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3.27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7287322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8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复习-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3.27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专题复习-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3.27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专题复习-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3.27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专题复习-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3.27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专题复习-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3.27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复习-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3.2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复习-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3.27(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复习专题复习- -有关溶质质量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分数的综合计算3.273.27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能运用溶质质量分数综合计算的基本步骤进行解能运用溶质质量分数综合计算的基本步骤进行解题题,归纳出溶质质量分数计算这一类问题的解题思归纳出溶质质量分数计算这一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路和方法。2.初步形成数形结合思想,能根据所给的图形结合初步形成数形结合思想,能根据所给的图形结合化学原理,解决化学原理,解决“数数”的问题;能将复杂的数据结的问题;能将复杂的数据结合化学原理,转化成直观的图形。合化学原理,转化成直观的图形。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定量研究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2、题,体验定量研究方法以及实验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以及实验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义。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通过合作探究,建构解答溶质质量分数综合计算通过合作探究,建构解答溶质质量分数综合计算题的步骤和方法。题的步骤和方法。一、探究释疑一、探究释疑 方法归纳方法归纳1.将将20g稀稀盐酸加入酸加入30g氢氧化氧化钠溶液中,反溶液中,反应后溶液后溶液的的质量量为50g,对吗?为什么?什么?2.将将30g稀稀盐酸加入酸加入6g碳酸碳酸钠粉末中,恰好完全反粉末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生成2.5g气体,气体,反反应后溶液的后溶液的质量量为36g,对吗?为什么?什么?3.向向80

3、g硫酸硫酸铜铜溶液中,加入溶液中,加入20g氢氢氧化氧化钠钠溶液,恰好溶液,恰好完全反完全反应应,生成,生成5g沉淀,反沉淀,反应应后溶液的后溶液的质质量量为为100g,对吗对吗?为为什么?什么?4.向混有向混有1g铜铜粉和粉和9g铁铁粉的金属粉末中,加入粉的金属粉末中,加入40g稀稀盐盐酸,恰好完全反酸,恰好完全反应应,生成,生成2g气体,反气体,反应应后溶液的后溶液的质质量量为为48g,对吗对吗?为为什么?什么?质量守恒法:质量守恒法: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反应前反应前各物质各物质质量总和质量总和- -生成生成气体气体的质量的质量- -生成生成沉淀沉淀的质量的质量-反应物中

4、不溶性固反应物中不溶性固体杂质的质量体杂质的质量一、探究释疑一、探究释疑 方法归纳方法归纳反反应后溶液的后溶液的质量量计算方法算方法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2.公式公式变形:形:1.3.溶液溶液组成法成法:溶液溶液质量量= 溶溶质质量量 + 溶溶剂质量量 。溶溶质是溶解的溶是溶解的溶质,未溶解的溶未溶解的溶质不能算不能算溶液的溶液的质量,量,除生成的溶除生成的溶质外,有外,有时还要考要考虑反反应物中含有的可溶物中含有的可溶性性杂质是不是溶是不是溶质。 为测定某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向为测定某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向40g40g质质量分数为量分数为10%10

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盐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盐酸,同时测定溶液酸,同时测定溶液pHpH的变化(曲线如图),的变化(曲线如图),请分析计算:请分析计算:(1 1)当滴加该盐酸)当滴加该盐酸36.5g36.5g时,时,溶液的溶液的PH=PH= (2 2)请写出请写出a a、b b、c c三点的三点的溶质溶质. . . .abc一、探究释疑一、探究释疑 方法归纳方法归纳图像像题的解的解读方法方法能读图能读图1.原理:原理:明确题目所涉及的明确题目所涉及的化学原理化学原理2.坐标:坐标:明确图像中明确图像中横纵坐标横纵坐标对应的对应的化学含义化学含义3.关键点:关键点:明确图像中三个关键点的含

6、义明确图像中三个关键点的含义起点、转折点、终点起点、转折点、终点一、探究释疑一、探究释疑 方法归纳方法归纳二、典题引领二、典题引领 点拨深化点拨深化1.1.(20152015山东菏泽)学习了金属的有关知识后,同山东菏泽)学习了金属的有关知识后,同学们知道了如何鉴别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俗名学们知道了如何鉴别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俗名“愚人金愚人金”),为进一步定量分析黄铜的成分,某),为进一步定量分析黄铜的成分,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称量黄铜样品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称量黄铜样品20g20g放入锥形瓶放入锥形瓶中,向其中不断加入稀硫酸,收集生成的气体与所中,向其中不断加入稀硫酸,收集生成的气体与

