你小组的同学合作得怎样?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吗?你跟你小组的同学合作得怎样?2 2、课外实践活动:拿一瓣蒜头,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盘子里。先看看它几天后开、课外实践活动:拿一瓣蒜头,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盘子里。先看看它几天后开始发芽,始发芽,再记录发芽后一周内蒜叶的生长情况。再记录发芽后一周内蒜叶的生长情况。完成蒜叶生长情况记录表,完成蒜叶生长情况记录表,过一段时过一段时间全班交流。间全班交流。五、课堂作业五、课堂作业六、教后反思六、教后反思第五

22、单元第五单元课题:练习五课题:练习五第第 1 1 课时课时总第总第课时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毫米、厘米、分米、米这几个长度单位。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毫米、厘米、分米、米这几个长度单位。2. 2.通过对比建立长度的表象,学会单位之间的换算,选择合适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巩通过对比建立长度的表象,学会单位之间的换算,选择合适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巩固各长度单位的概念。固各长度单位的概念。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测量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学会估测,提高估算能力。学会估测,提高估算能力。教具准备:课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23、:一、知识再现一、知识再现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又认识了哪个新朋友?(毫米、分米)那你能用手比划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又认识了哪个新朋友?(毫米、分米)那你能用手比划1 1 毫米、毫米、1 1 厘米、厘米、1 1 分米、分米、1 1 米的长度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完成练习五。米的长度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完成练习五。 (板(板书:练习五)书:练习五)7二、基本练习二、基本练习1. 1.完成“练习五”第完成“练习五”第 2 2 题。题。学生自己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集体订正。学生自己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集体订正。2. 2.完成“练习五”第完成“练习五”第 3 3 题。题。提问:毫米

24、、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进率大家还记得吗?说给同桌听听,独立完提问: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进率大家还记得吗?说给同桌听听,独立完成第成第 3 3 题。注意题。注意 100100 厘米厘米=1=1 米,大家是怎样想的?米,大家是怎样想的?3. 3.完成“练习五”第完成“练习五”第 4 4 题。题。学生在圆圈里填上“学生在圆圈里填上“ ” ,指名学生口答为什么这样填。,指名学生口答为什么这样填。4. 4.完成“练习五”第完成“练习五”第 5 5 题。题。出示题目,学生集体读题,理解题目意思。引导学生比较出示题目,学生集体读题,理解题目意思。引导学生比较 2 2 分米、分米、1818 厘米、厘米、

25、2 2分米分米 1 1 厘米。厘米。5. 5.完成“练习五”第完成“练习五”第 6 6 题。题。小组估计小组估计 5 5 枚硬币摞起来的厚度,大家再用直尺量一下,看看你估计是否准确。枚硬币摞起来的厚度,大家再用直尺量一下,看看你估计是否准确。三、综合练习三、综合练习1. 1.完成“练习五”第完成“练习五”第 7 7 题。题。提问:你们认为多长合适呢?提问:你们认为多长合适呢?2. 2.完成“练习五”第完成“练习五”第 8 8 题。题。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指名学生到前面板演。指名学生到前面板演。3. 3.完成“练习五”第完成“练习五”第 9 9 题。题。出示题目。出示

26、题目。提问:他们提问:他们 1 1 小时走的米数都接近几千?小时走的米数都接近几千?4. 4.完成“练习五”第完成“练习五”第 1010 题。题。想想想想 1010 张纸厚张纸厚 1 1 毫米,毫米,100100 张纸大约多厚?张纸大约多厚?10001000 张、张、1000010000 张呢?张呢?四、反思总结四、反思总结8提问: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提问: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堂作业五、课堂作业补补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第第 1 1 课时课时 总第总第课课时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能口算和在能口算和在 100100 以

27、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正确地口算出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结果。正确地口算出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结果。教具准备:教具准备:课件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先学探究一、先学探究1. 1.口算:口算:15+415+48+98+920+320+37+167+16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口算的。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口算的。2. 2.出示例出示例 1 1 的情境图。学校跳绳比赛活动,你从图中能知道什么?根据这些已知的情境图

28、。学校跳绳比赛活动,你从图中能知道什么?根据这些已知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红跳了多少下?小军跳了多少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红跳了多少下?小军跳了多少下?二、交流共享二、交流共享明确问题:明确问题: “小红比小华多跳“小红比小华多跳 2323 下,小军比小华多下,小军比小华多 2828 下”是什么意思?分别怎下”是什么意思?分别怎样列式?样列式?9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算式,提问:你能口算出得数吗?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算式,提问:你能口算出得数吗?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是怎样算的。在此基础上,在指名说说,并适当加以点评。对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是怎样

29、算的。在此基础上,在指名说说,并适当加以点评。对于不同的口算方法,教师可以有选择地板书。于不同的口算方法,教师可以有选择地板书。引导学生总结两道算式的共同点,揭示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引导学生总结两道算式的共同点,揭示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提问: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提问: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交流中小结:交流中小结: 这两道题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这两道题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口算时都可以采用相同的思路和方口算时都可以采用相同的思路和方法,法,只是第一道相加时不需要进位,只是第一道相加时不需要进位,第二道相加时需要进位。第二道相加时需要进位。今后在口算时要注

30、意适今后在口算时要注意适当加以区分。当加以区分。三、反馈检测三、反馈检测1. 1. 完成“想想做做”第完成“想想做做”第 1 1、2 2 题。题。让学生看清题意后把口算的结果直接写在教材上。让学生看清题意后把口算的结果直接写在教材上。集体反馈,电脑验证。集体反馈,电脑验证。比较每组题的异同点。比较每组题的异同点。第第 1 1 题让学生体会如何在两位数加整十数、题让学生体会如何在两位数加整十数、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思考计算两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思考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第第 2 2 题让学生体会进位加与不进位加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题让学生体会进位加与不进位加在

31、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2. 2.完成“想想做做”第完成“想想做做”第 3 3 题。题。选出其中一组题让学生先估算再口算,选出其中一组题让学生先估算再口算, 并请学生说说估算的理由,并请学生说说估算的理由, 将估算的结果将估算的结果和口算结果对照,看有无错误。和口算结果对照,看有无错误。其余每组题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订正。其余每组题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订正。小结:在口算之前先估算,可以预测口算的得数。在口算之后再估算,可以验证小结:在口算之前先估算,可以预测口算的得数。在口算之后再估算,可以验证口算的结果。希望同学们今后自觉地在计算前或计算后进行估算。口算的结果。希望同学们今后自觉地在计算前或计算

32、后进行估算。3. 3.完成“想想做做”第完成“想想做做”第 4 4 题。题。学生根据要求在教材上填表。学生根据要求在教材上填表。集体订正。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以及为什么这样算。集体订正。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以及为什么这样算。104. 4.完成“想想做做”第完成“想想做做”第 5 5 题。题。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加法计算的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加法计算的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让学生将自己分析、思考的过程说给大家听,同学间互相补充、互相集体订正。让学生将自己分析、思考的过程说给大家听,同学间互相补充、互相评价。评价。四、反思总结四、反思总结提问:今天这节课学习

33、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提问: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归纳: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归纳: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五、课堂作业五、课堂作业第六单元第六单元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总第总第时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能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能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正确地口算出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结果。正确地口算出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

34、数的结果。教具准备:教具准备:课件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二、先学探究二、先学探究1. 1.口算。口算。24+4524+4512+7512+7536+1836+1820207 724+4924+4915+7515+7555+1855+1850502020说说“说说“36+1836+18 和和 20207 7”的口算方法。”的口算方法。11课课2. 2.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口算。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口算。23+5223+5235+1435+1469+1369+1354+1754+17说说估算方法。说说估算方法。二、交流共享二、交流共享教学例教学例 2. 2.出示教材情境图:出示教材情境图:

35、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你们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你们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怎样列式?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不退位的)(不退位的)56562424(退位的)(退位的)56562727这节课我们研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这节课我们研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板书课题)(板书课题)你能口算出这些算式的得数吗?到小组里说说自己口算的方法,再听别人的算你能口算出这些算式的得数吗?到小组里说说自己口算的方法,再听别人的算法。法。全班交流。重点放在退位减上,多让学生说一说。全班交流。重点放在退位减上,多让学生说一说。比较:上面两组题

36、在计算时有什么异同?比较:上面两组题在计算时有什么异同?相同点:相同点:都可以先用被减数减减数十位上的数,都可以先用被减数减减数十位上的数,再减个位上的数,再减个位上的数,也都可以先减也都可以先减个位上的数,再减十位上的数,还可以十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分别相减,然后把两个位上的数,再减十位上的数,还可以十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分别相减,然后把两次减得的差合起来,次减得的差合起来,不同点:不同点:第一题是不退位减,第一题是不退位减,第二题是退位减,第二题是退位减,特别是用第二种方法计算退位减特别是用第二种方法计算退位减时,要从被除数十位上退一作十,和个位上的数合并后再减,时,要从被除数十位上退一作

37、十,和个位上的数合并后再减,小结:小结: 同学们通过合作得出了好几种不同的算法,同学们通过合作得出了好几种不同的算法, 也通过比较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也通过比较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计算方法。三、反馈检测三、反馈检测1. 1.完成“想想做做”第完成“想想做做”第 1 1、2 2 题。题。电脑出示第电脑出示第 1 1、2 2 题,让学生看清题意后把口算结果直接写在教材上。题,让学生看清题意后把口算结果直接写在教材上。集体反馈,电脑验证。集体反馈,电脑验证。比较每组题的异同点。比较每组题的异同点。12(第(第 1 1 题让学生体会如何在两位数减整十数、题让学生体会如何在两位数减整十数、 两位数减一

38、位数的基础上思考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基础上思考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 )(第(第 2 2 题让学生体会退位与不退位减法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题让学生体会退位与不退位减法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 )2. 2.完成“想想做做”第完成“想想做做”第 3 3 题。题。选出其中一组题让学生先估算再口算,选出其中一组题让学生先估算再口算, 并请学生说说估算的理由,并请学生说说估算的理由, 将估算结果和将估算结果和口算结果对照,看有无错误。口算结果对照,看有无错误。其余每组题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订正。其余每组题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订正。小结:在口算之前先估算,可以预测口算的得数。在口算之后再

39、估算,可以验证小结:在口算之前先估算,可以预测口算的得数。在口算之后再估算,可以验证口算的结果。希望同学们今后自觉地在计算前或计算后进行估算。口算的结果。希望同学们今后自觉地在计算前或计算后进行估算。3. 3.完成“想想做做”第完成“想想做做”第 4 4 题。题。学生根据要求在教材上填表。学生根据要求在教材上填表。集体订正。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以及为什么这样算。集体订正。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以及为什么这样算。4. 4.完成“想想做做”第完成“想想做做”第 5 5 题。题。让学生说说从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教材上提出了什么要求。让学生说说从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教材上提出了什么要求。学生交流估算方法

40、,再通过计算,检验估算的情况。学生交流估算方法,再通过计算,检验估算的情况。四、反思总结四、反思总结提问: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提问: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归纳: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归纳: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五、课堂作业五、课堂作业第六单元第六单元课题:解决实际问题课题:解决实际问题第第 1 1 课时课时总第总第课时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能正确用两位数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的口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正确用两位数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的口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领悟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

41、思路。教学重点:领悟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思路。教学难点:体会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教学难点:体会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教具准备:课件教具准备:课件13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一、谈话引入今天我们用前面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用前面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板书课题: 解决实际问解决实际问题。题。二、交流共享二、交流共享教学例教学例 3. 3.大家知道乘车的时候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出示例大家知道乘车的时候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出示例 3 3 情境图。情境图。学生看图,学生看图, 题中已经知道了什么?要

42、求的问题是什么?你知道离站时车上有多少题中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你知道离站时车上有多少人吗?人吗?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汇报讨论结果:先减去下车人数,再加上上车的人数。或先加上上车的人数,再汇报讨论结果:先减去下车人数,再加上上车的人数。或先加上上车的人数,再减去下车的人数。学生选择一种方法列式。减去下车的人数。学生选择一种方法列式。小结:小结: 我们可以先加上上车的人数,我们可以先加上上车的人数, 再减去下车的人数,再减去下车的人数, 也可以先减去下车人数,也可以先减去下车人数,再加上上车的人数。大家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再

