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记叙文阅读知识要点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7321314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90.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记叙文阅读知识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年记叙文阅读知识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2年记叙文阅读知识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2年记叙文阅读知识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2年记叙文阅读知识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记叙文阅读知识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记叙文阅读知识要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记叙文文体知识1. 记叙文的特点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绘景为主要内容的文体。2. 记叙文的分类写人类记叙文:通过描述人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通过特定的环境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文章主题。叙事 类记叙文:通过叙述事件,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表现主题。写景 类记叙文:通过描绘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状物 类记叙文:通过写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3. 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掌握记叙文的要素,可以较好地把握全文,分析和理解文中的主题思想,更好地把握其结构层次。4.记叙的顺序

2、:顺叙、倒叙、插叙。(1) 、顺叙:按照时间先后或事件发展过程来写。作用 :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把最后结局或发展过程中某一突出事件提到前面先写,然后再回过头来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叙述。 作用 : 开篇设疑;激起读者兴趣,引人入胜。(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暂时中断,插入另一段与中心有关的内容,然后继续进行原来的叙述。作用 :对原有材料进行补充,突出中心;使人物形象生动、饱满、立体。5. 记叙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指自始至终贯穿全文 的一条主线,由于题材的多样性和作者思路上的差异,致使文章线索呈现出多种形式。有的以时空转移 为线索;有的 以人物

3、活动、时间、发展、景物变化为线索;有的以一人、一事、一物的 线索把全篇各部分内容紧紧联结起来。有的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一般有:以时间 为线索、以事件(某物、地点的转换、感情的变化、“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6. 记叙的人称:(1)、第一人称 (以“我”的口吻展开叙述)写法的作用: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使故事显得真实(作为故事的见证人)、自然、有亲切感。(2)、 第三人称 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写起来开阔充分。(3)、 第二人称记叙 , 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7.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抒情、描写、说明、议论(1)、记叙: 交代事件,把人物和事件介绍给读者,写出人物的活动,事件

4、的发展情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0 页2 (2)、 描写 :在叙述的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用一些修辞方法对人物和事件加以具体形象地描绘,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避免了单纯记叙的平淡和枯燥。(3)、 说明 :补充交代记叙文中需要交代的事物。(4)、 议论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直接发表评论,点明记叙的意图,揭示所叙事物的本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5)、 抒情: 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办法,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抒情方法: 有的直接抒情,有的在记叙描写中抒情。8.修辞手法的作用:(抓住 它本身的

5、作用及结合句子语境归纳)(1)、 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答题格式: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抒发了(表现了)(2)、 排比 :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 强调了对象特性+抒发了(表现了)(3)、 设问 :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反问: 强调,加强语气等;(4)、 对比 :强调了突出了(5)、 反复 :强调了加强语气9. 描写方法: 分两类: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1)、人物描写:肖像(外貌)、语言(对话)、动作(行动)、神态、心理、正面、侧面、细节。(何为细节描写:对人物的肖像、动作、神态等的细微处的具体描写。)人物描写方法作用:生

6、动地描写对象特征(性格)+表达了(抒发了)(2)、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活动场所;衬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为下文作铺垫。(3)、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等,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4)侧面描写 :用他人的反应、与其他人物对比 表现人物,作用: 衬托 出+对象 +特征 ( 性格 )+ 表达了(抒发了)10. 以写景抒情为主的记叙文,要理清写景的顺序,找出观察点(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1)观察角度:平视(远视)、仰视、俯视。(2)观察的手

7、段: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0 页3 (3)感受的形式:形、色、声、香、味、光、感。11.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 一般指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12. 记叙文的 表现手法:对比、象征、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侧面烘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巧设悬念、正反对比等。13. 品味艺术特色:一般指品味文章(包括品位小说)的构思、布局、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回答时看它的构思是否新颖巧妙;情节是否跌宕起伏;是否运用对比、讽刺、夸张、烘托、以小见大等表现手法;14. 散

8、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形指结构,神指中心意旨写作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15. 当回答文章中 某一内容有何作用时可从 三个方面考虑,(1)内容方面 ,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2)结构方面 的,如过渡、呼应等;(3)语言方面 ,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16. 常见写作方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喻人、以小见大(小说)等。17. 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 的作用:开头: (1) 总起全文、引出下文、作铺垫中间: (2) 过渡(承上启下)结尾: (3)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点题、总结全文。18. 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

