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师用书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7464821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3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师用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2年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师用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2年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师用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2年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师用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2年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师用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师用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师用书(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单元说明本单元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 编排了 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4 篇课文,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古诗三首 描绘了春节、 清明和重阳节里人们过节时的情景,表现了相关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 纸的发明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告诉人们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赵州桥介绍了河北省赵县洨河上的一座著名石拱桥, 重点介绍了桥的坚固,同时还介绍了桥的美观,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具体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街市,再现了古都的风貌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

2、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在三年级上册曾学习过“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三年级上册主要是从理解内容的角度提出的, 这个单元主要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的。知道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一段话的具体方法,不仅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而且也为学生进行“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习作实践提供方法上的引导。本单元在精读课赵州桥、略读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都凸显了语文要素的学习。赵州桥设置课后练习引导学生体会第三自然段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间几个自然段的写法。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通过例子帮助学生体会单元语文要素。本单元安排了“综合性学

3、习”,这是教材中首次出现综合性学习栏目。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围绕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展开,这个活动既和单元主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 和小伙伴们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节日,感受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要求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通过写过节的过程和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 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教材在第九课、 第十课的课后以及语文文园地前安排了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提示,提示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内容、活

4、动方式活动途径和成果展示交流的方式,活动分为3 个阶段:组成小组,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小组交流,讨论怎样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展示分享,用各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学本单元,注意在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重点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要处理好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的关系,合理安排综合性学习的课内交流时间。综合性学习活动时间主要安排在课外,课内学习交流时间可以安排45 课时。在活动的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单元导语的学习要求和第一个“活动提示” , 让学生了解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任务、要求,重在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和愿望,并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组建学习小组,指导学生做好活动分工的准备工

5、作,建议安排1 个课时左右。第二个阶段可以依据第二个“活动提示” ,在活动的过程中,及时提醒学生适时交流活动的进展, 讨论用怎样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并引导学生在必要时调整活动计划和方案,安排 0.51 个课时。成果展示交流阶段,学生可以用多种方式汇报、展示学习成果,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交流,并完成习作任务,可以用2.53 个课时。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课文古诗三首2 1认识 36 个生字, 读准 7 个多音字,会写37 个汉字, 会写50 个词语。纸的发明2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1

6、 页赵州桥2 2能背诵、默写指定的古诗。抄写指定的课文段落。3能根据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并对有关的现象或成因作出解释。4了解课文相关段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1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45 1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目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3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4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语文园地交流平台2 1能回顾、 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2能分享在曰常生活中自主识字的途径及成果,认识“税、档”等 7 个生字。3能按活动的步骤,介

7、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4能说出有关自然段的段式特点,并模仿写一段话。5了解、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合计1314 9 古诗三首教材解析本课由 3 首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组成,这3 首诗都描述了人们过节时的情景。元日 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安石:这首诗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大致的意思是:人们在一片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前两句紧扣题目,写出春节人们放鞭炮、 畅饮美酒热闹欢乐的节日气氛。后两句紧接着上两句的欢乐气氛,用早上的太阳象征无限光明的未来,用“新桃

8、换旧符”的习俗,表现出万象更新的景象。按照古代的习俗,正月初一清晨人们会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挂在门上,用来辟邪和祈求平安;全家还要喝屠苏酒,有的地方还会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希望能驱邪和躲避瘟疫。清明 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清明时节,孤身行路时的感受和心情。大致的意思是: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纷纷:赶路的人心里更加增添了一份愁苦,简直是失魂落魄。他向牧童询问附近哪儿有酒馆,牧童伸手指了指遥远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前两句写出了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以及路上那些上坟祭扫人的心情。诗句中的“魂” 指的是情绪、心情等, “断魂”说明“路上行人”的心中有着强烈的哀伤。后两句

9、写“断魂”的行人,想打听一下哪里有酒家。因为他想歇歇脚,避避雨,顺便小饮几杯酒,暖暖身子,也借酒浇愁,暂时除去一些心中的烦忧。那么他是向谁“借问”的?能不能找到酒家呢?“牧童遥指杏花村”揭示了答案,原来他是在向牧童问路。句中的“遥”是“遥远”的意思,可以理解成“远远地就能看见”,意思是行人顺着牧童手指的方向,可以看见远处的林梢,有酒旗招展:清明这首诗用十分平白的语言,流畅自如地描绘出生动感人的情景,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农历的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忆”是想念的意思。重阳节那天,王维独自一人在外,非常思念家人,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自然而真切地表达出他思念

10、家乡亲人的情感: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独自远离家乡, 无法与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1 页家人团聚, 每逢重阳佳节就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个而生遗憾之情:前两句中“异乡”指的是他乡,“异乡”和“异客”两个词语凸显了诗人在他乡的孤独感;“倍”是“加倍、更加”的意思,用得非常巧妙,表达出他平日对家乡也是念念不忘的,只是在重阳佳节,加倍地思念亲人。诗人一开头就直接表达了自己孤身一人在他乡对亲人强烈的思念之情:后两句, 诗人不再写自己如何思念家乡,而是把目光投向了远方,想象着家

11、乡的亲人们都佩戴着茱萸登高,却发现少了一个人,他们该有多么遗感啊 !好像他自己的孤单寂寞不值得一提,亲人们的遗憾更需要去关心。这种通过想象别人的感受来表达自己感情的写法,更加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教学目标1认识“屠、苏”等7 个生字,会写“旧、符”等12 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3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教学建议教学导入时,可以结合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学习要求,以“了解中华传统节日中的一些习俗, 了解人们是怎样过这些传统节日的”为任务驱动, 将课文学习与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到课文也是开展本次活动的资源,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

12、极性。3 首古诗都是有关传统节日的,学习方法可以迁移,教学时可以尝试由扶到放。重点指导元日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借助注释和插图阅读理解古诗的基本方法,然后按照学习元日的方法学习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识字写字1识字。三年级学生有拼音回生现象,尤其是“iu、ui、un”等容易混淆的韵母,可以通过拼读“魂、酒”的音节,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苏”是平舌音, “兄”是后鼻音,教师不仅要在初读时关注学生是否读准了这些生字的读音,还应在进一步的读文交流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正音。 “牧”是本课生字,在正文中标注了拼音,为避免重复,作者名中的“牧”字就没有注音。识记“牧”时,可以让学生说说对“牧童”的理解,引导

13、学生结合“牧”的偏旁“牜”,了解“牧童”就是放牛的孩子。“屠、苏、魂”可以组成常用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比如“屠”可以组成“屠杀、屠刀”, “苏”可以组成“苏醒、复苏”, “魂”可以组成“灵魂、鬼魂” 。2写字。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左右结构的有9 个,其中“旧、魂、借、酒、何、独、佳”为左窄右宽的字,“欲、牧”则是左右同宽的字。写字教学可以有机地与理解课文内容相结合。比如,在引导理解“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意思时,让学生借助注释说说“旧符”指的是什么, 并适时板书 “旧、 符” 。板书时可让学生观察写好这两个字应该注意什么,重点指导 “符”字,让学生说笔面笔顺,教师范写, 通过板书引

