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学说ppt演示课件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7492562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因学说ppt演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病因学说ppt演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病因学说ppt演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病因学说ppt演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病因学说ppt演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因学说ppt演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因学说ppt演示课件(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因病因1二、饮食失宜二、饮食失宜n n( (一一) )饮食不节饮食不节n n 是指饮食量没有适当的控制,过度饥是指饮食量没有适当的控制,过度饥饿或过度饱胀。饿或过度饱胀。n n 1 1、过饥、过饥伤胃伤胃: : 胃痛,嘈杂,泛吐酸水胃痛,嘈杂,泛吐酸水 气血津液不足气血津液不足: : 抵抗力低下,易于外抵抗力低下,易于外感感n n 儿童生儿童生长发育不良长发育不良n n 2.n n过饥的原因有二过饥的原因有二: : 食物匮乏;食物匮乏;n n疾病因素,不思饮食。疾病因素,不思饮食。n n2 2、过饱、过饱n n 饮食停滞饮食停滞 损伤脾胃损伤脾胃n n (日久)(日久) 聚湿、生痰聚湿、生痰

2、 继继发他病发他病n n过饱致病的变化有二方面:过饱致病的变化有二方面:n n 3.n nn n饮食停滞日饮食停滞日久久聚湿生痰聚湿生痰咳嗽、咯痰咳嗽、咯痰以及小儿疳以及小儿疳积等病积等病直接损伤脾直接损伤脾胃胃脘腹胀痛、脘腹胀痛、嗳腐吞酸、嗳腐吞酸、厌食、呕厌食、呕吐、吐、吸收吸收不良等不良等急性胃肠急性胃肠炎,急性炎,急性胃扩张,胃扩张,急性胰腺急性胰腺炎等。炎等。4.n n 小儿疳积小儿疳积: : n n小孩饮食不节,造成饮食停滞,日久小孩饮食不节,造成饮食停滞,日久发展为严重的消化不良,营养不良。发展为严重的消化不良,营养不良。n n特征为:特征为:n n面黄肌瘦,形如蜘蛛面黄肌瘦,形

3、如蜘蛛( (腹大肢瘦腹大肢瘦) )。5.n n( (二二) )饮食偏嗜饮食偏嗜n n1 1、种类偏嗜、种类偏嗜 n n过食肥甘厚味,易生痰、化热过食肥甘厚味,易生痰、化热发生发生胸痹、昏厥、痈疡等胸痹、昏厥、痈疡等n n长期缺乏某种食物之味,同样对人体有长期缺乏某种食物之味,同样对人体有不利影响,如书中列举的脚气病、佝偻不利影响,如书中列举的脚气病、佝偻病等,故在治疗中应配合饮食疗法。病等,故在治疗中应配合饮食疗法。n n 脚气病脚气病多吃糙米(多吃糙米(V VB1B1B1B1););n n 瘿瘤(甲状腺肿大)瘿瘤(甲状腺肿大)海带、紫菜海带、紫菜n n(I I)6.n n 夜盲病夜盲病胡萝卜

4、(胡萝卜(VAVA);); n n佝偻病佝偻病多吃钙物,如骨头汤,还应多吃钙物,如骨头汤,还应常晒太阳;常晒太阳;n n 坏血病坏血病新鲜瓜果蔬菜等(新鲜瓜果蔬菜等(VCVC) n n7.n n2 2、寒热偏嗜、寒热偏嗜n n 食物有不同的性质食物有不同的性质: : n n寒、热、温、凉,过于偏食某性寒、热、温、凉,过于偏食某性(如寒、热),可致人体的阴阳失调,(如寒、热),可致人体的阴阳失调,故饮食应寒热调和。故饮食应寒热调和。n n 偏寒偏寒: : n n 过食寒凉过食寒凉 脾胃阳气受损脾胃阳气受损 寒湿内生:腹痛,泄泻。寒湿内生:腹痛,泄泻。8.n n偏热偏热: :n n 过食温热过食温