9、人物心情(形象)、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升华主旨、深化中心)19. 语言特点评价用词:准确、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富有感染力等。20. 围绕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或感受答题模式:先用 1 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2-3 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讲道理;若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结合亲身经历。第二章常见题型和解题思路考点一: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主题考点二: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散文的线索和顺序考点三:重要词语或句子的含义和作用考点四:语言赏析考点五:表达方式及其作用考点六:辨析常见的表现手法,分析其具体作用考点七:发展性考题精选学习资料 -

10、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0 页4 考点一: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主题答题要点:(1)能 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 ,要做到 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一) 、直接概括全文内容(或某一段落内容)、主要事件。 (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来作答。)解答这种题目的思考顺序是:概括的是什么内容 是文章的哪些段落 怎样概括。概括内容的方法有:(1)文章标题法。即根据 文章的标题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提示内容、线索、主题等作用,抓住标题来概括内容,

11、可谓提纲挈领。(2)叠加法。 就是先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总结出来,然后对其加以综合、概括。这种方法运用得比较多。采用这种方法,需要我们把握文章的大体思路、层次,然后概括作者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进而把这些内容加以综合、概括。(3)提取中心句法。有些文章的主要段落有中心句,我们可以提取中心句,进而把几个中心句加以综合、概括即可。有的文章有提示全文内容的中心句,找出这一中心句,即可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4)六要素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叙事性散文,就是把主要事件的各个要素找出来,然后加以提炼、 概括。 即(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时间和地点是次要因素,可根据文章的实际来添加或删减。这

12、也是概括事件的方法。(二)概括全文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首先, 应特别 注意 文中起 画龙点睛作用的议论句和抒情句,它们往往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其次, 提炼中心还应注意标题的提示作用,有的 标题本身就暗示或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最后, 分析材料的详略,详写的内容就是中心之所在。概括主题的一般格式: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描述了(或描写了、刻画了) 的事迹、经过(或事物、景物)等,表现了(或赞美了、揭示了)的思想(或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考点二: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散文的线索和顺序(一)线索:直接要求指明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者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是

13、什么。散文的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络或者描写、记叙的脉络。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文章可以 以物为 线索, 以事 为线索;可以 人 为线索,以 情为线索;也可以以时间 为线索,以 地点 为线索。寻找线索的几种方法:(1)文章的标题。 (2)各段反复出现的词语。(3)文中的议论句、抒情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0 页5 (4)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5)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二)顺序: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1.连续的材料、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

14、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几个词语,让考生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3.插叙的作用。4.根据写作顺序梳理、概括文章内容。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文章的写作顺序。在记叙类作品中,叙述顺序主要包括顺叙、倒叙和插叙,判断连续的材料是否能够颠倒,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考虑。2.注意抽出的语句、段落与上下文的联系,确定其与原文哪些内容相关或照应,由此选择正确的位置。3.插叙的作用一般有:表现人物(或事物)的特点,丰富文章内容,为下文作衬托或铺垫,表现文章主题。答题格式 : (1)突出表现了特征;(2)与文章的某一主体意向作对比,衬托了;(3)起铺垫作用,引起下文的抒情(或议论

15、),强化了考点三:重要词语或句子的含义和作用(一)品味词语:解释词语的含义,判断词语的词性。1、解释词语的含义,要在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特别是多义词, 更需要结合语境来理解。有的词语本身没有某个含义,而作者却赋予了这个词语新的含义,这就需要我们理解原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而挖掘出这一词语被赋予的新的含义。2、还有一种情况是作者运用了反语,这种词语的含义恰恰与其本义相反。如:现在想想, 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朱自清背影 )句中的“聪明”一词就是反语,意思是“愚蠢”,是说自己年轻时未能体察到父爱,反而自作聪明,真是太愚蠢了。多义词的词性需要根据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来判断,

16、不好区分的是动词和形容词,而这两种词性又是考查的重点。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3、下面是 动词 的几种类型:(1)表示动作行为的,如:说、笑、写、看、走、旅游、休息、工作、学习;(2)表示发展变化的,如:增加、减少、扩大、提高、降低、发生、出现;(3)表示心理活动的,如: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重视;(4)表示可能、意愿的,也叫能愿动词,如:能、要、会、敢、得、可、可以、应、应该、愿意;(5)表示趋向的,也叫趋向动词,如: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6)表示判断的,也叫判断词,只有一个“是 ” 。4、形容词 :表示人或者事物