43、加上上车的人数。大家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34+1834+181515 或或 343415+18.15+18.怎样计算呢?同桌之间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怎样计算呢?同桌之间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解答正确吗?可以用什么方法检查?解答正确吗?可以用什么方法检查?三、反馈检测三、反馈检测1. 1.完成“想想做做”第完成“想想做做”第 1 1、2 2 题。题。学生读题,小组交流想法,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并填空。学生读题,小组交流想法,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并填空。集体交流订正。集体交流订正。2. 2.完成“想想做做”第完成“想想做做”第 3 3 题。题。出示线段图,

44、可以先算出,一共运来多少袋水泥?再减去用去的。出示线段图,可以先算出,一共运来多少袋水泥?再减去用去的。学生列式计算。学生列式计算。订正交流。订正交流。143. 3.完成“想想做做”第完成“想想做做”第 4 4 题。题。出示情境图。提问: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可以怎样解出示情境图。提问: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可以怎样解答?请同学板演算式。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答?请同学板演算式。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 1201206060 是什么意思,再加是什么意思,再加 8080 什么意什么意思,还可以怎样列式?思,还可以怎样列式?4. 4.完成“想想做做”第完成“想想做做”

45、第 5 5 题。题。出示表格。表格告诉我们什么?(丁丁的班级有男生出示表格。表格告诉我们什么?(丁丁的班级有男生2626 人,女生人,女生2424 人。会游泳人。会游泳的的 3232 人,会溜冰的人,会溜冰的 2929 人。人。 )提问:不会游泳和不会溜冰的各有多少人?你会列式计算吗?提问:不会游泳和不会溜冰的各有多少人?你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列式解答,集体订正。学生列式解答,集体订正。四、反思总结四、反思总结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归纳:归纳: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连加、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连加、 连减和加减混合解决实际问题,

46、连减和加减混合解决实际问题, 知道了增加就加,知道了增加就加,减少就减。减少就减。第六单元第六单元课题:练习六课题:练习六第第 1 1 课时课时总第总第课时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1.通过练习,进一步弄清口算时进位加与不进位加、退位减与不退位减以及加与减在通过练习,进一步弄清口算时进位加与不进位加、退位减与不退位减以及加与减在方法上的异同。方法上的异同。2. 2.能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两位

47、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具准备:教具准备:课件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15一、知识再现一、知识再现1. 1.口算(练习六第口算(练习六第 1 1 题)题)指名口算。指名口算。先比较前面两组每组上下两题的区别和联系。先比较前面两组每组上下两题的区别和联系。 再比较前面两组每行左右两题的区再比较前面两组每行左右两题的区别和联系。别和联系。2. 2.揭示课题。揭示课题。板书:练习六板书:练习六二、基本练习二、基本练习1. 1.完成“练习六”第完成“练习六”第 2 2 题。题。同桌两人合作练习。同桌两人合作练习。2. 2.完成“练习六”第完成“练习六”

48、第 3 3 题。题。先明确题目要求,再交流估算方法。先明确题目要求,再交流估算方法。在教材上用“在教材上用“”圈出得数比”圈出得数比 5050 小的算式,用“”圈出得数比小的算式,用“”圈出得数比 5050 大的算式。大的算式。3. 3.完成“练习六”第完成“练习六”第 4 4 题。题。让学生直接写得数。让学生直接写得数。注意速度。注意速度。三、综合练习三、综合练习1. 1.完成“练习六”第完成“练习六”第 5 5 题。题。指名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指名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提问:提问: “下车“下车 1515 人”人” “上车“上车 1111人”什么意思?人”什么意思?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

49、。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巡视指导。2. 2.完成“练习六”第完成“练习六”第 6 6 题。题。指名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指名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16四、反思总结四、反思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练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这节课我们一起练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用这一知识解用这一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堂作业五、课堂作业补补第六单元第六单元课题:练习六课题:练习六第第 2 2 课时课时总第总第课时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3. 3.进一步掌握整十数、整百数的加减法。

50、进一步掌握整十数、整百数的加减法。4. 4.能正确地进行相关计算。能正确地进行相关计算。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能正确口算整十数、整百数的加和减。能正确口算整十数、整百数的加和减。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掌握整十数、整百数的加和减的口算方法。掌握整十数、整百数的加和减的口算方法。教具准备:课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二、知识再现二、知识再现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这节课老师想知道大家计算的熟练程度,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这节课老师想知道大家计算的熟练程度, 你准备好你准备好了吗?了吗?出示课题:练习六出示课题:练习六完成“练习六”第完成“练习六”第 7 7 题。题。引导学生先口算每组题

51、的地引导学生先口算每组题的地 1 1 小题,再算第小题,再算第 2 2、3 3 小题。小题。口算结束后交流算法。口算结束后交流算法。让学生说说通过口算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说说通过口算发现了什么?二、基本练习二、基本练习1. 1.完成“练习六”第完成“练习六”第 8 8 题。题。17对比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对比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你发现了什么?集体订正,你发现了什么?(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大,和怎样变化的。减数不变,被减数变大,差(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大,和怎样变化的。减数不变,被减数变大,差又是怎样变化的。又是怎样变化的。 )2. 2.完成“练习六”第完成“练习六”第 9

52、9 题。题。出示题目,让学生口答,部分题目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出示题目,让学生口答,部分题目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3. 3.完成“练习六”第完成“练习六”第 1010 题。题。学生读题,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求什么?学生读题,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求什么?学生口答。学生口答。三、综合练习三、综合练习1. 1.完成“练习六”第完成“练习六”第 1111题。题。说说原有、卖出、还剩的之间的关系。说说原有、卖出、还剩的之间的关系。学生各自填表。学生各自填表。集体订正。集体订正。2. 2.完成“练习六”第完成“练习六”第 1212 题。题。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订正时说说解题过程。理解

53、题意后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订正时说说解题过程。3. 3.完成“练习六”第完成“练习六”第 1313 题。题。指名说说线段图所表示的意思。指名说说线段图所表示的意思。独立解答。独立解答。交流并订正。交流并订正。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四、反思总结四、反思总结今天我们练习了整十数、整百数加减的口算并解决实际问题。今天我们练习了整十数、整百数加减的口算并解决实际问题。第六单元第六单元课题:练习六课题:练习六第第 3 3 课时课时总第总第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8课时课时5. 5.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6

54、. 6.熟练地进行相关计算。熟练地进行相关计算。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熟练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熟练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熟练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熟练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教具准备:教具准备:课件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三、知识再现三、知识再现1. 1.提问:我们前面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自己举例吗?提问:我们前面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自己举例吗?2. 2.这节课我们一起练习这些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练习这些知识。板书:练习六板书:练习六二、基本练习二、基本练习1. 1.完成“练习六”第完成“

55、练习六”第 1414 题。题。学生独立口算,学生独立口算, 校正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校正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并说说同一组三道题有什么不并说说同一组三道题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同和相同的地方。2. 2.完成“练习六”第完成“练习六”第 1515 题。题。学生根据加法、减法的关系填表,做完后交流。学生根据加法、减法的关系填表,做完后交流。3. 3.完成“练习六”第完成“练习六”第 1616 题。题。学生完成在教材上,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学生完成在教材上,看谁做得又对又快。教师评价时,表扬做得对、做得快的同学。教师评价时,表扬做得对、做得快的同学。三、综合练习三、综合练习1. 1.完成

56、“练习六”第完成“练习六”第 1717 题。题。学生读题,理解题目的意思,独立完成。学生读题,理解题目的意思,独立完成。19集体订正,说说你是怎样想的。集体订正,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 2.完成“练习六”第完成“练习六”第 1818 题。题。看线段图,我们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看线段图,我们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指名学生口答。指名学生口答。3. 3.完成“练习六”第完成“练习六”第 1919 题。题。根据条件,你能提出问题解答吗?根据条件,你能提出问题解答吗?学生解答。学生解答。4. 4.动脑筋想一想,完成教材第动脑筋想一想,完成教材第 6767 页的“思考题”页的“思考题” 。四、反思总

57、结四、反思总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堂作业五、课堂作业补补第六单元第六单元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时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7. 7.用竖式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用竖式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8. 8.掌握正确的验算方法。掌握正确的验算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十位向百位进位的方法。十位向百位进位的方法。教具准备:教具准备:20第第 1 1 课时课时 总第总第课课课件课

58、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先学探究一、先学探究1. 1.口算。口算。4+64+650+9050+9060+9060+908+38+370+8070+803+73+7问:这几题都是什么加法?每题的和最高位都是几?为什么都是问:这几题都是什么加法?每题的和最高位都是几?为什么都是 1 1?2. 2.笔算。笔算。37+2537+2564+864+8问:这两题在笔算时分别是怎样加的?问:这两题在笔算时分别是怎样加的?导入新课:笔算百以内进位加法时,要先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导入新课:笔算百以内进位加法时,要先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些知识,学习

59、三位数加两、三位数。满十要向十位进一,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些知识,学习三位数加两、三位数。板书课题: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板书课题: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二、交流共享二、交流共享1. 1.教学例教学例 4. 4.出示例题,学生读题,要求“一共制作了多少幅?”你会列式吗?出示例题,学生读题,要求“一共制作了多少幅?”你会列式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2+86=142+86=?(幅)?(幅)提问:你会用竖式算出提问:你会用竖式算出 142142 加加 8686 的和吗?大家来试一试吧。的和吗?大家来试一试吧。让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让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交

60、流计算方法交流计算方法 (让学生重点说说十位上(让学生重点说说十位上 4 4 加加 8 8 得得 1212 应如何继续计算)应如何继续计算) , 得出计算得出计算结果写在横式上。结果写在横式上。谈话:要想知道我们算得对不对,可以怎么办?(学生验算。谈话:要想知道我们算得对不对,可以怎么办?(学生验算。 )2. 2.教学“试一试”教学“试一试” 。请大家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请大家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 643+752=643+752=?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索计算方法,交流计算方法,讨论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索计算方法,交流计算方法,讨论 6 6 加加 7 7 得得 1313 怎么继续怎么继续

61、21算。算。再让学生交换加数位置,用竖式验算。再让学生交换加数位置,用竖式验算。3. 3.总结计算方法。总结计算方法。谈话: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加两、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加法,三位数的加法,能不能总结一下笔算进位能不能总结一下笔算进位加法时,要注意什么?加法时,要注意什么?学生互相讨论,然后指名说一说,逐步形成如下认识:学生互相讨论,然后指名说一说,逐步形成如下认识: (1 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位加起; (2 2)某一位上的数相加满)某一位上的数相加满 1010,就向前一位进,就向前一位进 1. 1.三、反馈检测三、反馈检测1. 1.完成“

62、想想做做”第完成“想想做做”第 1 1 题。题。让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注意最后一题“百位满让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注意最后一题“百位满 1010 向千位进向千位进 1 1” 。2. 2.完成“想想做做”第完成“想想做做”第 2 2 题。题。同桌分别做每组上下两题,同桌分别做每组上下两题,观察两个加数,观察两个加数,发现上下两题交换位置,发现上下两题交换位置,两人相互检两人相互检验。验。3. 3.完成“想想做做”第完成“想想做做”第 3 3 题。题。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激发学生练习兴趣。不要求做得快,只强调全做对,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激发学生练习兴趣。不要求做得快,

63、只强调全做对,并认真验算。并认真验算。4. 4.完成“想想做做”第完成“想想做做”第 4 4 题。题。让学生说出图意,自己解决问题,正确计算出来。让学生说出图意,自己解决问题,正确计算出来。四、反思总结四、反思总结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归纳:归纳:本节课我们主要探索了三位数加两、本节课我们主要探索了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通过通过计算练习巩固了知识。用竖式计算加法应注意数位对齐。计算练习巩固了知识。用竖式计算加法应注意数位对齐。第六单元第六单元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三位

64、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总第总第 课时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9. 9.会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会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2210.10.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增强估算意识,提高估算的能力。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增强估算意识,提高估算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估算意识的培养。估算意识的培养。教具准备:教具准备:课件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二、先学探究二、先学探究1. 1.竖式计算。竖式计算。154+942=154+942=87+26

65、1=87+261=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提问:第提问:第 1 1 小题为什么千位上是小题为什么千位上是 1 1?第二小题百位上应该是几?为什么?第二小题百位上应该是几?为什么?2. 2.大家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今天我们还将接着学习进位加法,与上节课大家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今天我们还将接着学习进位加法,与上节课不同的是这节课我们要学的是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不同的是这节课我们要学的是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二、交流共享1. 1.教学例教学例 5. 5.学生读题,学生读题,思考:思考:怎样求两个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怎样求

66、两个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一年级捐的本数加上二年(一年级捐的本数加上二年级捐的本数)级捐的本数)提问:你能列式吗?教师板书:提问:你能列式吗?教师板书:298+405=298+405=?你能先估算一下一共几百本吗?说一说是怎样估算的。你能先估算一下一共几百本吗?说一说是怎样估算的。 (只要合理就可以,把它(只要合理就可以,把它们看成整百数估计。们看成整百数估计。 )你能用竖式准确地计算吗?你能用竖式准确地计算吗?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交流计算方法。交流计算方法。23和的十位应该是几?百位呢?为什么?(学生回答)和的十位应该是几?百位呢?为什么?(学生回答)你做对了吗?

