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免疫器官和组织ppt课件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7511865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15.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章免疫器官和组织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第5章免疫器官和组织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第5章免疫器官和组织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第5章免疫器官和组织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第5章免疫器官和组织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章免疫器官和组织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免疫器官和组织ppt课件(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五章第五章 免疫系统的组织与细胞免疫系统的组织与细胞 第一节第一节 免疫器官与组织免疫器官与组织一、组成一、组成1.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 熟的场所。 包括:胸腺和骨髓(人和哺乳动物) 法式囊(禽类) 2.外周免疫器官及组织T、B细胞定居的场所; 免疫应答的发生部位。 包括:淋巴结、脾脏、粘膜伴随淋巴组织等。 3.免疫细胞T、B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NK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4.免疫系统分子:补体系统、急性期蛋白、细胞因子、胃酸、蛋白溶解酶(眼泪、唾液)、乳酸和脂肪酸(汗液) 二、中枢免疫器官二、中枢免疫器官(一) 骨髓 造血组织,各类免疫细胞的发生

2、场所 1.组成及分化(1)骨髓基质细胞(stromal cell)(2)造血干细胞(hematopietic stem cells)Development of the Immune System eryplmyeneumlymnkthyCD8+CD4+CTLTH2TH1 2.B2.B细胞在骨髓内的发育细胞在骨髓内的发育 (1 1)发育过程)发育过程:(从邻近骨内表面的骨髓膜下区向骨髓腔中心移行并逐渐发育) 淋巴样前体细胞 祖B细胞(pro-B ) 前B细胞(pre-B) 未成熟B细胞 成熟B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 重链重排重链重排 轻链重排轻链重排(2 2)骨髓基质细胞在)骨髓基质细胞在B

3、B细胞发育中的作用细胞发育中的作用 粘附性接触 提供生长因子(3 3)B B细胞不同发育阶段区别细胞不同发育阶段区别 免疫球蛋白的轻、重链基因重排及表达 B细胞的特征性蛋白分子的表达 (4 4)未成熟)未成熟B B细胞自身耐受性的四种命运选择细胞自身耐受性的四种命运选择 通过受体编辑(receptor-editing)产生新受体; 导致B细胞克隆程序死亡,即克隆消除(clonal deletion); 诱导永久性的对抗原无反应状态和克隆忽视(clonal ignorance); 进入外周淋巴组织发育为成熟B细胞。(二)胸腺1.1.胸腺为胸腺为T细胞分化提供微环境细胞分化提供微环境 影响胸腺内T

4、细胞的分化、增殖和选择 性发育微环境构成胸腺基质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细胞外基质成分细胞外基质成分 胸腺上皮细胞胸腺上皮细胞 影响胸腺细胞分化的两种方式影响胸腺细胞分化的两种方式 细胞细胞细胞间相互接触细胞间相互接触 分泌细胞因子分泌细胞因子 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 较集中存在于皮质较集中存在于皮质- -髓质交界髓质交界 处,表达高水平的处,表达高水平的MHC-类分类分 子。子。 巨噬细胞巨噬细胞 散在表达低水平的散在表达低水平的MHC-类分子。类分子。 细胞外基质(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组成:胶原蛋白、网状蛋白纤维、 葡萄糖胺聚糖和糖蛋白 功

5、能:a.维持胸腺内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b.促进细胞细胞间的相互接触; c.胸腺细胞移行成熟。 2.2.T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 发育过程 胸腺细胞(来自骨髓的淋巴样干细胞) 被膜下区 皮质区 髓质的移行成熟过程(1)细胞表面分子的变化 “双阴性”(CD4- CD8-)胸腺细胞 胸腺被膜下区和皮质边缘区 “双阳性”(CD4+ CD8+)胸腺细胞 主要存在于皮质深区 “单阳性”(CD4+或CD8+ )TCR T细胞 皮质和髓质交界处及髓质区 (2 2)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 阳性选择(阳性选择(positive selection) 指发育中的双阳性(CD4+CD8

