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经济生活全套教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7443234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DF 页数:49 大小:449.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经济生活全套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22年经济生活全套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22年经济生活全套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22年经济生活全套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22年经济生活全套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经济生活全套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经济生活全套教案(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经济生活全套教案第 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内容标准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目标识记:货币的本质。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纸币。支票和信用卡。外汇和汇率。理解: 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流通及其公试。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纸币与金属货币的联系和区别。信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人民币外汇牌价。运用: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说明应该正确对待金钱。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的作用。能力目标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提高鉴别假

2、钞的能力。正确使用信用工具,增强学生积累知识的能力。(1) 导入法。介绍货币简史和世界各国货币趣闻,还可以采取由学生介绍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2) 采 取 讨 论 和 辩 论法。(3) 社会调查法。(4) 类比法。(5) 比较法。(6) 热点分析法。结合现实生活中“一切向钱看”等思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批驳。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用之有度,用之有益。二、知识纵横:(一)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货币的本质。(1)商品和货币的密切联系,货币是商

3、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物物交换的困难和一般等价物的产物;(3)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2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是货币的第一种基本职能。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若不是一切商品,就不是货币,只是商品的等价物。货币具有价值尺度, 是因为货币本身有价值,这样货币才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出来的时候就是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2)流通手段是货币的第二种基本职能。应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手段的区别。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作为流通

4、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要懂得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的计算公式。3 纸币的产生和发展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必须由国家发行并且强制使用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的。纸币与铸币相比较,它有自己的优点。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是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要注意正确使用纸币,对制造假币的行为必须依法严惩。(二)信用工具和外汇1。信用

5、工具(1)信用卡信用卡的含义: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信用卡的优点:信用卡及存款、 取款、 消费、 结算、 查询为一体, 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节约交易费用,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极大的便利。信用卡的使用。(2)支票支票的含义: 支票是活期存款的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是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3)汇票。含义: 由出票人签发, 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分类:汇票包括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作用:汇票的使用,有利于汇款人的异地贸易,避免了长途携带现金的不便和风

6、险。2外汇( 1)外汇的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人民币外汇的牌价。三、学法指导(一)知识篇:重点问题分析1、货币的本质准确理解货币的本质,是准确把握本课知识的基础和关键,是连接本课其他知识的纽带和关键。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人们眼里, 货币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对货币的各种不正确的观念(如拜金主义,金钱万恶论等)便应运而生。( 1)等价物的含义。在商品的价值关系中,一种商品充当表现其他商品价值的材料而能够同一另一种商品直接交换,它就处于等价形式上,也称等价物。( 2)一

7、般等价物的含义。一般等价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商品价值的商品。第一, 它首先是一种商品,是某一地区市场上人们比较认同、乐意接受的。第二,它自身有一个演化的过程。第三,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是一种商品, 但与其他商品不同, 是一般等价物, 是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货币和其他一般等价物又有不同,只有当贵金属用来固定充当一般等物时,才标志货币正式产生。货币与其他一般等价物的区别。产生时间不同, 其他一般等价物出现比货币早。特征不同,如货币价值比较大,易于分割

8、,易于保存,便于携带。其他一般等价物各自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上述某些特征。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其他一般等价物不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是本课知识的核心。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货币,不了解货币的职能,就无法真正懂得货币,就无法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在这里 “基本 “

9、是指这两个职能是从货币产生时就有的, 货币的其他三个职能即储藏手段职能、支付手段职能以及世界货币职能,都是在这两个基本职能基础上派生出来的。(1)价值尺度职能是指货币作为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的职能。如果不是衡量一切商品价值,而是一个或几个,那就不是货币,只是等价物。货币之所以能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也有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对商品价值言,表现为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一般情况下, 商品价格的高低与商品本身价值的大小成正比,与货币本身的价值成反比。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2)流通手段的职能,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

10、介的职能,这一职能又叫购买手段职能。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而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进行交换。商品流通是直接的物物交换,用公式表示为:商品- 商品。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为:商品- 货币 - 商品。两者有明显区别。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大大的货币, 而不能只是观念的货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的流通速度所决定的。3、纸币纸币代替金属货币以后,必须通常把流通中的纸币称之为货币。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1)纸币的含义: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它必须由国家发行,如果不

11、是本国国家发行的,就不是法定货币。制造假币的行为在各国都是犯罪行为。 必须是国家现在正在强制使用的。国家以前强制使用而现在不再强制使用的,则不能在市场上流通。(2)纸币的优点:成本低,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容易保管携带和运输。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如果不相符, 则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经济现象,势必会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通货膨胀: 指的是纸币贬值、 物价上涨的现象。 纸币发生早超过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是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不是惟一原因。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导致通货紧缩的

12、原因有多种,其中流通中纸币数量相对不足只是引发通货紧缩的一个原因。而主要原因在于社会需求不足。难点问题分析1 外汇( 1)外汇的含义。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工具。外汇是一个国家宝贵的战略资源,对于保障进口、 应对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具有重大的作用。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 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 2)外汇的特征。以外国货币表示,可自由兑换。( 3)外币与外汇。外币与外汇既相联系、又有区别。外汇包括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就是外币。 外币并非都是外汇。持有外汇意味着对外汇发行国拥有债权,持有外汇过多,一方面意味着国际支付能力强和

13、有可能对外汇发行国施加影响,另一方面则意味着大量该由本国享受的资源,被借给外国利用,并要承担外汇贬值的风险。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 汇率( 1)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它是在使用外汇时必须与本国货币折算而产生的。( 2)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外汇的供给与需求,通货膨胀(或紧缩)率、经济增长率、利率水平等。( 3)汇率的作用。汇率同税收、财

14、政、利率等一样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调节杠杆。它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4)中国政府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和金融持续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金融稳定发展。从根本上说, 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发展。3 正确对待货币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惟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等思想和行为的存在,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应正确对待货币。( 1)货币被崇拜的原因。货币出现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一切商品和服务首先都要与货币相交换。在商品经济社会,一个人手中拥有货币,就可以购买到他所需要的所有商品和服务。这样,货币成了社会一般财富的代表,在现实生

15、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力量。( 2)货币并不神秘。从货币的产生过程看,它本身也只是一种普通的商品;货币的本质看,它是一般等价物;从货币的作用看,货币的作用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对待货币的正确态度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用度。(二)方法篇1、类比法。如在学习价值尺度这部分内容时,为更好地理解货币为什么能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时, 可以拿尺子为什么能测量其他东西的长度,秤为什么能测量其他东西的重量作类比。2、比较法。对货币的五种职能从其概念、所需货币形式等诸方面作比较,可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3、联系实例法。在学每一职能时都尽量准确地从现实生活中找出典型事例,并对其分析,以加深对知识

16、的理解。4、历史分析法。在学习纸币的产生时用历史分析法,得出纸币产生的必然性。5、比较法。通过对货币和纸币的比较,主要弄清其区别,从而明白纸币并不是货币,没有价值,只是一种货币符号,它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6、热点分析法。结合现实生活中“一切向钱看”、 “金钱万能论”等思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批驳。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内容标准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识记: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影响价格的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 值 规 律 的 基 本 内 容替代品和互补品从生产和生活两个方面实际出发分析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以及分析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提高参与经

17、济生活的能力,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树立竞争意识,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的要求培养尊重他人劳动、平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理解: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对需求的影响价格对生产的影响能力: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综合概括能力联系实际说明,价格变动,既影响人们生活,又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以讨论法、探究式方法为主,具体有: 举例法

18、、 讨论法、图示法、 实地调查、 网络搜索、热点联系法等待人的思想和意识二、知识纵横(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1)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文化等许多因素都能引起价格波动(2)各种因素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实际上是通过供求或者需求变动而进行的(3)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供不应求时,价格升上2、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最终由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2)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商品生产者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活产率成反比。(4)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

19、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是价值规律的内容。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二)价格变动的影响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价格上升,消费者减少购买;价格下降,消费者增加购买。(2)生活中为什么出现“买涨不买落”的现象(3)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消费品的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是不同的。(4)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对人们消费选择的影响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1)调节生产。当市场上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较少,压缩生产规模,调减产量。当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2)提高劳

20、动生产率。对企业来说,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在价格竞争中乃至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消费者购买商品时为了获得使用价值。在市场经济中, 哪个生产者能提供质量好的或者其他企业无法生产的产品,它就能获得较大的试产份额,从中获得更多的利润。三、学法指导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5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一)知识篇1、供求

21、影响价格。这是本课的重点。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很多,但它们都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实现的。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这种价格的变动始终以价值为轴心,不能脱离价值无限上升或无限下跌。同时,还应看到价格反过来也影响供求关系。当价格高于价值时,就会刺激商品生产者扩大生产,从而使供求趋于与平衡;反之,当价格低于价值时,生产者就会缩减生产,使价格逐渐上涨。总之,价格受供求影响,由价值决定。要掌握好供求对价格的影响,需要搞清几个问题:(1)需求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点上和某一价格条件下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愿意购买并能够购买的数量。经济学上所说的需求称为有效需求,它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消费者愿

22、意购买;第二,消费者能够购买(有支付能力)。理解需求要注意两点:第一, 把需求与需要区分开来。如果消费者只是愿意购买而没有能力购买, 只是需要而不是需求。第二,需求是一个量的概念。它表示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于某种商品所形成的一定的需求量。(2)影响需求的因素。一种商品的需求量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以下几项:商品本身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个人收入、消费者的个人偏好、消费者的预期。 影响需求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 就阿哥和收入主要影响购买力。在这里,价格和收入主要影响购买力。(3)供给供给与需求相对应,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某种

23、商品或劳务的数量。如果生产者对某种商品只有提供出售的愿望,而没有提供出售的能力,则不能形成有效供给;同样,仅具备提供出售的能力,但生产者不愿意生产,也不能形成有效供给。可见,经济学中的供给,是供给欲望与供给能力的统一。(4)影响供给的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的生产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即生产者供给的数量取决于他能否获得最大利润。除此之外, 还有如下几项: 所供给商品的价格、生产要素的价格、其它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技术水平、生产者的预期。2、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1)商品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2)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由生产商品中耗费的劳

24、动量决定的,生产商品的过程中耗费的劳动量越多,商品的价值量越大。(3)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如果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社会上同一种商品就不可能有统一的价格标准,也就无法进行交换。如果是这样, 商品生产过程中就会鼓励落后, 打击先进,商品生产者就不会去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商品是一个天生的“平等派”,不管个别生产者耗费的劳动时间多么不同,但在市场上出卖时,同样的商品的价值量是相同的,只能卖同样的价格。(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3、商品的价值量与劳

25、动生产率的关系。这部分内容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学习中, 需要运用抽象思维能力,而不是靠直观所能把握的。(1)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另一种是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6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劳动生产率有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3)注意理解和把握几对关系。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它

26、们不决定价值量。 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正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总量无关。以上几对关系可以归纳为下面图表:(4)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商品生产者可以获得额外的利润,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最终会引起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5)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的数量增多,社会财富增加,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对价值规律的理解,应明确一下几点:(1)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只要存在商品

27、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存在,就会发生作用。(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3)价值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经济活动中,人们遵循价值规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但是,人们可以利用价值规律发展经济,促进生产发展。5、等价交换原则学习时,必须通过对一些具体的经济现象的分析,运用抽象思维的方法来把握。(1)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则。所谓等价,就是交换双方商品的价值量相等。但是等价交换并不存在于商品交换的一切场合,而是从整体上说的,要从商品交换的本质上来理解。(2)等价交换原则在货币出现以后,表现为价

