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铜川新区简介资料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7511917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7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铜川新区简介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铜川新区简介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年铜川新区简介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年铜川新区简介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年铜川新区简介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铜川新区简介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铜川新区简介资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铜川新区简介资料1,新区概况铜川新区位于铜川南部,距离古城西安和西安国际机场65 公里,是陕西关中与陕北地区的重要连接地。铜川新区创建于1992 年 7 月,1993 年 11 月由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并享有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切优惠政策。2002 年 11 月,铜川新区被列为国家级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的重点建设区域,成为陕西省“一线两带”建设的核心层,是国家级“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 年元月,市委、市政府将坡头工业园区划归新区管理。新区下辖两个街道办事处,一个镇,41 个行政村。规划面积 131 平方公里,未来城市人口 35 万人,绿化覆盖率 35% ,是铜川市新的政治

2、、经济和文化中心。新区开发建设以来, 按照建设现代气息浓厚, 建筑风格独特,产业支撑力强,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的战略目标。新区建设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现代化的生态园林城市已在崛起,城市水、电、气、路、讯基础设施已经成型,建成城市道路 100 多公里。正在形成以台湾旺旺集团铜川瑞麦食品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业, 以陕汽集团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兴材料研发生产基地为龙头的先进材料业,以麟字电源为龙头的电源业, 以大唐养生园为龙头的文化养生产业等五大产业新格局。坡头工业园区将重点建设现代物流、节能照明、城乡统筹、载能循环、小企业孵化等五大产业园。新区建设的金融、教育、医疗等

3、服务设施已经形成,优美的生活环境和功能健全的人居城市日臻完善。截止2012 年底,新区开发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 110 多亿元。新区开发建设中, 十分注重城市配套功能建设,建设了大中专院校、 机关办公设施和医院、宾馆、银行、商业等服务设施,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园林城市这一目标,着力打造新区绿色品牌,建设城市专用绿地,栽植名优大树千余棵,绿色环境已成为新区的一大特色,目前新区常住人口约10 万人。新区是一块区位优势明显、 开发前景广阔的投资热土。 热忱地欢送各位朋友到新区投资置业、共谋发展,我们将坚持“你赚钱,我发展,你经营,我服务”的理念,向广阔客商提供最优良的投资发展环境、最周到的服务。2,自然条

4、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新区地处铜川市南部原区,本区地形呈波浪起伏,由东、西两条原面组成,中有赵氏河相隔。东原东西宽46 公里,西原东西宽 3 公里,呈东北西南走向,原面比较平坦,整个原面海拔高度710750 米,赵氏河谷海拔 600660米,与台原高差 100米左右。原面边缘因水流冲刷, 形成参差不齐的陡壁及破碎的沟壑。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半湿润易旱气候区,四季冷暖干湿分明, 冬季受蒙古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雨雪偏小。春季温度上升,天气多变,乍暖乍寒,常有大风、霜冻、沙尘及春旱发生。夏季受太平

5、洋副热带海洋气团控制,出现高温与雷阵雨天气,常有冰雹及伏旱发生。秋季降温较快,多连阴雨,晚秋天气较晴朗,无霜期长,降水较少。太阳辐射平均年总量为127.61 千卡/ 平方厘米。日照总时数2268.6 小时,日照百分率达 51% 。一般是夏季与春末最长,占全年总时数的40% 。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2.3, 7 月份最高 25.0,1 月最低零下1.7。极端温度历史记录: 最高 39.7 1972 年 7 月; 最低零下 16.01967年 1 月。年平均降水量为567.8 毫米。最大降水量为1983 年 821.8 毫米,最小降水量为 1986 年 347.7 毫米,相差

6、474.1 毫米。月平均降水 7 月最多为 110.5毫米,月最少为 5.0 毫米。四季降水冬季最少 ,春季次之,秋季较多,夏季最多。降水量最多集中在79 月份。每年降水量日数平均91 天。夏季29 天,秋季 27 天,春季 24 天,冬季 11 天。最长降水日数为19天,出现在 1962年 9 月 22 日10月 10 日。新区境内有两条河流。 赵氏河源干耀州区吕村河、 陈村河两支流, 于双岔河会流后形成干流,入富平县境石川河,全长33 公里,总流域面积224.1 平方公里。多年平均经流量 1487万立方米, 流量 0.25 秒立方米。 浊峪河发源于小丘乡北部之安沟村, 南流入三原县汇于清峪