6、+)胸腺细胞表达的TCR同胸腺上皮细胞表达的自身MHC-抗原肽分子相互作用,且具适当亲和力的DP细胞分化为单阳性T细胞,其中与类分子结合的DP细胞分化为CD8+T细胞;与类分子结合的DP细胞分化为CD4+T细胞;而不能与MHC-抗原肽结合或亲和力过高的DP细胞则发生凋亡遭克隆清除。决定T细胞对抗原应答的MHC限制性。 阴性选择阴性选择 经过阳性选择的胸腺细胞表达的TCR与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的自身抗原肽-MHC或类分子复合物结合,导致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清除或形成克隆不应答状态。决定T细胞自身耐受性。 发育部位发育部位 表面标志表面标志 细胞类型细胞类型 被膜下区被膜下区 CD4CD4CD

7、4CD4- - - - CD8CD8CD8CD8- - - - “ “双阴性双阴性双阴性双阴性” ” 皮质区皮质区 CD4CD4CD4CD4+ + + + CD8 CD8 CD8 CD8+ + + + “ “双阳性双阳性双阳性双阳性” ” 皮质、皮质、髓质髓质 CD4CD4CD4CD4+ + + +或或或或CD8CD8CD8CD8+ + + + “ “单阳性单阳性单阳性单阳性” ” 交界处交界处 髓质区髓质区 成熟成熟T细胞细胞 T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细细胞胞主主要要表表面面 标标志志的的变变化化阳阳性性选选择择阴阴性性选选择择二、外周免疫器官与组织二、外周免疫器官与组织T、B

8、细胞定居的场所;细胞定居的场所;组织抗原组织抗原血液抗原血液抗原粘膜抗原粘膜抗原APCAPC处理提呈抗处理提呈抗原原 T 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T T 细胞活化分细胞活化分化成效应化成效应T T细胞细胞B B细胞识别特异细胞识别特异性抗原性抗原 活化分活化分化成浆细胞化成浆细胞 特特异性抗体异性抗体免疫应答的发生部位淋巴结淋巴结脾脾MALT (一)淋巴结(一)淋巴结 T细胞约占细胞约占75%75%,B细胞约占细胞约占25% 25% 1.1.淋巴结的基本结构淋巴结的基本结构 被膜被膜 皮质:浅皮质区皮质:浅皮质区 主要由淋巴滤泡构成,主要由淋巴滤泡构成,B细胞区细胞区 深皮质区深皮质区( (副皮质

9、区副皮质区) ) 主要含主要含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T细胞区细胞区 髓质:主要由髓索构成髓质:主要由髓索构成(二)脾(二)脾 T细胞:占细胞:占45%45%; B细胞:占细胞:占55%55% 被膜被膜 白髓:白髓:T细胞分布:动脉周围淋巴鞘(细胞分布:动脉周围淋巴鞘(PALS ) ) 白髓内靠近中央动脉白髓内靠近中央动脉 B细胞分布:细胞分布:PALS的外周构成的滤泡的外周构成的滤泡 红髓红髓 收集来自血液的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发生收集来自血液的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发生 破坏衰老红细胞的场所破坏衰老红细胞的场所1. 组成组成2. 2.功能功能(三)粘膜伴随淋巴组织(三)粘膜伴随淋

10、巴组织 ( (mucosal-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 ) 指存在于呼吸道、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粘膜上皮下指存在于呼吸道、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粘膜上皮下的散在淋巴组织和一些带有淋巴滤泡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的散在淋巴组织和一些带有淋巴滤泡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织。 鼻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NALT)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BALT)肠伴随淋巴组织(肠伴随淋巴组织(肠伴随淋巴组织(肠伴随淋巴组织( GALTGALT)包括:扁桃体、增殖腺、阑尾和派氏集合包括:扁桃体、增殖腺、阑尾和派氏集合包括:扁桃体、增殖腺、阑尾和派氏集合包括:扁桃体、增殖腺、阑

11、尾和派氏集合 淋巴结(淋巴结(淋巴结(淋巴结(Peyer patchesPeyer patches)Antigen entersnode in afferentlymphaticYYYYYYYYYYYYYYYYYYB cells leave blood & enter lymph node viahigh endothelial venulesB cellsproliferaterapidlyGERMINAL CENTRETransient structure ofIntense proliferationGerminal centrereleases B cellsthat differen

12、tiateinto plasma cellsRecirculating B cells are trapped by foreign antigens in lymphoid organs三、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三、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1.1.归巢归巢 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织的特定区域。 2.2.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再循环 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第二节第二