5、热 脾胃阴液受损脾胃阴液受损 肠胃积热:口渴、口臭、嘈杂易饥、肠胃积热:口渴、口臭、嘈杂易饥、便秘。便秘。n n(如过食辛辣。原有胃病的患者,本(如过食辛辣。原有胃病的患者,本不宜食用辛辣、煎炒之品,过食可加不宜食用辛辣、煎炒之品,过食可加重病情,甚则引起出血等严重后果。)重病情,甚则引起出血等严重后果。)9.3 3、五味偏嗜、五味偏嗜 五味五味 广义:代表多种饮食物的丰富味道广义:代表多种饮食物的丰富味道n n狭义: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狭义: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n n 狭义的五味与五脏间有亲和性。狭义的五味与五脏间有亲和性。 长期偏食某味,则可使五脏机能偏胜偏长期偏食某味,则

6、可使五脏机能偏胜偏衰,也可使某些营养物质缺乏而发生疾衰,也可使某些营养物质缺乏而发生疾病。病。10.五味五味酸酸肝盛肝盛脾虚脾虚皮肉变厚、皮肉变厚、口唇干裂口唇干裂苦苦心盛乘心盛乘肺肺皮肤干燥、皮肤干燥、毫毛脱落毫毛脱落甘甘脾盛脾盛乘肺乘肺面色黎黑、面色黎黑、胸闷气喘胸闷气喘辛辛肺盛肺盛乘肝乘肝爪甲干枯、爪甲干枯、筋脉拘急筋脉拘急咸咸肾盛肾盛乘心乘心胸闷气短、胸闷气短、面色无华面色无华11.n n( (三三) )饮食不洁饮食不洁n n 食用了不清洁的,被细菌、寄生虫、食用了不清洁的,被细菌、寄生虫、毒物污染的饮食,如未洗净的瓜果,毒物污染的饮食,如未洗净的瓜果,腐败变质酸馊的食物等。腐败变质酸

7、馊的食物等。n n饮食不洁可引起多种脾胃及肠道疾病饮食不洁可引起多种脾胃及肠道疾病: :1 1、 脾胃(肠)疾病脾胃(肠)疾病: : 急性胃肠炎、痢疾等病急性胃肠炎、痢疾等病脘腹痛、脘腹痛、呕吐、腹泻、便下脓血等呕吐、腹泻、便下脓血等12.2 2、 肠寄生虫病肠寄生虫病: : 蛔虫、蛲虫、寸白虫蛔虫、蛲虫、寸白虫出现腹痛、出现腹痛、嗜食异物、面黄肌瘦等嗜食异物、面黄肌瘦等 n n蛔虫窜进胆道,还会引起蛔厥证蛔虫窜进胆道,还会引起蛔厥证上腹部剧痛,吐蛔、四肢厥冷等上腹部剧痛,吐蛔、四肢厥冷等n n 蛔厥蛔厥:因蛔虫窜入胆道而引起的腹痛,:因蛔虫窜入胆道而引起的腹痛,痛甚可致四肢厥冷,故名。痛甚可

8、致四肢厥冷,故名。 n n3 3、食物中毒、食物中毒: : 13.n n三、劳逸失度三、劳逸失度n n劳逸,包括过度劳累和过度安逸。劳逸,包括过度劳累和过度安逸。( (一一) )过劳(古称劳伤,劳倦)过劳(古称劳伤,劳倦)n n 过度劳累,包括三种情况过度劳累,包括三种情况: : 劳力,劳力,劳神,房劳。劳神,房劳。n n(1 1) 劳力过度劳力过度n n 主要指体力劳动的过度,包括劳主要指体力劳动的过度,包括劳力过重或时间过长。这样,耗损了人力过重或时间过长。这样,耗损了人体精气而致病,即所谓体精气而致病,即所谓“积劳成疾积劳成疾”。n n 14.n n过劳的致病特点主要是过劳的致病特点主要

9、是n n1 1、耗气:主要损伤脾肺之气、耗气:主要损伤脾肺之气n n形体消瘦、精神疲惫、四肢乏力形体消瘦、精神疲惫、四肢乏力脾脾气虚;气虚; n n声低息微声低息微肺气虚肺气虚n n2 2、伤形、伤形n n形体组织损伤形体组织损伤15.n n(16.n n2 2、 劳神过度劳神过度n n 指过度的脑力劳动,可使神气虚弱,指过度的脑力劳动,可使神气虚弱,阴阳失调而致病。阴阳失调而致病。n n耗伤心神,可影响肝脾功能。可见食耗伤心神,可影响肝脾功能。可见食欲不振等脾失健运的症状。欲不振等脾失健运的症状。n n久之耗伤心血,可引起心神不安之心久之耗伤心血,可引起心神不安之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等症;

