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简答题和名词解释-生化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7438520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80.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简答题和名词解释-生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年简答题和名词解释-生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2年简答题和名词解释-生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2年简答题和名词解释-生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2年简答题和名词解释-生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简答题和名词解释-生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简答题和名词解释-生化(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1 变性蛋白质的主要特点溶解度降低,黏度增加,生物活性丧失 ,更容易被水解,结晶行为发生变化2 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中性盐,盐解离后,既通过争夺水分子破坏蛋白质颗粒表面的水化膜, 又可中和蛋白质表面电荷, 即破坏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使蛋白质既不含水化膜又不带电荷而聚集沉淀3 简述螺旋的结构特点(1)多位右手螺旋(2)螺旋一圈包括 3.6 个氨基酸残基,螺距为0.54nm (3)R基团分布在螺旋外侧,其大小形状、带电状态可以影响到螺旋的稳定性(4)每个氨基酸残基上的C=O与第四个氨基酸残基上的N-H形成氢键4 凝胶过滤层析的原理利用多孔的固相载体装填

2、到层析柱中,加入待分离的蛋白质混合样本, 然后进行洗脱,不同大小形状的蛋白质分子流经固相载体的排阻力不等,颗粒大的蛋白质不能进入凝胶颗粒微孔被先洗脱下来,而直径小的可以进入而使流程延长被后洗脱下来5 DNA 双螺旋结构的特点(1)主要为 B型双螺旋(2)两条反平行的多聚脱氧核苷酸链相互缠绕成右手双螺旋(3)两条链碱基互补( A-T,G-C) ,通过氢键连系(4)螺旋碱基在内侧,主链在外侧(5)螺旋的稳定因素为碱基堆积力和氢键(6)螺旋一圈含 10 个碱基对,螺旋直径为2nm ,螺距为 3.4nm 6 DNA 变性后的理化性质增色效应: 指 DNA 变性后对 260nm紫外光的光吸收度增加的现象

3、; 旋光性下降;粘度降低;生物功能丧失或改变。 5 浮力密度增加,沉降速率增加7 名词解释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2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1)等电点对任何一种氨基酸来说,总存在一定的pH,使其净电荷为零,这时的 pH称为等电点2)增色效应核酸变性时,紫外吸收增加的现象称为增色效应3)Tm DNA 双螺旋有一半发生热变性或有一半氢键因受热破坏时相应的温度4) 蛋白质的变性作用蛋白质受到某些理化因子的作用, 高级结构受到破坏,生物学活性随之丧失的现象5)分子杂交两条来源不同的单链核酸,只要它们有大致相同的互补碱基顺

4、序, 以退火处理即可复性, 形成新的杂种双螺旋, 这一现象称为核酸的分子杂交 6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多肽链的主链部分在局部形成的一种有规律的折叠和盘绕7) 别构作用一个配体与一个蛋白质上的一个结合部位的结合影响同一蛋白质上的其他结合部位的亲和力8)辅酶和辅基与脱辅酶结合松散,使用透析和超滤等温和方法就能除去的有机小分子与脱辅酶结合紧密,使用透析、超滤等难以除去的有机小分子9)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两者竞争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当抑制剂与酶结合后,可以阻碍底物与酶结合,这类作用称为竞争性抑制作用10)酶的活性部位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催化作用直接相关的区域8 金属离子作为辅助因

5、子的作用有哪些稳定酶的构象;参与催化反应,传递电子;在酶与底物间起桥梁作用;中和阴离子9 简述 Km的意义1)Km在数值上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2)Km可近似的反应酶与底物的亲和力,Km值愈小,酶与底物的亲和力愈大。 这表示不需要很高的底物浓度就可以达到最大反应速度3)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可以反映酶的种类等4)可以用来判断反应级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2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10 试述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1. 、底物浓度酶浓度不变时,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随着底物浓度增加