13、节 免疫细胞免疫细胞 一、一、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细胞) 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 (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 外周血: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外周血: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65%65%75%75% 胸导管:高达胸导管:高达95%95%以上以上(一)(一)TCR-CD3复合物复合物TCR: T T细胞抗原受体细胞抗原受体细胞抗原受体细胞抗原受体( (T- cell antigen receptorT- cell antigen receptor) T T细胞表面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结构细胞表面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结构细胞表面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结构细胞表面特异

14、性识别抗原的结构。CD3:传递传递T细胞活化信号。细胞活化信号。 链链链链:同质二聚体,帮助活化信号的传导。同质二聚体,帮助活化信号的传导。同质二聚体,帮助活化信号的传导。同质二聚体,帮助活化信号的传导。1.1.TCR(1 1)分类)分类 TCR 主要分布于外周血主要分布于外周血 TCR 主要分布于皮肤和粘膜主要分布于皮肤和粘膜 膜外区膜外区V区和区和C区区 跨膜区跨膜区 胞浆区胞浆区(2 2)肽链构成)肽链构成 2. 2.CD3分子分子(1 1)组成)组成 链链(1(1条条) )、链链(1(1条条) )、链链(2(2条条) ) 均含均含IgIg样功能区和免疫受体样功能区和免疫受体酪酪氨酸激活

15、基序氨酸激活基序 ( (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activation motifs, ITAM) ) 。 (2 2)功能)功能 参与参与T细胞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发育过程中的TCR的膜表面的膜表面 表达;表达; 介导介导TCR与抗原接触后产生的活化信与抗原接触后产生的活化信 号的传递;号的传递; 成熟成熟T细胞表面的表面标志,用于成细胞表面的表面标志,用于成 熟熟T细胞的检测。细胞的检测。 3.链链 (1 1)组成特点)组成特点 每条每条链含有三个链含有三个ITAM序列;序列; 胞外区较短(胞外区较短(9 9个氨基酸残基),个氨基酸残基), 胞浆区较长(胞浆区较

16、长(113113氨基酸残基)。氨基酸残基)。 (2 2)功)功 能能 有助于有助于TCR-CD3复合体启动的信号的最大转导。复合体启动的信号的最大转导。 1.CD4分子和CD8分子 (1)CD4:CD4T细胞约占65% 组成:由单体肽链组成,胞外部分含有4个Ig样 的功能区( (二二) )T细胞其它主要表面膜分子细胞其它主要表面膜分子 功能功能 协同受体协同受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的受体)的受体 鉴定鉴定T T细胞亚群(细胞亚群(CD4CD4)的标志)的标志)的标志)的标志(2)(2)CD8:CD8T细胞约占细胞约占35%35%CD8CD8分子与分子与分子与分子

17、与MHC-MHC-类分子的类分子的类分子的类分子的2222功功功功能区结合,可增加能区结合,可增加能区结合,可增加能区结合,可增加TCRTCR对对对对 MHC-MHC- 类分子递呈的抗原的敏感性;类分子递呈的抗原的敏感性;类分子递呈的抗原的敏感性;类分子递呈的抗原的敏感性;促进促进促进促进TCRTCR识别抗原后的识别抗原后的识别抗原后的识别抗原后的TCR-CD3TCR-CD3复复复复合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作用。合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作用。合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作用。合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作用。 组成:由组成:由链和链和链和链和链或链或链或链或链和链和链和链和链组成,每链组成,每链组成,每链组成,每 条链的胞外

18、部分均含有一个条链的胞外部分均含有一个条链的胞外部分均含有一个条链的胞外部分均含有一个IgVIgV区样的区样的区样的区样的 功能区。功能区。功能区。功能区。 功能功能协同受体协同受体协同受体协同受体鉴定鉴定鉴定鉴定T T T T细胞亚群(细胞亚群(细胞亚群(细胞亚群(CD8CD8)的标志。)的标志。)的标志。)的标志。 2.2.CD2分子分子 又称又称LFA-2 (lymphocyte function associated antigen-2, ,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2)-2)和和E受体受体 ( (绵羊红细胞受体绵羊红细胞受体) )。 (1 1)组成:单一肽链)组成:

19、单一肽链 (2 2)分布:成熟)分布:成熟T细胞、双阳性胸腺细胞、部分双细胞、双阳性胸腺细胞、部分双 阴性胸腺细胞及阴性胸腺细胞及NK细胞。活化细胞。活化T细胞细胞 表达水平升高。表达水平升高。 (3 3)配体:)配体:LFA-3( (CD58分子分子) ) (4 4)功能:介导)功能:介导T细胞与抗原递呈细胞间的粘附作细胞与抗原递呈细胞间的粘附作 用,刺激用,刺激T细胞非特异性活化;介导胸细胞非特异性活化;介导胸 腺细胞的发育成熟。腺细胞的发育成熟。 3.3.LFA-1(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1) 整合素家族成员整合素家族成员 (1 1)组成:)组成:链链1 1