67、你能交换加数的位置验算一下吗?(学生验算)你做对了吗?你能交换加数的位置验算一下吗?(学生验算)小结: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小结: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1 1)相同数位对齐。)相同数位对齐。(2 2)从个位加起。)从个位加起。(3 3)哪一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哪一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1” 。2. 2.完成“试一试”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注意向千位进学生独立完成,注意向千位进 1. 1.集体订正,并验算。集体订正,并验算。三、反馈检测三、反馈检测1 1、完成“想想做做”第、完成“想想做做”第 1 1 题。题。让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让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8、。2 2、完成“想想做做”第、完成“想想做做”第 2 2 题。题。创设情境,请学生当小医生帮助啄木鸟。创设情境,请学生当小医生帮助啄木鸟。让学生独立思考,找出错在哪里,说给同桌听,然后改正过来。让学生独立思考,找出错在哪里,说给同桌听,然后改正过来。3 3、完成“想想做做”第、完成“想想做做”第 3 3 题。题。学生竖式计算并验算,小组内检查,互评完成情况。学生竖式计算并验算,小组内检查,互评完成情况。4 4、完成“想想做做”第、完成“想想做做”第 4 4 题。题。让学生说出图意,自己解决问题,正确计算结果。让学生说出图意,自己解决问题,正确计算结果。5 5、完成“想想做做”第、完成“想想做做

69、”第 5 5 题。题。让学生先估算,再口答。让学生先估算,再口答。四、反思总结四、反思总结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归纳: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归纳: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第六单元第六单元课题:练习七课题:练习七第第 1 1 课时课时总第总第24课时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会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会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巩固三位数加三位数。巩固三位数加三位数。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提高计算正确性。提高计算正确性。教具准备:课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四、知识再现四、知识再现1 1、今天我们一起回忆前面学习的三位数加两

70、、三位数的算法。大家还记得是怎、今天我们一起回忆前面学习的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算法。大家还记得是怎样计算的?样计算的?2 2、大家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大家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计算时一定要细心,计算时一定要细心,可以用估算的方法帮助检验,可以用估算的方法帮助检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今天就一起来完成“练习七”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今天就一起来完成“练习七” 。板书:练习七。板书:练习七二、基本练习二、基本练习1 1、完成“练习七”第、完成“练习七”第 6 6 题。题。指名学生口算。指名学生口算。2 2、完成“练习七”第、完成“练习七”第 1 1 题。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注意对比进

71、位和连续进位。集体订正,注意对比进位和连续进位。3 3、完成“练习七”第、完成“练习七”第 2 2 题。题。计算并验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计算并验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4 4、完成“练习七”第、完成“练习七”第 7 7 题。题。学生独立在草稿纸上计算,填表。学生独立在草稿纸上计算,填表。表扬正确率高、计算快的学生。表扬正确率高、计算快的学生。5 5、完成“练习七”第、完成“练习七”第 3 3 题。题。25让学生估算出哪两张卡片和加起来是让学生估算出哪两张卡片和加起来是 1000.1000.三、综合练习三、综合练习1 1、完成“练习七”第、完成“练习七”第 8 8 题。题。三个数连加,怎么办?三

72、个数连加,怎么办?让学生用自己方法算一算,发现将三个数写成一个竖式计算的简便之处。让学生用自己方法算一算,发现将三个数写成一个竖式计算的简便之处。2 2、完成“练习七”第、完成“练习七”第 4 4、5 5 题。题。提问:你知道一共要栽树多少棵吗?怎样计算黄鸡和黑鸡的只数?提问:你知道一共要栽树多少棵吗?怎样计算黄鸡和黑鸡的只数?出示问题。出示问题。3 3、完成“练习七”第、完成“练习七”第 9 9 题。题。出示题目,求一共去了多少人,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出示题目,求一共去了多少人,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4 4、完成“练习七”第、完成“练习七”第 1010 题。题。先估算,再计算。先估算,再计算。

73、学生独立完成,订正并集体交流。学生独立完成,订正并集体交流。5 5、完成“练习七”第、完成“练习七”第 1111题。题。让学生读题,独立思考解答。让学生读题,独立思考解答。四、反思总结四、反思总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和体会?第六单元第六单元三三位位数数减减两两 、 三三位位数数 ( 退退位位 ) 第第 1 1 课时课时总第总第课课时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1、经历探索三位数减两、三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计算三位数减、经历探索三位数减两、三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计算三位数减两、三位数(退位),学会减法的验算方法,

74、两、三位数(退位),学会减法的验算方法,2 2、体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3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264 4、培养积极思考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培养积极思考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探索三位数减两、三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探索三位数减两、三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教学用具:情境图教学用具:情境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一、 先学探究先学探究1.1.用竖式计算:用竖式计算:43-21 68-7

75、43-21 68-7说一说笔算两位数减法怎样算?说一说笔算两位数减法怎样算?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将利用以上的知识学习千以内的笔算减法,三位数减两、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将利用以上的知识学习千以内的笔算减法,三位数减两、三位数(退位)的减法。三位数(退位)的减法。一、情境导入: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同学们:我们学校是书香校园,我们学校是书香校园,图书室里有许多同学们喜欢看的书。图书室里有许多同学们喜欢看的书。想不想去看想不想去看一看?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一个书柜)一看?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一个书柜)提问: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借出提问: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借出 9393

76、本,还剩多少本?)本,还剩多少本?)借出借出 9393 本是多了还是少了?要求还剩多少本用什么方法解决?本是多了还是少了?要求还剩多少本用什么方法解决?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1 1、探讨:、探讨:215-93=215-93=提问:你能列出算式吗?生答:提问:你能列出算式吗?生答:215-93=215-93=提问:怎样计算这道横式?提问:怎样计算这道横式?(1 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竖式计算)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竖式计算(2 2)汇报:)汇报:我是用竖式计算的:我是用竖式计算的:百百 十十 个个2 1 52 1 5- 9 3- 9 327 1 2 2 1 2 2刚才在计算

77、时,大家都碰到了十位上的刚才在计算时,大家都碰到了十位上的 1 1 减减 9 9 不够减,你们是怎么办的?不够减,你们是怎么办的?在百位上的数相减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为了不忘掉被减数百位上退走的在百位上的数相减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为了不忘掉被减数百位上退走的1 1,可以怎么办?可以怎么办?提问: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怎样计算?提问: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怎样计算?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小结:小结:刚才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刚才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我们在写竖式时一定要注意这几点,我们在写竖式时一定要注意这几点,最后还不能最后还不能忘记写横式上的得数哦!忘记写横式上的得数哦!2 2

78、、探讨、探讨 2152159393 的验算方法的验算方法(1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道题做得对吗?(对)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道题做得对吗?(对)你们怎么知道是对的?会检查吗?你们怎么知道是对的?会检查吗? (学生探索几种检查方法,(学生探索几种检查方法, 并说说是用什么方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检查的),列出你的检查方法。法检查的),列出你的检查方法。(2 2)汇报)汇报(3 3)小结:这几位同学说得真好!同学们,这也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减)小结:这几位同学说得真好!同学们,这也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减法的验算”。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验算有所不同。法的验算”。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验算有所不同

79、。 (减法验算的结果不是算式中(减法验算的结果不是算式中的得数,而是原式中的被减数或减数)的得数,而是原式中的被减数或减数)总结:同学们一定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因为“算得对不对只有验算才知道”。总结:同学们一定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因为“算得对不对只有验算才知道”。这样才能保证在做题时正确率高。这样才能保证在做题时正确率高。3.3.教学“试一试”。教学“试一试”。指名板演并验算,并向全班同学解释自己的计算过程和方法。指名板演并验算,并向全班同学解释自己的计算过程和方法。同桌学生互相说说怎样计算的,着重强调百位上是几减几。同桌学生互相说说怎样计算的,着重强调百位上是几减几。4.4.总结计算方法。总

80、结计算方法。小组内讨论:用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小组内讨论:用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通过讨论小结出:通过讨论小结出:28(1 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2 2)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 1 1 作作 1010 再减。再减。三、反馈完善:三、反馈完善:1 1、做“想想做做”第、做“想想做做”第 1 1 题题2 3 9 7 4 5 9 2 62 3 9 7 4 5 9 2 6 5 4 5 44 3 84 3 88 4 68 4 6 2 2、做“想想做做”第、做“想想做做”第 2 2 题题独立完成。独立完成。比较每组

81、中的两道题,比较每组中的两道题,看看两道题有什么联系?看看两道题有什么联系?(上面一题中的被减(上面一题中的被减数是下面一题中的和,数是下面一题中的和, 上面一题的减数和差分别是下面一题中的两个加数)上面一题的减数和差分别是下面一题中的两个加数) 由此你发由此你发现了什么?(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现了什么?(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3 3、想想做做第、想想做做第 4 4 题题(1 1)生自己看图,完整口述题意。)生自己看图,完整口述题意。(2 2)生独立完成。)生独立完成。(3 3)集体核对。)集体核对。(4 4)生说一说解题思路。)生说一说解题思路。4 4、想想做做第、想想做做

82、第 5 5、6 6、7 7 题。题。(1 1)第)第 5 5 题让学生口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题让学生口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2 2)让学生算一算、比一比每组中的两题。发现每小题下面一组题是连续退位)让学生算一算、比一比每组中的两题。发现每小题下面一组题是连续退位减。减。(3 3)第)第 7 7 题练习连续退位减法,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注意验算,同桌互评共题练习连续退位减法,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注意验算,同桌互评共同订正。同订正。5 5、想想做做第、想想做做第 8 8 题。题。教师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再让学生独立解答。6 6、想想做做第、想想做做第

83、9 9 题。题。29学生看表格,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学生看表格,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四、全课总结:四、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我们要会用学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我们要会用学到的本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到的本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五、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五、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 2 2 题。题。第六单元第六单元课题:隔位退位减课题:隔位退位减第第 1 1 课时课时总第总第课时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笔算减法中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过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笔

84、算减法中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过程。2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探索并掌握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隔位退位减的算理。理解隔位退位减的算理。教具准备:教具准备:课件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一、情境导入出示教材例出示教材例 7 7 中的画面,让学生阅读人物对话。中的画面,让学生阅读人物对话。提问: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提问: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二、交流共享二、交流共享1 1、谈话:求“一年级同学画了多少幅儿童画?”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谈话:

85、求“一年级同学画了多少幅儿童画?”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04204108=108=?(幅)?(幅)列出竖式,让学生观察竖式,并思考:按我们已经学过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列出竖式,让学生观察竖式,并思考:按我们已经学过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现在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学生回答)现在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学生回答)2 2、谈话:、谈话: “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十位上是“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十位上是0 0,怎么办?”这是一个新的,怎么办?”这是一个新的30问题,我们这节课就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能用拨算珠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问题,我们这节课就

