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二轮复习专题经济学行为主体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7482526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8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第二轮复习专题经济学行为主体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2年第二轮复习专题经济学行为主体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2年第二轮复习专题经济学行为主体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2年第二轮复习专题经济学行为主体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2年第二轮复习专题经济学行为主体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第二轮复习专题经济学行为主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第二轮复习专题经济学行为主体(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柳州高中政治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教案经济常识行为主体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出发对经济学的知识进行必要的整合,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提炼能力。教学措施:以资源的配置方式为切入点,整合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企业、经营者、劳动者、消费者、国家等市场经济活动主体的性质、地位、重要性、职责或职能等知识(是什么、怎么办、为什么),重点在于分析它们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如何遵循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教师提出总体思路和方向,学生根据思路补充具体具体内容,注重学生的参与配合。教学安排:五个课时第一节:资源配置(为什么、怎么办)、市场调节资源配

2、置(如何调节、如何实现)第二节:国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发挥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第三节:企业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第四节:劳动者、经营者第五节:消费者、教学过程 :一、资源配置(一)为什么要对资源进行配置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的需求的无限性:资源的稀缺性是一切经济学分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人们不可能拥有无穷无尽的不受任何限制的物质资源,也不可能拥有无限的时间来享受和利用这些资源,稀缺性始终要求人们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而选择意味着“取舍”,这正是经济学产生的根源。如何选择用总量既定的生产资源来生产哪些产品,并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需要,也就是资源配置问题。有用的资源往

3、往都具有一种以上的用途,在资源相对固定有限的条件下,一种用途占用了该资源,就必然相应缩减别的用途。这就需要人们在资源稀缺的多种用途中进行权衡比较,根据自己各种需要的轻重缓急做出选择,找到对自己最为有利的配置方法。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任何资源的配置形式都会产生成本,这种成本就是人们选择所产生的成本。如果某人选择了某一资源用于某一用途,这就意味着他同时又放弃了这一资源的其他用途,而其他用途所产生的价值就构成了使用这一资源的成本,经济学上称之为 “机会成本”。经济学:就是研究人们选择行为的理论。更明确地说,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选择以及这种选择对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影响

4、。(二)资源配置的方式:计划和市场作为两种经济调节手段,是可以并存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市场能解决的就由市场解决。而市场不能解决的,或者由市场解决成本太高的,就应该发挥计划手段的作用,其中表现就是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在这里,国家宏观调控主要是解决市场调节之不能解决的问题和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都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配置的手段,缺一不可,不能把二者绝对对立起来。但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只能是市场的调节,计划只能起辅助和补充的作用。(三)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运行原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5、 - - - -第 1 页,共 11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 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 支配着人们的经济活动,自发地调节着人、财、物在社会范围内的的投放方向和数量比例。因此,价格、竞争、供求被称之为市场经济的三要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流入物价上涨获利增加生产扩大供过于求(市场主体平等的竞争)供不应求生产缩小获利减少价格下跌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流出(1)供求:供求是市场机制的基本要求,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前提。(2)价格:价格是市场运行的信号灯,引导资源配置的指示器。市场价格的升降,给供求双方同时发出信号。价格提高,将会促进生产,增加

6、供给;反之,则起到抑制需求的作用。通过价格的双向调节,使供求在新的水平上实现平衡。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要素。(3)竞争:竞争是市场机制的本质要素,是市场活动的灵魂。没有竞争,价格的决定、价值规律的作用都无从谈起,也就无法发挥市场的配置资源功能。总之,市场机制就是在上述三要素相互联系、依存、制约中发挥着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通过竞争,价格在供求影响下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引导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根据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信号和自身的生产经营条件,自主决定扩大或减少某种商品生产和供应,生产就像“看不见的手”,自发地调节着人、财、物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通过市

7、场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引导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并且可以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所以说市场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会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高效率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配置实质就是价值规律对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的调节作用。而这一调节作用又是通过价值规律来刺激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导致价值规律优胜劣汰作用的结果来实现的。2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需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首先,企业要面向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其次,价格由市场决定,及时准确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引导商品和生产要

