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地理第一章知识点梳理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7319790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地理第一章知识点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地理第一章知识点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年地理第一章知识点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年地理第一章知识点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年地理第一章知识点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地理第一章知识点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地理第一章知识点梳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可见宇宙: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又叫已知宇宙;可见宇宙的半径是140 亿光年;2.光年: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的距离:1 光年 =9.461012千米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天体包括哪一些(请列举全面)?恒星、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云、行星际物质等其中星云是云雾状的,由气体和尘埃组成。2.四级天体系统:3.太阳系:(1)组成:太阳、八大行星、小行星、彗星等;( 2)太阳(恒星)的特点:由气体和尘埃组成,发光发热;( 3)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到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A:行星的特点:自身不发光,围绕恒星公转

2、,有自己的轨道而不受其它天体的影响;B:八大行星的公转特征:同向(自西向东)、共面(几乎在同一平面)、近圆八大行星的自传特征:除金星外,都是自西向东;( 4)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5)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地内行星:水星、金星;地外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为什么地球上存在生命?外部因素:1稳定的太阳光照;2安全的轨道运行环境;内部因素: 1日地距离和自转周期适中,因此有适宜的温度;2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原始海洋形成,使得地球上有充足的水分;3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存在。练习(

3、)1. 我国北宋伟大的文学家苏轼在夜行观星里有“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这里的“大星” 、“小星”绝大多数是 A.流星 B.彗星 C.恒星(发光、发热) D.行星( )2. 志愿者飞往火星途中会遇到的主要困难是宇宙空间强辐射火星引力强大火星大气层稠密环境长期失重A. B. C. D. ( )3. 有关八大行星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公转方向都相同 B自转方向都相同(特别注意金星)C公转轨道在同一平面内(几乎在同一平面) D公转轨道都是一个正圆(近圆性)( )4. 下列关于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星光闪烁的是行星 (行星不发光) B.在星空中有明显位移的是恒星(天体永恒运动)C.轮廓模糊的是

4、星云(星云的特点:云雾状) D. 拖着长尾的是流星(彗星也拖着长尾)( )5.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星际间的气体和尘埃是一种天体(行星际物质)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天体(太阳系中心) ;除地球外,天空中的日月星辰都是天体(地球也是天体);光年是计量天体间距离的单位海王星是距离太阳最远的天体(还有冥王星及一系列行星际物质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9 页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2.太阳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的核聚变反应。3.太阳辐射的组成:紫外

5、光、可见光、红外光(按波长变长排列),其中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长最短的是紫外光,有杀毒作用的是紫外光。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提供光、热,维持生物的生长;2为人类日常生产、生活提供各种能源;3太阳辐射给地球物质的运动提供能量,如大气运动、水循环(包括洋流运动)、生物活动等。注意:地壳运动的动力来源不是太阳辐射。二.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太阳大气层中的一些明显的现象。2.太阳外部结构极其所包含的太阳活动类型注意:我们日常生活中能看到光球层,而色球层和日冕层只有在日全食才能看到。由里外太阳外部结构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温度越来越高亮度越来越小

6、厚度越来越大太阳活动黑子耀斑太阳风概念太阳光球常出现一些暗黑的斑点太阳色球有时会出现一块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带电粒子以高速飞向宇宙空间,形成带电粒子流位置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现象与原因温度比其他地方低,因此比较暗增大、 增亮的斑块 (黑子数目最多地方和时期,也是耀斑等活动出现最多的地方和时期,即黑子与耀斑的同步性 ) 这些带电粒子流能到达地球,轰击地球两极(受地球的磁场的作用 ,偏向地球的两极)的高层大气,形成极光意义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周期为11年) 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耀斑爆发时太阳风格外强烈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7、 - - - - - - -第 2 页,共 9 页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影响地球上的气候(主要是黑子影响降水);2对地球磁场有影响,产生磁暴现象;3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威胁太空宇航器安全;4两极地区出现极光。注意:太阳活动强时,发出的强烈射电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备注表格(如下) :太阳活动影响备注黑子影响气候主要是降水耀斑影响短波通讯,干扰电子设备, 甚至威胁太空宇航器的安全;磁暴耀斑和太阳风均与短波通讯中断、磁暴有关, 但以耀斑为主太阳风高纬极光例题:()1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黑子活动多的年份降水量也一定多(不一定,研究发现有时正相关,有时负