17、的形状、性质、状态、颜色等的词。下面是 形容词 的几种类型:表示形状的,如:大、小、高、矮、宽、窄、长、短、笔直、弯曲;表示性质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0 页6 如: 好、坏、美、丑、纯粹、高明、高尚、美丽、诚实;表示状态的,如:快、慢、软、硬、拘谨、悠闲、忙碌、兴奋、激动;表示颜色的,如:黑、白、橙、红、苍白、碧绿、绿油油、红彤彤。5、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加点词语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副词、成语以及有表现力的关键词语等,要结合语境来体会这些词语表现了事物的特征,或人物的心情、性格等。如果是动词、形容词或副词

18、,需要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进而分析其在句中的表现力。如果是成语,首先要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了解这个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语境体会成语的具体作用。也需要按照不同的词性来分析其作用,方法如前。此外,还有有表现力的关键词语如数量词,其作用一般是为了强调数量的多少,然后再结合语境体会强调数量多少的目的是什么。答题格式: ( 词的意思是), 生动细致地刻画了某事物(或人物) 的特征 (或样子),或某人物的性格或心情,或某环境的状态(样子)。 (注: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二)理解句子的含义:谈谈你对某个句子的理解,或某个句子有什么深层含义。理解句子的含义包括理解句子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句

19、子所描述的人物的思想、性格,句子本身所包含的道理等。在答题时,结合中心抓住关键词,结合语境理解关键词,或借助生活经验理解句子所讲的道理,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讲:(1)大凡含义深刻的句子,总是有一些关键性的词语包含其中。所谓“ 关键性词语” ,即文中对表述内容、表达中心起重要作用的词语。找关键性词语的目的在于挖掘深刻、含蓄的思想内容,弄清为什么这里用这个词语是最妥帖的、最恰当的,并进一步思考其表达效果和目的。找出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并结合语境弄清其表达的意义,句子的含义即可明了。(2)为了增强表达效果,有些语句往往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弄清其修辞手法,有助于理解句子的深层含

20、义或表达作用。答题格式: 本句运用了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出事物(或人物)的特点(或性格、心情等),表达了作者的感情。(3)作者写文章时,为了凸显中心, 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常常会采用一些艺术表现手法, 使某些句子意在言外,以收到含蓄委婉、耐人寻味的表达效果。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对其深层含义的把握,我们应 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结合中心思想来分析,进而 领会句子的含义。另外,理解句子的含义,有时要联系文章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思考作者在句子中想要告诉读者哪些信息。(三)理解句子的作用:分析 某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答题时应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21、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0 页7 (1)结构上: 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点题、总结上文等角度去分析。(2)内容和主题上:描写出事物的特点,或人物的心情、性格;点明主题,深化主旨。(四)题目的含义和作用:阐明标题的深刻含义,说明作者以此为标题的用意。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把握象征意义; (2)语带双关;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 (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 (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考点四:语言赏析1、用词之美 找精美的富有

22、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能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使文章有文采,有意蕴;运用叠词,可以使语言具有音韵美。最重要的是结合语境体会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1) 、动词、形容词:这一(系列)动词(或形容词)生动准确地描写出事物(或人物)的特点,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或性格);(2) 、成语: (或生动地)描写出事物(或人物)的特点,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或性格),使语言富有文采、意蕴;(3)叠词: 描写出事物(或人物)的特点,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或性格),使语言具有音韵美。 (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2、 修辞之美 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并体会其作

23、用。常见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有:比喻、拟人:描写具体、生动、形象。排比: 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对比: 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反复: 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夸张: 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对偶: 语句整齐、音韵铿锵。反问: 增强语气,强烈抒情,发人深省。设问: 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和思考。引用:引用诗词歌赋可增加诗情画意;引用:引用历史资料可增强权威性和说服力;引用俗语、谚语,可增加趣味性和知识性;引用传说 可增加神秘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其作用和老师教的答题格式作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24、- - - - -第 7 页,共 10 页8 3、句式之美 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句式不同,表达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反问句加强语气,骈句有整齐之美,长短句有参差之美,排比句有气势之美。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句式的妙处。考点五:表达方式及其作用这里主要讲 散文中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一)描写的作用:说说文中某些语句的表达效果;说说某些描写性句子的作用。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4)人物描写的多