8、素在市场上自由流通;最后,市场经济的四个一般特征必须完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这样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市场供求竞争价格物财人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引导实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1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二、国家(一)性质:宏观调控的主体、市场经济活动的管理者、服务者(二)国家的宏观调控1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市场不能对社会各个领域都起调节作用。即使在市场调节可以广泛发挥作用的领域,市场也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2)市场本身固有的弱点和缺陷。首先

9、,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一方面,市场主体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会在市场上产生一些不正当的经济行为。另一方面,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也容易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其次,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容易造成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经营决策的盲目性,从而造成社会经济的波动和资源的浪费。再次,市场调节还具有滞后性,这种滞后性的调节也必然会导致经济的波动和资源的浪费。2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目标和手段(1)任务与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经济增长是国家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与目标。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综合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统筹安排,

10、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宏观调控的任务,具体来说,可概括为两个方面:总量平衡、结构优化。总量平衡是指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结构优化是指在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大致平衡的条件下,二者的局部结构也必须合理,才能有利于经济很好地发展。( 2)国家宏观调控运行的基本原理:国家运用各种手段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促进总量平衡,结构优化。( 3)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流通政策、分配政策、价格政策、开发性扶贫政策等,其中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是宏

11、观调控政策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影响投资的最主要政策。经济政策的制定要遵循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原则。经济计划:以宏观经济为主要对象,主要解决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和重大问题,突出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强调规划总体上的指导性,对企业不再具有行政约束力。它是整个宏观调控机制的中枢和核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年规划、五年计划、年度计划等,不仅指明了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而且有相应的措施保证。经济杠杆:运用经济杠杆,就是根据国家或经济组织的既定目标,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方面对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单位和当事人造成有利条件或不利条件。利用这种经济利益的变动作为阀门,以影响、调节、控制它们的经

12、济活动,促进或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利率、汇率、工资、奖金等信息导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是引导各类经济主体行为的主要因素,往往对经济主体的决策起决定性作用。及时而准确的信息无论是对实施宏观调控职能的政府主管部门,还是对被调控的各类经济主体都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建立向全社会公开的国家经济信息系统,做好经济预测和预警工作,加强信息引导。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1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手段. 运用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

13、益,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为了保证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法律和法规。在企业管理方面,有企业法、劳动法、价格法、税法破产法;在企业生产经营方面,有合同法、市场竞争法、广告法、商标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对企业的经济监督方面,有计量法、统计法、会计法、审计法等等;同时还建立了各级经济司法机构,专门负责经济案件的调查和审判。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社会经济活动的手段。批准市场准入(颁发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特别许可证)、核准确定公共交通、通讯的收费标准等行政手段

14、的作用具有直接、迅速的特点,但行政手段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也不能片面强调和过多的运用。道德手段约束、感召、吸引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宏观调控手段的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3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都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配置的手段,缺一不可。市场调节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但没有政府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是不完整的市场经济。市场调节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机制的相互作用,实现对资源的配置,优势在于可以使生产者按需要生产、生产要素能自由流动、价格能反映供求变化、

15、生产效率较高等,但它又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不足。政府的宏观调控是通过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调节经济活动,优势在于调节的自觉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但它是一种人为因素和主观行为,过度的政府调节会干扰和破坏市场机制的正常作用。因此,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三)遵循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1生产环节 :(1)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

16、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根本原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具体原因: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社会主义的本质)( 2)不断发展和完善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动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不仅有利于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也有利于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3)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坚持有进有退,有

17、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和集体控股,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和控制力;(2)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其经营状况直接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不断完善兼并和破产制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1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生产率,促进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5)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自主

18、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鼓励企业发展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产品。( 6)发展现代农业要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绿色农业的道路。坚持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实现城乡一体化;关键要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懂文化、有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加大对农业投入,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经营方式,把农业和市场紧密结合。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利用土