28、格与价值相符。但实际上价格与价值往往不相符, 而是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价格虽然由价值决定,但价格也会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从而使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3)实行等价交换原则,具有重大的意义。只有实行等价交换原则,才能维护各个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才能形成平等竞争的环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4)等价交换原则只适应于商品经济,不能引入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6、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1)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惟一可行的表现形式。(2)价格与供求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市场上,发生价格与价值相背离,主要由供求关系引起

29、。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供求关系。价格与供求相互制约,使价格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7、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1)价格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第一: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有不同影响,一般说来,价格变动会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反方向变动,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有些商品, 价格微小变化会导致需求数量的大幅变动,有些商品,价格的大幅度涨落,只引起需求量微小的变动。因此,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须品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货品的影响较大。第二:人们对商品的需求还与商品的替代品和互衬品有关。替代品比较多的商品,其价格上涨后,消费者会选择替代品。在互补商品中,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不仅会使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上升,也会使另

30、一种商品需求量上升,反之,也是这样。(2)价格变动对生产活动的影响。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7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一:调节生产。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生产前者就会扩大生产,增加这种商品的供给;当某种商品价格下降时,生产者就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供给。第二:激励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当然,部分劳动生产率低,产品无销路的企业就会被市场

31、所淘汰。因此,单纯地价值规律的作用,会造成社会劳动的巨大浪费,商家必须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二)方法篇(1)抽象思维法,通过不等价交换这一现象,发现其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即价格规律。(2)结合实例分析。学习供求影响价格和价格影响生产和生活时,可以找出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3)热点联系法。结合我国国企改革这一热点,分析价格规律二作用,理解国有企业被淘汰,被兼并也是可能的。结合我国消费品市场的状况说明我国应该怎样解决消费品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特别是生产企业如何应用价格规律应对市场。(三)能力篇(1)通过供求影响价格的学习,应该增强让学生解释经济生活的能力。对市场上商品价格的变化能

32、够科学分析和解释:“按质论价,优质优价”。(2)通过:“价值决定价格的学习”应该增强学生透过现象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3)通过: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的学习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消费选择有更清晰的认识。(4)通过:价格变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的学习提高学生理解日常经济生活的能力。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一、内容标准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目标:1识记:(1)影响的因素(2)消费类型的划分及其含义(3)消费结构的含义(4)恩格尔系数的含义(5)消费心理的种类2理解:(1)过去、 当前和未来收入的高低与消费水平的关系(2)收入分配状况与消费水平的关系(3)物价变动对人们消费的影响

33、(4)钱货两清消费、 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的异同点(5)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意义(6)怎样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1调查访问法:通过走访调查,收集资料,看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以此说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原因。2情境模拟法:如让学生模拟一份家庭消费计划,并结合个人行为,说说怎样才算一个理智的消费者。3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艰苦1通过本课教学,向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代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对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逐渐有了距离感、陌生感。因此,在讲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的同时,要加强艰苦奋斗精神

34、的教育。2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树立环保和绿色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8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7)为什么要坚持四大消费原则(8)艰苦奋斗精神在今天并不过时3运用:(1)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模拟一份家庭消费计划,并结合个人行为,说说怎样才算一个理智的消费者。(2)收集资料, 看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并初步说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原因。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理论思

35、维能力、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2) 增强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及动手能力。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奋斗精神在今天并不过时。4图表比较法:比较消费类型、不同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消费心理等。5网络搜索法:从网上查找了解有关假日消费、汽车消费、住房消费的新动态。6 漫 画 引 入 分析法:用漫画引入分析贷款消费、不良消 费 心 理 和 习 惯等。7小论文评比法消费的理念。针对今天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互动等观念,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关心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通过本课教

36、学, 使学生养成适度消费、 量人为出以及避免盲从等消费观念,使学生成为理性的消费者。二、知识纵横(一)消费及其类型1影响消费的因素(1) 居民的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居民当前收入高低对其消费的影响。居民过去收入水平对其消费的影响。居民的未来收入预期对其消费的影响。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大小对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影响。(2) 商品价格高低对消费的影响。物价水平变动对居民购买力的影响。基本生活消费品和奢侈品受物价变动影响的程度有所不同。(3) 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等对消费的影响。2消费的类型(1) 按照产品类型,可以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2) 按照交易方式,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37、。钱货两清消费,是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获得消费晶。贷款消费是预支未来收入进行消费。租赁消费是不变更商品所有权,而只购买该商品在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的消费。(3) 按照消费的目的,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3消费的结构(1) 消费结构的含义。(2) 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9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 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变化的关系。(二

38、)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面面观。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2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人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三、学习指导(一)知识篇重点问题分析1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 (包括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消费),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环节,这在前面已经讲过。本课则从消费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的角度,介绍有关生活消费的知识。消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合理安排消费,不仅关系个人、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还影响着个人、家庭成员的发展。 同时, 消费又承

39、载了人们对生活的期望和追求,不断提高消费水平可以说是人们的共同心愿, 是人们对生活的合理要求,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的之一。那么,人们在生活中,怎样做到合理消费?如何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要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应该知道人们的消费与哪些因素有关,会受到什么影响。只有了解和认识影响消费的相关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才能理性地对待消费,并使人们在消费过程中确定合理的目标,做出合理的选择。所以,影响消费的因素这一问题应该作为本课的重点。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是本课第二框题的教学内容,这一内容是本课教学的落脚点。学习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让学生了解了和认识消费,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使学生以科

40、学的态度对待消费,崇尚健康的消费方式, 选择正确的消费行为,用正确的消费观指导自己的生活消费,这对学生的生活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这是本课的重点之一,也是教育目标之所在。由于这一教学内容涉及对“适度消费” “艰苦奋斗”等问题的理解,学生在认识和理解这些问题时会有不同的想法,因此,这一内容在教学中又有一定的难度,构成本课的难点问题之一。难点问题分析1贷款消费关于消费的类型,本课重点介绍了按照交易方式不同而划分的三种类型。即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在这三种消费中, 我们把贷款消费作为重点和难点。这是因为,比较三种消费可以发现,钱货两清的消费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是人们消费中最主要的形

41、式,比较容易理解。 租赁消费在生活中存在,但选择租赁消费在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还是比较小的, 而贷款消费近年来得到较大发展,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 教学中作为一个重点和难点处理。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0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关于贷款消费,学习时必须搞清以下几点。第一,什么是贷款消费。课本用“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来形容贷款消费的特点,并对贷款消费简单加以说明。第二,贷款消费与其

42、他两种消费形式的区别。第三,贷款消费的作用(影响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讲。一是从消费者个人的角度讲,主要是满足消费者的生活需要,提高生活质量。 二是从社会经济角度讲。 第四,贷款消费应注意的问题。贷款消费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不少家庭和青年人在消费中已经把贷款消费作为一种选择。那么,在贷款消费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从消费者个人角度来考虑,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要转变传统消费观念,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贷款消费。在中国传统消费观念中,提倡勤俭节约,更反对借款消费。提倡积蓄、攒钱来购买大件商品,形象地说就是“花昨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种消费观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已经不

43、能完全适合今天的社会生活需要。因此, 人们要在消费观念上有所变化,接受贷款消费这种新的消费形式,“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在理智消费的指导下, 通过贷款消费满足当前的消费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这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选择贷款消费时要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2消费心理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消费是消费者有意识地消费消费资料和劳务以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人的消费行为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政治、文化及民族习俗、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也受到消费者消费心理的影响。课本重点介绍了消费心理对消费的影响。由于这部分内容是旧教材没有涉及的,相对其他知识来说有些陌

44、生,同时又是理解消费者行为的基本理论,所以把这一问题作为一个难点。学习这个问题时应该特别注意四点。第一,消费心理的含义。第二,影响消费的客观因素与心理因素的关系。第三, 各种消费心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消费行为中的具体表现。不同的消费心理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常常是共同影响人的消费行为。只不过可能在某种消费行为中某一消费心理的作用更突出、表现得更鲜明罢了。第四,研究消费心理的意义。疑难问题解答与易混淆知识点分析1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消费水平有宏观和微观之分。从宏观上来说, 消费水平指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平均享用的生活消费晶与劳务的数量与质量,或全体消费者按人均达到的物质与文化需要获得满足的程度。从微观上

45、来说, 消费水平指某一消费者及其家庭在某一时期所获得的消费对象的数量与质量,或某一消费者及其家庭某个时期的生活消费获得满足的程度。消费水平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消费晶(包括劳务 )数量,反映人们物质生活需要实际满足的程度。它可以用货币表现,如人均消费支出多少元:也可以用实物表现,如人均多少粮食、肉、蛋、奶等。我们通常所说的消费水平,就是狭义的消费水平。广义的消费水平不仅包括消费品数量,而且包括消费晶的质量。因为同样一种消费品,如果质量差别很大,其价格会有很大差别。如经济型轿车和中、高档轿车同样可以满足人出行的需要, 但价格差距很大,给人带来的满足程度也有很大差距,所以

46、,反映出的消费水平也就不同。更广义的消费水平不仅包括消费品的数量和质量,还包括消费环境等,如购物环境、 居住环境等。消费水平是一个综合指标,最终表现为人们的健康水平(如国民平均寿命、成人生病率、婴儿生长率、人口死亡率等)、科学文化水平和生活享受水平,反映人们物质文化生活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1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满足程度。消费水平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指标进行测定。消费结构是指一定时期消费者所

47、消费的各种消费资料(包括物质资料和劳务)之间的比例关系。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消费结构具有实物和价值两种形式。实物形式的消费结构,是指人们消费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 )以及它们各自的数量及其比例关系。价值形式的消费结构,是以货币表示的人们在生活消费中的各项支出。消费结构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消费结构是从整个社会(比如一个国家 )考察居民的消费结构。 微观消费结构是从单个家庭、个人着眼考察消费结构。微观消费结构是基本的,它是宏观消费结构的基础。消费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类。按人们实际消费支出的不同方面,可以形成吃、穿、住、用、行等形式不同的消费结构。这种形式的划分比较具体和直观,便于计算和统计。

48、目前我国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主要采取这种划分方法。考察消费结构的变动,国际上通常引用“恩格尔系数”加以说明。1857 年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在研究了当时欧洲大陆居民几十年的消费数据,特别是食品消费与总消费及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后, 提出这样的观点: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其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品的费用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反之,则越小。上述观点被称为“恩格尔定律”。这一定律所揭示的对比关系被称之为“恩格尔系数”。用公式表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费用项消费总支出费用 100这个系数最大为小于100,也就是说食品不可能取代其他消费项目;最小不为0,即食品消费不可能为0。一般地说,这一系数越大,表明消费结构层次越低;而系

49、数越小,说明消费结构层次越高。“恩格尔系数” 是消费结构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在国际上受到普遍的承认和重视。国际上甚至用它来作为区分国际间消费结构层次高低的最一般标志。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上个世纪70 年代中期提出划分穷国富国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绝对贫困国家;50一 59的国家为勉强度日(我们称之为温饱型);在 40一 49为小康水平;在20一 39为富裕水平: 20以下为极富裕国家。2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消费者作为消费活动的主体,其心理过程在消费实践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影响和制约着消费者行为。常见的消费心理有:求名心理、求好心理、求新心理、爱美心理、求实心理、求廉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