10、悸、健忘、失眠、多梦等症;n n耗伤肝阴,则可见头昏目眩、急躁易耗伤肝阴,则可见头昏目眩、急躁易怒等肝阴不足,阳亢于上的症状。怒等肝阴不足,阳亢于上的症状。17.n n3 3、房劳过度、房劳过度n n 指性生活无节制,过于频繁。指性生活无节制,过于频繁。n n肾藏精,主生殖,房劳过度易伤肾精,肾藏精,主生殖,房劳过度易伤肾精,并引起肾气、肾阴、肾阳的虚弱,出并引起肾气、肾阴、肾阳的虚弱,出现腰酸膝软、精神萎靡不振、头昏耳现腰酸膝软、精神萎靡不振、头昏耳鸣、性机能减退。鸣、性机能减退。n n男性可有遗精、早泄、阳痿男性可有遗精、早泄、阳痿n n女性可有白带增多等症。女性可有白带增多等症。18.n

11、 n( (二二) )过逸过逸n n 过逸,即过度安闲。过逸,即过度安闲。n n 过逸而懒动,使人体气血运行不畅过逸而懒动,使人体气血运行不畅而致心肺功能减弱,脾胃功能呆滞,而致心肺功能减弱,脾胃功能呆滞,影响消化吸收,并使人体脂肪积聚过影响消化吸收,并使人体脂肪积聚过多,从而出现种种症状:多,从而出现种种症状:n n精神不振,肢体软弱,动则心悸、精神不振,肢体软弱,动则心悸、气短、汗出,饮食减少,脘腹作胀。气短、汗出,饮食减少,脘腹作胀。n n或形体肥胖,或继发头痛、眩晕、或形体肥胖,或继发头痛、眩晕、中风、胸痹等病。中风、胸痹等病。19.第三节病理产物性病因第三节病理产物性病因n n 概述概

12、述n n 原发性病因作用于人体以后,在疾原发性病因作用于人体以后,在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变化和病理产物。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变化和病理产物。一经产生,又一经产生,又 可成为新的病证发生的可成为新的病证发生的病因。病因。n n病理性产物分为三类:痰饮、瘀血、结病理性产物分为三类:痰饮、瘀血、结石石n n20.n n注:注:n n病理变化是较大的概念,泛指一切病理变化是较大的概念,泛指一切组织器官发生了病理性改变。组织器官发生了病理性改变。n n病理性产物则是较小的概念,指病病理性产物则是较小的概念,指病理性变化中的一些产物,并且是可以理性变化中的一些产物,并且是可以去除的。故病理变化包括病理性产物

13、去除的。故病理变化包括病理性产物在内。在内。 21.一一. .痰饮痰饮(一)痰饮的基本概念(一)痰饮的基本概念n n1.1.概念概念n n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变化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变化和病理性产物。和病理性产物。n n 形成之后,作为一种致病因素作用形成之后,作为一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阻滞经络、阻碍气机、影响脏于机体,阻滞经络、阻碍气机、影响脏腑功能,导致各种腑功能,导致各种 新的病证出现。新的病证出现。n n痰饮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痰饮有广义与狭义之分:n n 22.n n狭义之痰饮:咳吐之痰涎。狭义之痰饮:咳吐之痰涎。n n广义之痰饮:由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广义之痰饮:由

14、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及其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病理产物及其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n n痰、饮、水、湿的区别与关系:痰、饮、水、湿的区别与关系:n n关系:湿聚为水关系:湿聚为水n n 积水成饮积水成饮n n 饮凝成痰饮凝成痰n n区别区别 : 稠浊者为痰,稠浊者为痰,n n 清稀者为饮。清稀者为饮。23.n n更清者为水。更清者为水。n n湿呈一种弥散状态湿呈一种弥散状态。n n( (二二) )痰饮的分类痰饮的分类n n1 1、痰、痰n n(1)(1)从形质分从形质分n n有形之痰饮有形之痰饮n n视之可见,闻之有声,触之可及的实视之可见,闻之有声,触之可及的实质性的痰浊和水饮等病理性产。

