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的革新教育模式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7494253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9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原理的革新教育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机械原理的革新教育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机械原理的革新教育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机械原理的革新教育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机械原理的革新教育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原理的革新教育模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械原理的革新教育模式机械原理的革新教育模式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高素质人才1。 对于工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而言,除了要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方法以外,还应使其具备开拓、创新的意识、思维和能力。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与人才培养的目标相适应。德国的理工科大学人才培养目标是“工程师”,因而更加注重专业教育与工程实践。而美国理工科大学走的是通识教育模式 ,主要特点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在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中心2。人才培养模式受到本国社会、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以及历史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不同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支配着相应的教学内容的调整 ,教学资源的配备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专业知识的传授是

2、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而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的开发、培养则是教育更本质,更核心的内容。创新意识、思维与能力的培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也是对教学改革的深层次研究与探索。因此在教学中,不应出现重书本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创新的情况,而应是“基础、实践、创新”教育的和谐统一。机械原理课程属于机械专业的学科基础课 ,通过对当前社会的人才需求进行分析 ,结合其课程以及授课对象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对机械原理教学的创新模式进行探讨和诠释。一、教学内容的创新创新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 要实现此目的,首先从改变教学内容入手

3、,重视介绍学科发展的新动态、新方向、新内容,注重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更多更新的理论、 技术与方法。例如,在绪论部分的讲述中,以往的内容主要是针对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基本概念、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本课程的学习方法等展开的。但是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除了经典部分的阐述外,还有必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重点阐述机械原理学科的发展动向。如在机构的结构理论发展发面,可以让学生了解:为了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当今社会也迫切希望开展包括对液压、电磁、光电等非机械传动元件的广义机构设计。在对机构的平衡问题进行介绍时 ,引申到机构的动力学研究 ,进而

4、让学生了解到大型机械1设备的故障诊断和在线监测都是现代研究者关注的重点。 有意识地将一些机械原理学科前沿的研究引入教学内容中 ,如微型机械的研究,它不是将传统的机械直接微型化,而是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机械的概念和范畴 ,是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技术的应用,也推动了处于机械原理学科前沿的微型机构学分支的产生。结合一些相关视频资料,学生在课堂上获取到这些知识的同时,兴趣也被调动了起来,拓宽了知识面和视野。让学生意识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此外,在教学内容的创新改革中,还可以尝试重心的转移,强调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突出

5、计算机的应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实现淡化图解计算分析,强化解析法内容的教学,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机械系统设计的综合认识。这种重心转移体现在:由图解法为主向解析法为主转变,使计算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统一起来,提高机构设计的效率和正确性 ;由手动设计计算向计算机自动计算转变 ,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由过去重机构分析计算向重机构综合转变 ,提高学生机构方案构思与设计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不断地营造创新环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二、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方法应该能够配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素质就是指由知识结构、智慧品质、人格品质三种成分有机结合构成的综合素质。创新教育就

6、是要培养具有这种综合创新素质的学生。在当前课堂教学中,以知识传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并未根本改变,教与学的关系是以教师为主导、 为中心的,这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其创新潜能的发挥。在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上 ,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要将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向以启发式、问题式、讨论式教学为主的新的教学方法转变 ,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以学生为本的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鼓励学生不迷信书本知识、不迷信权威观点,敢于提出问题,无论课堂内外,对于任何问题都应多问几个为什么。如对“极位夹角”的概念解释 ,大部分教材上的定义是“

7、摇杆处于两极限位置时,相应的曲柄位置线所夹的锐角”。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这个广泛应用的定义提出质疑是否所有的“极位夹角”都是锐角,是否有钝角的情况存在,而不是直接给出学生更完善的定义。 在2这个过程中,学生开始学会发现问题,也开始尝试如何自己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 当然,创新离不开科学的根基,引导学生要坚持科学的思维,在提出自己独特见解的同时,也应该能用科学的理论对其进行解释和验证。鼓励学生多参加亲身实践 ,只有亲自动手验证了创新思维的正确性,才能真正达到创新的目的。 机械原理是一门既有高度的抽象性,又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如机构运动简图、机构运动分

8、析与力分析模型等都是从实际机械中抽象出来的,许多的概念需要通过动态过程才能得到准确描述。原来的教学方法大多通过教师手工绘制或将静态图展示给学生 ,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现在的教学方法中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课件中涵盖了丰富的三维动画、 趣味的图片、简洁的文字等。通过教师讲解、动态演示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 ,使学生在学习中可直观地了解机构的运动过程及其所具有的特性、产生的各种现象 ,加快了学生对诸如“死点”、“急回特性”等概念、原理的理解速度 ,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强化了直觉思维,加深了学生对这些概念所表达物理意义的理解程度。三、教学手段的创新在教学手段上,着重培养学生对机械系统的整体认识,注重学

9、生的参与,与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原理创新实验相结合,加强学生对所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过的知识,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使学生得到一次较完整的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教师通过介绍创新设计的方法和展示创造发明实例,启迪学生创新的思维,让学生了解设计过程,掌握设计方法。 在设计过程中,能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不是简单的抄袭或没有根据的臆造。 教师仅指明设计思路,主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设计方案确定后,安排学生向小组成员介绍自己的方案,并与其他成员讨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主动性,又破

10、除学生对创新设计的神秘感,有助于让学生对自己的设计方案有全面的认识,使学生受益匪浅。机械原理创新实验是一个针对机械类或相关专业学生的开放性动手实验。 它是一个很好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平台。学生自己拟定、设计机构运动方案,根据机构组成原理对杆组进行拆3分,再将构件正确拼装实现机构的运动 ,这个过程就要求学生必须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地运用到具体的实验中去。例如,学生要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急回特性的送料机构,该机构就有多种搭建方案 ,实验过程中学生首先提交自己根据要求拟定的设计方案,绘制该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再计算所有的杆长、角度、位移等数据,然后在此基础上

11、将运动简图搭建为能够正确运动的实验机构。设计过程中学生将会接触到机械原理的各大机构,也会进一步深入了解各大机构的运动特点,而搭建过程又会涉及到机械设计及零件的知识。将学生分为多组 ,同组学生共同拟定实验方案、协同完成实验,最后各自撰写实验报告。在设计和拼接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在理论学习中很少遇到的问题,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综合培养。该创新实验用问题法、探究式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让学生学习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或曾经被忽略的知识,参加过创新实验的学生都深有体会。四、结语总之,机械原理教学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 ,而如何在此过程中体现并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要实现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目标,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还需要高等教育工作者们做更多的工作,付出更多的努力。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