50、、安全心理、求便心理等。这些消费心理都会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消费者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满足消费需要的行动,消费者行为的行进过程,也是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不断满足的过程。所以, 消费行为是消费心理的表现,是表现消费者心理活动的行为。 消费心理贯穿于消费者的消费活动的全过程,并规定消费者消费行为的方向性和目的性。3绿色消费绿色消费, 是指在消费活动中,不仅要保证我们这一代人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还要满足后人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 其基本要求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在追求舒适生活的同时,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消费。绿色消费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国际消费者联合会从1997 年开始,连

51、续开展了以“可持续发展和绿色消费”为主题的活动。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等6 个部门在1999年启动了以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提倡绿色消费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中国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2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消费者协会把20XX 年定为“绿色消费主题年” 。日本于 20XX 年 4 月颁布了 绿色购买法 。类似的活动正在全球兴起,它们推动着绿色消费进入更多人的生活。4适度消费、理性

52、消费与绿色消费课本提出做理智的消费者,要践行一些正确的消费原则,这里提出了四条原则。第一是 “量人为出, 适度消费” 原则。这一原则是要求人们的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 对这一原则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消费支出应该与自己的收入相适应,这里既包括当前的收入水平,也包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因为目前的消费,特别是信贷消费与人们对未来收人的预期有直接关系。总之,在安排消费时,必须考虑到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做到适度消费。另一方面,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还应该提倡积极的、合理的消费。这里也有两层含义。一是不能过分抑制消费。我们提倡崇俭戒奢,并不是要人们做禁欲主义者。过分抑制消费, 从个人角度看,

53、其生活质量不能得到提高,会影响人的发展: 从社会角度看,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如果过分抑制消费,会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二是要有一个合理的消费结构,也就是在安排生活消费时,要注意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协调发展。坚持量人为出,就是提倡消费要做到合理适度。“理性消费”的原则要求人们在消费的选择过程中要坚持从个人的生活实际需要出发。由于人们的消费行为始终受到消费心理的影响,因此,要尽量避免不健康的消费心理的影响,做到理智消费。“绿色消费”原则体现了新的发展观的要求。就是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其核心是可持续消费。(二)方法篇1调查访问法:学生可通过走访社区邻里、参观乡

54、村农庄或街头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第一手资料,把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的感性认识,通过形成调查报告、问卷小结、 走访见闻实录等上升归纳并以此来说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原因。从而感受生活,参与体验经济活动,提高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认识。2情境模拟法:如让学生根据家庭经济情况模拟一份家庭消费计划,并结合个人消费行为,用生活实际来说说怎样才算一个理智的消费者。3讨论法:设计课堂讨论题,如“时代改变了,还需不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艰苦奋斗精神在今天并不过时。4图表比较法:设计绘制一些图表比较消费类型、不同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消费心理等, 在比较中

55、把握理解各个知识点。5网络搜索法:从网上查找了解有关假日消费、汽车消费、 住房消费的新动态,从而感受今天经济生活的气息,了解时尚,体验商旅与商务,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意识。6漫画引入分析法:用漫画引入分析贷款消费、不良消费心理和习惯等。7小论文评比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撰写我的消费观 、 消费面面观 、 也谈绿色消费 、艰苦奋斗的时代新内涵等等小论文, 通过学生互评互点等方式来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3 页,共 49 页

56、-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的。(三)能力篇1 多层面、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学习本课教学, 着重培养自己进行理论抽象的能力,参与生活实践的能力。在学习“影响消费的因素”时,要注意把模糊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学会从多层面、多角度看问题。2 理论思维能力、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在学习“消费的类型”时,由于以交易方式划分的这几种消费类型我们并不陌生,所以重点是发掘它们之间的差别。以上学习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理论思维能力、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3 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及动手能力在学习“消费结构”时,可以让学生收集资料,了解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

57、趋势,从而增强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及动手能力。1用发展眼光看问题经过全党和全国种族人民的共同奋斗,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 的战略第一步、 第二步, 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但是这只是低水平的小康,我党又提出了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大好的战略机遇,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通过这个过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是不断前进的,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用全面、联系观点和科学发展观分析和看待问题3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学生本地实际及学生身边的经济建设成就来展现中华民族经济发展的伟大历程, 激发学生内心的自豪感和增强其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

58、加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使他们自觉地学会分析身边的实际问题,关注社会现实。4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现代教育的信息采集手段已不再仅仅局限于过去传统的查找报章杂志书本等等,而更加广泛地延伸到互联网。培养通过网络采集有用信息的能力,是现代中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一、内容标准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一)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相互关系。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针对本课涉及理论性比较强的知识,通过生活中大量事例,采用讨论、探究、讲授方式重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

59、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 学 生 衷 心 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党制定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认识到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4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各种经济成分的划分、地位和作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二)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三)联系实际的问题:根据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在现实

60、生活中, 能够区分出各种经济成分,并说明它们的作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认识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二、知识纵横(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教材在这一知识点中讲了两个层次,一是生产决定消费,二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重点把握生产决定消费的四个方面。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这一知识点也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二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消费反作用生产

61、。 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社会再生产就是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社会再主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会系的四个环节。其中, 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这四个环节的关系,应具体把握) 3大力发展生产力(1 )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然性和必要性。(2)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主要措施(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公有制为主体(1)公有制的含义。明确公有制

62、经济由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构成。(2)国有经济。这是本框重点,主要弄清以下三点:国有经济的含义。主导作用。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包括两点内容: 第一,强调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第二, 国有经济要提高自己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引导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重要意义。结合课本上的例子说明,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我国国有经济的比重下降了,但其控制力却得到了增强。(3)集体经济。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63、 - - - - - - - - - - - - 第 15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主要弄清三点:含义;具体形式;作用。(4)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主要弄清两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5)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公有制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6)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 就全国而言,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

64、。私营经济。弄清三点:第一,个体经济的含义;第二,个体经济的特点;第三,个体经济的作用。私营经济。主要弄清两点:第一,私营经济的含义;第二,私营经济的作用。外资经济。主要弄清三点:第一,外资经济的含义;第二,外资经济的地位;第三,外资经济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主要掌握两点:第一,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主要讲了两点:第一,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因;第二,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三学法指导(一)知识篇1

65、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总的来说是: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具体可做以下分析。首先,生产决定消费。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一个社会消费什么,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所决定。我们消费的对象,首先必须生产出来,否则无从消费, 谈不上消费。二是生产决定消费方式。消费方式即怎样消费的问题,计算机、DVD 等高科技电子产品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改变了以往的生产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消费和娱乐的方式。教材中列举的事例可以充分利用,也可以让学生列举各种各样的消费方式。但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消费观念,与当时的生产力发

66、展水平有什么联系”,从而理解生产对消费方式的决定作用。三是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无论从实物消费量还是从价值消费量看, 我们的消费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这都缘于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生产的大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这一点学生会有很多体会,可以引导学生用改革开放以来的成果进行说明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6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四是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这一内容不好理解。例如,人们的一些

67、消费观,即消费赶“时髦”、消费“一步到位”虽然不为社会所认可,但它反映了消费的动力是生产带来的,是由收入水平决定的。没有生产的发展,也就没有消费赶着“到位”的情况。当然事实上永远无法“到位” ,因为生产在不断发展。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消费对象、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总会或迟或早、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总之,生产决定消费,消费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的种类、数量、质量都是由生产创造出来的,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其次,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一是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社会主义生产的

68、目的就是满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即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消费。人们有各种需要,才有适应人民需要的各种生产。二是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扩张- 供不应求 - 价格上涨 - 生产扩大消费萎缩- 供过于求 - 价格下降 - 生产缩小另一方面消费市场的状况和变化趋势,对生产能否顺利进行具有极大影响,对企业起着导向作用。在当前的经济生活中,生产者都懂得这个道理:什么时候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动向,从而及时地调整经营方向或产品品种,就会占领市场,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相反,如果不注意市场需要及其变化,就会盲目做出错误决策,以至造成灾难性后果。所以,合理、适度

69、的消费,是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实现良性循环的重要条件。三是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如住房消费、汽车消费、“假日经济”等。四是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每一个人的劳动能力,无论是智力还是体力,都 有一个形成过程。 新的、较高水平的消费会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2、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本课的难点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组成的有机整体。四个环节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它决定着分配、交换和

70、消费的数量、方式和性质。同时,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也有反作用;产品只有通过分配和交换,最终进入消费,生产过程才能重新开始和顺利发展,否则,生产就无法进行;而且消费水平的高低,交换范围的大小,分配关系的变化,都会影响生产,对生产起推动或阻碍作用。分配联结着生产和消费,分配的结果形成了个人和家庭的收入,从而直接决定着家庭消费的水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交换对生产和消费都有重要影响,表现为市场对生产和消费的联结作用。消费对生产的引导和调节也是通过市场实现的。3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本课的重点。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是社会的

71、主要矛盾。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就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使我们的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精神产品极大丰富,以满足广大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生产和经济制度,发展生产力既是社会再生产四环节相互关系的具体体现和延伸,又是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所以这一问题成为本课的重点。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7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

72、欢迎下载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要突出这一重点、难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要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由此明确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公有制为主体” ,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否定了过去在所有制关系上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纯而又纯”的单一公有制的模式;另一方面,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同时要坚持公有制的基础地位。二是要全面认识、科学界定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国有经济,亦称全民所有制经济

73、,是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一种公有制。 它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是我国的主要经济基础,是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 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三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具体体现为两个方面,在此必须完整分析这两方面。第一方面,“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要注意两点:一是这种优势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上可能有差别,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分布上的优势:二是这种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

74、注重质的提高。从量上看,正确认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克服两种片面的认识。 第一种是要走出以纯国有经济代替公有经济的误区。公有制占主体不等于国有经济占主体, 国有经济有所下降,并不会改变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因为公有制的内涵包括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集体成分。 第二种是要走出片面强调数额、数量的误区。从质上看,公有资产占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这就打破了过去认为国有经济越多越好、比重越大越好的传统思想观念。这里强调提高公有制经济的科学技术水平、 经营管理水平、 企业领导人的领导水平和企业的整体素质,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控制力。第二方面,“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75、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要注意对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全面理解。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一是指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二是指对大企业和大企业集团控股或参股以发挥作用,三是做那些非国有企业做不了或不能做的事情,四是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保证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发展方向。同时要强调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不仅要有数量上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即使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也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不会削弱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必须居支配地位,这样才能控制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

76、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 从而体现国有经济的 “关键性作用” (十六大报告的提法)。5、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本课的难点(1)应当把公有制与公有制实现形式区分开来。公有制是就所有制的性质而言的。生产资料由国家占有和劳动群众集体占有,是从社会宏观角度对生产资料占有形式进行界定。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财产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即公有制经济在微观领域中具体体现。 两者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能否找到好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关系到公有制优越性的发挥及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2)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这是我们党认真总结建国以来经济建设和所有制问题上的经验教

77、训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一方面, 我们对于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8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另一方面, 我们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创造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允许搞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这绝不是搞私有化。股份制将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3)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公有制经济只要找到合适的实现形式,就能够充满生机活力;

