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症状发热等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7427006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症状发热等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常见症状发热等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常见症状发热等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常见症状发热等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常见症状发热等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症状发热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症状发热等(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 症状学症状学症状(症状(symptomsymptom):):病人主观感觉到的异常、不适感或病态 改变称,如发热。体征(体征(signsign):):客观检查到的异常改变。如心脏杂音、肺部 啰音、肝脾肿大等。症状学:症状学:研究症状的病因、机制、临床表现及其在诊断中的 作用。它是认识疾病的向导,并能够为诊断疾病 或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线索或依据。 第一节第一节发热发热(Fever)一、概述一、概述1.1.概念:概念: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 当机体在当机体在致热源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

2、的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2.2.正常人体体温及生理变异正常人体体温及生理变异 三种体温测量方法及正常值三种体温测量方法及正常值 口测法 肛测法 腋测法正常值 36.337.2 36.537.7 3637 优缺点 可靠,小儿及 安全可靠,可用 门诊病人使 昏迷病人不能用 于小儿及昏迷病人 用方便,不易 发生交叉感染 方法 舌下含5 涂润滑剂,插入 腋下10 肛内1/2表长, 5生理波动:生理波动: 午后、运动、进食、小儿、妇女较高。 体温过低休克、大出血、甲低、久病二、发生机制二、发生机制:致热源性与非致热源性发热

3、。 1 1、致热源性、致热源性(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于致热源引起)(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于致热源引起):外源性致热源外源性致热源内源性致热内源性致热源源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l 微生物病原体微生物病原体l 炎症渗出物炎症渗出物l 无菌坏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无菌坏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白细胞致热源:白细胞致热源: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 通过血脑通过血脑 屏障屏障发发 热热通过激活通过激活 白细胞白细胞( (不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不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产热产热 散热散热2、非致热源性发热n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颅脑外伤、出血、炎症n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

4、持续状态、甲亢等n散热减少的疾病:广泛性皮肤病、心力衰竭等三、病因:三、病因:1.1.感染性发热感染性发热(5060)各种病原体: 细菌(43)、病毒(6) 其他: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寄生虫、真菌2.2.非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 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大手术后 ; 抗原-抗体反应:风湿热、药物热、结缔组织疗 内分泌与代谢障碍:甲亢、严重脱水; 皮肤散热减少:广泛性皮炎、鱼鳞癣和慢性心功能不全;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中署、脑出血;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夏季低热;原发性低热四、发热的临床表现四、发热的临床表现 1.1.发热的分度:发热的分度:低热(37.538)、中等度热(38.139)

5、高热(39.141)、 超高热(41以上)2.2.发热过程发热过程: : 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3.3.发热的常见热型:发热的常见热型: 热型:临床上观察患者体温升降的速度、幅度、高温持续时间,绘制 成体温曲线。在一定时间内的体温曲线的形态称为热型。 常见热型:稽留热、驰张热、间歇热、回归热、波状热、不规则热 热程:短程, 散热散热皮肤苍白、四肢冷厥“鸡皮”恶寒寒战交感神经兴奋,皮肤血管收缩交感神经兴奋,竖毛肌收缩皮肤温度,兴奋皮肤冷觉感受器骨骼肌不自主、节律、周期性收缩高温持续期高温持续期: :产热产热= =散热,高水平调节散热,高水平调节自觉酷热、皮肤干燥、发红、心率加快中心

6、体温上移的“调定点”“冷反应”冲动停止,血管扩张体温下降期体温下降期: :产热产热 散热散热出汗皮肤血管扩张“调定点”回复至正常,中心体温“调定点”,散热反应稽留热:稽留热: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 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 。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伤寒高热期。弛张热: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39 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 ,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间歇热: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疟疾、急性肾盂肾炎。波状热:

7、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 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布鲁菌病。回归热: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至39 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不规则热: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 呼吸系统疾病:通气通气-换气障碍换气障碍1.1.气道阻塞气道阻塞: : 如喉、气管、大支气管的炎症、水肿、肿瘤或异物等引起狭窄和梗阻所致。2.2.肺部疾病肺部疾病: : 如肺炎、肺淤血、肺水肿、3.3.胸廓疾病胸廓疾病: : 如畸形、气胸、液胸、外伤4.

8、N4.N肌肉疾病肌肉疾病: : 如脊髓灰质炎、重病肌无力5.5.膈运动障碍:膈运动障碍: 膈麻痹、肠胀气、大量腹水 v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心力衰竭;v中毒中毒:尿毒症、酮症酸中毒、吗啡中毒v血液病:血液病:重度贫血、高铁血红蛋白症v神经精神因素:神经精神因素:如脑外伤、脑出血、脑肿瘤、脑及脑膜炎症;呼吸系统疾病导致通气、换气功能障碍缺O2和(或)CO2肺性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类型类型 时像时像 特点特点 病因病因 吸气性吸气性 吸气 吸气时间延长 上气道梗阻 呈三凹征 呼气性呼气性 呼气 呼气时间延长 下呼吸道阻塞 哮鸣音 肺泡弹性减弱 混合性混合性 吸气与呼气 BS异常 换气功能障碍 病理性呼

9、吸音肺性呼吸困难临床分类肺性呼吸困难临床分类胸骨上窝胸骨上窝锁锁 骨上窝骨上窝肋间隙肋间隙三 凹 征肺淤血加重冠状A收缩心功心肌供血症状特点:症状特点: 夜间睡眠中突感胸闷、憋气、惊醒、被迫坐起、数分钟或数十分钟缓解。重症伴有气喘、发绀、吐粉红色泡沫痰。机制:机制:1. 迷走神经2. 回心血量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1.左心房舆上腔V压 刺激压力感受器 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2.血氧含量,酸性产物堆积 刺激呼吸中枢3.淤血性肝大、胸水、腹水 呼吸运动受限 常见于:慢性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病 右心衰竭发生呼吸困难的机制右心衰竭发生呼吸困难的机制 左心衰竭发生呼吸困难的机制机制左心衰竭发生呼吸困难的机制机制1.肺淤血:气体弥散功能2.肺泡张力:刺激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3.肺泡弹性:肺泡扩张、收缩能力肺活量4.肺循环压力: 反射性刺激呼吸中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