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2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7298422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27.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速速收藏!桃花源记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一般词语:1. 缘:沿着,顺着。2. 夹岸:两岸。夹,在两旁。3. 数:几。 4. 芳:香花。5. 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英,花。6. 缤纷:繁多样子。7. 复:再。 8.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9. 才:仅。10. 平旷:平坦开阔。11. 俨然:整齐的样子。12. 属:类。13. 阡陌:田间小路。14. 悉、咸:全,都。15. 黄发:指老人。16. 垂髫:指

2、小孩。17. 怡然:形容喜悦。18.乃:竟然。19. 具:详细。20. 问讯:打听消息。21. 云:说。22. 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 23. 延:邀请。24. 语( y):告诉。 25. 扶:沿,顺着。26. 向:从前,旧的。27. 及:到。 28. 诣:到。29. 遣:派。30. 欣然:高兴的样子。31. 规:计划。32. 果:实现。一词多义:1. 中:年间。(晋太元中)中间。(中无杂树)2. 志:标记。(寻向所志)做标记。(处处志之)3. 为: (w i) 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w i) 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4. 寻:寻找。(寻向所志)随即,不久。(寻病终)5. 闻:听

3、说。(村中闻有此人)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6. 舍:(sh)舍弃,放下。(便舍船)(sh)房舍。(屋舍俨然)7. 作:劳作。(其中往来种作)做。(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1. 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2. 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3. 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4. 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5. 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6. 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7. 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8. 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词类活用: 1.异:感到诧异。2. 穷:尽

4、,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3. 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通假字:要:通“邀”,邀请。成语:1. 豁然开朗: 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2.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3.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4.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理解探究:(一)用原文语句回答:1. 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 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 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

5、酒食。4. 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5. 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2 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7. 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8. 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1. 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2. “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事出偶然

6、,意料之外。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4.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初极狭,才通人。5.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6.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7. 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自然环境:美丽富饶;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生活状况:安居乐业;精神状态:自由快乐。8.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9.

7、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10. 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11. 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12. 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13. 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

8、;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14.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15. 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16. 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17. 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

9、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18. 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19. 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能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远的,应该起来抗争。(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小石潭记文学常识: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朝代),唐宋八大家之一。课文选自柳河东集,体裁是游记。字音字形:坻( ch) 坻 (d ) 屿( y)

10、 嵁( k n)佁( y)然翕( x)忽如鸣珮 (p i) 环篁(hu ng) 竹清冽 (li ) 蒙络摇缀(zhu ) 参 (c n) 差 (c ) 披拂 (f ) 犬牙差 (c ) 互悄(qi o) 怆 (chu ng) 幽邃 (su ) 重点字词见:出现可:大约4. 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5.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凄清居:停留6. 隶而从者隶:跟从、跟随、跟着7.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8. 下见小潭下:在下面9. 日光下澈下:往下 10. 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 1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 12.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11、-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3 牙子 13.似与游者相乐乐:逗乐14.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寒: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 15. 记之而去去:离开一词多译:1. 可: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能够,不可久居。2. 从: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3. 清: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冷清,以其境过清。4. 差:长短不一,参差披拂;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5. 以:因为,以其境过清;表示前一行为是后一行为的的方法或手段,“一”前面的成分是后面动词的状语,可以不译,近岸卷石底以出。6. 乐:以

12、为乐,心乐之;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见:动词,通“现”,出现,下见小潭;动词,明灭可见。翻译句子:1.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2.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3.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4.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那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交错,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主题思想:本文通过描写小石潭环境的幽美和静穆

13、,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之情。课文结构:作者的写作顺序:发现小石潭(闻声见形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小溪源流(溪身岸势)潭中气氛(气氛感受)语段赏析:1. 课文按什么顺序写?抓住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按游览的顺序,抓住幽静的特点。2. 作者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意在表现作者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3. 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上句:小石潭凄寒幽静;下句:。例( 1)琅琊山蔚然深秀例( 2)岳阳楼壮美雄