78、就能够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同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使公有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能够真正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6全面、准确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不能认为公有制就是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不能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全都是私有制经济, 也不能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应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能认为公有制占主体是指公有制在所有产业、所有部门都占主体。不能认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会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能抽象地以公有制程度的高低来评价所有制结构的优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不等于我国的经济制度。我国的经济制度除了我

79、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外,还包括我国的分配制度等经济制度。(二)能力篇通过本课学习重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1、在学习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时,通过生活中大量事例,让学生认识到: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力的大发展,我们就不能满足各种物质和文化的消费需求,生活水平就不能大大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就不能增强;消费也反过来作用于生产,没有合理的消费行为和适当的消费水平,会影响生产力的发展。2、在学习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时,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符合三个 “有利于”标准。(三)方法篇针对本课涉及理论性比

80、较强的知识,在学习本课时要充分把握各框题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 如根据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区分出各种经济成分,并说明它们的作用。开展课堂讨论。 可以运用教材中设置的问题进行讨论:如列举你所知道的新产品,畅谈计算机、 DVD 和网络等高科技产品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谈谈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等。第六课投资的选择一、内容标准(一)知识与技能(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81、 - - - - - - 第 19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识记:储蓄存款的含义; 存款利息的计算方法;利率的含义;储蓄存款的分类; 储蓄作为投资方式的特点; 商业银行的基本含义、 种类、 特点; 商业保险的基本含义、种类、特点。理解: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 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储蓄、股票、债券、 保险等各投资方式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个人生活中的意义;运用: 根据储蓄、 股票、 债券、保险各自的特点, 安排一项综合投资计划。可采用讲授法、谈话法、 课堂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调查法、实例法等方式,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

82、设服务的观念。经济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积极参加者各种投资活动, 不仅有利于个人,也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因此,要从国家角度、从经济建设角度认识投资的意义。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意识和精神。 积极投资、 合理投资,能够增加个人财富、提高个人生活水平。 因此要积极学习相关知识,“以钱生钱” ,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富足。二、知识纵横(一)储蓄存款1、含义:是指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 个人凭存折或者存单可以支取存款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2、利息的含义和计算。 (1)含义:利息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惟一收益,它是因为银行使用储

83、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2)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利息 =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3、储蓄存款的分类:我国的储蓄存款主要有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4、储蓄的投资特点:作为投资对象,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但收益低;定期储蓄流动性差,但收益高于活期储蓄。(二)商业银行1、商业银行的基本含义:商业银行是指经营吸收公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2、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存款、贷款和结算。3、商业银行的作用: (1)它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 (2)它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政府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84、。(3)通过银行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可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效益。(三)高风险、高收益同在股票1、股票的基本含义:股票是股份由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2、股票投资的特点:股票价格要受到诸如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影响,其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可能使股票投资者遭受损失。因此,股票是一种高峰险的投资方式。3、股票的作用:发行股票股份有限公司集资了一种有效方式。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搞活资金融通,提高资金是有效率,筹措建设资金,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85、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20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四)稳健的投资债券1、债券的基本含义: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好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2、债券与股票的比较。3、国债的含义和投资特点:( 1)含义:国债,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 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2)特点:风险小,而利率较其他债券低,但一般高于相同期限的银行储蓄存

86、款利率。4、金融债券的含义和投资特点:(1)含义金融债券,是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2)特点:5、企业债券的含义和投资特点:(1)含义: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五)为风险投资保险1、保险的基本含义和特点2、保险的分类三、学法指导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一)知识篇重点、难点:(1)利息的计算:利息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收益,它是银行因为使用储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本金、 存期和利率水平。在本金和存期一定的条件下,利息多少取决于利息率的高低。利息率简称利率,是一定期限内利息本金的比率。 银行吸收存款要支付一定的利息,发放贷

87、款要收取一定的利息,贷款利息总要高于存款利息, 贷款利息和存款利息的差额扣去费用就是银行利润。储蓄者获取利息收要缴纳利息税,缴纳的比例为利息收入的20%。用公式计算就是:利息 =本金 利息率 X 存款期限(2)储蓄存款的收益与风险任何投资方式都是收益与风险成正比,储蓄存款也是。活期储蓄收益最低,定期储蓄略高, 但低于债券股票。风险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二是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损失的风险。( 3)商业银行的业务存款业务:吸收存款是银行其他基本业务开展的基础,是银行的第一项基本业务。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以一定的利率和期限,向社会吸收奖金,并且按规定还本付息的业务。存款的本质就是银行对

88、存款客户负债。银行吸收存款有两个主要来源:一是企事业等单位的的存款。二是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贷款业务。 贷款是银行第二项基本业务。银行发放贷款到期后收回本金和利息。发放贷款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结算业务。 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为社会经济活动中发生的货币收支行为提供手段与工具的服务,银行对此收取一定的劳务费用。所谓结算,就是把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核算清楚。银行应客户要求,可为其办理经济收支往来的结算。结算有两种形式,即现金结算和非现金结算。使用现金完成货币收付行为的叫现金结算。通过银行账户用转帐办法完成的货币收付行为叫转帐结算。除上述三大业务外, 商业银行还为我们提供债券买卖及及兑付、代理买

89、卖外汇、代理保险、 提供保管箱等其他服务。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21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二)方法篇银行的利润如何计算?银行的利润与三方面因素有关,即存款利息、 贷款利息与银行费用。其公式为:银行利润=贷款利息 -存款利息 -银行费用。例:某工商银行某年共吸收存款8000 万元,平均年利率为 2、5%共发放货款7000 万,平均年利率为5%,在这一年中发给职工的各项福利50 万元,其他支出

90、成果30 万元,则此银行利润就是:7000X5%-50-30=70 万(三)能力篇培养学生阅读、归纳和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学会比较的方法,并历史地辩证地看待问题。 培养学生透过经济现象认识本质和作用的能力,还有理论联系实际和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一)知识篇1、重点:(1)三种债券的横向比较种类发行主体风险状态收益情况流通性能政府债券国家风险最小利率高于银行储蓄利率,低于金融债券利率流通性强金融债券金融机构安全系数比政府债券低,但比公司债券高利率高于政府债券和银行存款流 通 性 较强公司债券公 司 ( 企业)风险较高收益率较高流 通 性 较差(2)比较股票与债券A、区别

91、:性质不同:债券是一种债务,限期偿还;股票是一种入股凭证。受益权不同: 债券定期收取利息,其安全性比股票大;股票取得股息和红利,经营好坏决定着股票的效益。偿还方法不同:债券有明确的还息期限,必须偿还本金;股东的股票不能退股,只能出卖股票。B、相同点:二者都是有价证券,都是集资的手段,都是能获得一定收益的金融资产。(3)高风险、高收益同在股票股票的含义。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同时也是股东金融投资的一种证明。正确理解股票的含义应把握三点:一要明确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能发行股票,只有股份公司才能发行股票;二要明确股票对发行的企业来说是一种筹资形式,是债务;对持

92、股的股东来说,是一种入股凭证,是一种有价证券,是一种投资。三是要明确股票的四个特征:是一种所有权凭证,它本身没有价值,它之所以能够进行买卖,是因为它能够给购买者带来经济利益和各种权利;是一种不可退还的永久性证券,人们一旦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22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购买了股票, 便无权向公司要求退股,若要获得资金, 只能通过股票交易市场将股票转售给他人。股票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股票的交易价格

93、和股票的票面金额是不同的,股票的票面金额只表明投资入股的货币资本额是固定的,而股票价格是变动的,通常总是大于或者小于它的票面金额。股票投资的特点。股票购买后不能退回发行公司以取回资金,但可以转让,股票可以在股票市场上流通买卖。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股票的作用。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搞活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筹措建设资金, 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股票投资不只是个人行为,它对于国民经济发展、企业改革具有重大意义。难点:(3)为风险投资保险( 1)含义。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

94、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2)保险的功能。保险主要起到保障作用。通过购买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点。( 3)保险的分类。保险有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之分。教材中所指的保险是商业保险。公民购买商业保险, 是一种针对风险本身的投资方式。商业保险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 4)订立原则。应明确订立商业保险时遵循的是商业原则,是被保险人意志的体现,具体包括: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近年来,国内保险市场上出现了诸如分红保险等新险种。分红保险是指保户不仅可以享受一般的保险保障功能,还可

95、以定期获得保险公司对保险资金运作后所得利润的分红。分红保险之所以逐渐受青睐,是因为其具备“保障、投资、储蓄”三位一体的功能:不仅具有一般保险的保障功能,还保证每年有与银行利率相近的保底收益,此外还可参与保险公司的年度分红。(二)方法篇对于“高风险、 高收益股票”可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教师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教学中可按“读、讲、练、评”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为风险投资保险”让学生接触一些典型的投保事例,让学生在具体的事例中有所体会。“如何设计理财方案”第一安全性。让钱流向安全的地方,低风险的地方。在投资时,安全性是绝对的首要考虑。第二 收益

96、性。 在进行投资时, 考虑最关键的是最大获利的可能。储蓄虽说稳定但收益太少,炒股风险大收益也大,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长来定。第三、分散性。 “不要把鸡蛋装在一个篮子是”也不要将你的资金投在一个地方,分散性是化解风险的最好办法。第四,变现性。现金是理财上的“万能工具”一切财富在积累是,必须注意在需要时能否还原为现金。(三)能力篇培养学生阅读、归纳和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学会比较的方法,并历史地辩证地看待问题。 培养学生透过经济现象认识本质和作用的能力,还有理论联系实际和参加社会实践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97、- - - - - - - - - - - - - - - 第 23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如参与讨论有关问题,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 内容标准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及其意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以及实行意义;效率、公平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如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善于在

98、相互矛盾的复杂事物中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深入村镇或社区,实地考察、调研、收集分配中讲求效率的表现与维护公平的表现;分组讨论讲求效率的意义和维护公平的意义;或分正反两方展开辩论;学会分析典型案例,并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对微观分配提出合理的建议。结合现实生活和课堂所学基本观点撰写政治小论文。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 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二. 知识纵横本单

99、元继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解决了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谁来生产”的问题之后,主要介绍我国的分配制度,重在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从社会再生产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看,本单元是从社会产品分配的角度对社会经济过程进行分析,因而是全书的重点之一。本单元包括三课内容,主要讲两大问题:一是个人收入分配(第七课);二是国家收入分配(含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和第九课“征税和纳税”) 。除了上述内容,另设置一个“综合探究”栏目,使学生围绕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展开调查和讨论。在第七课中, 先是学习作为我国经济制度之重要组成部分的产品分配制度,这是与第四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有着密切内在联系的一个内容。从生产关系

100、角度,这两部分内容是不可分割的, 理应放在一起来学习。本教材打乱了传统的学科体系,而是按照 “为何生产”(消费)“是谁生产” (生产)“为谁生产” (分配)“怎样生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学发展观)的体系安排了全书四个单元,才将这两者活生生拆解开来。虽然体系变了,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丝毫没有因此而改变。只有讲清讲透、学会学好这部分内容, 才能使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和把握。接下来的第二节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则是与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密切相关的重要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虽然由来已久,但在党的十六大上又有新的发展。只有学好这一节,才能使学生做到与时俱进地理解我国的分配

101、制度。三. 学法指导第一节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24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一)知识篇1、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分配是生产关系中一个重要内容,它是由“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决定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中,所有制的问题已经在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节“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学过,它解决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问题。和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

