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声出寒山-经典传千年-互动评析王崧舟-枫桥夜泊-一课的教学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7505698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8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钟声出寒山-经典传千年-互动评析王崧舟-枫桥夜泊-一课的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钟声出寒山-经典传千年-互动评析王崧舟-枫桥夜泊-一课的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钟声出寒山-经典传千年-互动评析王崧舟-枫桥夜泊-一课的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钟声出寒山-经典传千年-互动评析王崧舟-枫桥夜泊-一课的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钟声出寒山-经典传千年-互动评析王崧舟-枫桥夜泊-一课的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钟声出寒山-经典传千年-互动评析王崧舟-枫桥夜泊-一课的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钟声出寒山-经典传千年-互动评析王崧舟-枫桥夜泊-一课的教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78/C现场回放一、启:钟声出寒山师:当代诗人陈小奇写过一首歌, 歌名叫 涛声依旧 。 听过这首歌吗?生:(自由应答 ) 听过。师:好听吗?生:(自由应答 ) 好听。师:都喜欢听是吧?生:(自由应答 ) 是的。师:王老师也喜欢。 其实这首歌十多年前非常流行,我估计你们的爸爸妈妈也喜欢。这首歌不但曲谱得好, 而且词也写得相当不错。 我选了其中的两句(大屏幕出示 )师:谁来读一读?生:(朗读歌词 )师:读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读生:(齐读歌词 )师:大家注意看, 歌词中有一个词儿叫 “无眠” , 谁知道 “无眠” 的意思?生1:说得通俗一点 “无眠” 就是睡不着觉, 就是难以入睡。 或者说是因

2、为思想上的一种愁而睡不着觉。师:说得好! 既有通俗一点的说法“睡不着” ,又有文雅一点的说法“因为思想上愁而无法入眠” ,这叫雅俗共赏啊! 既然他说到雅了,我倒有个建议, 看你们能不能给 “无眠” 找个近义词, 比方说生2:愁眠。师:好的, 活学活用。生3:难眠。师:好极了。生4:失眠。生5:不眠。师:看来同学们的词汇量很丰富。 无眠, 就是 “失眠” , 就是 “难眠” ,就是 “不眠” , 就是 “未眠” , 用大白话来说, 就是睡不着觉啊!想一想, 一个人睡不着觉的滋味儿。也许你们有过, 也许现在还不曾体会, 但是,慢慢地长大了,这种感觉一定能体会到的。我们揣摩着这种滋味儿再来读一读这两

3、句歌词。生:(齐读歌词 )师:那么, 是谁在敲打着我的无眠呢?生:留连的钟声。师:是钟声, 是留连的钟声在敲打我的无眠。于是, 我们就会想: 这是从哪里传来的钟声呢?大家看(大屏幕出示 )师:其实, 早在两百多年前, 清朝诗人王士祯在自己的一首诗中,就写到过这样的钟声。 谁来读一读?生:(朗读诗句 )师:真好, 读出了古诗特有的节奏和味道来了。 你听听, 这是哪里的钟声呢?生1:寒山寺的。师:你怎么知道是寒山寺的钟声?这两句诗什么地方向你传递着这样的信息?生1:因为诗句中 “半夜钟” 前面两个字是 “寒山” , 所以我认为是寒山寺。师:好的, 找的一处依据了, 谁找到第二处了?生2:我是从诗的

4、题目 夜雨题寒山寺 上看出的。师:很显然,这里的钟声就是生:(齐答 ) 寒山寺的钟声。师:诗人在诗中说, 为了独听寒山寺的夜半钟声, 他梦啊想啊、 盼啊望啊, 一等就等了多少年?生:十年。师:十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一个人能有几个十年? 整整十年, 可见这钟声的魅力之大!这寒山寺的钟声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魅力呢?大家接着看(大屏幕出示 )师:其实, 早在五百多年前, 明朝诗人高启在他自己的一首诗中也写到过这样的钟声, 谁来读一读?生:(朗读诗句 )师:知道这是哪里的钟声吗?生:我觉得这也是寒山寺的钟声。师:依据何来?生:因为诗题是 泊枫桥 。 我查钟声出寒山, 经典传千年互动评析王崧舟 枫桥夜泊

5、 一课的教学筲王崧舟吴琳张华本版主持/师国俊课互动研讨评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陈小奇 涛声依旧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清】 王士祯 夜雨题寒山寺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明】 高启 泊枫桥41200978/C过历史资料,知道寒山寺就在枫桥这个地方, 又名枫桥寺。师:好极了。没错, 寒山寺就在枫桥的边上,枫桥的边上就有寒山寺。 所以寒山寺又叫枫桥寺, 枫桥寺又叫寒山寺。高启所写的也是寒山寺的钟声。然而, 问题又来了, 诗人却说: 他每次经过枫桥, 每次听到寒山寺的夜半钟声,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一个人, 谁?生:张继。师:张继何许人也?我们继续看(大