19、地、水等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运用财政、税收政策,适当提高粮食收购价,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增加种粮农民收入,重视粮食安全。加快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深入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完善粮食储备制度;(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20、)( 7)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主要表现为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我国工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工业的整体素质不高。)( 8)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领域,增加就业人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实现经济现代化。(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已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增加就业人数

21、,保证社会安定,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现状: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9)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0)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加速发展服务业,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11)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增强劳动者的竞争意识,促进劳动者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维护劳

22、动者权利、体现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法律保障)( 12)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条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传统服务业来扩大就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和职能培训,帮助特殊困难群体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政府责任体系,为扩大再就业提供保障。(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维护劳动者合法权利的体现;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23、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需要;有利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13)加大对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证社会成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1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员的基本生活,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深化企业改革,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增强企业活力,实行减员增效的客观要求;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措施;建立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2分配环节( 1)完善我国

24、的基本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由我国所有制结构决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2)坚持分配原则: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兼顾效率与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3)调整我国的分配政策: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

25、收入水平,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4)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首先,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部分和消费部分都应当有所增长。其次,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再次,国民收入的分配还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5)发挥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内需的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国家通过财政可以调节资源配置;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科教文卫事业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

26、的物质保证。)财政政策: 国家通过对财政收支(包括税收, 增减国债的发行)数量、 方向的控制来调节社会总需求,使之与社会总供给相适应,实现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平衡及结构的优化。运行的基本原理:财政收入代表着国家可以支配的商品,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财政支出会形成货币购买力,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国家通过对财政收支数量、方向的控制,有利于实现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平衡及结构的优化,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根据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的不同影响,可把财政政策分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在经济衰退时期, 失业率增加, 企业开工不足, 政府就采取积极财政政策,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增

27、加政府购买、扩建公共工程等)和减少税收,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使经济尽快复苏。反之,在经济高涨时期,物价就会上涨,对此,政府就要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以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手段: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税收、预算、国债、购买性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6)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优化信贷结构,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投放。货币政策:一国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运行的基本原理:央行通过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并利用贷与不贷、贷多贷

28、少、利率升降等手段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息率,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控,以保障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和经济的稳定增长。根据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的不同影响,可把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和紧缩性两种。在总需求不足、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长乏力甚至出现经济衰退时,中央银行应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通过放松银根,扩大货币发行量、降低利率、在公开市场上购进政府债券等。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过热,形成通货膨胀的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1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力时,中央银行应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紧缩银根,减少货币供应量,以抑制总需求的膨胀势头。具

29、体做法有:提高利率,在公开市场上抛售政府债券等。手段: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再贷款或贴现以及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等。(7)利用宏观调控经济手段中的税收杠杆调节经济,实现经济监督。(税收政策: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家通过对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管来调节)交换环节 :( 1)国家要完善市场交易的原则,完善市场法律、法规建设,规范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交易活动,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秩序,按规则进行。( 2)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市场体系,真正实现生产要素在市场上自由流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3)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

30、度,提高市场主体遵守市场交易原则的自觉性。( 4)加强市场监管,依法规范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消费环节 :( 1)健全法律法规,各国家机关履行相应的职责,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证消费者能够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 2)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合理引导生产的发展,促进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新的社会需求的创造,以及新的市场的开拓。( 3)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4)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稳定物价,从而提高人民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对外经济关系

31、:( 1)坚持(遵循或合理运用)世贸组织的非歧视等基本原则(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2)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3)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4)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鼓励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 5)坚持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 6)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带动商品和劳务的

32、出口,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跨国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理论依据: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开放性、竞争性);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意义: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吸收和引进当代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1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了;接受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和挑战,可以促进国内企业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

33、国际化水平。)贯穿在生活在生产四个环节(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缩小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4)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农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消费结构、贸易结构等)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5)

34、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6)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西部大开发步伐,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同时充分发挥东部沿海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加快开放开发,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东部地区加快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经济发展活力增强。三、企业(一)企业的含义: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二)企业的地位: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三)企业的作用: (1)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2)企业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3)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35、。(四)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五)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两个统一,在市场经济下,企业应做到1强化质量意识,努力向社会提供优质的商品和服务(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价格,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是商品生产者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3面向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4根据市场价格传递回来的信息和企业的实际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提供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5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

