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茂名本地的民间故事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208.65KB
约4页
文档ID:567488117
茂名本地的民间故事_第1页
1/4

茂名本地的民间故事茂名本地的民间故事茂名本地的民间故事:霞洞晏宫庙传说电白霞洞冼太夫人庙,即晏宫庙,是由明朝由王崔两姓的父老们重建起的,到现在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居传说,因此地山川秀丽,为冼太夫人的英灵选中,便从高州城乘王崔两人的轿子到来的这有一个神奇的、为霞洞人们所熟知的故事在明朝初期,霞洞有两个轿夫,一姓王,一姓崔,一向很要好由于家穷,便合伙抬轿过生活一天,两人从霞洞抬客到高州,回来时已是两点钟了由于没有回头客,少了收入,因此闷闷不乐不料才离开高州一里多,路边有一位穿戴得十分华丽的老太婆叫他俩停轿,她说要到霞洞,如果肯抬她,愿意给他们一千两银子两个轿夫非常高兴,忙请她上轿他们抬着这位老太婆在路上飞快地走着,感觉到全不用费力气,好像抬空轿一样仅仅四个小时,就到了霞洞的鸡笼岭山下这时,轿内的老太婆忽然叫他俩停轿,她说要解手这两个轿夫把轿放下,扶出老太婆后就地等候着但是等呀等,足足等了一个钟头,还未见她出来这时太阳已下山了,两个轿夫都很担心,生怕她给老虎吃了,急忙进深山里叫喊寻觅,但总但总不见踪迹,后来忽然发现在一块大石下有一个香炉,香炉上刻着“冼太夫人”四个字,再看看,香炉底还压着一锭钱,他俩拿出这一锭钱数一数,正好一千两。

两人不约而同地说:“啊!原来我们抬的是冼太夫人神,怪不得这么轻呢!”他们高兴地把钱收起,一同向香炉拜了三拜,才走出森林抬着空轿飞快派回村,将这神奇的故事告知父老们第二天,天刚朦亮,王崔两姓的人们纷纷跟着这两个轿夫去观看,果然香炉还在人们还仔细观察这地形,无不称赞是个好地方然后,王崔两姓的父老就合力凑款建起一座美丽的冼太夫人庙,并将夫人的身像塑造两个,同坐在一个神庙里,左边的一个属王族的,右边的一个属崔族的祖庵的左右有文人题的对联:合众心,奉一尊,诚可千古,敬可千古;分法相,庇两族,王也万年,崔也万年这两句公整的对联显示出王崔两姓的人们对奉敬冼太夫人的诚心,并祈望第 1页 共 4页 她永远保护人民霞洞王崔两姓合力建起冼太夫人庙后,还商定于每年正月十七至十九为年例,将到年例前,两姓的人们先在离庙 1 公里外的一个广场--------汉人坡上各搭起一座临时庙坛和戏台,各请一班大戏到正月十七日早上,王崔两姓的人们便以赛跑的形式抬着冼太夫人的神像赶到各姓的神坛上设祭,这叫做赛神冼太夫人到了神态后,场上王崔两姓的两班戏就立即开始演出,从此不停锣鼓一直演三天四夜,也是以比赛的方式进行的,因此两台戏的演员都很用心演出。

这几天,几十里远的人们都来观看,汉人坡上人山人海,好不热闹解放后,霞洞的冼太夫人庙被拆除了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仍然有不少人在庙的遗址上具三牲烧香奉敬,到正月十七仍由大村马路头来两地的群众分别演戏做年例其热闹景象仍人不亚于当年可见霞洞的人民群众多么尊敬冼太夫人!茂名本地的民间故事:金鼓变石鼓高州石鼓圩有一座石鼓岭在这里流传着一个神话故事很久很久以前,石鼓圩原是“滴水贵如油,十种九不收”的地方人们日常用水,要到十几里外的淦江河中去挑一个夏夜,一群男女青年挑水抗旱,他们一边挑一边唱:“哥妹担水到田头,唱支山歌解忧愁哥有怨呀怨大地,为何松土变石头;妹有恨呀恨苍天,为何不替民分忧哥要打开银河闸,放出天水往地流;妹要打开金嗓子,唱出丰年乐悠悠悦耳动听的歌声,传到了正在南天门乘凉的五仙姑耳中她同情民间疾苦,于是下凡来到石鼓,从头上摘下一支五节金簪,往前面的山丘一抛金簪落处,只见整齐地挺立着五面金鼓五仙姑指着金鼓对男女青年说:“这是唤雨神鼓要雨,逢初一、初三、初五、初九吉日,由一个正直无私、勤劳勇敢的小伙子,用自己的拳头从南至北,在四面金鼓上各击一通,风雨神便来帮助你们;要天晴,击一通第五面金鼓即可,”说罢,翩然离去。

