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7456361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77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最新版)(最新版)编制人:_审核人:_审批人:_编制学校:_编制时间:_年_月_日序言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教案,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初中教案、高中教案、大学教案、其他教案等等,想了解不同教案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2、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lesson plan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

3、ary school lessonplans, junior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university lesson plans, other lesson plan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about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lesson plans, stay tuned!第 1 页 共 21 页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二年级数学老师要让学生了解数学学习的含义,吸取其中的精华,感悟数学其中的奥妙。在工

4、作中每个二年级数学老师都必须要写二年级数学教案,它能对老师的工作带来帮助。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有关于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希望你喜欢。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1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对克和千克的认识, 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区分、应用克和千克,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并学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目标解析: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比较抽象, 在复习克和千克的过程中, 应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 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 培养学生的估测的意识, 帮助学生积累估量的经验。在复习简单推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

5、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教学重点:巩固克和千克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教学准备:课件。第 2 页 共 21 页教学过程:一、巩固旧知,引入新知(一)回顾复习过程 请学生回忆已经复习过本学期的哪些内容,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继续复习克和千克、推理这两部分内容。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反思的平台,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一)复习克和千克1.梳理。(1)说一说,你在水果店买东西时都见过什么?(2)计量物体的

6、质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有哪些?2.直观感受。(1)看到 1 克和 1 千克,你会想到什么?(2)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约是 1 克或者 1 千克?(3)实物展示:1 片口香糖约重 1 克,2 袋 500 克的盐重 1 千克。3.进率关系。(1)已经明确了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那么克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2)说一说多少块口香糖加在一起和 2 袋 500 克的盐同样重?4.测量。第 3 页 共 21 页(1)测量物体的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要注意什么?(2)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秤。5.综合练习。(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 7 题。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时重点说一说第 3 小题,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

7、习惯。(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 17 题。要求学生课前调查, 填写调查结果, 课上根据调查结果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在一定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关注, 通过操作、 提问活动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 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在练习时要让学生说说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和原因, 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二)复习推理1.复习推理(一)。(1)创设情境:李冰、王明、张强、夏雨一起排队上车。张强在李冰和王明的中间,夏雨是最后一个,李冰不是第一个。请把他们的名字从前往后写下来。(2)思考:你先确定谁的位置?为什么?(3)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推理的过程,提供充分表达的机会。(4)指名说一说推理的方

8、法及过程,其他同学补充,引导学生注意表达的有序性。第 4 页 共 21 页2.复习推理(二)。(1)出示题目: 在上面的方格中, 每行、 每列都有 14 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出现一次。B 应该是几?(2)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交流,教师注意适时点拨。设计意图:推理重在过程,复习中让学生经历想推理过程、说推理过程、演示推理过程、观察推理过程等环节,有意识地对推理的方法进行提炼和改善。让学生明确推理时一般要找到一个关键句, 作为推理的突破口。完善表格填数的方法,将“确认”与“排除”交替进行,这样提升了效果,学生也能轻松接受。三、课堂总结,明确目标(一)通过这节课的复

9、习,你有什么收获?(二)你能用我们今天的复习内容解决身边的哪些问题?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2教学目标:1.加深对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2.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混合运算的计算能力。3.经历整理过程,构建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间的知识体系,培养思维能力。4.在解决问题中感受除法和混合运算的价值, 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第 5 页 共 21 页目标解析:在问题中经历表内除法、 有余数除法的整理过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计算的方法;在对比中明辨混合运算的顺序,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10、巩固有余数除法试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余数为什么要小于除数。2.巩固同级、不同级及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深化对运算及其之间关系的理解,提高计算的能力。教学难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整理除法相关知识,逐步学会整理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揭示课题(一)游戏活动:教师选 12 个小朋友上台。1.分组。让其他同学给他们分分组,要求每组人数同样多,且每组不止1人。(可以每组 2 人,分成 6 个组;可以每组 3 人,分 4 个组;可以每组 4 人,分 3 个组,可以每组 6 人,分 2 个组。)2.抢答。第 6 页 共 21 页分好组后,开始抢答游戏。( 课件依次演示:)

11、七八( ) ( ) 三十 ( )八十一 四八( ) 549=( ) 35( )=7 ( )8=9 ( )2=5(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复习除法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形式,既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知识,即除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从而揭示课题,又调动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率。二、回顾梳理,构建联系(一)复习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1.课件出示:(1)16 枝铅笔,装在 4 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多少只?(2)16 枝铅笔,每 8 枝装一盒,需要几个盒子?(3)16 枝铅笔,装在 7 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几枝?还剩几枝?2.学生分析后列式并计算。3.学生汇报(1)三道题如何