102、为主体”相对应,个人消费品分配上必然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生产关系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也才能体现出分配制度上的社会主义性质。所以, 这部分内容成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既要向学生讲清楚按劳分配的含义,又要向学生讲清楚在公有制内部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使学生真正理解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不能实行按需分配又不可实行平均分配的原因和道理。其中,要向学生解释清楚按劳分配的适应范围只限公有制内部,而不是全社会各种所有制经济成分都适用按劳分配;同时, 还必须使学生明白,虽然按劳分配只能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却不能反过来说公有制经济中只采用按劳分配一种分配形式(公有制

103、经济中的福利性分配等并不属于按劳分配)。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结构)中,除了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以外,还有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共同发展,与此相适应,在个人消费品分配上,必然要求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 坚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因此,这部分内容理应成为又一个教学重点。说它重要, 是因为只有讲清这个内容,才能使学生掌握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完整内容,也才能使学生能够从所有制和产品分配两个层面完整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生产关系) 。同时,这部分内容又是一个教学难点。说它难, 不是难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要性上,而是难在对“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必要性的理解上,以及

104、对生产要素多样性的理解把握上。(二)方法篇1使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生产关系内部要素之间关系的原理,推导出目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分配只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如下所示:2使学生在回顾已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关系的组成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基础上,推导出公有制内部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和物质基础。如下所示:产品分配方式决定决定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共同发展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为主体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105、 - - - - - - - - - - - 第 25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也就是说,使学生知道,决定按劳分配的因素首先应该从生产关系内部看生产资料公有制,因为生产关系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起直接决定作用;其次, 生产关系毕竟是由生产力决定的, 所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公有制内部实行按劳分配(而不能实行按需分配)的最终(根本)决定因素。由此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推理的能力。(三)能力篇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抽象分析能力,使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推导未知判断。通过开展社会调查,使学生增强实践能力,学会撰写调查报告和政治

106、小论文。结合当地个人收入分配的现状和实际,针对生活中按生产要素分配中存在或暴露出的问题(诸如拖欠民工工资等问题)向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第二节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一)知识篇1、效率优先的必要性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这种分配形式有利于调动劳动者和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出现了分配上的不公平和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过来又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由此也引起了 “在个人收入分配上还要不要讲究效率优先”的争议。 对此问题的思考和探究,也就成为本课的重点之一。2、坚

107、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通过对效率优先的分析和兼顾公平的思考,学生们应该对坚持这两方面的必要性分别有了认识。然而, 如何妥善处理两者关系,将这两者有机统一起来,做到既要坚持效率优先又要兼顾公平, 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都是重要和有着一定难度的,因此这部分内容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二)方法篇1、分两组展开辩论,辩题分别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讲求效率”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体现公平”,通过辩论,达到明辨是非、加深对教材知识理解的目的。2本课时内容中关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历来是理论及其表达的难点,因而往往在这个知识点上设置出辨析题。要解决该难点, 要求学生必须深刻领会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08、并能够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二者关系,这是答好试题的关键。以此作基础, 在辨别试题的出题类型时,特别关注正误混杂题型,按照所给材料作出辩证的分析,切忌因其题设中存在某些错误观点而将其全盘否定、 “一棍子打死” 。3学生上网查找王廷江个人先致富,然后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并向贫困地区捐款捐物的先进事迹。通过事迹和数字加深对“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和“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的理解。生产力生产关系产品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决定决定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109、 - 第 26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三)能力篇1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含义,以此为基础,辩证理解二者关系,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2全面理解“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和“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以此为基础,就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和再分配注重公平展开社会调研,以小组为单位写出调研报告,以提高社会实践和书面概括的能力。第三单元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一、内容标准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识记:财政、预算、决算、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理解:正确运用使用财政政策调节经济运行;影响财政收入高低的因素;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意义;财政支出的巨大作用。运用所

110、学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通过对所给财政图表、数字的分析,领会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认识和简单评价政府报告中财政工作报告;联系当前国家继续扩大内需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情况,说明财政的巨大作用。分组讨论探究学习财政收入与支出。评议一个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工程项目(可评议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特大型建设项目,也可评议影响公众日常生活的公共设施),说明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 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通过财政支出教学, 使学生增强国家观念, 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对学生进行基本国情、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教育学生关心和支持财政工作,以国家利益为重, 以国家建设为重,为国家建设多作贡献。通过财政作用的

111、教学, 教育学生明确:财政作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点我国比资本主义国家做得更好、更有成效;我国财政的巨大作用表明,我国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有利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二、知识纵横:(一)财政收入与支出1、 财政收入(1)财政的含义: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掌握财政的概念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财政的内容、财政的特点和财政的本质。概括地说,财政的内容是国家对社会产品的分配,财政的特点是以国家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的分配,财政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2)财政预算与决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称作国家预算;上一年度的

112、财政实际执行情况,称作国家决算。(3)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一个方面。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财政收入的形式可以概括为税、利、债、费四种形式。税收收入是国家安全按税法的规定而取得的财政收入。它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27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占国家财政收入的90% 以上,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形式。(4)制约财政收入的主要因

113、素。财政收入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根本的原因, 而分配政策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它涉及到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 个人三者之间的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所以必须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上, 实现企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加财政收入的途径是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对财政收入的制约作用是不一样的,前者是“决定”,后者用“影响”;同时,要注意分析经济是如何影响财政收入的。2、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财政分配的另一方面。财政支出是国家

114、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财政支出是政府实现其职能的物质条件。通过对财政资金的分配,国家的各种职能才得以实现。财政支出按其具体用途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债务支出。3、财政收支平衡(1)财政收入和支出关系的三状态。收大于支,有节余;支大于收,有赤字;收支相等。(2)财政收支平衡与财政赤字在预算和决算中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这时,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 就是财政收支平衡。当年国家财政收入小于支出,出现差额,就是财政赤字。 如果收入大于支出,节余过多,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得到

115、有效的利用,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利。相反,财政支出大于收入,意味着财政支出要依靠借债来维持,这可能导致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引发通货膨胀。因此,坚持支出收入相适应,坚持财政收支基本平衡,是我们要坚持的原则。(3)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根据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的不同影响,可把财政政策区分为“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滞缓,一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利用, 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使经济尽快复苏。反之,在经济发展过热, 经济的正常运行受供给能力制约时,物价会上涨,政府应采取紧

116、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来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4)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财政支出大于收入,即出现财政赤字,意味着财政支出要依靠借债来维持, 这种状况可能会导致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不平衡,引发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指流通中纸币发行量超过了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引起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的现象。(二)财政的巨大作用1、集中力量办大事(1)支持基础设施、基础工业及高科技研究开发。支持基础设施、基础工业及高科技研究开发等, 是经济发展、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这些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周期长,技术要求高,难以获得较高利润,甚至存在较大风险。必须充分

117、发挥国家财政支出的作用。社会主义国家集中社会资源办大事体现出其他社会制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2)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还要有国家的宏观调节,以解决市场调节不能解决的问题。国家财政可以通过财政支出这种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28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经济手段有效调节资源。国家财政促进经济的发展。国家财政支持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国民经济

118、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国家财政促进经济总量和结构的调整,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3)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这些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财政的支持。这些部门属于非生产性部门, 它们不直接创造财富,却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不可缺少的,它们的正常运转要依靠财政的支持。2、人民生活有保障(1)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国家是进行政治统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构,具有协调社会矛盾、防御外敌入侵的只能。巩固国家政权需要雄厚的财政实力。(2)财政为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提供物质保证。为人民创造安宁、和谐的生活环境,

119、必须为人民群众提供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科学完备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要靠国家财政的支持。(3)财政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提供物质保障。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经济建设,可以通过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财政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支出,调节社会分配, 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实现共同富裕。三、学法指导(一)知识篇:重点问题分析1、财政支出问题首先,必须明确我国财政支出的性质和方向是由国家职能规定的。国家职能是国家在实现阶级统治中所担负的职责和功能,它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只能通过财政支出来实现。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保证财政支出的

120、有效性。其次,掌握财政支出的具体形式。最后, 财政支出的含义要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理解。财政支出,从动态看, 是对财政资金进行分配的过程;从静态看,是预算支出的财政资金。在教学中,着重从静态的角度来理解。2、财政的作用财政作为国家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过程,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在我国的社会财富总量中,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和中央集中的财政收入所占的比重过低。这与中央应该承担的任务不相称,因此,会给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是人民群众加深对财政作用的理解,也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为了突出重点, 在明确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基本概念后,应对财政两方面的作用进行深入分心,

121、通过财政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增加财政收入的意义。具体的教学分析方法可以参考知识纵横相应部分内容。难点分析1、影响财政的主要因素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29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一,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经济和财政的关系问题,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 要使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就要努力发展经济。 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规模决定了国家财政的收支规模和

122、增长速度。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规模及其发展速度、生产发展水平及生产结构,对财政收入规模和增长速度有决定性的影响。第二, 分配政策对财政收入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是形成国家财政收入的基础,是一种可能。 在社会的总产品中,最终有多少能够成为国家集中起来的财政收入,还必须要通过西安市的分配过程才能实现,所以财政收入要受到分配政策的制约。一般说来, 如果财政资金分配得当, 使用合理,则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就高,经济发展速度就快,从而也促进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加快,这是非常理想的状态。所以,国家一方面要积极发展经济,另一方面又要认真处理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分配问题,力求

123、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2、财政收支平衡问题财政收支平衡问题所以成为难点,在于对它的动态把握。因为无论是财政收入还是财政支出,都是动态的过程,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收支完全相抵的状态。我们要把握三点:其一,财政收支有三种关系。其二,收支相等是理想状态,但这种情况几乎不存在。其三,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的概念以及把握财政赤字的“度”。从这个问题在全课的地位看,主要是要求掌握基本概念,不需过多补充分析。3、增加财政收入要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财政收入的增加是财政支出的前提,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的基础。虽然从长远来看, 国家实力的增强必然会給每个企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机会

124、,但是,它毕竟与企业和人民的希望不完全相等。所以,必须把握财政收入增长的度。如果国家财政收入过多,就是财政资金分配不当的一种表现。它的结果是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 这对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背离财政收入增加的初衷,反而导致财政收入增加困难。如果国家财政收入过少,其直接后果则是减少财政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降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最终也将不利于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从而影响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所以, 增加财政收入要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上,使企业生产得到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应该看到, 同其他

125、国家相比,国家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偏低,国家掌握的财政收入偏少,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问题。(二)能力篇: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地、全面地、 联系地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体会怎样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综合提炼,得出结论, 是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析、 综合、归纳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正确观察、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以及调查研究的能力。在预算及其执行过程中,收支相抵是最理想的状态。收大于支, 节余过多, 或支大于收,出现大量赤字, 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是不利的。但是,在预算的实际执行过程中,收支完全相抵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在不断变化,不是

126、静止的; 预算也不可能在完全实现了收入之后在安排支出,而是根据以往的经验丰富和预测来编制的。所以, 财政收支平衡只能是大体平衡,不可能收支绝对相等。通过上述内容的分析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30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发展的看问题的能力正确认识财政赤字。引导学生具体分析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而不是简单判断是有害还是无害。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看问题的能力。(三)方

