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历史七上第一课教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7477457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79.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历史七上第一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年历史七上第一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2年历史七上第一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2年历史七上第一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2年历史七上第一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历史七上第一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历史七上第一课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教学设计三【教学设计说明】本课简要介绍了祖国境内旧石器时代远古居民的生活景象。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及南北,十分丰富。本课只是讲了三个典型: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以发现头盖骨化石闻名世界的北京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代表山顶洞人。本课的教学设计中,主要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通过看图 “对比古猿、 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 “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和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课标精解】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主

2、体”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识图、分析、比较、语言表达等能力。【教材分析】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指的是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北京人、 山顶洞人,其核心是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意义,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理解的核心是要弄清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 体制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学情分析】由于本节课内容在时间上较为久远,教学时应结合教材和资料, 如文字、 实例、 实物、 图片和地图来讲解,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历史是一门新的学科, 第一课是一个起点, 学好

3、第一课至关重要,由于这一节内容还与后面的民主政治制度形成的具体历程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有联系, 所以学习时的重点是北京人、山顶洞人, 解决重点的关键是使用对比和观察教材中的实物和图片的方法得出结论。【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相关历史基础知识。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

4、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教学重、难点解读】1、教学重点: 了解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体质特征以及生活状况。重点解读 :北京人是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它的发现成为古人类考古和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北京人”这一子目从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艰苦的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等内容,全面而简要地勾画了北京人的生活状况。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比北京人晚数十万年,已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时期。“山顶洞人”这一子目从体质形态、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使用骨针缝制衣服、结成氏族等

5、方面,展现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反映出他们与北京人相比所取得的长足进步。处理方法: 一是看考古发掘的考古资料,二是阅读教材的文字资料。2、教学难点: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本课的内容。难点解读: 本课的难点是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学生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时间障碍。处理方法 :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课时】 1 课时【课型】 新授课【教学策略】1、史料教学法:展示图片或文字资料,通过对比、分析、概括得出正确结论,获得新知识。2、情境导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思考、讨论问题,以感知历史和理解历史。4、比较学习法:教师引导学生对图片或文字资料展开讨论、比较,通过合作学习,

6、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设计一:播放 猿人传说 纪录片中从猿到人的相关片段,并提问“人类是怎样产生的”?【设计意图】 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设计二: 学生阅读课文导入框导入新课。讲述东西方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最后指出这都只是人类美好的幻想,那么人究竟是怎样产生的?我国早期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我

7、们会找到答案的。【设计意图】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历史是一门新的学科, 第一课是一个起点, 学好第一课至关重要,让学生学的有兴趣,新课导入就得从学生熟知的故事,让学生自己讲述,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课外知识。【2、讲授新课】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1、问:谁是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元谋人)元谋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多少年呢?(距今约170 万年)为什么说元谋人是属于“人”了?设计思路:问题较简单,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2、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境内许多地方发现了远古人类的遗址。我国是世界上目前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问:在这些遗址中,哪一个最为著名?(北京

8、人遗址)下面,我们来讲闻名世界的“北京人”。设计思路:过渡性问题设计,引出北京人这一重点内容。二、北京人1、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明确:从1929 年裴文中发现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起,迄今为止,出土的人类化石包括6 件头盖骨、 15 件下颌骨、 157 枚牙齿及大量骨骼碎块,代表约40 个北京猿人个体。洞内还发现近10 万件石器。设计思路:明确北京人遗址的重要地位,学会归纳材料。2、展示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像,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明确:北京人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如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额,但手脚分工明显。

9、设计思路: 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学会对比分析,目的在于归结出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强调北京人能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这是区别人与其他动物的关键。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是怎样的?明确:可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去想象;可按一天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去想象。设计思路:培养学生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体会北京人的生活,引出下一个问题。4、北京人是怎样得到和使用火的?会制造哪些工具呢?明确: 可以从几条渠道得到火:大自然雷电生火;森林草木自燃生火;

10、露天煤的自燃起火;偶然摩擦生火。工具主要是简单的石器和木棒等。设计思路:明确会使用火和工具对北京人带来的重大变化,对人类进化的重要作用。三、山顶洞人1、 看课本 35 页有关山顶洞人的内容,说一说,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明确: 1、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明显的进步、表现在: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人工取火、社会组织等方面;2、山顶洞人会制造骨针,有了装饰品;懂得爱美,有了美的意识。设计思路: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出山顶洞人比北京人在生产、生活上的进步。2、山顶洞人的生活形式是怎样的?“氏族”这一组织形式有什么特征?明确:氏族,是按母亲的血统把有血缘关系的人集合在

11、一起,组成的集体。我们一定要明确氏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没有私有财产、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群体。设计思路:“氏族”一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因此必须详细讲述,这有利于学生对原始社会组织结构的了解。【3、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我国境内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远古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理清了各自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体制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明确了火、制造工具、 劳动的使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意义。我们的祖先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克服重重困难,缓慢的进化着,就像恩格斯所说的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相信同学们一定会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战胜它们,

12、愿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勇往直前,一帆风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4、板书设计】【5、评价方案】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人类名称距今年代生活地点体质特征生产工具用火方面社会组织元谋人不填不填不填不填北京人山顶洞人【6、教学反思】1、根据七年级学生来说历史是一门新的学科,通过丰富的图片赏析、文字资料分析,使学生在切身感受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2、在教学的过程中,大多设计的问题较简易、层层落实。让所有结论的得出,基本上都是学生自己或合作学习的结果,让学生学的有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3、本课学习的内容较久远的历史学生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时间障碍。如何引导学生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充满兴趣,是最大的困惑。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