20、条,条,链链1 1条条 (2 2)分布:全部白细胞,活化)分布:全部白细胞,活化T T细胞增加表达细胞增加表达 (3 3)配体:)配体:ICAM-1 (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细胞间粘附分子细胞间粘附分子1 1,CD54) ) (4 4)功能:介导)功能:介导T T细胞的移行;在细胞的移行;在T细胞同细胞同APC或或 靶细胞间起粘附作用。靶细胞间起粘附作用。 4.4.CD28分子和分子和CTLA-4 (cytotoxic lymphocyte antigen- 4, CD152) ) (1 1)组成:同质二聚体,每条链含一个)组成:同质二聚体

21、,每条链含一个IgV样功能区样功能区 ( (两者同两者同) )。 (2 2)配体:)配体:B7分子分子( (两者同两者同) )。(3 3)分布:)分布:CD28分子分子 主要表达于人外周主要表达于人外周T细胞;细胞; CTLA-4分子分子 表达于活化表达于活化T细胞。细胞。(4 4)功能:)功能:CD28分子与表达在分子与表达在APC上的上的B7分子结分子结 合,为初始合,为初始T T细胞提供协同刺激信号,促使细胞提供协同刺激信号,促使 T细胞活化和增殖。细胞活化和增殖。 CTLA-4分子同分子同B7分子结合提供抑制信号分子结合提供抑制信号 给化给化T细胞,阻止细胞,阻止T细胞的增殖,限制细胞

22、的增殖,限制T细细 胞分泌胞分泌IL-2。 5.5.CD40L( (CD40 ligand,又称,又称gp3939分子分子) )(1 1)分布:活化)分布:活化T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细胞表面的糖蛋白。(2 2)功能)功能 CD40L同同APC表面的表面的CD40结合,结合, 信号给活化信号给活化T细胞;细胞; 活化活化APC表达表达B7分子;分子; T细胞表面的细胞表面的CD40L与与B细胞表面细胞表面 的的CD40相互作用相互作用, ,产生产生Ig类转换。类转换。 6.6.丝裂原受体丝裂原受体 如刀豆蛋白如刀豆蛋白A( (ConA) )受体,植物血凝素受体,植物血凝素( (PHA) )受受体。

23、体。7.7.其它表面分子其它表面分子 包括细胞因子受体包括细胞因子受体( (IL-1R,IL-2R,IL-4R,IL 6R,IL-7R) )和诱导凋亡的和诱导凋亡的FasL( (CD95L) ),分别与相,分别与相 应的细胞因子和应的细胞因子和Fas( (CD95) )相结合。相结合。(三)三)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按表达按表达TCR类型不同类型不同 按对抗原应答所处状态不同:初始按对抗原应答所处状态不同:初始T细细 胞、活化胞、活化T细胞和记忆性细胞和记忆性T细胞细胞1.1.分类分类TTTT细胞细胞细胞细胞TTTT细胞细胞细胞细胞按按按按CDCD分子不同分子不同分子不同分子不同

24、按功能不同按功能不同按功能不同按功能不同T细胞细胞CD4CD4T T细胞细胞细胞细胞CD8CD8T T细胞细胞细胞细胞辅助性辅助性辅助性辅助性T T T T细胞细胞细胞细胞( (ThTh) )细胞毒性细胞毒性细胞毒性细胞毒性T T T T细胞细胞细胞细胞( (CTLCTL或或或或TcTc) )抑制性抑制性T细胞细胞(Ts) T细胞细胞 分布:大部分分布于粘膜伴随淋巴组织;分布:大部分分布于粘膜伴随淋巴组织; 生物学功能生物学功能生物学功能生物学功能细胞毒作用:介导粘膜局部细胞性免疫应答细胞毒作用:介导粘膜局部细胞性免疫应答细胞毒作用:介导粘膜局部细胞性免疫应答细胞毒作用:介导粘膜局部细胞性免疫