14、导学生看清字形结构。又如,在理解“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意思时,结合对“牧童”的理解,引导学生观察“牛”做偏旁时,第二个横要变成提,再通过教师板书,引导学生发现“牛”作偏旁时的笔顺与“牛”字不同。本课部分字书写要点:符上短下长。“付”的左下竖稍短些,横写在横中线上,点写在竖中线上。欲“口”略向右上倾斜。“欠”第三笔撇伸向“谷”下,捺向右下伸展。魂左边的“云”要写得靠上一些。“鬼”的长撇要舒展些,插到“云”的下面。牧“牜”的最后一笔提要有力。第八笔捺稍长一些。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1 页二、理解运用

15、本课教学可以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让学生总览课文,借助每首诗的第一个注释,了解这几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使学生整体把握这几首诗的大致内容。教学每一首古诗时,可以让学生带着“古诗写了怎样的节日情景?”这一问题进行阅读,边读边思,把握古诗内容。1借助注释、字典理解诗句的意思。读懂诗句是感受古诗描绘的节日气氛、描述古诗涉及的节日风俗习惯的基础。课文中对有些字词作了注释,应放手让学生借助这些注释理解诗句意思。诗句中还有一些字词没有注释,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也可以通过查阅字典了解它有哪些解释,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和课文插图选择适切的解释。比如,元日中“一岁除”的“除”; 清明中“欲断魂”的“欲”

16、;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中的“异”, “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佳”。2借助图画理解诗句的意思。古诗存在省略内容的情况,这会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困难。如“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后一句就省略了主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出示正月初一清晨,每家每户在自家门前挂新桃符的图画。借助图画, 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是谁在“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学习后两首古诗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是谁在“借问酒家何处有”,是谁“独在异乡为异客”,又是谁“遍插茱萸少一人”?如果学生理解有困难,教师依然可以提供相关的图画来帮助学生发现、理解。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结合对词句的理解,说一说人们是如何过节

17、的,以及过节时有哪些习俗,从而落实课后练习第二题提出的学习要求。3多种形式朗读积累。古诗教学应彰显朗读的作用,教学时应充分运用引读、范读、听录音模仿读等方式,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加深对诗中情感的体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促使其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做到熟读成诵。为了帮助学生背诵积累古诗,教师还可以借助图画,让学生看着图画内容回忆诗句,采用为图画配诗句的方法,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记忆诗句?再根据诗意选择适切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 看着画背诵古诗。 通过背诵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悟。教学资源作者简介。王安石 (10211086),宋代政治家、思想家和文

18、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 )人,世称临川先生:王安石的诗歌,不仅数量多达1500 余首,而且很有特色,自成一家。他退居江宁以前所写的诗歌,多数属于政治诗。他把自己长期观察、分析社会现实的感受和渴望济世匡俗的抱负写进诗里,主要有感事河北民收盐酬王詹叔奉使江东访茶利害见寄 兼并省兵等:这些作品,密切联系现实人生,内容比较充实;但议论过多、 形象不够丰满。 他的抒发爱国感情的诗篇在他的政治诗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以咏史和怀古为题材的诗篇中也颇有传诵之作,如人塞送赵学士陕西提刑 西帅阴山画虎图 商鞅韩信范增二首 贾生明妃曲等都是有感而发,寓意深刻。退居江宁以后的 10 年中,他一方面继续

19、关心新法,写作歌颂新法成效的诗篇,如歌元丰五首元丰行示德逢等;另一方面,由于神宗对推行新法愈来愈动摇,自己的处境愈来愈困难,不得不借助佛理来解精神苦闷,哿隋山水,陶冶性情,写了大量山水田园诗,如南浦书湖阴先生壁江上 泊船瓜洲等。在艺术上走着杜甫“老去渐于诗律细”的路子,在对仗、典故、格律上精益求精:又吸收了王维诗歌的取境之长,进一步增强了艺术美,其中不少是古今公认的佳作。有集本传世,一是临川先生文集本,一是王文公文集本。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1 页杜牧 (803853),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

20、安 )人。杜牧诗、赋、古文均擅长, 书画亦精。 其诗歌成就尤高,与李商隐齐名, 并称“小李杜”。其五言古诗熔叙事、抒情、 议论于一炉, 纵横驰骋, 感慨苍劲。 代表作如 感怀诗雪中书情郡斋独酌 等,或直议朝政,或感时愤世,寄寓其爱国与怀才不遇之情。杜秋娘诗 张好好诗并序 ,感慨女子的坎坷不幸遭遇,并借以抒发自己的落拓失意之情,为人传诵。其七言律绝,善于写景咏物抒情,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能于拗折峭健之中,时见风华流美之致,气势豪宕而情韵缠绵。如江南春绝句 泊秦淮早雁山行九日齐山登高 长安杂题六首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等均脍炙人口。咏史绝句,如赤壁题乌江亭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题商山四皓庙等,好为翻案文字

21、,以议论见长,警拔精悍。其遣怀赠别等涉及冶游艳情之作, 则是诗人放浪不羁、才人诗酒风流的性格与生活的写照。总之,其诗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故前人评其诗“雄姿英发”(刘熙载艺概 )、 “俊爽” (胡应麟诗薮)。王维 (约 701 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太原府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后随父徙家蒲州 (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西)。王维诗今存376 首。在中国诗歌史上,他以擅长描写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著称。他的山水田园诗多表达流连山水的闲情逸致和闲居生活中的萧散情趣,喜欢刻画宁静幽美的境界:如山居秋暝 写秋日傍晚雨后的山村,极其恬静优美 鸟鸣涧 以动写静,渲染

22、出春天月夜溪山一角的幽境。同是描写幽静的景色,也呈现出缤纷多姿的面貌, 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等诗句, 色彩鲜丽,而辋川集中的不少篇章则清淡素净。有些田园诗把农家生活写得非常平和宁静,将田夫野老写成悠闲自得的隐士式的人物,表现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喜爱。也有的山水田园诗气象萧索,幽寂冷清, 流露出离世绝俗的禅意。明代胡应麟就称王维的五绝“却入禅宗” ,又称鸟鸣涧 辛夷坞二诗, “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 )。不过,大部分山水田园诗所流露出来的感情是安恬闲静,而不是幽冷空寂。如竹里馆,不仅流露了离尘绝世的思想情绪, 还表现了诗人沉浸在寂静境界中的乐趣。又如新晴野望辋

23、川别业赠裴十迪等,也流露出作者陶醉于山水田园中的愉悦、恬适心情。 王维山水田园诗所刻画的幽静之境捕捉自然之美,具有某种净化心灵的作用,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和欣赏。(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年版,有改动) 综合性学习活动提示本次“活动提示”提出了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任务: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节日里有哪些习俗。 学生学习了3 首古诗, 在对传统节目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要注意把学生引向身边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中华优秀文化的丰富多彩;让学生感受到, 传统节日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教材用泡泡和表格的形式提示了活动的途径和材料的记录方式。教师应组织