86、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能用拨算珠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1 1)学生拨算珠计算。)学生拨算珠计算。可以自己算,也可以与同学交流。可以自己算,也可以与同学交流。在班内交流拨珠计算方法。交流过程中提问:在班内交流拨珠计算方法。交流过程中提问: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十位上又是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十位上又是 0 0,你是怎么办的?,你是怎么办的?百位上拨去一颗算珠,百位上拨去一颗算珠, 接下去应该怎么办?十位上现在有十颗算珠了,接下去应该怎么办?十位上现在有十颗算珠了, 再接下再接下去该怎么办?去该怎么办?(2 2)联系拨珠的过程进行竖式计算。)联系拨珠的过程进行竖式计算。先在小组内研究计算方法

87、,先在小组内研究计算方法,自己在教材上算出得数,自己在教材上算出得数,再在班内交流。再在班内交流。交流时指名交流时指名学生说出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学生说出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3 3、谈话:像这样难算的题目,要想知道我们算得对不对,应该怎么办?、谈话:像这样难算的题目,要想知道我们算得对不对,应该怎么办?让学生一起验算。让学生一起验算。小结。提问:这节课的减法计算与以往的有什么不同?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小结。提问:这节课的减法计算与以往的有什么不同?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在学生回答时板书课题。在学生回答时板书课题。三、反馈检测三、反馈检测1 1、完成“想想做做”第、完成“想想做做”第 1 1 题。

88、题。独立做题。指定两人板演,每人做一组题。独立做题。指定两人板演,每人做一组题。全班订正交流,比较每组两题的不同点。全班订正交流,比较每组两题的不同点。2 2、完成“想想做做”第、完成“想想做做”第 2 2 题。题。帮助啄木鸟指出题中的错误在哪里。帮助啄木鸟指出题中的错误在哪里。交流:在减法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独立订正。交流:在减法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独立订正。3 3、完成“想想做做”第、完成“想想做做”第 3 3 题。题。独立计算。独立计算。验算时,对已发现的错误要查找原因。验算时,对已发现的错误要查找原因。4 4、完成“想想做做”第、完成“想想做做”第 4 4 题。题。31谈话:观察题

89、中插图,你了解哪些信息?自由发言,全班学生列式计算。谈话:观察题中插图,你了解哪些信息?自由发言,全班学生列式计算。对学生进行保护牙齿的教育。对学生进行保护牙齿的教育。5 5、完成“想想做做”第、完成“想想做做”第 5 5 题。题。学生读题,口答,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读题,口答,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四、反思总结四、反思总结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归纳:归纳:(1 1)这节课学习了两步计算被减数中间有)这节课学习了两步计算被减数中间有 0 0 的退位减。的退位减。(2 2)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某个数位退去了)计算时我们应该

90、注意某个数位退去了 1 1,要记得减去,要记得减去 1 1,再减减数。,再减减数。第六单元第六单元课题:练习八课题:练习八第第 1 1 课时课时总第总第课时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1、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减法计算中需要隔位退位减的情况。、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减法计算中需要隔位退位减的情况。2 2、能熟练地进行计算。、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减法计算中需要隔位退位减的情况。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减法计算中需要隔位退位减的情况。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熟练计算。熟练计算。教具准备:教具准备:课件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五、知识再现五、知识再现1 1、上节课我们学会了如何计算被减数的

91、中间或末尾出现、上节课我们学会了如何计算被减数的中间或末尾出现 0 0 的情况,这节课我们的情况,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继续学习。 (板书课题:练习八)(板书课题:练习八)2 2、完成“练习八”第、完成“练习八”第 1 1 题。题。指名学生板演。指名学生板演。32提醒学生连续退位减要注意什么。提醒学生连续退位减要注意什么。二、基本练习二、基本练习1 1、完成“练习八”第、完成“练习八”第 2 2 题。题。组织学生分组练习。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分组讨论,比较每组练习的特点。分组讨论,比较每组练习的特点。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逐一分析每组练习。集体交流,逐一分析每组练习。注意被减数、减

92、数的变化情况。注意被减数、减数的变化情况。2 2、完成“练习八”第、完成“练习八”第 3 3 题。题。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巩固退位减的方法,并进行验算。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巩固退位减的方法,并进行验算。指名板演,逐一交流。指名板演,逐一交流。三、综合练习三、综合练习1 1、完成“练习八”第、完成“练习八”第 4 4 题。题。提问: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怎样计算?提问: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怎样计算?学生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学生列式计算,集体订正。2 2、完成“练习八”第、完成“练习八”第 5 5 题。题。指名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获得解题思路。指名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获得解题思路。四年级订多少份

93、?六年级呢?四年级订多少份?六年级呢?该怎样列式?该怎样列式?列式解答,组织交流。列式解答,组织交流。四、反思总结四、反思总结提问:通过这一节课的练习你进一步学会了什么?提问:通过这一节课的练习你进一步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的体会?你有什么收获的体会?希望大家在课后多练习,做到熟能生巧。希望大家在课后多练习,做到熟能生巧。五、课堂作业五、课堂作业33补补第六单元第六单元课题:练习八课题:练习八第第 2 2 课时课时总第总第课时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3 3、正确计算三位数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正确计算三位数连减、加减混合运算。4 4、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简单的实

94、际问题。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减法计算中需要隔位退位减的情况。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减法计算中需要隔位退位减的情况。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熟练计算。熟练计算。教具准备:教具准备:课件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六、知识再现六、知识再现1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三位数的减法。板书课题(练习八)、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三位数的减法。板书课题(练习八)2 2、口算。、口算。出示“练习八”第出示“练习八”第 6 6 题。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口答,齐说得数。口答,齐说得数。二、基本练习二、基本练习1 1、完成“练习八”第、完成“练习八”第 7 7 题。题。组织学生讨论,

95、被减数、减数、差之间的关系,计算完成填表。组织学生讨论,被减数、减数、差之间的关系,计算完成填表。2 2、完成“练习八”第、完成“练习八”第 8 8 题。题。提问:三个数连减你准备怎样计算?提问:三个数连减你准备怎样计算?学生计算,指名板演。学生计算,指名板演。小结并订正。小结并订正。343 3、完成“练习八”第、完成“练习八”第 9 9 题。题。引导学生理解题中的信息。引导学生理解题中的信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根据题中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减法计算的问题?根据题中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减法计算的问题?学生提出问题,自己解答。学生提出问题,自己解答。集体交流。集体交流。三、综合练习三、综

96、合练习1 1、完成“练习八”第、完成“练习八”第 1010 题。题。指名学生读题,提问: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指名学生读题,提问: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列式计算,集体订正。2 2、完成“练习八”思考题。、完成“练习八”思考题。先组织学生理解题意。先组织学生理解题意。组织学生列式计算。组织学生列式计算。解题交流,揭示规律。解题交流,揭示规律。教师讲解,提示重点。教师讲解,提示重点。四、反思总结四、反思总结今天我们完成了“练习八”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吗?今天我们完成了“练习八”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吗?五、课堂作业五、课堂作业补补第六单元第六单

97、元课题:复习课题:复习第第 1 1 课时课时总第总第课时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5 5、巩固减法的笔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计算;会用差加上减数的方法来验算减法,自、巩固减法的笔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计算;会用差加上减数的方法来验算减法,自觉养成验算的好习惯。觉养成验算的好习惯。6 6、能正确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自觉地进行估算。、能正确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自觉地进行估算。7 7、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5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减法的计算法则。减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

98、问题。教具准备:教具准备:课件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知识系统整理一、知识系统整理提问: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引导学生整理。提问: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引导学生整理。二、查漏补缺训练二、查漏补缺训练1 1、完成“复习”第、完成“复习”第 1 1 题。题。出示题目指名口算。出示题目指名口算。2 2、完成“复习”第、完成“复习”第 2 2、7 7 题。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组织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板演。指名学生板演。 组织交流小结法则。组织交流小结法则。 进一步比较各组被减数、进一步比较各组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变化情况,比较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减数和差的变化情况,比较加法和减法的关

99、系。3 3、完成“复习”第、完成“复习”第 3 3、4 4 题。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组织交流,鼓励学生养成验算的习惯。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组织交流,鼓励学生养成验算的习惯。4 4、完成“复习”第、完成“复习”第 8 8、9 9 题。题。组织学生填表填空。注意加法算式中,加数与和的关系,减法算式中,被减数、组织学生填表填空。注意加法算式中,加数与和的关系,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关系。减数和差的关系。5 5、完成“复习”第、完成“复习”第 1010 题。题。让学生完成两组算式,让学生完成两组算式,发现其中的规律,发现其中的规律,自己写一个三位数,自己写一个三位数,试

100、试自己总结的规试试自己总结的规律是否正确。律是否正确。6 6、完成“复习”第、完成“复习”第 5 5、6 6 题。题。组织学生理解题意。组织学生理解题意。36板演列式计算。板演列式计算。集体交流订正。集体交流订正。三、综合运用提升三、综合运用提升1 1、完成“复习”第、完成“复习”第 1111 题。题。指名学生读题。指名学生读题。帮助学生分析题目意思。帮助学生分析题目意思。先求二等座位个数,再求二等座还剩多少空座。先求二等座位个数,再求二等座还剩多少空座。学生板演,集体订正。学生板演,集体订正。2 2、完成“复习”第、完成“复习”第 1212 题。题。组织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组织学生理解题目的

101、意思。注意区分“这时博物馆里有多少人?”和“进馆参观有多少人?”问题的不同。注意区分“这时博物馆里有多少人?”和“进馆参观有多少人?”问题的不同。3 3、完成“复习”第、完成“复习”第 1313 题。题。学生自读题目。通过估算哪三个年级人数靠近学生自读题目。通过估算哪三个年级人数靠近 10001000 人,把它们分成两组。人,把它们分成两组。4 4、完成“复习”思考题。、完成“复习”思考题。学生自己圈数计算,比较发现什么时候差最大,什么时候差最小。学生自己圈数计算,比较发现什么时候差最大,什么时候差最小。教师帮助小结规律。教师帮助小结规律。四、反思总结四、反思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102、和体会?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和体会?五、课堂作业五、课堂作业补补第七单元第七单元 课题:认识角课题:认识角第第 1 1 课时课时总第总第课时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2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373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103、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直观区分角的大小。直观区分角的大小。教具准备: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工袋、闹钟、剪刀、纸五角星、纸三角形、两根硬纸条、图钉、一张长方三角尺、纸工袋、闹钟、剪刀、纸五角星、纸三角形、两根硬纸条、图钉、一张长方形纸。形纸。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一、情境导入谈话:同学们,你认识三角形和五角星吗?(从准备的学具中找出来)你知道它谈话:同学们,你认识三角形

104、和五角星吗?(从准备的学具中找出来)你知道它们中的角在哪儿吗?(同桌交流)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新的图形角。们中的角在哪儿吗?(同桌交流)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新的图形角。 (板(板书:认识角)书:认识角)二、交流共享二、交流共享1 1、找出三角形中的角。、找出三角形中的角。下面我们一起来找找三角形的角,它有几个角?(下面我们一起来找找三角形的角,它有几个角?(3 3 个)你能指出来吗?教师示个)你能指出来吗?教师示范指角的方法。学生模仿指出范指角的方法。学生模仿指出 3 3 个角。个角。2 2、从实物中找角。、从实物中找角。师生逐一出示准备好的纸工袋、剪刀、长方形纸,用手比划这些实物中的

105、角。出师生逐一出示准备好的纸工袋、剪刀、长方形纸,用手比划这些实物中的角。出示五角星,现在你能找出所有的角吗?(同桌交流,集体交流)刚才我们都是沿着物示五角星,现在你能找出所有的角吗?(同桌交流,集体交流)刚才我们都是沿着物体的边找到它们的角,下面这个物体你能找到其中的角吗?出示闹钟,指名说一说。体的边找到它们的角,下面这个物体你能找到其中的角吗?出示闹钟,指名说一说。(指出:闹钟上的时针和分针之间也形成一个角。(指出:闹钟上的时针和分针之间也形成一个角。 )3 3、认识数学中的角。、认识数学中的角。教师出示课件(例题中的三个图)教师出示课件(例题中的三个图) ,分别描出一个角,平移到实物下方