6、,反应速度增加量逐渐减少;最后,底物浓度增加到一定量,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不再随底物浓度变化而变化2、 酶液浓度当反应系统中底物的浓度足够大时, 酶促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即=kE 3、反应温度 T 一般来说,酶促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增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增加达到某一点后,由于酶蛋白的热变性作用,反应速度迅速下降4. 、反应 PH pH过高或过低均可导致酶催化活性的下降。酶催化活性最高时溶液的 pH值就称为酶的最适pH 。5、激活剂和抑制剂凡是能降低酶促反应速度,但不引起酶分子变性失活的物质统称为酶的抑制剂。 能够促使酶促反应速度加快的物质称为酶的激活剂。酶的激活剂大多数是金属离子,如K+、Mg2

7、+ 、Mn2+ 等,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为Cl- 。11 什么是同工酶?以LDH为例试述其临床诊断的意义催化相同化学反应, 但酶分子的组成、 结构、理化性质及其免疫学性质或电泳行为均不同的一组酶分析患者血清中 LDH同工酶的电泳图谱, 可以帮助诊断某些组织器官是否发生病变12 何为别构调节?试述别构调节的机制某些代谢物能与酶分子活性中心以外的某一部位特异结合,引起酶分子蛋白构象变化,从而改变酶活性机制:别构酶是多亚基构成的寡聚酶。有催化亚基和调节亚基, 別构剂以非共价键与酶的调节亚基结合, 进而引起酶的构象改变, 即亚基的解聚与聚合或输送与紧密的变化, 从而引起酶活性的改变, 別构剂一般以反馈方

8、式对代谢途径的起始关键酶进行调节,常见为负反馈调节。13 名词解释溶菌酶 :通过水解细菌细胞壁上的肽聚糖,导致细菌不能抵抗渗透压的变化而裂解调节蛋白 :作为配体,通过与特定的酶结合而调节被结合的酶活性的蛋白质称为调节蛋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2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糖类:是指多羟基醛 (醛糖 )或多羟基酮 ( 酮糖)以及它们的缩合物和某些衍生物14 糖类主要功能 :氧化放能产生 ATP ;生物贮存能量的一种方式; 作为合成其他生物分子的前体和细胞的结构组分; 参与细胞与细胞之间的分子识别和信号转导15 脂肪的

9、生理功能及优点(1)贮存能量,贮能效率高于糖原和蛋白质(2)一般贮存在脂肪细胞中,与胆固醇脂一起以脂滴的形式,脂肪不溶于水,不会对细胞渗透压产生影响(3)保持体温和保护内脏器官以及增加水生动物的浮力16 名词解释相变:随温度升高, 生物膜膜脂上脂酰基从有序状变为无序,原来处于固态的膜脂逐渐转变为流体态或液晶态的过程。发生相变时的温度称为相变温度。受体:能特异识别配体并与其形成可逆的二元复合物,从而引发特定的生物学效应的一种细胞中的特殊成分同工受体 :同一种激素所具有的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区别的几种受体代谢组 :也叫小分子清单, 是指反映细胞状态的各种小分子样式,包括所有代谢过程的总和以及相关的细胞

10、过程呼吸链 :生物氧化过程中,从代谢物脱下来的高能电子需要一系列中间传递体,最后才能交给氧气, 在其间能量逐步释放。 这种由一系列电子传递体构成的链状复合体称为电子传递体系,或者简称为呼吸链氧化磷酸化 :电子沿着呼吸链向下游传递时总伴随着自由能的释放,释放的自由能有很大一部分用来驱动ATP的合成,这种与电子传递相偶联的合成ATP的方式被称为氧化磷酸化糖酵解:糖分解代谢途径, 指一分子葡萄糖通过一系列酶催化作用转换为两分子丙酮酸并伴随能量生成的过程P/O值是指氧化磷酸化过程中, 消耗一个原子的氧所要消耗的无机磷酸的分子数,NADH 的 P/O值是 2.5 ,FADH2的 P/0 值是 1.5 柠

11、檬酸循环 ( 三羧酸循环 ) 在有氧情况下 , 葡萄糖酵解的产物乙酰 -CoA 通过一系列酶催化反应彻底氧化分解成为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磷酸戊糖途径 :指机体某些组织以6- 磷酸葡糖为起始物在6-磷酸葡糖脱氢酶作用下形成 6-磷酸葡糖酸进而生成磷酸戊糖为中间代谢物的过程底物水平磷酸化 :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 常生成一些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2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这些化合物可直接偶联ATP或 GTP的合成,这种产生 ATP等高能分子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糖异生作用 :非糖