15、质性的痰浊和水饮等病理性产。24.n n如咳吐之痰液,腹水等。如咳吐之痰液,腹水等。n n无形之痰饮无形之痰饮n n 无形质可见,却有征可查,通过其致无形质可见,却有征可查,通过其致病特点和临床症状分析而确定的痰。病特点和临床症状分析而确定的痰。n n如胸闷、心悸、如胸闷、心悸、眩晕、眩晕、苔腻等等,苔腻等等, 但用治痰饮的方法能够奏效的一类特但用治痰饮的方法能够奏效的一类特殊的病理变化。殊的病理变化。n n(2)(2)从痰的生成与性状分从痰的生成与性状分n n风痰:痰盛而有动风症状风痰:痰盛而有动风症状25.n n寒痰:感寒寒痰:感寒饮冷,或阳气冷,或阳气亏虚,虚,n n痰痰热n n燥痰燥痰

16、n n湿痰湿痰26.n n2、饮、饮n n痰饮:痰饮:饮停肠间。症状:肠鸣沥沥有声,饮停肠间。症状:肠鸣沥沥有声,形体消瘦、以及头目眩晕,心悸气短,乏形体消瘦、以及头目眩晕,心悸气短,乏力,呕吐清水等。力,呕吐清水等。n n悬饮:饮停胁下。症状:两侧或单侧胁饮停胁下。症状:两侧或单侧胁胀部疼痛,咳唾引痛,气短息促,胸胁胀胀部疼痛,咳唾引痛,气短息促,胸胁胀痛。痛。n n支支饮:饮溢四肢。症状:身体困重疼痛饮溢四肢。症状:身体困重疼痛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畏寒无汗。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畏寒无汗。n n溢饮:饮停胸膈。症状:咳嗽气逆,胸溢饮:饮停胸膈。症状:咳嗽气逆,胸闷、不能平卧,面部及肢体浮

17、肿等。闷、不能平卧,面部及肢体浮肿等。27.n n(三)(三) 痰饮的形成痰饮的形成n n 痰与饮虽有一定区别,但其形成的原痰与饮虽有一定区别,但其形成的原因是基本相同的。因是基本相同的。n n1 1、外感六淫、外感六淫n n2 2、饮食不节、饮食不节n n3 3、七情内伤、七情内伤n n4 4、劳逸所伤、劳逸所伤n n5 5、脏腑气化功能失常、脏腑气化功能失常28.n n痰饮的形成主要与肺、脾、肾以及三焦等痰饮的形成主要与肺、脾、肾以及三焦等脏腑功能失常有关。脏腑功能失常有关。n n因为痰饮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因为痰饮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而人体的水液代谢主要就与肺、脾、肾及而

18、人体的水液代谢主要就与肺、脾、肾及三焦等有密切的关系。三焦等有密切的关系。29.(四)(四) 痰饮致病的特点痰饮致病的特点n n1.1.阻滞经络气血阻滞经络气血n n2.2.阻滞气机阻滞气机n n3.3.影响水液代谢影响水液代谢n n4.4.易于蒙蔽心神易于蒙蔽心神n n痰浊为病,随气上犯,易于蒙蔽清窍,出痰浊为病,随气上犯,易于蒙蔽清窍,出现头晕目眩、胸闷心悸,精神不振,痴呆。现头晕目眩、胸闷心悸,精神不振,痴呆。n n痰浊上犯,与风、火相合,蒙蔽心窍,扰痰浊上犯,与风、火相合,蒙蔽心窍,扰乱神明,可出现神昏谵语,或导致癫狂等乱神明,可出现神昏谵语,或导致癫狂等30.n n 5.5.致病广泛

19、,变幻多端致病广泛,变幻多端n n 5.15.1病位广泛病位广泛n n 痰饮形成之后,可随着人体气机的痰饮形成之后,可随着人体气机的升降流行而到处流窜,停留蓄积好多升降流行而到处流窜,停留蓄积好多个组织器官之中,形成多种病证,故个组织器官之中,形成多种病证,故其具有致病的广泛性。其具有致病的广泛性。n n 饮多停留在胃肠、胸胁、腹中及肌肤;饮多停留在胃肠、胸胁、腹中及肌肤;n n 痰则周身上下,左右表里,五脏六腑,痰则周身上下,左右表里,五脏六腑,筋骨皮肉,无处不到,无所不至,病筋骨皮肉,无处不到,无所不至,病位更为广泛。位更为广泛。31.n n 5.25.2病证复杂:病证复杂:n n由于痰饮