24、学生根据泡泡和表格中的提示,说说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方式去开展活动,如何记录收集的资料。开展活动的途径和方式是多样的,可根据当地的教学条件,给学生提出恰当的建议,比如,可以通过询问长辈、图书馆查阅资料、看影视片、参观民俗展览馆、收集或制作实物等,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节日里有哪些重要习俗,并通过摘记、拍照、画图、写文章等方式,把了解到的内容记录下来。这是学生第一次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上需要加以指导。本次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选择活动伙伴,组成活动小组。 在学生组成活动小组之后, 教师需要指导各小组制订一个简单的活动计划,比如, 打算了解哪方面的内容,哪

25、位同学负责哪一部分,计划用哪种方式开展活动,以及时间安排。可以设计一个活动计划表,做到分工明确, 心中有数。教师对制订计划有困难的小组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1 页帮助他们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详细建议参见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部分。10 纸的发明教材解析纸的发明 叙述了没有纸之前人们用文字记录事件的不便以及纸的发明过程,说明中国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课文开门见山, 第一自然段直接点明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第

26、二自然段简述了几千年前由于没有纸,人们用文字记录事件的不便。第三、 四自然段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从西汉时期的“用麻来造纸”到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来造纸,极大地降低了纸的价格,满足了多数人的需要。第五自然段介绍了造纸术的传播路径,说明其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回应了开头。课文围绕“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这句话展开叙述,简要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文中多处运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例如:“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这些表示转折关系的句子强调了把字刻在竹片、木片上或写在帛上的不足,以及用麻

27、来造纸的缺点,层层深入地记述了人们不断改进记录文字的材料的过程。此外,课文对数字的运用十分严谨,比如“两千多前”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因为造纸术的发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没有确切的历史年代记载,所以课文使用了约数。教学目标1认识“创、携”等9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累、鲜”,会写“术、伟”等12 个字,会写“造纸术、伟大”等30 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4能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教学建议本课教学可以先借助课后练习第一题的提示,让学生默读思考, 提取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厘清课

28、文叙述脉络,了解造纸术的发明传播过程:接下来联系把字刻在竹片、木片上和写在帛上的不足, 以及用麻来造纸的缺点,说清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课文中有一些词语较难理解, 教师可在组织开展上述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适时理解 “创造、贡献、粗糙、改进、传承”等词语,将词语的理解与课文内容的把握有机融合起来。通过理解这些词语, 帮助学生理解造纸术这一发明的价值和意义,促使学生深入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一、识字写字1识字。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有9 个。教学时应鼓励学生在读通课文的过程中,借助拼音自主识字,并通过小组内的交流互助,读准字音。 教师可在后续的阅读过程中通过评价重点反馈易读错的字音,

29、如“伦”字的韵母是un,不是 en。本课有两个多音字。 “累”在本课读,是积累的意思,如“日积月累、长年累月”;读l i 时,是接连成串的意思,如“果实累累”;读 l i 时,是疲劳、操劳的意思,如“劳累”。“鲜”在本课读xi n,是少见、少有的意思,如“鲜为人知”;读 xi n 时,是新鲜、鲜明的意思,如“海鲜、鲜艳”。教学中应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多音字在文中的意思,进而读准它们的字音,学会通过字义确定字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1 页生字“创”可以让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意思,“携”和“存”可以组成“携带”和“保

30、存”来理解,通过词义带动对字义的理解。记忆“洲”的字形可与了解字义结合,“洲”是指水中的陆地,因此带有三点水旁。2.写字。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左右结构的字居多,指导时应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伟、保、验、阿、洲、社”为左窄右宽的字,“约、欧”则是左右同宽的字,通过辨析,把握好这些左右结构的字的特点。本课还有些字容易写错,要提醒学生注意。如“录”下半部分不是“水”, “欧、洲”的笔顺容易出错。本课部分字书写要点:录上短下长,第四笔居中,第五笔是点,第六笔是提,第七笔是撇,第八笔是捺。册左边、右边部分的笔顺依次是撇、横折钩, 最后一笔是横, 写得稍长一些, 在横中线上。存首横不宜长,撇要舒展,“子”中横略

31、向外伸展。洲“州”的第一笔为点,第二笔为竖撇,竖撇和后面的两竖间距要均匀。二、理解运用1初步把握课文内容。初读课文, 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第一自然段中“贡献”一词思考:课文选取了哪些内容来说明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引导学生借助课后练习第一题的提示,提取文中的重要信息,从而整体把握课文写了哪些内容。文中的这些信息都是显性的,提取的难度不大, 可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其静心默读,圈画内容要点。圈画后要进一步让其根据圈出的要点,练习用连贯的话说一说。2词句段理解。(1)理解关键词语,感受造纸术的了不起。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本课的“贡献、粗糙、改进、传承”等词语进

32、行深入理解,通过关键词语的理解带动对课文的理解。理解这些词语可以分两步进行。首先让学生课前读文时,通过查字典或词典自主了解文中这些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养成借助工具书了解不理解的字词的良好习惯。 接着,教学时再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将词语的理解融于课文的学习之中。教学时可以抓住“贡献”一词, 引发学生思考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有什么贡献。教学伊始,检查学生在自渎课文时对“贡献”一词的理解,即“对国家、公众所做的有益的事”。此时,教师可抓住“有益”提出问题:造纸术的发明究竟对国家和公众有什么益处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一步阅读课文。接下来抓住“改进”一词, 引导学生体会造纸术的

33、发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集体结晶。教师可以出示问题: “人们先后用了哪几种材质来记录文字?比较一下, 后一种材质与前一种材质相比改在何处?进在哪里 ?文中蔡伦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一句中的改进 ,能否换成创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通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改进”是指通过改变某些做法,使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好的方面发展。而“创造”是指以前从来没有的,是从无到有的。通过结合语境对词语进行辨析,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词语的意义,提高联系语境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通过弄懂“改进”的确切意义,使学生明白造纸术的发明不是蔡伦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不断累积的结果,从而深化

34、对课文开头“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的理解。(2)抓住关键语句了解造纸术能传承的原因。在学生初步把握每个自然段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叙述每种书写材料缺点的句子,了解没有纸以前人们把字刻在龟甲兽骨上、铸在青铜上、刻在竹片木片上的不足之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1 页以及西汉时期用麻造纸的缺点。联系这些语句说说只有蔡伦改进后的造纸术能传承下来的原因,从而将课后练习第二题自然融入阅读教学之中。教师应重视借助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进行有条理地表达。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自由练说,在集体

