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与汉书之比较通用课件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7328168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记与汉书之比较通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史记与汉书之比较通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史记与汉书之比较通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史记与汉书之比较通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史记与汉书之比较通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史记与汉书之比较通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记与汉书之比较通用课件(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史記與漢書之比較 歷史的長城何謂正史?正史的意義有二:一為紀、傳、志俱全的史書自史記與漢書創立紀傳體以後,凡用紀、傳、志俱的,皆可列入正史二為歷代朝廷規定的清代紀曉嵐在四庫全書總目提。正史類敘說:正史之名,見於隋志蓋正史體尊、義與經配。非縣諸令典,莫敢私增,所由與裨官記異也。只要歷代朝廷規定,不一定要紀、傳、志俱全。如三國志。史記 漢書 作者 司馬遷 班固 、班昭體裁 紀傳體通史 紀傳體斷代史 斷限 黃帝至漢武獲麟 西漢一代 成書 西漢武帝時 東漢光武至安帝 編修形式 私修 私官修 寫作動機 司馬遷父親司馬談,重視孔子撰述春秋的精神,整理和論述上代歷史。司馬談雖有意繼續編訂春秋以後的史事,然而

2、他卻無緣參與當世盛事封禪大典,因而發憤而卒。他死前將遺志囑託兒子司馬遷說今一接千歲之統,封泰山,而余不行,是命也夫!余死,汝必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司馬遷說小子不敏,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由此可見司馬遷及秉承父親的遺志完成史著。而史記以封禪書為其八書之一,即見其秉先父之意。另一方面,班彪為史記著作後傳未成,便已去世。班固對父親的後傳所續前史未詳、所撰未盡一家的缺憾,深感不安,便決心以西漢為斷限,著作漢書。可見司馬遷與班固撰述的動機皆為繼承父業。此外,太史公自序云漢以來,至明天子,獲符瑞,建封禪,改正朔。主上明聖而德不載,滅功臣世家賢大夫之不述,墮先人所言,罪莫大焉。可見史馬遷撰史記,亦有頌揚大

3、漢盛德之意。而班固先世婕妤漢武帝的妃子,與漢王室略有關係,使班氏世代受到重用。因此班固著漢書亦有意從家思想和道統著眼,宣揚漢朝威德。漢書敘傳說唯堯舜之盛,必有典謨之篇,然揚名於後世,冠德於百王。就明顯指出要為漢朝歌功頌德的心意。由此可見,司馬遷與班固撰述的動機皆是為了歌頌漢朝的功德。 史記和漢書為我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兩部歷史著作,後人並稱史、漢,二書體制。但二書有其不同處: 體制相異:史記為通史,漢書為斷代史。 取材不同:史記是雅俗並收,所以有舊俗風謠,有異事說異聞;漢書則重典雅之文,所以書中多載各種經術文章及辭賦,多取諸現成文獻。 治學精神不同:司馬遷論大道則先黃老而後六經,而班固則恪守儒家正

4、統觀念 風格不同:史記筆含感情,有慷慨之氣,如項羽本紀在鉅鹿之戰時氣吞山河,而垓下之戢四面楚歌,呈現的卻是悲壯氣氛,把項羽寫得活靈活現,有血有肉 筆法而言:史記之文奇特變幻,揮灑自如,筆墨酣暢,當豪放處豪放,當簡潔處簡潔,不拘一格;漢書則細緻工整,組織嚴密。 文字不同:司馬遷秉筆直書,兼取口語,故行文多用散體。班固則因工辭賦,習 藻飾,所以書中好用古字、崇尚藻飾,韻偶多而散行少。 史記、漢書體例之異同 通史vs. 斷代史斷限黃帝至漢武獲麟西漢一代(高祖至平帝)史記: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通變思想歷史發展、變化之規律漢書:史通:如漢書者,究西都之首末,窮劉氏之廢興,包舉一代,撰成

5、一書。:寫西漢一朝歷史本紀/紀史記漢書相同(1)劉知幾史通:紀之為體,猶春秋之經,繫日月,以成歲時,書君上,以顯國統。(2)歷史符號:例:焚書坑儒(3)帝皇紀:不論好壞:例:堯、舜、桀、紂相異朝代紀:夏、殷、周沒有與記事(事件)斷限(時代)之分別標準:在權不在位例:項羽、呂后入紀在位不在權例:項羽、王莽入列傳史記:王跡所興,原始察終,見盛觀衰。尋找歷史發展之規律,反映歷史現實漢書:奉劉氏正統思想,故只有劉氏帝王入紀,高祖排於首(3)世家:史記:司馬貞史記索引:世家者,記諸侯之本紀也。言其下及子孫常有國。標準:不在年代之久遠或封地之大小,只在乎有功或有德於天下:例:陳勝、孔子對歷史發展規律有影響

6、之人漢書:缺大一統思想和統一政權之影響,無需用此體例區分正統和其他政權(4) 列傳:史記漢書相同(1)劉知幾史通:蓋紀者,編年也,傳者列事也。列事者,錄人臣之行狀。(2)太史公自序/ 敘傳:個人身世、撰作動機、寫作經過等(3)太史公曰/ 贊曰:傳末之評論相異標準:不拘社會之階級、賢不肖,只限對社會有影響力者例:刺客、俠客、滑稽西漢人臣之傳記加入外戚、皇后、宗室刪去刺客、俠客、滑稽史記:重視對歷史發展有影響力的人物全面的社會史漢書:重視上層有影響力的人物帝王史體例:編次、傳目不統一例:【李將軍列傳】、【匈奴列傳】、【衛將軍驃騎列傳】體例嚴謹:(1)以人物名稱為傳目(2)列外族傳於諸大臣傳後(3)