20、到处流窜,病位广泛,所以由于痰饮到处流窜,病位广泛,所以其引起的病证也复杂多端。其引起的病证也复杂多端。n n停滞在脏腑的,可影响脏腑的功能;停滞在脏腑的,可影响脏腑的功能;n n阻滞于经脉的,可影响气血的运行;阻滞于经脉的,可影响气血的运行;n n易于蒙蔽神明,影响水液的正常代谢。易于蒙蔽神明,影响水液的正常代谢。n n其具体病证表现可有其具体病证表现可有n n咳喘、心悸、呕吐、眩晕、水肿、关咳喘、心悸、呕吐、眩晕、水肿、关节肢体疼痛等。节肢体疼痛等。32.n n痰滞在肺:喘咳咯痰痰滞在肺:喘咳咯痰n n痰停于心:心血不畅,可见胸闷心悸痰停于心:心血不畅,可见胸闷心悸n n痰迷心窍:神昏,痴

21、呆痰迷心窍:神昏,痴呆n n痰火扰心:则发癫狂痰火扰心:则发癫狂n n痰停于胃:胃失和降,恶心呕吐,胃脘痰停于胃:胃失和降,恶心呕吐,胃脘痞满痞满n n痰在经络筋骨:瘰疬痰核,肢体麻木,痰在经络筋骨:瘰疬痰核,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或成阴疽流注。或半身不遂,或成阴疽流注。33.n n痰浊上犯:眩晕,昏冒痰浊上犯:眩晕,昏冒n n痰凝咽喉: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痰凝咽喉: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不出。n n6.6.病势缠绵,病程较长病势缠绵,病程较长n n7.7.多见滑腻舌苔多见滑腻舌苔34.二.瘀血n n(一)(一) 瘀血的基本概念瘀血的基本概念n n瘀血,是指体内血液停滞。瘀血,是指

22、体内血液停滞。n n 离经之血停积于体内(病理离经之血停积于体内(病理产物)产物)瘀血瘀血体内血液停滞体内血液停滞n n 血运不畅阻滞于体内(病理血运不畅阻滞于体内(病理变化)变化) 35.(二)(二)(二)(二) 形成瘀血的原因形成瘀血的原因形成瘀血的原因形成瘀血的原因n n 外伤出血外伤出血外伤出血外伤出血 n n气虚出血气虚出血气虚出血气虚出血n n血热妄行离经之血停积于体内血热妄行离经之血停积于体内血热妄行离经之血停积于体内血热妄行离经之血停积于体内 n n (阴虚火旺)(阴虚火旺)(阴虚火旺)(阴虚火旺) n n (血瘀出血)(血瘀出血)(血瘀出血)(血瘀出血) 瘀血瘀血瘀血瘀血n

23、n n n 气虚血运无力气虚血运无力气虚血运无力气虚血运无力 n n 气滞血行阻滞气滞血行阻滞气滞血行阻滞气滞血行阻滞 血运不畅阻滞于体内血运不畅阻滞于体内血运不畅阻滞于体内血运不畅阻滞于体内n n 血寒经脉凝滞血寒经脉凝滞血寒经脉凝滞血寒经脉凝滞 n n 血热互相搏结血热互相搏结血热互相搏结血热互相搏结n n注意区别出血引起的瘀血和血瘀引起的出血注意区别出血引起的瘀血和血瘀引起的出血注意区别出血引起的瘀血和血瘀引起的出血注意区别出血引起的瘀血和血瘀引起的出血。 36.(三) 瘀血致病的特点n n1、易于阻滞气机n n2、影响血液运行n n3、影响新血生成n n 瘀血不去,新血不生n n 病人