35、交流时, 更需引导学生认真倾听。 教师应及时指导、规范学生的表达,使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加深对纸的发明过程的了解,进一步感受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3积累表达。本课词语表中有30 个词语,其中名词较多,如“造纸术、文字、西汉”,可以让学生归类抄写。其他的词语,如“保存、方便、满足、进步、伟大、影响”,可以让学生从这些词语中选择几个, 结合课文内容, 连贯地说几句话?比如, 学生可以选择 “保存、 方便、 进步”等词语介绍造纸术为什么能传承下来,也可以选择“满足、方便、影响”等词语介绍造纸术的了不起 ? “资料袋”用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介绍了纸的种类,还介绍了再生纸和纸的发展趋势。教

36、学时, 可在引导学生了解造纸术对人类进步和文化发展的价值时,适时引入资料袋中的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袋,感受纸的发明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造福了人类。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课外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纸的分类和用途。综合性学习活动提示本次“活动提示” 是提醒学生对自己或小组前一阶段的活动做一个小结,并为成果展示交流作准备。 学生综合性学习的第一阶段收集资料阶段已经结束,接下来将进入到综合性学习的第二阶段?教师可以安排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一是交流组内成员课外收集到的有关传统节日和习俗的资料,二是要商量准备用怎样的方式展示活动成果。教师要给学生具体的指导,比如,怎么把收集到的资料分类;用什么方式呈现

37、活动成果,如用卡板、图表。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收集到的材料,小组商量选定一种或几种展示成果的方式,如果材料不足,还需进一步补充收集资料:详细建议参见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部分。需要注意的是, 综合性学习活动第二阶段的学习内容虽然安排在本课后,但并不是说必须在本课教学后进行,也可以安排在第十一课教学后进行,因为第一阶段的活动需要有一定的时间作保证。1 1 赵州桥教材解析赵州桥这篇课文不但写明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然后讲这样设计的好处: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接下来对其设计的美观加以具体介绍,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全文结构清晰,

38、 可以分成3 个部分,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概述了赵州桥的地理位置、设计者及建造年代等相关隋况。第二、三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介绍了赵州桥坚固、美观的特点,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为了说明桥的坚固,课文先介绍了桥长和桥宽,以说明这样的桥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是相当雄伟的。接着具体介绍桥的设计,强调这种设计是桥梁史上的一大创举。最后介绍这种创新设计的好处,道出了桥坚固的原因:课文又通过具体描写桥面两侧栏板上雕刻着的龙, 表现了赵州桥的美观。 第四自然段为第三部分,总结了赵州桥的历史价值。本文表述清晰准确,语言虽平实却充满情感。比如,用“没有”“只有”“横跨”写出了赵州桥的创新之一是在如此宽的河面上架设单拱桥,强

39、调了桥的气势之壮,语句间充满了自豪;而“左右两边” “各有两个”不仅准确地写出了小桥洞的数量和位置,还写出了赵州桥的设计之巧, 寥寥数语, 就把赵州桥独特的设计清晰地呈现出来。又如,用“既又”这个句式简明扼要地阐述了4 个小拱在设计上的好处,从而揭示了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1 页有重要地位的原因。第三自然段开头“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一句,既对第二自然段内容进行了总结,又总领了第三自然段的内容。介绍桥栏上的雕刻时,课文运用了排比句,“相互缠绕”“相互抵着”“回首遥望”等词语把龙的各种

40、姿态描写得栩栩如生,仿佛赵州桥就在我们眼前。插图是赵州桥的实景照片,能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的独特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县、拱”等l0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爪”,会写“赵、省”等13 个字,会写“赵州桥、石匠”等20 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第三自然段是通过列举桥栏上雕刻着的图案把“桥的美观”写清楚的,并正确抄写这一自然段。4能用给定的词语向别人介绍赵州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教学建议教学本课前,如果有条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关于桥的知识,比如,桥有哪些种类?世界上著名的桥有哪些?可以通过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来获取这些知识。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围绕单元语文要素,抓住关键

41、的词语和句子,比如,“创举”“赵州桥非常雄伟”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与体会,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学习表达方法,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最后,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给定的词语介绍赵州桥。一、识字写字1识字。本课要求认识的字中,前后鼻音的字和翘舌音的字比较多,教学时要注意正音。“爪” ,这里指鸟兽的脚。在这个义项上有两个读音,一个是zh o,另一个是zhu。一般猛禽、猛兽的脚,如虎、鹰之类,多读zh o;而小动物的有尖甲的脚,如鸡、猫、鼠之类,多读zhu。在本课是龙的“爪” ,所以读 zh o。“安济桥” 的“济”与“设计

42、” 的“计” 是同音字, 可利用形声字的规律对比识记。“济”的意思是 “过河”,因此是三点水旁; “计” 的意思是 “主意”,与语言有关, 因此是言字旁。教师还可以借助插图帮助学生了解“拱”的意思,让学生观察插图中桥的大拱洞的形状,直观理解“拱”字的意思。三年级学习生字应重视识字习惯、态度的培养,要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识字。课内交流自主识字情况时,应通过师生、生生问的评价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理解字义。2. 写字。本课可重点指导“省、匠、史、慧”等字的书写。“省”的下半部“目”容易写成“日”,“慧”的笔画较多, “匠”的笔顺容易写错,“史”的笔画虽然不多,但要写端正并不容易。写字指导

43、可与阅读教学有机融合,l:L 虫 n,在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时,可适当指导书写“石匠”的“匠”, “历史”的“史” ,以及“智”和“慧”这几个字。本课部分字书写要点:省第一笔短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第四笔撇要长些。“目”要与上竖对正,中间两个短横之间的间隔要匀称。匠区字框略长,近长方形, “斤”的起笔撇为平撇, “斤”的大小要与外框相协调。最后一笔是竖折。史“口”要写得扁些,第三笔横要写在横中线上,撇、捺要舒展。慧上中下结构,中间的“彐”要写得扁些,注意中间的一横不出头,下面的“心”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44、21 页写得扁些、宽些。二、理解运用1初步把握课文内容。教师提出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问题: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赵州桥的?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文,小组交流阅读体会。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要让别人了解赵州桥,你觉得哪些内容是必须介绍的?组织学生交流,板书:设计者是谁?是什么时候建造的?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次默读课文,圈画词句,提取信息,从而初步把握课文内容。2词句段理解。学生在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之后,可以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抓住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方法。(1)理解“赵州桥非常雄伟”。这是一个总起句,接着介绍了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建筑材料、 形状特点等

45、, 都是围绕 “雄伟”展开的具体描写。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了解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清楚的方法。(2)理解“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在理解课文时,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什么是创举?为什么说赵州桥是一个创举 ?”学生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比较“创举”和“创造”的异同;也可以用举例子的方法说说对“创举”的理解。然后联系文中对赵州桥的描写,如,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并在理解这句话的同时认识到,以当时的技术条件来说,建造这样的桥是十分不容易的,况且赵州桥还是单拱的,就更加了不起。(3)理解“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隐含的意思就是前面的内容