25、应答免疫调节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免疫调节作用:释放细胞因子释放细胞因子释放细胞因子释放细胞因子(IL-2IL-2、IL-3IL-3、 IL-4IL-4、INF-INF-、GM-CSFGM-CSF等等等等) 促促促促B B细胞分化、产生抗体;细胞分化、产生抗体;细胞分化、产生抗体;细胞分化、产生抗体; 活化单核活化单核活化单核活化单核- - - -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损伤粘膜的修复作用损伤粘膜的修复作用损伤粘膜的修复作用损伤粘膜的修复作用:NKG2DNKG2D与与与与MIC-AMIC-A和和和和 MIC- BMIC- B(损伤粘膜细损伤粘膜细损伤粘膜细损伤粘膜细 胞)

26、结合胞)结合胞)结合胞)结合受损粘膜受损粘膜受损粘膜受损粘膜 细胞凋亡,被正常细细胞凋亡,被正常细细胞凋亡,被正常细细胞凋亡,被正常细 胞代替。胞代替。胞代替。胞代替。T细胞和T细胞的比较特性特性特性特性TTTT细胞细胞细胞细胞TTTT细胞细胞细胞细胞TCRTCR高度多态性高度多态性高度多态性高度多态性较少多态性较少多态性较少多态性较少多态性分布分布分布分布外周血外周血外周血外周血60-7060-705-155-15组织组织组织组织外周淋巴组织外周淋巴组织外周淋巴组织外周淋巴组织表皮及粘膜上皮表皮及粘膜上皮表皮及粘膜上皮表皮及粘膜上皮表型表型表型表型CD3CD2CD3CD21001001001

27、00CD4+CD8+CD4+CD8+60-6560-651%1%CD4-CD8+CD4-CD8+30-35%30-35%20-50%20-50%CD4-CD8-CD4-CD8-5%50%50%识别抗原识别抗原识别抗原识别抗原8-178-17个氨基酸个氨基酸个氨基酸个氨基酸简单多肽简单多肽简单多肽简单多肽MHCMHC限制性限制性限制性限制性经典经典经典经典MHCMHC分子分子分子分子MHCMHC类似分子类似分子类似分子类似分子发育发育发育发育胸腺胸腺胸腺胸腺胸腺胸腺胸腺胸腺 胸腺外胸腺外胸腺外胸腺外辅助细胞辅助细胞辅助细胞辅助细胞ThTh细胞细胞细胞细胞- CD4T细胞细胞 CD表型:表型:CD

28、3+CD4+CD8-,主要为,主要为Th细胞亚群细胞亚群 识别抗原时受识别抗原时受识别抗原时受识别抗原时受MHC-MHC-类分子限制类分子限制类分子限制类分子限制 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发挥效应功能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发挥效应功能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发挥效应功能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发挥效应功能 CD4CD4T T细胞细胞细胞细胞( ( ( (部分部分部分部分) ) ) )也具有细胞杀伤也具有细胞杀伤也具有细胞杀伤也具有细胞杀伤功能功能功能功能作用特点作用特点作用特点作用特点 CD8T细胞细胞 CD表型:表型:CD3+CD8+CD4-,主要为,主要为CTL细胞亚群细胞亚群 识别抗原时受识别抗原时受识别抗原时受识别

29、抗原时受MHC- MHC- 类分子限制类分子限制类分子限制类分子限制 免疫调节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免疫调节作用, , , , 如释放如释放如释放如释放IFN-IFN-、TNF-TNF- 和和和和TNF-TNF-等细胞因子等细胞因子等细胞因子等细胞因子 具有细胞杀伤功能具有细胞杀伤功能具有细胞杀伤功能具有细胞杀伤功能作用特点作用特点作用特点作用特点Th细胞细胞 依据产生细胞因子的不同区分为依据产生细胞因子的不同区分为Th1 和和Th2Th1细胞细胞主要分泌主要分泌IL-2、IFN-和和INF-Th2细胞细胞主要分泌主要分泌IL-4、IL-5、IL-6和和IL-10功能功能功能功能CTL(

30、TC)细胞特点:具有特点:具有MHC-类分子的限制性类分子的限制性功能:细胞毒作用,免疫调节功能:细胞毒作用,免疫调节机制机制释放细胞毒性蛋白:穿孔素,颗粒酶释放细胞毒性蛋白:穿孔素,颗粒酶诱导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凋亡CD8+CTLCD4+CTL主要通过自身表达的主要通过自身表达的主要通过自身表达的主要通过自身表达的FasLFasL介导杀伤表达介导杀伤表达介导杀伤表达介导杀伤表达FasFas分子的靶细胞分子的靶细胞分子的靶细胞分子的靶细胞 清除分泌自身抗体的清除分泌自身抗体的清除分泌自身抗体的清除分泌自身抗体的B B细胞细胞细胞细胞 Ts 细胞(细胞(suppressor T cell)具有抑制免

