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文言文史料的概括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7310843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文言文史料的概括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三节文言文史料的概括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三节文言文史料的概括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三节文言文史料的概括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三节文言文史料的概括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文言文史料的概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文言文史料的概括(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文言文史料的概括主讲人:王涛余杭第二高级中学文言文史料的概括 天啊!我要天啊!我要和你相爱,一辈和你相爱,一辈子也爱不完。除子也爱不完。除非是山没有了棱非是山没有了棱角,江水都干枯角,江水都干枯了,冬雷阵阵,了,冬雷阵阵,六月飞雪,天塌六月飞雪,天塌地陷,我才敢与地陷,我才敢与你恩断情绝!你恩断情绝!上上邪邪我我欲欲与与君君相相知知长长命命无无绝绝衰衰山山无无棱棱江江水水为为竭竭冬冬雷雷震震震震夏夏雨雨雪雪天天地地合合乃乃敢敢与与君君绝绝 文言文:文言文:文约义丰文约义丰文言文史料的概括.文言文表述的重要特点:文约义丰。文言文表述的重要特点:文约义丰。 .文言文史料的概括需要对字词进行

2、文言文史料的概括需要对字词进行 准确释读。准确释读。 文言文史料的概括文言文史料的概括步骤:文言文史料的概括步骤: 一、对史料中的字词进行解读;一、对史料中的字词进行解读; 二、对文言文的语法结构进行分析,二、对文言文的语法结构进行分析, 理清句子之间的结构。理清句子之间的结构。 文言文史料的概括二、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句子之间结构的关二、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句子之间结构的关系,如:系,如: (一)并列关系;(一)并列关系; (二)解说关系;(二)解说关系; (三)因果关系;(三)因果关系; (四)总分关系;(四)总分关系; (五)转折关系;(五)转折关系;一、递进关系 【例1】以天下之广、四海之

3、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论政体概括:国家大事应委托给宰相和百官集体决策。二、解说关系【例2】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节录) 【注释】苟:假使。除旧布新:废除旧的;建立新的。纳:使进入。【结构】【译文】大凡改革,须破旧立新,才能产生实效。如果立而未破,新政会因旧制的积弊而难以顺利推行。【概括概括】布新

4、须除旧。三、因果关系 【典例3】“李贽说:“寒能折胶,而不能折朝市之人;势能伏金,而不能伏竞奔之子。何也?富贵利达所以厚吾天生之五官,其势然也。是故圣人顺之,顺之则安之矣。”据此可知李贽 A主张人人有自由运用理性的权利 B强调顺应天性满足人的私欲 C肯定人人有追求生活富足的权利 D劝诫统治者废除重农抑商政策 【注释】 【结构】 朝市:早市。周礼地官司市:“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朝市之人:追逐名列的人。竞奔之子:追逐名利的人。伏:使之屈服。富贵利达:功名利禄。厚:优待。顺:顺应。【译文】 寒冷能够折断粘性很强的胶,但不能阻止商人逐利之心。权势能够让财富匍匐在脚下,却不能让人放弃对名利的追求

5、。为什么呢?功名利禄可以充分地满足人的需要,这是人性的必然。因此,圣人应顺应人们的追求利益的本性,如此方能长治久安。【概括】圣人只有顺应人逐利的天性方能实现长治久安。 四、总分关系 【例4】(2012福建文综卷15)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注释】 【结构】 细:细小的利益;大:大部分利益。近:眼前的利益;远:长远的利益。获:取得。 【译文】“农业、

6、工业、商业,是社会财富的来源。国家的利益,应该舍小利取大利、不计较眼前利益而追求长远利益。如果这样,商品就会流通了,农民、工人、商人都会高兴地从事自己的事业进而富裕,如果是这样,公家又怎么会没有收获的呢?” 【例5】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而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其处而无二虑。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

7、为是。 吕氏春秋上农概括:重农抑商有利于维护国家统治。【典例6】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五、转折关系 【注释】 【结构】 并兼:合并;并吞。长:增加。放钱货:放高利贷。比:等列。【译文】东汉初年桓谭上书皇帝:“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在于抑制土地兼并,增强廉耻之心(等级观念)。而今,富商大贾,通过放高利贷获取的收入可以和封君比肩。” 【

8、典例6】“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事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六、并列关系【编码】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事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

9、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注释】 【结构】 踵:足部。因:因袭。颉颃:鸟上飞叫颉,下飞叫颃,引申为不相上下,相互抗衡。嗣君:继位的国君。劾:检举揭发。劾奏:向皇帝检举官吏的过失或罪行。 【译文】 秦朝以前,三公六卿参与治理天下,不置丞相。秦朝因置相而速亡。汉唐宋因置相而朝政混乱。我大明王朝废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权制衡,权力集中在中央,这样做稳妥恰当。以后继位的国君不许设立丞相,如果有人奏请设立丞相,文武大臣即可坚决揭发,我们会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概括】 明朝废相的决心坚定不移,并对废相以后的权力运作

10、模式进行了新的设计。沙场点兵 1.(2012福建文综卷14)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 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文言文史料的概括 2.(2012全国课标卷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