次日是六月初三,骄阳似火,人们便按五仙姑的指教击鼓第一面金鼓响下,清风徐徐,天气凉爽;第二面金鼓响后,乌云滚滚,天昏地暗;第三面金鼓响后,强风大作,细雨绵绵;第四面金鼓响后,雷鸣电闪,大雨倾盆;第五面金第 2页 共 4页 鼓响后,风和日丽,晴空万里自此之后,旱患解除,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方圆数十里群众都带着供品聚集到金鼓面前,载歌载舞,烧香跪拜,向五仙姑谢恩于是,到这里卖香火的,卖茶水的,卖食品的各种商人,越来越多,生意越做越兴隆天长日久,这里自然成了圩镇,取名金墩圩不久,金鼓显灵的消息传到当朝皇帝的耳里皇上连续下了五道要金鼓的圣旨,均被当地人民拒绝皇帝大怒,派出了大批官兵前来抢金鼓当地人民为了保护金鼓,英勇地与官兵展开了搏斗手无寸铁的百姓,敌不过手执刀剑的官兵,金鼓终于落到了官兵手里忽然,一声巨响,一道强光把全体官兵烧为灰烬此后,五面金鼓也失去了光辉,变成了五块象鼓一样的巨石于是,人民把安放金鼓的地方叫石鼓岭,岭下的金墩圩改叫石鼓圩茂名本地的民间故事:香女河话说,从前有个醉生梦死的皇帝,梦里遇见一个浑身飘香的美女,就去搂抱她,这女子却飘飘然地朝南方走了皇帝醒来后,念念不忘梦中佳人,即派一名姓曹的太监道南方寻找梦中的香女。

当时,电白县上郑村有个姓李的贫苦农民,晚年放得一女这女孩出世时全身飘香散着一中奇异的醇香,因而得名香女香女自幼聪敏过人,双眼生得很美丽,她不但善织能耕,更有一副好心肠,受村人喜爱这年夏天,上郑村旱情严重,庄稼将枯死,村里人连吃水都难找到香女替乡亲们着急,傍晚时分,她来到上郑村春哥的家春哥是她的情人,为人厚道春哥,地里的庄稼快旱死了,我想跟你一起去寻找水源,要是找到了水,乡亲们的灾难就会解除的香女热切地说春哥爽快地答应了香女和春哥翻越了几座山,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一条清澈的河流可是,怎样才能把这条河的水引到村里的农田呢?他俩苦苦思索了几天,也找不到好办法却说那位曹太监,他几乎走遍南方城镇,都不曾遇见一个“浑身飘香的美女”一天,他郁郁不乐地到野外散步,忽然一股奇异的香味扑面而来曹太监循着香味来到上郑村,查询后获悉这里确有一个浑身飘香的香女曹太监喜第 3页 共 4页 出望外,赶忙率领差人,前呼后拥,以钦差身份来到香女家,香女父母慌忙下跪相映,曹太监笑吟吟地问:“听说你家生了个香女,是么?皇上要招她进宫做宫女呐恭喜恭喜!”这时,香女正在屋里做针线活,听说皇帝要选她进宫做宫女,震惊不已香女的父母苦苦哀求,说香女已许配了人家。

曹太监喝道:“哼!真不识抬举!你们敢违抗皇上旨意,就会落得全家抄斩、九族株连的下场!”香女为了亲人和乡亲们的安全,想了许多,咬着牙答应了曹太监,同意进宫,但要答允她一个条件曹太监可乐坏了,忙问香女是什么条件香女答道:“我一不坐车,二不骑马,要坐船去曹太监为了博得皇上欢心,早日带香女回朝领赏答应了香女的条件于是他下令开挖一条通往京都的河流群众不分日夜的挖呀,挑呀!这时正是暑天,香女和群众一起挖河曹太监怕累坏了她,诱劝她节劳静养,等候进宫,可香女不听他那套鬼话河很快就开通了,香女亲眼看见清洌洌的河水流过故乡的村边,地里的庄稼也得救了她想,自己的心愿已达到,死了也甘心,但又依恋着春哥,牵挂着父母和乡亲们如果自己活着,曹太监定胁迫自己进宫做宫女,倒不如死了留点清白在人间于是她站在河边,哭了一阵,就跳河自尽了香女死后,曹太监忧心忡忡地回到朝廷禀告皇帝,被皇帝罢宫归里后人为纪念香女,把这条河称做“香女河”第 4页 共 4页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