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态课堂,引得核心素养源头活水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7488475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8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造生态课堂,引得核心素养源头活水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打造生态课堂,引得核心素养源头活水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打造生态课堂,引得核心素养源头活水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打造生态课堂,引得核心素养源头活水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打造生态课堂,引得核心素养源头活水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打造生态课堂,引得核心素养源头活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造生态课堂,引得核心素养源头活水(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打造生态课堂打造生态课堂, ,引得核心素养源头活水引得核心素养源头活水在一个热烈讨论核心素养的语境里, 笔者更关心的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解与培养途径,而关于这两者,当前无论是理论界还是一线学校,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然这是正常的现象,因为任何一个理论从不成熟到成熟,从泊来到内化,都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参与者的视角不同,必然会出现不同的理解。在这种背景下,笔者更愿意从实践的角度去理解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并寻求有效的实现途径。在此,笔者将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想总结出来,以与同行切磋。一、课堂教学需要下的核心素养解读素养一词由来已久,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十数次提出“语文素养”的概念,

2、 有研究者在梳理了语文素养与语文知识、 素质、能力的关系之后认为语文素养是“一个开放概念”, 这意味着对语文素养的理解可以是动态的、变化的;著名语文研究专家王尚文认为语文素养是“出于真诚对话的愿望, 准确理解对方的话语形式与话语意图; 精确妥帖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 以进行最有效的交流 (的能力) ”。 这样的理解显然既具理论高度, 同时又满足了实践的需要,应当说还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笔者在教学中从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出发, 抓住其中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关键词, 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的现实, 同时基于当第 1 页 共 5 页前对语文素养相对认同的理解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3、、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提出自己对核心素养培养的理解,那就是: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基于文本的师生交流,让学生在语言、思维、审美与文化上面获得新的理解,进而提升自己语言运用能力,以及运用人文观点感知世界、明辩事物的能力的过程。在这样的理解中,既兼顾了传统语文教学的需要(即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需要) ,同时又强调从素养角度生成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观察事理的能力。笔者以为,这样的理解对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现实是适切的, 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是可行的。当然, 这一切的实现都源自一个重要的基础, 那就是生态课堂的打造。二、生态课堂提供核心素养培养土壤自特级教师赵谦翔提出“绿

4、色语文”以来, 生态课堂已经成为一个普遍使用的概念。笔者在实践中坚持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坚持从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形成出发, 对生态课堂的理解主要形成了三点认识,下面结合辛德勒名单一课的教学来说明。其一,生态课堂是尊重学生认知的课堂。 语文课堂上的一个主要任务是文本解读,文本解读具有多样性,这是由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的。 辛德勒名单作为一个主题相对严肃甚至是沉重的文本,其在学生的解读中会出现哪些观点, 这是值得教师观察与研究的。 课文开篇即说“天空中笼罩着一层浓重的黑雾, 一群波兰儿童在街头无忧无虑地玩耍”,这样的表述起什么作用?在具有开放性的课堂上, 学生的观点不尽相同:有学生认为这是一种

5、对比,也有学生认为这就是写第 2 页 共 5 页实。课堂上教师常常会思考哪种观点正确, 其实这个问题是不必担忧的,因为学生既然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恰恰就反映了他们思考的出发点不同,前者肯定已经走入文本之境, 因此其感受到“浓重的黑雾”与“无忧无虑”的鲜明对照, 而后者则是从自然环境与人的角度“简单地”看的,自然就认为这是写实。尊重这样的认知基础,可为后面的文本解读奠定基础。其二,生态课堂是面向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 辛德勒名单一课的主题无疑是明确的,那就是“人性在复苏”,学生只有在文本解读中获得对“人性”的认知, 才能真正把握这一主题,而这一主题显然就是本课教学所指向的“核心素养”。 因此当让学

6、生继续沿着自己的认知去解读课文, 显然, 当学生读到“那不是什么雪, 是骨灰”时,自然就会思考其原因,于是焚尸炉的情形就开始让学生触目惊心, 而当读到辛德勒以钱作为工具做高斯的工作的时候, 学生的思维又有所不同,因为大部分学生原本想的是“义正辞严”, 这样的认知失衡会让学生认识到,在那样的一个严峻的环境里,其实只有最现实、最直接的手段,才能让辛德勒名单不断延伸经由这样的解读与理解,学生形成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在笔者看来, 就是对世事的洞察,就是对人性复苏的理解,用有的学生的话说,“人性本就不是一个轻松的命题,轻言人性往往是不懂人性的, 只有在具体的甚至是严酷的情境中,往往才能看到人性复苏的难能可

7、贵”。 笔者在课堂上听到这样的评价时,忍不住拍案叫绝,在笔者看来,这就是核心素养,这就是语文课所能达到的用文本引导学生深刻思考的最佳境界。第 3 页 共 5 页其三,生态课堂是用人文触角感知世界的课堂。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能够站到人性最高处, 辛德勒名单恰恰又是历史留给人类的一份宝贵文本,在这样的文本解读中,让学生沿着自己的思路不断地前行,在前行的过程中有各种形式的讨论,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真正读懂“人性在复苏”。 这是一个用人文观点感知世界与人性的过程,这个过程无疑是生态的,无疑也是指向最核心的素养的。三、核心素养在文本意义建构中形成在笔者看来,核心素养从来就不是也不应当是一个空洞的概

8、念,更加不是粉饰自身教学观点与研究成果的一个工具, 核心素养是指向学生的,是指向学生对世界判断的目光并影响自身行为的。 如果不能达到这个目标,那就不是真的核心素养。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只能在生态的课堂上才能够实现。生态课堂中,文本解读是核心,文本解读的目的在于建构对文本的理解,在于把握文本的意义。笔者一贯认为,意义一定不是教师机械施加的,而必须是学生自然解读的结果, 这个结果可能会因人而异, 但只要学生的方向是正确的, 那意义早晚会形成。 因此, 辛德勒名单一节课的教学,绝不可以对学生的不同层次的认识任意拔高,最恰当的办法或许是在多次素读课文之后, 对故事情节有一个清晰的表象, 并在此基础上思考: 如果我是辛德勒, 如果我是其他人物,我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这是语文教师应当教会学生的一种走入文本情境的最基本的手段,也只有沿着这样的思路,学生才会与文本融为一体,从而让学习过程生态起来。在此过程中形成的J 识,终会成第 4 页 共 5 页为催化核心素养形成的因素。生态课堂上必定会通过文本解读形成语文建构与运用的能力, 会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会从文本主旨的角度获得审美观点并以之鉴赏他物或形成新的创造,亦会从传承的角度进一步丰富文化、 丰满人性。 作者通联:江苏如皋市搬经中学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