7、置【王莽傳】於最末史記:歷史發展之變化:上例:反映漢武帝對匈奴政策的轉變漢書:重視嚴格體例,亦具正統思想,將貳臣貶於最後(5) 表:史記漢書相同(1)劉知幾史通:觀太史公之創表也,燕越萬里而方寸之中,雁行有序,使讀者舉目可詳。(2)譜列王侯世系相異缺【百官公卿表】:秦漢官制【古今人表】:漢以前之人物漢書:自亂體例爭議之處:徐復觀:仿尚書,無斷代之意,如志、古今人表相同(1)劉知幾史通:夫刑法、禮樂、風土、山川,求諸文籍,出於三禮,及班、馬史,別裁書、志,考其所紀,多效禮經。(2)補紀傳之不足,解決史事割裂之弊(3)斷限:通史相異漢書:自亂體例同上表(6) 書/ 志: 二書體例之分別在於二人背後

8、治史理念之分歧:史記:重通變思想、歷史發展規律、漸、變、終始之觀念(道教五德終始觀念)重歷史現實、重社會各階層、重表現歷史發展之脈絡、用通史(重人的精神)(類似荷馬史詩)漢書:重劉氏正統用斷代史、重上層社會、重正統、重體例之嚴謹(儒家道統)章學誠:馬則近於圓而神;班則近於方以智。文章上的成就比較:二書因作者家世、生平、思想、著書背景及目的不同,所顯出的文學風格亦有差異: 史記多散筆,漢書多偶句:這和當時的文學風尚有關。史漢文章,遂成千古散駢兩派的宗祖。史記淺顯,漢書艱深:史記多用俗字,將古書譯解,如厥土作其土,既敷作既布,使文章通順易讀,漢書則好用古字,直錄古書,未加訓釋,所以後漢書列女傳說:

9、漢書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馬融伏於閣下,從昭受讀,可見漢書艱深難讀,連一代大儒馬融都要從班固妹妹班昭受讀。史記則以廣大群眾為對象,所以力求通俗。史記質樸,漢書華贍:史記好用對白,據人物口吻直書,所以逼肖傳神,漢書則將對話前省(可比較史記留候世家與漢書張良傳);又如史記中高祖及淮南王自稱乃公,猶如今是說你老子,不避鄙俗,正可見其人真實面貌,漢書則不如此,讀來所生的趣味也較少了。史記虛字多,漢書則裁減虛字:史記虛字特多,如用矣往往代表諷刺和抒情,也往往有從容舒緩之意。人物語氣入神入妙,往往也在一二虛字,漢書簡省虛字,文章遂予人茂密滯塞之感。 史記幽憤,漢書醞籍:這主要是由於二人性情、遭遇及著史環境

10、不同所致。史遷因李陵事件受辱,故書中正義感極強烈,班固則境遇較史公安順,是奉詔在蘭台官撰,朝廷賞賜甚渥,所以文章溫雅醇謹。 史記文字平易,漢書文字較艱澀, 史記之文有獨創性,漢書則傾向於文獻保存。 *元曲選中有:楚昭王、趙氏孤兒、伍員吹簫、氣英布、誶范叔、凍蘇秦、賺蒯通、馬陵道等,現存種雜劇中就有種取材自史記,京劇中也有霸王別姬、文君當鑪、博浪椎、浣紗計、完璧歸趙等名劇。 可見史記之通俗。無厘頭!父曰太公,母曰劉媼。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 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酈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曰

11、: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徒中壯士願從者十餘人。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願還。高祖醉,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為兩,徑開。行數里,醉,因臥。後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 人問何哭,嫗曰:人殺吾子,故哭之。人曰:嫗子何為見殺?嫗曰:吾,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人乃以嫗為不誠,欲告之,嫗因忽不見。後人至,高祖覺。十後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獨喜,自負。諸從者日益畏之。 變態!歧視女性武帝時,幸夫人婕妤上居甘泉宮,召畫工圖畫周公負成王也。於是左右 臣知武帝意欲立少子也。後數日,帝譴責鉤弋夫人。夫人脫簪珥叩頭。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獄

12、!夫人還顧,帝曰:趣行,女不得活!夫人死雲陽宮。其後帝閑居,問左右曰:人言云何?左右對曰:人言且立其子,何去其母乎?帝曰:然。是非兒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國家所以亂也,由主少母壯也。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女不聞呂后邪?故諸為武帝生子者,無男女,其母無不譴死,豈可謂非賢聖哉!昭然遠見,為後世計慮,固非淺聞愚儒之所及也。謚為武,豈虛哉!我見從思想內容來看,漢書不如史記。班固曾批評司馬遷“論是非頗謬于聖人”。這集中反映了兩人的思想分歧。所謂“聖人”,就是孔子。司馬遷不完全以孔子思想作爲判斷是非的標準,正是值得肯定的。而班固的見識卻不及司馬遷。從司馬遷到班固的這一變化,反映了東漢時期儒家思想作爲封建正統思想,已在史學領域立穩了腳根。討論問題中國古代的文、史、哲不分家造成什麼問題?(史記內容描寫太精彩、太富有文學性使人懷疑其真確性,史記漢書包含太多價值觀判斷令其不客觀。)你比較喜歡史記的史詩式故事手法;或漢書平鋪直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