6、屏幕出示 )师:还有比这更早的。 早在八百多年前,宋朝诗人陆游也写到过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来, 我们一起读!生:(齐读诗句 )师:从诗中看, 七年前陆游到过哪儿?听到过什么?生1:陆游当时去过枫桥, 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师:那是在几年以前?生1:七年。师:没错, 七年以前, 陆游到过枫桥寺, 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 七年之后, 诗人陆游又到了哪儿? 又听到了什么?生2:七年之后, 他又到了枫桥寺, 依然听到了夜半钟声。师:是的。时间一晃就是七年。人在变, 心情在变, 但是听寒山寺的夜半钟声的那份感觉却依然如故。假如不是 “七年” , 而是 “十年” , 诗人会怎样说呢?十年不到枫桥寺生1:(朗读

7、) 十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师:十年不变是钟声啊! 如果不是 “十年” , 我们把时间继续往前推,百年不到枫桥寺生2:(朗读 ) 百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师:我们把时间继续往前推, 千年不到枫桥寺生:(齐诵 ) 客枕依然半夜钟。师:你看, 十年不变是钟声, 百年不变是钟声,千年不变的还是钟声。让我们回过头来看(大屏幕出示 )师:你看, 在陈小奇的笔下, 有钟声生:(齐读陈小奇的歌词 )师:在两百多年前清朝诗人王士祯的笔下有钟声生:(齐读王士祯的诗句 )师:在五百多年前明朝诗人高启的笔下也有钟声生:(齐读高启的诗句 )师:在八百多年前宋朝诗人陆游的笔下也有这样的钟声生:(齐读陆游

8、的诗句 )师:问题来了!什么问题?生:(有的静静思考,有的欲发言 )师:个别同学已经迫不及待, 有人还在静静思考。 听听, 你们都想到了什么问题?生1:明朝的高启为什么每次经过寒山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都要想起张继这个人?师:其实, 不光是高启这样想,所有写寒山寺钟声的诗人都会这样想。这的确是一个问题。生2:这几首诗里为什么都提到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师:怪啊!你看, 搁着那么多的景物、 景色不写, 偏偏写寒山寺的钟声, 而且偏偏要写夜半钟声! 而不是早上的钟声, 也不是黄昏的钟声。 这又是为什么?生3:“十年”“几度”“七年” 这些字眼都告诉我们寒山寺的钟声是很古老的。我的问题是寒山寺的钟声为什

9、么这样古老, 这样的令人怀念?师:这钟声十年也罢、百年也罢、 千年也罢, 偏偏就是能吸引那么多的诗人, 一代又一代。 这钟声怎么会有那么大的魅力呢?二、承:愁怀无处释师:其实, 你们想过的所有的问题都跟一个人息息相关,所有的问题都跟一首诗紧紧相连。这个人叫张继, 这首诗叫枫桥夜泊 。(大屏幕出示 )师:请大家打开课文, 自由朗读枫桥夜泊 , 反复读, 一直把这首诗读清爽了、 读顺口了为止。生:(自由反复朗读诗歌 )师:不用听, 只是看, 我就特别感动,你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两个字 “投入” 。 真好! 读书要的就是这种状态! 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清清爽爽地读。生:(朗读全诗 ) (掌声 )师:

10、听了你的读, 王老师想送你四个字声情并茂! 真好! 还想读吗?生:(均跃跃欲试 )师:都想读。 我们一起读! 来! 抬头, 坐正, 然后深深地吸下一口气,气沉丹田。 怎么读呢? 每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 后三个字我来读。师生:(合作朗读全诗 )师:好! 味道出来了。 现在, 前后顺序调换一下,我读每句诗的前四字, 你们读后三字。本版主持/师国俊课互动研讨评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宋】 陆游 宿枫桥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陈小奇 涛声依旧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清】 王士祯 夜雨题寒山寺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明】 高启 泊枫桥七年不到

11、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宋】 陆游 宿枫桥枫桥夜泊【唐】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42200978/C本版主持/师国俊课互动研讨评师生:(再次合作朗读全诗 )师: 味道更浓了! 我们把整首诗连起来读,注意保持刚才的那种节奏和感觉,揣摩你在读这首诗时心底泛起的那种情绪。生:(齐读诗歌 )师:这首诗我们已经反反复复地读了许多遍。 读古诗, 特别是读经典的古诗,我们不但要注意它的节奏、 韵律, 更要注意你自己在读这首诗时切切实实体会到的那种情绪、那种感觉。 假如现在, 王老师请你选一个词儿来形容你读完这首诗的那份情绪、 那份感觉, 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生

12、1:愁。师:一个大大的 “愁” 。 这是她的感觉,你可以把这个词写在课文边上。生2:幽幽的。师:这也是一种感觉。 还有不一样的感觉吗?生3:宁静。师:宁静? 厉害! 其实还有比宁静更准确的一个词儿。什么 “静” ?生3:幽静。师:他体会到的是一种幽静的感觉。谁还有不一样的感觉?生4:孤寂。师:厉害! “戴眼镜的” , 到底不一样啊。 读过不少书。 肚子里要没点货绝对想不到 “孤寂” 这个词儿。会写吗?生4:会。孤独的孤, 寂寞的寂。师:好了, 孩子们,枫桥夜泊这首诗, 有人读出的是愁, 有人读出的是幽幽, 有人读出的是幽静, 更有人读出的是孤寂。 我就纳闷了, 大家不妨对比着想一想, 读李白的