8、相关)B由于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所以会产生磁暴现象(耀斑是太阳活动,而电磁波是太阳辐射传递的形式)C太阳活动会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D在温州的夜空能清晰地看到太阳活动剧烈时所产生的极光(极光易发生在高纬地区)()2. 只有在日全食时才能看到的太阳大气层和太阳活动是 ( ) A光球层和黑子 B.色球层和黑子 C. 日冕层和耀斑 D. 色球层和耀斑()3下列能源不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成的是A. 沼气(生物死后被微生物分解而成,归根于太阳辐射) B 煤炭 C 石油 D 核能()4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A维持地表温度的主要热源B太阳辐射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

9、用的多的能源C太阳辐射是促使地球上水、大气、地壳、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地壳运动除外)D煤、石油等能源在形成过程中固定了大量太阳辐射能()5太阳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有引起潮汐现象(月球与太阳引力引发)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诱发降水量变化 A) B C D()6. 行星绕日公转方面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同向性各行星的公转方向都与地球的公转方向相同B共面性各行星的公转轨道面与黄道面在同一平面(几乎在同一平面,地球公转轨道是黄道面)C近圆性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都为近似正圆的椭圆D各行星都在各自的轨道上按一定规律绕日运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7. 下列物质运动过程,主要能

10、量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为A大气环流 B 水循环 C大洋环流(属于水循环的一部分) D地壳运动8与黑子活动同步的太阳活动还有_耀斑 _,_太阳黑子的大小和多少_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9 页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自转一地球自转的特点1.方向:侧视: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2.速度: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线速度逐渐减小;3.周期:恒星日:地球自传360,用时23 小时 56 分 4 秒,是地球自传真正的周期;太阳日:地球自传3605

11、9,用时24 小时,是昼夜交替的周期。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产生昼夜 交替 现象晨昏线的判别:黑夜变为白天,为晨线(日出);白天变为黑夜,为昏线(日落)。晨昏线的特点: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地心的大圆 ; 与太阳光垂直 ; 永远平分赤道 ; 自东向西 移动: 15/h 2.使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 右偏,南半球向 左偏,赤道上不偏转此外:1对于一条平直的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或者: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沉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沉积。2对于一条弯曲的河流,惯性的影响很大;3.产生地方时(1)地方时的特点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经度每相差1 度,地方时相差4

12、 分钟;经度每差15 度,地方时相差1 小时。自西向东 (西经度愈小 &东经度愈大 )地方时愈早,数值越大(东加西减)。(2)地方时几个特殊的点晨昏线和赤道的交点晨线和赤道的交点是6 点,昏线和赤道的交点是18 点。太阳直射点(太阳光线与地面垂直)正午12 点(3)地方时的计算某地 地方时 =已知地方时 4 分钟经度差(东加西减,同减异加)第一步:求两地的经度差,如果经度同在0的一侧用减法,如果经度在0的两侧用加法;如 45E 与 120E 的经度差: 120-45=75;如 45W 与 120E 的经度差: 45+120 =165;第二步:求两地的时间差:上步求出来的经度差4;第三步:已知地

13、方时第二步求出的时间:若未知点在已知点的东边,用加法(+) ,若未知点在已知点的西边,则用减法(-)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9 页三时区和区时1.时区:国际规定,经度每隔15 度划分为一个时区。2.全球共分为24 个时区:零(中)时区、东1 区东11 区、西 1 区西11 区、东西12 区。中时区东西 12 区3.中央经线:(中央经线 =时区数 *15o)4、区时:某一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区时的计算:某地区时= 已知地的区时两地相隔时区数第一步:求两地各自所在的时区 :

