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下册 3.3 身体的防卫(第1课时)课件1 (新版)浙教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7320966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科学下册 3.3 身体的防卫(第1课时)课件1 (新版)浙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九年级科学下册 3.3 身体的防卫(第1课时)课件1 (新版)浙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九年级科学下册 3.3 身体的防卫(第1课时)课件1 (新版)浙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九年级科学下册 3.3 身体的防卫(第1课时)课件1 (新版)浙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九年级科学下册 3.3 身体的防卫(第1课时)课件1 (新版)浙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科学下册 3.3 身体的防卫(第1课时)课件1 (新版)浙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科学下册 3.3 身体的防卫(第1课时)课件1 (新版)浙教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节 身体的防卫(第一课时)我们的身体经常受到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威胁,但不一定会患传染病,这是为什么呢? 身体可以抵抗抵抗病原体病原体对微生物的抵抗人体结构和抵抗方法一、防止病原体侵入体内二、抵抗已侵入体内的病原体那么,人身体中有哪些防止病原体侵入体内的结构呢?抵抗病原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组成组成 :皮肤、黏膜等组成皮肤、黏膜等组成功能: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不让病原体侵入人体阻挡或杀死病原体,不让病原体侵入人体第二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组成组成 :功能功能 :吞噬细胞吞噬细胞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 第一、二道防第一、二道防线是是对多种病原体多种病原体的防御作用

2、的防御作用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这种保护性生理功能称为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如果病原体大量涌入,吞噬细胞无法把它如果病原体大量涌入,吞噬细胞无法把它们全部吞噬时,病原体可能就会进入血液,们全部吞噬时,病原体可能就会进入血液,此时人体内会做出怎样的抵抗呢?此时人体内会做出怎样的抵抗呢?第三道防线结构:功能: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包括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产生免疫反应。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在在体液体液中产生中产生抗体抗体消消灭病原体(体液免疫)灭病原体(体液免疫)抗体:可以抵抗某种病原体的蛋抗体:可以抵抗某种病原体的蛋白质白质T淋巴细胞淋

3、巴细胞直接对抗被病原体感直接对抗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细胞免疫)染的细胞(细胞免疫)比较比较B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免疫方式的不同点和共同点淋巴细胞免疫方式的不同点和共同点B 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抗抗原原抗体抗体刺激刺激产生产生对抗对抗消灭消灭记忆记忆细胞细胞抗原包括细菌、病毒、移植器官、花粉等,有时还包括自身的组织或器官。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寄生虫、异物寄生虫、异物寄生虫、异物寄生虫、异物消灭消灭清除清除淋巴因子淋巴因子释放释放 由于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有免疫记忆功能,能“记住”入侵的病原体,所以下次这种病原体入侵体内时,能快速做出免疫反应。 这种针对特定病原体特定病原体的免疫方式称为特

4、特异性免疫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 人体的免疫功能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3下列免疫作用中没有淋巴细胞参与的是下列免疫作用中没有淋巴细胞参与的是() A、细胞免疫、细胞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C、体液免疫、体液免疫 D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4人体免疫有三道防线,在三道防线中,居于非特异性免疫的人体免疫有三道防线,在三道防线中,居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是 () A、只有第、只有第1道防线道防线 B只有第只有第2道防线道防线 C1、2两道防线两道防线 D1、3两道防线两道防线5当病毒、病菌等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人体当病毒、病菌等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人体能产生一种抵抗某种病原体的物质,这种物能产生一种抵抗某种病原体的物质,这种物质叫质叫 () A抗原抗原 B抗体抗体 C、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D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6、通过飞沫传播的肺结核的由结核杆菌进入、通过飞沫传播的肺结核的由结核杆菌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结核杆菌从传染病的角度看属人体后引起的,结核杆菌从传染病的角度看属,从免疫学角度看属于,从,从免疫学角度看属于,从生态学角度看属于成分。生态学角度看属于成分。课堂总结人体的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1,2两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作业作业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