25、种方法:肖像描写(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例如: 肖像(外貌)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 身份、 地位、 处境、 经历以及 心理状态、 思想性格等情况。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 心理(心情) ,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 精神品质。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 思想,揭示了人物的 性格或者 品质。(5)环境描写记叙类散文。这类文章常常用到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刻画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作用: 渲染 气氛、烘托人物

26、的 心情(性格、品质) ;社会环境描写: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的。作用: 交代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 社会气氛,衬托人物的 心情(性格、品质) 。写景抒情散文。这类文章以描写自然景物(环境)为主,那么这里的景物描写(即环境描写)作用:为了突出景物的 特点,抒发作者对景物、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二) 议论的作用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 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文中的议论句(段)有什么作用?)散文中议论句(段)的作用: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结构上或照应前文、启示下文,或点题。精选学习资料 -

27、-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0 页9 (三)抒情的作用 散文中抒情句(段)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点明并深化主题,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考点六:辨析常见的表现手法,分析其具体作用。(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写景类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咏物类 托物言志 怀古类 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咏史类 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送别类 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边塞类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有时也见 衬托、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

28、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1、某一段或某几个段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说其作用。几种重要表现手法的作用:(1) 、衬托(侧面烘托)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 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答题格式: 衬托了 .人物(事物)的 特点(性格、品质、情感等)。或者:运用衬托手法,突出了人物(事物)的 特点(性格、品质、情感等)。(2)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使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突出主题。使文章内容有波澜,引人入胜。抑笔的作用:为后文的“ 扬 ” 蓄势、作铺垫,突出主题,使文章内容有波澜,引人入胜。

29、答题格式:与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了 事物(人物)的 特点(品质、性格、精神等),突出了主题,使文章内容有波澜,引人入胜。首尾呼应(前后照应): 与 相照应,使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使文章内容有波澜,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考点七:发展性考题(一) 、仿写(包括词语、成语和句子)仿写词语需要:1.分析词语的结构形式;2.明确词语的词性。仿写句子需要:1.看句式:分析例句的结构特点,把例句中每一句话分割成几部分,确定保留与变化的部分。对应词语的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0 页10 性应

30、一致。2.看修辞:如果例句运用了某种修辞方法,仿写句子时一定要注意与例句的修辞相同。3.看字数:字数尽可能一样多。4.看意义:内容要符合语境,感情色彩、语体风格应与原文保持一致。(二)谈感受、启发。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针对描写对象谈感受、启发;( 2)针对人物情感谈感受;( 3)针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谈感受、认识;(4)针对文章的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此考点灵活多变,答疑的关键是:(1)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2)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3)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解答此类具有一定开

31、放性的试题,一要明确题干的要求;二要立足于文本;三要由文本拓展开来,展开联想,联系实际谈理解和看法。(1)针对描写对象谈感受,首先要明确描写对象的经历(遭遇)、性格、品质、精神等,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围绕其中的某个方面来谈感受。答题格式: 人物的经历(遭遇、性格、品质等)+自己的感受(启发)+自己应如何做。(2)针对人物情感谈感受,这里的 “ 人物 ” 可能是文中的人物,也可能是作者,具体指谁, 要看题干的具体要求。解答此类试题的前提是,准确了解和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然后围绕这一点来谈自己的感悟。答题格式: 人物情感 +自己的感受 +如何去做。(3)针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现的哲理谈感受、认识。

32、答题格式: 揭示语言的含义(哲理)+联系实际 +自己的认识。(4) 、针对文章的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答题格式: 亮明观点 +联系实际 +小结(或如何去做) 。(三) |续写(1)续写结尾。 (2)续写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或语言。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准确把握原文内容。所拟写的 结尾要符合原文的主题、风格。续写结尾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或点明深化主题;或给读者留出想象、回味的空间; 或照应开头, 首尾呼应。续写 人物的心理或语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确定人物的心情或要表达的内容,然后以文中人物的口吻加以表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