127、法篇:1、自学阅读图表归纳法:在学习财政的作用时,可以先阅读该部分内容。然后,用图表的方式归纳出每项作用的意义、发挥的途径、列举1-2 个实例。2、讨论式学习法:如通过讨论“财政收入越多越好”这个问题,来学习掌握“增加财政收入要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这一知识点。3、系统把握知识结构:本课学习结束后,应该划一份知识体系图,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财政收入与支出4、评议一个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工程项目(可评议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特大型建设项目,也可评议影响公众日常生活的公共设施),说明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第九课征税和纳税一. 内容标准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

128、观掌握税收的含义、基本特征以及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识记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含义、纳税人及征税对象等内容;理解纳税人 和 负 税 人 的 区 别 与 联系;懂得依法诚信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应负法律责任。调查当地税收状况及其在当地财政收入中的比重; 收集现实生活中自觉纳税和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典型案例,通过周边典型人、 典型事教育学生; 请当地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做税法宣传讲座;以税收和依法纳税为中心题材撰写政治小论文一篇;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以“税收对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的影响”为题写出研究性学习报告。懂得照章纳税是守法的表现,人人都应当做守法公民;纳税是为国

129、家建设添砖加瓦,为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作贡献;纳税是爱国的具体表现,是非常光荣的。 认识到偷税行为是违法的, 也是可耻的; 公民既要自觉纳税, 又要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 关心国家对税收的使用, 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二. 知识纵横本课承接第八课财政及其作用之后,分析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以及同税收有密切联系的依法纳税。首先,从税收的概念入手,继之学习税收的基本特征、我国的主要税种; 第二节 “依法纳税” 是从认识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别和联系入手过渡到本课的落脚点“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三. 学法指导第一节税收及其种类(一)知识篇1税收的含义税收的含义及基本特征是本课最基本的

130、理论,只有理解税收的本质,才能理解国家征税的必然性, 进而理解依法诚信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为此, 需要启发学生回答掌握税收的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31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征收主体(国家) 、客体(单位和个人) 、依据(税法) 、凭借力量(国家政治权力而非生产资料所有权) 、实施机构(税务机关)以及与国家财政收入的关系(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特征是

131、税收区别于其它财政收入形式的显著特点,也是不同社会形态下税收的共同点。除了要使学生了解三个基本特征各自不同的含义之外,还要使学生理解三者之间完整统一、不可或缺的内在联系。在讲述这部分知识时,使学生通过比较得出:作为国家财政收入两种重要形式的“税”与“费”是有严格区别的,具体体现在含义不同、征收主体不同、遵循的原则不同以及特点不同诸方面。(二)方法篇1结合历史史实,分析李自成农民起义斗争中提出的“迎闯王,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口号与起义最终失败的内在联系。2结合中秋、国庆、新年、春节等节日单位派发礼品的现实,谈谈礼品应不应纳税;如果应纳税,纳的什么税。(三)能力篇1结合当地或家庭实际,调查在实

132、际经济生活中人们主要涉及哪些税种。2学会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计税方法,并能就某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或某人(如家长、教师)的收入情况详尽列出其应税项目和应税数额。3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以“税收对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的影响”为题写出研究性学习报告。第二节依法纳税(一)知识篇1纳税人(教学难点)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理解这个概念是实现本课教学目标(认识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的前提和基础。 概念本身不难理解,只要掌握“按照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这一基本点就够了。难就难在学生很容易把纳税人和负税人两个概念搞混,因此,必须让学生认识到纳税人和负税人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133、的概念,通过分析使学生知道,人人都是负税人但并非人人都是纳税人,有时纳税人并非负税人,有时负税人并非纳税人,只是在某些时候,负税人就是纳税人,纳税人也是负税人。2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依法纳税意识的宣传教育,是教材设置本课内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情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成为本节内容的重点。应该通过教学使学生真正懂得依法纳税光荣,偷税、欠税、骗税、抗税不仅违法而且可耻。此外,还必须使学生明白, 公民在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同时,也享有关注和监督国家对税收的征收与使用的权利,真正体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二)方法篇1以“周日一天”为题,让学生挖掘税收与日

134、常生活的联系。2以生活中常见的“如果不开发票,就可以便宜点儿”为题展开课堂讨论。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32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三)能力篇1学生上网查找“刘晓庆税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依法纳税光荣,偷逃税款不仅可耻而且违法;在我们国家,不管是谁,不论他(她)地位有多高,影响有多大,只要触犯国家法律,必然受到法律制裁,真正体现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让学生搜集现实生活中发生在周边的偷税、

135、欠税、骗税、抗税案例,以“以案说法”或“税法在身边”为题进行课堂讲演。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内容标准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识记: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社会信用制度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理解: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市场配制资源的方式和优点;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和方式;市场调节的不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用:结合生活事例,能够初步认识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缺点,从而准确理解市场调节的功能;结合我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说明我国宏观调控能把人民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

136、结合起来,更好的发挥计划和市场的两种手段的长处,从而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分组讨论讨论: 经济生活中制定和遵守规则有什么好处;信用在经济生活中有什么意义。以某地经济发展为主题,综合考虑政府职能、 市场开发、 环境保护、 资源利用、 居民生活等, 共同设计一个合理的发展方案。汇集事例:勾画各种所有制经济存在形式的轮廓和特征, 进而讨论其作用和特点。材料演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别是进入小康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设计展板:用当前经济建设中的实例和资料, 展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通过本课学习, 使学生对资源的有限性有十分明确的认识,树立起不浪费资源的观念,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通过学习

137、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及优点,使学生明确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从而树立起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的志向和使命感。通过本课学习, 使学生树立起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参与经济活动的观念, 树立起学法、 懂法、用法的观念, 并培养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自己良好的信用记录。通过本课学习, 使学生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树立起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二、知识纵横:(二)市场配置资源2、 市场调节(1)资源的相对有限性与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永无止境的,但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为了尽最大可能满足人类多方面的需要,人类必须对现

138、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2)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3)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4)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来进行资源配置。(5)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市场能及时、有效的传递信息;市场能够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及推动生产力的提高。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33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市场秩序(1)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意义:只有具备公正、公

139、平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良好的市场秩序要靠市场规则来维护。(2) 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 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市场交易必须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3)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必要性: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诚信缺失会直接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经济衰退。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1)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国防、公安等公共物品由于不以盈利为目的,所以市场不能调节;枪支弹药、麻醉品等,经营者可大发其财,但公民的健康社会风气受到损害,所以,国家不能依靠市场调节。(2)在市场可以调节的领

140、域,由于市场本身存在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使其难以发挥作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表现“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导致的后果。(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基础性配置作用的经济。(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2、加强宏观调控(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发挥着基础作用,但是,市场的调节不是万能的,有其固有的弱点和缺陷。首先,有些部门和领域不能调节;其次,有些部

141、门和领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在市场可以调节的领域,由于市场本身存在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使其难以发挥作用。所以,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2)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3)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是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法律手段, 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行政手段, 是指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令、法规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三、学法指导(一)知识篇:重点分析:1

142、、市场调节怎样配置资源及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第一,市场配置资源, 主要是通过市场上价格、供求、竞争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来进行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经营者是以牟利为目的的经济主体。他们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激烈竞争。价格是灵敏的市场信号,价格反映供求关系。生产经营者通过观察价格的涨落,了解市场供求行情的变化,合理安排生产活动,从而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在价格开放的情况下,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引起物价上涨,使价格高于价值时,由于有利可图,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被吸引来生产这种产品,从而使这个部门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增加,扩大生产。 反之,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引起物价下跌,使价格低于价值时,商品的生产者就会放弃

143、这种商品的生产或减小生产规模,从而使这个部门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缩减。此外, 商品生产者在选择用什么方式来生产时,也是通过市场信号来加以判断。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34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在这里,价值规律就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指挥着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流向,使资源由供过于求的行业流人供不应求的行业。这种资源的流动符合市场需求,真正做到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生产。所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在不同行业间

144、资源可以实现合理配置。第二,市场可以及时、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第三,市场在竞争中实现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第四, 市场在竞争中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在市场竞争中,判断胜负的标准就是看谁遵循价值规律,看谁尊重和接受市场需求的评判和检验,优者获胜,劣者淘汰。市场经济对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企业要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更新设备,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还要善于捕捉市场信息,科学地筛选信息,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通过价格、供求的变化,调节人、财、物的投放方向, 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有效的利用,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这既是本

145、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内容。2、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市场经济靠竞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首先,政府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由于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政府强化了行政干预的功能,弱化了服务的功能。在这一点上, 我国政府与wTO相应规则存在较大偏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即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要调整好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即政府给企业提供一个活动的平台。打个比方, 就是政府给市场主体修一条路,这条路又宽又平,中间有警示、横线、检查站。企业就是汽车,什么时候出发、选择什么路线、什么时候到达,是企业自己的事。所以企业和政府的关系

146、就是“政府把路修好,企业把车开好”。其次,市场规则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保障。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保障,市场竞争没有“游戏规则”,就会导致市场无秩序,不仅会妨碍市场调节作用的有效发挥,而且还会阻碍、 破坏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规范市场秩序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运行,使市场能有效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 3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由法律来引导、规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也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市场秩序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经过20 多年的改革开放,

147、市场在我国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已经很大,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仅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大小是不够的,还必须看市场竞争秩序的好坏。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就必须让市场有秩序,市场配置效率的基础之一就是有效的市场秩序。只有建立合理的市场秩序,市场的优势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我国市场秩序的建设相对比较滞后, 市场中的无序竞争现象仍比较严重。不良的市场秩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能否建设一个符合现代市场体系要求的市场秩序,关系到能否进一步消除深化改革的体制性障碍,顺利推进改革进程。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

148、由于市场秩序关系到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所以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对国际经济的参与程度不断提高, 我国与其他国家关于市场秩序方面的摩擦也会越来越多。如果我们能够对世贸组织有关的政策、 本国的市场规则以及其他国家的市场规则进行综合研究,同时主动调整国内的市场竞争、 交易等规则, 积极参与制定和运用世贸组织规则,就会削弱一些国家继续把我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35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国作为“非市场

149、经济国家”的理由。因此,加强市场秩序建设,对于促进出口,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十分必要的。 4社会信用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1)建立社会信用制度,是现代市场交换的必然要求。现代市场交换的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商品交换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了分离。随着商品功能越来越复杂、品种越来越多, 消费者对商品质量的辨别越来越困难,生产经营者对商品质量的了解比消费者多得多。在这种情形下, 参与市场交易会有上当受骗的风险。只有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制度,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才能克服这些风险。 (2)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诚信缺失会直接破环市场经济的运行秩序,直接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交易萎

150、缩、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经济衰退。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建立社会信用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现代企业在市场上立足的必要条件。诚实守信能够使企业在市场中享有良好的声誉,这种声誉会形成无形资产,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一种重要的新的资本形态( 学术界称之为社会资本) 。所谓名牌效应,也就是信用精神在企业和产品中的凝结,名牌产品不但其使用价值( 质量、花色、款式、性能等) 可靠,而且成为一种文化晶位的标识。名牌产品的生产经营往往长盛不衰、获利丰厚。总之, 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我们必须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5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51、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基础作用。但是,市场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有其弱点和缺陷。首先,有些部门和领域市场不能调节。对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能用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机制去调节,因为这些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而是国家和政府根据国防现代化和维护社会稳定、人民安全的需要出发投资兴办的领域;其次,有些部门和领域是不能让市场来调节的。如枪支、弹药、麻醉晶等,经营者可以大发其财,但公民的健康、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则会受到损害,所以不能依靠市场调节。其次,在市场能够调节的领域,由于市场本身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

