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7446761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8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1一.简 介 定义:定义: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 损害:损害:组织低灌注,无氧代谢增加、乳酸性酸中毒,再灌注损伤,以及内毒素移位 ,细胞损伤,最终导致MODS 主要死因:主要死因:MODS2一.简 介指南推荐方法:推荐级别依据Delphi分级法推荐级别A 至少有2项级研究结果支持B 仅有1项级研究结果支持C 仅有级研究结果支持D 至少有1项III级研究结果支持E 仅有级或级研究结果支持研究文献的分级 大样本、随机研究、结论确定,假阳性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低 小样本、随机研究、结论不确定,假阳性和/或假阴性错误

2、风险较低III 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 非随机,历史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 系列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3二二. 病因与早期诊断病因与早期诊断早期诊断早期诊断 传统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体征精神状态改变,皮肤湿冷收缩压下降(90mm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40mmHg)脉压差减少(20mmHg)尿量0.5ml/hrkg心率100次/分中心静脉压(CVP)5mmHg或肺动脉楔压(PAWP)8mmHg 4三.监测 1.一般临床监测 皮温与色泽心率血压尿量精神状态然而,这些指标在休克早期阶段往往难以准确反应休克低灌注状态52.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低血容量休克时,NIBP测压难以准确反映实际大动脉压力,

3、而IBP测压较为可靠, IBP还可提供动脉采血通道 CVP和PAWP监测:监测容量状态和指导补液;并有助于已知或怀疑存在心力衰竭的休克患者的液体治疗6推荐意见推荐意见6:低血容量休克的病人需要严密:低血容量休克的病人需要严密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并动态观察其变化(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并动态观察其变化(E级)级)。推荐意见推荐意见7:对于持续低血压病人,应采用:对于持续低血压病人,应采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级)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级)7六、治疗.1.病因治疗 推荐意见:积极纠正低血容量休克的病推荐意见:积极纠正低血容量休克的病因是治疗的基本措施。(推荐级别:因是治疗的基本措施。(推荐级别:D级)。级)。推荐意

4、见推荐意见10:对于出血部位明确、存在活:对于出血部位明确、存在活动性失血的休克病人,应尽快进行手术或动性失血的休克病人,应尽快进行手术或介入止血(推荐级别:介入止血(推荐级别:D级)。级)。推荐意见推荐意见11:应迅速利用包括超声和:应迅速利用包括超声和手段在内的各种必要方法,检查与评估出手段在内的各种必要方法,检查与评估出血部位不明确、存在活动性失血的休克病血部位不明确、存在活动性失血的休克病人,(推荐级别:人,(推荐级别:D级)。级)。86.2.液体复苏 晶体溶液胶体溶液9(1). 晶体液 液体复苏治疗常用的晶体液为0.9 %生理盐水和乳酸林格氏液 理想情况下,输注晶体液后会进行血管内外

5、再分布,约有25 %存留在血管内,而其余75 %则分布于血管外间隙 0.9 %生理盐水优点是等渗,含氯高,大量输注可引起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乳酸林格氏液优点在于电解质组成接近生理,为轻度低渗,同时含有少量的乳酸 10高张盐溶液复苏 HSD (7.5% NaCl/6% dextran 70)高渗盐注射液(HS7.5%、5% 或3.5氯化鈉)11.2乳酸钠11高张盐溶液复苏荟萃分析表明休克复苏时HSD扩容效率优于HS和生理盐水,对死亡率没有影响一般认为,高张盐溶液通过使细胞内水进入循环而扩充容量 对颅脑损伤的患者,有多项研究表明:由于可以很快升高平均动脉压而不加剧脑水肿,因此高张盐溶液可能有很好的前

6、景。但是,目前尚缺乏大规模的循证医学证据高张盐溶液主要的危险在于医源性高渗状态及高钠血症,甚至因此而引起的脱髓鞘病变,但多项研究这样的并发症发生率很低12(2).胶体液 血浆白蛋白明胶右旋糖苷羟乙基淀粉 13羟乙基淀粉羟乙基淀粉是人工合成的胶体溶液主要由支链淀粉组成,最常用为6 %的生理盐水溶液,其渗透压约为300mOsm/L输注1L羟乙基淀粉能够使循环容量增加7001000ml天然支链淀粉会被内源性的淀粉酶快速水解,而羟乙基化可以减缓这一过程,延长其在血管内的停留时间,使其扩容效应能维持48羟乙基淀粉在体内主要经肾清除,分子质量越小,取代级越低,其肾清除越快14羟乙基淀粉研究表明,HES平均

7、分子质量越大,取代程度越高,在血管内的停留时间越长扩容强度越高,但是其对肾功能及凝血系统的影响也就越大在使用安全性方面,包括对肾功能的影响、对凝血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过敏反应并且具有一定的剂量相关性目前应用羟乙基淀粉对凝血的影响缺乏大规模的随机的研究,多项小规模研究表明:那些分子量小和取代级稍小,但C2/C6比率高的羟乙基淀粉可能对凝血影响小15推荐意见推荐意见12应用人工胶体进行复苏时应用人工胶体进行复苏时,应注意不同人工胶应注意不同人工胶体的安全性问题。(体的安全性问题。(C级)级) 16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天然的血浆蛋白质,在正常人构成了血浆胶体渗透压的75 %80 %作为最常用的天然胶体,来

