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德育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7320931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9.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德育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年德育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2年德育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2年德育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2年德育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德育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德育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选择题1.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A.途径B.方式C.出发点D.关键环节2.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A.德育内容上B.德育规律上C.德育原则上D.德育方法上3.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4.影响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遗传B.环境C.学校教育D.家庭教育5.我国商、周时期的奴隶社会重视“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主要是德育内容。A.礼B.射C.御D.书6.“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

2、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句话体现了()的规律。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C.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D.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7.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 A.将学生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D.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8.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

3、、意、行依次进行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9.德育原则和德育规律的关系是() A.两者相同B.前者指导后者C.前者反映后者D.前者决定后者10.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受教育者B.教育者C.教育内容D.教育方法1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的矛盾B.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矛盾D.受教育者与德育方法的矛盾12.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是基础。A.知B.情C.意D.行13.“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规律。A.智育过程B.心理辅导C.德育过

4、程D.美育过程14.“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了德育的()原则。A.导向性B.疏导C.因材施教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15.德育应坚持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所以() A.只用说服法就可以了B.适当体罚也可以C.说服教育为主,辅以纪律约束D. 纪律为主,说服为辅16.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是关键。A.知B.情C.意D.行17.为达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是() A.德育原则B.德育途径C.德育方法D.德育模式18.小学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19.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 精

5、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0 页A.引导法B.榜样示范法C.谈话法D.讨论法20.奖励和惩罚属于德育工作的() A. 比较法B.榜样示范法C.自我教育法D.品德评价法21.我国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A.陶冶教育法B.实际锻炼法C.榜样示范法D.说服教育法22.组织活动属于()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23.老师采取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A.品德评价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24.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

6、点的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陶冶教育法C.实际锻炼法D.榜样示范法2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教育法B.实际锻炼法C.说服教育法D.榜样示范法26.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其() 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27.说服教育法的方式有语言文字说服和() A.事实说服B.理论说服C.直接说服D.间接说服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B.陶冶教育法C.说理教育法D.品德评价法29.根据学生善于模仿、崇拜英雄

7、的特点,我们可以使用() A.榜样示范法B.陶冶教育法C.说理教育法D.品德评价法30.进行德育时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 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知行统一原则31.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这样的德育原则是()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集体教育原则32.马卡连柯提出 “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原则。A.疏导B.因材施教C.导向性D.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33.关于原始社会德

8、育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德育的内容极其简单B.德育的方式和劳动、生活相结合C.德育是平等的D.德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34.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B.马卡连柯C.班杜拉D.科尔伯格35.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思想品德课及各学科教学B.政治课C.班主任工作D.共青团活动36.对学生进行包括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及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教育属于() A.爱国主义教育B.集体主义教育C.理想教育D.劳动教育37.教师组织儿童反复练习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从而巩固其知识经验、形成简单技能和行为习惯,这种方法是() A.语言法B.行动操练

9、法C.环境体验法D.移情法38.不属于幼儿高级情感的基本形式的是()A.理智感B.道德感C.责任感D.美感39.幼儿爱听表扬,不喜欢挨批评,所以幼儿德育要坚持() A.负面教育的原则B.全面教育的原则C.侧面教育的原则D.正面教育的原则40.儿童在早期生活中,和同龄伙伴逐渐建立的关系属于() A.同伴关系B.师生关系C.交往关系D.一般关系41.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A.亲子关系的发展B.强化 C.亲社会行为D.社交技能的发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0 页二、多项选择题1.我国学校的德育内容主要包括()

10、A.爱国主义教育B.集体主义教育C.理想教育D.劳动教育E.知识教育2.我国德育的途径主要包括()A.班主任工作B.社会实践活动C.课外活动D.共青团活动E.班会3.德育过程的矛盾包括() A.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B.德育与智育的矛盾C.德育与教学过程的矛盾D.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E.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4.下列关于德育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有() A.德育方法的使用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B.德育方法可以随意选择C.实际锻炼法是经常使用的德育方法之一D.德育方法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德育目标的要求E.说服教育法是指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