152、低下、经济波动,此外,市场自发调节难以解决收入上的公平分配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是自发追逐利益,由于每个人在身体、智力、受教育等方面不同,尤其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中所处的地位不同,造成了人们在追逐利益时表现出来的能力不同,从而拉大收入差距。收入分配不公,会引发社会矛盾,影响经济发展。所以市场调节不是完美无缺的,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也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只有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才能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六、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特征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任何国家的市场经济都具有共同的一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了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外,同时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153、,主要体现在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和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三个方面。首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市场经济作为一种配置资源的方式,在公有制经济中, 也可以用市场调节的方式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因为在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条件下,企业也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企业之间的产品交换只能是商品货币关系。在这种情况下, 价值规律作为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也在自发地起着作用。 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标志。其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154、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36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在市场经济中,人们自发追逐利益,由于每个人的客观经济条件和主观条件不同,在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的作用下,社会成员的收入存在差距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趋势。我们要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承认收入分配中差距的存在,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共同富裕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才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155、所以,既要坚持效率优先,又必须坚持 “兼顾公平”的原则。要通过国家宏观调控,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帮助贫困地区和家庭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尽可能实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再有,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我国为什么能建设“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巨大的工程 ?一是公有制决定了人们根本利益的根本一致性,使国家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二是有中国共产党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做政治保证。以上两个条件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不具备的。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156、运用多种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广泛的宏观调控,并比资本主义国家做得更好、更有效。( 二) 难点问题分析、1、市场调节怎样配置资源及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具体见重点分析)2、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手段中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政策。二者相同之处: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二者区别。第一,制定者不同。财政政策是通过财政预算实现的,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 货币政策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直接制定实施的。第二,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

157、信贷量、 利率等进行调节和控制而采取的政策措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共同为实现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调控目标起作用。能力篇: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根本性质的能力,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事例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以及文字、 口头表达能力。我国经济发展的时间表明,运用市场调节, 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但是,时常调节不是万能的,所以,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必须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由此可见,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是绝对的,应该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市场要有效的发挥调节作用,必

158、须具备公平、 公正的市场秩序,并不是任何市场经济都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所以要深入全面地看问题。为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文字、口头表达能力,在本课学习时,可以通过撰写小论文、举办辩论赛、举行班级演讲等形式,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探讨。方法篇:1通过讨论一些具有争议价值的讨论题目,深化对本课理解。参考题目如下:(1)为什么现实生活中要进行资源合理配置;(2)经济生活中制定和遵守规则有什么好处;(3)信用在经济生活中有什么意义;(4)为什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2、通过上网查阅汇集事例证明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宏观调控要比

159、资本主义强有力。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37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 以某地经济发展为主题,综合考虑政府职能、市场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居民生活等,共同设计一个合理的发展方案。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内容标准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目标:1识记:(1)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3)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后果。

160、(4)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 务 业 全 面 发 展 的 产 业 格局。2理解:(1)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5)统筹城乡、区域发展。3运用:(1)结合我国及本地经济建设的现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意义。(2)结合典型事例,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能力目标:(1)用发展眼光看问题的能力;(2)用全面、联系观点和科学发展观分析和看待问题的1例说法:如提高人均GDP,完善经济体制,扭转工农、城乡、地区三大差别,

161、以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2讨论法:(1)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2)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对人们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影响。3图示法:如通过图片、展示板展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 等 现 代 产 业 的 兴 起 和 发展。4实地调查法:让家人或老人对比20 年前的生 活 状 况 与 现 今 的 生 活 状况。5网络搜索法:从网上查找家乡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小康水平的实现状况。1 实现现代化建设 “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一、第二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由贫困到温饱,由温饱到小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合本地及学生身边的经济建设成就,展现中华民族的这一伟大历程,可以培养

162、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诚实守信,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社会责任感、自信心和民主法制观念,充分展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公民意识,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2目前的小康水平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我党审时度势,提出抓住超水平的这二十看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憧憬美好的未来,明确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可以使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3通过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学习,结合全面 小 康 社 会 的 经 济 建 设 目标,可以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他们乐于学习,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163、,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38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能力;(3)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4)发展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涵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 本 的 是 以 经 济 建 设 为 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主义建设道路而出一份力。二、知识纵横

164、(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水平总体小康水平的微观表现从微观上看, 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其主要特征是人们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总体小康水平的宏观表现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具体表现为GDP总量、贸易总量、重要商品的年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2)我国现阶段小康水平的特征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所以低水平, 是指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人均收入只达到800-1000 美元,刚刚迈进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所谓不全面,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小康生活所覆盖的人群不全面,农村还有近3000 万

165、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城市还有近 2000 万人生活在国家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城乡失业人口还相当多;二是指小康生活的实际内容不全面,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 享受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满足, 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所谓发展不平衡, 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3)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小康所谓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2经济建设的目标(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人民生活等多方面的指标,这里具体指出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四个指标

166、:国内生产总值2020 年力争比 2000 年翻两番工业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经济体系方面的目标缩小城乡、工农及地区差别方面的目标社会保障体系、就业及人民生活方面的目标(2)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39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所以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现代化,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二)促进

167、小康社会经济发展1树立科学发展观(1)片面的经济发展及其后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等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更不能把经济增长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唯一指标,否则会带来资源、环境、生态等一系列的问题。(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2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根本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发展观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到底要走什么样的经济发展道路的问题。(1)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68、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就在于更好地发展。(2)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第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二、优化产业结构第三、统筹城乡发展第四、统筹区域发展三、学习指导(一)知识篇1重点问题分析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部署至20 世纪末第一步、第二步顺利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党的十五大对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进行了具体部署,这就是“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我党已经确定要用两个 10 年的时间,为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党的十六大直接布置了新

169、世纪头20 年的发展蓝图,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1) “全面小康”的含义“全面小康”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人民生活等多方面的指标,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不要仅仅理解为经济建设一个方面。这一指标相对于过去讲的工业、农业、 国防和科技四个现代化更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发展实际,更加符合人民的意愿,是一大历史进步。(2)从发展的角度具体分析小康水平江泽民曾经指出,小康水平包含着“日子好过”、 “比较宽裕、殷实”两个层次。从“新三步走” 战略我们可以看出,到 20XX年进入宽裕型小康社会,到 2022 年进入殷实型小康社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170、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40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会。可见, 小康水平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总体小康只是刚刚跨入小康的门槛,全面小康将是人民的生活更加殷实、富裕。(3)重点明确全面小康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四个指标首先,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指标世界银行将世界每个国家和地区按收入分为四个层次:人均 GDP 少于 756 美元的为低收入国家;人均GDP 在 756 2995 美元的为下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DP在 2996 9265

171、美元的为上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DP高于 2965 美元的为高收入国家。我国现在的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水平的小康,人均GDP只达到 8001000 美元,只达到日本人均GDP的 2.3%,刚刚迈入下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而完成 2020 年指标后, 人均 GDP可达到 3000 美元, 大体相当于日本 1973 年的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国经济总量将从目前的世界第6 位上升到第3 位,仅次于美、日两国。由此可见,总体小康是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个较高标准的小康。其次,工业化和经济体制、经济体系指标工业化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基础。经过 50 年的奋斗, 我国工业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目前我国

172、还只是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徇工业化率可以用三大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份额和就业份额两个指标。从第二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份额看,20XX年已达 51.5%,初步实现工业化;从三大产业份额看,2000 年我国一、二、三产业就业份额分别为50% 、22.5%、27.5,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到2020 年, 如果我国第一、二、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达到5% 、55% 、50% ,就业比重分别达到20% 以下、 40% 和 40% 以上,我们才算是基本上完成工业化。从经济体制和经济体系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积弊还没有完全消除, 新体制还不健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

173、和问题。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这一系列重要举措,指明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目标。再次,城乡、工农及地区差别方面指标目前,高收入国家城市化已达70% , 中等国家已达60% , 低收入国家城市化率也已达27% ,而我国 20XX 年只有37.7%。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化城镇化战略,提高城镇化水平,是经济发展和工业化、 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城镇化必然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 这也是工业化进程的实质内容

174、。预计经过20 年努力,到2020 年, 我国城市化水平可以达到 50% 以上。我国目前城乡之间、地区之间、 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小康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并且这种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如人均收入这一关键指标,城市要比农村高出一倍,到2000 年底,我国农村小康水平总体的实现程度在93% 左右,尚未达到规定的小康生活标准;1999 年西部地区小康水平实现程度为84.18%, 东部的实现程度为97.86%, 中部为 93.18%。 目前人均GDP最高的是上海市,已突破4000 美元,最低的贵州省只有300 美元。最后,社会保障体系、就业及人民生活方面的指标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

175、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富足的生活。2难点问题分析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1)提出的背景我国虽然已经总体上实现小康,但这种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 发展不平衡的。 多年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41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来,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教育、卫生、 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口增长、 经济

176、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整体素质不同和竞争力不强等。必须坚持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解决发展进程中的问题。财力和经济实力的明显增长, 使我们有条件解决过去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这些问题。另一方面, 自从上个世纪 60 年代以来,人类不断反思西方现代化中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和发展行为,逐渐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教材从四个方面集中阐述了其内涵。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发展、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实现好、维护好、 发展好人民的利益是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人既是经济社会活动的

177、主体,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享有者,发展说到底是人的发展, 是人的素质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命质量的提高。要改变只重视经济发展, 只重视 GDP增长忽视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忽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密切关系,忽视人的个体价值的片面性。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 政治、文化、生态等社会各个领域全面发展。 经济建设始终是发展的中心,但我们“不能只及一点不及其余,使多个方面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才能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实现。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简略和生产关系、经济基

178、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 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3易混淆知识点分析(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只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针对这些问题,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所谓更高水平,就是用大体二十年时间,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 年翻两番,人均超过 3000 美元,相当于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

179、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所谓更全面,就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所谓发展比较均衡,就是使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城镇人口比重超过 50% ,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广大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经济建设目标见教材的四项指标,此略。政治建设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

180、人民安居乐业。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42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文化建设目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生态建设目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

181、展道路。(3)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三大区别第一,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人均 GDP 由 800 美元上升到3000 美元,从刚刚跨过小康的门槛到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第二,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小康,除了注重物质外,还特别注意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第三,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目前,即使是低水平的小康,全国也还没有完全、全面的达到。到2000 年,我国尚有3000 万人口温饱没有完全解决。城镇也有一批人口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

182、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口虽然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但尚未达到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惠及十几亿人口,所有现在没有达到小康水平的,都要努力尽快达到。就消除城乡差距而言,20 年后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农村劳动力的比重将从目前的50% 降低到 30% 。(4)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联系与区别国内生产总值(GDP )与国民生产总值(GNP )都是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但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

183、和。国内生产总值是由一国“常住单位”创造的,“常住单位”的内涵与“常住居民”相同。一国的“常住居民”包括:(1)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2)暂居(一年以内)外国的本国公民;( 3)长期(一年及一年以上)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居民。也就是说,在一国领土范围内, 其居民无论国籍如何,只要符合本国常住居民定义,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都可算作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GNP )是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国内和国外所生产的最终成果和劳务价值的总和。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国外净要素收入是指从国外得到的生产要素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