13、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你会感到孤寂吗?生:(自由应答 ) 不会。师:肯定不会!读杜甫的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你会有忧愁的感觉吗?生:(自由应答 ) 不会。师:我想也不会。吟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你会有幽静的感觉吗?生:(自由应答 ) 不会。师:怪了, 那么, 为什么读 枫桥夜泊 ,你偏偏感到的却是孤寂、 是幽静、 是忧愁的情绪呢?生:(多数沉默, 个别学生举手 )师:不着急回答。 咱们静静地再读一读 枫桥夜泊 , 找一找, 诗的哪些地方,哪些字眼儿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你可以在上面做一些记号。生:(默读, 圈点批注 )师:

14、好! 每个同学都有了自己的圈、 点, 甚至是批注。 其实你画下的,不仅是记号, 更是自己的思考, 自己的体会, 这是最珍贵的。 大家对这首诗都有了自己的体会,我只提一个问题考考大家, 敢不敢接收挑战?生:敢。师:注意听!我们知道, 枫桥夜泊的时候, 应该是张继休息的时候、睡觉的时候, 对吧?生:(自由应答 ) 对。师:但是, 这个晚上, 诗人张继睡着了吗?生:(自由应答 ) 没有。师:没有? 何以见得? 诗中的哪个字眼儿直截了当地告诉你,张继没睡, 根本就睡不着?生1:愁眠。生2:愁眠。生3:愁眠。生4:愁眠。师:把 “愁眠” 二字圈出来。 (板书 “愁眠” )生:(动笔圈出 “愁眠” )师:

15、来, 一起读。生:(齐读 ) 愁眠。师:再读。生:(齐读 ) 愁眠。师:把声音压低了, 再读。生:(齐读 ) 愁眠。师:“愁眠” 是什么意思?生:“愁眠”就是因为忧愁而不能入睡。师:给 “愁眠” 找个近义词, 比如生1:难眠。生2:不眠。生3:无眠。生4:失眠。师:愁眠啊愁眠, 因为愁眠, 诗人在这个晚上看到了一些什么?咱们按照诗的顺序一样一样地说, 看到了什么?生:月落。师:(板书: 月落 ) 请把 “月落” 用一条线画下来。 睡不着觉啊, 张继看着月亮缓缓地升起来,又看着月亮沉沉地落下去。当月亮完全落下的时候, 天地之间, 一片幽暗, 一片朦胧。 在一片幽暗和朦胧之间, 诗人还看到了什么?

16、生:江边的枫树。师:(板书: 江枫) 请把 “江枫”用一条线画下来。看到的是怎样的江枫呢?想看吗?生:想。师:把眼睛闭上,(师描述 ) 月亮落下去了, 天地之间一片幽暗, 一片朦胧。 这时秋风瑟瑟地吹来, 吹过枫树, 吹过枫林, 吹着火红的枫叶, 吹呀,吹呀现在看到枫树了吗? 请睁开眼睛。 你脑海里出现了关于江枫的一副怎样的画面?生1:一条小河, 边上有一排枫树, 秋风吹来, 枫树的叶子在一片一片地飘落。 有的飘落在地上, 有的飘落在水面上,甚至还有一两片飘到了渔船上。师:当你眼前出现了这样的画面, 看到这样一番情景时, 你的心里是一种什么感觉?生1:特别特别忧愁。师:这就是诗人啊。 诗人就和

17、你一样, 触景生情。 谁还看到了江枫的画面?生2:我看到月亮落下了, 整个村子一片漆黑,只有渔船上的灯还隐隐约约地亮着。枫叶像红雨一样地飘落下来, 那种美景无法形容, 有几片飘到了那隐隐约约的渔船上。师:假如当时你就在那渔船上,43200978/C本版主持/师国俊课互动研讨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对对待; 对付。 如: 对事不对人。面向; 朝着。 如: 对着高山。对面的; 敌对的。 如: 对手。使两个东西配合或接触。如: 对对联。见 现代汉语小词典(第4版 ) 第156页看到这样的一番景致,你的心头又会涌起一份怎样的情绪?生2:我会想: 我这份孤枕难眠的心情谁能