106、。指出:,分别描出一个角,平移到实物下方。指出:38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4 4、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1 1)指出:直直的这两条线叫做角的边,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板书:)指出:直直的这两条线叫做角的边,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边)顶点、边) 。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2 2)指名学生到黑板标出各角的顶点和边。)指名学生到黑板标出各角的顶点和边。(3 3)练习:判断是不是角(想想做做第)练习:判断是不是角(想想做做第 1 1 题)题) 。提问:是角的图形在图形中标出角的顶点和边在哪里,不是角的说出为

107、什么?提问:是角的图形在图形中标出角的顶点和边在哪里,不是角的说出为什么?5 5、教学“试一试”、教学“试一试” 。(1 1)教师出示两根硬纸条和图钉,示范做一个活动角。然后要求学生拿出事先)教师出示两根硬纸条和图钉,示范做一个活动角。然后要求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按照教师的方法做一个活动角。准备好的材料,按照教师的方法做一个活动角。(2 2)提问:你能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吗?学生尝试将角变大。想象一下:角的两)提问:你能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吗?学生尝试将角变大。想象一下:角的两条边就像人的两条腿,要就是顶点,要使角变大就把两条腿怎样(叉开)?提问:把条边就像人的两条腿,要就是顶点,要使角变大就把

108、两条腿怎样(叉开)?提问:把这个角变小一些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合拢。这个角变小一些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合拢。(3 3)现在把这个活动角贴着黑板沿着纸条描出一个角。你能像老师这样描出两)现在把这个活动角贴着黑板沿着纸条描出一个角。你能像老师这样描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吗?学生在作业本上描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个大小不同的角吗?学生在作业本上描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4 4)要求学生找出比较大的角,在图上标出顶点和边。)要求学生找出比较大的角,在图上标出顶点和边。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知道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知道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学生齐答: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学生齐答

109、: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三、反馈检测三、反馈检测1 1、完成“想想做做”第、完成“想想做做”第 2 2 题。题。提问: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提问: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重点观察第一个图形,重点观察第一个图形,指名说出有几个角。指名说出有几个角。学生可能会认为有学生可能会认为有 3 3 个角,个角,也有的会也有的会认为是认为是 1 1 个角,分别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理由。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次点出:角有一个个角,分别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理由。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次点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边是直直的。顶点和两条边,边是直直的。 (板书:边是直直的)(板书:边是直直的)其余三个图形,逐个指名说一说,产生分歧

110、时,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的理由。其余三个图形,逐个指名说一说,产生分歧时,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的理由。392 2、完成“想想做做”第、完成“想想做做”第 3 3 题。题。课件出示三个不同的钟面,课件出示三个不同的钟面, 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用红色线条表示。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用红色线条表示。 提提问: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问: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同桌交流,指名回答,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角的大小与它同桌交流,指名回答,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角的大小与它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的大小有关。3 3、完成“想想做做”第、完成“想想做做”第 4 4 题。题

111、。出示两幅大小不同的三角尺,出示两幅大小不同的三角尺, 将形状相同的三角尺放在一起比一比,将形状相同的三角尺放在一起比一比, 你有什么发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说出:这两个角一样大。现?让学生说出:这两个角一样大。4 4、完成“想想做做”第、完成“想想做做”第 5 5 题。题。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分小组活动。每人折出一个角,小组内比一比,谁折出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分小组活动。每人折出一个角,小组内比一比,谁折出的角最大,谁折出的角最小?的角最大,谁折出的角最小?四、反思总结四、反思总结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归纳:认识角。有一

112、个顶点和两条边。其中要特别注意的是:边一定是直直的。归纳:认识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其中要特别注意的是:边一定是直直的。第七单元第七单元 课题:认识直角课题:认识直角第第 1 1 课时课时总第总第课时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4 4、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能借助三角尺等工具上的直角判断出上述的、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能借助三角尺等工具上的直角判断出上述的几种角。几种角。5 5、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113、。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认识直角。认识直角。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认识锐角和钝角。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具准备:教具准备:40三角尺、纸工袋、正方形纸、不规则纸。三角尺、纸工袋、正方形纸、不规则纸。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先学探究一、先学探究1 1、出示题目:判断下面各图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说说为什么。、出示题目:判断下面各图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说说为什么。学生判断时要求:认为不是角的举右手。再分别说明角的各部分名称。学生判断时要求:认为不是角的举右手。再分别说明角的各部分名称。2 2、拿出三角尺,让学生找出三角尺上的角,提问:你能找出其中最大的角吗?、拿出三角尺,让学生找出三角尺上的角,提问:你

114、能找出其中最大的角吗?学生指出来,同桌之间将两个角放在一起比一比。学生指出来,同桌之间将两个角放在一起比一比。二、交流共享二、交流共享1 1、认识直角。、认识直角。(1 1)提问:刚才你们两人找到的角,谁的大?学生得出:一样大。指出:三角)提问:刚才你们两人找到的角,谁的大?学生得出:一样大。指出:三角尺中最大的角是直角。尺中最大的角是直角。 (板书:直角)(板书:直角)(2 2)每人拿出另一把三角尺,现在找出这个三角尺上最大的角,它也是直角。)每人拿出另一把三角尺,现在找出这个三角尺上最大的角,它也是直角。(3 3)用手指描出这个直角,让学生感觉一下:直角的两条边的位置关系是什么)用手指描出

115、这个直角,让学生感觉一下:直角的两条边的位置关系是什么样的?样的?(4 4)拿出纸工袋和正方形纸,提问:你能找到直角吗?有几个?小组交流所找)拿出纸工袋和正方形纸,提问:你能找到直角吗?有几个?小组交流所找出的直角。全班交流:纸工袋和正方形纸有出的直角。全班交流:纸工袋和正方形纸有 4 4 个直角。个直角。(5 5)教师利用纸工袋在黑板上画出直角,教师利用纸工袋在黑板上画出直角,学生模仿在作业本上画出直角。学生模仿在作业本上画出直角。指出:指出:为了表示一个角是直角,用直角符号“”标出来。师生在直角上标出直角符号。为了表示一个角是直角,用直角符号“”标出来。师生在直角上标出直角符号。(6 6)

116、 提问:提问: 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和你画出的直角比一比,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和你画出的直角比一比, 它们的大小相等吗?它们的大小相等吗? (学(学生操作,交流结果。生操作,交流结果。 )指出:所有的直角都相等。指出:所有的直角都相等。(7 7)完成“想想做做”第)完成“想想做做”第 4 4 题。题。照样子把直角标出来。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媒体出示标出的直角符号。照样子把直角标出来。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媒体出示标出的直角符号。2 2、认识锐角和钝角。、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例教学例 3. 3.41(1 1)观察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变化关系。出示例)观察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变化关系。出示例 3 3 三个不同时刻的

117、钟面,你能三个不同时刻的钟面,你能找出哪个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直角吗?集体回答。找出哪个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直角吗?集体回答。(2 2)下面老师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和第)下面老师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和第 2 2 个钟面上的角比一比,看看这个角比个钟面上的角比一比,看看这个角比直角大,还是比直角小。指出:这个角是锐角。直角大,还是比直角小。指出:这个角是锐角。 (板书:锐角)(板书:锐角)(3 3)学生尝试着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和第)学生尝试着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和第 3 3 个角进行比较。提问:这个角与直角个角进行比较。提问:这个角与直角比怎样?学生回答:第比怎样?学生回答:第 3 3 个

118、角比直角大。指出:这个角是钝角。个角比直角大。指出:这个角是钝角。 (板书:钝角)(板书:钝角)(4 4)指导学生认识“锐”)指导学生认识“锐” “钝”及写法。“钝”及写法。(5 5)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三个角,指名到黑板上借助三角尺判断它们各是什么)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三个角,指名到黑板上借助三角尺判断它们各是什么角?集体判断其答案正误,并纠正错误的答案。角?集体判断其答案正误,并纠正错误的答案。(6 6)完成“想想做做”第)完成“想想做做”第 3 3 题。题。学生打开教材,学生打开教材,拿出三角尺完成第拿出三角尺完成第 3 3 题,题,在每个角的旁边写出各是什么角,在每个角的旁边写出各是什么角,在

119、直在直角上标出直角符号。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掌握正确的比较方法。角上标出直角符号。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掌握正确的比较方法。小结:刚才和大家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有的时候看不出是什么角时,可以小结:刚才和大家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有的时候看不出是什么角时,可以借助三角尺来判断。借助三角尺来判断。 如果没有三角尺,如果没有三角尺, 你会判断吗?可以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纸来帮助你会判断吗?可以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纸来帮助判断,因为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判断,因为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三、反馈检测三、反馈检测1 1、完成“想想做做”第、完成“想想做做”第 1 1 题。题。师生各拿出

120、一张不规则的纸,师生各拿出一张不规则的纸,先折出一条线,先折出一条线,然后沿着这条线再对折一次,然后沿着这条线再对折一次,折出折出一个角。一个角。提问:提问:你有办法知道折出的角是不是直角吗?学生交流。你有办法知道折出的角是不是直角吗?学生交流。借助身边现有的直借助身边现有的直角的工具比一比。提问:折出的这个角是什么角?指名回答:是直角。角的工具比一比。提问:折出的这个角是什么角?指名回答:是直角。2 2、完成“想想做做”第、完成“想想做做”第 2 2 题。题。读题,读题,提问:提问:整时的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整时的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整时的分针整时

121、的分针都指着都指着 12.12.提问:提问: 在钟面上确定了分针的位置,在钟面上确定了分针的位置, 时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 它们形成的角是直角?它们形成的角是直角?学生操作、尝试画,得出:学生操作、尝试画,得出:3 3 时和时和 9 9 时整,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直角。时整,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直角。四、反思总结四、反思总结42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归纳:归纳:1 1、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2 2、可以用三角尺或有直角的图形等工具帮助判断。、可以用三角尺或有直角的图形等工具帮助判断。3 3、锐角比直

122、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五、课堂作业五、课堂作业补补第七单元第七单元 课题:练习九课题:练习九第第 1 1 课时课时总第总第课时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6 6、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角的认识,利用所认识的平面图形找出其中存在、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角的认识,利用所认识的平面图形找出其中存在的角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对综合图形的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的角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对综合图形的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7 7、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能够判断各是什么角。能够判

123、断各是什么角。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掌握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中的角的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中的角的特征。教具准备:教具准备:一副三角板,平行四边形纸。一副三角板,平行四边形纸。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一、知识再现1 1、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角的知识,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角的知识,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 2、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这些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这些知识。 (板书:练习九)(板书:练习九)3 3、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几个角。、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几个角。43 (1 1)让学生指出角的顶点和边。)让学生指出角的顶点和边。(2 2)提问:哪个角最大?