12、列式,为什么用除法列式?(2)计算时用什么乘法口诀?(3)第三题余数是多少?余数与除数有什么关系?4.学生自主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除法问题?并解答。第 7 页 共 21 页例如:每 3 枝装一盒,至少需要几个盒子?5.说一说:表内除法与有余数除法的异同。6.练一练:(1)出示习题:如果每枝铅笔 8 角,小英带了 6 元钱,她最多能买几枝?还剩多少钱?(列式并用竖式计算)(2)汇报交流,并说说用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3)比较: 60 8=6(枝)12(角) 60 8=7(枝) 4(角)让学生通过对比,明白第一种错误的原因,为什么不能剩余 12角,(因为 12 角里面还有 1 个 8 角,还能买一

13、枝铅笔。)从而进一步理解为什么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串在一起,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更好地理解除法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的能力。(二)复习混合运算。1.课件出示: 128-64+36 6+183 4886 8(36-29) 64-408(1)说一说:先请学生说说这些混合运算的顺序。(2)分一分:让学生将这些算式按运算顺序进行分类。如:第一类: 128-64+36 4886第二类: 64-408 6+183第三类: 8(36-29)(3)根据分类结果分别计算。 并让学生自己尝试举出类似的例子。第 8 页 共

14、 21 页2.练一练:(1)课件出示: 18-63 (18-6)3 1863 18-63(2)学生计算。(3)汇报交流计算方法:先看运算顺序,然后计算。设计意图:混合运算的重点是先看运算顺序, 因此在复习前出示三类不同的混合运算让学生说运算顺序再分类, 既突出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又给学生复习混合运算指明了方向,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进一步提高混合运算的计算能力。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一)基础练习。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 1 题。结合直观图巩固对除法及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 沟通两者间的关系。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 2 题。巩固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强化试商的技能。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 3 题

15、。以说出“先算什么,再计算”的方式,突出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巩固,同时培养认真审题的能力。(二)实践应用。1.40 个图形如下排列: 第 34 个图形是( ), 40 个图形中有( )个。2.小晨准备用一星期(7 天)看完一本 60 页的图书,第一天看了第 9 页 共 21 页12 页,剩下的平均每天看几页?设计意图:本环节复习题的选择突出了不同层次, 由简单巩固到实际应用,不仅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还充分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方法?还有哪些疑问?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3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三种角的特

16、点,会辨认直角、钝角、锐角,能够尺子画角。2、渗透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能在生活中找出三种角。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交流探索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通过与直角比较辨认锐角和钝角。教学过程:一、引入1、老师穿西服(很多角)出现在课堂上,今天老师带了一个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到教室里, 这个老朋友就在老师的衣服上, 请你仔细观察。1、让学生说说角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都有些什么特点。2、二、观察主题图第 10 页 共 21 页1、请学生观察主题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角吗?说说在哪里。2、除了我们认识过的过的直角,还有什么些什么样子的角?三、体会比较钝角和锐角1、请你用身体来表示出这些角来。2、用三角

17、板的直角比较一下主题图上这些角,你发现可以把图上的这些分分成几类?3、 这些比直角要小的角书上把它们叫作什么角?比直角要大的这些角叫什么角?4、那你能用纸折出锐角吗?你怎么知你折的角就是锐角?让学生边比边说。5、折出钝角说说6、找出生活中的三种角。7、完成 39 页第 1 题。四、动手画角1、动手试画,说说你是怎么样画角的。要注意什么。2、根据老师的要求画角。五、完成 39 页第 2 题。六、用三角板拼出钝角,看谁拼的多。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锐角和钝角。2、过程与方法:通过找角、画角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动手能力、第 11 页 共

18、 21 页合作意识,激发创造性思维。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 建立自信心;通过课堂中创设的生活情境,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发展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魔术导入,复习铺垫师:同学们,大家都认识潘老师,你们一定不知道潘老师还会变魔术吧。不信, 你们看,老师可以用手中的这张纸变一个大家都认识的老朋友!你认识吗?师:关于角,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生:我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生: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一个角。生:像国旗角,桌子角,都是直角

19、。二、分类比较,认识锐角和钝角师:周末了,同学们都喜欢去游乐园吧,今天潘老师就带大家去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能根据上学期所学的有关角的知识,找一找,图中哪里有角?师:同学们太棒了,找到了这么多的角。(课件演示:去掉背景图后所显示大小不同的角。 )它们长得一样吗?你们能根据它的特点分分类吗?第 12 页 共 21 页1、给“角”分类。师: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学具卡片,先独立思考,你按什么标准分类?想想可以怎么分,分好后和同桌说一说。(1)分成两类:一类是直角,一类不是直角。(2)也可以分三类:直角分一类,比直角小为一类,比直角大的可以为一类。师:这样分更细致一些,我们发现不是直角的角里,