7、所加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求:加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求:(1 1)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2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 生成气体生成气体的质量的质量/g稀硫酸稀硫酸的质量的质量/g0.2154.7二、典题引领二、典题引领 点拨深化点拨深化2.2.(20152015广东汕尾)取盐酸与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广东汕尾)取盐酸与氯化铜的混合溶液27g27g放入烧杯中,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放入烧杯中,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20%20%的的NaOHNaOH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滴入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滴入NaOHNaOH溶

8、液质量的关系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如图所示(1 1)滴入)滴入NaOHNaOH溶液的质量在溶液的质量在0 04g4g时,发生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原盐酸与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氯化铜的)原盐酸与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氯化铜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ab二、典题引领二、典题引领 点拨深化点拨深化【方法指【方法指导】反应后反应后m(液液) = m(原原溶液溶液) + m(入入) - m(气气) - m(不溶不溶)优先反应原则优先反应原则:当酸、碱、盐混合相互反应当酸、碱、盐混合相互反应时,时,酸与碱的反应优先酸与碱的反应优先于酸与盐、碱与盐的于

9、酸与盐、碱与盐的反应。反应。三、学以致用三、学以致用 思维升华思维升华CO2质量量/g稀稀盐酸酸质量量/g ?20请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实验,将请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实验,将20g20g稀盐酸加入稀盐酸加入1g1g混有氯化钠的碳混有氯化钠的碳酸钠粉末中,恰好完全反应。酸钠粉末中,恰好完全反应。求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求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C12 Na 23 Cl 35.5 O 16C12 Na 23 Cl 35.5 O 16(1 1)请以小组为单位)请以小组为单位, ,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案, ,动手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动手实验,记录实验现象。(2 2)根据实验现象,完成本题的坐)根据实验

10、现象,完成本题的坐标图标图. .(3 3)求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求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点后保留一位) 1gNa2CO3粉末粉末反应前反应前反应后反应后20g稀盐酸稀盐酸?gCO2反应后反应后溶液溶液三、学以致用三、学以致用 思维升华思维升华【方法指【方法指导】差量法:差量法:关于关于固体质量固体质量的变化,可以借助的变化,可以借助差量法差量法计计算出其他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算出其他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能绘图:能绘图:通过实验获得相关通过实验获得相关数据,并结合化学原理数据,并结合化学原理转化为直观图形。转化为直观图形。三、学以致用三、学以致用 思维升华

11、思维升华3.优先反应原则优先反应原则:当酸、碱、盐混合相互反应时,当酸、碱、盐混合相互反应时, 酸与碱的反应优先酸与碱的反应优先1.图像像题的解的解读方法方法能读图能读图 原理:原理:明确题目所涉及的明确题目所涉及的化学原理化学原理 坐标:坐标:明确图像中明确图像中横纵坐标横纵坐标对应的对应的化学含义化学含义 关键点:关键点:明确图像中三个关键点的含义明确图像中三个关键点的含义起点、起点、 转折点、终点转折点、终点4.差量法:差量法:关于关于固体质量固体质量的变化,可以借助的变化,可以借助差量法差量法 计算出其他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出其他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四、我思我获四、我思我获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2.能绘图:通过实验获得相关能绘图:通过实验获得相关数据,数据,并结合并结合化学原理化学原理 转化为转化为直观图形。直观图形。找反应写方程找反应写方程除水、气体除水、气体2. 定溶定溶质质、溶、溶液液质量质量m(质) = m(原原溶溶质) + m(生成生成溶溶质) m(液液) = m(原溶液原溶液) + m(入入) - m(出出)1. 定溶质定溶质、难溶物溶物以外的以外的生成物生成物。(定性定性)(定量定量)通常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通常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溶质溶质溶液溶液归纳总结归纳总结-解题步骤解题步骤画图分析画图分析谢谢大家!大家!结束!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