31、疫应答作用的细胞,如具有抑制免疫应答作用的细胞,如Tr,Th3细胞细胞。 初始初始T细胞、活化细胞、活化T细胞和记忆性细胞和记忆性T细胞细胞初始初始初始初始T T细胞是没有接受过抗原刺激的成熟细胞是没有接受过抗原刺激的成熟细胞是没有接受过抗原刺激的成熟细胞是没有接受过抗原刺激的成熟T T细胞细胞细胞细胞活化活化活化活化T T细胞是执行机体免疫效应功能的细胞细胞是执行机体免疫效应功能的细胞细胞是执行机体免疫效应功能的细胞细胞是执行机体免疫效应功能的细胞记忆性记忆性记忆性记忆性T T细胞维持机体免疫记忆功能细胞维持机体免疫记忆功能细胞维持机体免疫记忆功能细胞维持机体免疫记忆功能初始初始T细胞与记忆

32、性细胞与记忆性T细胞的特性比较细胞的特性比较特性特性特性特性初始初始初始初始T T 细胞细胞细胞细胞记忆性记忆性记忆性记忆性T T 细胞细胞细胞细胞CD45CD45分子类别分子类别分子类别分子类别CD45RACD45RACD45ROCD45RO归巢受体表达水平归巢受体表达水平归巢受体表达水平归巢受体表达水平高高高高低低低低粘附分子表达水平粘附分子表达水平粘附分子表达水平粘附分子表达水平低低低低高高高高再循环途径再循环途径再循环途径再循环途径从血液到淋巴组织从血液到淋巴组织从血液到淋巴组织从血液到淋巴组织直接移行至抗原所在部位直接移行至抗原所在部位直接移行至抗原所在部位直接移行至抗原所在部位寿命

33、寿命寿命寿命短(数日)短(数日)短(数日)短(数日)长(数月)长(数月)长(数月)长(数月)对抗原再次刺激的反应对抗原再次刺激的反应对抗原再次刺激的反应对抗原再次刺激的反应/+/+/+/+2.NK1.1+ T细胞细胞 (1 1)表面分子:表面分子:NK1.1分子、分子、TCR-CD3复合体复合体(2 2)分布:骨髓、肝和胸腺分布:骨髓、肝和胸腺(3 3)组成:组成:CD4-CD8-T细胞(多数),细胞(多数),CD4+T细胞(少数)细胞(少数)(4 4)识别抗原特点:识别由识别抗原特点:识别由CD1分子递呈的脂类和糖脂类分子递呈的脂类和糖脂类 抗原,不受抗原,不受MHC限制。限制。(5 5)生

34、物学功能:生物学功能: 免疫调节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分泌分泌IL-4IL-4IFN-IFN-: Th0 Th1细胞毒作用细胞毒作用细胞毒作用细胞毒作用 杀伤肿瘤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杀伤肿瘤细胞 Th0 Th2参与体液免疫应答参与体液免疫应答IgE类转换类转换趋化因子:趋化因子:MCP-1,MIP-1 NKT细胞是联系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桥梁细胞是联系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桥梁固有免疫固有免疫DCNKTNKIL-2 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活化活化IFN-IFN-IFN-IFN- 二、二、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B细胞)细胞)(一)(一)BCR复合体复合体 1.1.1.1.组成组成组成组成BCR

35、 BCR ( (mIgmIg) )功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功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功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功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意义意义意义意义:B B细胞的主要标志,成熟细胞的主要标志,成熟细胞的主要标志,成熟细胞的主要标志,成熟B B 细胞细胞细胞细胞 主要表达主要表达主要表达主要表达mIgMmIgM和和和和mIgDmIgDIgIg( (CD79aCD79a) )IgIg( (CD79bCD79b) )结构特点:各含一个结构特点:各含一个结构特点:各含一个结构特点:各含一个ITAMITAM结构结构结构结构功能功能功能功能传导传导传导传导BCRBCR同抗原结合产生的活同抗原结合产生的活同抗原结合产生的活同