184、。可见,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国外的净要素收入。生产要素的提供者不一定都是本国居民,有时也有外国居,本国居民也有向外国的经济活动提供要素的。国内经济活动所创造的收入,作为要素收入, 既分配给本国居民, 也分配给外国居民,相反,国外的经济活动所创造的收入也分配给本国居民,这两项的差额就是国外净要素收入。由此可见,国内生产总值是“领土”概念,国民生产总值是“生产要素”概念;国内生产总值是“生产”概念,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概念。在经济封闭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在经济开放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185、-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43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上国外净要素收入。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是两个不同但又有联系的指标。(二)方法篇1举例法:通过事实材料如提高人均GDP ,完善经济体制,扭转工农、城乡、地区三大差别,以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举例说明,增强对总体小康水平的感性认识,从而自然地得出相关结论,提高理解能力,增强教育效果。2讨论法:通过设计一些具有争议价值的讨论题目,深化对小康生活的理解。参考题目如下:(1)什么是全面、

186、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2)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对人们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有什么影响;(3)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GDP的增长,甚至把GDP作为衡量建设成就和政绩大小的惟一指标所带来的问题;(4)坚持“五个统筹”有什么积极意义等等。学习过程中注意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协调,共同探讨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要注重材料的收集和筛选, 教师要注意把握可能出现的理论疑难点,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及相关材料,拟定大纲,如果必要,则撰写详细的发言提纲。讨论过程要注意引导方向,调节气氛,控制课堂纪律。 最后,还要对讨论作出归纳总结,得出想要的结论。 一些有深度的问题也可以存疑,以激发学生将来进一步思考探索的积极性。3

187、图示法:如通过图片、展示板展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等现代产业的兴起和发展。4实地调查法:在学习新课前,可以设计几个相关问题进行调查。如让家人或老人对比20 年前的生活状况与现今的生活状况,帮助理解我国达到总体小康水平是一个历史性的飞跃,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丰碑, 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有变化,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5网络搜索法:从网上查找家乡经济、政治、 文化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小康水平的实现状况,结合本地实际加深对本课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并可以培养信息搜集、筛选、组织和利用的能力(三)能力篇1用发展眼光看问题经过全党和全国种族人民的共同奋斗,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

188、走” 的战略第一步、 第二步, 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但是这只是低水平的小康,我党又提出了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大好的战略机遇,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通过这个过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是不断前进的,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用全面、联系观点和科学发展观分析和看待问题结合我国经济发展与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以GDP的增长作为衡量工作成就的惟一指标,忽视社会进步、 人的全面发展、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收入差距等问题, 使学生认识到, 应当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际工作; 认识到事物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客观联系,具有内

189、在的规律性,违背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认识到片面强调GDP的增长, 忽视其他方面的协调发展,会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44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学生本地实际及学生身边的经济建设成就来展现中华民族经济发展的伟大历程, 激发学生内心的自豪感和增强其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加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使他们自觉地学会分

190、析身边的实际问题,关注社会现实。4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现代教育的信息采集手段已不再仅仅局限于过去传统的查找报章杂志书本等等,而更加广泛地延伸到互联网。培养通过网络采集有用信息的能力,是现代中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一、内容标准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识记: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世贸组织的作用、原则、目标;我国目前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 原则; “走出去”的含义。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经贸活动的影响;对外开放的必然性;“引进来”

191、与“走出去”的关系。运用:结合典型事例,分析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国应当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结合对外开放的典型事例,分析如何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及分析如何 成功实施 “走出去” 战略。结合典型事例,说明我国在实行对外开放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生活中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有各种跨国企业的品牌,由此可以感受市场的全球开放性。围绕“引进来、走出去”的典型实例,讨论如何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从正反两方面,讨论应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典型案例。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挑战, 认识到应对这些挑战关键在于我们自身的努力, 从而增强自己的使命感, 树立为中华民

192、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志向。通过本课的学习, 树立对外开放的观念。 在对外开放中, 要注重国家的经济安全, 积极主动,应认识到, 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时,要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和爱国主义精神。二、知识纵横:(一)框题一:经济全球化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45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1)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

193、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2) 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力量: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的发展要求打破地域与国界的限制,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以及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加强了各国的联系,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从根本上说, 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是推动全球化的革命性力量。(3)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生产社会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a)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b)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这种全球化导致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3)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

194、;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4)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趋利避害,积极融人经济全球化进程,勇敢迎接挑战。框题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1 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1)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成立于1995 年 1 月 1 日 (2) 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经贸领域发挥的作用: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规则;为成员国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冲突的场所。 (3)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与目标:其原则包括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 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目标是各成员国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削减关税, 消除国

195、际贸易中的其他障碍和歧视待遇,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促进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4)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影响。 2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实行对外开放的必然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总体上说符和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同时也是对我国的严峻考验,能否把握机遇,加快发展,把不利减少到最低限度,关键在于我们自己。 (2)我国目前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3)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的决策 (4)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引进来”与“走出去”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走出去”的含义:是指通过到境

196、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三、学法指导(一)知识篇:重点分析: 1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弄清这个问题要从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人手。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 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46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商品,劳务、技术,资金为

197、什么能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的条件是什么?一方面,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商品的销售客观上需要拓展国际市场。 同时,科技进步为商品、劳务和资本的跨国界流动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从而使这些经济资源的流动由需要变为现实。尤其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 使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变得更为便捷。另一方面, 科技革命使发达国家率先完成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业、 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在西方国家占据了主导地位,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了发展中国家,使得以跨国组织生产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分工、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得以完成。 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经济全球

198、化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 市场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科技开发与应用全球化、信息传播全球化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1)生产全球化。各国科技水平、国内市场规模、自然条件,资源状况不同,跨国组织生产可以使世界各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节约社会劳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生产全球化的表现是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逐步深入、加强。 国际分工的深化、加强表现为: 从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转向以现代工艺和技术为基础,从产业各部门之间的分工,转向同一产业或产品内部的分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2)贸易全球化。其原因是生产全球化和各国开放程度提高,具体表现为世界各国都

199、被卷入国际商品交换当中,参与贸易的国家急剧增多,交换范围、规模迅速扩大,国际贸易增长率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服务贸易迅速扩大。 (3)资本全球化。资本全球化发生的原因是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各国纷纷开始放松金融管制。具体表现为资本在国际间流动速度不断加快。 3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可从三个方面来解释。第一,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由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 国际分工进一步加强, 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从商品交换广泛渗透到生产、技术,信息、 资金融通和劳务等各个领域。经济的全球化,使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使对外开放成为

200、不可抗拒的潮流。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第二,实行对外开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外在压力, 我国企业参与国际高水平的竞争,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才能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不仅表现在国内各地区、各部门、 各企业之间, 也表现在国与国之间。市场经济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突破国内市场的界限,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发挥比较优势,与其他国家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提高我国经济效益。第三,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实行对外开放,我们可以利用资本、 技术全球化自由流动的条件,解决

201、我们的困难, 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脱离国际社会孤立地生存和发展,中国也不例外, 这一切客观上要一切国家从闭关自守走向对外开放。我国实行对外开放,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必须坚持的强国之策。 4在新形势下怎样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47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这是教材重点,也是难点。第一,扩大外资利用规模,提高外资利用水平,以便更好地发

202、挥外资的作用。要结合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引进外资结构,拓宽外商投资领域。在利用外资时,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吸引跨国公司把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加工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鼓励外资加快向有条件的地区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扩展,要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大企业来华投资,而不仅仅是中小企业来投资。第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必须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要举措。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既要“引进来” 又要“走出去”。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开放的重点是“引进来”,且一直以 “引进来”为主,取得的成绩很大。现在“走出去”条件越来越成熟,要

203、求越来越迫切。要能到境外投资,首要的条件是企业有实力,有国际竞争力。“走出去”,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迫切需要,可以使我们充分利用国外市场、资源,发展壮大我们自己。难点问题分析 1全球化的实质和影响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运动,因此,它的发展并没有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因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以它对发达国家是利大于弊,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是把“双刃剑”。第一,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优势地位。推动全球化的信息技术基本掌握在他们手里,世界金融中心基本集中在发达国家,全球经济活动使用的货币是以美元为代表的货币。发达资本主义国

204、家凭借资本和技术的优势,尽力拓展其资本和商品在世界各地的份额,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得益者。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在旧经济秩序中处于不利地位,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更加严峻。第二,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扩张是同时并进的。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利用其掌握的新技术、率先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先发优势,竞相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经济实力。而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由于没有及时进行经济结构性调整,发展的滞后性突出,有的甚至陷入危机,因而形势更加严峻。第三,目前的国际经济规则主要是发达国家主导制定的,所以这些规则主要反映的是发达国家的利益和意志,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利益和合理要求无法得到应有的体现。发展中国

205、家为适应这些规则付出了痛苦的代价,而且短期内无法改变现状。另外,当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正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力图把经济全球化纳入他们设计的框架和轨道,为资本全球扩张目的服务。对于发展中国家,全球化带来压力的同时也提供了发展的机遇。经济全球化使大量的资本、技术流人发展中国家,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如果应对得当,能抓住机遇,积极融人,又能趋利避害,勇敢迎接挑战,发展中国家就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2加入 WTO 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新阶段加入 WTO ,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之所以说是对外开放的重要里程碑,主要是从加入WTO 对我国的积极意义而言

206、的。第一,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这一积极影响可以通过 WTO 的规则尤其是“无歧视原则”来理解。与美国一年一度的关于延长最惠国待遇的“拉据战”将结束,主要贸易大国对我国的贸易歧视将取消。第二,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48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际竞争力。我国的国情是:一方面,具有数亿人的产业后备军

207、,能维持一个在全球最有竞争力的劳动力市场,另一方面, 投资环境也是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原因,全球产业转移并不是自然而然地转移到中国,越南、印度等亚洲国家都是国际产业转移的目标国家。加入 WTO ,为兑现承诺, 我们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 使得我国的基础设施条件相对优于亚洲其他一些国家,这不仅使我国能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有利于走向世界,而且有利于加快国内转移农村劳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人世对我国的积极影响,与挑战、压力同时存在,但总的看利大于弊。我国应趋利避害,在积极融人全球化过程中发展自己。(二)能力篇:通过本课的学习,着重培养自己辨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

208、程中, 既要谈机遇又要谈挑战;在分析对外开放时,要认识到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不是对立的;在分析分析“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时,应认识二者是统一的;在分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时,也不能忽视它所带来的挑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学会全面地分析事物、看待问题。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分析经济全球化及加人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时,要运用到许多前面各课所学的知识,如市场调节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 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分析实行对外开放的必然性时,也要用到与市场经济有关的知识。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应当引将各课的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在分析世界贸易组织、全面提高对外开

209、放水平时,应当搜集我国对外开放进程中的实际事例,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的理论进行分析。(三)方法篇:1 上网搜集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有关资料,并小组交流。2 讨论: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下,我国应该怎样应对才能获得比较优势,获利更多。加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机遇和挑战。3 收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成就的图片,我国在利用外资的情况,并对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提出几点建议。4 搜集跨国公司兼并的案例,结合国内或本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为迎接这场全球性的产业大转移提出建议。5 讨论:如何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数字鸿沟”?6 搜集我国出口产品遭遇绿色壁垒的典型案例,为我国出口企业应对绿色壁垒提出建议。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49 页,共 49 页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