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化学能与热能基础知识梳理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7478862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5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化学能与热能基础知识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化学能与热能基础知识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年化学能与热能基础知识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年化学能与热能基础知识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年化学能与热能基础知识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化学能与热能基础知识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化学能与热能基础知识梳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反应与能量基础知识梳理一、反应热焓变1含义:在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其符号为 H ,单位是 kJ ?mol-1测量仪器是量热计。2产生原因: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1)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 生成物总能量。该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判断依据放热反应吸热反应H的符号H0(“ +”号)与物质能量的关系E反应物E生成物E反应物A(l)A(s) (3)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若不注明,即指该反应的?H在常温常压下测定(4)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数因此化学计量系数既可以是整数,

2、 也可以是分数。且?H的大小与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系数成正 比,如果化学计量系数加倍时,则?H 也要加倍。当反应逆向进行时,逆反应的 ?H与正反应的 ?H 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如 2H2(g) + O2(g)= 2H2O(l ) ?H1则 ?H1、?H2、?H3三者之间的关系为:?H1 = 2 ?H2 = - ?H3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 H2(g)+1/2 O2(g) = H2O (l ) ?H2 2H2O (l )= 2H2(g) + O2(g) ?H3 (5)一般不需注明反应条件(如加热、点燃等)。

3、(6)中间用“ =”不用“”,常见的可逆反应仍用“”,但要注意理解其含义。【要点深化 】1、 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正误的“四看”法(1)“一看”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是否正确;(2)“二看”?H的“ +”、“ - ”是否正确;(3)“三看”反应热的单位是否为kJ/mol (4)“四看”反应热数值与化学计量数是否对应。2、根据两个热化学方程式比较反应热大小时要注意:(1)物质的聚集状态及其化学计量数;(2)反应热所带的“+”、“ -”号均具有化学意义,参与大小比较。三燃烧热和中和热1燃烧热(1)概念:在101 kPa 时, 1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燃烧

4、热的单位一般用kJ mol1表示。燃烧热的限定词有恒压(101 kPa 时)、可燃物的物质的量(1 mol) 、完全燃烧、稳定的氧化物等,其中的“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氧化物:CCO2(g), HH2O(l) ,SSO2(g)等。(2)表示的意义:例如C 的燃烧热为393.5 kJmol1,表示在 101 kPa 时, 1 mol C 完全燃烧放出 393.5 kJ 的热量。(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是以1 mol 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它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烧1 mol 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例如:C8H18(l)252O

5、2(g)=8CO2(g)9H2O(l) H 5 518 kJmol1,即 C8H18的燃烧热为5 518 kJ mol1。(4)燃烧热的计算: 可燃物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计算方法为Q放n(可燃物 ) H 式中:Q放为可燃物燃烧反应放出的热量;n 为可燃物的物质的量; H 为可燃物的燃烧热。2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_mol 液态 H2O 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2)注意几个限定词: 稀溶液; 产物是 1 mol 液态 H2O; 用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OH(aq)H(aq)=H2O(l) H 57.3 kJmol1。(3)中和热的测定测定原理: Hm酸m碱 c t终

6、t始nc4.18 Jg1 14.18103 kJ g1 1;n 为生成 H2O 的物质的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装置如图 (在横线上填出仪器的名称) 四有关反应热的比较、计算1 H 的比较: 比较 H 的大小时需考虑正负号,对放热反应,放热越多, H 越小;对吸热反应,吸热越多, H 越大。2反应热的有关计算(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2)根据盖斯定律求算:应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计算时,关键在于设计反应过程,同时注意:参照新的热化学方程式(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结合原热化学

7、方程式(一般 23 个)进行合理“变形”,如热化学方程式颠倒、乘除以某一个数,然后将它们相加、减,得到目标热化学方程式,求出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 H 与原热化学方程式之间 H 的换算关系。当热化学方程式乘、除以某一个数时, H 也应相应地乘、除以某一个数;方程式进行加减运算时, H 也同样要进行加减运算,且要带“”“”符号,即把 H 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运算。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颠倒书写时, H 的符号也随之改变,但数值不变。在设计反应过程中,会遇到同一物质的三态(固、液、气 )的相互转化,状态由固液气变化时,会吸热;反之会放热。(3)根据物质燃烧放热的数值计算:Q(放)n(可燃物 )| H| 反应热

8、与焓变的区别:当系统发生了化学反应之后, 使反应产物的温度回到反应前始态的温度,系统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就称为该反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Q 表示, Q 与过程有关,不是状态函数,即使始末状态相同,只要过程不同(如等压过程和等容过程),Q值就不同。我们研究的反应热通常有两种:等容反应热和等压反应热。 等容过程反应的热效应(Qv)等于反应的内能变化 (U) ;等压过程反应的热效应 (Qp) 等于反应的焓变 (H) 。通常反应是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 所以我们经常提及的反应热如无特别注明都是指等压下的热效应 Qp。焓是热力学中表示物质系统能量的一个状态函数,用符号 H表示,H=U+pV 。焓的变化是系

9、统在等压可逆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的度量。焓是状态函数, 它的值只与状态有关而与过程无关 ,例如系统由状态1(H1 )? 状态 2(H2 ),不管经过什么样的过程由 1? 2,只要始末状态相同,焓变H=H2 -H1 就是不变的。 这与 Q不同,过程变化,Q值就发生变化。只有过程是等压过程时,Q值与焓变相等,此时二者可以互求,其它过程二者均不相同,当然计算公式也就不同啦。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近五年新课标卷3、 45.5 污染小、腐蚀性小等4、大于5、 2CO(g)+4H2(g)=CH3OCH3(g)+H2O(

10、g) ; H=-204.7kJ/mol;6、 5.52 103 kJ 7、( 1)2858 ( 2)CH3OH (l )+O2(g)=CO (g) +2H2O (l )H=-443.5kJ mol-1;2014年其它省市高考试题9、(1)AX3(l) X2(g)=AX5(s) H 123.8 kJ/mol 10、(1)b (2) 氩Na( 或钠离子 ) (3)MgO 的熔点高,熔融时耗费更多能源,增加生产成本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融态难导电(4)SiCl4(g) 2H2(g)=1100 Si(s) 4HCl(g) H 0.025a kJ mol1(5)b (6)4KClO3=400 KCl

11、3KClO411、(1) 三 A 2 1s22s22p63s23p2(2) (3)4CuCl(s)O2(g)=2CuCl2(s) 2CuO(s) H 177.6 kJ mol1( 合理答案均可) (4)2ClO2C2el2=2ClO22Cl(合理答案均可) 12、(1)(2)b 、 c (3) 1 NaCl 3 H2O=1 NaClO3 3 H2复分解反应室温下,氯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小于其他晶体(4) ClO43ClO(aq)=ClO3(aq) 2Cl(aq) H 117 kJ mol 113(1)A 、C (2) 消耗溶液中的酸,促进Al3和 Fe3水解生成氢氧化物沉淀(3)MnO2(s

12、) SO2(g)=MnSO4(s) H 248 kJ/mol (4)Mn22H2O2e=MnO2 4H(5)MnO2H2O e=MnO(OH) OH(6)1500c87ab2500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14(1)4 H1H22H3(2)a.放热反应, lg K随T增大而减小;吸热反应, lg K随T增大而增大b焓变越大, lgK随T的变化程度越大(3)99% (4)Ca(ClO)2( 或 KClO3、KMnO4等氧化性物质) (5)CaS 2O2=一定条件CaSO4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