18、理解? (笑声 )师:一位女诗人诞生了! 什么叫诗人? 你这就叫诗人! 你刚才说那是一番美景, 那是一份怎样的美?生:凄凉的美。师:对! 一个词儿凄美。 我们继续看, 在一片幽暗和朦胧之间,诗人在江边看到了落叶飘零,江枫瑟瑟。 那么, 诗人在江中又看到了什么呢?生:他看到了 “渔火” 。师:(板书: 渔火 ) 请把 “渔火” 用一条线画下来。谁能找一个词来形容形容, 那可能是怎样的渔火?生1:隐隐约约的。生2:星星点点的。生3:忽明忽暗的。师:那星星点点、 隐隐约约、 忽明忽暗的渔火就这样伴随着张继“愁眠” ,睡不着啊睡不着,因为愁眠, 张继又听到了一些什么?生:乌啼。师:(板书: 乌啼 )

19、请把 “乌啼” 用两条线画下来。乌鸦啼叫的声音是凄凉的, 甚至还有点儿让人恐惧。 当几声凄厉的乌啼,在寂静的秋夜消失的时候, 茫茫秋夜变得更加沉寂,就在这个时候, 诗人又听到了什么?生:钟声。师:(板书: 钟声) 是的, 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夜半钟声。 (板书: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 到客船) 请把“钟声”用两条线画下来。生:(画下 “钟声” )师:从看到的, 我们读出了张继的愁眠; 从听到的, 我们也同样感受到张继的愁眠。然而还有一处地方更让人奇怪。因为睡不着,因为忧愁, 因为愁眠, 诗人身体的感觉竟然在悄然发生变化。他似乎觉得生:霜满天。师:(板书: 霜满天 ) 用波浪线画下来。 你在生活中看

20、到过霜满天吗?生:(自由应答 ) 没有。师:谁都知道, 霜华凝结的时候是在地上的, 在草上, 在树枝上, 在瓦片上, 在窗台上, 不可能在天上。所以,大诗人李白才写过这样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生:(接答 ) 疑是地上霜。师:对啊!所以我就奇怪, 我就纳闷了, 我百思不得其解, 不可能“霜满天” , 只可能 “霜满地” 。只有一种可能, 尽管我很不愿意说出这种可能, 但我还是实话实说, 这种可能就是张继写错了!同意吗?生:(齐答 ) 不同意!师:不同意?为什么?生1:我认为这个 “霜满天” 是表示张继心情的,此时不一定真的天气是 “霜满天” , 但是对于张继来讲,只是这种心情让他非常的寒冷。师:你

21、太有才了! 贵姓? (笑声 )生:比较难记, 我叫翟晟钧。师:来, 咱握个手。 小翟老师, 厉害。 你们都听到了么? 说的真好, 把王老师说动了。在这点上他可以做我的老师。他说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方, 谁听出来了?生:(沉默思考 )师:一个人在语文课堂上能滔滔不绝地说那叫能力、 水平, 但是能够专心致志地听那叫修养。学好语文不光要有能力, 更要有修养。生:我认为他说的 “霜满天” 不是下的霜, 而是心里的那种孤独。师:你不但记住了,而且理解了; 你不但理解了, 而且转化了。是啊, 哪里是 “霜满天” 啊, 是冷满天,是寒满天。那是因为作者的心是冷的, 作者的心是寒的。在这个秋夜,在背井离乡的这个

22、夜晚,在客船之上, 他的心是冷的, 于是他才回有这样的幻觉, 不!这是他最真的感觉,这感觉就是三个字生:(齐读 ) 霜满天。师:再读。生:(齐读 ) 霜满天。(最后形成如下板书 )师:(指着板书 ) 大家看, 月落是景, 乌啼是景; 江枫是景, 渔火是景;霜天是景, 钟声是景。这景那景, 都一层又一层地包围着生:(齐读 ) 愁眠。师:(在 “愁眠” 下画上波浪线)都一层又一层地伴随着生:(齐读 ) 愁眠。师:(在 “愁眠” 下再画波浪线)都一层又一层地笼罩着生:(齐读 ) 愁眠。师:(在 “愁眠” 下再画波浪线)用张继自己的话来说,江枫渔火生:对愁眠。师:(板书: 对) 孩子们, 你们注意过这

23、个“对” 字吗? 我查了一下字典, 我发现这个 “对” 主要有四个义项。什么是 “对” ?为什么要用这个“对” ?大家看(大屏幕出示 )师:这是我从现代汉语小词典中摘录下来的一些义项。想一想, 你选哪一个?生:(看屏幕, 思考 )师:选的举手。生:(无人举手 )师:没有。选的举手。生:(部分举手 )师:说说, 为什么选第二个?生:张继是面对着江枫和渔火才产生的愁眠。师:“愁眠”是面向着江枫、 渔火, 还面向着。44200978/C本版主持/师国俊课互动研讨评愁眠钟声愁眠钟声这钟声仿佛在说:张继啊张继,。生:月落、 乌啼、 霜天、 钟声。师:是的。 选完全说得通。 有选的吗?生:(无人举手 )师

