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数字教材教学设计刘文琮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7504158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14.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数字教材教学设计刘文琮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年数字教材教学设计刘文琮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2年数字教材教学设计刘文琮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2年数字教材教学设计刘文琮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2年数字教材教学设计刘文琮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数字教材教学设计刘文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数字教材教学设计刘文琮(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字教材教学设计学校学科班级执教老师课题日期中山北路第一小学数学四 1 刘文琮直线、射线线段11月 15 日课堂环境(请打“”)教师电脑学生电脑网络其他信息技术 (请注明)手提台式平板电子书包数字教材功能(请打“”)阅读做笔记流转笔记完成练习插入资源二、教学设计内容分析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生活情景引入问题,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思考解决问题,体现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体现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的理念采用“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师的知识传授过程转化成

2、学生认知的探索实践活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探索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得,练有所获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情分析: 直线、射线和线段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数学基础知识,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在课堂实践中,我首先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总结出线段的基本特征;然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发现:当线段能延长时,会出现怎样的图形?从而自然地引出射线和直线;最后通过让学生直观观察这三个图形,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它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进一步概括出这三个图形的基本特征。利用观察、举例、合作、探讨等手段,逐步使学生理解三者的区别及联系,使学

3、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以此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 - - - - - - - - -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从生活出发,通过“比一比”、“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初步建立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能说出线段、射线与直线的关系(2)能使用直尺,抓住“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点,准确画出相关的线。数学思考:(1)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能力;(3)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情感与态度

4、:(1)通过观察以及实践动手画一画相关图形,体会到几何图形的美,从而对几何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设计思路我让学生通过观察, 从这支笔能发出一束光线 中截取“线段”。并由学生来指出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这一环节就是要让学生通过 眼见为实,根据线段的特征去找到这根光线的长短,也可以让学生回到了日常生活中去寻找、举线段的例子并描述它的长短,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线段的认识。在认识射线上,通过观察、想象,从笔的一段射出光线中抽象出射线的定义,并之后让学生找射线的特征,重点让学生理解“射线有一个端点,一端可以无限延长”。无限延长就是好长,好长,长得无止境的意思。在解决笔的一段射出光线后,让学生思考如果将笔的另一端

5、同样也射出光线,这样这支笔的两端都在延长,这时的光线会是什么样?这样就自然直线的概念。在出示了“线段、射线和直线”这三组几何图形之后,学生自然会去观察、比较这三个图形间的“差异”。于是,我就顺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比较它们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看图找出各自特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并牢记 “直线没有端点, 两端可以无限延长”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另一端可以无限延长”。在这里的教学环节设计中充分体现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探讨它们三者间的区别与联系。而在此过程中,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6、-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 - - - - - - - - - 小组成员发挥各自才能,后进生也能在同伴的帮助下巩固学习了这三种图形的相关知识。 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激发、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很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增强了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促进了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智力的发展,学习效率也可大幅度提高。教学流程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一) 导入设疑、自主学习: 【复习:线段】1、出示: ppt :复习旧知:线段2、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射线和直线”的兴趣师: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过“线段”,【板书:线段

7、】如果把这支笔看作是一条线段,那这条线段的长度又是从哪儿到哪儿?师:你还能再找找,我们身边有关线段的例子吗?师:线段的这两端我们称之为“端点”,【板书:端点】。师:总结一下, 线段的特点是什么?(直的、 2 个端点)数字教材的插入资源功能( 二) 观察、比较,新授教学探究一:认识射线、直线: 1 、自主学习:射线和直线。比较“线家族三兄弟”之间的区别和练习自学教材内容:自学要求: A、看教材,圈出重要的观点和例子。 B、能正确比较“线家族三兄弟:线段、射线和直线”之间的区别和练习。2、反馈自主学习的情况:【结合PPT演示】师:这样,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从一个发光源发出一束光线, 没有任何阻

8、挡物, 就这样一直、 一直的传播下去, 传到无限远的地方, 永远都不会停下来。 能想象出来吗?【从一个端点到一个无限远的地方】,【板书:A号线】数字教材批注功能数字教材批注功能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 - - - - - - - - -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变”。刚才这一头有光线一直射出去,现在在另一头也有光线一直射出去,同样没有任何阻挡,于是就连成了这样一条线,那你能说一下, 这条线的长度吗?现在这两个头还能不能找到?【板书: B号线】师

9、:这样在黑板上就出现了三种线:线段、A号线和 B号线。现在请大家一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想一想,这三条线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师:看来 A号与 B号线都与线段有所不同,那我们也给它们起个名字,好吗?师:A号线有一个端点,另一个端延伸到无限远的地方,那这根线我们就称它为“射线”。【板书:射线】师:而 B 号线的两端, 都延伸到无限远的地方,那这根线我们就称它为“直线”。【板书:直线】寻找生活中的线段、射线和直线探究二:利用手中的工具,去画出“线段、射线和直线”师:刚才我们认识了线段、射线和直线。 为了更好地研究它们,我们要把它们画下来,大家想想,画这三种线,你准备使用什么工具?(直尺)反馈:师:对,

10、要画好线段、射线和直线,就是要抓住各自特点,那特点是什么?数字教材批注功能数字教材插入资源功能数字教材笔记流转功能数字教材批注功能(三)、 通过游戏、练习加深对知识点认知师: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一组练习来区分一下三个好兄弟观察下面图形,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1)(2)(3)(4)(5)(6)(7)师:刚才我们用数字编号的方式来区分图形的,为了更快、更好地区分直线、 射线和线段, 我们一般会用大写字母利用电子书包的统计功能和snote APP的记事功能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11、- - 第 4 页,共 5 页 - - - - - - - - - 表示: 【边说边 ppt 演示】师:比如在直线上任意取两个点A B, 此时直线就读作:直线 AB、直线 BA同时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a 表示:读作: 直线 a 师:线段如果也用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的话,你认为把它们放在哪里更合适?生:放在两个端点上, 于是线段就读作: 线段 AB、线段 BA 师:射线的端点用O 表示,上面取一点E ,怎么读?怎么读是正确的?打个手势读作: 射线 OA师: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来一个比赛,好吗?过一点画射线,比赛,看看谁画的最多?(30 秒)数字教材笔记流转功能数字教材批注功能( 四) 加强练习、

12、巩固新知是非题:(对的打,错的打)射线 CD的端点是 D。()美术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条长1 米的直线()手电筒射出的光线,可以看成是射线。( ) (4)直线能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射线只能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因此直线比射线长。()( 5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四条边都是线段。()利用电子书包的统计功能和snote APP的记事功能(五) 、总结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略师:如果还有困难,请课后点击微课继续学习通过数字教材云笔记分享直线、射线和线段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