124、哪个角最小?)提问: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3 3)哪些是直角?并标上直角符号。)哪些是直角?并标上直角符号。二、基本练习二、基本练习1 1、完成“练习九”第、完成“练习九”第 1 1 题。题。出示图,提问:每个图形各有几个角?它们各是什么角?出示图,提问:每个图形各有几个角?它们各是什么角?指出:队旗上非常大的角,叫优角。指出:队旗上非常大的角,叫优角。2 2、完成“练习九”第、完成“练习九”第 3 3 题。题。出示图,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图形,各有几个角。出示图,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图形,各有几个角。指出:从这几个图形中可以得出几边形就有几个角。指出:从这几个图形中可以得出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125、3 3、完成“练习九”第、完成“练习九”第 4 4 题。题。出示图中的角,提问: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哪两个角相等?它们各是什么出示图中的角,提问: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哪两个角相等?它们各是什么角?角?4 4、完成“练习九”第、完成“练习九”第 5 5 题。题。研究平行四边形的角的特征。研究平行四边形的角的特征。先让学生找找图中各有几个锐角和几个钝角?先让学生找找图中各有几个锐角和几个钝角?小组讨论,两个锐角的大小关系。小组讨论,两个锐角的大小关系。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提问:提问:要想知道这两个角的大小,要想知道这两个角的大小,就要把这就要把这

126、两个角进行比较,怎么比?两个角进行比较,怎么比?集体操作,比一比,两个锐角的大小。集体操作,比一比,两个锐角的大小。提问:它们的大小怎样?提问:它们的大小怎样?用同样的方法比一比两个钝角的大小。用同样的方法比一比两个钝角的大小。44指名说说结果怎样。指名说说结果怎样。小结: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锐角相等,两个钝角也相等。小结: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锐角相等,两个钝角也相等。三、综合练习三、综合练习1 1、完成“练习九”第、完成“练习九”第 6 6 题。题。研究三角形的研究三角形的 3 3 个角的特征。个角的特征。读题。指名说说各是什么角。读题。指名说说各是什么角。提问:每个三角形中有几个锐角?提问:每个三

127、角形中有几个锐角?教师小结:每个三角形中最少有教师小结:每个三角形中最少有 2 2 个锐角。个锐角。2 2、完成“练习九”第、完成“练习九”第 7 7 题。题。(1 1)出示左图的上半,说一说,这是什么图形,图中有几个直角?标出直角符)出示左图的上半,说一说,这是什么图形,图中有几个直角?标出直角符号。号。出示左图的下半,提问:它是什么图形出示左图的下半,提问:它是什么图形? ?有几个直角?标出直角符号。有几个直角?标出直角符号。现在把这两个图形合并成左图,大家数数有几个直角。现在把这两个图形合并成左图,大家数数有几个直角。(2 2)出示右图的一半,数数图中有几个直角?)出示右图的一半,数数图

128、中有几个直角?出示右图,提问:现在你能数出图中的直角吗?讨论:图中有几个直角?出示右图,提问:现在你能数出图中的直角吗?讨论:图中有几个直角?教师肯定答案:有教师肯定答案:有4 4 个直角。指出:同一个顶点的两个角可以组成一个大角。这个直角。指出:同一个顶点的两个角可以组成一个大角。这里的大角是直角。里的大角是直角。集体在教材上标出直角符号。集体在教材上标出直角符号。3 3、完成“练习九”思考题。、完成“练习九”思考题。出示图形,你能找出其中的角吗?出示图形,你能找出其中的角吗?小组讨论,你是怎样数的?小组讨论,你是怎样数的?交流数的过程。交流数的过程。指出:先数出相对独立的每一个,有指出:先

129、数出相对独立的每一个,有3 3 个;它们有同一个顶点,每两个角可以合个;它们有同一个顶点,每两个角可以合成一个大角,成一个大角, 有有 2 2 个;个; 这这 3 3 个独立的角还可以组成一个更大的角。个独立的角还可以组成一个更大的角。 因此一共有因此一共有 6 6 个角。个角。提问:直角有几个呢?拿出三角尺来找一找。指名回答。提问:直角有几个呢?拿出三角尺来找一找。指名回答。45四、反思总结四、反思总结提问: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和体会?提问: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和体会?五、课堂作业五、课堂作业补补第八单元第八单元 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

130、理第第 1 1 课时课时总第总第课时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8 8、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分类整理的用处,并能按照不、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分类整理的用处,并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来整理数据,能根据整理的结果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同的标准来整理数据,能根据整理的结果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9 9、到生活中去调查收集的数据,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到生活中去调查收集的数据,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教学重点

131、:教学重点:根据一种标准分类整理。根据一种标准分类整理。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掌握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掌握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教具准备:教具准备:课件。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二、情境导入二、情境导入提问: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你最喜欢参加什么活动?学生交流。提问: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你最喜欢参加什么活动?学生交流。我们经常组织的活动有跳绳、我们经常组织的活动有跳绳、踢毽子、踢毽子、投篮。投篮。同学们最喜欢哪一项活动?你有办同学们最喜欢哪一项活动?你有办法帮老师快速地了解到结果吗?法帮老师快速地了解到结果吗?学生如果能举手回答,就听听他们的方法;如果没人举手,就告诉学生:通过今学生如

132、果能举手回答,就听听他们的方法;如果没人举手,就告诉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能帮老师想到一种快速了解结果的方法。天的学习,你一定能帮老师想到一种快速了解结果的方法。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参观校园的一角。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参观校园的一角。二、交流共享二、交流共享461 1、出示情境图。、出示情境图。提问:图中有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提问:图中有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生生 1 1:图中有老师和学生。:图中有老师和学生。生生 2 2:他们有的做游戏,有的看书,有的下棋。:他们有的做游戏,有的看书,有的下棋。师:师:他们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他们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而且还非常有意义,而且

133、还非常有意义,我们大家在课后也可以我们大家在课后也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提问:提问:你想知道些什么?如果学生未能想到,你想知道些什么?如果学生未能想到,教师可以先示范:教师可以先示范:我想知道老师比我想知道老师比学生多多少人?然后学生思考交流。学生多多少人?然后学生思考交流。指出: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要先知道他们的人数。指出: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要先知道他们的人数。怎样才能知道图中的人数呢?引导:可以先把图中的人分类整理。怎样才能知道图中的人数呢?引导:可以先把图中的人分类整理。2 2、提问:你打算怎样分类?、提问:你打算怎样分类?指名说:指名说:(1 1)可以按老师和学

134、生分成两类;)可以按老师和学生分成两类;(2 2)可以按参加的活动分成三类;)可以按参加的活动分成三类;(3 3)可以按性别分成两类;)可以按性别分成两类;提问:提问:你想怎样表示人数呢?学生回答:你想怎样表示人数呢?学生回答:可以画可以画“”“”表示;表示;可以用可以用“”表示;表示;有一个人就画一个人有一个人就画一个人下面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标准分一分,并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分类的结果。下面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标准分一分,并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分类的结果。展开活动。展开活动。3 3、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分析结果。、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分析结果。(1 1)选择学生分类的结果,提问:从这里你能看出是按什么分类

135、的吗?生答:)选择学生分类的结果,提问:从这里你能看出是按什么分类的吗?生答:能(不能)能(不能) 。师:首先要把分成的几类一一写出来(如果未写,指导学生将分类的情。师:首先要把分成的几类一一写出来(如果未写,指导学生将分类的情况写清楚。况写清楚。 ) 。提问:现在,你能清楚地知道各有多少人吗?学生根据出示的结果逐一回答。提问:现在,你能清楚地知道各有多少人吗?学生根据出示的结果逐一回答。(2 2)出示其他的分类结果,指名说说从中知道些什么?)出示其他的分类结果,指名说说从中知道些什么?47(3 3)将几种分类的结果放在一起,小组交流:你还知道些什么?)将几种分类的结果放在一起,小组交流:你还

136、知道些什么?生生 1 1:老师和学生一共有:老师和学生一共有 1515 人;人;生生 2 2:老师比学生少:老师比学生少 9 9 人;人;生生 3 3:做游戏的人最多,下棋的人最少;:做游戏的人最多,下棋的人最少;生生 4 4:看书、下棋和做游戏的一共有:看书、下棋和做游戏的一共有 1515 人。人。(4 4)师:这些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结果,你能掌握吗?)师:这些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结果,你能掌握吗?提问:你认为分类整理时最关键的是什么?提问:你认为分类整理时最关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最关键的是确定分类标准。引导学生说出:最关键的是确定分类标准。 (板书:分类标准)(板书:分

137、类标准)4 4、回顾刚才的整理过程,你有哪些体会?、回顾刚才的整理过程,你有哪些体会?学生交流:学生交流:(1 1)分类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图中有哪些人,各有多少;)分类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图中有哪些人,各有多少;(2 2)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小结:通过分类整理,可以获得多方面的信息,用自己的方法将结果表示出来,小结:通过分类整理,可以获得多方面的信息,用自己的方法将结果表示出来,这就经历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这就经历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三、反馈检测三、反馈检测1 1、谈话:我们学校准

138、备成立兴趣小组,有航模、唱歌、美术、舞蹈,现在请同、谈话:我们学校准备成立兴趣小组,有航模、唱歌、美术、舞蹈,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想参加哪一个?学们想一想你想参加哪一个?下面分小组活动,下面分小组活动,用你喜欢的方法把人数记下来。用你喜欢的方法把人数记下来。实物展示:实物展示:说说你是怎么进行说说你是怎么进行统计的?从你整理的结果看,你知道些什么?(学生交流)统计的?从你整理的结果看,你知道些什么?(学生交流)2 2、完成“想想做做”第、完成“想想做做”第 1 1 题。题。出示图,提问:可以怎样分类?生答:按颜色和形状分。出示图下的表格,学生出示图,提问:可以怎样分类?生答:按颜色和形状分。出

139、示图下的表格,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整理结果。独立完成。交流整理结果。3 3、谈话:老师在课前收到了大家带来的一些照片,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先逐、谈话:老师在课前收到了大家带来的一些照片,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先逐一出示然后出示全部)一出示然后出示全部) 。这些照片,这些照片, 可以怎样分类整理?引导学生从照片上人数的多少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类整理?引导学生从照片上人数的多少分成两类: 个人照个人照48和合照;从照片的横拍和竖拍分成两类;从照片上男生和女生分成两类。和合照;从照片的横拍和竖拍分成两类;从照片上男生和女生分成两类。4 4、谈话:最后,老师想把我们班的同学分一分。先请组长汇报一下你们组的

140、人、谈话:最后,老师想把我们班的同学分一分。先请组长汇报一下你们组的人数,你是怎么知道人数的?引导学生说出:是数出来的,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数,你是怎么知道人数的?引导学生说出:是数出来的,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提问:提问:你能按不同的标准分一分吗?小组内讨论,你能按不同的标准分一分吗?小组内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说说自己的想法。集体交流其集体交流其中一个小组的分法。中一个小组的分法。四、反思总结四、反思总结提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提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归纳:在实际生活中,有的时候需要分类整理,才能回答有关

141、的问题。按不同的归纳:在实际生活中,有的时候需要分类整理,才能回答有关的问题。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第八单元第八单元 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第第 2 2 课时课时总第总第课时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010、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 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和整理数据,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1111、培养学生分析数据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42、培养学生分析数据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调查和记录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调查和记录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掌握画“正”字的方法。掌握画“正”字的方法。教具准备:教具准备:课件。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一、情境引入提问:同学们,你今年几岁?学生交流:有的提问:同学们,你今年几岁?学生交流:有的 8 8 岁,有的岁,有的 9 9 岁。岁。老师想知道我们班同学中哪个年龄的人数比较多,老师想知道我们班同学中哪个年龄的人数比较多, 怎么办呢?是不是可以把大家怎么办呢?是不是可以把大家按照年龄分一分呢

143、?按照年龄分一分呢?49是的,是的, 要知道大家的年龄情况,要知道大家的年龄情况, 单凭眼睛是看不出来的,单凭眼睛是看不出来的, 需要一个一个地问清楚,需要一个一个地问清楚,并把这些数据记录下来,才能知道结果。并把这些数据记录下来,才能知道结果。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交流共享二、交流共享1 1、分组活动:调查一下你们小组中、分组活动:调查一下你们小组中 8 8 岁和岁和 9 9 岁的人数各有几个?交流结果,并岁的人数各有几个?交流结果,并说说你们是怎样记录的。说说你们是怎样记录的。在大家的调查和记录过程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数据,下面我们来整理

144、一下,在大家的调查和记录过程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数据,下面我们来整理一下, (出(出示各小组记录的结果)把这些数据合起来,就得到了老师想要的结果。示各小组记录的结果)把这些数据合起来,就得到了老师想要的结果。2 2、师:老师还想了解我们同学有无蛀牙情况。、师:老师还想了解我们同学有无蛀牙情况。(出示图片)蛀牙是什么样的呢?老师给大家看一些图片。(出示图片)蛀牙是什么样的呢?老师给大家看一些图片。下面请同桌之间互相看看,下面请同桌之间互相看看, 帮助你的同桌看一看、帮助你的同桌看一看、 找一找,找一找, 有没有蛀牙?有几颗?有没有蛀牙?有几颗?现在把你看到的情况告诉给同桌,各人要记住自己的蛀牙情况

145、。现在把你看到的情况告诉给同桌,各人要记住自己的蛀牙情况。老师想知道平时你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牙齿的?学生交流。老师想知道平时你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牙齿的?学生交流。 指出:指出: 要想保护好我要想保护好我们的牙齿,首先应该做到坚持每天刷牙。们的牙齿,首先应该做到坚持每天刷牙。3 3、分组活动:小组内调查并做好记录。、分组活动:小组内调查并做好记录。4 4、提问:你们小组是怎样调查和记录的。、提问:你们小组是怎样调查和记录的。实物投影,出示记录的结果,指名说出是怎样记录的?实物投影,出示记录的结果,指名说出是怎样记录的?将几种不同的记录放在一起比较一下: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它好在哪里?将几种不同的

