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让阅读教学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7322679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50.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让阅读教学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年让阅读教学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2年让阅读教学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2年让阅读教学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2年让阅读教学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让阅读教学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让阅读教学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让阅读教学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沭阳县沂涛中心小学王之波【摘要】面对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和“百家争鸣”的阅读教学方法,作为新课程实施中的一名语文教师,通过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的积累,知道了“儿童是阅读教学的主体”、 “儿童阅读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感受” 。阅读教学,不但需要关注儿童的感受,还应当珍视儿童的感受。【关键词】阅读教学感受教学主体感受教学由来已久, 追溯历史,它是传统教学中“自得” (孔孟) 、 “隅反” 、 “切己体察” (朱熹) 、 “沉潜涵泳”等宝贵经验的继承和发展。心理学认为:感受是在感觉的基础上, 受到客观事物剌激而产生的反应,是一种复杂的整体综

2、合的心理活动过程。 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受到的刺激主要来自于课文的语言,所产生的反应主要是指一种情感反应,是心灵对语言刺激的一种回应和观照。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教学为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儿童是阅读教学的主角, 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是儿童自己的行为。然而,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理念很难落到实处,总会出现偏差:或教师牢牢的掌控课堂,教学时间在教师的“施展才华”中浪费;或不遵循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强行灌输;或过于随意,致使课堂上学生放任自流因此,展开阅读教学时

3、,要以学生的感受为主体,将阅读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直接去面对、去阅读、去感受、去体会、去学习语言。然后,利用儿童语文学习的起点和最近发展区,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按语言发展的规律引领他们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感受性阅读教学就是在语言的不断地、大量地冲击之下习得的, 更重视对语言的整体把握和感受,强调学生自己从语言中产生真实的情感冲动、情感共鸣。所以,更应该让学生去感受,在感受中获得关于语言的鲜明经验, 在感受中体验人类精神世界的真善美,在感受中焕发自己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使感受性阅读更好地发展儿童语言?下面

4、,笔者就以教学中的部分课文为例,谈谈感受性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一、准确把握感受文本的重心“掌声”送出的仅仅是同情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教师只有在自己进行准确地解读之后,才能引领学生正确地走入文本, 在学生与文本间架起一座桥梁,激起学生的阅读感受。 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谁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作为语文教师,如果不能对文本成功进行解读,那就无法与学生一起“入乎其中”,无法接近文本,融入文本,体会文本中包含的万千情致。默默坐在角落里的英子由于

5、自己身体的残疾而变得自卑,或许她认为自己是个被世界遗忘了的孩子!于是,她不曾在阳光下踢过足球,不曾与同学踢过毽子,甚至连放学时也总是等到同学们都走了,自己才悄悄地离开座位。 对于一个小女孩而言,这是多么的残忍,多么的可怜。许多老师在解读掌声这篇文章时,头脑中都会浮现出这么一位可怜的小女孩形象。于是, 我曾经听过这样的教学设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1)学生读全文,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2)划划找找,哪些句子看出英子很可怜?(3)呈现句子,研读感受英子的可怜、痛苦与

6、内心的挣扎(4)想象说话,如果此时你就是英子,你会怎么想,怎么说?(5)文字资料和课件出示海伦凯勒、斯蒂芬威廉霍金、桑兰、汶川地震伤残群众残疾人,说说感受(6)把掌声送给英子,我们都是她的好朋友于是,一节课中回荡的是哀戚的音乐和凄凉的气氛,营造出了一种无以名状的凄风苦雨,英子那可怜、 痛苦的形象深植于学生的内心。学生们沉浸在英子痛苦的世界中难以自拔, 把英子内心的痛苦放大了岂止一百倍。与课教师和学生都很感动,但是,细回想,这位教师对文本的定位取向是否出现了偏差,这掌声在文中出现了两次,每次都一样吗?本文仅仅只是要学生去同情英子吗?我们是要让学生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