24、:也没有。选的呢?生:(部分举手 )师:哦, 有。 为什么选第四个呢?生1:我觉得这些景色是配合张继忧愁的心情的。师:在你看来, 言下之意, 似乎愁眠的不仅仅是张继一个人,还有谁也陪着张继一块儿忧愁?生1:月亮。生2:乌鸦。生3:江枫。生4:渔火。师:是啊, 似乎天地万物都跟着愁眠的诗人一块儿愁眠。那真是愁上加愁, 愁不堪愁!这个 “愁” 的背后, 这个 “对” 字的背后, 恰恰对出了张继这样的一种寂寞、 孤独、 忧愁,于是,情动于中而辞发于外,枫桥夜泊 就这样诞生了!(音乐响起, 教师范读全诗 ) (掌声 )生:(随着音乐, 学生齐读全诗 )师:(随着音乐 ) 月亮西沉, 乌啼声声, 霜气布

25、满了天地之间; 江枫瑟瑟, 渔火点点, 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悠悠传来。睡不着啊, 睡不着, 无限愁绪涌上心头。 枫桥夜泊 就这样从张继的口中轻轻地流出。月落乌啼生:霜满天。师:江枫渔火生:对愁眠。师:姑苏城外生:寒山寺。师:夜半钟声生:到客船。师:(随着音乐, 高声朗诵 ) 姑苏城外寒山寺生:(随着音乐, 高声齐读 ) 夜半钟声到客船。师:(随着音乐, 低声朗诵 ) 姑苏城外寒山寺生:(随着音乐, 低声齐读 ) 夜半钟声到客船。师:(音乐消失, 轻声朗诵 ) 姑苏城外寒山寺生:(轻声齐读 ) 夜半钟声到客船。 (掌声 )三、转:禅境听清音师:月亮落下去了,还看得见吗?生:(自由应答 ) 看不见了。

26、师:(擦去板书 “月落” ) 乌鸦凄厉的啼叫声划破了秋夜的宁静, 也消失了。 (擦去 “乌啼” ) 那满天的霜气不是看到的, 而是生:(自由应答 ) 心里感到的。师:(擦去 “霜满天” ) 在一片幽暗和朦胧之中,那瑟瑟的江枫看得清吗?生:(自由应答 ) 看不清。师:(擦去 “江枫” ) 那点点渔火忽明忽暗, 若有如无。(擦去 “渔火” )还有那姑苏城外的寒山寺,看得见吗?生:(自由应答 ) 看不见。师:(擦去“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到客船” ) 天地之间, 一片幽暗, 一片朦胧, 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景物可以相对了。 (擦去 “对” )(形成如下板书 )师:就在这个时候, 听(钟声悠悠响起 )

27、师:钟声来了, 那是寒山寺的钟声。 (在 “钟声” 下面画上三条波浪线, 最后形成如下板书 )师:在这个夜半时分, 那钟声穿过枫林, 贴着水面, 它来到了张继的客船之上。你听, 这钟声那样真切,似乎在对张继说些什么孩子们,展开你的想象,写写钟声的诉说。注意, 此时此刻, 你要化身为寒山寺的钟声。 你来到客船, 你想对孤独的张继说什么? 对寂寞的张继、 对忧愁的张继说些什么?(大屏幕出示 )生:(随着音乐, 想象写话 )师:(巡视 )师:好! 请停下你手中的笔。 有的已经写完,正迫不及待要表达自己的心声; 有的还在静静地书写, 其实有没有写完不重要, 写多写少, 写长写短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你提

28、笔的一瞬间,你真的感到有话想对张继说。 那悠悠传来的钟声, 好像在对张继说生1:(朗读) 张继啊张继, 不要觉得孤独, 天地间万物虽若有若无,可现在有钟声陪你作伴,有何可愁的呢? 放下一切不开心之事, 放下人情的冷, 放下不应有的愁与仇, 心静自然凉。 (掌声、 笑声 )师:好一个放下!惟有放下, 才有快乐; 惟有放下, 才有自在。 (笑声 )生2:(朗读) 张继啊张继, 你心里想说的那千言万语只有我这钟声能静听; 你那孤寂的心情, 也许只有我这钟声能明白; 你那思乡的情感,也许只有我这钟声能体会。 那么, 就让我来陪伴你吧! (掌声 )师:好一位深情款款的钟声。生3:(朗读) 张继啊张继,

29、不要忧愁, 不要孤寂, 这钟声能带给你快乐的心情。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烦躁, 不要发愁, 拾起快乐和自信,保持好心情, 挺过这个难关, 快乐的日子就会来到。 (掌声、 笑声 )师:这是激励的钟声, 它让人振奋! 让人昂首向上。 当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款款消失的时候, 王老师相信,随着你们那温暖的钟声,那激励的45200978/C本版主持/师国俊课互动研讨评钟声,那大彻大悟的钟声一起消失的一定还会有张继的生:(齐答 ) 愁眠。师:(擦去板书“钟声”和“愁眠” )四、合:经典传千年师:这是 枫桥夜泊 这首诗能够流传千古的秘密所在。 因为, 在张继之前, 没有人写过钟声; 在张继之后, 尽管有很多

