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自动控制原理模拟题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7294576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自动控制原理模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自动控制原理模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年自动控制原理模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年自动控制原理模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年自动控制原理模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自动控制原理模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自动控制原理模拟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自动控制原理模拟题(补)一. 单项选择题1. 开环控制系统的特征是没有() 。A.反馈环节B.给定环节C.执行环节D.放大环节2. 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它的开环增益K为() 。A.1 B.2 C.5 D.10 3. 方框图化简时,当引出点前移越过一个方块图单元时,应在引出线支路上() 。A.并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 B.串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C.并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的倒数 D.串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的倒数4. 已知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该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 。A、 B、C、 D、与是否为单位反馈系统有关5. 若保持二阶系统的不变,提高,则可以() 。A.提

2、高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 B. 减少上升时间和超调量C.提高上升时间和调整时间 D. 减少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6. 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则此系统() 。A.稳定 B.临界稳定 C.不稳定 D.稳定性不确定7.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 。A.(-2 ,-1) 和( 0,) B.(-, -2) 和(-1 ,0) C.(0 ,1)和 (2 , ) D.(- , 0) 和(1 ,2) 8. 根轨迹上的点应满足的相角条件为() 。A.-1 B.1 C.(2k+1) /2 ,(k=0,1,2,) D.(2k+1) ,(k=0,1,2,)9. 采用负反馈形式连接后,则 ( )。A.一定能使闭

3、环系统稳定; B.系统动态性能一定会提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C.一定能使干扰引起的误差逐渐减小,最后完全消除;D.需要调整系统的结构参数,才能改善系统性能。10. 梅逊公式主要用来() 。A.判断稳定性 B.计算输入误差C.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D.求系统的根轨迹11. 一闭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该系统为() 。A.0 型系统,开环放大系数K为 2 B.I型系统,开环放大系数K为 2 C.I 型系统,开环放大系数K为 1 D.0型系统,开环放大系数K为 1 12. 关于传递函

4、数,错误的说法是 ( )。A.传递函数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B.传递函数不仅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参数,给定输入和扰动对传递函数也有影响;C.传递函数一般是为复变量s的真分式;D.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13. 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则该系统是() 。A.临界阻尼系统 B.欠阻尼系统 C.过阻尼系统 D.零阻尼系统14. 已知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呈现出等幅振荡,则其阻尼比可能为() 。A.0.6 B.0.707 C.0 D.1 15.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 。A.(-2,-1 )和( 0,) B.(- , -2)和( -1 ,0)C.(0, 1)和( 2,)

5、D.(- , 0)和( 1,2)16. 实轴上根轨迹右端的开环实数零点、极点的个数之和为() 。A零 B 大于零 C奇数 D偶数二. 填空题1. 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与的环节,以并联方式连接,其等效传递函数为,则为。 (用与表示) 。2. 根轨迹起始于,终止于环零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3. 自动控制系统有两种基本控制方式,当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时,称为;当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时,称为。4. 传递函数是指在零初始条件下,线

6、性定常控制系统的之比。5. 通常将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写成标准形式:。6.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快速性和准确性。7. 在经典控制理论中,可采用、根轨迹法或奈奎斯特判据等方法判断线性控制系统稳定性。8. 既有前向通路又有反馈通路的控制方式称为_ _ 控制。9. 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给定值和_ _ 的偏差进行调节的控制系统。10. 线性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均严格位于。11. 时域动态指标主要有上升时间、峰值时间、最大超调量和_ _。12. 若要求系统的快速性好,则闭环极点应距虚轴越_ _越好。13. 利用 _ _ 公式可以根据复杂的信号流图直接求出系

7、统总的传递函数。14. 串联滞后校正利用滞后网络的高频幅值_ _的特性。三. 判断题1. 当输入信号为斜坡信号时,0 型系统的稳态误差为零。()2. 在系统框图的等效变换中,串联的两个环节化简的时候是相加的关系。()3. 劳斯判据是判断线性定常系统稳定性的一种代数判据。()4. 频率响应是系统在正弦输入信号下的全部响应。()5. 单位阶跃函数的拉氏变换为。()6. 稳态误差与误差信号E(s) 的函数关系为。()7.从 0 变化到 +时,延迟环节频率特性极坐标图为圆。()8. 在系统框图的等效变换中,并联的两个环节化简的时候是相乘的关系。()9. 稳定的系统一定具有快速响应的特性。()10. 若

8、二阶系统的调整时间短,则说明系统响应慢。()11. 对于阶跃信号输入,0 型系统的稳态误差为非零的常数。()12. 超调量仅与阻尼比有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13. 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统特征方程式中s 各次项的系数均为正值,且无缺项。()14. 延迟环节不改变系统的幅频特性,仅使相频特性发生变化。()四. 简答题1. 二阶系统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中,上升时间和调整时间是什么?并在图中表示。2. 设开环传递函数,试说明开环系统频率特性极坐标图的起点和终点。3. 绘制根轨

9、迹的基本法则有哪些?4. 简述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5. 二阶系统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中,峰值时间和超调量是什么?并画图表示。6. 简述绘制伯德图的一般步骤。五. 综合题1. 系统结构图如图1 所示:(1)写出闭环传递函数表达式;(2)要使系统满足条件:, 试确定相应的参数K和 。2. 用框图的等效变换法则,求图2 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C(s)/R(s)。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7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图 2 多回路系统的框图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A C B B

10、 D C B D 9 10 11 12 13 14 15 16 D C C B B C B C 二填空题1. + 2. 开环极点 3. 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4. 输出拉氏变换与输入拉氏变换 5. 6. 稳定性 7. 劳斯判据8. 闭环 9. 反馈量 10. s左半平面11. 调整时间 12. 远 13. 梅逊14. 衰减三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四. 简答题1. 答:上升时间:被控制量h(t) 由零第一次上升到稳态值所需的时间。调节时间:阶跃响应曲线开始进入偏离稳态值的误差范围 (一般取为 5% 或 2% ) ,并精选学习资料 - - -

11、-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从此不再超越这个范围的时间。图(略)2. 答:幅频特性:,相频特性 :起点:,;终点:,;3. 答: (1)根轨迹的起点与终点; (2)分支数的确定; (3)根轨迹的对称性; (4)实轴上的轨迹;(5)根轨迹的渐近线; (6)出射角和入射角。 (答案不唯一)4. 答:开环控制系统:是没有输出反馈的一类控制系统。其结构简单,价格低,易维修。精度低、易受干扰。闭环控制系统:又称为反馈控制系统,其结构复杂,价格高,不易维修。但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动态特性好。5. 峰值时间:瞬态响应第一次

12、出现峰值的时间,即响应曲线达到第一个峰值所需要的时间。超调量:指响应的最大偏离量与稳态值之比的百分数。图(略)6. 答:的绘制步骤:( 1)确定各典型环节的转折频率,标注在轴上; (2)确定低频段伯德图的高度和斜率; (3)依次画转折频率以后部分,增减斜率;(4)在转折频率附近进行修正。的绘制步骤:先计算5 个左右点(包括转折频率的点),再绘制大致的曲线。五. 程序设计题1. 解: (1)22222221)()()(nnnssKsKsKsKsKsKsRsCs(2)2224222nnKK707.04K2. 解: 本题的求解方法之一就是把图中的点A后移, 然后从内回路到外回路逐步化简,其简化过程如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