14、已知经度 15, (余数小于7.5,时区取商数;大于7.5,时区取商数 +1。 )第二步:求两地的时区差 ,如果时区同在零时区的一侧用减法,如果时区在零时区的两侧用加法;第三步: 已知区时时区差:若未知点在已知点的东边,用加法(+) ,若未知点在已知点的西边,则用减法(-) 。5、要求:画出地球自转方向、晨昏线、用斜线表示夜半球。作图要点:晨昏线的画法:春分或秋分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平分地球,如右图与地轴重合;夏至或冬至,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左图中重点观察晨昏线的起始点与地球的交点。太阳光线画法:春分或秋分,太阳光线平行于赤道;冬至或夏至,首先画太阳直射点处光线,可连接地心与直射点,延长后作箭

15、头;然后自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处作平行于第一条太阳光线的另外两条直线。晨昏线晨昏线太阳光线地轴地轴太阳光线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9 页四、日界线1. 国际日界线(人为界限):以 180 度经线作为地球上“ 今天 ” 和“ 昨天 ” 的分界线,叫作“ 国际日期变更线” ,现改称 “ 国际日界线 ” 。特点:1两侧日期要变更:越过日界线,东减西加一天注意:东西十二时区,日期相差一天,区时相同2日界线并不完全与180 度经线重合2. 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0 点的经线3. 重要结论: 从 0 时经线向东至国际日期变更线(

16、180o经线)为今天的范围从 0 时经线向西至国际日期变更线(180o经线)为昨天的范围即从 0 时经线开始往东到180o经线为新的一天,往西到180经线是旧的一天。0 时经线与180o经线重合时,全球属于同一天。4.几个特殊的时间点人为界线自然界线界线180经线固定不变不固定可以是任一条经线钟点钟点不固定0 时 24 时钟点固定0 时或 24 时日期线东侧为旧一天线西侧为新一天线东侧为新一天线西侧为旧一天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9 页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公转一、地球公转的特点地球运动公转公转中心太阳公转轨道椭圆形,

17、公转轨道面:黄道面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在南极上空看,顺时针公转周期恒星年: 365 天 6 时 9 分 10 秒;回归年: 365 天 5 时 48 分 46 秒;公转速度角速度平均 59/天近日点( 1 月初 )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 7 月初 )公转速度最慢线速度平均 30km/s 二、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地球自转:赤道面地球公转:黄道面三、地球公转的意义1.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备注: 春分与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由此判断四个节气。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H=90 所求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其中纬度差的计

18、算:所求纬度与直射点同在南半球或北半球,用减法;所求纬度与直射点分别在南北两个半球,用加法。节气太阳直射点位置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分布规律春秋分赤道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黄赤交角: 23.5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9 页3.昼夜长短的变化4.四季的划分春季: 3、 4、5 月夏季: 6、7、8 月(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秋季: 9、 10、11

19、 月冬季: 12、1、2 月(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5.五带的划分四、有关影子1. 正午太阳高度与物体影子长短的关系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越短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越长2. 正午太阳高度与影子方位的关系物体的影子总是与太阳的方位相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9 页第四节地球的结构一、地球的内部结构1.地震波分类:1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在固液气三态传播2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在固体物质传播纵波横波共同点: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改变2.内部结构1地壳:地球表面

20、以下、莫霍界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平均17km(厚度)。地壳具有双层结构:大陆地壳具有双层结构:上部硅铝层, 下部硅镁层, 大陆海拔越高 ,地壳越厚;海洋地壳含硅镁层。2地幔: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面以上的部分。分上地幔和下地幔两部分,上地幔顶部含软流层,推测其是岩浆的发源地。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合称岩石圈。3地核:古登堡面以下的部分。分外核和内核两部分,科学家认为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地核的组成物质,可能是极高温高压下的铁和镍。3.外部结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注意 :地球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生物圈处在中心,与其他三大圈层

21、紧密相关。练习题:1. 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 C)A.莫霍界面B.上、下地幔之间C.古登堡面D.内、外核之间2. 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D ) A. 横波传播速度快于纵波B. 纵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C. 横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D. 纵波、横波波速均随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3.下列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 地球外部可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B. 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近地面的大气密度小C. 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D. 生物是由地壳、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地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4.下列关于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D) A. 由地壳中坚硬的岩石组成B. 由莫霍面以上的地壳部分构成C. 由地壳和上地幔构成D. 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岩石组成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