30、人步其后尘, 反复描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但是没有一个人可以把钟声写得像张继这样感人肺腑, 扣人心弦。于是, 从张继之后, 在中国诗人的心中, 又多了一种寄托愁绪的美好景物, 那就是生:(自由应答 ) 钟声。师:这钟声穿越时空,穿越历史, 悠悠传来。四百多年过去了, 这钟声在陆游的笔下悠悠回荡(大屏幕出示 )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宋】 陆游 宿枫桥生:(齐读诗句 )师:八百多年过去了, 这钟声在高启的笔下悠悠回荡(大屏幕出示 )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明】 高启 泊枫桥生:(齐读诗句 )师:一千多年过去了, 这空灵的钟声在王士祯的笔下悠悠回荡(大屏幕出示 )十年旧约江南梦,

31、独听寒山半夜钟。【 清 】 王士祯 夜雨题寒山寺 生:(齐读诗句 )师:一千两百多年过去了, 到了今天, 到了现在, 这钟声还在陈小奇的笔下继续回响(大屏幕出示 )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陈小奇 涛声依旧生:(齐读诗句 )师:孩子们, 这就是经典!这就是文化!(形成板书 )经典文化师:今天很有幸和大连市实验小学的孩子们一块儿学习张继的枫桥夜泊 , 我想, 读了张继的 枫桥夜泊 , 我们的心中, 可能会有那么一点点的感触, 那么一丝感动。 然后这首诗就这样进入了你的心坎。于是, 它伴随着你一起成长。假如,你长大了, 有那么一天, 你真有机会到苏州去, 我相信, 你一

32、定要去看一座桥, 哪座桥?生:枫桥。师:你一定要去看一座寺生:寒山寺。师:也许, 你更想去听听寒山寺的生:钟声!师:真想去吗?生:想!师:(请闭上眼睛 ) 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一转眼十年过去了,“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你们都成了小伙子, 大姑娘。你真的来到了苏州, 于是, 在一个夕阳西下的黄昏,你来到了姑苏城外,来到了古运河边。你找啊找, 你在找一座桥,那座桥就是枫桥。找啊找, 终于找到了那横跨在古运河上的彩虹一般的枫桥, 青石砌成, 上面还有斑斑的痕迹,那是历史留下的沧桑。来到桥上,你抚摸着桥的栏杆,你抬头望着不远处掩映在一片绿荫中的寒山寺,你情不自禁的想到了一个人, 谁?生

33、:张继。师:想到了一首诗生:枫桥夜泊 。师:于是, 你突然又想起来了,那是在十年以前,有一位来自杭州的王老师,曾经在一家影剧院和我们一块儿美美地读过张继的枫桥夜泊 。这时候, 你的心里突然升起一份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动。 于是,你的口中就这样情不自禁地轻轻地吟诵起 枫桥夜泊 生:(轻声齐诵 枫桥夜泊 )师:孩子们, 睁开眼睛。其实你很不愿意睁开眼睛,你想就这么让自己永远的沉浸在那一份诗情和诗意当中。时光把我们生生地拽了回来。现在, 你还是你, 我还是我。但是, 现在, 你再去读 枫桥夜泊 , 感觉又会不一样了。你发现尽管你跟张继相隔千年, 但是, 好像你们并不陌生, 甚至此刻还是朋友。 尽管你跟

34、寒山寺、 枫桥相隔百里、 千里、 甚至万里, 但是, 你觉得, 那枫桥就在你的眼前, 就在你的心中。 它是那样让你熟悉, 那样让你亲切。孩子们, 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在“经典” 、“文化” 后补上感叹号 )最后形成板书:经典!文化!研讨纪实主持: 北京崇文教育研修学院小语教研员吴琳执教: 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校长、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嘉宾: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华吴琳:在听课的过程中, 我陆续收到老师们发来的二十余条手机短信, 撷取几条, 以飨读者:0308:枫桥夜泊 一课, 因了听课地点的不同, 感受竟也不同。 但相同的却是:诗意的课堂,诗意的老46200978/

35、C本版主持/师国俊课互动研讨评师,诗意的语文,“诗意语文”的生命!3917:诗意语文, 一如耳畔正在响起的乐声,拨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弦。 语文的美妙, 尽在其中。 孩子们能享受到这样的语文教育,是幸福的。 我们每一个语文人都会思考: 给孩子怎样的语文教育?谢谢王老师的 “诗意语文” 。9092:从现代诗文逆流而上引领学生品味文字,这是对语言承载的历史的追寻, 对语言背景的深悟,对语言中人性的挖掘。这让我深刻认识到: 语文教学绝不能脱离历史、社会背景和人性,否则文字就只剩下干瘪的外壳。6102:王老师的课如小桥流水,钟声幽幽, 启承转合, 收放自如, 让我们领略到经典诗文的独特魅力。对王崧舟老师的

