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背光设计规范》PPT课件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73KB
约18页
文档ID:567370571
《背光设计规范》PPT课件_第1页
1/18

2005/4/61 組成背光模組的各種材料:組成背光模組的各種材料:2上擴散片( Diffuser)3.增光片(菱鏡片3M-BEF) 6.導光板(Light guide plate)4.增光片(菱鏡片3M-BEF)5.下擴散片( Diffuser)7.反射片(Reflector)8.塑膠框架(PC)9.光源(LED+FPC)(CCFL)1.黑白遮光膠膜(3M-4003T)2005/4/62 1.黑白遮光膠膜: 一種雙面均備膠的薄膜(約50~100微米厚),一面為黑色, 一面為白色!黑色面用於貼附液晶面板,白色面貼於背光 模組,所以其位置在模組最上端,用以固定液晶玻璃及遮掩縫隙 如3M 4003T產品,厚度2.上擴散片: 一種透光率高但是霧度低的擴散片,原理與下擴散片相同, 但主要因為BEF的價格成本高,加工不易,極容易受損,所 以通常在大尺寸上會加上一片上擴散片,以保護菱鏡片在 加工或運送的時候不會受損,並加強霧化的效果5.下擴散片: 利用塗佈方式將散射顆粒塗佈於基材上,利用這些顆粒 影像打散造成模糊的效果,但也有非塗佈形式的擴散片 ,利用壓印的微小結構來打散影像造成模糊效果!通常 位在導光板上方,直接模糊導光板上結構強烈的影像! 擴散片的好壞在於其透光率以及霧度,若兩者數值越高 ,則擴散片越好。

2005/4/63 擴散材料Polyester Film Diffuser Diffuser 擴散片擴散片PETLight passage rate(%) =Light passed through diffuser + Light received from backsideDiffuserHaze rate(%) =Diffused lightLight passed through diffuser +2005/4/64 3.增光片(菱鏡片) : 利用材料與結構物理特性,改變光行進的方向,而使得某 一個角度範圍的光線得以聚集,增加其亮度 由特殊材料與鍍膜技術以及成形技術所做成一種薄膜, 厚度選擇相當多,約在50微米~500微米之間,目前由3M 市場佔有率為最大,厚度約在62微米上下 4.增光片(菱鏡片): 與3.一樣,為相同的東西,但是其結構方向卻與3.增光片 的結構方向垂直排列,收斂另外一個軸向的光線。

物理結構Exp. 3M Thin BEF Pitch : 24 um Angle : 9 2005/4/65 下菱鏡一般採 9 方向裁切上菱鏡一般採 方向裁切菱鏡片的裁切方向菱鏡片的裁切方向LED光源LED光源上下菱鏡片的裁切方向除1. ; 9 例如,亦有其他方向,外 ; 9 .9 但差異皆為 . .改變裁切方向可避免光學干涉現象2. 2005/4/66 6.導光板: 使用光學等級的壓克力材料,將進入其中的光線改變方向 ,使所謂的”線光源”或是”點光源”成為一種”面光源”,光學 等級的壓克力材料價格較高,但吸收少,透光率高,所以 目前導光板所使用的均為光學等級用的壓克力材料!2005/4/67 7.反射片: 利用高反射材料或是高散射材料製作的薄膜,將導光板背面 (結構面)導出的光線反射回導光板中,以增加光線的利用率, 製作方式繁多,一般為利用鍍膜技術製作,或是利用添加高 反射材料的PET做微發泡處理!8.塑膠框架: 一般的背光模組,都使用白色的PC材料來作為框架,一方面不失 框架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利用白色來將導光板側面(非光源入射面) 所出去的光線反射,增加導光板內的光線數!而在單色手機上則 可將導光板與框架結合,全部使用壓克力做射出成形!以節省成本。

9.光源: 一般目前所使用的背光模組光源有CCFL(冷陰極燈管)以及LED ,CCFL應用於較大尺寸,而LED應用於小尺寸(PDA 或 cell phone 或是數位產品的display等),目前LED白光部分由日本 日亞化學市場佔有率最高(因專利以及品質緣故) 2005/4/68 背光模組,可分單面及雙面兩種,結構如下圖:背光模組,可分單面及雙面兩種,結構如下圖:A type;優點:厚度較薄,SUB發光區易於修改 缺點:強度略為不足,尺寸較大時,需加BezelB type;優點:較堅固,外殼易做其它設計用途 缺點: 厚度較厚, SUB發光區不易修改備註;1.模組的厚度取決於整體各材料的總厚度,依客戶需求去搭配 2.背光最小厚度(津日背光參考):Single:1.1 mm Dual(Color-Color):1.3 mm Dual(Color-Mono)l:1.2 mm2005/4/69 1.SINGLE TYPE:總厚度約等於背光模組的厚度,取決於各材料的厚度,以下列出三種基本背光型式:擴散片資料參考菱鏡片資料參考LED資料參考反射片資料參考2005/4/610 2.DUAL(Color-color) TYPE:總厚度約等於2005/4/611 3.DUAL(Color-Mono) TYPE:總厚度約等於2005/4/612 背光模組的亮度為最基本的需求,而一般客戶所要求的亮度,通常是經過LCD衰減後所得到的亮度,因LCD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透光度,如下: 透光度黑白 半透式 20%、15%、7% 全透式 30%彩色 半透式 3% 全透式 5.5~6%例如:客戶要求透過玻璃後亮度為100 cd/m2,使用的LCD為 CSTN全透式,故背光模組至少需達到的亮度為 100 cd/m2除以5.5%=1819 cd/m2以上的亮度*當然,只有亮度是不夠的,均勻性也是很重要的,一般廠內會將發光區分成九等分,然後各別計算此九等分的亮度及差異值,廠內標準為均勻度80%以上2005/4/613 1 A.A(X)與A.A(Y)為背光發光區,其值大小應為: COLOR LCD:25.332A.A+1.0(單邊0.5mm Min.)=A.A(X) , 28.15A.A+1.0(單邊0.5mm Min.)=A.A(Y) MONO LCD:28.334V.A+1.0 (單邊0.5mm Min.)=A.A(X) , 31.15A.A+1.0(單邊0.5mm Min.)=A.A(Y)2 B與C為發光區距側邊可貼膠的距離,其值至少以上3 背光Light guide plate單邊至少大於發光區以上,即A.A(X)+1.2mm min,A.A(Y)+1.2mm min4 D與E為背光置放LCD所預留的尺寸,其值為單邊加上,即31.94+0.2=D,39.6+0.2=E 公差為2005/4/614 5 F為放置玻璃封口的尺寸,其值離封口至少單邊以上,即6+2.0=F6 H為LED離發光區的距離,假設LED發光角為110度, 其值為 H(min)= A.A(X) / [2xLED數量x tan(110/2)] =A.A(X)*0.35 / LED數量 LED間距=A.A(X) / LED數量7 G為環繞於LCD旁,固定LCD位置的Housing厚度,其值0.5mm(min),一般最好以上以確保強度。

2005/4/615 定位柱:定位柱:背光模組上,若需加上定位柱時,廠內統一尺寸均為Ø0.9(PCB為Ø1.0)定位柱最小尺寸為,公差定位柱與定位柱之間的距離公差為2005/4/616 塑框卡勾設計參考:塑框卡勾設計參考:卡勾的設計,需注意是否留有拆模的孔穴,如尺寸4mm之孔穴以下參考圖為卡勾最小計參考尺寸2005/4/617 2005/4/618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