20、有比直角大的角,也有比直角小的角,大家也是这样认为的吗?师:那你们是怎么知道 1 号角和 3 号角就比直角大?而 4 号角和5 号角就比直角小呢?师:嗯,如果这些角比较接近直角,开口的大小和直角很相近,我们看不出怎么办呢?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较。(验证方法: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顶点和所量的角的顶点对齐, 一条直角边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这样就可以比较这个角的开口是不是比直角大或小。)2、揭示“角”的名称。师:在这三类角中,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家族中的直角,其实其他两类也是叫的兄弟,一个是直角的弟弟,一个是直角的哥哥,大家知道我为什么说 4 号角和 5 号角是直角的弟弟吗?(比直

21、角小)像这样,比直角小的角就是锐角,直角的哥哥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钝角,像这样, 比直角大的角就是钝角。 今天我们就老学习锐角和钝角。 (板书课题)第 13 页 共 21 页师:角家族我们认识了锐角、直角和钝角。师:那么给这3 个兄弟排排队吧,谁是老大,谁是老二,谁是老三?(板书:钝角直角锐角)现在老师提两个问题,我敢谁第一问题,提出后,所有人的小手都能举起来,而第二个问题提出来后,举起小手的就会寥寥无几了。信不信?第 1 个问题:什么样的角水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第 2 个问题:用什么办法开判断一个角是不是锐角或钝角?师:(得出结论)和直角比,开口比较明显的,我们可以直接看出来, 但开口

22、大小比较接近直角的, 我们可以利用三角板的指教来验证。师:既然大家已经找到好办法了,我们在来用一用,看看我们的高招灵不灵。(课件出示几个不用的角,请同学来判断)教师出示两张实物卡片, 角的大小比较接近直角的。 请同学们到前面来验证。师:看来这样的问题难不倒大家,课件出示,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这倒题。3、找找生活中的“角”。师: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不仅藏在游乐园里,其实就藏在我们身边,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在哪里见到了角,是什么角?很好,其实数学知识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我们有知道的,也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等待大家去发现。4 画“角”。第 14 页 共 21 页师: 既然我们认识了锐角和钝角, 想

23、不想画一画, 那谁来说一说,你想怎么画一个锐角或钝角呢 ?(先画后画)(课件出示画法,请学生来画)师:你能试着画一个尽可能小的锐角和一个尽可能大的钝角吗?三、教画人物简笔画师:角在美术中也有妙处!在美术中有一种画叫人物简笔画,它是非常简单的图形拼摆起来表示人物的一些简单动作, 像这样用圆表示头部,用线段表示身体,用角表示四肢(胳膊和腿)。师:请同学试着创造,用我们学会的角来表示四肢,看看你能创造出那些姿势。(学生作品展示)四、总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5内容分析:买鲜花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是通过创设 “买鲜花”的问题情境,通过“买

24、 1 枝菊花和 1 枝百合花,共花多少元?”这个问题,列出含有除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并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既有除法又有加法的算式中,应先算除法,再算加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解决“1 枝康乃馨比 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 让学生通过交流发现在既有除法又有减法时, 应先算除法,再算减法。第 15 页 共 21 页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除法, 也能熟练地进行加减运算,上节课又刚刚学习了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利用知识的迁移来学习,不会有太大困难。 但学生的知识底缊不同, 理解能力也不一样, 因此,应针对个别学生采用多种形式

25、的练习来提高学生对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的理解。教学目标:1、通过“花店买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除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计算有关除加、除减的两步式题。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做奖品用的各式花朵。教学方法:用引导法、交流法、观察法。利用课件、图片,创建设了4 个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学会用准确的语言描述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用激励的语言、及时的评价,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愉快的心情参与到整个课堂的学习, 课后练习分层进行,使大部分学生第

26、 16 页 共 21 页都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师:同学们,三八妇女节,快到了,你准备给妈妈送点什么礼物?(学生说一说)小红准备买一束花送给妈妈,那么,现在我们陪她一起去花店看看吧!1、出示主题图2、谁来说说,在花店里,你看到什么?设计意图: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图片信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3、看到那么漂亮的鲜花,小红真想能把它们全部买回家送给她亲爱的妈妈,可是,她口袋里的钱非常有限,只够买两种鲜花,而且每样只能买一枝。同学们,如果你是小红,你打算怎么买呢?4、小组内交流。买 1 枝菊花和 1 枝百合花,买 1 枝