36、武装企业,提高企业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使企业的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6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7深化企业体制改革,实行股份制改造,不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机构;8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9实行兼并,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从而实现了生产的集中和优化,提高了总体效益10实行“强强联合” ,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市场占有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37、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1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获取更大经济效益的目的;同时还能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11向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12自觉遵守市场交易原则,开展正当竞争,反对和抵制不正当竞争,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使市场交易活动有秩序、按规则进行13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对外投资,开展跨国经营,并努力掌握主动权,不失时机地实施“走出去”战略,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14要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优化出口产品的结构,提

38、高产品科技含量,研制、开发新产品,努力扩大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15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增强经济安全防范意识,维护自身权益16正确处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必须兼顾社会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因此必须依法经营、保护环境、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依法纳税、开展正当竞争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 CSR )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

39、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企业应承担的八大社会责任1. 承担明礼诚信确保产品货真价实的责任 2.承担科学发展与交纳税款的责任3. 承担可持续发展与节约资源的责任 4.承担保护环境和维护自然和谐的责任5. 承担公共产品与文化建设的责任 6.承担扶贫济困和发展慈善事业的责任7. 承担保护职工健康和确保职工待遇的责任 8. 承担发展科技和创自主知识产权的责任四、经营者(一)地位:既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又是从事企业经济工作的专门人才(二)作用: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对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和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三)在市场经济下,企业经营者

40、应做到:1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强化社会责任,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2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根据价值规律安排生产、经营,对市场传递回来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整理分析,及时果断地作出正确的决策3自觉遵循市场交易的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开展正当竞争,反对和抵制不正当竞争4自觉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使市场交易活动有秩序、按规则进行; 5 正确处理好企业与国家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企业与职工的关系 (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五、劳动者(一)地位及作用:主人翁地位劳动者是生产过程中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二)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由劳动者

41、享有的基本权利与劳动者履行的基本义务构成,通过劳动者实现权利与履行义务体现出来1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保障劳动者享有基本权利,是保障和落实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力、智慧,使他们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保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1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劳动者的基本义务: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

42、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其中,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水平。劳动者职业技能的提高,是劳动者面对21世纪挑战的需要。遵守职业道德是每个劳动者基本的道德准则,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保障。3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是统一的。任何权利的实现总要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没有权利就无所谓义务,没有义务就没有权利。(三)维护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制度劳动合同制度、社会保障制度1劳动合同制度订立劳动合同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平等自愿原则(核心原则);协商一致原则;合法、公平、诚实信用原则(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

43、经济势在必行的选择: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增强劳动者的竞争意识,促进劳动者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维护劳动者权利、体现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法律保障。2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由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地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社会保险(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坚持的原则: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44、具有重要的意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性措施(四)在市场经济下,劳动者要1努力学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职业技能水平,遵守职业道德,增强择业的竞争力2认清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3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既要珍惜自己的权利,又要敢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六、 消费者(一)分类:居民消费的内容,按消费的内容分为:物质生活消费、精神文化生活消费和劳务消费;按消费的目的分为:生

45、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二)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及消费结构的变化:家庭消费是从低级开始逐步向较高层次递进发展的,居民的消费活动从根本上说,是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此外,收入水平的高低对家庭消费有直接的影响,物价水平和人口数量、消费观念、国家政策也影响家庭消费水平。(三)生产与消费是辨证统一,不可分割的。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并为消费创造动力。反过来,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

46、发展。因此,我国提出: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四)在市场经济下,消费者应做到1自觉遵守市场交易自愿、平等、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2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充分正确地反映自己的意愿和需求,向生产经营者传递真实可靠的信息,引导生产经营活动,使人、财、物能合理分配到社会最需要的部门和单位,达到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3树立正确、科学绿色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1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合理引导生产的发展,发挥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经济学基础理论:1价值规律的内容及作用(为什么、怎么办)2社会主义的 本质 是解放和发展的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在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是实现共同富裕。 (为什么)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