46、讲了“坚固”,下面的内容即将要讲“美观” 。课文使用这样的表达方式使文章显得眉目清楚。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交流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在交流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时,不一定要求学生说出很深的道理,只要学生能够理解,这个句子既概括了前面的内容,又引出了下面的内容就可以了。在学生理解交流“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的过程中,要重点了解第三自然段是怎么把赵州桥的“美观” 写清楚的。 引导学生抓住 “相互缠绕”“相互抵着”“回首遥望”“双龙戏珠”等词语想象画面,通过动作演示理解“缠绕”“抵着”“遥望”“戏珠”,从而感受这些雕刻的栩栩如生,进而理解课文是如何把桥的美观写清楚的。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进一步加

47、深对这一段的理解。以上几个关键句子,不一定由教师提出来交给学生理解,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读书方法,在自主读书的过程中动脑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并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3积累表达。本课词语大致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学生很熟悉的,可以自行识写的,如“中间、河面、流水、 而且、 水花” 等;还有一类是需要教师稍加引导的,如“石匠、 桥洞、 双龙戏珠” 等,这类词语需要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引导。比如,“石匠”,可以播放视频帮助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拓展说说其他带有“匠”字的词语;“桥洞”,可以结合生活的实例理解;“双龙戏珠” ,可以借助

48、图片理解。课后练习第二题,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赵州桥,介绍时尽可能用上“世界闻名、雄伟、创举、美观”等词语。开展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重组信息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其通过语言实践活动进一步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文化的自信心。课堂教学时可让学生分步练习,然后再将这两部分内容连起来完整地讲一讲。第一步,可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如何把赵州桥的坚固写清楚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介绍,推选一名同学做导游,向大家介绍赵州桥的设计;第二步, 在了解了课文如何把赵州桥美观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2

49、1 页的特点写清楚后,同桌互相练习介绍。最后全班交流,组织学生面对全班讲述时,应注意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要求学生听一听讲述的同学是否用上了“世界闻名、雄伟、创举、美观”这些词语,以及语句是否连贯,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课后选做题旨在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就“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交流。提示学生找到资料后,要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用几句连贯的话向别人介绍。教师可通过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学资源赵州桥简介。中国古石桥。位于河北省赵县,跨越汶水。建于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元年(595605),初称赵州石桥,后称安济桥,俗称大石桥。为隋朝匠人李春(生卒年不详 )所建。赵州桥是世界现存最早、跨度

50、最大的空腹式单孑L 圆弧石拱桥,全部用石灰石建成,全长50.83 米,净跨 3702 米,矢高 723 米,桥面宽9 米。拱由 28 券(窄拱 )并列组成。券的每块拱石厚度约为 103 米,长约l 米;宽度在拱预为025 米,部分拱石在趋近拱趾处逐渐放宽。在拱券之上,压有一层厚度为o16-03 米的护拱石 (又称眉石或伏券)。并列券在券面上每隔一段距离设有铁拉条和钩石。采取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并列石券受载时不致解体。在大拱圈之上,每侧设两个小拱,以减轻桥的自重并增加泄洪面积。桥台采用明挖基础,建在亚黏土层上,由于桥位良好,基底应力合适,虽在1400 余年中经受多次洪水及地震,桥至今无大变动。明代以

51、来先后有8 券外侧拱圈坍落河中,1954-1956 年修整如新,其余20 券则仍是隋代原物。赵州桥结构上开创世界敞肩圆弧拱的先例,建筑造型和装饰技术亦为上乘精品。原桥石工制作精良,拱券龙门石上刻有吸水兽,栏板望柱刻有“蟠绕如擎踞”的龙形浮雕,若飞若动。 1991 年被选为“国际历史土木工程里程碑”“世界著名古石桥” ,均于桥头立碑纪念。(诜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年版 ) 12 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材解析这篇课文介绍了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课文通过对画上人物、场景等细节的介绍,诠释了清明上河图能够名扬中外的原因。全文共 5 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对 清明上河图 作

52、了简要的介绍: 图画的年代, 作者,画面内容, 目前保存的情况。只有3 句话, 所含信息量却很大。第二自然段讲述了画上的众多人物, 三教九流无所不包。第三、四自然段是围绕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这句话来写的,第三自然段先概述画中的人物各有各的情态,接着在第四自然段中具体描写了桥北头的情景,突出了画作的“传神” 。第二至四自然段集中说明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是清明上河图能够名扬中外的根本原因。第五自然段点明清明上河图还具有历史价值。课文的语言非常朴实,用白描的手法展现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连续运用排比句式,如“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

53、,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 如实地把画上人物及状态描述了出来。第四自然段是一段细节描写,通过对骑马人、两头小毛驴、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的细致刻画,展现了画作的细腻传神。课文插图是清明上河图的局部,对应的是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目标1认识“择、宫”等10 个生字,读准“都、作”等4 个多音字。2能从第二至四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自然段,说出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21 页清楚的。3能说出清明上

54、河图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能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教学建议建议教师课前准备清明上河图的图片,有条件的也可以准备有关清明上河图的光盘或课件。1抓住课题,明确学习任务。教学时可以抓住课题中的“名扬中外”一词,从对该词的理解人手,联系学习提示的要求,使学生明确阅读这篇课文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一是要能说清楚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二是能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这幅画。2读文交流,完成学习任务。要求学生静心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内容?通过阅读, 你对清明上河图 有了哪些了解?” 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厘清课文的结构,知道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55、主要是围绕“画上有众多各行各业的人物”和“街市很热闹”这两个意思来写的。课文的文字非常生动。可以一边读课文,一边看图画, 并随着课文的描述展开想象,感受清明上河图的生动精致。鼓励学生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试着用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比如,“作坊”是什么意思?可以用查字典的办法理解词义。又如,“一乘轿子”是什么意思?可以观察画面理解。在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之后,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交流时间,交流各自读懂了什么。学生交流的内容,大都是对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了解,包括它的年代、作者、画面内容,以及历史意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点交流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知道这 3 个自然段主要是围绕什么来写的

56、,使学生在交流中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教师还可以借助课前准备的课件,增加学生对清明上河图的了解。最后, 引导学生当小讲解员,结合课文内容和对照相应的画面,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这幅名画。3阅读中自主识字。在教学中,择机指导学生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重点关注“择”和“寸”,它们都是平舌音,学生不容易读正确。本课还有4 个多音字,“都市”的“都” , “作坊”的“作” , “一乘轿子”的“乘” , “马笼头”的“笼” 。可以让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这几个多音字在文中的意思,引导学生根据它们在文中的具体意思确定读音。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时,可让大家对各小组读准生字词的情况作出评价。教师还可以随机请出小组成员,向

57、大家介绍识记这些生字的方法,比如,“吏”可以用“减一减”的方法记, “使” 字去掉单人旁;“贩” 可以用 “加一加” 的方法记, 在“反” 字的左边加一个 “贝”字,再让学生说说贝字旁的含义,从而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教学资源清明上河图简介。中国北宋风俗画作品。作者张择端。绢本,淡设色,纵248 厘米,横 5287 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清明”,为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按民间风俗,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是祭扫先人茔墓。也有人认为此图“清明”指汴梁外城东郊的清明坊。但一般认为清明上河图是描绘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风光。开卷处画汴京近郊,疏林薄雾, 农舍田畴,有往城内送炭的小毛驴驮队。渐次柳

