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学第9章PPT课件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7496871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6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心理学第9章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小学心理学第9章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小学心理学第9章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小学心理学第9章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小学心理学第9章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心理学第9章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心理学第9章PPT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教育心理学精讲班精讲班主讲老师:主讲老师:杨永坚杨永坚第九章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知识结构图知识结构图设计概述迁移学习策略教理论动机9.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管理评价学知识技能态度与品德心理第一节问题解决概述第二节创造新及其培养考点分布:本章的重点较多、难点一般。题型特点:主观题大量存在,客观题数量较多。知识点拨知识点拨基本知识:问题解决的含义及特点;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重点: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创造性的含义和特征;创造性的影响因素;创造性的培养。难点:功能固着、创造性与智力之间的关系。知识点拨知识点拨一、问题解决的含义(一)问题给定信息和要

2、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即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的目标状态;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第一节第一节问题解决概述问题解决概述一、问题解决的含义(一)问题分类1.有结构的问题(界定清晰的问题)指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有结构的问题。第一节第一节问题解决概述问题解决概述2无结构的问题(界定含糊的问题)指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这些都是重要但又无确切的、唯一正确的答案的问题。第一节第一节问题解决

3、概述问题解决概述(二)问题解决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基本特点:1目的性2认知性3序列性问题解决就是有认知成分参与的有目的的一系列运算。第一节第一节问题解决概述问题解决概述两种类型:一是常规性问题解决,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二是创造性问题解决,综合应用各种方法或通过发展新方法、新程序等来解决无结构的、无固定答案的问题。各种发明创造都可以看成是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典型例证。第一节第一节问题解决概述问题解决概述二、问题解决的过程四个阶段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句句高深:发现、理解、提出、检验(理发问、假体检)第一节第一节问题解决概

4、述问题解决概述真题点睛:(填空题)1.问题解决的过程有:、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答案】:发现问题【解析】:本题考察问题解决的过程。第一节第一节问题解决概述问题解决概述二、问题解决的过程1.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首要环节。2.理解问题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差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主要是确定问题究竟是什么,并尽可能地达到对整个问题的准确理解。第一节第一节问题解决概述问题解决概述3.提出假设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4.检验假设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

5、符合科学原理。两种方法:一是直接检验;二是间接检验。第一节第一节问题解决概述问题解决概述三、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一)问题的特征(二)已有的知识经验(三)定势与功能固着句句高深:问题解决因素:已有、特征、功能定势迁移因素:原有、相似、心向定势第一节第一节问题解决概述问题解决概述三、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心理操作活动的积累而形成的问题解决的准备状态,人们在过去经验影响下,产生解决问题的倾向性。影响学习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存在两面性:一方面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另一方面,不利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第一节第一节问题解决概述问题解决概述三、

6、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定势与功能固着功能固着(看成是一种定势):从物体通常的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突破功能固着需要人们熟悉问题的各种变式,学会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认识事物,增加思维的灵活性。第一节第一节问题解决概述问题解决概述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第一节第一节问题解决概述问题解决概述句句高深:问题解决:知识+技能;体力+脑力(一)如何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知

7、识记忆得越牢固、越准确,提取得也就越快、越准确,成功地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只有深刻领会和理解的知识才能被牢固地记忆和有效地应用。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问题解决经常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的过程,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是保证正确解决问题的基础。第一节第一节问题解决概述问题解决概述一、创造性的含义1.创造性: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2.创造性分类:真正的创造: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如鲁班发明锯子,贝尔发明电话等类似的创造:并非首创,只是对个体而言具有独创性。第二节第二节创造性及其培养创造性及其培养二、创造性的基本特

8、征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聚合思维: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研究者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目前较公认的看法是以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来代表创造性。第二节第二节创造性及其培养创造性及其培养(一)流畅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二)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三)独创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方法,具有新奇性。句句高深:流、变、独(瘤变毒)第二节第二节创造性及其培养创造性及其培养

9、真题点睛:(选择题)1.“知人所不知,见人所不见”是创造性的哪种特征()。A.流畅性B.变通性C.独创性D.集中性【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创造性的三个特征。第二节第二节创造性及其培养创造性及其培养三、影响创造性的因素(一)环境家庭、学校与社会都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环境因素。家庭的教育方式(三种):压制型、溺爱型和民主型。第二节第二节创造性及其培养创造性及其培养(二)智力智力与创造力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智力属于解决一般性问题的能力。(三)个性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第二节第二节创造性及其培养创造性及其培养智力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基本关系表现为:(1

10、)低智商不可能具有高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第二节第二节创造性及其培养创造性及其培养技能点缀第二节第二节创造性及其培养创造性及其培养智商创造性低,不可能高,可能低,可能高,一定三、影响创造性的因素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个性特征: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有独立性第二节第二节创造性及其培养创造性及其培养四、创造性的培养(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二)注意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

11、略。技能点缀环境:社会个性:学生课程:知识据:教育学第六章,课程目标的依据有:对学生研究、对社会研究、对学科研究。第二节第二节创造性及其培养创造性及其培养四、创造性的培养(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教师应给堂生创造一个支持、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允许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学生的独创行为不作评判,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即给学生创造较为宽松的学习的心理环境。第二节第二节创造性及其培养创造性及其培养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在可能的条件下,应给学生一定的权力和机会,让有创造性的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干自己想干的事,为创造性行为的产生提供

12、机会。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应使考试真正成为选拔有能力、有创造性人才的有效工具,在考试的形式、内容等方面都应考虑如何测评创造性的问题。第二节第二节创造性及其培养创造性及其培养(二)注意创造性个性的塑造1保护好奇心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此外,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二节第二节创造性及其培养创造性及其培养(三)创造性思维策略(四种)1发散思维训练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多种,如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与形态扩散等。2推测与假设训练这类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他们深入思考,灵活应对。第二节第二节

13、创造性及其培养创造性及其培养3自我设计训练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知识经验,给他们提供某些必要的材料与工具,让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动手去制作某种物品。4头脑风暴训练第二节第二节创造性及其培养创造性及其培养头脑风暴训练(BrainStorm)由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性思维的方法。指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第二节第二节创造性及其培养创造性及其培养头脑风暴训练(BrainStorm)四条基本原则:一是让参与者畅所欲言,对所提出的方案暂不作评价或判断;二是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三是以获得方案的数量而非质量为目的,即鼓励多种想法,多多益善;四是鼓励提出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第二节第二节创造性及其培养创造性及其培养THEEND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