24、出现肌肤甲错,毛发不荣n n4、病位固定n n5、病证繁多 37.n n( (四四) )瘀血致病的病证特点:瘀血致病的病证特点:n n (1) (1) 疼痛疼痛: : 刺痛,固定,昼轻夜重,刺痛,固定,昼轻夜重,拒按;拒按;n n (2) (2) 肿块肿块: : 固定,皮色青紫或青黄,固定,皮色青紫或青黄,症积质硬或压痛;症积质硬或压痛;n n (3) (3) 出血出血: : 色紫暗或夹瘀块;色紫暗或夹瘀块;n n (4) (4) 望诊:面部、口唇、爪甲青紫,望诊:面部、口唇、爪甲青紫,舌紫暗或有瘀斑点。久瘀见面色黧黑、肌肤舌紫暗或有瘀斑点。久瘀见面色黧黑、肌肤甲错、皮下紫斑等;甲错、皮下紫斑

25、等;n n (5) (5) 脉诊脉诊: : 细涩、沉弦或结代。细涩、沉弦或结代。n n 38.2 2瘀血不同部位的症状特点瘀血不同部位的症状特点瘀阻于心:心悸,胸闷心痛,口唇指甲青紫瘀阻于心:心悸,胸闷心痛,口唇指甲青紫瘀阻于肺:胸痛,咳血瘀阻于肺:胸痛,咳血瘀阻胃肠:呕血,大便色黑如漆瘀阻胃肠:呕血,大便色黑如漆瘀阻于肝:胁痛痞块瘀阻于肝:胁痛痞块瘀阻胞宫:少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瘀阻胞宫:少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经色紫黯成块,或见崩漏经色紫黯成块,或见崩漏瘀阴肢体末端:可成脱骨疽瘀阴肢体末端:可成脱骨疽瘀阻肌肤局部:局部肿痛青紫。瘀阻肌肤局部:局部肿痛青紫。39.三、结石三、结

26、石n n概念概念n n体内湿热浊邪蕴结不散,久经煎熬而体内湿热浊邪蕴结不散,久经煎熬而形成的沙石样病理产物或结块。形成的沙石样病理产物或结块。n n一、结石的形成一、结石的形成n n1、饮食不当、饮食不当n n2、情志内伤、情志内伤n n3、服药不当、服药不当40.n n4、体质差异、体质差异n n二、结石致病特点二、结石致病特点n n1、多发于肝、肾、胆、胃、膀胱、多发于肝、肾、胆、胃、膀胱n n2、病程较长,病情轻重不一、病程较长,病情轻重不一n n3、阻滞气机,损伤脉络、阻滞气机,损伤脉络41.第四节 其它病因一、外伤一、外伤1.1.外伤病因的内容:外伤病因的内容:各种损伤、烧烫伤、冻伤

27、、虫兽咬伤各种损伤、烧烫伤、冻伤、虫兽咬伤2.2.外伤病的临床表现随病因不同而异,外伤病的临床表现随病因不同而异,但一般有以下症状:但一般有以下症状:n n轻者轻者皮肉损伤,血行不畅,出现疼皮肉损伤,血行不畅,出现疼痛、出血、瘀斑、血肿等痛、出血、瘀斑、血肿等n n重者重者损伤筋骨、内脏,发生关节损伤筋骨、内脏,发生关节42.n n脱臼、骨折、大出血、虚脱及中毒症脱臼、骨折、大出血、虚脱及中毒症状。状。3.3.各种外伤的具体症状。各种外伤的具体症状。4.4.对外伤病的诊断,既要注意详细询问对外伤病的诊断,既要注意详细询问病史,又要仔细诊察症状和体征,以病史,又要仔细诊察症状和体征,以利治疗和抢

28、救。利治疗和抢救。n n外伤病因,若以陈无择的三因分类外伤病因,若以陈无择的三因分类法对照,属于不内外因。法对照,属于不内外因。 43.n n二、寄生虫n n动物性寄生虫的统称。n n常见寄生虫病1、蛔虫n n2、钩虫n n3、蛲虫n n4、绦虫n n5、血吸虫44.n n三、先天因素n n1、胎弱n n禀受精气有关n n母体营养状态有关n n2、胎毒n n母体带来的热毒导致胎儿发生疮疖、痘疹45.n n五、药邪五、药邪n n( (一一) )药邪的形成药邪的形成n n1 1、用药过量、用药过量n n2 2、炮制不当、炮制不当n n3 3、配伍不当、配伍不当n n4 4、用法不当、用法不当n n