8、源于人血,因此,应用时具有一些潜在的不利之处,包括价格昂贵和理论上传播血源性疾病的风险目前,有关白蛋白的研究常见为等渗的白蛋白17胶体溶液和晶体溶液的主要区别胶体溶液具有一定的胶体渗透压(COP)而两者分布容积明显不同研究表明:应用不同晶体和胶体滴定复苏达到同样水平的充盈压时,它们恢复了同等程度的组织灌注多个荟萃分析表明,对于创伤、烧伤和手术后的患者,各种胶体溶液和晶体溶液复苏治疗并未显示对患者病死率的不同影响临床荟萃分析显示,尽管晶体液复苏所需的容量明显高于胶体液,两者对肺水肿发生率、住院时间和28d病死率均无显著差异现有的几种胶体溶液在物理化学性质、血浆半衰期等方面均有所不同截止到目前,对

9、于低血容量休克液体复苏时不同人工胶体溶液的选择尚缺乏大规模的相关临床研究。184.液体复苏的速度 静脉通路的重要性低血容量休克时进行液体复苏刻不容缓,输液的速度应快到足以迅速补充丢失液体,以维持组织灌注因此,必须迅速建立至少两条大内径的快速外周静脉通路在紧急容量复苏时中心静脉导管,以及肺动脉导管的放置和使用应在不影响容量复苏的前提下进行19推推荐荐意意见见14:为为保保证证低低血血容容量量休休克克液液体体复复苏苏速速度度,必必须须尽尽快快建建立立有有效效静静脉脉通通路路。(E级级)。206.3.输血治疗 推荐意见推荐意见15失血性休克患者血红蛋白低于失血性休克患者血红蛋白低于70g/L,应进行

10、应进行输血治疗。输血治疗。C级)级)推荐意见推荐意见16大量失血时应注意凝血因子的补充(大量失血时应注意凝血因子的补充(C级)。级)。216.4.血管活性药与正性肌力药血管活性药与正性肌力药 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一般不常规使用用血管活性药研究证实这些药物有进一步加重器官灌注不足和缺氧的风险临床通常仅在足够的液体复苏后仍存在低血压,或者输液还未开始的严重低血压患者,才考虑血管活性药与正性肌力药22多巴胺是一种中枢和外周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物前体它作用于三种受体:血管多巴胺受体、心脏1受体和血管受体1-3g/kg/min主要作用于脑、肾、和肠系膜血管,使血管扩张,增加尿量2-10g/kg/m

11、in时主要作用于受体,通过增强心肌收缩能力而增加心输出量,同时也增加心肌氧耗大于10g/kg/min时以血管受体兴奋为主,收缩血管23多巴酚丁胺多巴酚丁胺作为1,2-受体激动剂,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同时产生血管扩张和减少后负荷有临床研究显示,尽管血压、心率和尿量正常,仍然有80-85%的患者存在组织低灌注,主要表现在乳酸增高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降低24多巴酚丁胺近期研究显示,在外科大手术后实施早期使用多巴酚丁胺后,降低术后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日低血容量休克充分液体复苏后仍然存在低心排,应使用多巴酚丁胺增加心排血量同时存在低血压可以考虑联合使用血管活性药25推推荐荐意意见见17:在在积积极极进进行行

12、容容量量复复苏苏状状况况下下,对对于于存存在在持持续续性性低低血血压压的的低低血血容容量量休休克克病病人人,可可选选择择使使用用血血管管活活性性药药物物。(推推荐荐级级别:别:E级)。级)。266.5.酸中毒酸中毒低血容量休克时组织灌注不足,产生乳酸代谢性酸中毒早期持续高乳酸与创伤后发生MODS明显相关快速发生的代谢性酸中毒可能引起严重的低血压、儿茶酚胺药物反应迟钝、心律失常和死亡临床上不主张常规使用碳酸氢钠。研究表明,代谢性酸中毒的处理应着眼于病因处理、容量复苏等干预治疗,在组织灌注恢复过程中酸中毒状态可逐步纠正,过度的血液碱化使氧解离曲线左移,不利于组织供氧失血性休克中碳酸氢盐的治疗只用于

13、紧急情况或pH7.1527推荐意见推荐意见18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强调积极病因处理与容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强调积极病因处理与容量复苏;不主张常规使用碳酸氢钠。(量复苏;不主张常规使用碳酸氢钠。(B级)级)286.6.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保护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保护 失血性休克时,肠道低灌注、缺血缺氧发生得最早、最严重肠黏膜屏障功能迅速减弱,肠腔内细菌或内毒素向肠腔移位机会增加,该过程在复苏后仍可持续存在近年来,人们认为肠道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休克创伤病理生理发展的共同通路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细菌与毒素移位,已成为低血容量休克治疗和研究工作重要内容 296.7体温控制回顾性研究显示低体温常伴随更多的血液丢失和更高的病死率低体温(35)可影响血小板的功能、降低凝血因子的活性、影响纤维蛋白的形成低体温增加创伤患者严重出血的危险性,是出血和病死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合并颅脑损伤的患者控制性降温和正常体温相比显示出一定的积极效果,2003年一项荟萃研究显示对颅脑损伤的患者可降低病死率,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2004年的另一个荟萃分析显示不降低病死率,但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有益能从控制性降温中获益的是那些入院GCS评分在47分的患者。应在外伤后3小时内开始实施,并维持48小时30谢谢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