7、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而另一位老师的设计简练清晰:初读全文,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1)读全文,划划找找, “掌声”在文章响起了几次(2)联系上下文,找一找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响起的(3) 这掌声中,我们放佛听见了同学们在说。(4)课件出示一些残疾人的例子,你愿意把掌声送给谁,你要对他说什么?你曾经收到过别人的掌声吗?心情怎么样?两位老师的设计有些相似, 但是文本的重心却不一样。 第一位教师更关注 “英子”这个主人公,设计虽精致,却总感觉像是油浮于水面,只是表面的一层,又如隔靴搔痒,切入不了文本的基点。阅读就是对话、就是理解、就是与阅读对象的思维碰撞和交流, 当老师的教学设计发生了

8、指向性的偏差时,这个阅读的过程也就失去了自己的方向。而第二位教师的设计更关注“掌声”,以掌声切入,以掌声收尾,条理清楚,重点明确,中心突出,更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与鼓励。正确地选择文本的重心, 一开始就确定整个文本的基调, 这是开展好阅读教学的重要前提。正如王菘舟老师在文本解读三人谈中提到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一段的处理,“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天怎么蓝,空气怎么清新。很多老师在教学时,把基调定在很美好的感觉上。但是你如果去细读就会发现,这样处理是不对的。为什么呢?有四个字被忽略掉了“早先有过”。这一个词其实把整个文本的基调都定下了。它一开始就告诉你, 这些东西是过去的, 现在已经

9、没有了。我们再来读天蓝水清, 产生的就是一种悲凉的怀念, 而不是享受。二、正确选择感受文本的路径“伽利略”真的胆大妄为吗?“一千个观众眼中可以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位老师都可以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特点而选择感受文本的路径。解读文本既可以走理性之路, 也可以走感性之路。不过如果过于强调理性之路,儿童很难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很难实现与文本、作者零距离的对话。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这是一篇晦涩难懂的说明文,篇幅也长,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可以说“畏如虎” ,那么师生如何“拿”下这拦路虎?在对文章进行初读之后,我提问:“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 (生板书勇敢、敢于追求真理、固执、胆大妄为)“那么伽利略胆

10、大吗?妄为吗?”课堂上出现了不一致的声音,接着让他们去文中划找句子,用文中的依据来反驳对方。 再在学生找到的语句中去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去感受伽利略不迷信权威、 执著求实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去体会说明文遣词用句的准确性。将“胆大妄为” 这个词语一分为二进行提问,这样的设计极大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在讨论辩驳中自由地阅读; 在自由阅读的过程中学会阅读。古希腊学者普罗塔说过: “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11、”阅读是读者与作者“视野的融合” (伽达默尔),没有读者自身经验的调动、投入与融合,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理解与交流发生。进入文本的途径是多样化的,教师要有取舍的能力,要有甄选的眼光,用恰当的途径带领学生“进入文本”,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再通过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三、阶梯推进语言感受的层次周总理办公室的摆设极其简单!叶圣陶曾说:“我们读一篇东西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把它的滋味辨出来。”教学中要引领学生像嚼口香糖那样反复品味词句,把握词句在语境中的语义,按儿童语言感受的特点慢慢地把文字转化成有声有色的事,有血有肉的人,色彩缤纷的景

12、, 感人肺腑的情, 品出个中情味和意蕴。 这个过程形同梯阶,回旋往复, 层层推进, 一次次撞击学生的心灵, 一次次迸发出更为强烈的体验与共鸣。王崧舟老师执教一夜的工作: “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 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教学流程是这样的:第一层:他的主人可能是谁?这里曾经有过哪些摆设?现在呢?(如此而已)第二层: “极其简单”到底有多简单?第三层:这里应该有些什么摆设?第四层:现在呢?你说极其简单,简单吗?简单的是陈设,不简单的是?首先通过这 “高达的宫殿式的房子” 曾经有过些什么?引发学生的无限遐想,通过“清朝摄政王载亨” 的简介让学生了解这宫

13、殿曾经多么富丽堂皇,装饰品多么价值连城。接着回读课文,学生读出了“极其简单”,一个总理的办公怎么能如此简单呢? “这里还应该有哪些摆设?”无论怎样的摆设都是理所应当的啊。可是这儿却“极其简单” !通过这巧妙的阶梯式的教学设计,抓住几个关键性词语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加上教师的几次追问,学生对于文本的解读层层深入,周总理那艰苦朴素、忧国忧民的形象跃然纸上,从字里行间蹦入了学生的心房。学生对课文语言的感受一般从语言的形式开始,从形式感知内容, 从内容通达情感。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促使他们只能先粗浅地认识这一段文字,王老师的设计先带领他们解读句中的词语,再解读文字背后的讯息, 进而感受语言所表现的情

