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229.36KB
约6页
文档ID:567507777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_第1页
1/6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一、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XX年,_、卫生部、团中央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_》,要求各高校创造条件,开设大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的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与报告自此以后,心理健康课程逐 渐在大学新生适应、人际问题疏导及各种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方面发挥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并不能很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 的,与其不断地给学生讲授各类心理问题、大学生活适应技巧、人际 交往的方法,不如让其在体验中感受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改变尤其 是积极心理学的兴起,更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带来新的视角积极 心理学自 20世纪 90 年代在美国兴起,主张研究主观体验、积极品质 与积极制度,致力于培养人的优秀品质,促进人的心理的和谐发展与 潜能的充分开发,力求用一种更加开放、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 能、动机和能力等,提倡用主动、乐观的心态看待事物,立足于发掘 人们自身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旨在通过运用个体的性格优势与美 德等练习,对抗不良情绪和症状日积极心理学的观点告诉我们,通 过积极的体验,能逐渐培养积极认知,增强积极情感,有助于学生增 强主观幸福感,获得正确的自我意识,并不断挖掘自我潜能,从而改 善各类心理问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本课题组拟选取部分具有某些心理问题的学生社交焦虑群体,从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开展小范围的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效果验证 为心理健康教学提供一定的启发与参考二、大学生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实验研究发现,社交焦虑从儿童期到青春期有显著增长的趋势跨文化 研究表明,亚洲国家这一现象特别严重,尤其是大学生付梅等(XX) 对安徽某大学学生(共 735人)的调查,(IAS)高焦虑学生占总数的 16.6%湖南警察学院每年进行的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回访率高达 15%, 其中很大部分为人际关系问题为了有客观数据方便前后比较,笔者选用具有较高信效度的交往 焦虑量表(IAS)对湖南警察学院大一新生进行施测,对参加测试的 162 个学生数据进行分析,经过测后谈话,最终筛选出 28名具有社交焦 虑倾向的学生,其中 1 -1名随机纳入对照组,另 1-1名参加实验组 (6男 8女),公安专业 5人,非公安专业 9为,实验组将接受课题组 精心设计的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一)研究的设计根据积极心理学的观点,课题组精心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将重心放在被试心理品质及潜能的提升和挖掘上,具体操作过程中注 重被试在整个教育模式中获得的感悟和正向激励,整个过程以实验参 与者的成长为目标,不关注来访者的具体问题,用发展的观点来进行 具体的操作,以区别以往的修补型干预方式。

训练共分为 2-1次,每 个星期集中训练两次,第一次训练内容主要为破冰训练,让受训者初 步形成团队意 识,增强团队凝聚力,力争让每个成员都觉得不可或缺, 感受到团体的包容性及相互支持在第一次训练后留下了所有队员的 、—号及号,课题组通过查阅实验组成员的心情、朋 友圈、微博了解实验组成员的心情变化特点,对实验组成员的个性特 点进行基木判断,查阅被试的朋友评论及频率可以了解被试的社会支 持情况及人际交往模式,为教学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训练的内容涵 盖自我意识、人际适应、人际交往、生涯规划等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 内容,采取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具体的训练过程根据学生互动中的 表现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跨度大概为 3个月二)研究结果与分析实施训练前,课题组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数据进行了独立样木 T 分析,结果显不实验组和控制组的社交焦虑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01.5 , P 0.05),但经过为期三个月的体验式训练后,两组的数 值发生了变化,其中实验组的社交焦虑值为 41.3-7.1,对照组的社 交焦虑值为 49. 0-4. 3, T=-2. 6, P二 0.02(小于 0. 05),显然经过实验 干预后,实验组的社交焦虑水平大幅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

同时对 实验组训练前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实验组在接受训练前的均值为 53. 9 ±5. 6,而接受训练后的均值下降到 41.3-7.1,进行差异分析 的数据显不,T=8.4, P二 0.00(小于0.01),差异极其显著显然,经 过为期三个月的训练后,实验组的社交焦虑水平显著下降,课题组精 心设计的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发挥了明显的效果三、社交焦虑实验研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一) 改变教学理念,关注积极人格培养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将更多目光聚焦于学生群体存在的各类心理问 题,以问题的改善与解决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心理教师充当着消防 员的角色,忽略了学生自我潜能的开发及积极情绪体验的调动在本 实验中,尽管被试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交焦虑,但课题组并不关注他们 具体的心理问题,而在实验方案的设置上更多考虑被试心理素质的提 升、潜能的挖掘以及积极人格的培养,最终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在高 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们可以仿照课题研究的思路,将积极心理 学的理念引入教学中,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问题模式转化成发展 模式,适当弱化对心理问题的关注力度, 聚焦学生的优势及积极品质 发展, 关注学生的成长,用积极的视角解读问题,通过教学为学生提 供积极体验、使其自己提炼岀积极应对方式、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 升,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通过积极人格的培养最终达到扶 正祛邪的目的。

二) 调整教学内容,丰富教学体系面对一群社交焦虑的学生,课题组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在这群 被试身上挖掘出他们自身的生命能量,这种力量足以使其应对社交焦 虑的负面影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课题组设置了一系列活动,包扌舌 自我确认、自信培养、自我展不、价值探索、人际融入、人际支持、 生涯规划等模块,帮助被试在活动中挖掘潜能,完善自我而在消极 心理学统治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其内容更多集中在心理问题的诊 断与治疗,重点在于解析心理异常现象,注重心理问题解决俗话说 善于预防,能治未病者为上医在积极心理学的视野中,心理健康教 育的真正目标应该是 而向全体学生,注重潜能的开发和心理素质的培 养,这也应该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级目标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扩充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关注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帮助大学生正确认 识自我,客观认识现实,积极悦纳自我;应该丰富大学生应对心理问 题的技能,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式,使其在心理危机情境下能够做 到自我调控;不断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提高其挫折承受力; 应该促进大学生自觉地开发潜力,培养积极乐观的人格特质[](三)拓展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体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注重实用的学科,单纯的课堂讲解及 理论传授并不能很好地帮助大学生达到真正的预防及疏通心理问题 的目的。

而体验式教学方法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能迅速将注 意力集中到课堂,并且学生亲身体验后得出的结论远比理论讲解让人 更加卬象深刻如课题组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为了让被试更深地体 会人际交往的反黄金法则对交往的影响,设置了一个小活动,分给每 个被试 5颗花生,然后大家划拳,赢者从输者那儿拿走一些花生作为 收益,由于没有规定每次拿走儿颗花生,结果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表现, 如有些被试在活动中每次赢的时候可能只索取了一颗花生,但跟另外 的被试划拳时输了一把就被拿走所有的赌资,因此觉得特别愤愤不平 通过实验者的点拨,最终让被试领悟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希望 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应该对我怎样的观点常常是导致我们痛苦的绝 对化观点,也会影响到我们正常的人际交往 通过体验的方式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也更能促使知识在日常生活中 的应用,在实验中,课题组特别注重营造相互支持的氛围,鼓励被试 大胆表达,鼓励犯错,许多被试都能在活动中逐渐发现自己身上的不 完美,但在一种宽松信任的氛围中,被试并不会感到难堪,通过在实 验中巩固的行为模式,能够迁移到日常情境中,从而促成实验组成员 自我积极品质及潜力的挖掘,使其形成积极的自我力量。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