11、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德育方法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B.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C.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D.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E.德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应有爱心和耐心6.一般而言,德育目标的确立主要依据() A.时代需要B.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C.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D. 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E.社会发展需要7.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包括() A.从小培养学生

12、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深厚感情B.培养学生的国家和民族意识C.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D.发扬国际主义精神,维护世界和平E.教育儿童正确理解其他民族与其他国家的利益,树立起尊重、友爱与合作精神,尊重各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8.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主要有()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德育目标D.德育内容E.德育方法9.选择德育方法时应考虑() A.德育目标B.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C.德育内容D.教师个人意愿E.中小学生的个性差异10.下列 ()属于我国小学德育目标的要求。A.使学生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B.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C.培养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D.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

13、力E.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三、填空题1.广义的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等形式。2.狭义的德育即指。3.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4.德育具有,它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5.德育过程是社会化与个体化的统一。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0 页6.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7.对学生进行的是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8.在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中,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遵循着从到再到的发展过程。9.德育过程是

14、对学生、 、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10.是教育目标在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方面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11.就是使学生形成集体观念,关心集体和善于在集体中生活的教育。12.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的总和。13.品德评价法通常包括、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方式。14.是以家长、教师、优秀学生等典范及典范人物的优秀品质去影响孩子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教育方法。15.“润物细无声”体现的德育方法是。四、判断题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2.德育就是政治教育。() 3.德育过程的顺序必须遵

15、循知、情、意、行的固定顺序,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4.德育过程从提高学生道德认知开始。() 5.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不同于社交活动。() 6.人的品德一旦形成,将不再改变。() 7.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8.在社会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的今天,德育强调灌输。() 9.进行德育完全是政治老师的事。() 10.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11.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复杂性和曲折性是由学生各种思想品德的不稳定性与社会各种影响的复杂性决定的。() 五、名词解释1.品德能力2.学校德育内容3.德育过程4.德育原则5.说服教育法6.榜样示范

16、法六、简答题1.我国中小学德育主要有哪些任务?2.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内容有哪些?3.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4.简述德育的基本方法。5.德育的意义有哪些?6.简述在进行德育时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七、论述题1.试述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2.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哪些?3.试述德育的主要途径。4.试述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0 页八、案例分析1.小学某班,有一伙小捣蛋,爱玩足球。为了玩球和看球赛,常影响学习,有时还迟到、旷课,甚至为了抢球和争夺场地,与别班同学发生冲突。针对

17、这一问题,班主任组织这些小捣蛋成立了一个球队,选了队长, 并制定了队规。 此后, 每天组织练球, 在活动中练出了纪律、团结、意志和自我控制能力。请用德育原则的相关知识分析这一案例。2.初中某女生把一男生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对于“早恋”思想要严肃处理, “杀一儆百” ,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退学。运用德育的相关知识分析该案例。3.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学生杨朗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学生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

18、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 ”陈老师听了说: “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案例中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遵循了哪些德育原则?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2.A【解析】德育目标是德育的总体规格要求,具体的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细化。3.

19、D【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4.C【解析】本题考查了学校教育对少年儿童道德培养的作用。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众多因素中,学校教育具有主导作用。5.A【解析】礼,指的是包括政治、历史和以“孝”为根本的伦理道德教育,属于德育的内容。6.D【解析】略。7.C【解析】 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8.D【解析】德育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相互统一的过程,对其进行的提高过程不一定要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培养顺序,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最后达到四个方面的和谐发展。9.C【解析】正确的原则必然

20、反映了客观规律的要求,但不等同于客观规律。10.B【解析】教育者是德育的组织者、领导者,是一定社会德育要求和思想道德的体现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11.B【解析】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12.A 【解析】知即道德认知,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13.C【解析】德育过程是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正好符合德育过程的规律。14.C【解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有效的差别教育,反映了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精

