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二地理二轮复习模块一大气圈练习1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7320638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85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二地理二轮复习模块一大气圈练习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高二地理二轮复习模块一大气圈练习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年高二地理二轮复习模块一大气圈练习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年高二地理二轮复习模块一大气圈练习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年高二地理二轮复习模块一大气圈练习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二地理二轮复习模块一大气圈练习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二地理二轮复习模块一大气圈练习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二地理二轮复习模块一大气圈 -练习 1 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大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气中的二氧化氮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C.大气中的氮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成份D.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 “春城”昆明(海拔1891 米)与福州(海拔84 米)纬度相近,当福州气温为 36oC时,昆明的气温约为()A.42 oC B.24oC C.30 oC D.36oC 3. 对流层的厚度随纬度有所不同,下列各地对流层厚度最大的是()A.悉尼B.伦敦C.新加坡D.哈尔滨4. 下列关于地球大气层中平流层、对

2、流层、中间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近地面向上 , 依次为对流层-中间层 -平流层B.气温随高度增加发生的变化, 依次表现为递减-递增 - 再递增C.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 自下而上依次为对流运动-水平运动 -对流运动D.天气变化状况 , 自下而上表现为显著-不显著 - 显著5. 大气垂直分层中形成航空最佳飞行层的主要原因是该层()A.气温相对下高上低,大气稳定B.水汽含量较多,但尘埃少,水汽不易成云致雨C.大气易电离,有利于保持与地面的短波通讯D.大气以平流为主,大气的能见度好6. 对流层云、雾、雨多发的原因是()A.人类活动所致B.此层对流运动弱,厚度小,有利于降水C.空气高度电离,易于成

3、云致雨D.水汽和固体杂质多,对流运动显著7. 在下列各组大气垂直分层中,总体而言,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上升的一组是()A.对流层、电离层 B.平流层、电离层C.平流层、中间层D.对流层、中间层8. 读下列四图,若只考虑昼夜和云量情况,下列气温排序正确的是()A.abcd B.bacd C.cdba D.cdab 9. 图中分别代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2 A.大气辐射、大气吸收、地面吸收、大气逆辐射B.大气吸收、大气吸收、地面吸收、大气逆辐射C.太阳辐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D.大气吸收、大

4、气逆辐射、地面吸收、大气辐射10. 大气中()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减少B.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使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减少,会使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在夜间增加11. 右图是一个长、 宽、高分别是2 米、1 米和 1 米且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盆冰块。在玻璃柜顶部和下部悬垂纸片A、B(如图所示) 。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A、B 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两纸条的偏动方向是()A.A、B都向左偏B.A 向左偏、 B向右偏C.A、B都向右偏D.A 向右偏、 B向左偏12. 下列海陆风示意图中,能正

5、确表示近地面大气热力环流的是()A. B.C. D.13. 若右图表示“低纬地区大气环流圈”,则形成赤道低气压带的是() A. 甲处 B.乙处 C.丙处D.丁处下图为“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回答 14-15 题。14. 图中气压带代表 ( ) A.赤道低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纸片 A 纸片 B 电炉冰块甲丁乙丙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3 15 当风带越过赤道后将变成 ( ) A.东北风B.西北风C. 东南风D.西南风16. 下列气候类型中, 主要由单一气压带常年控制

6、形成的是()A.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17 某港口位于35N的亚欧大陆西岸,其气候类型属于()A.温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18. 当印度半岛盛行东北风时,主导东亚地区风向的低压系统是()A.赤道低压B.亚洲低压C.夏威夷低压D.阿留申低压19.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具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这是受()A.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的结果B.信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的结果C.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的结果D.西风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交替控制的结果20.

7、下列四幅图,表示热带雨林气候特点的是()21. 亚洲高压强盛时()A.正值我国的夏季B.澳大利亚昼短夜长C.印度一带盛行西南季风D.太平洋北部受低压控制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下列22-23 题。22. 根据雨带在I 、III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 ) A.4-6 月B.6-7 月C.6-8 月D.5-8 月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4 23. 如在 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 地区, 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A.南旱北涝B.南北皆旱C.南涝北旱

8、D.南北皆涝24. 下面四图中,与澳大利亚发生的热带风暴对应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25. 下列示意图中,反映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部沿海的台风气流运动特征的是()26. 近年来,美国一批气象学家经常乘坐飞机直击飓风中心,实时传回数据,成为空中探测飓风的追风者。这批气象学家执行追风任务的季节多为()A.春秋季B.夏秋季C. 秋冬季D.冬春季27.2008 年台风“海鸥”逐渐靠近上海的过程中,上海的天气变化是()A.气压升高,风力增大B. 气压升高,风力减小C.气压减小,风力增大D. 气压减小,风力减小28. 下列锋面天气图中,画法正确的是()29. 右图中,分别反映某地暖锋和冷锋天气系统过境期间气温

9、变化过程的曲线是()A.B.C.D.30. 有关于全球变暖的环境问题,叙述正确的是()A.导致温室效应产生的温室气体主要是指氟利昂和二氧化硫B.全球变暖将导致海平面上升以及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C.人类应积极开发利用绿色新能源D.应对气候变化,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应承担相同的责任和义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7 页5 二、综合分析题(一) 区域是指地球表层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的自然条件是进行区域发展背景条件分析的主要要素。(20 分)材料一: 图 1

10、为非洲南部区域略图。材料二: 图 2 为图 1 中甲、丙两地气候统计图。1与周边地区比,判断乙地的地势高低,并说出判断的理由。(4 分)2比较甲、乙两地冬季气温的差异,并简析其原因。(5 分)3分别说出甲、丙两地的多雨季节,并简析其原因。(5 分)4根据河流所流经的气候区,分析图中C河流流量的变化。(6 分)20030030023.50大西洋印度洋甲乙丙C河国界线城 市沙漠河流南非1 4 7 10 月份丙图 1 甲(海拔 15m)图 2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6 (二) 伊比利亚半岛是南欧三大半岛之一,读

11、图回答下列问题。(14 分)1里斯本属于何种气候类型?分析成因。(6 分)2里斯本和巴伦西亚冬夏气候特点有何差异,分析其形成的原因。(8 分)(三) 图甲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轨迹示意图”,图乙为“局部区域某季节气压场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6 分)1.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甲中b 段时,比较图乙中M 、N、G三地白昼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 (4 分)2. 据图中的气压场分布状况,判断图乙所示季节,比较该季节M 、N 两地的气温和降水差异,并分析原因。 (6 分)3. 判断 G地所处的自然带, 概括该自然带一月和七月植被景观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6 分)伊比利亚半岛示意图

12、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里斯本巴伦西亚里斯本111 巴伦西亚111 10 W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7 (四)阅读右上图,回答问题。(16 分)(1) 据图说明大气保温作用发生的过程。 ( 4 分)(2) 目前,有观点认为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是对流层大气中不断增加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根据材料二解释温室气体是如何加剧全球变暖的。(6 分)(3) 简述全球变暖对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影响。(6 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