12、物质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 机体只有肝、肾能通过糖异生补充血糖。葡萄糖 - 乳酸循环: 肌肉收缩通过糖酵解生成乳酸。肌肉内糖异生活性低,所以乳酸通过细胞膜弥散进入血液后,再入肝,在肝脏内异生为葡萄糖。 葡萄糖释入血液后又被肌肉摄取,这就构成了一个循环,此循环称为乳酸循环脂肪动员 :在病理或饥饿条件下, 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 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该过程称为脂肪动员脂肪酸的氧化 :饱和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羧基端的位 C原子发生氧化,C链在位 C原子与位 C原子间发生断裂,每次生成一个乙酰CoA和较原来少两个 C单位的脂肪酸,这个不断重复进行的脂

13、肪酸氧化过程称为脂肪酸的氧化联合脱氨基作用 指氨基酸与酮酸、谷氨酸在转氨基作用和L 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联合反应生酮氨基酸: 指在体内能转变为酮体的一类氨基酸。包括严格生酮的赖氨酸、 亮氨酸,有些氨基酸既能生糖又能生酮。 【包括色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17 填空1糖酵解产生的 NADH-H+ 必需依靠 3- 磷酸甘油穿梭 系统或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系统才能进入线粒体,分别转变为线粒体中的NADH 和 FADH2 2 生物合成主要由NADPH 提供还原能力各种细胞色素在呼吸链中的排列顺序是:_b-c1-c-a-a3-o2_糖酵解反应速度主要受-果糖磷酸激酶 _、己糖激酶 、_

14、丙酮酸激酶 _三种酶的调控,其中 _果糖磷酸激酶 _是最关键的限速酶丙酮酸脱氢酶系包括丙酮酸脱氢酶、二氢硫辛酸转乙酰基酶和二氢硫辛酸脱氢酶三种酶以及 TPP,_硫辛酰胺 _,_ 辅酶 A_,_ FAD _,NAD+_和 Mg 2 五种辅助因子乙醛酸循环中不同于柠檬酸循环的两个关键酶是异柠檬酸裂合酶 _、 _苹果酸合成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2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7 生物体内 ATP最主要的来源是氧化磷酸化作用8 线粒体外的 NADH 经 3-磷酸甘油穿梭作用,进入线粒体内实现氧化磷酸化,其p/o 值为_2.

15、5 _ 9 蛋白质合成所需的能量来自ATP和 GTP 10_Ala_、Asp和 Glu 三个生糖氨基酸脱去氨基分别为丙酮酸、_草酰乙酰 _和_- 酮戊二酸 _. 18 简答题1 三羧酸循环的生理功能1 作为需氧生物细胞内所有代谢燃料最终氧化分解的共同代谢途径2 提供多种生物分子合成的前体3 与呼吸链偶联可产生更多的ATP 4 循环中的某些中间产物可作为别构效应物,去调节其他代谢途径5 产生 CO2 2 三羧酸循环的回补反应(1)草酰乙酸的回补:回补的主要的形式(PEP羧化酶、丙酮酸羧化酶、PEP羧激酶)(2)&-酮戊二酸的回补(谷丙转氨酶催化的的转氨基反应或谷氨酸脱氢酶催化的氧化脱氨基反应均可

16、以将谷氨酸转化为&-酮戊二酸)(3)琥珀酰 -CoA的回补( ILe 、Val、Met、Thr 这四种氨基酸在细胞内均可以被氧化成琥珀酰 -CoA,奇数脂肪酸在细胞内氧化也可以产生琥珀酰-CoA) (4)苹果酸的回补(苹果酸酶催化)3 三羧酸循环的调控(1)柠檬酸合酶的调控:别构调节(细胞高能状态的指示剂、反应的中间产物或终产物均可作为负别构效应物来抑制酶活性)(2)异柠檬酸脱氢酶的调控(植物细胞的共价修饰-乙醛酸循环)别构调节(3)- 酮戊二酸脱氢酶系的调控(产物的竞争性反馈抑制、别构调节)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

