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略评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7462656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68.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略评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略评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略评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略评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略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略评(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略评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略评由华南师大管林、 钟贤培两位教授主编的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自 1991 年问世以来,学术界多有好评。研究者们首先注意到了该书在文学史编撰体例上的突破,认为“组合型”体例的创造是这部近代文学史的最大特色。 各自独立又相互补充的“四编”使该书呈现出开放性和完整性,能够满足不同读者对中国近代文学立体性认识的需求。而史记“互见法”的借鉴、使用,时常从不同角度论述同一流派,同一作家的不同特质,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既体现了体例上的独创性,又顾及对作家、流派的整体性把握。其次,对该书研究方法新的探寻及学术观点时有新意等优长,研究者们也大都有公允的评述。具体如,该

2、书加强了对中国近代文学的整体性把握和宏观描述 ;对以往的“文学史”因种种原因忽略、 遗漏的文学现象、文学流派予以客观、精当的评价;重视民间文学、少数民族文学等。综各家所论,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是一部体例上独具特色 ,观点上时见新意,融学术性与工具性于一身的优秀文科教材。这一点已经得到了近代文学研究者的一致认同。但是,“中国文学史”的编写,至今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中国近代文学史”的编着起步则更晚,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的问题仍有很多。因此 ,在充分肯定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 这一本独具特色的优秀教材的同时,我们认为,有必要对这部备受好评的着作以苛求的眼光来做更进一步的认识、评价,第 1 页 共 4 页

3、以期渐臻完美。早在 1932 年,郑振铎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自序 中曾对编修文学史提出过这样的要求:“一部比较完备的中国文学史 ,足以指示读者们以中国文学的整个发展的过程和整个的真实的面目。 ”换言之,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的编撰 ,也必须足以揭橥中国近代文学的整个发展过程和整个的真实面目。我们认为,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在纵向分析、 说明中国近代文学的演变过程.描述其演变轨迹,探究其演变的原因、 规律诸方面,的的确确已经取得了十分显着的成绩。 “文学的历史”和“历史的文学”不但是编着者的指导原则,而且也成了该着贯串始末的两条红线。着者由此深入到文学的时代历史联系。 文学自身的对立统一关系中,较准确地揭

4、示出近代文学发展的规律。但在横向展示近代文学各个时期的发展面目上 ,由于体例本身的限制,这种展示有其不足之处。具体而言,“文体编”在分论近代各体文学的变化发展时 ,侧重于纵向描述各式文体的变迁。虽然其中也有近代作家作品的重点剖析,“作家传”、 “大事记”部分于此又有所补充,但对近代文学不同时期的发展,读者仍难有一个同步的全景式的印象。其次,文学发展的渐变性决定了近代文学与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之间不可能有明确的界标。 作为一部论述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的专着,重点自然应该放在近代文学,但能否如某些论者(赵慎修先生)所建议的那样,在“综论编”中增设一章“古代文学的没落”,集中论述古代文学与近代文学的衔接

5、。同时,考虑到近代后期、现代初期,近代文第 2 页 共 4 页学的一些非主流的社团、流派仍在部分区域有所活动,如同光体的绵延不断的存在,鸳鸯蝴蝶派文学的一定程度上的“繁荣”,现有的几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于此极少关注。 “近代文学”能否有一个延伸式的断结?再次,反殖、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文学无疑是中国近代文学的主流,但主流以外的分流作家、作品.事实上在特定的区域、阶段内,影响、 声势反大于主流作家、 作品。 对于这种貌似“反常”的文学现象,编写文学史时不应当予以简单的忽视或仅作表层的解析,而应从文化、时代、区域性读者群的构成等方面予以综合性的考察,真正发掘出其内含的、本质性的根源。由此又引发到“文

6、学史”的另一层任务:客观、准确地估定文学的时代价值、历史价值。作家的价值大小、作品的成就高低,并不简单地取决于作家是否属于某一特定的文学思潮,也不取决于他与文学主流关系上的亲疏远近。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文学的兴趣中心如果与社会心理保持同步的关系,就有可能造成广泛的影响。而艺术品味、艺术手段的高低巧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体现在文学作品的社会淘汰和历史筛选之中。作为近代文学支流的同光体诗歌,虽然不再被粗暴地垢病为反动内容与复古形式的代称,但对这一诗派何以延续不断、声势广大,如果没有一个使人信服的解释,恐怕也是不完善的。又如鸳鸯蝴蝶派,在承认其部分作品有“反帝爱国和抨击社会现实的积极的主题”的同时,

7、对于这一派小说何以能畅行不衰 ,如果能从中国近代的畸型社会心态、读者群的独特构成、艺术手法上对古典传奇及第 3 页 共 4 页世情小说的自觉继承等方面深入考察,并由此反观世态人情小说特有的质地,可能会有助于更加真实、深刻地再现中国近代文学的本来面貌。此外,索引、图片“为用至大”。索引“可以帮助读者省了不少无谓的时力,也可弥补全书体例上的不足。图片则在“增高读者兴趣”的同时.“意外的可以使我们得见各时代的真实的社会的生活的情态”。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在增订再版时,如能兼顾及此,那也会锦上添花,为新着赢得更好的赞誉。注释: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1 年 6 月出版。 详参赵慎修 体例一新,面貌大变:评管林、 钟贤培主编简评(韶关大学学报1992 年 4 期)、刘德隆勾勒近代文学的轮廊:读后(日本清末说研究1992 年 10 月号)、左鹏军文学史体例的新探索:评介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 ( 图书馆论坛 1993 年 2 期)、何绵山近代文学研究的新收获:管林、钟贤培主编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评介(海南师院学报1993 年 3 期)。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年出版。同上。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例言”。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