27、康乃馨和 1枝百合花,买 1 枝菊花和 1 枝玫瑰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一)探究除加混合运算顺序师:小红听到同学们那么热情地帮她,内心非常地高兴,她还让我替她谢谢你们呢。 而且啊, 她还说, 她最喜欢就是同学所想的配法,也就是买 1 枝菊花和 1 枝百合花。那么,你们能否动动小脑筋帮帮小红算算,买 1 枝菊花和 1 枝百合花需要多少元?引导学生思考:第 17 页 共 21 页(1)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买 1 枝菊花和 1 枝百合花的价钱)(2)1 枝菊花多少钱?(不知道)1 枝百合花多少钱?(4 元)(3)先求什么?(1 枝菊花的价钱)(4)再求什么?(买 1 枝菊花和 1

28、枝百合花共多少元?)(5)好,现在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尝试列式解答。(6)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并说说理由。84=2(元)2+4=6(元)(7)上节课,我们学过,像这样有联系的两个算式,我们可以写成一个综合算式,谁会?(84+4)那么,这条算式里,既有除法,又有加法,我们计算时,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设计意图:难点就在于此,通过小组的合作,由学生自主探索得出答案,培养学生的合意识。(引导学生说出:1 枝菊花的价钱不知道,所以必须先算 1 枝菊花的价钱, 也就是先算除法, 再来算 1 枝菊花和 1 枝百合花的总价钱,所以最后算加法。)(8)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算式,我们叫它除加混合算式。

29、那么在除加混合算式中,我们应先算除法,再算加法。(9)介绍综合算式的计算格式和书写方法(边讲解示范,边板书)84+4=2+4=6(元)第 18 页 共 21 页(二)探究除减混合运算顺序师:谁来帮老师想一想:1 枝康乃馨比 1 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1)题目里的“便宜”是什么意思?(2)同学们,刚才小红的问题,我们一下子就把它解决了,老师相信,这个问题也难不倒你们。好,现在让同学们先自己独立思考一下,并尝试在草稿纸上列式计算。(3)嗯,大部分同学已想好了,那么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跟同伴说说吧。(4)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248=3(元) 5-3=2(元)(5)为什么要这样列式?(1 枝康

30、乃馨的价钱不知道,所以要先算,然后就可以和 1 枝玫瑰的价钱比较谁便宜了。)(6)还可以怎么列算式?还可以列成综合算式:5-248(7)能说说你的想法吗?(8)你的发言太精彩了,那么,我们在计算时是先算减法呢?还是先算除法?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因为 1 枝康乃馨的价钱不知道,需要先算出来,所以先算除法)(9)小结:像这样既有减法又有除法的算式,我们叫它除减混合算式。那么在除减混合算式中,我们应先算除法,再算减法。第 19 页 共 21 页(10)5-248=5-3=2(元)(11)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在大家的合作下,这个问题终于解决了,老师真替你们高兴!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1、谈话

31、:花店老板知道,同学们都想送礼物给妈妈,他很受感动,所以特意抱出来一大束鲜花,说:“只要你能算出花朵的算式,鲜花就送给你了。”同学们,想不想用自己的智慧给妈妈献上一份的礼物呀?出示花朵计算卡(P19 试一试)(同学们,可选择自己喜欢的花朵来计算,只要你计算对了,花店老板就会把那朵花送给你的,想不想要?加油!)强调:计算时,先想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才动笔计算,而且要注意综合算式的书写格式。设计意图:延续新课中的情境,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巩固所学的新知,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仔细观察我们刚算过的这 6 个算式, 都出现过什么运算?(有加减法还有乘除法)归纳小结:有加减又有乘除的算式里,我要

32、先计算(乘除法),后计算(加减法)。师:恭喜这些同学得到了这么多美丽的礼物, 这是他们用智慧第 20 页 共 21 页得到的,妈妈一定会很开心的。2、老师想知道大家对刚才总结的规律掌握的好不好,要再考考你们,敢不敢?(P20 第 4 小题)3、森林医生。(P20 第 3 小题)大树爷爷生病了, 而且病得很重, 让我们帮助大树爷爷把病治好,使它们健康地笑起来,好吗?(先引导学生找现病因,再重新更正)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1、 同学们, 时间过得真快, 快乐的 40 分钟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你有什么收获,快和同伴说说吧。(学生畅所欲言)2、好,我们明天继续相约快乐 40 分,同学们再见!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形成一个总体印象。五、板书数学教案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第 21 页 共 2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