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型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7444665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30.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融合型课程”的探索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融合型课程”的探索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融合型课程”的探索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融合型课程”的探索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融合型课程”的探索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融合型课程”的探索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融合型课程”的探索与实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融合型课程”的探索与实践“融合型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一、“融合型课程”的诠释:所谓融合, 在词典中的定义是指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 教育对融合课程的定义是把部分的科目统合兼并于范围较广的新科目,选择对于学生有意义的问题进行学习。我校研发的融合型课程是指以“爱己爱人 自信自强”的特色文化理念为目标,从课时、内容、评价等方面将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整合, 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幸福课堂”和“葫芦学堂”特色课程体系,将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打造成融合型特色课程。二、“融合型课程”的思考: 1.对学校特色文化的思考特色学校问题是当前中小学十分关注的问题, 创建特色,打造品牌,已成为越来越多教育

2、工作者的共识。学校办学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课程特色, 三级课程管理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扩大了学校在课程上的自主权,使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课程创新。 在规范实施统一的国家课程背景下, 开发出满足学校发展需要的多样化的融合型课程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 2.对课程设置的思考目前,青岛市统一执行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义务教第 1 页 共 6 页育阶段课程安排表 , 其中综合实践课程, 五、 六年级为每周三课时,却没有学校课程的课时。但安排表后,特别备注“各门课的周课时安排为指导性意见,各实验区在执行时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特色文化的打造离不开课程,高年

3、级没有学校课程课时的安排,不利于学校特色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但备注内容为我校打造融合型课程提供了课时上的保证。 3.对课程内容的思考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 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其内容范围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学校课程是学校针对学生的兴趣与需要, 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 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它们之间有共同之处:一是都没有固定的国家教材。 需要学校开发教材或选用课题。二是都具有实践性。

4、都是基于学校文化的特点,为了学生能力的提高。三是学校有自主权,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体现了三级课程管理的特征。三、“融合型课程”的探索: 1. 课时融合的探索第 2 页 共 6 页学校从五六年级每周三课时的综合实践课时中拿出一课时, 与三四年级的学校课程课时统一安排在每周三下午第二节课,36 年级统一开展走班制选修特色课程。 全校统一管理,指导任课教师开发与实施特色课程。这样既保障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又将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落到实处。 2. 内容融合的探索学校将育人目标“植贤树人” 即植爱、植智、植美、植行,树博爱之人,融入课程建设中,成为引领学校丰富学生成长经历的“源头活水”。

5、 我们通过认真地思考,创造性地把这两大领域的内容与我们的学校课程相融合,提出了实施融合型课程的两大课程体系: 葫芦学堂和幸福课堂, 并将上述内容根据课型分布在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学科。 3.管理融合的探索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 因都由教师兼任,容易被教师和学校忽视。为此学校建立了四个层次级别的组织机构: 4.课程评价的融合(1)学生评价:评价的对象为小组、 个人。 评价结合 葫芦娃评价手册 的使用,重点考察活动过程的参与程度与质量。 评价的形式为口头总结、印章与书面总结。评价的方法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重在形成性评价,采用自评、小组评与班级评相结合的方式,考核为鼓

6、励性评语+等级。第 3 页 共 6 页(2)教师评价:侧重于对教师在课程中的开发、组织、管理、指导等方面的能力与实效的评价。 同时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 成果和学生在汇报表演、成果展示、竞赛中的表现也作为对指导教师的一个评价依据。 学期末, 依据 综合实践与学校课程开发教师激励制度 ,评选融合型课程优秀指导教师,并予以奖励。四、融合型课程的初步成效:从融合课程实施以来, 我校全体干部教师一起走过了一段充满坎坷的道路,大家凭着对课程改革的执著,克服了种种困难,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一步步地推动着融合课程工作向前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课时、成果得到保障融合型课程的开发, 既保障了我们

7、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求。 “幸福学堂”学校课程教材编写成体系。 我爱我家特色课程为学生搭建了“我与自己”、“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与自然”、“我与社会”五个板块的课程框架,学生们通过心理辅导、科普体验、手工操作、绘本拓展、 表演想象以及理财六大系列的课程内容, 构建起融合性知识体系;四大门类十七门学校课程的开设, 更是充分尊重学生兴趣和爱好。 学校组织教师根据特长自主申报任教学校课程, 外聘教师担任学校课程指导教师,学生自由选择课程,学校采取混龄走班制实施学校课程。孩子们学剪纸,练刺绣,学书法,练武术,学软陶,做糕点。宽广的课程满足了孩子们的学习

8、需求, 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文化的力量显第 4 页 共 6 页现勃勃生机。 2.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1)学生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在“葫芦学堂”里,学生们研究葫芦知识、巧手剪葫芦、动手画葫芦、妙手串葫芦,受到民间艺术的熏陶,感受到浓浓的艺术魅力,享受到了艺术创作的快乐。 尤其是我校串珠艺术的开发,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在课上同学们将一个个小小的珠子小心翼翼地串连起来, 与漂亮的中国结相连,再缀上在软陶课上制作的校徽,一件件精美的葫芦挂饰呈现在眼前。 同学们在葫芦编制、串珠的过程中,培养了足够的细心和耐心,培养了聚精会神地专注于做一件事情的品质,促进了手眼协调能力,并且明白了串珠中的一些数学道理, 更

9、重要的是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2) 学生的视野得以拓展。 在“幸福学堂”里, 学生们观看 葫芦娃动画片,了解葫芦历史,查找葫芦文化知识,进行葫芦文化创作,走进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人们能不能种出像葫芦娃动画片里的彩色葫芦?”“神话故事中,神仙为什么经常手托着葫芦?”“不知葫芦里面卖的什么药, 是什么意思?”这都是孩子们参加学校“葫芦学堂”系列课程后提出, 并通过研究解决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们调查、思考、发现,创造意识开始觉醒,自主研究的能力得到锻炼。 3.教师综合素养提升融合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使老师们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融合课程工作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教师投入

10、到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中,第 5 页 共 6 页老师们的课程指导能力大大提高。 学校为教师搭建课程创新平台,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学校特色凸显(1)进一步培植了学校爱心文化。为了让孩子们开阔视野,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学校特意在植行园里开辟了葫芦种植园, 联系了即墨科技蔬菜种植园的专家开设葫芦种植和手工制作课程, 让学生种葫芦、育葫芦、摘葫芦,并巧手制作葫芦工艺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培植学校的爱心文化载体。(2)融合课程的开发促进学校特色的进一步形成。近年来,我校从“葫芦娃爱心文化”的角度出发, 将学校的特色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1 年学校被评为区一星级特色学校。我校融合型课程的探索与实践成为山东省十二五重点课题个性化教育的子课题学校;学校承办了青岛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会; 多次接待国家、省、市相关领导和兄弟学校的参观学习。目前,融合型课程建设为师生成长的广度和厚度提供了条件, 已成为学校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 校本课程特色化的有力抓手, 让我们的课堂更丰富,让我们的文化更精彩!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