36、抗原结合产生的活化信号(为主要信号传导分子)化信号(为主要信号传导分子)化信号(为主要信号传导分子)化信号(为主要信号传导分子) 参与参与参与参与mIgmIg合成后的转运和表达合成后的转运和表达合成后的转运和表达合成后的转运和表达。(二)(二)B细胞其它主要表面膜分子细胞其它主要表面膜分子 1.1.CD19和和CD21分子分子 (1)(1)(1)(1)B B细胞协同受体:细胞协同受体:细胞协同受体:细胞协同受体: CD19CD19,CD21CD21(CR2CR2),),),), CD81(TAPA-1)CD81(TAPA-1)增强增强增强增强BCRBCR识别抗原产生的信号:识别抗原产生的信号:

37、识别抗原产生的信号:识别抗原产生的信号: 补体系统活化补体系统活化补体系统活化补体系统活化 C3dC3d片段片段片段片段 与与与与AgAg结合结合结合结合 同同同同CD21CD21和和和和BCRBCR结合结合结合结合 协协协协同受体与同受体与同受体与同受体与BCRBCR交叉连接交叉连接交叉连接交叉连接 增强增强增强增强BCRBCR识识识识别抗原产生的信号。别抗原产生的信号。别抗原产生的信号。别抗原产生的信号。 B B细胞重要标志,表达于前细胞重要标志,表达于前细胞重要标志,表达于前细胞重要标志,表达于前B B细胞到成熟细胞到成熟细胞到成熟细胞到成熟B B细胞各发育阶段。细胞各发育阶段。细胞各发

38、育阶段。细胞各发育阶段。(2)(2)(2)(2)功能功能功能功能CD21(C3d receptor)CD19CD81(TAPA-1)IgaIgbCD45The B cell co-receptorThe B cell co-receptor 2.2.CD40分子分子TNF受体家族成员受体家族成员 (1)(1)分布:分布:B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 (2)(2)生物学功能生物学功能 同同CD40L( (活化活化T细胞细胞) )结合结合 促促B细胞对细胞对TD- Ag应答;应答; 诱导诱导Ig同种型的类别转换;同种型的类别转换; 同同BCR交叉连接,再通过与交叉

39、连接,再通过与T细胞直接接触维持细胞直接接触维持 生发中心生发中心B细胞的存活。细胞的存活。 3.3.Fc受体受体 (1)(1)组成:主要为组成:主要为FcR-B1分子,含一个分子,含一个ITIM ( (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ory motifs) )基序。基序。 (2)(2)功能:功能:FcR-B1+IgG抗体(可溶性的)结合,抗体(可溶性的)结合, 抑制初始抑制初始B细胞对抗原应答的活化。细胞对抗原应答的活化。 4.4.补体受体补体受体(1)(1)组成:组成:CR1( (CD35) )和和CR2( (CD21) )(2)(2)功能:功能

40、: CR1+C3b( (或或C4b、iC3b) ) 调节调节B细胞细胞 的活化增殖。的活化增殖。 B细胞协同受体组成分子细胞协同受体组成分子 与与iC3b、C3d和和C3dg结合结合促进促进B细胞活化细胞活化 EB病毒的受体病毒的受体 CR2 CR2 5.5.B7分子分子 协同刺激分子协同刺激分子 (1)(1)组成:组成:B7.1(CD80),),B7.2(CD86) (2)(2)分布:成熟分布:成熟B细胞细胞 初始初始B细胞低表达细胞低表达; ; 活化活化B细胞高表达。细胞高表达。 (3)(3)功能:高水平表达功能:高水平表达B7 7分子的分子的B细胞是有效抗原细胞是有效抗原 提呈细胞。提呈

41、细胞。6.6.丝裂原的膜结合分子丝裂原的膜结合分子 如如LPS受体,与受体,与LPS结合后,直接诱导静息结合后,直接诱导静息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三)(三)B细胞亚群及其功能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根据对抗原的刺激状态根据对抗原的刺激状态 依据依据CD5分子表达分子表达分类分类初始初始初始初始B B细胞细胞细胞细胞活化活化活化活化B B细胞细胞细胞细胞记忆记忆记忆记忆B B细胞细胞细胞细胞B B1 1细胞(细胞(细胞(细胞(CD5 BCD5 B细胞)细胞)细胞)细胞) CD5CD5+ + B B2 2细胞细胞细胞细胞 CDCD5 5- - 表表4-2 B1和和B2细胞特性的