17、共 12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4)丙酮酸脱氢酶系的调控(产物的竞争性反馈抑制、别构调节、丙酮酸脱氢酶的共价修饰 - 仅限于真核生物)4 糖无氧酵解的生理意义:1. 在无氧和缺氧条件下, 作为糖分解供能的补充途径: 骨骼肌在剧烈运动时的相对缺氧;从平原进入高原初期;严重贫血、大量失血、呼吸障碍、肺及心血管疾患所致缺氧。2. 在有氧条件下,作为某些组织细胞主要的供能途径:如表皮细胞,红细胞及视网膜等,由于无线粒体,故只能通过无氧酵解供能5 糖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1是糖在体内分解供能的主要途径: 生成的 ATP数目远远多于糖的无氧酵解生成的 ATP数目;机体内大多数组织细胞均通过此途径氧化供能。2

18、是糖、脂、蛋白质氧化供能的共同途径:糖、脂、蛋白质的分解产物主要经此途径彻底氧化分解供能。3是糖、脂、蛋白质相互转变的枢纽: 有氧氧化途径中的中间代谢物可以由糖、脂、蛋白质分解产生,某些中间代谢物也可以由此途径逆行而相互转变6 有氧氧化的调节和巴斯德效应丙酮酸脱氢酶系受乙酰CoA 、ATP和 NADH 的变构抑制,受 AMP 、ADP和 NAD+ 的变构激活。异柠檬酸脱氢酶是调节三羧酸循环流量的主要因素,ATP是其变构抑制剂,AMP 和 ADP 是其变构激活剂。巴斯德效应: 糖的有氧氧化可以抑制糖的无氧酵解的现象。有氧时,由于酵解产生的 NADH 和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而产能,故糖的无氧酵解受抑制

19、7 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1. 是体内生成 NADPH 的主要代谢途径: NADPH 在体内可用于:作为供氢体,参与体内的合成代谢:如参与合成脂肪酸、胆固醇等。参与羟化反应:作为加单氧酶的辅酶, 参与对代谢物的羟化。 维持巯基酶的活性。 使氧化型谷胱甘肽还原。维持红细胞膜的完整性:由于6-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遗传性缺陷可导致蚕豆病,表现为溶血性贫血。2. 是体内生成 5-磷酸核糖的唯一代谢途径: 体内合成核苷酸和核酸所需的核糖或脱氧核糖均以5-磷酸核糖的形式提供,其生成方式可以由G-6-P 脱氢脱羧生成,也可以由 3- 磷酸甘油醛和 F-6-P 经基团转移的逆反应生成【8 糖酵解的生理意义产生

20、 ATP 提供生物合成的原料糖酵解与肿瘤:缺氧与缺氧诱导的转录因子参与糖酵解途径的一些酶的兼职功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2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9 糖异生的生理功能在饥饿或糖类摄入不足情况下,可以补充血糖,维持血糖浓度稳定减轻或消除代谢性酸中毒植物或某些微生物使用乙酸作为糖异生前体,使得它们能以乙酸作为唯一碳源10 糖代谢和脂代谢是通过那些反应联系起来的?答:( 1)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磷酸二羟丙酮可转变为磷酸甘油,可作为脂肪合成中甘油的原料。(2)糖有氧氧化过程中产生的乙酰CoA是脂肪酸和酮体的合成原料。(

21、3)脂肪酸分解产生的乙酰CoA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4)酮体氧化产生的乙酰CoA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5)甘油经磷酸甘油激酶作用后,转变为磷酸二羟丙酮进入糖代谢11 糖酵解与糖异生的差别 是糖酵解过程的 3 个个关键酶由糖异生的4 个关键酶代替催化反应, 且作用部位不同, 糖酵解全部在胞液中, 糖异生则在胞液和线粒体进行12 糖酵解的中间产物在其它代谢中有何应用?磷酸二羟丙酮可还原3-磷酸甘油,后者可而参与合成甘油三酯和甘油磷脂。3- 磷酸甘油酸是丝氨酸的前体,因而也是甘氨酸和半胱氨酸的前体。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两次用于合成芳香族氨基酸的前体- 分支酸。它也用于 ADP磷酸化成 ATP 。