146、记录放在一起比较一下: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它好在哪里?5 5、整理填表。、整理填表。出示表格,让学生根据要求准确地数出人数并填在表里。出示表格,让学生根据要求准确地数出人数并填在表里。集体交流结果,提问:集体交流结果,提问:(1 1)小组同学中,是有蛀牙的人多,还是没有蛀牙的人多?)小组同学中,是有蛀牙的人多,还是没有蛀牙的人多?(2 2)在有蛀牙的同学中,有几颗蛀牙的人最多?)在有蛀牙的同学中,有几颗蛀牙的人最多?指名说一说,小结一下班级学生的蛀牙情况,作出恰当的指导。指名说一说,小结一下班级学生的蛀牙情况,作出恰当的指导。追问:你还能想到什么?交流。追问:你还能想到什么?交流。506 6、

147、提问:回顾统计活动过程,你有什么收获?、提问:回顾统计活动过程,你有什么收获?集体交流,生集体交流,生 1 1:通过统计,能清楚地了解了小组同学的蛀牙情况。:通过统计,能清楚地了解了小组同学的蛀牙情况。生生 2 2:画“正”字记录人数很方便,在生活中也可以用。:画“正”字记录人数很方便,在生活中也可以用。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结果清楚;画“正”字,方便、常用。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结果清楚;画“正”字,方便、常用。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以后还会学习。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以后还会学习。三、反馈检测三、反馈检测1 1、完成“想想

148、做做”第、完成“想想做做”第 1 1 题。题。(1 1)出示班级课程表)出示班级课程表(2 2)出示需要整理的科目,告诉学生:一个方块表示)出示需要整理的科目,告诉学生:一个方块表示 1 1 节节 。(3 3)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各有几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各有几节?(4 4)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指名说一说。)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指名说一说。(5 5)小结指出:像这种用方块表示结果的图,叫做方块统计图,它能比较直观)小结指出:像这种用方块表示结果的图,叫做方块统计图,它能比较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地看出数量的多少。2 2、完成“想想做做”第、完成“想想做做”第

149、2 2 题。题。(1 1)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石头、剪刀、布”)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石头、剪刀、布” 。 (先示范告诉学生游戏的(先示范告诉学生游戏的玩法,然后告诉学生“平”是什么意思。玩法,然后告诉学生“平”是什么意思。 )(2 2)提出要求:做)提出要求:做2020 次,每完成一次在记录表上画“正”字表示。同桌开始做次,每完成一次在记录表上画“正”字表示。同桌开始做游戏。游戏。(3 3)独立整理记录的结果,填写下表。)独立整理记录的结果,填写下表。赢赢()次)次输输()次)次平平()次)次(4 4)同桌交流,说说输赢情况。比较同桌的表格,说说还想知道些什么,指出:)同桌交流,说

150、说输赢情况。比较同桌的表格,说说还想知道些什么,指出:同桌两人的输赢的次数正好相反,否则说明记录结果有误。同桌两人的输赢的次数正好相反,否则说明记录结果有误。3 3、完成“想想做做”第、完成“想想做做”第 3 3 题。题。(1 1)出示水果图,师:欢迎进入丰收园,这个季度丰收园里的水果有香蕉、苹)出示水果图,师:欢迎进入丰收园,这个季度丰收园里的水果有香蕉、苹51果、果、 菠萝、菠萝、 西瓜,西瓜, 要把最新鲜的水果摘下来送给你们,要把最新鲜的水果摘下来送给你们, 可还不知道你们喜欢吃什么呢。可还不知道你们喜欢吃什么呢。(2 2)师:分组活动,了解并记录每个同学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师:分组活

151、动,了解并记录每个同学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人)人()人)人()人)人()人)人(3 3)交流结果,根据大家统计的结果,就知道哪些水果可以多摘哪些可以少摘)交流结果,根据大家统计的结果,就知道哪些水果可以多摘哪些可以少摘了,这样大家就都能吃到自己喜欢吃的水果了!了,这样大家就都能吃到自己喜欢吃的水果了!四、反思总结四、反思总结提问:提问: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体会?归纳:归纳:学到了画学到了画“正”“正”字的记录方法,字的记录方法,它比较方便、它比较方便、常用;常用;经过统计,

152、经过统计,结果清楚;结果清楚;还认识了方块统计图,它的特点是一目了然。还认识了方块统计图,它的特点是一目了然。第八单元第八单元 课题:练习十课题:练习十第第 1 1 课时课时总第总第课时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212、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 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发展学发展学生对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意识。生对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意识。1313、使学生在参与收集和整理的活动中,、使学生在参与收集和整理的活动中, 体会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价值,体会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价值, 获得一些成功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尊重事实

153、的理性精神。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理性精神。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巩固分类整理和记录数据的方法记录数据。巩固分类整理和记录数据的方法记录数据。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实际调查并记录结果。实际调查并记录结果。教具准备:教具准备:玻璃球、筷子。玻璃球、筷子。教学过程:教学过程:52一、知识再现一、知识再现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这些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这些知识。 (板书课题:练习十)(板书课题:练习十)二、基本练习二、基本练习1 1、完成“练习十”第、完成“练习十”第 1 1

154、 题。题。师: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看动物运动会,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看动物运动会,你看吗?出示图,你看吗?出示图,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些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什么?小组讨论:可以按照什么分类?小组讨论:可以按照什么分类?师: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它们的个数?可以打“”师: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它们的个数?可以打“” 。也可以画“”。也可以画“” ,或者其,或者其他你想到的方法。他你想到的方法。现在独立整理数据,然后填表。现在独立整理数据,然后填表。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跳高跳高(5 5)只)只狗狗提提问:哪种问:哪种(5 5)只)只(2 2)只)只(6 6)只)只兔兔猴猴跑步跑步(

155、8 8)只)只小动物只数最多,哪种最少?你是根据第几个表格来回答的?小动物只数最多,哪种最少?你是根据第几个表格来回答的?提问:跳高的比跑步的少几只?你是怎么知道的?提问:跳高的比跑步的少几只?你是怎么知道的?追问: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追问: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指出:不同的分类标准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指出:不同的分类标准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板书:不同的分类标准,结果不同)(板书:不同的分类标准,结果不同)2 2、完成“练习十”第、完成“练习十”第 2 2 题。题。师:师: (出示场景某停车场)现在看完动物比赛,我们要回学校了,停车场里的车(出示场景某停车场)现在看完动物比赛,我们要回学校了,停

156、车场里的车真多呀!你知道有多少辆吗?真多呀!你知道有多少辆吗?老师已经帮大家作了一个记录,看看它们各有多少辆?老师已经帮大家作了一个记录,看看它们各有多少辆?53出示教材的记录表。出示教材的记录表。提问:老师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提问:老师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追问:一个正字表示几辆车?追问:一个正字表示几辆车?现在请大家独立思考,小汽车、面包车和大客车各有几辆?现在请大家独立思考,小汽车、面包车和大客车各有几辆?组织交流。组织交流。指出:在实际生活中,通过统计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情况,画“正”字记录数据,指出:在实际生活中,通过统计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情况,画“正”字记录数据,很方便,也是常用的方法。很

157、方便,也是常用的方法。 (板书:画“正”字,方便、常用)(板书:画“正”字,方便、常用)三、综合练习三、综合练习1 1、完成“练习十”第、完成“练习十”第 3 3 题。题。谈话:谈话:我们每天都在进行体育锻炼,我们每天都在进行体育锻炼,但老师对大家的爱好还不太清楚,但老师对大家的爱好还不太清楚,想请大家想请大家帮老师来作一个调查。帮老师来作一个调查。我们活动主要有拍皮球、我们活动主要有拍皮球、踢足球、踢足球、跳绳和打乒乓球。跳绳和打乒乓球。每个同学先想一想你最喜欢每个同学先想一想你最喜欢的一项活动。的一项活动。展开活动。展开活动。请小组长汇报整理好的数据。请小组长汇报整理好的数据。提问:如果在

158、小组里组织一次体育活动,你认为哪项活动最受大家欢迎?提问:如果在小组里组织一次体育活动,你认为哪项活动最受大家欢迎?出示其中一个小组的表格,全体分析。出示其中一个小组的表格,全体分析。追问:你还能想到什么?追问:你还能想到什么?2 2、完成“练习十”、完成“练习十” “动手做”“动手做” 。拿出准备好的玻璃球和筷子。拿出准备好的玻璃球和筷子。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夹玻璃球的游戏,你玩过吗?边示范边告诉学生怎样玩。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夹玻璃球的游戏,你玩过吗?边示范边告诉学生怎样玩。提问:你估计自己提问:你估计自己 3 3 分钟能夹住几个玻璃球?分钟能夹住几个玻璃球?现在我们分组进行,现在我们分组进行,请

159、小组长负责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请小组长负责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出示表格,出示表格,组长写出各组长写出各个成员的姓名。个成员的姓名。分组活动。分组活动。54全班交流结果,全班交流结果, 提问:提问: 你们小组里夹球个数最多的是谁?你的夹球成绩在小组里你们小组里夹球个数最多的是谁?你的夹球成绩在小组里排第几?班上夹球个数最多的是谁?能夹多少个球?排第几?班上夹球个数最多的是谁?能夹多少个球?四、反思总结四、反思总结提问: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提问: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和体会?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和体会?五、课堂作业五、课堂作业补补第八单元第八单元 课题:了解你的好朋友课题:了解你的好

160、朋友第第 1 1 课时课时总第总第课时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414、使学生根据自己想了解的内容经历对好朋友的调查、使学生根据自己想了解的内容经历对好朋友的调查、 整理的过程,整理的过程, 能够知道调查能够知道调查的注意点,在调查时注意这些方面,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自己的调查活动。的注意点,在调查时注意这些方面,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自己的调查活动。1515、通过对好朋友的进一步了解,增进相互之间的友谊。、通过对好朋友的进一步了解,增进相互之间的友谊。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实际调查好朋友的几项内容。实际调查好朋友的几项内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如何分类整理记录结果。如何分类整理记录结果。教具准备

161、:教具准备:常规教具。常规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一、情境导入提问:你有好朋友吗?有几个?同学间相互交流。提问:你有好朋友吗?有几个?同学间相互交流。指名说说:哪些同学是你的好朋友?指名说说:哪些同学是你的好朋友?提问:你知道他们的哪些情况,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互相交流。提问:你知道他们的哪些情况,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互相交流。 )生:我知道好朋友的生日;生:我知道好朋友的生日;生:我知道好朋友的年龄和身高;生:我知道好朋友的年龄和身高;55生:我还想知道好朋友最喜欢什么颜色。生:我还想知道好朋友最喜欢什么颜色。生:我还想知道好朋友会不会打乒乓球。生:我还想知道好朋友会不会打

162、乒乓球。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调查一下你的好朋友,了解你想知道的一些内容。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调查一下你的好朋友,了解你想知道的一些内容。 (板书课(板书课题:了解你的好朋友)题:了解你的好朋友)二、交流共享二、交流共享1 1、 (出示教师上的表格)(出示教师上的表格)请把你好朋友的姓名写在这张表格中。请把你好朋友的姓名写在这张表格中。学生完成此项内学生完成此项内容的填写。选择一张所有好朋友都在本班的表格作为下面教学的材料。容的填写。选择一张所有好朋友都在本班的表格作为下面教学的材料。2 2、提问:你想了解哪几项内容?指名说一说,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调查内容补、提问:你想了解哪几项内容?指名说一说,根

163、据学生的回答,将调查内容补充为四项。充为四项。集体对这几名同学进行调查,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表格。集体对这几名同学进行调查,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表格。提问:提问: 在最喜欢的颜色这一项,在最喜欢的颜色这一项, 你能看出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可能每个人的喜你能看出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可能每个人的喜好都不同,所以结果就不同。好都不同,所以结果就不同。3 3、谈话:下面我们准备让大家开始调查你的好朋友,你有没有什么困难?(学、谈话:下面我们准备让大家开始调查你的好朋友,你有没有什么困难?(学生可能会提出“我的好朋友不在本班”生可能会提出“我的好朋友不在本班” ,教师要告诉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调查。,教师要