42、比较细胞特性的比较特性特性B1B1细胞细胞B2B2细胞细胞首次产生时间首次产生时间胚胎期胚胎期出生后出生后V V区库区库有限有限广泛广泛主要分布主要分布体腔(腹腔、胸腔)体腔(腹腔、胸腔)外周淋巴器官外周淋巴器官更新方式更新方式自我再生自我再生骨髓新生骨髓新生分泌分泌IgIg同种型同种型IgMIgMIgGIgGIgGIgG IgMIgM对糖类抗原应答对糖类抗原应答+ + 对蛋白质抗原应答对蛋白质抗原应答 + +T T细胞辅助细胞辅助 记忆性分化发育记忆性分化发育无无有有 三、抗原提呈细胞三、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 ) 概念:指能摄取处理抗原

43、,将蛋白质降解成肽片概念:指能摄取处理抗原,将蛋白质降解成肽片段,并同段,并同MHC分子结合,一同表达在细胞分子结合,一同表达在细胞膜表面,提供给膜表面,提供给T 细胞识别活化的一类高度细胞识别活化的一类高度专门化的细胞专门化的细胞 主要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主要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细胞( (一一) )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s,DC) ) 1. 1.来源来源 来自于骨髓内的髓样前体细胞未成熟来自于骨髓内的髓样前体细胞未成熟DC(骨髓内)(骨髓内) 血液血液 外周非淋巴组织,外周非淋巴组织,受到病原体感染或摄取抗原受到病原体感染或摄取抗原 外周

44、淋巴组外周淋巴组织,发育为成熟的织,发育为成熟的DC。 2.2.功能功能 提呈抗原给提呈抗原给T细胞。细胞。未成熟未成熟DC与成熟与成熟DC区别区别特性特性未成熟未成熟DC成熟成熟DCMHC分子表达水平分子表达水平低低高高B7表达水平表达水平缺乏缺乏高高刺激刺激T T细胞活化的能力细胞活化的能力无无有有吞噬抗原异物能力吞噬抗原异物能力有有无无4.4.未成熟未成熟DC摄取抗原物质的两种方式摄取抗原物质的两种方式(1)(1)通过表面受体识别和吞噬抗原通过表面受体识别和吞噬抗原(2)(2)通过巨胞饮作用(通过巨胞饮作用(macropinocytosis) (二)巨噬细胞(二)巨噬细胞 抗原提呈作用与

45、抗原提呈作用与DC基本类似。基本类似。 (三)(三)B细胞细胞 BCR识别、结合抗原识别、结合抗原 抗原内化抗原内化 处理、处理、 提呈给提呈给CD4 T细胞识别。细胞识别。 (四)抗原提呈的机制(四)抗原提呈的机制1.1.溶酶体提呈途径(溶酶体提呈途径(MHC-类分子途径)类分子途径)摄取抗原摄取抗原吞噬小体吞噬小体吞噬溶酶体吞噬溶酶体MHC-类分子类分子Ii链复合体复合体MC+ +抗原肽抗原肽MHC-类分子复类分子复合物合物IiIi链降解链降解CLIP 2. 2.胞质溶胶提呈途径(胞质溶胶提呈途径(MHC-类分子途径)类分子途径) 胞浆内的抗原,经酶降解成小的肽片段,与MHC-类分子结合成

46、复合物,然后转送到细胞膜表面,供CD8+ T细胞识别的过程。3.3.交叉提呈途径交叉提呈途径 交叉提呈指DC可将某些外源性抗原肽循MHC-类分子途径提呈。外源性抗原被APC摄取后,从内体转向胞质溶胶中,循经典的MHC-类分子途径被提呈。4.4.非经典非经典MHC 分子(分子(CD1)提呈途径)提呈途径 APC摄入脂质抗原并转运至MC, MC中大量的酶可以降解脂质抗原的糖基;新合成的CD1分子经高尔基体进入MC并与脂质抗原结合,然后转运至细胞表面,提呈给DN和CD8+T细胞识别。 要点要点1.1.T、B细胞表面重要的膜分子及其功能细胞表面重要的膜分子及其功能2.2.人类成熟人类成熟T细胞的主要亚群细胞的主要亚群3.3.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4.4.Th1与与Th2细胞细胞5.5.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以及提呈机制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以及提呈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