21、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0 页15.C【解析】在德育的实施方法上,说服教育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的一种德育方法, 但在实施说服法的同时应该结合纪律教育及其他教育形式,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16.D【解析】行即道德行为,是衡量学生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德育的关键。17.C【解析】题干是对“德育方法”的概念的阐述。18.A 【解析】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年龄特点,小学阶段最适合采用“说服教育法”进行德育。19.B【解析】题干是对“榜样示范法”的概念的阐述。20.D【解析】 品德评价法是指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

22、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21.D【解析】说服教育法是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方法,它是我国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22.C【解析】实际锻炼法是指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的方法。23.A【解析】 品德评价法是指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题干中的方法属于品德评价法。24.A 【解析】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2

23、5.D【解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树、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们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们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体现的是榜样示范法。26.C【解析】 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它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排除各种干扰和障碍,使人们将采取的行为顽强地坚持下去。道德意志就是意志在道德行为活动中的运用,题中该学生的道德意志需要提高。27.A【解析】说服教育法是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方法,它包括语言文字说服和事实说服。28.A【解析】这句话是孔子说的,意思是通过树立榜样来影响学生的品德、情感和行为,它体现

24、了德育方法中的“榜样示范法”。29.A【解析】 榜样示范法是指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德育方法,学生善于模仿、崇拜英雄的特点,正好可以运用该方法。30.B【解析】题干阐述的是“疏导原则”的概念。31.D【解析】集体教育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的力量去教育每个学生。32.D 【解析】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的基本涵义是: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33.D【解析】原始社会的德育是平等的,不具有阶级性。34.D

25、【解析】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论”,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包含两个阶段。35.A【解析】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 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36.C【解析】理想是人们以现实为基础,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生活目的和奋斗目标,学校对学生进行包括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及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教育属于理想教育。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0 页37.B【解析】行动操练法是幼儿通过实际动手操作从而

26、巩固其技能技巧的方法。38.C【解析】 情感是同人的高级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在人与人交往和社会文化生活中产生的较为稳定和持久的态度体验。幼儿最初只有情绪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了高级情感,其基本形式包括了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39.D【解析】教师应坚持正面教育,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并给予表扬。40.A【解析】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在同伙伴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建立的关系属于同伴关系,它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41.C【解析】 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的行为及倾向,它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二、多项选择题1.ABCD 【解析】学校德育内容是指教育者依据学校德育目标所选择的,

27、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知识教育不属于我国学校的德育内容。2.ABCDE 【解析】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为德育组织形式。我国德育的途径是广泛多样的,包括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活动、共青团活动、班会等。3.ADE【解析】 德育过程的矛盾包括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以及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其中,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的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4.ACDE【解析】 选择德育方法要依据德

28、育目标、德育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5.ABDE 【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的水平之间的矛盾, 因此,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产生与积极转化上。6.ABCDE 【解析】德育目标确立的依据有:学校实际教学情况;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和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7.ABC【解析】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使学生形成保卫祖国、维护祖国统一和利益的坚强意志的教育,选项D 和 E不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8.ABDE 【解析】德育过程是由四个相互制约的因素共同构

29、成的,分别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其中,不包括德育目标。9.ABCE 【解析】选择德育方法时应考虑德育目标、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德育内容、中小学生的个性差异等,一般不考虑教师的个人意愿。10.BCDE【解析】使学生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属于初中德育目标的要求,而不是小学德育目标的要求。三、填空题1.社区德育社会德育2.学校德育3.学校德育4.社会性 5.个体社会规范6.保证 7.思想教育8.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9.知情 10.德育目标11.集体主义教育12.活动方式13.奖励14.榜样示范法15.陶冶教育法四、判断题1.【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30、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2.【解析】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和,而不是政治教育的代名词。3.【解析】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没有必要一定遵循知、情、意、行的顺序,也没有必要一定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0 页4.【解析】德育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遵循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任何一种开端,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