14、奇例( 3)桃花源和平宁静4. 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点面结合。如写石:“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俶尔远逝”是动。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鱼,实为写水,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庄子二则北冥有鱼(一 ) 课文字词详解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北冥:北海。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冥,同“ 溟 ” ,海。下文的“ 南冥 ”指南海。 鲲(k n) :大鱼名。 鹏:本为古“ 凤 ” 字,这里表示大鸟之名。鹏之背,不知其几

15、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垂:悬挂。 海运:海水运动。 徙:迁移。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4 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齐谐:书名。一说人名。 志:记载。怪:怪异的事物。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抟 (tu n) :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 去:离开,这里指离开北海。 息:气息,这里指风。 野马:山野中的雾气,

16、奔腾如野马。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尘埃: 扬在空中的土叫“ 尘 ”,细碎的尘粒叫“ 埃 ”。 苍苍: 深蓝色。 极: 尽。 邪:同“耶 ”,表疑问,相当于“ 吗 ”“ 呢 ” 。(二 ) 重点句子翻译1.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用力鼓动翅膀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边的云彩。2.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方。3.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 用翅膀 ) 拍打水面,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 )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

17、月的大风离开。4.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三 )课文分析1. 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为什么又写鸟?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2. 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_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 不知其几千里也” 言其形, “ 若垂天之云” 言其翼, “ 北冥 ”“ 南冥 ”“ 九万里 ”言其活

18、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3. 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击 ”“ 抟 ”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4. 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说明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5.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

19、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翻译为: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这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庄子给出确定的结论,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的认识也是有局限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 ) 课文字词详解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濠梁:濠水上的桥。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 是:这。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安:怎么。 固:固然。 固:本来。 全:完全,肯定(是这样 )。“请循

20、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请循其本:请允许我追溯话题本原。请,请允许我。循,追溯。其,话题。本,本原。 子曰 “ 汝安知鱼乐” 云者:你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 等等。汝安知鱼乐,你怎么(哪里 )知道鱼是快乐的。云者,如此如此。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既,已经。之,指“ 鱼之乐 ”,下文的同此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5 (二 ) 重点句子翻译1.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鲦鱼 ( 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2.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

21、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呢?3.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 的想法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4. 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请允许我从最初的话题说起( 或:追溯话题本原)。你说 “ 你是从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等等,那是(你 ) 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所以我说)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三 ) 课文分析1. 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庄子认为鱼“ 乐 ”,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人

22、的认识也是如此。他来到濠水之滨,“ 从容出游” 感到快乐,于是见到“ 出游从容” 的鱼也快乐。所以庄子说自己是在濠水的桥上感到鱼的快乐的,否则哪能见到鱼的快乐呢?2. 指出下面两个疑问句语气的强弱特点和表达效果。(1)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2)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1) 句是惠子针对庄子知“ 鱼之乐 ” 而发起的疑问,语气较轻。_(2) 句是庄子针对惠子的问话的回答,用的是反问的语气,语气较强。这句话不从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从反面相对,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3. 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

23、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对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礼记二则虽有嘉肴(一 ) 课文字词详解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虽:虽然。 嘉肴:美味的菜肴。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其:代“ 食 ” 的对象。旨:味美。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善:益处,好处。是故:所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困:困惑。 自反:自我反思。 自强:自我勉励。强,勉励。教学相

24、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兑:同 “ 说 ”,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yu )。 学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 学 ”同 “敩” ,教导。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测。(二 ) 重点句子翻译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然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2. 教学相长也。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3.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 自己的 )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的 ) 困惑。4.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道 ( 自己的 ) 不足,这样以

25、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的 )困惑,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勉励。5.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6 (三 ) 课文分析1. 本文论述了教 与 学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学相长的道理。2. 解释课文中“教学相长”这个成语的含义。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促进的,只有二者兼备,才能获得成功。3. “教”与“学”的关系如何?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4. 礼记 是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有礼运学记

26、 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大多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记。5. 为何在一开始写关于“嘉肴”“至道”的内容,能否删去?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形象生动地引出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有力地证明中心,说理的力度大大增强。即通过比喻,引入“ 至道 ” ,形象生动地告诉读者学习的重要性。所以不能删去。6.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7. 请结合你的学习经历,举一个例子,谈谈对“教学相长”的理解。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例子:“ 我你 ”师生关