14、感。这么一个阶梯式的设计, 加深学生对语言的感受性, 是提高学生语言感受能力的一种学习方法。 我发现孩子们的眼神是灵动的,随着情感变化闪现着不同的光芒。情在读中感,理在读中悟。就在这咀嚼词句和想象说话中,孩子们走进了中南海,走到了轻轻咳嗽着的周总理的身边。四、有效选择语言感受的策略“风光”“人情”之美在词句间流淌!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 文章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

15、的大家庭。(1)在语义矛盾中感受。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矛盾冲突”的价值,首先要从文本的意义角度来考虑。老师设置的“冲突”应该利于“文本的意义”的揭示。“翠色欲流”是说翠色将流而未流;而“流入云际” ,则是说翠色已经流入云间。这两者是自相矛盾吗 ?其实,这句话非但不矛盾,反而形象地显现了草原景物的逼真情态。 “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分别描写了两种不同的视觉形象。前句是近镜头描写:草原绿得浓厚将滴,绿得油亮闪光,给人“欲流”的感觉。这是化静为动,突现草的色泽,草

16、的生命,也抒发了作者无限的热爱和赞叹。后一句是远镜头描写:极目远眺,草原与长空相接,浓绿与云天照映,翠色千里,连绵不断,一直伸向云天深处。再说汽车在前进,视野中的那些“只有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小丘,一碧千里的草原,不正在悄悄地流入云天吗? 文本中隐藏的矛盾冲突转化为情境性的画面,从而丰富情感与启迪智慧, 而矛盾与冲突就是这个情景性画面的核心!(2)在语义比较中感受一般来说作者独具匠心的遣词造句主要表现在能从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和句子中,选择自认为最准确、最生动、表达效果最好的词语和句子,从而创造出美的言语,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情感。那么,读者就可以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去体会言语的表达效果,

17、 感受语言的情感, 在教学中, 经常通过比照词语和句子的差异引导学生获得对语言的深刻感受。比如: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教师引导学生比较“飞”与“奔” 、 “跑” 、 “赶” 、 “冲” 、 “涌”通过带到句子中比较,发现“冲”不好,这是欢迎,不是打仗;“涌”一般是描写水的,这是在草原上,不合适。“飞”不但写出了速度快,而且好像还表现了蒙古人的热情。很明显,学生对“飞”最初只是意义上的理解,通过比较、对照,就能够感受到作者浓缩在一个“飞”字上的情感,和这个“飞”字所传达出来的无限的韵味,

18、这就是真正的语言感受。语文课正是要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会语言的运用”。(3)在想象体验中感受要体验蕴含文中的感情,必须让学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在脑海里形成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栩栩如生的立体画面。比如“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让学生想想,此时蒙古族人民和藏族客人之间会说些什么呢?放飞学生的思绪,于笔尖流泻下他们最真实的感受和体验。(4)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 “请你美美地读一读” ,“把某某的语气读出来” 这类隔靴搔痒的引导, 而学生的朗读往往只停留于文字表面,读不到课文的语境里面去。这样的朗读,情感是缺失的,心灵是空泛的,有感情

19、地朗读变成了一句空话。 要使学生达到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还需要教师切实地引导。比如教学第一自然段, 可以先用以情传情的范读或者运用多媒体,激发朗读兴趣,接着是入情入境的个人或小组朗读,再用以情煽情的引读, 最后是以情激情的配乐朗读,直至熟读成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 必须在学生深刻体会到作品的思想内容的前提下进行朗读,发挥“有声语言” 的艺术作用,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客观地说,感受性阅读教学是阅读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是发展儿童语言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提升儿童语文素养的沃土, 我们不但要关注儿童的感受, 还应该珍视儿童的阅读感受。但是,感受性阅读仅仅是儿童阅读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也不是万能的,必须要和整个阅读教学有机地联系和整合,要符合儿童语言发展和语文教育的规律,这样最终才能让儿童的感受在课堂中流光溢彩。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