22、在细菌,糖磷酸化反应(如葡萄糖生成6-磷酸葡萄糖)中的磷酸基不是来自 ATP ,而是来自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可转变成丙氨酸; 它也能转变成羟乙基用以合成异亮氨酸和缬氨酸(在后者需与另一分子丙酮酸反应)。两分子丙酮酸生成a-酮异戊酸,进而可转变成亮氨酸13 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糖、脂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共同通路?答:三羧酸循环是乙酰CoA最终氧化生成 CO2和 H2O的途径。(1)糖代谢产生的碳骨架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2)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可通过有氧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脂肪酸经-氧化产生乙酰 CoA可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

23、结 - - - - - - -第 8 页,共 12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3)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经脱氨后碳骨架可进入三羧酸循环,同时,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可作为氨基酸的碳骨架接受氨后合成必需氨基酸。所以,三羧酸循环是三大物质代谢共同通路。14 乙酰 CoA可进入哪些代谢途经?(乙酰CoA的去向)请列出。(1)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产生大量能量。(2)以乙酰 Coa为原料合成脂肪酸,进一步合成脂肪和磷脂等。(3)以乙酰 CoA为原料合成酮体作为肝输出能源方式。(4)以乙酰 CoA味与合成胆固醇。15 为什么高浓度的氨根离子能降低柠檬酸循环活性高浓度氨对丙酮酸和a-酮戊二酸的脱

24、氢酶系有抑制作用,影响三羧酸循环, 而使ATP生成减少16 糖-脂-蛋白质的连接方式:糖可以和脂形成糖脂,是以它的半缩醛羟基与脂质以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糖缀化合物,包括鞘糖脂和甘油糖脂;糖蛋白和蛋白聚糖都是由蛋白质与糖通过共价键相连的复合物,都可以看做是蛋白质翻译后发生糖基化修饰的产物;蛋白质镶嵌在生物膜上, 内嵌部分通过疏水作用与膜脂疏水尾创造的疏水环境相互作用,脂锚定蛋白中, 蛋白质通过共价键与脂肪酸结合,锚定在生物膜上19 计算题1 糖酵解1 葡萄糖 2 个丙酮酸 , 经过 10 步反应 ( 其中第 1 和 3 步各消耗 1ATP,第 4步 C6 2 个 C3, 在第 7 和第 10 步时,

25、 每个 C3就各有两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共生成 2 个 NADH,4个 ATP,净生成 2.5 2+4-2=7 个 ATP无氧条件下 , 丙酮酸有下面两种去路 (有氧条件下则可进入TCA) 1 个丙酮酸 1 个乳酸 , 消耗 1 NADH, 则葡萄糖 2 乳酸, 净产生 2ATP 1 个丙酮酸 1 个乙醇 +1 CO2, 则葡萄糖 2乙醇, 净产生 2ATP 和 2 CO2 2 三羧酸循环 (TCA循环)( 柠檬酸循环 ) 在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下, 丙酮酸 () 乙酰 CoA , 此过程产生 1 个 NADH , 1 个 CO2然后乙酰 CoA进入 TCA , 经过 8 步反应 ( 其中有

26、4 次氧化 , 只有第 5 步第一次底物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2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水平磷酸化 ) 产生 3 个 NADH,1个 FADH2,1 个 GTP (ATP),( 其中第 3 和 4 步分别产生 1 个 CO2)则 1 个乙酰 CoA一次 TCA,产生 2.5 3+1.51+1=10 ATP1 个丙酮酸乙酰 CoA TCA,产生能量 10+2.5 1=12.5 ATP 另有 3 个 CO21 葡萄糖 2 个丙酮酸 2 个乙酰 CoA TCA, 即 1 葡萄糖完全氧化产生能量12.5 2=25 AT