58、树成丛,嫩绿新发,行人往来,其中有踏青扫墓归来的轿乘队伍和长途跋涉的行旅。中段写汴河, 巨大的漕船,或停泊于码头,或往来于河心,一片繁E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横跨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21 页精巧,形制优美, 宛如飞虹。 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马行人, 南来北往。 一艘巨大的漕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紧张操作,引来了看热闹的人群,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后段写市区街道,以高大雄伟的城楼为中心,两边街道纵横,房屋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

59、公廨等。各类商店经营着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等。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等,各行各业应有尽有。街市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幼,各个阶层人物无所不备。清明上河图写实性很强,时代气息浓厚。画面细节刻画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业人员的不同活动等,描画具体入微,生动丰富,其反映社会生活和物质文明的广阔性与多样性,有着文字难以巷代的文献史料价值,是了解12 世纪初中国中原城市生活极其重要的形象资料。在表现手法上, 采用了传统的手卷形式,全图以不断移动视点的办法,即 “散点透视法” 来摄取所需的景象:繁而不乱, 长而不冗, 段落分明,结构

60、严谨。画中人物多达500 余人, 不唯衣着不同,神情气质也各异,而且穿插安排着各种活动,其问充满着戏剧性的情节冲突,其笔墨技巧,兼工带写,线条道劲老辣,与一般的界画大不相同。 清明上河图无作者款印,根据卷后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张著的跋语,得知作者是张择端。卷后其他题跋诗文的尚有金代张公药、王磵、张世积,元人杨准,明代李贤、李东阳、吴宽、陆完、冯保等人,说明此图曾经被北宋、金、元、明、清内府和许多私人收藏过,是一幅流传有绪的名迹。(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年版 )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材解析本次综合性学习围绕“中华传统节日”这个主题展开,要求学生在了解传统节日

61、及其相关习俗的基础上,写一篇习作;同时还要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本次综合性学习贯穿整个第三单元教学。古诗三首和纸的发明课后的“活动提示” 分别布置了本次综合性学习前两个阶段的任务:小组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整理资料,并为展示作准备。在这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入综合性学习的第三阶段,即展示交流学习成果。古诗三首课后的“活动提示”明确提出这次综合性学习的任务,对如何开展活动作了具体的指导。 教材中的插图和泡泡提示了了解传统节日的途径,即可以看看日历,问问长辈,查查资料等。“活动提示” 还要求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共同商定准备了解哪些传统节日,通过哪些方式记录了解到的内容

62、。教材提供了一个表格作为记录的样例,启发学生可以从节日名称、过节时间、节日的习俗等方面收集资料。纸的发明课后的“活动提示”是对活动开展的过程指导,提示学生适时交流第一阶段的活动情况, 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并商量准备用怎样的方式展示活动成果。泡泡中的 “爷爷给我讲了乞巧节的传说”“我收集了元宵节的灯谜”是举例介绍可以收集哪些资料;泡泡中的“我们小组打算制作关于中秋节的手抄报,还需要补充一些图片”是展示方式举例,并提示学生根据展示的需要可能还要有针对性地收集更多的资料。本单元课文学习结束后,教材安排对前一阶段综合性生学习的成果进行展示交流。展示活动有两项任务, 第一项是个人学习成果展示,要求学生写一写

63、自己家过节的过程或者节日里发生的故事, 引导学生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从而促进他们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第二项成果展示重在集体合作,教材中的4 个泡泡列举了一些展示的形式和内容,比如, 可以通过做月饼、写春联、诵读古诗、讲述包粽子的方法等方式展示活动成果。最后对展示交流提出了要求, 展示成果时本组的同学可以互相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最后还要评一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21 页哪个小组活动开展得好。教材这样安排,旨在通过为期两周左右的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人际交往等能力以及互助合作的团队精

64、神,同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活动目标1能小组分工合作,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3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4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活动建议开展综合性学习应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陛, 引导学生在较长一段时间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合理规划活动进程,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在收集、整理、展示中华传统节日相关习俗的过程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1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要求。综合性学习贯

65、穿单元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应在单元教学之初,以任务为驱动激发学生开展综合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要求,以便学生有序安排自主学习活动。通过古诗三首的学习,学生对“春节”“清明”“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有了一些了解,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阅读课后的“活动提示”,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主要任务,以及如何开展这次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看插图、泡泡和表格,打开思路,通过充分的交流,知道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收集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以及用哪些方式记录收集到的资料,从而为开展课外的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作好准备。教师应注意帮助学生组建小组,在自愿组合的基础上,可以根

66、据实际情况,适当引导协调,比如,协调组内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异质分组等。在学主活动开始前,教师应提供小组合作开展活动的评价要求,以便将来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对照评价要求进行自我评价。同时, 还应把相关的评价内容和要求告诉家长,让家长一同参与其中,引导孩子自觉、认真地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要求开展学习活动。2针对问题及时干预,加强过程性的指导和评价。在了解了可以从哪些渠道收集资料,重点收集哪些方面的资料后,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开展课外实践。需要注意的是,“放手”不是“放任” ,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个人自主实践,可以设计活动评价标准,让学生对照标准自我评价

67、;可以把学生已经收集到的资料张贴在班级学习园地中,提醒还没有收集资料的学生赶快行动;可以询问各组开展活动的情况,督促、指导学生按照查找资料、整理信息、合作完成展示任务的步骤有序开展学习活动。教师应通过过程性的干预和指导,为学生坚持自主开展综合性学习提供保障。收集到合适的资料是完成综合性学习的关键。本次活动中, 学生一般会比较多地收集节日的习俗, 以及与这些习俗相关的传说,不会马上想到要收集如何过节的资料。而本次综合性学习需完成的任务之一是要“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或者 “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因此, 在第二阶段组织学生交流时,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了完成这一学习任务,我们还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

68、资料?从而为完成第三阶段的任务作好准备? 3搭建展示平台,引导交流分享综合性学习的成果。综合性学习成果的展示可以安排253 个课时,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展示活动成果。首先,进行“写一写过节的过程”的个人成果展示。学生自主完成习作后,可先在小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21 页里读读自己的习作,组内成员要评价习作是否交代清楚了是如何过节的。教师巡视挑选比较典型的例子,再组织集体交流。通过交流,使大家了解到更多的节日习俗。比如,过中秋节时,晚饭后全家要一起吃月饼、赏月。如果学生写的是过节时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教师要引导

69、学生辨析文中所讲的事是否与“节日”密切相关,如果仅仅是发生在节日这天,而与过节没有关系,是不符合要求的。其次, 让学生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展示前, 教师应使学生明确评价展示活动成果的标准,依据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展示时,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从他人的展示中得到的收获说清楚,并运用恰当的方式对他人的展示情况作出评价。此外, 教师在评价学生综合性学习情况时,应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评价应重点关注学生的习惯态度、合作分享的情况。比如, 能否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要求自觉开展学习活动,能否与小组成员一起合作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展示学习成果的方