36、这堂课,以及对张华教授的发言,老师们有很多看法欲与嘉宾交流,让我们来看一看。3564:听了王老师对诗中“江枫” 的解读, 我想起有人曾将 “江枫”理解为 “江春桥和枫桥” 这两种客观的景物, 而不是承载着许多 “愁绪”的王老师所解读的那个意思。请问王老师在备课时是否注意到有此说?吴琳:这位朋友的发言, 让我联想到江苏的一位朋友曾对我说过这样一件事, 他说:“乌啼” 和 “愁眠”本是两座山的名字。 (众笑 ) 张继当时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是写出了自己看到的实景,他不过看到什么就写了什么而已, 哪有那么多的愁啊?(众笑 ) 会不会 “乌啼”“愁眠” 这些词语刚好契合了人们情感的某种需要, 或是一种巧

37、合, 让后人附予了这首诗无限的 “愁” 意呢?让我们来请教一下王老师, 并给3564一个回馈。(掌声 )王崧舟:谢谢老师们, 谢谢吴老师, 你们真是有心人, 在文史方面的知识背景还是很开阔的。 一般来说,如果你不去上这个课,肯定不会有那么多的深究,显然大家都是有备而来, 非常感谢。 (众笑 )关于 枫桥夜泊 这首诗, 在备课时,我也关注到了它的一些科学知识, 包括一些地名的考察。 比如有人认为 “愁眠” 是一座山的名字, 叫愁眠山,“乌啼” 也曾有一座山叫 “乌啼山” ,“江枫” 也确有刚才那位老师提出的那种解释, 而且是 “封闭” 的“封” , 因为那座桥在古运河上, 作为一个连接外运河的通

38、道,大的船不让进来, 有 “封锁” 之意。我是怎么看这些问题的呢?这涉及到文学思维和科学思维的区别问题。 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首诗, 它是一个文学的存在,是一种文学的现象。 文学的真实当然是基于生活,但它一定不会拘泥于生活。在很多情况下, 如果我们用日常的知识、 科学的知识去审视和面对文学现象特别是文学意象的时候,是会出大问题的。有人就曾提出杜牧的诗:“千里莺啼绿映江,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写得不对,“千里莺啼”怎么听得到呢?“南朝四百八十寺” 也看不到。 如果我们这样去解读诗的话,就糟糕了。你用史学的眼光和用文学的眼光去解读一首诗,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在这儿,

39、 我的主张是, 当诗一但成为一个完型的存在,当诗的意境和意蕴一但得到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时候, 我们反观它选择的意向, 怎样的意向更有助于形成诗的完美的意境呢?是把 “江枫” 看作 “江边的枫树” 那样一种具有秋天特征, 具有悲秋性质的意向好呢?还是只是把它看作是两座桥更有利于突显作者的意境和心绪呢? 我想, 老师们应该会有自己的一个合理的选择。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首诗,而不是一本地理杂志,不是一个历史的记忆。谢谢。 (掌声 )吴琳:谢谢王老师的解答。 刚刚在听张教授的点评时,有几位老师发来短信,提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3116:区里要统一检测 (众笑 ) ,我们要找学生要成绩,我们是扮演理想化的教师

40、? 还是做训养师? 好像由不得我们。 (掌声 )9625:80分钟讲一首诗, 我们传统的效率心理与王老师的诗意是否矛盾? 二者价值取向有何不同? 我们该如何在真切的现实里面诗意的栖居? (笑声, 长时间掌声 )5675:张教授讲的对, 很多专家也是这样讲的,我们也希望宽松的人文的教育, 但是责任在谁?(众笑 )整个国家的教育体制不变,选择人才的标准不变,我们的教育就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掌声 )5596:在人人看重成绩的今天,我们该怎么备课才能让学生的成绩与语文素养同步提高?老师怎样才能做到课堂精彩,同时成绩也能遥遥领先?您认为高效课堂是什么样的?吴琳:若干个问题, 大体意思是说,我们如何能够

41、做到面对考试成绩的压力,还能像王崧舟老师那样在课堂里面诗意地栖居?也就是说我们如何能够做到戴着锁链还能跳起舞来? (众笑, 掌声 )张华:老师们, 刚才的几个问题都非常根本, 非常关键。 我想只针对其中一点关于 “效率” 的问题做一点回答, 即80分钟讲一首诗, 是不是太慢了?我的感觉恰恰相反,老师们。 为什么呢? 追求语文教学的效率观,这种追求的本身是一种工业化生产的产物, 自从大工业兴起以后,不管教育上很少见到 “诗” , 我们的文学里面见得到真正的诗吗? 100年以内有多少诗啊?这本身就是个问题。工业的效率与 “诗” 是个矛盾的东西。 因此, 我们就不应当用一种工业的效率观即单位时间里面

42、产出多少来判断有效无效的标准来衡量语文课堂。如果我们采用了工业效率观, 课堂上的 “多” 就是 “少” 。 如果我们走出工业效率观, 课堂上的 “少”就是 “多” , 也就是说, 我们把一个东47200978/C本版主持/师国俊课互动研讨评西理解透, 让它变成一颗种子, 可以无限地演生出许多东西来。吴琳:但是您这种说法在实际上会遇到很多具体问题,我们是不是要像王崧舟老师这样教,才叫把 “一个东西理解透” , 我们又如何能够做到把 “少” 变成 “多” ?一册书的学习有具体时间要求,多出的时间哪里找?张华:什么叫做语文课堂的“有效” ? 事实上, 你们看王崧舟老师的这堂课内容并不少, 虽然只是