7、河, 全长 22 公里,流域面积 85.8 平方公里,每年平均经流量550 万立方米,流量 0.07 秒立方米。新区大部分用水由桃曲坡水库补充供应。桃曲坡水库距新区15 公里,总库容量 5720 万立方米,由于多年泥沙淤积,有效库容降至3095 万立方米。玉皇阁水库位于赵氏河上游,设计库容1590 万平方米,由于泥沙淤严重,仅有库容 464 万立方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新区地下水储量丰富。 一级阶地及东侧原边台地, 属于强富水区。 单井涌水量为 20003000 吨/ 日,最大可达 9000 吨/ 日

8、,东原南部属干强富水或较强富水等级,单孔出水量5001000 吨/ 日,或大于 1000 吨/ 日。据有关地质勘察资料, 新区周围地下埋有一定贮量的煤,面积 51.42 平方公里。平均煤的厚度2.58 米。储量 1.8 亿吨。赵氏河、浊峪河流域河滩地万余亩可种植莲菜,建立鱼塘,开展多种经营,河道两岸山坡可栽植杂果。新区自然灾害有旱、 水、风、虫、冻、雹、地震等多种, 尤以旱灾次数最多,危害最大。民国四年 1915至三十四年 194530 年内,大旱 10 次平均 3 年一次。解放后,据气象部门统计, 1962年1981 年 20 年内,共出现干旱 59 次,平均每年近 3 次。其中百日、双百日

9、大旱5 次,平均 4 年一次。最长的大旱207天, 出现在 1979年 9 月 29日至 1980年 4月 22 日。 水灾多由暴雨及连阴雨造成。19641983年 20年内,严重水灾出现7次,平均近三年一次。雹灾每年平均降雹 4 次,最多的 1973 年到达 11 次。时间最早在 4 月下旬,最晚在 10 月下旬,而以 7 月份为最多。 风灾以大风引起的沙尘暴最为严重。每年在三四月间清晨发生,往往持续 12 日。霜冻与虫害虽较普遍,但危害较小。地震虽发生多次,但多属轻震、微震。3,政区沿革铜川市新区位于铜川市南部原区耀州城西,古称“耀州西原”。是原耀县的一个乡,即“下高埝乡”。1993年 1

10、1月, 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设铜川市新区,经市政府批准,1995年 7 月 1 日起,原耀县下高埝乡移交铜川市新区管委会领导和管理。即一区新区一乡下高埝乡。新区所辖的下高埝乡,自西汉景帝二年前155年始建祋祤县,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先后八易其名,一直归耀县管辖。据长安志记载,唐华原县今耀州区有40 乡,宋有 4 乡。明代始行里甲制, 10 户为牌, 10 牌为甲,10 甲为里,随户口增减而变化。明洪武时13681398耀州编 18 里,下高埝地区即分为鱼池里、石人里、中高里三里,清顺治8 年1651,下高埝地区为耀州南乡,辖 17 村 19 甲 162 牌。民国十八年 1929,耀县划为

11、东、西、南、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北、中 5 个区,南区辖下高埝地区东南部,西区辖下高埝地区西北部。民国二十三年 1934推行保甲制,耀县编为10 个联保,南孝联保驻高家堡,辖下高埝南部,西仁联保驻石人堡,辖下高埝东部及中部,北信联保辖下高埝北部。民国二十八年 1939改联保为乡,下高埝南部为南忠乡,北部为西仁乡。1950年民主建设,下高埝称袁文区,郭家乡等。1958年后改为下高埝管区,下高埝人民公社。1983 年政社分设,恢复乡政权,改为下高埝乡。1993 年 11 月,省政府批准建设并将原“铜川市经济

12、技术开发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更名为“铜川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1994年 4 月,铜川市下发文件,将“铜川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更名为“铜川市新区管理委员会”简称铜川市新区管委会 。1998年 4 月,耀州区寺沟乡董坡、 崔上两村划归新区管委会管辖,2004年 10 月,经省民政厅批准, 市委、市政府决定撤销下高埝乡, 设立咸丰路、正阳路两个街道办事处。2005年 5 月耀州区寺沟镇方巷口村、崔下村划归新区管委会管理。 2011年 12月,市委、市政府将耀州区城头镇及坡头工业园区规划铜川市新区管理4,投资简介铜川市新区位处西安北郊,北距人文初祖轩辕黄帝陵50公里,南距西安市中心