27、系的确立表现出互惠的崭新特点。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者,他本身也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教育老师,他们在课堂上相互影响,相互提高。(需要学生结合具体的经历谈)8. “教学相长”在教学中的意义。在教学意义上,“ 教学相长”是现代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师生共同展现着自身的生命价值,在充分发掘自己的生命潜能中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大道之行也(一 ) 课文字词详解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之:的。 行:施行。 为:是。 公:公共的。选贤与(j )能: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选,选拔。贤,指品德高尚。与,同“ 举 ” 。能,指才干出

28、众。 讲:讲求。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信:诚信。修:培养。 睦:和睦(气氛 )。 故:因此。 独:只。 亲:以 为亲。亲:父母。 子:以 为子。 子:子女。 老有所终:老人能够善终。终,善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壮有所用:壮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 幼有所长(zh ng) :幼年人能顺利成长。 矜 (gu n) 、寡、孤、独:矜,同“ 鳏 ”,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废疾者: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者, 的人。 皆:都。 养:供养。 男有分 (f n) :男子有职务。分,职分,职

29、守。 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女子出嫁。 货:财货。 恶:憎恨。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弃:丢弃。 必:一定。 藏:私藏。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是故:因此。 谋:奸诈之心。 兴:兴起。 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作乱。贼,指害人。作,兴起。 故:所以。 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而不闭。是谓大同。是:这。 谓(w i):是。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二 ) 重点句子翻译1.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 )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2.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

30、其子。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7 3.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让老年人能够善终,让壮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让幼年人能够顺利成长,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有人供养。4. 男有分,女有归。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5.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对于 )财货, (人们 )憎恨 (那种 )把它扔在地上( 的行为 ),但并非

31、自己想私藏;( 对于 ) 力气, (人们 )憎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6.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也不兴起。7.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因此 ( 家家户户)门都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这就是理想中“ 大同 ” 的境界。(三 ) 课文分析1. 文学常识。(1) 选自礼记,儒家经典之一。(2) “ 四书 ”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3) “ 五经 ”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2. “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这一句是总括,以下三句是分述。 “ 天下

32、为公” ,这是说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贤与能”,这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选举的标准是“ 贤 ”和“ 能 ”, “ 贤 ”指品德高尚,“ 能 ” 指才干出众用现在的话来说,叫作“ 德才兼备” 。“ 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3.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 老

33、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 ,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 矜、寡、孤、独、废疾者 ” 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对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有分 ”,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 有归 ” ,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

34、多得 ”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4. “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语。文章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就是拿现实社会跟这个理想的“ 大同 ”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黑暗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等,在“ 大同 ” 社会里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 外户而不闭” 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个结论非常鼓舞人心。5. 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文中 “ 大道 ” 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 ” 可以理解为

35、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 ”和 “ 大同 ” 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都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6. 本文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或:货尽其用、人尽其力)。7. 怎样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8 页8 “ 大同 ”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 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 大同 ”社会是以 “

36、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 大同 ”理想社会源自于“ 五帝之世” ,同时又高于“ 五帝之世” 。8.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9.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这句话同孟子中的哪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10. 写出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安居乐业的句子。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

37、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11. 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2. 大道之行也中的成语:天下为公、老有所终、矜(鳏 )寡孤独。13. 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示例一:不会实现。因为那只是一种美好的理想社会,现实社会中存在太多自私自利,尔虞我诈。(言之有理即可)_示例二:会实现。现在的社会还不是“ 大同 ” 社会。 (言之有理即可)14. 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和这个“大同”社会有何相似之处?从 “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 桃源 ”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 大同 ”社会中的 “ 老有所终”“ 幼有所长”。从 “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可看出 “ 桃源 ”中百姓安居乐业,这就是“ 大同 ” 社会中的“ 男有分,女有归” 。从“ 设酒杀鸡作食”“ 皆出酒食”可看出 “ 桃源 ”中百姓热情好客,这就是“ 大同 ” 社会中的“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