27、P 3 乙醛酸循环2 个乙酰 CoA进入乙醛酸循环 , 产生 2 个 NADH, , 此过程产生 5 个 ATP 若 1 葡萄糖 2 个丙酮酸 2 个乙酰 CoA ,2 个乙酰 CoA 乙醛酸循环 , 净产生7+2.52+5=17ATP 4 简述 1 分子丙酮酸经三羧酸循环最终消耗哪些物质,产生哪些物质?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 1 分子二氧化碳; 1 分子 NADH H+;进入呼吸链可消耗1 个氧原子,生成 1分子水,同时产生2.5 分子 ATP ;1 分子乙酰 CoA经 TCA循环:产生两分子二氧化碳, 产生 3 分子 NADH H+和 1 分子 FADH2 ;进入呼吸链可消耗四个氧原子生成4

28、 分子水,同时放出32.5 11.5 9ATP, 底物磷酸化生成1 分子 ATP ;丙酮酸 CO2H2O共产生 12.5ATP 5.1 分子硬脂酸( 18个碳)完全氧化成为Co2和 H2O净生成多少能量 。1mol 18C 硬脂酸经氧化8 次,产生 9 分子乙酰 CoA ,8 分子 NADH (每个能提供 2.5ATP)和8 分子 FADH2(每个能提供 1.5ATP),9 分子乙酰 CoA经过 TCA循环( 一次循环 产生 3 个 NADH 和 1 个 FADH2,1 个 ATP(GTP ),共能产生 3*2.5+1*1.5+1= 10ATP )消耗 2 各高能磷酸键, 8*1.5+8*2.

29、5+9*10 -2 (活化软脂酸时用的)净生成 120ATP 在硬脂酸氧化过程中全部生成 的能量为 8*1.5+8*2.5+9*10=122 ATP 其中通过氧化磷酸化(即电子传递体系)产生的NADH 有 8+3*9 个,产生 FADH28+1*9 个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一次三羧酸循环只有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的ATP 有 9 个6 请计算 1 mol 14C的饱和脂肪酸完全氧化成为H2O和 CO2时可产生多少 ATP 。(写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2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出推导过程)1mol14碳软脂酸共

30、经过 6次上述的 - 氧化循环,将软脂酸转变为 7mol乙酰 CoA ,并产生 6molFADH2 和 6molNAD+H+。 ,每 1molFADH2进入呼吸链,生成1.5molATP;每 1molNADH+进入呼吸链,生成 2.5molATP。软脂酸 - 氧化降解过程中脱下的氢经呼吸链共产生ATP 的数量是: 1.5 6+2.56=24molATP 。每 1mol 乙酰 CoA进入三羧酶循环,可产生10molATP 。因此,经- 氧化降解所产生的8mol 乙酰 CoA彻底分解,共产生 107=70molATP 。另外,软脂酸在活化时消耗了两个高能键,相当于消耗了 2 份子 ATP 。 因此

31、,1mol软脂酸完全氧化时可净生成1.5 6+2.56+107-2=92mol ATP 7 脂肪酸氧化( 以一个 n 碳脂肪酸为例 )1. 活化(只需 1 次) 每个脂肪酸在硫激酶作用下, 活化生成 1 个脂酰-CoA,消耗 2 ATP2. 脂酰-CoA 经脱氢、水合、再脱氢、硫解, 产生 1 个 NADH ,1 个 FADH2,1个新的脂酰 -CoA(比原少 2 碳) ,以及一个乙酰 -CoA 即 1 个 n 碳脂肪酸可以进行 (n/2-1)次氧化 ,1次活化 (-2ATP) 产生(n/2-1)个 FADH2, (n/2-1)个 NADH ,从及 n/2 个乙酰-CoA若产物完全氧化 (即乙

32、酰 -CoA进入 TCA循环,NADH 和 FADH2进入电子传递体系)1 个 n 碳脂肪酸净生成2.5 (n/2-1)+1.5(n/2-1)+10 n/2-2个 ATP (n/2 取整) 20 是非题1. 鱼藤酮能阻断琥珀酸脱氢的电子传递,也能阻断 -酮戊二酸脱氢的电子传递。2. 在动物体内蛋白质可以转变成为脂肪,但不能转变成糖。细胞色素是指含有FAD辅基的电子传递蛋白。 4 脂肪动员是指()。A、脂肪组织中脂肪的合成 B、脂肪组织中脂肪的分解 C、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的合成及甘油的生成D、脂肪组织中脂肪被脂肪酶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并释放入血供其他组织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2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化所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