13、 65 公里,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70 公里,210 国道和西延高速公路穿区而过,区内水、电、天然气充足,地理位置优越,建设条件优良。新区的创建和开发是铜川市经济、 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铜川市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重大举措。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铜川市抓住国家支持发展区域性开发区的有利时机,于 1992 年创建了铜川新区, 1993年得到了省政府的批准,并赋子省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列入国家级“线两带”建设核心层。国务院已正式批准市人民政府迁入新区,按照建设现代气息浓厚, 建筑风格独特、 产业支撑力强、人与自然和谐的园林式城市的总体目标,坚持大手笔、高起点,着眼未来发展的原则, 进行了新

14、区规划编制工作, 并得到国家建设部的批准。 新区规划面积 35 平方公里,规划控制范围 200平方公里, 规划城市人口 35 万,绿地率 40。凝结了铜川发展希望的新区建设,得到了各级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全市人民的积极参与。在高标准规划指导下,采取多种形式,加快建没步伐。至目前,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区完成总投资 15 亿元,其中由政府投资完成的基础设施和机关办公设施工程量6 亿多元。建成城币道路 41 公里,敷没供水管线 20 公里,天然气管线 11 公里,敷设电信线路 153 公里, 架设供电线路 1

15、30 公里,区内各主要机关、 学校、酒店、餐饮、 居住小区电视信号已接通运行, 启动区 10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已经配套,商业、居住、教育等服务设施已经形成,一个现代化新型城市的雏型已经出现。着力打造新区绿色品牌,建设城市绿地110 多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到达40% ,绿色环境已成为新区的一大特色。在新区开发建设中,我们还重点进行了工业园区建没。新区工业园区位于新区南部,园区规划面积 6.8 平方公里, 西延一级公路、 靖西天然气管线均穿区而过,区位优越,地势平坦,建设用地充足, 投资成本低廉。 目前,园区道路、水、电已经通达。 我们还重点进行了一流投资软环境建设,实行“封闭式管理, 开放式运作

16、,一个窗口对外”的工作机制;建立客商服务和投诉协调服务机构,实行对项目的全程追踪服务;推行特别优惠的投资政策。新区的开发建设为铜川创造了招商引资的最正确载体和平台,构筑了加速发展的新空间、新基地。优越的区位优势,优惠政策、优质服务、配套设施和发展空间,吸引了一大批高起点和技术含量高的项目落户新区投资置业。台湾旺旺集团、兰芝实业已建成生产,陕西祥云公司、西安建大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吉富电池,亲亲乐食品、金舰特纸、陕西秦煤等8 个生产性项目正在建设。现在入区单位和项目超过了200 个。2004年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 亿元,实现税收4000万元,铜川新区已成为中外客商在西部投资的一方热土。5,

17、开发规划铜川市新区位于铜川南部,北距老市区25 公里,南距西安市及西安咸阳国际航空港均为 70 多公里, 210 及 208 国道和梅七铁路从新区东侧通过,交通便捷,且有良好的区位投资环境。1、新区规划年限:近期19932005 年,远期 2005 一 2015 年;2、规划控制范围:东起耀州区药王山、 北至桃曲坡水库, 西到赵氏河西岸,南至梅家坪车站,总面积约 20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东起梅七铁路线,西至赵氏河,北起上高埝,南到惠家堡,东西宽约7 公里,南北长约6.5 公里,总面积 45.5 平方公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18、- - -第 5 页,共 6 页3、城市人口规模:近期7.2 万人,远期 25 万人。远景可容纳35 万人;4、道路及城市组成要素规划布局:新区道路网和放射网相结合,围绕中心成东西向七条,南北向八条主干道,规划三处综合性市级公园,六座医院,五处广场,新区南北,东西主轴交汇处形成城市中心的大地广场。新区创建于 1992 年 7 月,1993年 11月由省政府批准并享受省级经济开发区的一切优惠政策,是陕西省“一线两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铜川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过科学规划和十年建设, 新区 7.2 平方公里的启动区已初具现代化的城市规模,城市框架基本形成,水、电、路、气、讯、有线电视等基础设

19、施均能为入区投资开发者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在开发建设的同时, 新区将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建设中,城市绿地率达35以上,绿化覆盖率50以上,一座宜人的绿色生态城市正在崛起。铜川是中国 21 世纪议程八个试点城市之一, 又被联合国计划署 UNDP 列为支持中国 21 世纪议程地方能力建设的三个试点城市之一,中国轻洁能源试点城市。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投资环境为铜川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及新区的开发建设带来了空前发展机遇。 目前已有台湾旺旺集团等193 家企业和单位入区生产及建设。铜川新区已经成为中外客商在西部投资的一方热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