164、告诉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调查。 )提问:开展调查时要注意些什么?提问:开展调查时要注意些什么?学生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并补充:学生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并补充:(1 1)向每个好朋友问的内容应该一样。)向每个好朋友问的内容应该一样。(2 2)要及时准确地记录调查结果。)要及时准确地记录调查结果。(3 3)如果好朋友不在自己班,)如果好朋友不在自己班,可以用课外时间调查。可以用课外时间调查。 (相机板书:(相机板书:调查内容要一调查内容要一样,记录要及时准确,特殊情况课外调查)样,记录要及时准确,特殊情况课外调查)展开活动,调查本班的好朋友。展开活动,调查本班的好朋友。交流你已经了解到的好朋友的情况。

165、交流你已经了解到的好朋友的情况。三、分类整理三、分类整理1 1、指出:你刚才调查的四项就是四种标准。、指出:你刚才调查的四项就是四种标准。56提问:你能选择不同的标准,把你记录的结果分类整理吗?学生肯定:能。要求提问:你能选择不同的标准,把你记录的结果分类整理吗?学生肯定:能。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来。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来。2 2、(出示教材上的表格)选择一张调查表进行分类整理。小组讨论:可以按照、(出示教材上的表格)选择一张调查表进行分类整理。小组讨论:可以按照什么标准分类?指名说一说,教师填好分类标准。什么标准分类?指名说一说,教师填好分类标准。学生独立完成记录的分类整理。学生独立

166、完成记录的分类整理。3 3、提问:通过分类整理,你知道些什么?全班交流。、提问:通过分类整理,你知道些什么?全班交流。四、反思总结四、反思总结1 1、提问:你一共调查了多少人?学生交流。、提问:你一共调查了多少人?学生交流。通过调查,通过调查, 你对自己的好朋友有哪些新的了解?组织学生交流,你对自己的好朋友有哪些新的了解?组织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进行深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他们的爱好广泛,我们都喜欢,我也要学会层次的思考:他们的爱好广泛,我们都喜欢,我也要学会2 2、学习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学习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刚才大家都对自己的好朋友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刚才大家都对自己

167、的好朋友有了一些新的了解, 课后还可以去了解你们小组里的课后还可以去了解你们小组里的同学,同学,选择一些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作为调查内容。选择一些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作为调查内容。那么,那么,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简要回答。些什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简要回答。期末复习期末复习课题:复习万以内数的读写和有余数的除法课题:复习万以内数的读写和有余数的除法第第 1 1 课时课时总第总第课时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8 8、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百位和千位,理解三位数的意义,会熟练读、写万以内、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百位和千位,理解三位数的意义,会熟练读、写万以内

168、的数,能正确比较数的大小。的数,能正确比较数的大小。9 9、理解余数的意义,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的意义,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理解其意义。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理解其意义。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57教具准备:教具准备:课件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二、知识系统整理二、知识系统整理师:同学们,这学期即将结束了。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师:同学们,这学期即将结束了。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师:看黑板,回顾每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你学到了什么?你有

169、什么体会?师:看黑板,回顾每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体会?逐一交流下列问题:逐一交流下列问题:1 1 你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你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2 2 你学得最好的内容是什么?你学得最好的内容是什么?3 3 你觉得有困难的内容是什么?你觉得有困难的内容是什么?揭示课题。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先复习万以内的数的读写和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先复习万以内的数的读写和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板书课题)二、查漏补缺训练二、查漏补缺训练1 1完成“期末复习”第完成“期末复习”第 1 1 题。题。出示题目,出示题目,提问:提问:你能找出五对好朋友吗?动脑筋将每对好朋友用线连起来,

170、你能找出五对好朋友吗?动脑筋将每对好朋友用线连起来, 完完成在教材上。成在教材上。你能说说你是怎样找出一对好朋友的吗?你能说说你是怎样找出一对好朋友的吗?2 2完成“期末复习”第完成“期末复习”第 2 2 题。题。出示题目,出示题目,让学生按要求写出电视机、让学生按要求写出电视机、电冰箱的价格,电冰箱的价格,并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一并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一排。排。说一说说一说 1 1 台空调和一台洗衣机大约多少元?各买台空调和一台洗衣机大约多少元?各买 1 1 台大约需要多少元?台大约需要多少元?3 3 完成“期末复习”第完成“期末复习”第 3 3 题。题。师:师:接下来我们玩个游戏,接下来我们玩

171、个游戏,这个游戏由小组合作完成。这个游戏由小组合作完成。老师给你们四张卡片,老师给你们四张卡片,每每张卡片上有一个数字。张卡片上有一个数字。 (出示(出示“0 0、2 2、5 5、8 8” )请你从中找出三个数字组成三位数,请你从中找出三个数字组成三位数,看哪个小组组成的三位数最多。写在纸上。看哪个小组组成的三位数最多。写在纸上。58全班交流,教师板书。全班交流,教师板书。你在组成数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你在组成数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在组成的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几?最小的数是几?在组成的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几?最小的数是几?你有没有好办法,可以不列举出所有的数直接写出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

172、你有没有好办法,可以不列举出所有的数直接写出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4 4 复习有余数的除法复习有余数的除法谁来说说怎样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谁来说说怎样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三、综合运用提升三、综合运用提升1 1完成“期末复习”第完成“期末复习”第 4 4 题。题。出示题目,学生填在教材上。集体交流。出示题目,学生填在教材上。集体交流。结合图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结合图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 2完成“期末复习”第完成“期末复习”第 5 5 题。题。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对。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对。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指名板演,集体订正。3 3 完成“期

173、末复习”第完成“期末复习”第 6 6 题。题。出示题目,知道了哪些条件,该怎样解答?出示题目,知道了哪些条件,该怎样解答?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在教材上,后集体交流。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在教材上,后集体交流。四、反思总结四、反思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和体会?有哪些收获和体会?五、课堂作业五、课堂作业补补期末复习期末复习课题:复习两、三位数的加减法、毫米和分米课题:复习两、三位数的加减法、毫米和分米第第 2 2 课时课时总第总第课时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591010、进一步巩固三位数加减法笔算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进

174、一步巩固三位数加减法笔算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会对加减计算进行验算。会对加减计算进行验算。1111、进一步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用长度单位测量、进一步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用长度单位测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三位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三位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加法中的连续进位和减法中的连续退位。加法中的连续进位和减法中的连续退位。教具准备:课

175、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三、知识系统整理三、知识系统整理完成“期末复习”第完成“期末复习”第 7 7 题。题。出示口算题,学生口算,并说说自己的方法。出示口算题,学生口算,并说说自己的方法。刚才我们做的都是一些怎样的计算题?(板书课题)刚才我们做的都是一些怎样的计算题?(板书课题)二、查漏补缺训练二、查漏补缺训练1 1完成“期末复习”第完成“期末复习”第 8 8 题。题。学生独立计算,计算中对比上下两题,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独立计算,计算中对比上下两题,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计算,核对总结。提问: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计算,核对总结。提问:计算时要注意什么?2 2完成“期末复习”第完成“

176、期末复习”第 9 9 题。题。提问:做完题目我们应该怎么办?(验算)这样计算正确率就能够提高了。提问:做完题目我们应该怎么办?(验算)这样计算正确率就能够提高了。怎样验算呢?怎样验算呢?学生独立计算。学生独立计算。3 3完成“期末复习”第完成“期末复习”第 1010 题。题。出示题目,提问:教材图画了些什么?出示题目,提问:教材图画了些什么?60提问:从学校到少年宫有几条路线?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提问:从学校到少年宫有几条路线?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提问:估计一下,走哪一条路线近?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提问:估计一下,走哪一条路线近?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提问:算一算各要多少米?提问:算一算各要多少米?

177、三、综合运用提升三、综合运用提升1 1完成“期末复习”第完成“期末复习”第 1111题。题。出示题目。出示题目。学生自主提问解答,交流解答。学生自主提问解答,交流解答。2 2完成“期末复习”第完成“期末复习”第 1212 题。题。复习单位换算,做在教材上,同桌先交流,再集体核对。复习单位换算,做在教材上,同桌先交流,再集体核对。3 3完成“期末复习”第完成“期末复习”第 1313 题。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填在教材中,做完后同桌交流,再集体核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填在教材中,做完后同桌交流,再集体核对。四、反思总结四、反思总结提问: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和体会?提问:今

178、天我们复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和体会?期末复习期末复习课题:复习角和认识方向课题:复习角和认识方向第第 3 3 课时课时总第总第课课时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212、通过复习,、通过复习,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确定位置和认识角等基础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确定位置和认识角等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的初步空培养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间观念。131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能根据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他七个方向。能根据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

179、其他七个方向。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能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所在方向。能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所在方向。教具准备:教具准备:61课件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四、知识系统整理四、知识系统整理1 1 我们前面学习了角,角是怎样的?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我们前面学习了角,角是怎样的?它是由什么组成的?2 2 提问:角分几类?怎样的角是直角?请你用两个手指搭出直角,判断一个角提问:角分几类?怎样的角是直角?请你用两个手指搭出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你有什么办法?怎样的角叫锐角?怎样的角叫钝角?是不是直角,你有什么办法?怎样的角叫锐角?怎样的角叫钝角?二、查漏补缺训练二、查漏补缺训练1 1出示“期末复习”第出

180、示“期末复习”第 1414 题(题(1 1)的图形,提问:左图中有几个角?是直角的)的图形,提问:左图中有几个角?是直角的在教材上画上标记。其他的角是什么角?在教材上画上标记。其他的角是什么角?2 2出示“期末复习”第出示“期末复习”第 1414 题(题(2 2)的图形,提问:你能用三角尺在右图中找出)的图形,提问:你能用三角尺在右图中找出3 3 个直角吗?找到后同桌互相交流。个直角吗?找到后同桌互相交流。3 3接下来我们复习“认识方向”接下来我们复习“认识方向” 。提问:我们学过了哪几个方向?提问:我们学过了哪几个方向?在地图上,我们是怎样确定方向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地图上,我们

181、是怎样确定方向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4 4出示“期末复习”第出示“期末复习”第 1515 题,提问:图上画了些什么?题,提问:图上画了些什么?提问:提问: 三个小朋友的家分别在学校的哪个方向?你能说说他们上学的路线吗?你三个小朋友的家分别在学校的哪个方向?你能说说他们上学的路线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小组讨论,集体交流。5 5完成“期末复习”第完成“期末复习”第 1616 题。题。小组选择几件物品,先估计高度,再测量高度,注意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小组选择几件物品,先估计高度,再测量高度,注意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三、综合运用提升三、综合运用提升1

182、 1完成“期末复习”第完成“期末复习”第 1717 题。题。出示题目,学生读题。出示题目,学生读题。提问: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求什么?提问: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求什么?我们可以先求什么?(已做了多少朵花)再求什么?我们可以先求什么?(已做了多少朵花)再求什么?6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集体订正。2 2完成“期末复习”第完成“期末复习”第 1818 题。题。学生读题,并独立解答。学生读题,并独立解答。交流订正,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交流订正,还能提出什么问题?3 3完成“期末复习”第完成“期末复习”第 1919 题。题。让学生小组内了解每个同学家有几口人,

183、把记录的结果分类整理,并填表。让学生小组内了解每个同学家有几口人,把记录的结果分类整理,并填表。提问:你们小组里几口人的家庭个数最多?提问:你们小组里几口人的家庭个数最多?4 4完成“期末复习”思考题。完成“期末复习”思考题。教师带学生分析题目:十几个球,是教师带学生分析题目:十几个球,是3 3 的倍数,可能是?(的倍数,可能是?( 1212 个、个、1515 个、个、1818 个)个)取取 4 4 个球余个球余 2 2 个,说明这个数除以个,说明这个数除以 4 4 余余 2 2,口袋里原来有多少个球?,口袋里原来有多少个球?四、反思总结四、反思总结提问: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提问: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和体会?有哪些收获和体会?五、课堂作业五、课堂作业补补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