31、面的和谐发展。5.【解析】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具有特殊的性质, 它具有引导性、目标性和组织性;它是教育实践中的活动和交往;它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6.【解析】人的品德是在它的结构的相对稳定性和不断的变动性的矛盾运行中形成的,随着人的发展, 社会对它的要求也就不断提高,社会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原有的与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品德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又有进一步发展提高的必要。7.【解析】略。8.【解析】新时期的德育改革要求德育切实克服和防止“压服”、 “强灌”、损害人的尊严和抹杀人的独立性的做法。9.【解析】各种教材中都包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各科教师都应该充分发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德育因素,德育教育并不仅

32、仅是政治教师的事。10.【解析】略。11.【解析】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复杂性和曲折性是由自身的身心发展规律等决定的。五、名词解释1.品德能力是指一个人顺利完成品德活动的本领,主要包括品德的认识能力、情感能力、践行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等。2.学校德育内容是教育者依据学校德育目标所选择的,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3.德育过程是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4.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教

33、育目标和教育过程规律而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5.说服教育法是指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方法。6.榜样示范法是指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六、简答题 (答案要点 ) 1.(1)培养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和法纪观念及养成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素质。2.(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6)自觉纪律教育;(7)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

34、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3.(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4.(1)说服教育法; (2)榜样示范法; (3)陶冶教育法;(4)实际锻炼法; (5)品德修养指导法;(6)品德评价法。5.(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6.(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5、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0 页七、论述题 (答案要点 ) 1.(1)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联系:品德形成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德育过程是对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调节与控制。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品德的形成和发展。(2)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统一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 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依据学生特点, 以适当的方式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将相应的社会规范转

36、化为学生的品德,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影响这一过程的有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实践的等因素。2.(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 (3)因材施教原则;(4)知行统一原则;(5)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6)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7)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8)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9)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3.(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校外活动;(4)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6)班主任工作

37、。4.德育过程是由四个相互制约的因素共同构成的,分别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1)教育者 : 广义上说凡是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个人和团体都是教育者。教育者包括校内、校外的个人和团体,如教师、 家长、 党团组织、 学生会和社会教育机构等。教育者主要是组织、控制德育过程,引导其向德育目标方向发展。(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即教育对象,也包括个体和群体。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是接受教育的客体,又是积极参与德育过程、进行自我教育的主体,具有双重地位与作用。(3)德育内容:德育内容是一定社会关系、道德规范的体现和反映,包括政治观点、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等。(4)德育方法:德育方

38、法是沟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中介或手段。教育者借助一定的方法来影响受教育者,从而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八、案例分析 (答案要点 ) 1.(1)该案例中的班主任遵循了德育原则中的疏导原则,取得了好的教育效果。(2)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3)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对小学生进行德育,要注重摆事实、讲道理,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启发他们自觉认识问题,自觉履行道德规范。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小学生活泼爱动,兴趣广泛,喜欢参加自己爱好的活动,德育要善于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志趣引导到正确方向上。以表扬激励为主,坚

39、持正面教育。 对他们表现出的积极性和微小进步,都要注意肯定,多加赞许、表扬和激励,引导他们逐步向前,以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0 页2.(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就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该案例中的班主任违背了学生思想的内部矛盾转化规律,无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和发挥,采取的是一种粗暴的、强制的手段,结果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使学生退学。(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在德育过程中,学

40、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 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 教育者应当自觉利用矛盾运动的规律, 促进学生思想矛盾向社会需要的方向转化。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斗争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品德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一规律要求教育者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发挥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3)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 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案例中,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情书”事件体现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但是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粗暴地将学生

41、的“情书”公之于众,丝毫不顾及学生的感受,这对于学生的自尊是一种严厉的打击,结果导致学生的退学。这种德育方式是不可取的。3.(1)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遵循了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实际上也就是循循善诱原则。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疏通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 坚持正面教育。 陈老师在对学生杨朗进行教育时,让其自己发现自身优点,并进行表扬和激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2)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遵循了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陈老师正确认识和评价了杨朗的优点(心肠好、力气大),并鼓励他去参军,使他树立了自信心。(3)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遵循了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 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 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陈老师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客观地分析和评价了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鼓励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