70、式是否有创新等。教学设计活动主题: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活动时间:2 周。活动任务:任务一:把自己家人过某个节日的过程,或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写出来。任务二: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大家都喜欢的方式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活动过程:第一阶段:自主拓展学习一、了解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学习任务和要求1自读教材第三十六页“活动提示”,思考活动任务、要求有哪些。2集体交流。(1)讨论明确任务: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有关习俗。(2)再读第三十六页的泡泡和表格,了解需要收集哪方面资料,知道收集资料的途径。收集资料的范围:节日名称;过节的时间;人们是怎么过节的;节日的习俗收集资料的途径:询问长辈, 听他们讲述传统节日的

71、习俗;到图书馆借阅介绍传统节日的图书;查找介绍传统节日的音像资料;在网上查阅介绍传统节日的文章二、组建小组,确定活动对象1自由组成小组,教师适当干预。2小组讨论确定准备了解的传统节日。三、按要求自主开展学习活动教师提供活动的自我评价标准,让学生能根据评价细则在第一、二阶段的学习中经常进行自我评价,让家长能据此表引导、督促孩子收集、阅读、整理相关资料。收集整理资料自评表:内容自我评价查找资料1能根据小组选定的节日查找资料。2能自己从书上、网上或其他途径查找资料。整理资料1能记录有关节日习俗、过节过程等方面的资料。2能根据记录的要点练习介绍人们过节的过程。小组交流1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2能认真听同

72、伴发言,诚恳地提出改进建议。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21 页第二阶段:小组中期交流1各小组商量确定成果展示的方式,以及各自的任务。2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筹备展示活动。教师应及时了解小组确定的成果展示的方式,并提供参考意见, 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小组还应给予一定的指导。第三阶段:学习成果展示一、个人习作展示1在小组内朗读所写的有关过节的习作。2组内依据标准,对展示的习作进行评价。个人习作展示互评表:内容评价标准过节的过程能写清楚一家人一起过节的过程。节日的习俗能写清楚过节的习俗。印象深刻的事所写的事与过节联系紧密

73、。3各小组推选一名成员代表小组参加全班交流。4集体交流。二、小组展示交流1小组展示。2互动评价。小组展示互评表:内容评价标准参与度小组成员人人参与活动,相互合作。自信心小组成员展示时态度大方,充满自信。形式形式多样。有创意。质量内容丰富,介绍清楚。三、活动总结1学生交流自己在本次综合性学习中的收获。2。教师总结。(1)表扬在活动中某些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和小组。(2)指出学习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收集了很多资料,但没有认真阅读资料;小组合作时,不能按时认真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语文园地教材解析语文园地安排了4 个板块的内容。“交流平台”以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两篇课文为例,引导学生回顾、

74、梳理课文的相关段落是如何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单元语文要素的认识。“识字加油站” 旨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教材出示了6 个场所名, 通过读认这些场所的名称, 增加学生的识字量,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是识字的天地,激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识字的兴趣。“词句段运用” 安排了两项内容,这两项内容都是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表达。一是照样子用一些表示动作的词说清楚某个手工活动的过程,引导学生学着 纸的发明 中写蔡伦如何造纸的内容,练习按先后顺序进行有序表达。二是仿照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75、6 页,共 21 页画中的有关段落写一段话,通过仿写,尝试将阅读中获得的“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加以运用。“日积月累” 安排了一组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要求学生积累这些四字词语,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词汇量,而且能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交流平台【能回顾、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1引导学生回忆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两篇课文重点部分的学习过程。赵州桥:第三自然段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从第二、三、四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2. 在回顾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

76、生读“交流平台”中的内容,进一步了解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巩固所学。3从课外的文章中选择一两个典型段落,让学生默读思考这些段落是如何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然后全班交流。识字加油站能【分享在日常生活中自主识字的途径及成果,认识“税、档”等7 个生字。】1 引导学生回忆除了在语文课上认识了很多汉字,还通过哪些途径也认识了一些汉字。通过启发谈话,唤醒学生的识字经验。2读一读这些场所的名称,重点关注“税、档、阅”的读音。引导学生交流,说说如何能又陕又好地记住这些生字。3. 让学生说说这些场所是做什么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场所的了解情况,用简明的语言对学生不熟悉的场所作一些介绍;也可以让学生

77、在课后通过查找资料、询问家人等途径作进一步了解,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习惯。词句段运用【能按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1启发谈话,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例子,说说蔡伦造纸的步骤。(1)看图示,说说蔡伦造纸分为哪几步。(2)让学生用这几个动词介绍蔡伦是怎样造纸的。2以“剪纸”为例指导口头介绍制作的过程。(1)播放多媒体,让学生看一段剪纸的视频。(2)让学生仿照例子把观看到的剪纸过程用图示呈现出来。(3)让学生抓住剪纸时每一步的动作,自行练习介绍剪纸活动的过程。3小组内介绍,组内互评。4各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组织开展小组间的相互评价。评价要点:剪纸活动的步骤是否说清楚了? 所用的动

78、词是否准确? 介绍时语言是否连贯? 5让学生选择一项自己平时最喜欢的手工活动,按照上述方法自己练习介绍,再进行小组交流。【能说出有关自然段的段式特点,并模仿写一段话。】1自读教材中的例子,说说这两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两段话都是先总说后分说的段式。两段都用到了“有的有的有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页,共 21 页2指导学生围绕“操场上真热闹”这个熟悉的话题,仿照样子写一写。3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话题,进行仿写练习。(1)引导学生交流自己选择的话题。话题是开放的,可以是关于传统节日的,也可以是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的任

79、何事情。(2)学生仿写:4教师巡视,选取写得较好的和存在问题的例子,组织学生共同评价。日积月累【了解、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1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这些四字词语读正确。指导读准“雅人四好”中的“好”的读音。这里的“好”是爱好的意思,读h o。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四字词语的意思。(1)看图或播放音像资料。(2)让学生说说看了图片或音像后,对文房四宝、雅人四好、花中君子、中医四诊有了哪些了解。3让学生看图,向大家介绍文房四宝、雅人四好、花中君子、中医四诊。4组织开展游戏活动:词语对对碰。比如,一人说“文房四宝”,另一人就要对“笔墨纸砚”。教学资源文房四宝。笔、墨、纸 (专指

80、宣纸、书画纸)、砚的总称。中国独特的传统书写与绘画文具。广义的文房四宝还包括为书画服务的相关用具,如国画颜料、书画印泥,各种质料的笔筒、笔洗、笔架、笔挂、笔帽、笔套、笔帘,各种质料的水滴、水盂、水丞,墨床,镇尺、镇纸,书画毛毡,绫绢及其他装裱设备与用品,画钩、画轴、画框、画筒、臂搁、砚盒、印章、印床、印规、刻刀、调色盘等相关产品。“文房” 一词最早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意指官府掌管文书之处。唐以后文房专指文人书房。宋代, 文房包括宣纸、徽墨、 湖笔和端砚。 北宋雍熙三年 (986)苏易简撰 文房四谱 (又称文房四宝谱),对这4 种文具的品类进行论述,自此文房四宝蜚声文坛。文房四宝的制作历史悠久。墨