29、( (二二) )药邪的致病特点药邪的致病特点n n1 1、中毒、中毒n n2 2、发病急,病势易趋危重状态、发病急,病势易趋危重状态n n3 3、加重病情、变生他疾、加重病情、变生他疾46.病因复习思考题病因复习思考题n n1.1.名词解释:名词解释:n n六气六气n n六淫六淫n n风为百病之长风为百病之长n n伤寒伤寒n n中寒中寒n n温燥温燥47.n n凉燥凉燥n n疫疠疫疠n n七情七情n n痰饮痰饮n n有形之痰饮有形之痰饮n n无形之痰饮无形之痰饮n n瘀血瘀血n n内生五邪内生五邪48.n n二二. .问答题问答题n n1.1.试述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的特点。(举例试述风邪的性质和

30、致病的特点。(举例说明)说明)n n2.2.试述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的特点试述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的特点n n3.3.试述七情的致病特点试述七情的致病特点n n4.4.痰饮的致病特点有哪些?痰饮的致病特点有哪些?n n5.5.试述瘀血形成的原因?答题要点:外伤、试述瘀血形成的原因?答题要点:外伤、出血、气虚、气滞、血寒、血热、情绪和出血、气虚、气滞、血寒、血热、情绪和生活失宜生活失宜n n6.6.瘀血的致病特点有哪些?瘀血的致病特点有哪些?49.病机复习思考题病机复习思考题n n1.1.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名词解释n n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之所凑,其气必虚n n

31、邪正盛衰邪正盛衰邪正盛衰邪正盛衰n n虚实错杂虚实错杂虚实错杂虚实错杂n n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n n阴阳格拒阴阳格拒阴阳格拒阴阳格拒n n阴阳互损阴阳互损阴阳互损阴阳互损n n阴盛格阳,阳盛格阴阴盛格阳,阳盛格阴阴盛格阳,阳盛格阴阴盛格阳,阳盛格阴n n阴阳亡失阴阳亡失阴阳亡失阴阳亡失50.治则治法复习思考题治则治法复习思考题n n一一一一. . .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名词解释n n治未病治未病治未病治未病n n治病求本治病求本治病求本治病求本n n急则治标急则治标急则治标急则治标n n缓则治本缓则治本缓则治本缓则治

32、本n n标本兼治标本兼治标本兼治标本兼治n n正治正治正治正治n n反治反治反治反治51.n n寒者热之寒者热之寒者热之寒者热之n n热者寒之热者寒之热者寒之热者寒之n n寒因寒用寒因寒用寒因寒用寒因寒用n n热因热用热因热用热因热用热因热用n n塞因塞用塞因塞用塞因塞用塞因塞用n n通因通用通因通用通因通用通因通用n n阴中求阳阴中求阳阴中求阳阴中求阳n n阳中求阴阳中求阴阳中求阴阳中求阴n n因时治宜因时治宜因时治宜因时治宜n n因人治宜因人治宜因人治宜因人治宜n n因地治宜因地治宜因地治宜因地治宜n n用寒远寒,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用热远热52.n n二

33、二. .问答题问答题n n1.1.邪正斗争与发病的关系是怎样的?请具邪正斗争与发病的关系是怎样的?请具体说明?体说明?n n2.2.邪正盛衰与虚证、实证的关系?邪正盛衰与虚证、实证的关系?n n3.3.试述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的关系?试述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的关系?n n4.4.如何理解中医如何理解中医“治未病治未病”的思想?的思想?n n答题要点: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预防医学思答题要点: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预防医学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想,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n n5.5.试述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试述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n n6.6.如何理解标本缓急的治疗原则?如何理解标本缓急的治疗原则?n n7.7.何谓因人、因地、因时治宜?何谓因人、因地、因时治宜?53.n n一、医过一、医过n n( (一一) )医过的形成医过的形成n n1 1、行为不当、行为不当n n2 2、处方草率、处方草率n n3 3、诊治失误、诊治失误n n( (二二) )医过致病特点医过致病特点n n1 1、情绪异常波动、情绪异常波动n n2 2、加重病情,变生他疾、加重病情,变生他疾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