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7321452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50.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年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2年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2年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2年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1 / 5 文 言 文 课 外 阅 读 练 习 题一、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粗体字(1) 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宁信度 ()2、翻译下列句子。(1)市罢,遂不得履。(2)何不试之以足?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只允许回答三个)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4、 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二、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解释粗体词的含义。蜀之 鄙有二僧 _ 吾欲 之南海_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_ 子何 恃而往_ 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2 分)_ 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 _ 三、北人生而不识菱( 1)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

3、“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 “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2)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1)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2 坐:因为。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1)仕于南方仕:( 2 ) 席上食菱食:(3)欲以去热也以:)欲以去热也去: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3.阅读本文 ,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四、 薛谭学讴

4、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薛 谭 学 讴 于秦 青() 未 穷青 之 技 , 自 谓 尽 之() 饯 行 于 郊 衢() 声 振 林 木 , 响 遏行 云() 2翻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译文:3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 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五、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1解释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邻居有烛而不()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资给以书()遂成大学()2 翻译下面的句子。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译文: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译文:3出自这个故事的 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六、齐宣王使人吹竽, 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宣王说之, 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为:(2)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说:(3)好一一听之,处士逃好:2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的大意:3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竿,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

6、种现象? 4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 七、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 “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3 / 5 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以为畏狐也。注:逆:违抗不信:不诚实,不可靠。1解释加点词语 。(1)天帝使我长百兽(2)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4)兽见之皆走2、翻译句子。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7、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不同含义。1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2故遂与之行()3其不善者而改之() 4曾子之妻之市()5学而时习之() 6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4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 它们都是用来比喻一类人。5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八、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之。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8、的含义。(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2)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之。(3)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2翻译句子。(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3上文的内容可用成语来概括。4 “其人勿能应也”。当时,这位楚人的神态会是怎样的呢?请你用一个成语或者俗语来回答。5我们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也很多。请你举出两个来。(1)(2)九、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1解释加点词。(1)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2)遽掩其耳(3)恶人闻之,可也(4)恶人闻之,可也精选学习资料 -

9、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2翻译句子。(1)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2)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3 “恶己自闻之,悖矣。” 这位盗钟者到底“悖”在哪里?4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5成语就出自这里。请你写出“掩”开头的两个成语。(1)(2)十、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2)因释其耒而守株(3)冀复得兔(4)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2翻译句子。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译文:3用一个成语概括这则寓言的大意

10、:4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一类人?它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十一、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注释:长 生长、发育的意思。揠 拔的意思。芒 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谓告诉。予 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非徒不仅只是。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2)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3)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4)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十二、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

11、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涉 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契 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吕氏春秋 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是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的宾客们合编的。全书的内容较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5 / 5 (3)舟已行矣,而剑不行2翻译句子。(1)是吾剑之所从

12、坠。(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 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类似于刻舟求剑这样的故事,请你举出两个事例来。十三、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注解:田登,人名。上元:元宵节)1解释加点词:(1)田登作郡,自讳其名( 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2翻译下列句子。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译文:3这个故事的大意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达,即:4你认为,田登是个怎样的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