81、、毛笔、砚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文房四宝品类繁多,历代都有著名的制品和艺人,以安徽泾县(古属宣州府 )的宣纸和歙县(古属徽州府 )的徽墨、浙江吴兴善琏 (古属湖州府 )的湖笔、广东肇庆(古属端州府 )的端砚最为著名。(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年版,有改动雅人四好。“琴棋书画” ,指弹琴、下棋、写字、绘画,四者皆为文人学士之雅事,故常四字并提。“琴棋书画” 的说法,最早见于唐张彦远 法书要录:“辩才博学工文, 琴棋书画皆得其妙。 ”在我国古代, “琴棋书画”一直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修课。琴,中国古老的拨弦乐器,古作五弦, 周初增为七弦。 又称瑶琴、 玉

82、琴,现代称为古琴、七弦琴。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乐器,孔子、司马相如、蔡邕、嵇康等人都以弹琴著称。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演奏艺术和各具特色的多种流派。历代琴师对琴曲的流传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尚有百余种琴谱传世,保存了大量的古代音乐作品。棋,指围棋,古称“弈”,相传由尧发明,至今已有4000 年以上的历史。围棋从萌发到完善, 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到隋唐时期基本完成。南北朝时期围棋先后传人朝鲜半岛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8 页,共 21 页和日本; l9 世纪传人欧洲,并逐步走向世界。下围棋极

83、似用兵,历来为文人雅士和军事家所喜爱。它对于提高战略战术意识,发展智力,陶冶性情,均有良好作用。书,指书法,特指以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书法既有语言文字所具有的实用价值,也具有欣赏性的艺术价值。书法字体主要有篆、隶、楷、行、草等,这些字体一直为古今书法家所采用。书法是书法家文化修养、个性、思想感情的体现,它通过特有的艺术手段,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画,指中国画,简称“国画”。中国画狭义上指以中国独有的笔墨等工具材料按照长期形成的传统而创作的绘画品种。中国画的历史源远流长,战国时期的帛画为中国画的雏形。中国画以高超的笔墨技巧描绘物象,讲求神似,重意境,强调气韵生动。中国画分为许多种类根据表现内容可以

84、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而根据表现形式,则可以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花中君子。“梅兰竹菊” 被中国人称为 “四君子”。 “梅兰竹菊” 的品质分别是: 傲、幽、坚、淡。梅,剪雪裁冰, 一身傲骨; 兰,空谷幽香, 孤芳自赏; 竹,筛风弄月, 潇洒一生; 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梅兰竹菊”常被中国文人墨客用来咏志抒怀,来标榜君子高洁的品格,是咏物诗作和花草画作中最为常见的题材。在中国文化中, 文人墨客与老百姓的偏爱是Wlq 的。老百姓偏爱艳俗之物,比如牡丹,多具富贵无边之意。而文人雅士多称赞“梅兰竹菊”,其幽芳逸致、风骨清高,不做媚俗之态,能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深受文人所爱。(选自中华文化问

85、答录,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 年叛,有改动) 中医四诊。中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了4 种论断疾病的方法,即:望、闻、问、切;也称四诊,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望诊:即医生观察病人全身或局部的神、色、形、态的变化;闻诊:即医生凭听觉和嗅觉听病人声音的变化,闻气味的变化等;问诊:即医生询问病人,了解疾病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切诊:包括切脉和按诊,即医生切按病人的脉搏和接触病人的皮肤、手、腹部、四肢及其他部位以诊断疾病。,中医基本上就是用这4 种方法给病人看病的: 最早运用中医四诊法的是春秋战国时的扁鹊也是中医脉学的创导者,他把古代劳动人民长期同疾病斗争的许多方法加以总结丰富了中国的医学理论。

86、“望闻问切”是中医治疗疾病的4 种基本方法,各有其独特作用,不能互相取代。 在临床应用时, 必须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全面了解瘸隋,作出正确的诊断。即使在现代医疗手段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医也有其特殊价值。(选自中华文化问答录,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 年版 ) 教学设计识字加油站教学过程:1启发谈话,回忆有哪些识字的途径。提问:我们除了在语文课上能认识字,还能通过哪些途径识字呢? 指名回答。2创设情境,小组合作,识记生字。提问:请大家看视频,看看丁丁经常带小狗去哪里,去这里干什么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9 页,共 21

87、页(1)播放媒体:丁丁和妈妈一起带着小狗到宠物店去给狗狗洗澡,视频中突出宠物店招牌。(2)学生交流。(3)总结:平时我们经常会去各种场所,如果我们做个有心人,就可以在生活中认识很多汉字。(4)出示场所图片,场所的标牌上写着“税务局”“咖啡馆”等,生字带有拼音。提问:图上这些是什么场所呢? 借助拼音读准这些场所的名称。小组齐读。相机纠正读音,指导读准“税、档、阅”。交流如何识记这些汉字。如“叻 I 啡”是一种喝的饮品,都是口字旁。3了解这些场所的用途。提问:这些地方都是干什么的?你对哪些地方比较了解? 选一个来说说。指名交流,随机指导。4拓展交流。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场所?它们又都是于什么的? 指

88、名交流出示:加油站、公交枢纽、游泳馆5总结。教师总结:生活中处处可以识字,只要做有心人,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认识很多的汉字。交流平台与词句段运用教学目标:1能回顾、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2能按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3能说出有关自然段的段式特点,并模仿写一段话。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回顾梳理本单元所学的“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1)赵州桥第三自然段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 (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2组织全班交流。出示两个例子: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桥面两

89、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1)指名读。(2)指名说两个例子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两段话都是先概括后具体的段式。两段话都用了“有的有的有的”。二、让学生仿照上述方法写句子。1小组讨论可以围绕哪个意思来写。2组织交流。例如: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0 页,共 21 页过节真开心 ! 粽子的形状各不相同。学校的课余活动很丰富。3学生仿照例子练习写一段话。(1)独立练习。(2)集体交流,师生互评。三、照样子口头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1谈话回忆以往的学习经验。引导交流: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纸的发明,知道了蔡伦是怎么造纸的。回忆一下课文是怎么把造纸的过程说清楚的。(1)指名交流。(2)齐读书上的例子。2照样子介绍一次手工活动。(1)播放视频:包粽子。教师引导:仔细观看,看看包粽子分几步完成的,每一步有哪些主要的动作。(2)组织交流、板书。步骤动作折粽叶拣出对齐折成装料舀(米) 夹起 (鲜肉 ) 包扎(3)抓住这些动作,自己进行介绍练习。(4)小组交流,互相评价。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1 页,共 2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