43、枫桥夜泊 一首诗, 但他引出了高启的诗, 王士祯的诗, 陆游的诗, 还有当代的诗,这些诗尽管为了在短时间内出效果, 可能只做了节选, 就好比为了招待各位远道而来的客人, 王崧舟老师做了一桌好饭给你们吃。但在平时吃家常饭的时候,他可以把陆游、高启等人的诗完整地呈现出来, 结合 枫桥夜泊 , 把那些诗也进行体会, 甚至进行理解。 你说这个“少” 吗? 其实一点都不少, 这就是我说的 “少” 可以生成 “多” 。但如果我们试图在短时间内讲很多的东西却一点也没把握住, 就把 “多” 变成了“少” 。 因为学生没有深刻的体验, 没有深刻的体验,内容再多都是没有用的。吴琳:但事实上, 目前我们的教学时间就

44、这么多, 像这样一课书,三首诗,教材规定的教学时间是两课时,我不可能为了讲一首诗就用去80分钟,那其他的教学任务怎么完成?张华:这个问题问得好, 为什么教科书中一定要有这些课文呢?课程标准只是极其简单的几点, 是教材的开发者认为这些东西重要就把它们都摆进来了,教材的开发者为什么认为这些东西重要呢?还有没有比它更重要的东西?如果你认为比它重要的东西可不可以进入到课堂中来呢?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老师们。 因为我参与了课程标准和一些教科书的研制和审定工作, 我知道教科书是怎么回事。(众笑 )首先我承认一些教科书不知比过去好多少倍了, 即使它有进步, 也不是非得按部就班地非教这么多不可的,

45、 我甚至认为, 如果你发现有一个作者的一篇文章比我们的课文更好, 你把它拿过来精读, 把教科书上的这一篇泛读,在我看来是完全可以的。 除非我们教研室的人员, 像吴老师这样的人员,按部就班地移步亦趋地,根据课文的字词句篇来出题, 那就麻烦了。 (众笑 )吴琳:那是肯定的。(众笑, 掌声 )张华:那责任就在教研室, 不在老师身上了。 (众笑 )吴琳:我想以您的标准出题,大家可能更不能原谅教研室了。(众笑, 掌声 )张华:统考这个东西是应该取消的, 老师们。 (众笑, 掌声 )吴琳:哈哈, 那这就更不是我们的问题了! (笑声, 掌声 )张华:因为统考是个权力的产物, 即便暂时不取消, 考题的命制也是

46、应该脱离教科书的,不应该跟教科书紧密地绑在一起。 否则的话,老师永远没有自由。吴琳:关于这一点, 我看恐怕我们还会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众笑 )张华:老师们, 我每年要招很多博士, 很多人来报考, 从来不根据教科书出题的。不是同样招上来的吗?但为什么我们考小学生就要根据教科书来考呢?如果我们放开一点,自由一点,让小孩充分发挥一些, 不是同样可以考吗? 关于如何戴着镣铐跳舞, 还能跳得精彩, 还是让王崧舟老师来回答吧。(众笑, 掌声 )王崧舟:诗意是美好的, 现实总是无奈的。 在 “诗意” 与 “无奈” 之间,一个有智慧的老师总是会去寻找属于他自己的路径的。关于 “效率” 问题我谈两点。 第一,

47、 课堂肯定是要看效率, 或者说是要关注 “时间” 这个维度。但课堂不应仅只关注 “时间”这个维度吧!效率是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效果,那么我们课堂的效果是什么?效果,肯定既有数量上的要求, 更有质量上的要求。 我们要追求数量, 我们更需要追求质量, 只关注数量是会出问题的,因为教师会把着眼点放在 “数量” 上。 第二, 什么是质量?课程标准里的一个重要思想是目标的三个维度: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也许从知识和技能的角度来看,今天的课可能在 “量” 上少了一点, 但是从“过程和方法” 的角度, 特别是从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的角度, 我们再来思考一下我们课堂的教

48、学质量, 那么我想, 可能大家的困惑会少一点,可能我们在课改的道路上迈出的脚步会更坚定一点, 信心会更强一些,因为我们不仅希望我们的孩子走得快, 更希望我们的孩子走得远。 (掌声 )吴琳:谢谢王老师, 智者总是在理想与现实中间追寻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古诗文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想象的空间,一个寄放自己自由心灵的空间。像这首枫桥夜泊 , 通过今天的学习, 是否使孩子们明白了那些在自己看来或许并无许多动人之处的山山水水,因何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变得如此多姿多彩?在与文本、 与古人的对话中, 孩子们是否从中获得了观察生活的另一个视角,并在浸润于王老师教学过程每一个细节之中的那最深切,最久远的人文关怀中, 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